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比海还深(港/台),亲情比海深,After the Storm,Umi yori mo mada fukaku

主演:阿部宽,真木阳子,小林聪美,树木希林,中川雅也,池松壮亮,桥爪功,中村友理,高桥和也,小泽征悦,峰村理惠,古馆宽治,叶山奖之,吉泽太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比海更深》剧照

比海更深 剧照 NO.1比海更深 剧照 NO.2比海更深 剧照 NO.3比海更深 剧照 NO.4比海更深 剧照 NO.5比海更深 剧照 NO.6比海更深 剧照 NO.13比海更深 剧照 NO.14比海更深 剧照 NO.15比海更深 剧照 NO.16比海更深 剧照 NO.17比海更深 剧照 NO.18比海更深 剧照 NO.19比海更深 剧照 NO.20

《比海更深》剧情介绍

比海更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邋遢潦倒的中年大叔筱田良多(阿部宽 饰)是一名私家侦探,早年间他作为作家出道,然而自从处女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令人称道的作品问世。他满腹牢骚,自视清高,绝不愿为了钱去创作没有“灵魂”的作品。现实生活中处处为钱发愁,拿到钱后又转瞬扔进赌场,全然没有指望。母亲淑子(树木希林 饰)独自住在团地,在老人家的眼里,再差劲的儿子也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点。良多原本拥有美满的家庭,只不过前妻白石响子(真木阳子 饰)再也无法忍受他的作为,离婚后带着儿子真吾(吉泽太阳 饰)另外过活。好不容易与儿子见上一面,良多父子以及随后赶到的响子在淑子家中团聚。台风袭来,他们被迫留在充满着往昔回忆的奶奶家过夜。 喧闹却又平静的夜晚,有些事情悄然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五号特工组寄生异形伤物语2:热血篇真相垂直极限阴阳师都市奇侠之奇门遁甲机动部队—绝路桃花小妹麦加,我来了SugarSugarHoney赵氏孤儿(京剧)僵尸粉碎:Heyri神通佛影五妹我的青春蜜友外星世界七月物语这个雪男不太冷干物妹!小埋R重现狼人花园雁归西窗月摩斯探长前传第四季我们无法一起学习!第二季别了,温哥华隐秘而伟大哥鲁达寻找神话之鸟太阳的后裔

《比海更深》长篇影评

 1 ) 梦想没了,好歹给我一个家

这几年格外高产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最新作《比海更深》,单从剧情方面看,个人觉得比他先前的作品都要有趣好看,不再是强迫着观众融入它的叙事,才能触碰到人物、体会他们的生活情绪。

以《海街日记》为典型的风景美画,高端的格调,在《比海更深》中也消失不见了。

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狭窄的房舍展开的对话,和阿部宽那张满是胡渣的沧桑脸庞。

不开阔也不特意寻找的环境,与塑造的窘迫主人公形象,给人感觉反亲近自然了,感激是枝裕和的目光又观照到我广大平民百姓的日常啦。

《比海更深》所摄入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两场台风的来去,英语译名〈After the storm〉,则寓意着主人公的未来走向天晴。

而借助导演拿手的人物对话的奇特功效,截取的这几日光景,又纵深出了更远的时间长度,并被观众细微感知到,仿佛一个家庭从父母生活的初始到儿女成年、他们的老去都囊括其中。

像在暴雨作浪时,母亲与儿子谈到自己小时候避台风和伙伴躲进教堂,换了住所不觉在楼层狭仄的房屋生活了近四十年,想到恐怕又会死在这里,内心泛出几分失落又实则安然的人生况味。

儿子听了只好难堪地答上一句:“你儿没出息”。

母亲长久对儿子期期的盼望,儿子在职业尝试上的努力却至中年无所成就的无奈,这组拉动最深处回忆的对话最是让人感怀。

又及母亲在阳台为一棵橘子树浇水,儿子想起这颗从来不结果的橘树是他高中时母亲买回的,愕然它还健盛地活着。

落笔不重,却有如“厅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的力道。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是枝裕和的作品总是关联到“死亡”,《比海》中亦是这样开头,阿部宽饰演的小说家良多没有给他太多温暖回忆的父亲去世,所有人都像是松了一口气。

寡居的母亲不愿结交新的朋友,觉得那只是在增加参加葬礼的次数。

言语间虽说着日子放松清静了,却常常觉得丈夫寄身于蝴蝶与她对话。

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他们,死亡所劈开的距离实际微弱渺小,因为人老了多半是活在回忆里的,老伴离去不尽是悲伤,儿子此时却不甚懂得。

良多无法释然的是在人生道路选择上与父亲的意见相左,心有怨恨父亲至死也未读过他写的小说。

然而后来他却得知父亲细心存放着他的首版书,骄傲地分发给周围的邻居。

这处情节倒跟国民史诗剧《永远的三丁目夕阳》分毫不差,儿子再衰再不济,却还总有一处会让父亲感到骄傲的地方。

父亲却往往又会把它含蓄地深藏起来,像是故意让儿子回想起来百感交集。

良多就这样长大了,走上了背叛父亲的职业道路。

生活不起色,为了按时交抚养费借钱赌车赛,拖欠债务。

接下并不喜欢的侦探、漫画原著工作,还被前妻残酷地判为“不适合建立家庭”。

这样的男人在我们身边则遍地皆是,也可能是我们的父辈,未来的自己,这好像会是大多数男人的宿命。

梦想终究是少数人能实现的,内心的良善纯真被磨耗去,灰心丧志浑浑噩噩,似乎不能完全怪他们努力的不够,实在是像李宗盛所吟唱的:“从前的我没法懂,人生怎么会困难重重”。

生活的挫败,理想的偏离,很容易把他们打击的一蹶不振。

但这种自我沉沦更多是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原本有序进行的目标,被一次次闯入的混乱搅浑了,澄不清澈。

年轻时一个人能借卑微的梦想钻火取暖,但等梦想的火光日渐微弱,找不到别的替代,那真是极惨极冷的命运,一个男人总有一天需要正确对待不涉世界时随口许下的大话。

“我的人生到底从哪开始不正常的”?

良多显然没有得到答案。

也许是只有在人与其它人确立了关联,才会发现梦想会悄无声息地换变目标,脱离个人,或者说它最终会为自己组建的家庭燃烧,不幸是他的理想之火未能温暖到别人便陨灭了。

委身于现实的前妻说:“成年人了,光靠爱哪能活的下去。

”像是评判青梅竹马的恋人步入需要协力经营的生活后,最后凄惨分手颠扑不破的真理。

感到无奈的良多深感困惑,却也无可反驳。

丈夫应当为一个家庭提供延续下去的基础条件,但他们在遭遇无能为力的困境时,又很容易被妻子指责为彼得潘式的不愿长大、正视现实。

妻子不理解的是在丈夫的世界,如果没有了爱和家庭的羁绊,丢失目标的他恐怕早已是秽形垢面,在一日日的重复无聊中深感乏味,天底下可有太多人借助酒精、恶劣脾气逃避生活推给他的一切。

占了影片一半篇幅的暴雨夜,良多与前妻和儿子的短暂相伴,转到最后一幕,良多放手妻儿迈向地铁站,背景便给了人一种无比奋进的力量。

为了所爱的人,他需要更坚定振作,也会更艰辛,但这对于他,又是最大的祝福。

失败的男人之歌,预演着我们终究逃不过有一天成为废柴,但可幸的是无处松懈的生活,也在紧紧拽紧我们不滋生出废柴之心。

废柴仍有对美好生活的顽强的信念,这样的男人就永远可敬,同样可爱。

生活的信念寄托于家庭而存在,人和人之间紧密的感情才是对抗现实问题的利器。

完整的家庭,在年迈的母亲眼里更是全部了,母亲专业户树木希林独自在家倒上两杯牛奶,放进冰箱的一个场景,与影片开始对照,回味不禁酸上心头。

她多么盼望着儿子能常常回家和她在夏凉的傍晚挖挖刨冰,闲说半天小话。

到这把年纪时她反倒期待着生活出现更多意外,比如一场台风过境的暴雨,儿子的前妻造访,她喜悦而慌忙张罗备饭,百般要求她留下过夜,把儿子降生时剪下的脐带交给了她,好系住一个家庭与她的联系。

NHK曾关注过随着现代化发展,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无缘化”(参考《无缘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青年可以没有社交圈地独居,老年人在住宅去世数周也无人发觉,跟所有人中断关联,这在是枝裕和04年的《无人知晓》中便有涉及。

家庭观念淡薄,职场的同事也没有了互相扶持的深厚情谊。

过去乡村彼此熟知的人际关系在城市生活中已荡然无存,这固然减少了关系勾连、团聚造成的冲突、纠纷,但潜在的可怕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比海更深》也在多处点墨了这种正在弥漫的恐惧,母亲想到的不给人添麻烦的死法,路人谈到的孤独死事件……人与人不只有疏离,甚至还有算计,良多所在的侦探事务所,便是接手这类抓拍丈夫妻子出轨,以便在离婚时使对方处于不利位置的工作。

《比海更深》的片名来自邓丽君的日本单曲《别离的预感》:比海更深,比天更蓝。

我没有比这样更深入地爱你的招数了(百度百科)。

在电影中则是由母亲念出来的,她害怕人生的寥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来不会爱一个人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家庭好像都是破碎不全的,他反复不厌地拍摄这个主题,也是在坚持认为现代社会人际疏离所衍生的各层次的问题,只有通过家庭得到缓和,情感的包容、完整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吧。

家庭不只是年迈父母背后的精神支柱,也是在职场工作的生存游戏中,难以争取席位,平凡下去的我们的栖身之地。

 2 ) 台风夜聊的台词

台风夜,老妈睡醒起来后,跟儿子的聊天摘录(部分):为什么男人都不会珍惜当下呢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也许吧)每天还怎么快乐幸福这种东西啊要是不放弃什么就得不到呢我到这种年纪了还没有说过爱过谁比海还深这样的话呢(别说这种寂寞的话啦)你有吗(我?

)(……)(算有吧)一般人都不会有啦但每天都还是开开心心的活着不对 正因为没有所以才能开开心心的平凡的生活每天也能过得开心(真复杂)单纯呢人生很单纯的我刚刚好像讲了很棒的名言吧下次你写到小说里去吧(嗯)记一下笔记啦(不用啦)不然会忘的(不用啦 我已经记住了)

 3 ) 想起了我的奶奶

当真悟说如果彩票中了的话,他会买个大房子,到时候奶奶也要来住。

看到这,就像真悟的奶奶一样,我也一下子就哭了。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我也曾经给我的奶奶说过:“等我工作了,我就买个大房子,还要买个好车子,然后带你到处去耍。

”她会大笑,笑着说:“孙儿子好哦!

”我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第三年,奶奶去世,我终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心里总是充满了对不起,怪自己太无能。

哎。

我太无能了。

2023.10.27

 4 ) 妈妈,对不起,没有成为你希望的那个人

昨天提前给老妈打电话庆祝母亲节絮絮叨叨,有的没的聊了半天老妈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没有过不下去的日子,不开心就回家好了。

”我意识到,前段时间我写的关于“抑郁症”的文章让她担心了我笑了:“回家啃老吗?

”“啃得起啊。

”这就是妈妈吧不管孩子多大了总是想着要给孩子庇护想起是枝裕和导演的《比海更深》里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个性好强,通透,毒舌,可爱

《比海更深》是部很神奇的片子。

全片平平淡淡,全靠风趣和发人深省的台词驱动,如涓涓细流,到最后却在人心里汇成大海,让人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良多(阿部宽饰)是个中年“loser”,好赌,失婚,入不敷出。

在妻子眼里,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老是拖欠赡养费;

在姐姐眼里,这是一个只会给家里添麻烦的弟弟;但在母亲的眼里,这永远是一个有才华有天赋的儿子,只是“大器晚成”罢了。

每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都会自带滤镜。

虽然嘴上说说,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但心里总是会对孩子的未来心生期待。

小时候,我长得漂亮,读书也好。

我妈每次参加家长会,都被众星拱月,要她分享培养优秀孩子的经验。

事实上,我妈脾气急躁,而且贪玩。

我让她给我读生词默写,她一边打麻将一边读,念了几个就没耐心,把书一扔,“自己抄去”。

于是我练就了很好的记忆力,可以通篇课文背下来再默写。

考学之路凭借着那么点小聪明,虽然磕磕碰碰,但好歹也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了。

老妈也因此脸上有光好多年。

说句实话,努力读书的动力之一也来自于希望满足老妈那一点点小小的“虚荣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雄心壮志慢慢消磨殆尽,自己早就接受“泯然众人矣”的事实,但仍希望是母亲眼里的超人。

如影片中的良多,年轻时写过一本获奖的小说,但之后再也没有第二部作品。

不管在别人眼里良多是多么落魄,他还是会塞给母亲一点点零用钱,说是自己的稿费,让母亲高兴。

但他的窘况,母亲比谁都清楚。

影片的高潮来自树木希林(片中饰演良多的母亲)借着台风之夜,试图撮合良多和他前妻重归于好。

老太太又是做饭,又是翻看老照片,试着用亲情,温情,甚至悲情,希望能把儿子破碎的人生修补一二。

但是最终,所有人都接受了事实,逝去的感情和时间一样,无法挽回。

树木希林这样安慰自己和儿子:“我这把年纪,还没爱过谁比海更深,比天更蓝的。

大部分普通人应该都没这样爱过吧,但不也一样每天开开心心的?

不对,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爱过才过得开心。

正如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一样,母亲和儿子在台风夜的闲谈里达成了共识,让我们一起接受庸常的现实吧,我们都不过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母与子而已。

那些人生的挫折,痛苦,失落,本就是我们应该承受的一部分吧。

是枝裕和深深懂得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黑色中有亮色,沉到谷底必是反弹。

所以他在影片的结尾让我们看到一抹希望亮色。

台风过后,天清气爽,母亲站在阳台目送儿子一家三口离开。

小孙子牵着父母的手,时不时回头,和奶奶再见,一如以往。

不管怎样,亲情永在。

TO MYMOTHER我记得20多年前的母亲节我订了一束康乃馨送到我妈的办公室据说我妈骄傲地捧着花绕厂一圈这么些年过去了惭愧没再做出啥让妈妈骄傲的事所以,这个母亲节这篇推文就当是给妈妈的情书吧老妈,孩子很平凡但是我真的真的很爱你啊💙

——原文发自程鱼裸雁大吃货与老司机的原创分享2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更多原创,扫码关注

 5 ) 要超过如此般的爱你,我也做不到了

在影片《比海更深》中,最打动我的角色,是母亲淑子。

丈夫去世后,女儿劝她多交些朋友。

淑子却说:“我这个年纪交朋友,只会徒增来参加葬礼的人数。

”听见这话,我忍不住笑了。

暗自想来,只有真正活明白的人,才能说出如此刻薄、消极却又诚实到可爱的话。

敢用“死”来自嘲,才透出了“生”的豁达。

淑子就是这样一位豁达的母亲。

她可以把岁月年轮碾过的人生体悟,不着痕迹地按进日常生活里。

我们仅仅观看她的生活,看这幅苍老的躯体,在静谧的时间里行走、坐卧、煮饭、养花……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只见她一面煮菜,一面说道:“这魔芋要慢慢煮,放一个晚上才会入味,和人一样。

影片《比海更深》讲述的,是人与人的别离。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一股悲凉的味道,那里面,有父亲过世的伤感余味,也有家庭破碎的离愁别绪。

而极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这一切痛楚最深切的承受者,其实是淑子。

丈夫离世,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儿子离婚,还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只有淑子,被狠狠地抛下,独自承受着双倍的痛苦。

正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的:“思念远离的情人是单向的,总是通过呆在原地的那一方显示出来,而不是离开的那一方。

”淑子,就是这样一个被留在原地的人。

然而,我们在她的脸上却几乎看不到悲伤,只看到从容和释然。

在丈夫葬礼的隔天,淑子就把他的所有东西丢掉了。

儿子良多不解:“在一起50年了,到最后就这样?

”淑子笑答:“别傻了,正是因为在一起50年,才会这样。

”因为那已被时间打磨得分外轻盈而深邃的爱,没有重量,却浩瀚辽阔,以至于任何一个物件都无法承载,唯有装进记忆里。

只有记忆,才是死者的天堂。

他们将在那里,获得永生。

其实,淑子的婚姻并不算幸福。

丈夫是个不争气的男人,游手好闲,负债累累,但淑子却磕磕绊绊地守了他一生。

这或许很难理解。

而巧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淑子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女士,也有着同样的境遇。

30岁那年,她与摇滚歌手内田裕也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可在此后长达40多年的婚姻里,丈夫却频频出轨、家暴、偷窃、和别的女人纠缠不清……即便如此,树木希林仍然对丈夫不离不弃。

当别人追问时,她这样回答:“如果来世再次相遇,我仍会爱上他并再次度过狼狈的一生。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这或许才是关于“爱”的最纯粹的定义吧。

正如在影片中,淑子黯然神伤,说道:“我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对谁说过‘爱他比海更深’这样的话。

”其实,不用说的,她已经做到了。

如果说对丈夫的爱,是前世的孽缘;那么对儿子的爱,则是今生的羁绊。

见到儿子的衬衫上沾了咖喱,淑子还是会毫不迟疑地用手去擦,哪怕儿子已经年过四十,不再是孩子。

这是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

在儿子良多的身上,淑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他是一个落魄的作家,年轻时曾经获奖,之后便江郎才尽,整日浑浑噩噩,妄想靠赌博赢回人生。

终于,妻子忍无可忍,带着儿子离开,一家人就此离散。

良多只得独自生活,每月见儿子一次,并通过监视妻子,来实现对这段婚姻无济于事地守护。

这一切,母亲都看在眼里。

因为母亲,就是那个比我们更早一点知道我们会失恋的人啊。

可是,淑子却无法要求儿媳和自己一样,即使嫁了个窝囊的男人,也会厮守一生。

她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儿子,亲手搞砸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后半段,是这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段落。

因为台风过境,母亲挽留,这一家人得以重聚在一起。

那一晚,谁都没有睡。

大人们睡不着,孩子不愿睡,母亲说:年纪大了,睡一会儿就够了。

所有人都固执地睁开眼睛,想再看一看曾经的生活。

淑子心里明白,这或许是一家人最后一次相聚。

于是,她抓紧这最后的机会,不动声色地,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设计了一场告别式。

她拿出相册,一张张翻看相片,和家人们谈论着过去;她做好晚餐——冒着热气的咖喱乌冬面,那是丈夫生前最爱的味道;她铺上崭新的被褥,想让良多一家,重温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挽留,而是为了告别。

淑子拿出良多年少时的作文,给真悟:“看,你的父亲小时候就很会写文章。

要知道,文采是个很棒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她在用这样的方式,帮自己的儿子在他的儿子面前,挣回一点点做父亲的尊严。

面对儿子良多,她不经意间说道:“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

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那一刻,镜头微微俯拍,透过坐在椅子上的母亲看向坐在地上的儿子。

良多仿佛一下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同样的姿势,聆听着母亲明明有意却装作无意的教诲。

镜头一转,淑子已坐在儿媳的身边,她抚摸着儿媳的背,静静看着她的侧脸,张口第一句话便是:“你们两个真的已经不可能了吗?

”这一细节,格外真实,也格外动人。

母亲就是这样,一面劝自己的儿子要放下,不要强求;一面却又为儿子,做着最后一点哪怕是徒劳的努力。

可是,正如电台中忽然响起的歌曲《别离的预感》,邓丽君轻柔婉转的声音,已将所有的情绪备好,只等着别离的上演。

最终,淑子将装有真悟脐带的木盒,交给儿媳:“今后就交给你保管了。

”而眼泪也终于决堤:“唉,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比海更深》的英文名是After the storm——台风过后。

大海,台风,都是最自然的存在。

而将它们放在一场别离的后面,作为全片的基调,也让这个小家庭的别离,瞬间显露出了人生的苍茫无常。

而无论在生离死别的关头,还是妻离子散的边缘,我看到的,是一位瘦弱的母亲,倔强地站在那里。

她或许不是影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但却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她试图在破碎的生活里,为自己拼出丈夫的模样,为儿子拼出活下去的理由,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心里那份比海更深的“爱”。

正如第二天的清晨,淑子站在阳台上,带着一夜未睡的笑容,向儿子一家挥手作别。

这位老人,再一次被留在了原地,看着他们完好地远去。

一次又一次地,目送亲人远去。

不过,只要他们都好,便是母亲,最欣慰的事。

 6 ) 活在当下的智慧

日本人都是比较含蓄的。

是枝裕和讲故事也如此,看似波澜不惊,云淡风轻,可是心底却在暗潮涌动,该有的高潮一个也没拉下。

片子一开始切入就是讲台风,今年的第x号台风要来了。

文学作品中经常讲究意象的运用,台风也是个意象,平日里风和日丽,台风天会狂风暴雨,所以这里的台风用来譬喻主人公的生活,情感也会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电影的前半部几乎都在铺陈、酝酿,为片子的高潮做准备,交代主人公良多的家庭,曾经的辉煌,现在的窘迫,一团糟的生活。

故事的目标也很清楚,如何帮良多摆脱生活中的困境,回归生活的正常轨道,故事的关键障碍是则是良多破裂的婚姻关系,而前妻此时又有了新欢。

片子的高潮在台风来的那个夜晚,电影也花了几乎半部的时间描述当晚发生的一次次情感的冲突、碰撞,首先是良多借同宿屋檐下的机会,想再次和前妻亲热,复合,但是惨遭拒绝,接着的重头戏是老母亲的努力,问儿媳妇有无和良多复合的可能,当得知希望不大时,不禁潸然泪下,哭诉道 “不知道怎么会弄成这样”,老母亲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也没有要求儿媳妇怎样,但是潜在的转折点已经来临,儿媳的内心堡垒在老母亲的泪水下已经开始松动。

台风的夜里,几个主角的情感都千头万绪,波涛翻涌,以至于彻夜未眠,良多为了多陪伴自己的儿子多一点,让儿子记住和自己一起的时光,半夜里,冒着雨带儿子去贝壳洞里听雨,吃夜宵,妻子响子也外出寻找儿子,三人聚在一起,为了儿子丢失的彩票,冒雨寻找。

这里彩票是另外一个意象,它不是赌博,而是片中良多的解释,是梦想,是希望,新生活的希望,丢什么不能丢未来生活的希望,所以要三个人一起去找回来,这也是暗喻这个家庭可以延续下去的微光。

台风的当夜,老母亲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形成转折的关键点之一。

“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

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这便是活在当下的智慧,也算是整部电影最有智慧的闪光点,没有之一。

不要老是活在对过去的懊悔、沮丧、回忆中,耽误了当下的时间,所以老母亲把父亲的东西都扔了,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也不要老是活在空想,不切实际的梦想中,期望赌博或者买彩票能带来经济上的富裕,能改变当下的一切,要踏踏实实的活好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正解,不要期望太多,干就是了,所以老母亲浇了几十年的橘子树,也没有期望它哪一年能开花结果,不结果,每天该浇的水还照常浇,活得最明白的就是老母亲了。

台风终于过去了,日子又要回归云淡风轻,但此时的生活继续,已经和台风前有了不一样。

当良多又要当掉老父亲的砚台时,当铺老板说出来当初老父亲以自己的书引以为傲的故事,良多还会当掉这个砚台吗?

这里,砚台,又是一个意象,砚台是老父亲写字用的,良多作为小说家,也是码字的,老父亲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当掉砚台,良多会当掉它吗?

写作是良多此生的立命之本,是他的destiny,此处应该回归,而不是再次丢失。

虽然导演没有明说,但片尾良多出来的时候,依然拿着那包东西,那便是他新生活的希望。

结局依然开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

笔者更愿意解读成,这不是一部纯丧的电影,有冲突,有风暴,但风暴过后,你可以看到彩虹那美丽的七彩光芒。

 7 ) 他好像一条狗

你是否曾经爱过一个人,比海更深?

在那个台风夜里,母亲说幸福不是享受,而是处在追寻的过程中才充实平淡。

穿衣吃饭,喝水做爱,努力体会生活带来的苦痛爱恨亦是一种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说,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母亲说,幸福就是只有不放弃才能获得的东西。

幸福太遥远,就像目标太遥远。

毫无目的的人生中总是充满着颓废和孤独,然而好的坏的,都是我的人生。

是枝裕和无疑给迷茫焦躁的生活打了一剂镇定剂。

我没能成为那个我想成为的人,我还不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然而,不开花不结果的人生也有它的用处,愿我们总能在无力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柔。

你好,失意人生。

——致还未找到人生方向的自己。

 8 ) 寫在32歲的最後一天

這是是枝裕和導演的上一部作品,也是我迄今為止最喜歡的一部。

據說導演在劇本的扉頁寫到,“我們始終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成年人。

”阿部寬飾演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略帶孩子氣的中年廢柴,衣著邋遢,不修邊幅,蝸居在付不起房租的小公寓裡,鬱鬱不得志卻又不願意放棄成為小說家的夢想。

因沉迷博彩與妻子離婚,支付不起每月五萬日元的贍養費,一個月只能和兒子相聚一次。

每次回到寡居的母親家裡翻箱倒櫃,靠典當父親留下的一些遺物過活。

就是這麼一個世俗意義上失敗到底的人,憑藉著年輕時獲得過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說新作者獎,執拗的支撐著自己的文學夢想,拒絕出版社安排的雖然可以賺錢卻沒有文學價值的寫作任務。

故事的主線發生在每月與兒子相聚的這一天,影片一開頭就預告颱風即將登陸,隨著劇情的推進,颱風一步步逼近這座城市,終於在颱風到來的這個夜晚,良多與前妻和兒子機緣巧合聚集在了母親家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夜晚,儘管窗外狂風暴雨,一家人擁擠在小屋裡卻也沒有太多的戲劇衝突,只是平靜的煮飯,吃飯,閒話家常,有一種末日在即卻不動聲色的溫馨。

前妻抱怨說,“那麼想當一個好爸爸,為什麼當初在一起的時候不好好努力呢?

”兒子問良多小時候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成功了嗎?

良多稍有尷尬,“我....還沒有成功。

不過,這不是當不當得成的問題,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懷抱著這樣的信念在生活。

”母親得知前妻已經決定開始新的生活,看似不經意的跟良多閒聊,“幸福是要放棄一些東西,才可以得到的。

我到這個歲數也從來沒有說過愛誰比海還要深,普通人也不會有,所以人們才能每天快樂的生活下去。

人生這個東西,其實很簡單的。

”第二天,颱風過境,雨過天晴,一家人在車站揮手告別。

好像沒有講什麼故事,卻又仿佛講盡了人間百態。

良多曾經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出錯了?

”大概每個人在某個瞬間都會對自己發出類似的質問吧,小時候理想的那個成年世界的自己,做到了嗎?

還有機會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了呢?

最近看到一段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什麼時候選定了對象而戀愛,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做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場巨變,已經發生,地動山搖,渾然不覺,當時只道是尋常。

”有人說年紀越大會越相信宿命,而我卻更願意相信一切都關乎選擇。

不怨恨選擇,也不輕易否定理想,畢竟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而且太倔強的人,從來沒有資格惋惜。

在三十二歲的最後一天,用一杯酒拉住時間,回頭看看那些做出決定的瞬間,或遺憾或感激或乾脆湮滅在記憶裡,努力回想那些站在岔路口時的我,當時篤定的模樣,都是支撐我眼下步履不停的孤勇,在這個不夠理想的當下,繼續心懷理想的努力生活。

我對明天的自己說,“生日快樂,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9 ) 月亮总是照着我们

我们沉默着向前,孤独又平静地一直不回头。

他跟你说了再见,就是永别的意思,而回头你才知道原来故事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拼命逃脱的故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原样,有的东西它一直融在你的生命里。

是枝裕和的男主角总是叫良多,他们穿梭于每个不同又一样平凡的故事。

每一个良多都奋力抗拒重蹈覆辙,拒绝重来一遍父母的模样,偏偏在成年后的无力瞬间总是依恋起父母的臂弯来。

小时候,父母是眼中英雄,闪闪发光,无所不能,长大后我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寻找到更令人期待的东西,想要把过去抛下,旧英雄也跟着时代一起老气横秋,英姿飒爽变成大人的逞强,才发现其实大家也都无能为力地在过人生。

但是还是会在意,良多还是会想念爸爸,听到爸爸也对他感到骄傲的时候,也是眼神闪光。

人这一生,仿佛一直在跟命运抗争一般,我们偏偏想要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即使父母为你铺好前路也罢,即使冥冥之中骨子里的基因没办法抗拒。

真悟说,还是不想成为爸爸一样的人。

良多说,无论如何,别把我跟爸爸比较。

但是生命的延续就是奇妙,已然在不同的年代下,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差了十万八千里的人生理想,良多和真悟比起自己被寄于厚望的梦想,更想要变成一个平庸的公务员,偏偏是小时失了勇气的人,而后长出勇气。

良多的后来成了一个没什么才华的小说家,他也没有变成想要变成的人,家庭破裂,薪水难以维持生计,赌博成了唯一的希望,他在栏杆前一直呼喊的加油和希望,也是他没能对自己喊出口的怨恨。

他像赌马的选手,纵使平凡一人,也因不知名的梦想生出翅膀,就以为自己能飞上蓝天,殊不知这背后还得给出更多的努力才好。

所以他只能无力地喊他加油,那些希望是他的希望和欲望交织的绝望。

越是拼命要走开的,怎么都丢不下。

现实总是这样,来来回回发现居然是个圆圈,绕回起点。

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的人,又有着什么的梦想,其实在岁月痕迹中,生出些雾气遮挡住。

良多说了很多遍的小说,在满墙的便签纸中也没能开始一句完整的话,在母亲面前强撑的小说家名号,在别人的问候里竟然抬不起头来。

而妻子与他,到底没能问出还爱不爱的问题,她面对那样的良多,回答的还是不知道。

生活推着人走,不准人回头。

姐姐是独独一人的现实人,深知弟弟那点像气球一样胀气的小说路,已经被放走一半的气,再也难以飞起。

大家怀着各自爱意去呵护着良多,他还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守着年少梦不肯迈出一步。

也都迷茫,不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别人都看起来这么轻松,而我们总是江郎才尽得像是没来过的才华。

面对已经走开的梦想,要如何姿态才能不去愧对曾经的小孩,恐怕得不到什么答案。

人生的最终就是在困窘之中,不再追究。

什么事情如果硬要探究,倒讲不出什么故事了。

母亲说,不够豁达就活不好人生,人生其实简单得很呀。

说到底,就是不断告别,不断重组,而我们的最后要变成什么的人,在我们所做出的选择之中,早有预兆。

良多再深的想念,再深的执念,再深的感情,都抵不过我们当下要过的这个人生。

所以妻子才会告诉他,要继续了。

暴风雨结束之后,一切还是回归正轨去吧,别让我再对你抱有无谓的期待,别让故事继续。

他们在地铁站口分开,剩下孤单的良多继续向前。

是枝裕和的片子里的老演员们聚在一起,不像个电影,倒是一场聚会。

扮演良多的阿部宽早在是枝裕和的成名作《步履不停》中就早有出演,而妈妈的演员也是当时的母亲演员树木希林,侦探社社长也是在《如父如子》中扮演的中川雅也。

颇有是枝裕和的风格,家庭氛围感浓。

在故事里面一直找寻的,不仅是故事里的良多,还有屏幕的我们,也跟着一起在寻找真正的自己,摆脱变成不喜欢的自己。

 10 ) 他们吃了多少东西啊

阿部宽一下火车,就吃了一碗乌冬面。

站着吃的,在车站前的小店。

我感觉还好,毕竟晚饭吃得很饱,还没有什么食欲。

接着他走进了招牌上写着“洋果子”的点,拎着一个很小的盒子出来了。

我虽然没去过日本,还是认得几个日本词的,知道这应该是买了蛋糕。

果然,等到了妈妈家里,他说:买了你爱吃的蛋糕。

啊啊,还有刚进家门的时候,咬了一口祭坛上的豆馅粘糕。

我的胃口消化不了粘东西,对豆馅粘糕无感。

然而却禁不住在想,是什么样的蛋糕呢?

脑海中浮现下班路上五福西点柜台里松软的瑞士卷,应该是这种吧。

然而后面拿出来,一个镜头闪过,是纸杯蛋糕。

哦,还好。

纸杯蛋糕对于夜晚来说太硬了。

老太太从冰箱里拿出冻得梆硬的可尔必思冰坨,两个人的小勺子如同挖到了我的心里,我问我妈:想吃冰淇淋吗?

她非常没有底气地说:太晚了吧。

于是我从冰箱里拿出两个光明的熊小白。

老太太给儿子冲咖啡的时候,我们的嘴正被冰激凌占着,心满意足,肯定比他们的好吃。

然后就是回到城市里,跟委托人见面时喝的是冰咖啡。

在自行车竞技场喝了一杯谜之浅粉色饮料。

回到事务所,跟同事一起叫了外卖,他就着辣油吃汤面,同事吃的似乎是一份饭。

宽叔的角色挺爱吃面呢。

最高级的一顿饭应该是前妻和男朋友约会这顿,然而完全没有展现他们吃的啥。

食物是人间烟火,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纽带,导演并不想用它连结这顿饭的三个参与者。

而宽叔和儿子,却总是在吃。

先是吃了薯条和汉堡,儿子吃着他看着,是为了省钱吧。

可没一会儿又给儿子钱去买了零食,就在给妈妈打电话说要过去看她的时候。

然后是一家人吃的咖喱面。

很详细地给出了从解冻食材到切菜到煮面的过程。

我没有鱼汤熬的咖喱酱,搜了搜发现咖喱加鱼露也好吃,这两样东西现在已经在我购物单上了。

台风夜,父子俩带着零食躲到章鱼滑梯下。

我开始想念父亲和旺旺仙贝。

婆婆给前儿媳冲咖啡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第二次去了厨房,找出咖啡杯来,给我和我妈一人冲了杯咖啡。

刚开始喝,就听见买回饮料一起躲在章鱼臂膀下的一家三口说:这么晚喝咖啡,别想睡了。

转天早上一家人又一起吃了早饭,似乎是日式传统早点,有米饭的。

对天津人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就这还没有写全,在破损豆包打折的点心店工作的姐姐完全被我忽略了,大概是因为对粘食实在不感兴趣吧。

我们一生要吃多少东西来维系生命和爱细细地咀嚼,慢慢消化到比海更深的心里。

《比海更深》这个电影,是我和我妈昨天在电影频道看的。

很久很久以前,电视机还不是薄片的时代,每周总有几个夜晚,电视里会放映外国电影。

比较固定的,最早是周一北京台大宝国际影院、周四天津台威特瑞影院、周日中央台正大剧场。

这些夜晚,就是我们家的Movie night。

一家人挤在大床上,如果要吃东西的话,就挤在沙发上(我家房子小,卧室也充当客厅)。

对着屏幕不大的电视,看别人的生活。

后来有了中央六,每天晚上都有外国电影看,就是广告比较长了。

再后来能看碟、能下载电影资源了,电视上的电影就看的少了。

再后来我爸就去世了。

再后来我就搬出去自己住了。

我家真的很久很久没再有过一个Movie night了。

我们会去电影院看电影,有时也买爆米花。

偶尔我妈来我家过夜,对着比以前大了许多倍的电视屏幕,我们也想看一部电影,可总是没有熬过冗长的广告或者其中一人挑剔的口味,电影之夜不了了之。

《比海更深》的这个夜晚,让我找回了记忆中与家人的电影时光。

温暖的人间烟火感染力是那么强大,唤起了我们比海更深,比夜更平静的感情。

《比海更深》短评

再看是枝裕和我是狗

5分钟前
  • 托尔
  • 较差

最终我还是一个落魄的写不出小说来的小说家。我需要做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侦探工作,才能给儿子买上一双美津浓棒球鞋,买之前要把鞋子弄脏一点,以好讨价还价;最终我给儿子买的那张彩票也没有中奖;和已经离异的妻子,在我妈妈家度过一个夜晚,淋了一场雨,有曾经的温馨,但我们都明白,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都有各自的人生;母亲看起来反而是活得最自由的那个人,她还仍然渴望着爱情与简单的约会;而下一次见面,我还是会为儿子的抚养费发愁;我走向日常的地铁,仍然要面对创作力枯竭的不幸;我回头看着儿子背影,他似乎已经预见了,他终究不会成为职业棒球手;曾经的妻子也会嫁给那个我不喜欢的人吧——我是不那么完美的好人,我的妈妈,前妻和儿子,你们都是。我们也注定没有那样灿烂而长久的幸福。再见了吧再见了,现实和爱情,我的昨日,都比海更深。

7分钟前
  • 伊卡洛斯在迷楼
  • 力荐

“我已经下决定了,所以你也要向前看哦。”是枝拍家庭,真的是五星级碾压,树木希林人生金句频频,就是要说哭你们这些不懂得珍惜当下的中年人!

8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在人生岔路口的26看到了《比海更深》,再次谢谢是枝裕和。没有成为那个小时候心里想了许多遍的理想的自己,爱过的人细想也的确没有比海深,真差劲啊,人生。但台风一过,庸常依然。在这个岁数,被许多事情接二连三地提醒,开始接受那份成年人的无力感。

11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人生步履不停,爱情就像台风。幸福如中彩票,亲情比海更深。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也太淡了啊。日本全是卖豆腐的啊。烦~

17分钟前
  • 比多
  • 较差

男主真的太讨厌了。灵魂卑琐言行油腻。让你瓣写手写成贴子发到小组能增加恐男恐婚恐育情绪的水平。尤其是男主和他妈合伙连蒙带骗地让前妻在家里过夜还妄图和人发生关系的那里,简直想报警,剁了内只蹭到前妻大腿上的咸猪手。最烦男权社会的利益既得者摆弄着家庭这种对女性的桎梏惺惺作态。两星都给テレサ・テン。

22分钟前
  • momo
  • 较差

虽然我向来喜欢失败潦倒者的故事,可阿部宽这个角色实在是一孬到底爱不起来,完全没有小人物的高光时刻。是枝裕和继续吃老本重复之前的各种元素让看片过程无比漫长。勉强给四星只因为树木希林太可爱。

27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这是最后一部了,我再也不要看是枝裕和。

32分钟前
  • 王恶
  • 较差

任性给五星

33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1. 是枝裕和是日本电影界家庭、个人成长、衰老等题材的杰出匠人吧。他这几部可以成为著名的家庭三部曲了。妈妈跟儿子一直用树木希林和阿部宽。2. 细节非常丰富真实,而且演员都是实力派。眼神,细小的动作传递的信息丰富。3. 可能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波澜不惊,但也如小溪一样在流动

35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C】

39分钟前
  • Cardinal
  • 还行

虽然知道要一个人做到尽善尽美很难,但无法忍受一个懒惰、爱面子还好赌的男人,有什么值得美化的,难道他只是身为父亲吗?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想着去赌,想一夜暴富,还带儿子买彩票,让他幻想可以中大奖父母能破镜重圆。这是大部人的真实写照,清醒地沉沦,放纵自我的堕落。一个男人还不够前妻知道好好过日子的重要性,离婚了,女人努力工作,男的连五万日元的抚养费都拿不出来,居然还要偷妈妈的养老钱。父爱会比海深吗?或许有吧,但连物质都无法保障的爱,没什么用的。

43分钟前
  • 废稿纸
  • 还行

情节很克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生活没有大变化,妈妈没有去世,彩票没有中奖,橘子树到最后也没开花结果。台词深邃但铺陈却极自然。一切都很质朴,一切又都在流动。很喜欢。妈妈的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好精彩。摄影怎么那么生活化那么美(尤其是室外小区里的戏)。

44分钟前
  • 🐖
  • 力荐

亲情杀仍然是电影里的款最美,自己的生活里真是不太多呢,长这么大,三十几岁了,父母还真是没有关心过我快不快乐之类的,在他们的眼里,我只是一个他们制造出来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吧。当然,不能要求太多。电影里的生活才是诗,自己的生活是屎。

45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劇作太強大!情節非以事件推進而是糨糊,貼著萬事都辦不到斷捨離的主人翁那愈發「結塊」(對前妻依依對孩子黏膩對面子執著)但又沒錢沒實力扛起的賴帳人生,而歲月卻又確實持續著,於是觀影的一切皆愈發完善。或許能稱呼其為結構謹然,但鄧麗君迷卻搶先替觀眾註好了腳:「生活很單純!」

49分钟前
  • 焚紙樓
  • 力荐

看着有潜质成为日本电影界契诃夫的是枝裕和总是洗不去鸡汤味,我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演员们值得表扬。

52分钟前
  • La Bayadère
  • 还行

亲情的爱,比海更深,主线。“我才不想和你玩人生游戏”,小说家的人生选项,只有足够有趣,才能让我们容光焕发。“重点不在于实现,而是能不能带着这个念头,活下去”彩票,台词明指了梦想。背后的含义应当是选择梦想的人,梦想成真和中奖的可能性一样小Cue邓丽君,吉卜力动画的灰尘精灵(显然是《龙猫》)

53分钟前
  • 作者老是不更
  • 很差

是這幾年最喜歡的一部是枝裕和電影,電影將過往他幾部戲的主題共冶一爐:父子、兩代人互文、缺失與某程度的「遺棄」,但我覺得他這次的表現最沈著誠懇,沒有太多機心。ps:看戲時旁邊兩個gay在膩歪,又接吻又互摸,真想拿飲料灑他們一臉

5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比起之前的两部来,这次连气都生不起来了。只是很在意最后的彩票中没中啊。本来我真的很期待团地这个概念会拍成什么样啊,结果还是只能叹气。

58分钟前
  • 二 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