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一部叫《四重奏》的日剧,讲述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小乐队,他们没有太大的志向,只为了满足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在演出之余,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家长里短。
这套剧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经常一集从头到尾都像是一碗温吞水,但在国内很流行,我想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它没有煽情、没有说教,也没有鸡汤。
它演的就是几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偶尔合乎时宜吐出的一两句生活感悟,就会让人瞬间感动满溢。
是啊!
朋友圈毒鸡汤的荼毒日盛,大家需要贴近生活的真切。
带女儿去看《冰雪大作战》,找到了和看《四重奏》相近的感觉。
影片讲述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上,一群放了寒假的孩子,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小男孩卢克和刚刚搬来的小女孩苏菲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约定了持续整个寒假的打雪仗。
雪仗的规模和紧张气氛在双方孩子各不相让、又有误会中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最终的结局又出乎意料的圆满和美好。
影片和近几年登上大银幕的动画片有个很大的不同,是这部作品的动画形象基本都是人类的小朋友,动物只有一条狗,在角色上不如《疯狂动物城》中的各种动物那样有趣味性,但也具备更多的感染力和认同感。
北方的小朋友对这部作品会更有感触一些,因为每到放寒假的时候都是冰天雪地,堆雪人、打雪仗是常态;南方的小朋友可能这样的机会少一些,不过看这部电影也能涨不少关于雪的知识。
电影主线清晰、叙事流畅、剧情好懂,我6岁的女儿都看明白了——对于她来说,看的就是两伙人打雪仗的热闹,有城堡做防御、有梯子攻城、有一条狗上蹿下跳、有带染料的雪球打的乱七八糟……在一次次的雪仗升级中,影厅里的小朋友们笑声此起彼伏、乐不可支。
虽然都是人类的形象,并且两队打雪仗又是“群戏”,不过不同角色的形象,以及迥异的性格,让每一个角色都有极高的辨识度,且显得妙趣横生,比如那条叫乐乐的大狗,只要一出场就会引来笑声,还有那对儿双胞胎兄弟,分明就是用来搞笑的,大壮和露露也是两个阵营中比较出彩的角色。
因为配角太出色,反倒显得主角卢克和苏菲不那么出彩了。
当然,要照顾小朋友,国语配音就显得很有必要。
这一次为卢克和苏菲配音的是配音界的“一哥一姐”张震和季冠霖,相信影院放译制版会多一些,这算是给到小朋友们的福利,不过坦白说,两个人的配音谈不上出彩,也没有太高的辨识度,反倒是露露的配音非常有意思,大家去看过就知道。
现在来说为什么有看《四重奏》相似的感觉,因为看《冰雪大作战》是一段接一段的回忆杀,它同样没有说教没有煽情,但还是能带给你很真切的感动。
作为一个东北人,堆雪人、打雪仗、玩爬犁,搓个雪球或掰一截冰溜子塞同学脖子里都是常干的事儿,而自己小时候也和卢克很像,有点孤僻。
不太合群,所以觉得电影中角色的性格设置、情绪和心理的捕捉非常精准,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啊!
同时,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阵痛,也让小朋友们明白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虽然电影质量靠谱,但我对它的担心还是多过信心。
因为它没有迪士尼、梦工厂那样声名显赫的厂牌,又缺少内地观众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一部打雪仗的动画片选在春暖花开的4月也略显不合时宜,不过还是想呼吁观众不要错过这部作品,它是清明节和五一档不可多得的合家欢动画片。
首先声明,我看的是国语版的,因为我们这儿没有排英文版的片。
人生第二次自己花钱看动画片。
(轻微剧透)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在很多地方都有简介,我就简单说说我看后的感受。
电影在开场就做了介绍,由《阻止战争的狗》改编,其实我觉得这个名字更贴合,因为现在小朋友有机会打雪仗的少之又少了,缺少共鸣感,而带萌宠的反而更容易引起大人和孩子的兴趣;一开场,诺一和妹妹还有妈妈的甜美空灵的童声跟着女主角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雪国加拿大某常年被雪覆盖的小镇(一共四首主题曲,这儿的国语版,很容易有代入感)。
想我想起我小时候的冬季。
我看着电影就回忆起了我的童年,原来全世界的小孩子都是一样的呀;自己稀罕的东西别人拿去玩耍非常不放心,借给别人玩儿还要时时刻刻的跟着;小时候的我们,对小男孩不知道哪儿来的与生俱来的讨厌,就像电影里的小女孩露露对新地方的男孩厌恶无比,比她年长的姐姐也许情窦初开,知道了异性相吸。
和男主角愿意去接受心中美好的友情的升华;小时候的拉帮结派挑起战争形成电影的冲突。
每一个团队都有一个被拥簇的领袖,每一个领袖都有一个军师,加拿大的小朋友也如此,说道这儿,你记起小时候你“挑唆”过的“头头”和冲突吗?
在我们的生活里,往往也有中立者,往往被双方拉拢,也许你的童年里有一个萌宠,遗憾的是我没有。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除了回忆杀,打动我的地方——儿童教育。
每一个家长都想走进孩子的内心,然而,虽然我们都是从童年过来的,但是,生活磨掉了我们的童心;很多时候忘了如何去和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其实本身有自己的一套与大人不同的行事准则,现在,很多时候,大人掺手了孩子的冲突,让孩子失去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大人,完全都是由孩子自行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出现我受委屈了,我找爸妈来解决的。
两支团队的冲突即描述了团队战斗也描述了个人英雄主义。
女主角在没有及时保卫城堡时,失去了大家的信任,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重新升起自己的旗帜,重新取得团队的信任,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你是团队的领导者,不能因为个人心情而不顾团队利益,这么小就传递这种信息。
小朋友自己可能看不懂,需要大人的引导,这时候,大人们的经验就有了切入点进而引导自己的孩子,培养领导精神。
这里的大人和孩子就可以产生交叉、共鸣,儿童电影的意义不就是如此吗?
里面还有类似讲述,我不再一一讲述,不然,剧透太多。
这部电影还有描述了战争:冰雪大作战,孩子世界里的战争,以一只大家都喜爱的萌宠死亡为结局,换来了本来是一场游戏激进成战斗的和平。
告诉小朋友,小的战斗也是会有代价的,这个代价是无可挽回的。
当然,我们大人知道战斗的代价是历史课本对世界大战总结进行硬性传递的。
而这个电影通过最贴近孩子的内心,告诉孩子的代价。
整部电影不同的年龄段都可以在里面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孩子可以看到自己平时与小伙伴的口角,哦,原来加拿大的小朋友也是这么吵架的呀!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到男孩女孩的感情是建立在互相欣赏之上的;再大一点的大朋友可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遗憾现在没有雪仗可以打。
老朋友,看了之后更是活力满满,和孙子孙女更有共同语言啊。
说一下里面的插曲:四首主题曲改变了两首中文歌,第一首开始讲了,第二首在进攻队胜利的时候放的,The heros,中文填词非常符合电影内容,孩子们听起来也通俗易懂,very棒!
总之,这部电影除了告诉你,全世界的孩子是一样的,还让你和孩子有了共鸣。
值!
原名Snow Time直译是玩雪时间。
不能相信这片子只收到6分。
情节设置非常简单,完全是孩童的视角和逻辑,看电影时坐在我后排十岁的小男孩儿说这里没有坏人。
对,这就是一部没有是非对错的纯真动画,唯有孩子们间流动的可信情感,也许是成人无法满足于没有复杂的情设,深刻的内涵,无法欣赏简单的乐趣。
主要人物表情刻画细腻。
3岁的儿子看完大哭不止不肯离去,回到家一直说自己是乐乐,值得带孩子再看的优秀儿童作品。
从成人的角度为儿童片打分是不合适的。
全片除了友情和懵懂时期的爱情之外有一个非常沉重的内核—【反战】对于儿童片来讲,一般不会触及这一方面。
没想到的是编剧既然能把这一内核如此浅显而又委婉的表述出来。
影片中对战争的解释之于懵懂的孩童来说更是恰到好处。
剧情衔接处略显急促,但不得不说非常对小孩子的口味。
回忆和现实的两种画风更便于理解,对于风景的描绘也算可圈可点。
配乐每一首都很好听,最后虽然是happy ending,但没有媚俗的做一场大狂欢,而是在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旋律中结束。
推荐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冰雪大作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加拿大小镇的孩子,在寒假来临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小男孩卢克和刚到搬到镇子上的小女孩索菲亚成为对立两派的首领,约定了一场超大规模的雪仗。
雪仗的规模在两方孩子们的挑衅、误会等碰撞中不断升级,进而演变成雪堡保卫战,最后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镇上的大狗克莉奥意外死于这场雪仗之中,由于这个变故停止了孩子们的战争。
最终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游戏的真谛,友情和快乐才是游戏的目的,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醒悟并得到成长。
看电影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陪同孩子来看,全程孩子们都很开心~电影传达的就是令人回归最质朴的情感。
也许没有迪斯尼的花里胡哨,但就有很原始的童真乐趣。
小朋友能学会好多,友谊在成长中失去和获得。
很有教育意义的一部电影,值得一看!
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可以去欣赏一下。
前者去感受一下最简单的童真童趣,后者去学习一下友谊以及和平的珍贵与美好😊
故事有剧透。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别欺骗我这个是什么反战思想。
我是个成年人,也不是要把它放在哪一个高度去评判它。
言归正传,看到宣传片的歌,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欢乐片,所以订票,周末,大男孩看动画,包场。
男主老爸死于战争,留下一个号子。
坐标加拿大雪景,时间:假期。
无聊的一堆孩子,他们想找点乐子,然后男儿(四眼)建议惹怒对方,这样战争(雪球游戏)就能开始。
攻守两派,守方建城。
女主角在开场就和男主一见钟情,东方的教育不允许,至少在大学毕业前。
OK,好了,游戏开始,两军交战,好惨烈,你来我往。
最后的最后,游戏玩大了,乐乐(狗狗)被埋在了雪堆里,挂了。
大家都很内疚,男主也很内疚,镜头转向到埋葬的结局。
男主出现,吹响了号子,战争总是残酷的;会有伤亡(这个孩子可能看不懂)因为最后的最后,他们合力拆掉了城堡。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哪里有乐子就靠近哪里。
欢乐和童年成了合影。
这片子拍给小孩子看又深奥了些,拍给成年人看又没有温情(全剧没有大人出现,唯一一张男主和妈妈的合影还没有头)6分,不能再多了,因为被我拉来包场的弟弟他要打我了Ps:仅代表个人立场
在动画电影中,成长几乎是不变的主题。
他们从一开始就带有负面的形象符号,如自私、贪婪、争名逐利等性格弱点,并通过非常行为导致了群体世界的灾难。
最后,他们历经挫折与磨难,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得到真正的欢愉。
改编自1984年真人电影《阻止战争的狗》的儿童3D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同样如此,以小孩子们约定的雪战为核心,讲述了以卢克和索菲亚为首的两个群体的成长故事。
这个“成长”的欢愉写照与深度的诠释,让《冰雪大作战》提名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所不同的是,让-弗朗科西斯·波利特执导的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不仅仅建构了人在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快乐与不羁的“真实”世界,还勾勒出了童年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痛”,进而通过“痛”来完成作为人的成长。
换而言之,该动画电影中卢克、索菲亚、四眼、露露、杰哥等人经历雪战后,经过克莉奥(狗)死的“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友情和快乐。
这种“痛”后的情感回归,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与情感点。
以至于,《冰雪大作战》跨越了不同的年龄层,成为一部儿童成长,成人回忆的合家欢电影。
其实,在《冰雪大作战》中,成长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个体的成长;第二层面是加拿大小镇上孩子群体的成长。
在假期里,小男孩卢克想以军队的方式指挥小伙伴们玩耍,却因为四眼的反对而化为两派。
然而,刚到搬到镇子上的小女孩索菲亚在卢克“部队”的攻击下,加入到四眼的队伍,并成为领导者。
于是,一场雪战游戏的攻坚战便此展开。
在片中,卢克之所以带领大家进攻索菲亚“部队”,一方面是自我英雄的标榜,这可以说是虚荣与脆弱的一面,毕竟他在索菲亚面前分不清自信和自大。
另一方面,这个没有依靠的卢克是在寻找精神上的“英雄”——父亲。
成人化的人物角色在卢克的儿童时期留下深深的烙印,只有再次经历过失去的痛(克莉奥的死)才能真正的领悟那份爱的真谛,才能逐渐的“长大成人”。
就像影片最后,卢克在克莉奥的葬礼上,吹响那动人的军号,因为此时此刻,卢克已经“长大”,既有心灵的安慰,又有小伙伴们的理解,他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群体。
其次,群体的成长,是在彼此的对立中完成的。
以卢克与索非亚为首的“部队”约定的雪战,在挑衅、误会等碰撞下逐渐演化成城堡攻守战。
也就是说,雪战不再是最初的游戏,没有了一开始设定的,单纯的快乐,而成为了打到对方的“报复”。
例如,卢克手下想利用冰球攻击索非亚“部队”,彻底捣毁他们的城堡。
“冰”与“雪”的混杂,使得这场游戏的“战场”变了性质,具有了伤害性。
而得知此时的索非亚“部队”,则制作的颜色的雪球,在深谷里设下埋伏,将卢克一伙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双方的雪战攻击便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后卢克带领大家以冰块攻击城堡,让城堡瞬间坍塌。
坍塌的不仅象征着这份“战争”式的游戏的结局,也标示着他们站在了成长的起点。
当他们面对着坍塌的城堡,面对着埋葬于此的克莉奥,他们后悔不已。
这可以是说,是群体的成长,毕竟他们最终明白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
康德曾经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
”象征正是美的承载物,有了象征才有了意义与美。
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里的故事主角个个近乎都是“儿童”成长者,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群体的划分,因为自信与自大的迷失,因为爱与保护而进入到真正寻找快乐与友情的世界。
今天跟女儿去看了《冰雪大作战》,电影挺好看的,女儿很喜欢,有意思的是许魏州的歌一出来,她就有点手舞足蹈了,为了不影响其他人,被我强制镇压了[笑cry]。
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儿童动画片,感觉是以一群熊孩子之间打闹游戏的方式讲诉何为“战争”,回过头来想想蛮有意思的。
许魏洲演绎的这首中文版也很好听,希望洲洲以后还有更多好作品供大家欣赏
在我亲爱的表姐看完电影的强烈推荐下,我对《冰雪奇缘》充满期待。
昨天中午抽时间去看了,感悟很多。
如果说《疯狂原始人》可以让人大笑大哭,热热闹闹的体会奔放的感情,那《冰雪奇缘》从头至尾更沉稳安静,让人沉思,偶尔微笑一下或默默流泪。
先说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似有些意外,但又不那么出乎意料,虽然还是跟自己一开始的设想不同,这也只是提醒着我,事情总不会按照我的预想进行。
说说内涵。
虽说整个影片,国王与王后出现的镜头相当短,但他们的影响力延续了整个影片,仅在最后才失去负面的影响,只留下了慈爱。
所以看完以后,我第一感悟就是,父母太重要了。
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又艰巨的身份职责。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做一个妈妈。
爱莎的魔力无意伤人,国王与王后出于爱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关闭了城堡的大门,隔绝了爱莎与外面的世界。
其实,这也告诉爱莎,她与众不同,她很危险。
爱莎的恐惧愈深则魔法越强,这又加深了爱莎的恐惧,爱莎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
这也是为什么当爱莎的秘密被发现以后,她不能相信任何人所说的话,只想逃开,首先就源于爱莎无法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悲伤绝望。
爱莎越是这样,她的魔法越强,冰雪越厚。
冰雪只是爱莎自我防御的外在表现,如我们人类。
很鲜活,很震撼。
这种防御一层层累积,一开始是美丽的艺术品,后来,变成了尖锐可怕的冰箭。
同样被隔绝的还有安娜,所以安娜拥有孩童般纯真好奇的善良与热情,对爱情的冲动与幻想。
她只见过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这对她就是全部的经验。
但安娜是普通人,所以她无所畏惧,她拥有爱莎所没有的的乐观信任与勇气,这也成为她后来坚定的寻找姐姐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但恐惧都是源于爱。
爱莎离开了,跑到遥远的山顶,为何城市依然被封冻?
因为爱莎心中有牵挂,她的离开是出于保护家人子民与祖国的奉献牺牲自以为的负责,她的心没有离开。
当恐惧成为爱的表现形式,爱没离开,恐惧自然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不论爱莎躲到哪里,城市的风雪都会随她的魔力而加强。
当她悲伤绝望,灾难就会加剧。
这是爱莎不能想到的。
恐惧中逃离的爱莎来到雪山,放下了所有的重担,那份轻松自在的感觉释放了,于是她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冰雪建筑,同时给了自己一身妩媚靓丽的装扮,正如她妹妹见到她第一句说:爱莎,你变了,是往好了变。
这就是真我的本质。
真我拥有着无法想象的潜能,我们知道的太少。
我赞赏导演的形象设计,简直是无法言语的震撼。
其实,地精长老在一开始就告诉了国王一家,爱莎的魔法蕴含着爱,需要穿越恐惧。
可以以爱为出发点的恐惧总是更容易被看见和重视,所有人都忽视了爱的力量,那就是感受的力量,是控制魔法的力量。
关上大门,封闭心门,爱不流动,如何学会体会爱表达爱呢,能量本身的自由流动才会带来释放自由与随心所欲。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真把我急死了,但我依然还要安静的看下去,相信爱莎一定会学会信任,耐心的等待爱莎体悟的那一刻。
我想,这也是我成长的历程,一个重要的提示--耐心。
爱莎与安娜之间的真爱,终于突破生死,融化了双方冰冻的心。
我朋友说前面很长,知道爱可以控制魔法后就简洁的结束了。
呵呵,我想,那是因为,爱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道理,不需要什么技巧,爱的本质不过就是想爱。
爱之所以需要学习,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体会爱,信任爱,表达爱。
爱本身并不需要学习,因为我们的本质就是爱,我们是源于爱带着爱而来。
让爱流动起来,自由的力量会赋予爱更强大的能量,并控制自如。
感谢这部电影给了我这么多的思考,感谢它在我这个阶段上映,带给我巨大的冲击震撼。
我的心,就如同自由的爱莎一般精致,看见改变后的她的第一眼,我就像看到自己的本质,如此感动,当下就流泪了。
爱莎,我如你一般将获得重生。
最后强烈推荐所有心理爱好者们观看此影片,定会有所感悟。
看的是中文配音版,小孩子容易明白,所以电影院里提问、说话的小孩比较少。
配音团队听说国内挺知名的,质量还可以,但都是大人,童音可能略显不足。
歌曲好几首,都很好听,有两首是中文版,其它还是英文原版。
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准不如美国那几家大公司,但故事主线挺符合儿童思维的,争个游戏的胜负就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事儿,雪地摔跟头永远是小孩最大的笑点。
雪山小镇的场景很美,人物形象设计审美也挺好。
没想到男女主角还有爱情线,不过也就是轻轻带过。
而且初次表白后的双方反应很有趣,挺真实的。
感觉有些不尽如人意 总体还是不错的 3D效果不行 不过是第一次跟基友们一起看电影 很开心 很兴奋 主题曲很好听
故事剧情还不错,小孩子应该看得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还行吧,小孩子看看,凑活。
小哥哥和我是绝望的 。。。太难看了。。。小哥哥说以后电影他来选了
东北孩子看完就想家了。 但故事情节真的是一般般。
谷仓从一开始灰蒙蒙到后来看着还有点儿热乎了~
孩子很喜欢,感情戏很突兀
小女孩贼了
本来认为这片挺低龄的,不就打雪仗吗。直到狗死了,所有指责落在男主和他的军号上,才恍然发现男主的孤独是这一众小屁该所不能理解的。貌似开心的结尾,却无法驱散全片浓重的哀伤。
没啥亮点
小朋友看的剧为什么要亲亲。
作为一部从加拿大引来的动画片,在去电影院之前就有小小的期待,看完以后,可以说,这个电影担得起他的票价,很好看,也很“儿童”。
作为对《阻止战争的狗》念念不忘的粉丝来说,这个翻拍版一定要看。
传说中的通州万达影院,在等空调打孔工人的空档看了……孩子们玩起来总会玩过火,当然,他们很快就忘记了。
童真童趣~我也想跟小伙伴们一起玩雪~
中的免费票,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打雪仗。
打雪仗也能拍的这么清新脱俗,不错不错了。
挺少看canadien動畫片 雖然看的國語配音版 小屁孩兒們臉上凍的兩坨紅好萌 喜歡這種輕鬆就為了表達孩子之間友情的故事 少來拔高英雄主義啊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挺好
紧张的生活,偶尔看看这种欢快的电影也是放松,一年级的小菜鸟真的好可爱呀,没想到剧里居然还有一丢丢的爱情,然后看他们打雪仗的时候突然手痒,如果冬天上映就更好了,看完了还可以和小伙伴玩一场。总的来说很好看哦
剧情很简单 但是说明白了一件事 小朋友看着炒鸡开心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