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集更新了,智利“外交”红茶(看这引号,多ZZ正确)下了单。
样茶有陈香味,非20年以上陈茶不能配出。
但最后山妹的拼配方案脱颖而出,为茶庄赚得了利润,也为公家赢得了面子。
这种“虫茶”后来有了个雅号—东方美人。
我去年搭着自由行末班车到了花莲,雇的司机是一个山东老兵后代,菏泽人。
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他就跟爸爸回菏泽老家给叔伯们盖楼了。
他听说我们爱喝茶,除了固定的旅游景点外,还带我们去北回归线旁的一家茶叶店。
店老板是迁台的惠州客家人后代,母语大概就是《茶金》里的海陆腔客家话吧。
当然他是用闽南语跟我们交流的。
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他的茶—蜜香红茶。
他说这种茶是用小绿叶蝉吸过的叶子做出来的,属于白毫乌龙茶。
小绿叶蝉吸食后的叶片会激发自身免疫系统,跟小绿叶蝉分泌的酸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蜜香。
蜜香红茶算是发酵程度最高(70%)的乌龙茶,口感无限接近红茶。
至于蜜香红茶跟东方美人什么关系呢?
老板介绍,东方美人是受新竹地区保护的地方品牌,他们家族移居到花莲以后,就不能用了。
他们只能用蜜香红茶售卖。
我喝了一大壶蜜香红茶,的确有轻微的蜜香味,发酵程度虽高,但零烘焙。
所以茶汤色看着十分淡雅清爽,入喉以后韵味十足。
至于有没有山妹做出来的那么好喝,只有问剧中人了。
小绿叶蝉从之前茶农除之而后快的害虫,到互惠互利的“生意伙伴”,全在人的一念之间。
我想,绿色的小绿叶蝉对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总是比那些粉色的蛆要多得多了。
【资料引用】小绿叶茶蝉是茶叶主要害虫之,然而却是东方美人茶的“灵魂伴侣”。
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属昆虫纲半翅目叶蝉科动物,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
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
繁殖高峰期在夏秋两季,吸食茶树嫩梢汁液,茶树生长受阻,茶叶产量减少。
(资料引用自微信公众号“茶圣居”)笔者注:被小绿叶蝉吸食过的茶叶产量,不及原来十分之一,足见东方美人之难得。
2024年3月8日看完的台剧,是因为连俞涵注意到的这部电视剧,开始看了之后完全被吸引住了,演员的表演、台词、服装、音乐、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都非常有魅力,与其说是大女主剧,不如说是群像剧,看到最后才理解了片头,其实片头就交代了这部剧;我一个立场坚定的人真的不认为这部是Td剧,是大时代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烙印,那确实存在的几十年的历史没办法否认,更多的是大时代下人的不甘、遗憾、和伤痛,这种创伤经历了几个世代,有种伤痕文学的味道;这出戏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有些吃力的,因为大部分是客语,看到采访的时候也才知道,演员也是现学的海陆腔客语,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强,并不需要多余的旁白大家就能理解剧情,这出戏真真就像一杯茶一样,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片尾放的是洋楼里的场景,刚开始没理解,以为就像外语片一样播播精美的道具,看完也才理解了,因为到最后跟这出戏的原型一样,他们破产卖掉了洋楼还债,而且就是在旧址拍摄的,没有天降神兵,没有霸道总裁搭救,各种危机、局势、政策、剥削、掠夺终是把他们打趴下了,庞然大物倒下是长期的,也是一瞬间的事情,有良心的企业家把债还完了,离开大洋楼搬到了小居室,落差真的大,作为观众感到非常遗憾,幸而人物原型的第三代买回了洋楼,这种家族精神的继续传承,他们怎么可能不出色,就暂时写到这里了,这部剧值得继续慢慢品味。
对,这部戏我只给两星——被一堆五星好评骗来看但实际感到被诈骗后打出的两星。
戏本身值三星,演员除了女主演技比较木头其余演员没啥大问题,画面好看这我也是承认的。
可我是来看风景明信片的吗?
不是啊,我是来看时代商业风浪中成长起来的大女主故事啊,结果这片看得我愤而写长文批评。
一、不会算账搞什么商业第二集厂房失火债主上门讨债时,女主他爹在乡里经营多年,仍然未能制止众人愤慨之声。
这时候女主站出来了,貌似体贴一番再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归还的建议,小债主们居然都立马安静接受了?
少东家说话有这个能耐美邦早摆脱经营危机了,更何况女主还是没有参与经营的女儿家。
上香都不让她代替他爹,真金白银的事就让她代她爹决定啦?
这还没完。
之后女主企图和怡和洋行签约失败,回到家里账房经理告诉她欠债三百三十万,女主说一碗面也二十万啊,经理说不是旧台币是新台币啊(等于一亿三千万旧台币)!
下一幕她拿了怡和的定金回家,账房又告诉她还有待付的机器维修费水电费议员资助费,这些帐她显然通通不知道。
所以你连你家的欠款币种、欠了多少笔帐都不清楚,就敢在上一幕越过你爹当众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了吗?
你知道信贷需要期限匹配吗?
借钱不但有个数目问题,还有个期限问题,哪笔钱什么时候到哪笔钱什么时候出,有进才能有出,这都得一笔笔计算到位。
你连帐有多少笔、期限都不清楚就擅自跟债主延期你们家财务心脏还好吗?
我看完四集,到此只见过女主弹钢琴没见过女主翻帐本,更不用说商人必备的市场嗅觉和信息收集能力了(有豆友已详细分析,看这里)。
第四集女主家接了个大单,需要从茶农处收购足够的原料,茶农因此涨价。
这高价收还是不收呢?
此时厂里的制茶小妹告诉女主最近别家茶厂都不收茶了,那些茶农正愁没买家呢!
于是女主醒目了,第二天没跟她爹商量又擅自当众宣布降价收购。
我说,你家本地第一大茶商,对茶叶的市场价格和供需状况都不了解?
制茶小妹都知道你们却不知道,难怪你家生意差。
同样第四集,即将入赘的女婿想要劝女主家改变主业,女主不乐意了,要退婚。
可是前面你都知道行业衰败到所有茶商(除了你家)都不收茶了,也从怡和那里听说了国际市场竞争挤压本地茶业的情况。
这时候考虑产业转型挺符合商业逻辑的。
女主你不想改变是不是对茶业有什么热爱啊?
结果下一幕她爹让她审茶,女主坦白“我对审茶一窍不通”。
呃,那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非得坚持做茶业呢?
人做事情基本三个原因,一热爱二擅长三外力逼迫。
这三点我都没在女主身上看到,不知道她在坚持什么。
第二集被债主拿走的地到第四集再度登场,就是债主漫天要价三倍以上才肯还地。
债主当初要的抵押,她爹脑子一热给办了过户,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女主你有胆子越过你爹跟债主茶农叫板,那时候咋不拉着你爹别办过户呢?
转让过户和抵押在条款上有根本的不同,抵押只需要还清原有债务就能取回抵押物。
但后面他们经常把抵押和过户两个词混用,搞得我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抵押和过户不是一回事……写到这里我不想再讲商业笑话了,换话题。
二、女性权利靠男人的剧好看在哪里我自己身处于一个对女性较为严苛的职业,能攀升到行业顶点的女性十之不过一二,尽管最近趋势有朝“三”的好方向发展。
多年打拼下来我的感想可归纳为一点:职场上你要做得比男性更好,才能留在同样的位置上。
我大学室友是客家人,她跟我说她过年不喜欢回客家乡下,因为她们那儿过年祭祖女人吃饭不能上桌,只能在后厨吃。
女主处在一个时代和地域文化对女性都更为严苛的环境里,长辈不准她去祠堂上香、和她爹吃饭分桌就是明证。
如第一部分所述,女主的商业经营知识和从业动机欠奉。
这样的商业傻白甜要如何突破桎梏,乘风破浪?
靠男人赏爱和帮助。
靠男主给她家拉人脉资源,靠她爹和神奇的茶农任她予取予求,只有怡和洋行的uncle抵挡住了女主的光环。
缺乏智识、靠男人抬爱和运气得来的成功,反而是对女性角色的贬低。
包括制茶小妹也是,做了一次好茶就让男师傅和工人们对她服气了。
现实中有那么容易吗?
不会,一次成功不能改变一切,他们不那么容易服气。
你需要持续的成功、长期的努力、适时的争取或忍让,更需要时代变化和技术升级。
而这部戏把这个女性坚韧斗争的过程写得如此轻而易举;理想化过了头就是假话。
假话只有骗人的功能,没有动人的本事。
说假话,还在这儿吹戏好,是可忍孰不可忍。
P.S. 这部戏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难八万——分明是在影射想看主角鹏程万里结果发现她根本没飞过那段路的我啊!
几天在看这个剧,看得我好伤好伤。
但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好看,强烈推荐。
如果我打分,我会给9分。
这个剧是有原型的,原型的后代把剧中的祖屋还是买回来了,现在公开展出。
这是一个讲述湾W在1949前后发生的关于制茶的故事。
原著是廖 运 潘 回忆录《茶金岁月:北埔姜阿新洋楼的故事》,姜阿新就是原型福吉。
所以这个故事非常丰满。
包含了许多湾W的历史 。
为此,我也查了许多背景资料,然后我的感觉就是,太一言难尽了,不是我这种人可以点评的总之如果喜欢研究历史,可以一边看剧,一边查阅。
总之这剧无一不好,音乐,服化都很精致,场景就是在姜阿新洋楼实拍的。
演员吧,都还不错,但是演得最好的,我觉得是福吉的扮演者郭子乾,真是个绝对的好演员。
这里面的演员,要会説客家话,闽南语,还有日语,英语,还有很地道的上海话,很用心了。
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剧,如果愣要挑缺点,就是太伤了,看得……
看完了《茶金》,还是很回味无穷。
福吉、薏心、文贵、kk这些人,都不愿意认命,靠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扛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但是,就算是像他们那样经过千万次捶打、见多识广的人,面对大环境的转变之时,依旧会手足无措、力不从心、无可奈何。
不过就像福吉最后说的那样,即便最后失败了,但自己至少努力尝试过,也可以无悔了。
个体的力量虽不足以与大环境抗争,但是却如石掷水中,激起一层又一层涟漪。
《茶金》的结局,福吉的日光公司破产了,而kk也被抓起来,但是因日光公司兴起的北埔茶园还在,被kk的自由言论影响的人也还在。
即便福吉和kk不再是主导者,他们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所以功不唐捐。
片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山妹。
她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永远都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样子。
她从不回应别人对女性无法做茶师的质疑,而是不断精进,用实力证明自己。
她全身心投注在制茶上,即便心有所属,也不会为了一份唾手可得的爱情,一个稳赚不赔的婚姻而放弃对制茶技术的追求,远渡重洋去到日本交流。
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家境贫困的女性而言,这个决定是非常勇敢的。
当然比起山妹,女主薏心显然思想上更为激进,不满父亲为自己安排婚姻,也不满丈夫将来继承家业,不让自己参与。
在事业上,她很野心勃勃;但是在爱情上,她又不敢向心上人吐露心声,只敢旁敲侧击,悄悄试探,最后得到失望的回答。
她和kk的感情是我比较惋惜的环节。
全剧最令人心疼的应该就是文贵了。
虽然这个角色应该是比较痴情专一也懂得感恩回报的,但是演员表情就很尖酸小气,奸险狡诈,让我无数次误以为他就是个上位了就屁股翘上天的渣男,其实他不过就是工具人罢了。
先是被老爸利用,后来又被女主利用,最后对两人还没啥怨艾,实在是老实得过分了。
好在上天还是给了他翻身的机会,不然一直那么卑微地活着不得熬出个心理变态啊……
台灣地區這些年來的影視劇作品真的都還滿不錯的,毫不避諱的說來看這部《茶金》的初衷就是衝著《一把青》的朱青來的。
所以對於我這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觀眾來說,自然是要打五星好評的。
當然,我也認為有些不太欣賞這類影視作品的觀眾,也是有打一星的權利,畢竟好的作品也是需要有很多批評之聲的。
這部劇看下來,主要由以下幾點感觸:1.貌似台劇都很喜歡黑國民政府這部劇裡面,先是美國懷特公司黑國民政府,認為他們節制資本發展國有經濟的力度甚至比社會主義還要過分。
然後,普通民眾的生產生活受影響自然還是要黑一下的。
而日光公司,至少被國府害了三次:一是新台幣四萬比一,二是化肥廠收歸國有,三是外匯管制,匯率水平的變化致使日光公司直接破產。
這麼明目張膽的割韭菜,真是令人發指。
再談KK和夏老闆,KK有美方背景,夏老闆有軍方關係,甚至和少爺還喝過茶,居然也因為類似美麗島雜誌的事情,身陷囹圄。
這麼賣力的黑國府,真的是友軍啊,這劇完全可以引進啊。
想想《麻醉風暴》里的衛生部長所作所為,《一把青》裡面大隊長的下場,《孤戀花》裡面三郎表哥的破產,國府官員真的是從大陸到台灣,從內戰到21世紀,喪心病狂的魚肉百姓啊!!!
2.彰顯了台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同胞血濃於水這部劇還有個亮點,就是貌似是台灣地區第一部海陸腔客家話電視劇。
海陸腔,字如其名,肯定是和潮汕海陸豐地區客家話語出同宗唄。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當然是我中華民族(大漢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啊。
甚至可以說客家人是正宗的華夏移民,傳承了五胡亂華前純正的中原漢族血統。
公視公映這樣一部作品,除了認祖歸宗、承認台灣地區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我實在是想不通還有別的目的。
如果他們說的是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言,那可能才另有目的吧。
3.普及了中華茶文化筆者對於茶文化可謂一竅不通,基本上只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什麼的名字,茶類和茶品種我都分不清。
平時,除了瓶裝茶飲料、酒店提供的free茶包(TWG、川寧這類)這類不入流的茶以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拿茶具泡茶。
只知道東方樹葉很難喝,哪聽過什麼東方美人茶這麼高級的東西。
茶文化可是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的成功範例,倫敦人都下午四點開始喝下午茶了,而堂堂中國懂茶愛茶之人卻很少,都在喝各種咖啡。
反正,看完這部劇,我是想嘗嘗東方美人茶,這算不算是弘揚了中華茶文化呢?
4.凸顯了婦女至少能頂半邊天第一集開篇就是封建禮教下,對於女主不能替父親祭奠祖先的描述,以及張家宗族內眾人對於三房沒有男嗣的攻擊。
日光公司,從社長、總茶師到普通員工,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然而,第一集結尾,總茶師就領便當了,其生前看好繼任者自然是女性了。
另一位總茶師的男性有力競爭者(原總茶師的徒弟)也不幸因喝到假酒身故。
於此同時,女主為日光公司不停拿到訂單並令公司起死回生的功績,也為女主贏得了新社長的美譽。
日光公司,新社長、新茶師便都成了女性朋友。
結尾,又是祭祖環節,這一次,不僅女主拿到了上香祭祖的權利,女主替KK照顧夏老闆的女兒也算是入張家族譜上香了吧。
再加上三房通篇都是來入贅的,連後來成功的文貴也一直念念不忘入贅,這樣也算是三觀正、ZZZQ了吧。
5.贊頌了人世間美好的情誼無論劇中有多少矛盾的體現,但人世間美好的情誼卻從未缺席。
KK和女主之間(女主更愛KK,KK更像是女主的良師益友),文貴和女主之間(文貴一直愛著女主, 女主對他似乎更像是合作夥伴),吉桑和女主之間的父女情,張家宗族之間的親情,KK和夏老闆之間(應該不是愛情,更像是相互扶持的知己),以及KK和吉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表現在他們對於茶農的關愛,這分明就是愛家鄉愛人民啊)。
基本上,除了國府以外,其他人表現出來的都是善,都是人間的真情。
綜上,這麼一部立場對、三觀正的片子,反正我是必須得給五星了!
筆者才疏學淺,實在看不出來哪裡乳化了,懇請各位不吝賜教,不喜勿噴,謝謝!
『找一個人,喝一輩子的茶。
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
遇到了,就不要輕易放過。
《茶金》第十一集裡,薏心曾這樣對山妹幽幽淡淡地說。
看似回應山妹聊起與張醫師的感情,更多的卻是說給自己聽,帶著惆悵與遺憾地。
人的一生中,會有無數遇見。
在這些遇見當中,多數是錯身而過、不留下太多軌跡;但總有珍稀的那麼幾次,在最不會被遺忘的場景,一次交會、只憑一眼,就知道,這是不一樣的人。
感情是多麼不可理喻的事。
妳知道妳想要他。
是一起在小徑散步的閒聊、或是共飲一杯茶的親密;不管是撒嬌或倔強,他都懂得用一個溫溫的微笑撫平妳的彆扭。
前路迢迢,如果能有這樣一個人攜手同行,未來再難也不會孤單的吧。
如果可以,該有多好。
只是,人世間充滿了不由自主的無奈。
想要而不可得。
我們漸漸學會止步,在冷靜自持間留住自己的自尊,眼淚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心底,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說祝福的話、做大方的人。
然後用餘下的一生,長長久久地懷念這段,有緣無份。
________ 用筆在稿紙上順墨水的KK,無意識寫出來的那個字,是「心」。
很多事情,沒有說出口,其實已經悄悄紮根在心底。
從在育幼院的初見開始、到因緣際會各種工作上的交集互動,薏心固執卻堅毅的形象已成為KK艱困日常中,最美好的一道風景。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情愫,眼神流轉中傳達的好感,都化在薏心遞來的那碗綠豆湯裏了。
KK怎麼會不懂得呢。
但身而為人,從不是自由的存在。
作為美軍戰俘被派回台灣執行工作的KK,永遠放不下的是被日本政府派到南洋打仗時,失散至今生死未卜的女兒。
一場戰爭、家破人亡,曾經好好的家只餘下一張黑白照片,成為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
某種層面來說,KK的心早已隨著家人死去。
為改善台灣農民而奮戰、為找尋女兒而堅持,是破碎的他活下去的唯一信仰。
但他並不是沒有感受的人。
那些與薏心相處的日子,投緣得奇妙的默契、相視而笑的瞬間,遇見與自己一樣在困局中拚命,也不曾想過要放棄的另一個靈魂。
以為早已死透的心,如何能不被撼動?
而照顧小女孩月婷,卻能讓他產生贖罪般的安慰感。
想像自己的親生女兒或許也被好心人收留、好好對待;想起自己在前線打仗時錯失的家庭時光,每一次與月婷孩子氣的對話、一起分享的糕餅,都像在彌補往日傷痛,彷彿一切重新來過。
KK不是不愛,而是不敢再愛。
沒有勇氣開啟另一段感情路,迴避薏心充滿期盼的眼神,埋藏心底真實的悸動。
牽起夏老闆的手,一家三口拍了全家福。
小女孩仰頭對爸爸瞇著眼睛笑的這一刻,KK彷彿獲得一個還魂的家。
________ 另一個愛而不能得的人,是文貴。
作為老么,他是不被家族注意的沈默者。
沈默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不曾獲得機會訴說。
他認份地做好所有他能做的事情:認真唸書、上大學,依照父親的安排入贅,試著用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乖巧,獲得長輩的認可。
一直默默無聲的他,注視著大膽衝撞的薏心;心底的仰慕之情,或許也源自於羨慕吧?
總是遠遠地遙望著,就連說話也小心翼翼。
薏心,像是他心底的月亮,皎潔而懸得那樣高,他是自卑的;祈願自己能配得上她。
而世事轉換得太快,快得讓他的聽話變成笑話。
當父親逼著他退婚、將他攆出家門,灰頭土臉跌坐在自家門口的他,憤怒而窘迫。
在最沒有準備好的時刻,他必須選擇退回寶山富記范家四子的身份,或是就此叛逆,做不聽話的孩子,走自己的人生。
選擇了後者的他,闖出一番風景。
吃了好多苦、習得商場狡詐爭鬥的技巧後,與薏心的初次見面,就是高姿態兜售溢價茶葉、還能讓張家不得不買單的勝利場景。
當初狼狽離開張家的他,此刻得意洋洋、意氣風發。
但這是愛嗎?
或許有人不能理解。
如果真是愛薏心,怎麼這時不是善意幫忙、卻是狠狠賺張家一筆差價呢?
但,這真的是愛。
是從最卑微的心情出發,努力讓自己成為足以與薏心比肩的強者後,再華麗登場的示威。
自此,文貴不再是矮人一截的書呆子、而是厲害的生意人;他看似強勢威逼的行為,其實都是最幼稚的示愛: 厲害的我,已經是配得上妳的那個人喲。
一生的奮起向上,只為追上心底那輪月亮。
________ 愛很偉大,那些刻骨銘心的流淚或歡笑,都是心底永遠抹不去的記號。
愛很脆弱,即使知道自己深深愛著,卻也往往難敵現實環境中的無情與考量。
能跟對的人喝一輩子的茶,有多難啊。
那些曾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的人,又有多少能陪我們走到最後呢?
遇見了、感動了、愛上了。
我但願自己有這份福氣,能與你長長久久地走;但若不能,我情願記得你最美好的模樣,記得我們曾經有說不完的話與停不下來的擁抱。
就算不能擁有,也要做你生命中最美的一段。
就像看見KK在稿紙上寫下她名字的薏心,牽起月婷的手,將她戀慕KK的情意,化作一生守護小女孩的氣力。
真正的愛,是理解、是祝福。
是即使有緣無份,也願微笑無悔,為他付出的真心真意。
「東方美人茶是被蟲咬過的茶,它天生就是個受傷的茶,但也因此獨特」-ep12茶金2021有這部台劇是我最開心不過的事了,回家喝茶吧!-【茶金】
薏心与KK和文贵,就像茶叶从采摘到烘焙到成品,最后品味的是入口后那么层次叠进的回味。
在经历无数个过程之后,是不是一杯好茶,你也不知道在哪里这颗茶叶发生了如此的变化。
这两个人不是薏心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很多次的交织里,薏心的感情也如茶叶烘焙萃取一样,自在心中千变万化。
而人也不是茶,茶可以最终选出那杯好茶,而人不是。
—KK是什么时候慢慢沁入了薏心的眼里心里的呢。
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里,薏心从开始用眼神打招呼,到眼里自开始找到他。
他坚定了薏心可以飞向更大的地方的稚嫩的心,也让薏心第一次肯定自己终于说出不想被安排结婚,她自主走出的那第一步有他在。
他好像一颗永远在那里的树。
薏心决心一心扑到日光里的时候,会抬眼就看到在工作间里的他。
而他也许自己都没察觉到,那一美元不仅仅是鼓励,也是如此相信一个人的最大底气。
他对薏心的每一次的细心和耐心照顾,是旁人看了都会觉得,你可没真把她当小女孩。
最后留着的那一美元也是证明。
薏心的心思会被最爱她最疼她的吉桑看出来,但她小心翼翼地只能靠工作和事业不断接近他,也一直生不出勇气问关于孟小姐的一切,直到KK对她回答文贵是不错的选择。
就好像还没完全走进一个人,可是这条线就断了,薏心坐在车里第一次为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感情留下眼泪。
对啊,KK的全部薏心还没有完全看到,她还只知道她觉得忧伤的描述来自他已经全部离去的家人。
KK对家的定义得平凡朴素,因为那就可以让他生活下去,他只要生活下去的“爱情”,在他的过去,失踪的女儿是他的心病,他无数次知道活下去的重量。
他尊重敬佩薏心,他却也不能再多往前一步,他太清楚在无数次经历生与死之间之后,不是惧怕生与死,是理想这样的重量,他背不动,他已全身习惯背负着“活下去”。
他对薏心生出的爱心与呵护,却远不及看到“女儿”的心防轰然倒塌。
薏心注定是要不断挑战“新的”“理想的”那样的人的。
可是那两碗绿豆汤,那一美元,写的薏心的名字,却又是他们彼此心意依靠,心意相通抹不去的时刻。
他们都只能为彼此迈到那一步了,最终却只能擦肩。
—文贵的出场很顺情节。
一个什么都不懂还略带憨憨自卑的准赘婿,却站在院子里听着薏心在房间里流出的钢琴声。
这场婚配失败得理所当然。
薏心不是只会听父命的人,甚至她还没仔细瞧过他几眼,这场婚事就草草夭折了。
但对文贵来说,也许是那些钢琴声,也许是那套西服,薏心在他心里刻下了印子。
他灰头土脸的时候还记着想挽回一点吉桑和薏心的面子,就是回去还西服。
之后摇身一变,他成了贸易公司的得力干将。
他可以在日光无数的危机时刻提供恰到好处的出现,这时候他可以带着一点光环站在那里了,可是在薏心那里却还没改变,他依旧习惯性“低头”。
薏心好像无论何时对他而言都是在上的“女神”,他总是自卑的。
等到薏心真的平视他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的能力和野心,此时才真的握手合作。
他们也有着一同一鼓作气的携手,说服了政府走出大门两人真实紧张消失的巨大愉悦,是真的。
薏心也说他是一匹孤狼。
而他的愿望也从头到尾都没改变,希望跟她结婚。
薏心又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在破产边缘想拿这个当筹码。
最后日光决心走向破产的时候,这个筹码失效了,他们的最后一通电话,薏心却说你先挂我再挂,薏心最终做了决定,是生意也是他们之间的缘分。
第一次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都被支配。
而这一次她为他们之间再次下决定,他们此时是同桌对座的伙伴,她给了他平等的尊重。
他们可以因为生意事业而达成默契,一同前进。
薏心却也明白他们本质上有着一些不同,就像她对他最后的嘱咐是希望他好好对待所有的茶农。
—也许可以用薏心值得更好的来做结语,但无论是KK还是文贵,他们没有谁更好,是更好的人还是更好的时机,好像很难说。
薏心跟他们交织着,慢慢焙炼成了今天的薏心,而他们最终都只是跟她交集过后留下背影。
我個人會給茶金蠻高的評價的,4.5顆星吧,因為被惡意刷低分所以給5星希望評分還有機會更上去吧!
在觀看第一集時我是有被驚艷到的,我認為編劇在臺詞上下了很大功夫,演員也很辛苦需要學習各種語言。
本劇是非常少見的使用海陸腔客語為主的劇集,這跟故事的發生地有很大關係:新竹,是台灣客家族群佔比較多的一區。
這部劇還搭配了普通話、閩南語、英語、日語等,還原了當時的時空背景:二戰日本殖民結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及韓戰美援,我真的覺得是這部劇非常大的亮點,少見的在近代歷史劇、時代劇中能做到這點。
作為一部時代劇,我覺得影像的色彩處理做得很棒,色調看了非常舒服,服化、場景的還原都非常用心,片頭也製作得很細膩,整體來說細節做得非常好,完全能讓觀者有回到40、50年代的感覺,真的是很唯美的劇集,值得我的高評價。
這部劇的節奏我覺得不會很慢,但是是細水長流的、緩緩道出整個故事,包括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也是克制且隱晦的,可能當事人心中都沒感覺到愛苗的萌發吧!
這是耐心的人才能品出來的。
我也很欣賞《茶金》中所鼓吹的女性主義,看薏心及山妹如何跳脫出當時對女性普遍的拘束,勇敢的為自己而戰,而不是拘泥於女性只能相夫教子的傳統觀念。
感情線對於她們來說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她們不是為了找一個男人傳宗接代而活,所以KK與薏心的bad ending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儘管我很難接受這個結局,但總是有它的道理在。
最後想特別註記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茶因為被蟲咬、受過傷,才更有風味,」我想⋯⋯全劇的大人物小人物都在貫徹這個道理吧,受傷以及過後的苦煉,痊癒後,重生成更好的自己也成就了這部劇。
話說還是要為這部劇被惡意負評抱不平,忠實呈現不被某些人承認的史實何錯之有呢?
#茶金《茶金》一部屬於70年前的故事,不需要跟日劇、韓劇、陸劇比較,也無法比較,因為它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戲劇”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即便是千百台如紀錄片般的攝影機紀錄著當下,卻也因為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層次而有了不同的說法,至今都是如此……我生長的土地上那個年代的祖輩們,原來曾經是那樣的相互支持團結,《茶金》讓我再次燃起想伸手幫助身邊我能幫助的人……“受過傷的茶才好喝,受過傷的人才堅強”,先前那些噁心的人、噁心的事都將成為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養分……
7分
服化道和制作都在线,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主从千金小姐成长成新社长的过渡过于简单了,给主角抛出的困境也过于简单~导致女主很扁平,演员们表演也很一般,商战部分写得像极过家家,主题也没什么升华表达,难道编剧和导演只想拍那个年代背景而已???……内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经营布行生意,剧本和角色甩这个《茶金》张薏心的茶厂生意十条街!
你说是刻意卖弄煽情或者是矫揉造作都可以,但还是给我灌了迷魂茶汤。不完美的伤口,独一无二的滋味这种话,还是很打动我,上坡的鸡汤,我还是吃得很香。大概有理想的人,哪怕生活在逼仄中,也有光。
看两集兴致缺缺,看了四集,快更新!服化道场景做的真好、空镜真好看
怎么说呢,看完之后,突然庆幸吴慷仁落选男主了。要是郭青夫妇二度悲剧的话,真的是不知道该给导演还是编剧寄刀片了😑。
看完六集 感觉还行诶 故事好有时代感 演员演技也都挺好
好好看剧,谢谢!厌恶🐸和欣赏好剧不冲突!
台湾的年代商战剧
我信了你们的邪以为这戏好看,本来值三星,但评论的骗子太多,倒扣一星。女主演技人设皆捉急,第一场说的客家话仿佛是她不熟悉的语言;厂房火灾死人她的皱眉仿似“讨厌谁弄脏我新买的裙子”;债主上门胆敢自行提出6个月展期,结果后面发现她连家里有几笔债都不知道; 只听过她弹钢琴从没看过她端账本,你要我怎么相信她是商战奇才大女主?商业细节就更糊弄了,大茶商做生意仿佛做慈善,反被小茶农欺负;制茶小妹都知道的市场风向茶商老板不知道;你听听这多么脱离现实。2102了还幻想田园牧歌式的资产阶级奋斗记,明明后厨里茶厂里工作的人有更鲜活的颜色。
台巴滚粗
还行,但稍微单薄了些。不过结尾算是收的不错,比这几年的其他那些虎头蛇尾的台剧好太多了。
冲突不够,感情不够。什么都讲不到位。连俞涵真的超级好看。
确实很有质感,但是没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蝦米洨劇,毫無呆丸價值
整部戏的立意很不错,历史意义大过于某些瑕疵。但是我个人还是不太能接受女主的演技,一板一眼的感觉~也不喜欢这部剧的剪辑方式,两条线的对照,上一秒是女主的画面下一秒生硬切到另外一个人物的画面,我知道导演可能是想进行对照呈现,但在我看来它们可以支撑起两者对照的共同点,显得刻意拙劣。女主在那个时代所展示的已经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格形象,但可能是剧集限制,女主的成长显得特别的儿戏化。不知道是不是我过于严苛……总体来说,就是野心过大,想表达的很多,但又没能做到大道至简,导致整部剧有点类似东北大乱炖。评价完赶紧跑,毕竟豆瓣总有一些人对这部剧采取极端式轰炸。
方言剧,有点儿历史感
匠气十足
本年我最爱的华语剧。
看了三集弃了 传统父权制影视叙述全员母亲身份的缺失 人物形象 影片滤镜 矛盾纠纷都太清新了 与剧情的年代感格格不入 本着女性剧的立意想追但是代入感不足 可惜
我覺得hakka話都好好聽啊。 連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