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足球,不是球迷;是冲着DT才看的电影;但是整部片看下来却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影片一开头的半个多小时有拖沓的嫌疑,而且一度有那么两个镜头让我想睡觉,(而且因为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所以直到飞机失事之前我还以为影片无非就是一部冗长沉闷的纪录片罢了;但是尽管后半部分影片的节奏似乎没有丝毫想要加快的意思,依然让我感到内心的一种充实和满足,让我看到灾难过后悲伤的同时,坚强的人是怎么重新振作起来的。
整部影片尽管色调较暗,却一直都充满着希望。
DT的演技自然是无话可说,绝对的棒。
曼联,一个对我而言多么重要的名字。
Man United,一个关于男人的传奇。
记得第一次自己挑选的盗版球衣就是曼联的,16块钱,那时候我上初一,现在我大三,也就是约莫十年前,按那时候的物价应该也不算便宜,呵呵。
妈妈原来要给我挑的是一只印有大公鸡队徽的蓝色球衣,你们知道的,就是法国队,不过我却懵懵懂懂的选择了另一支有着鲜艳的红色的球服。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只觉得好看,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很漂亮的圆形队徽,住着一个拿着三叉戟的魔鬼。
沃达丰的标志也是以后了解球队后才知道。
这样一件漂亮的球衣让我有了了解球衣背后的那群人的故事的渴望以及带给我往后正式涉入足球的世界的源动力。
就这样,曼联完成了我对足球的启蒙和认知。
小学的时候没看过什么比赛,排同路队时听别人讲最多的无非是罗纳尔多,这是一个我妈妈都能说出的足球明星的名字,也是唯一的一个。
初中时,太多的人在吃饭作息时聊到贝克汉姆,我才知道他原来是曼联队的,不过已经转会皇马了。
也就是那时,学校到处都是皇马的球衣,连班级打比赛的球服都无可避免选择了有了万人迷小贝的热得发烫的皇马。
球衣上印有班级里才人想出的名句“咖啡的滋味”。
23号,我还记得我的同伴在23号球衣背后印上爱恋的女孩的暗语:“爱琴海”,他喜欢一个叫琴的女孩。
皇马的七匹狼明星效应席卷大江南北时,让我意外的是我竟然无动于衷,皇马来华时我就像一个观望者看着动物园里的熊猫一样看着所谓的巨星。
我知道在我身体里依然流着红色的血液,驻扎在我心中的仍然是一个红色的魔鬼。
而且我的记忆中没有关于贝克汉姆在曼联踢球的任何观球经历。
这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我爱上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支球队。
不知为何,自从小贝出走曼联转投皇马后,曼联和皇马的成绩都没有原初那么美好了。
而我作为一个曼联球迷的开始尽是苦涩和郁闷,唯有默默的等待。
欧冠每每被一支叫做AC米兰的球队淘汰,那时候我第一次熬夜看欧冠,主持人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说着莫须有的安慰语句,曼联主客场都被一比零击败,克雷斯波和舍普琴科在我脑海中就是洪水猛兽。
高中时,又是AC米兰,曼联主场三比二,客场却三比零遭遇滑铁卢,这一次洪水猛兽变成了卡卡。
联赛里,一支蓝色的球队从默默无闻转瞬在球迷中家喻户晓,阿布的金元攻势以前所未有的潇洒姿态傲视着整个欧洲,在另一个狂妄不羁的教练穆里尼奥带领下,英超进入了蓝军切尔西时代。
学校里以及周遭的同学穿切尔西球服的年轻人像火势一样蔓延开来。
而我还在等待一个王朝的复辟。
一个属于红色的王朝。
从我第一次遇见曼联球衣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曼联,红魔的精神。
曼联是第一支看纪录片都能让我落泪的球队,也注定是最后一支。
我已经将他当成我的信仰。
记得有一期《天下足球》放慕尼黑空难五十年纪念的时候,可爱的段暄是主持人,语句中有着深深哀愁的他一定不知道,有多少曼联球迷仅仅看着这些熟悉无比的黑白画面,熟透于心的剧情都会一如既往泪如雨下。
父亲在一旁,我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慕尼黑空难带走了强盛曼联时代八名优秀的球员,这些有着出色天赋的年轻球员让当年的曼联成为冠军热门,而这场意外一下子让曼联陷入了绝境。
但是十年后,幸存的巴斯比的孩子们终于用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欧洲之巅,巴斯比八次举起奖杯,每每将奖杯高举过头,都喊着一位逝去的同伴的名字,球员们割破中指,将鲜血滴入奖杯,洒在青色的草皮上,告慰九泉之下的同伴。
我拼命仰着头不让泪水那么明显滴落,后来,毫无办法的我只好奔去洗手间。
也是在当年,二零零八年,曼联完成了第三次登上欧洲之巅的壮举,再一次为同伴们献去最好的礼物。
空难五十年,巴斯比诞辰九十九周年,几次门柱救险,他们俨然是神的孩子。
套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话,这就是命运!
我不知道自己能爱一个人多久,但我确定我会一辈子只钟情于这支让我魂牵梦挂的球队,曼联,选择他我只用了一刹那的时间,如王菲唱得那般,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看,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可我已把自己的一切都烙上红魔的印记。
曼联!
代表的不只是足球,还有许多做人的态度。
而这种不屈于生活的态度将永远影响着我。
很幸运,我爱上了男人联队。
当钉鞋踏入球场的一瞬间,你想起了谁?
我对曼联的记忆仅仅来自于几个关键词:老特拉福德,贝克汉姆,索尔斯克亚,弗格森。
冲着DT才跑到六维上下United,没想到最后,流泪满面。
在看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博比查尔顿,吉米莫非,sir马特 Gisbey,片头就是一片雪白,博比一身是血的出现在一片空旷之中,镜头拉回到几个月之前。
抽着雪茄的小伙,邓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矮个子,形色各异的人出场,我关注的当然还是DT,jimmy。
一开始的BOBBY害羞却天赋异禀,那个香蕉球让我不禁回忆起了贝式弧线。
就这样队员们跳着叫着进了球场,带来了一场场胜利,还有,无数的欢呼与美好的记忆。
凛冬将至。
慕尼黑空难。
此前的压抑已经预示着有事情将发生。
BOBBY是幸运的,其实我不太能理解在这里安排座位的情节。
这是想要说明幸存者有着上帝的庇佑?
还是说后段的乘客因为没有及时救助就那么死去是BObby一生自责的缘由?
总之,在洁白的雪地上我看见四张扑克牌,A,9,5,8,1958JIMMY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操着威尔士口音,带着无法名状的悲痛,他要安慰别人,他要重建球队,他要面对董事局的压力,他只能将眼泪留给自己。
作为巴斯比的黄金搭档,能做到如此,我想球迷不论怎么表示都不为过,所以当看到一些妇女主动整理球迷来信,小球迷寄去自己的零花钱为球队重建时,那是爱啊!!!
是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性别的爱!!!
不是因为踢球的是谁,而是因为他们为谁而奋斗,乃至献出生命。
曼联赢了谢菲尔德,在空难后的第一场比赛。
3:0,仅凭拼凑出的球队,还有那个给力的门将(我要说门将真的很关键啊有木有!
),等到了BOBBY说的那句我星期一来训练。
等到了lads们打败一个个对手,尽管输在了温布利。
可是,王朝永远不倒,只要存在,就有希望。
谨以此献给我此生最爱的黑白。
时隔六十多年,那种为足球而生为足球而死的精神现在估计已经沦为一种宣传策略了吧,更多的是诸如伊布这般那里有草那里就是家的球员,我无意评价他们的做法,毕竟都要挣奶粉钱泡大胸MM,可是我们仍然见到了德哥和皮队的坚持,还有那些未离去的,我们经历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我已经不想去回忆这件令人痛苦的判决,只是想说,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证明一切。
前两天听到皮队续约到12年的消息,我想,物欲横流中还是有那么一块净地可以供我信仰。
纯净,黑白。
巴斯比宝贝们是好样的。
红魔也是一支令人尊敬的球队,无论我曾经多么狂热的支持利物浦和枪手,但是始终没办法敌对这支伟大的队伍。
或许正如JIMMY所说,It's about showing who we are to the world.DT风采不减当年DOCTOR,当然更爱这句话。
米兰夺冠,恭喜老板7年来如愿以偿,该来的始终会来。
总有一天,我和我们会将失去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我不是球迷,吸引我的,是这段比故事更戏剧性的历史。
怎么跟人家比阿,球员空难后,举国同烈士般对待,人家对足球的感情、斗志。
学不来的阿。
《曼联重生》凤凰,浴火重生;曼联,亦,浴火重生。
关于1958年坠机事件,关心足球历史的您,一定是知道的。
本片借助BBC电视剧的形式,再度重现了那一幕!
重点描述了当年初出茅庐的Bobby Charlton(鲍比·查尔顿)和时任曼联队助理的吉米·墨菲(Jimmy Murphy)。
作为“巴斯比宝贝”的年轻球员之一,鲍比·查尔顿将空难而亡的其他优秀选手精神发扬光大。
回顾那场空难,23人死于飞机失事。
包括外号美洲豹的邓肯·爱德华兹、当年身价最高的托米·泰勒、队长罗杰·拜恩在内的23人都死于这场空难。
在幸存下来的十个人中,只有4个人还可以继续踢球。
面对着惨剧,吉米·墨菲并没有被打倒,他迅速组建起了一支新的曼联队,参加了下一场比赛,以及1958年的足总杯决赛。
再现红魔的历史:对于曼联的球迷而言,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是俱乐部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但是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主帅巴斯比和查尔顿、后卫福克斯等年轻球员重组球队。
十年之后,曼联4比1击败了尤西比奥率领的本菲卡队,第一次获得了冠军杯。
赛后,巴斯比将那座为之奋斗的奖杯高高举其8次——代表着在空难中罹难的8名球员。
每举一次,他就将球员的名字大声念一遍。
这么一个励志的、饱含着奋斗意味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包括影片的主演和制片。
在剧中扮演吉米·墨菲的大卫·田纳特说:“我并不是球迷,但是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我知道这会是一个值得一读的剧本。
因为我之前和编剧、导演有过合作。
不出我所料,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剧本。
在故事里,我们跟着曼联队展开了一段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复兴史。
我觉得整个故事都是励志而且大气磅礴的。
而且,这样的故事,不会得到什么恶评,因为其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我在看完剧本后,就决定要加入剧组。
”实际上,曼联的复兴史非常长,球队用了十年时间才从空难的泥潭中走出来。
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说一支球队的复兴,显然不太现实。
影片的制片人茱莉亚·斯坦纳德说:“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团队如何重拾信心并从灾难中走出来的故事。
而且当年的那支曼联有着太多的传奇球员了。
活下来的查尔顿、遇难的邓肯·爱德华兹,都是巨星。
如果这些球员没有遇难,真不知道当下世界足坛的格局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要回忆球员、空难的。
而是希望人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回信心的。
我们拍摄它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当时曼联队的这种不被困难打倒的勇气和信心的赞。
曼联队的这种历史,值得我们尊敬。
”面对彰显英国人顽强奋斗、不屈不饶精神的本剧,媒体给予了非常肯定的评价!
“CGI版本的老特拉福德球场看起来比真实的还要真实,年轻演员的表演和球技都很不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卫·田纳特的表演,他的发挥足以震撼到所有人。
——每日邮报 影片拍摄得非常精致,而且也揭露了当时的足球和现在的足球之间的诸多不同。
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令人激动的,当然也令人动容。
如果你没哭,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比我还狠心肠的家伙。
——卫报”评论家们没有将此片看作一部地道的“体育运动片”,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看见导演摄制一出比赛还原的场景。
因为英国人想要的是,描绘精神!
导演詹姆斯·斯庄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发生在球场上,所以它并不是一部以运动为主题的影片。
我想要讲述的是一群年轻球员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当然,还有他们和年长者走出痛苦的历程。
我觉得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要看曼联的历史、曼联的故事,应该去看曼联队的纪录片。
而电影则一定要有主题和感动人的情节。
我所用的途径就是把目光集中在两个人身上,用他们的关系和心态的变化来展示这个大时代和大背景下的球队的故事。
”斯庄选择的是球队助理吉米·墨菲和年轻的鲍比·查尔顿。
他说:“查尔顿是众人皆知的大球星,而墨菲则算得上是一个幕后英雄。
墨菲在空难后,的确为整个俱乐部出了很多力,是他的坚定和坚持才让曼联队运作了下去。
他和查尔顿的关系并不为人所熟知,所以我们着重挖掘了他们的关系,用这两个人关系的变化展示了整个球队的命运。
我想,这就能叫做以小见大。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影片主旨和足球的联系并不是太大,它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虽然BBC为影片只投资了200万英镑,但是唤起的志气与动力,数百倍于此!
我们也希望,看见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件,可以被拍摄成如此精神激励!
人,太需要一种精神!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一致对外自诩自己是曼联的球迷,但是像我这种不是狂热型的,连球队那一年得了什么奖杯,球员资料都记不清的人,经常被那些喜爱曼联的朋友嘲笑,称我为“伪球迷”。
伪球迷就伪球迷吧,只要我喜欢就行,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就确定自己是曼联的球迷了,因为我的心是彻底被征服了。
其实,我开始踢球应该是从高中时候就开始,也许是因为02年那届世界杯吧。
那个时候一大堆人,也不怎么会踢,但就是觉得很好玩,和大家一起挥洒汗水的感觉很好,每天下午下课后,就和几个同学抱着足球,在我们哪里的尘土飞扬的场地上,挥汗如雨的奔跑,快到上课的时候急急忙忙回来,带着满身的汗水继续在教室里接着上自习。
想想真是挺畅快的。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谈不上爱,真正爱上足球是在大学时代,我有时候在想,我那个时候是多么的幸运,我们班足球氛围极好,周围有一大堆人喜欢足球,基本大学时代混迹与足球场上的时间和上自习的时间差不多,但是惭愧的很,足球技术倒是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是足球带给我的欢乐,友谊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相比现在,去球场上,再也没有熟悉的身影和那笑脸陪伴左右了,感觉寂寥了好多。
整个踢足球的那段时间其实也没有对那个球星是那种痴迷的喜欢,之所以是曼联的球迷,我想开始是因为曼联的那件球衣吧,或者是曼联伟大三冠王的战绩征服了我,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明白真正征服我的是曼联的那种用不放弃决心,那种精神,我想对于曼联的球迷来说,这也是打动他们的内心的东西吧,红色,不仅是一种真正的血性,它更是代表了曼联球迷的激情,执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如果有来世,我的心还属于红魔。
话说公元2008年,莫斯科卢赤尼奇球场,雨。
全世界所有的球迷都在注视着一个人,或许是两个,又或是三个。。。。
此时范德萨正在球门线上等着特里慢慢的向他走来。
大雨滂沱,淋湿了在场所有人,但似乎没人在意,因为所有人都在屏息凝视着接下来发生的一切:特里准备,助跑,射门,掩面,哭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将范德萨,准备,预判,扑球,倒地,欢呼!
之后,这个世界沸腾了!
多么tm精彩的一部电影,多么tm过瘾的过程,多么tm完美的一个结局,以至于不说tmd都不足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简直是神作,我今天太tm高兴了,我要坐动车,我要乘高铁,我要看高铁侠,你们谁都别想拦着我。
如果把球场上的120分钟视作一部电影的话,这是一位曼联球迷的影评。
但如果换作一位车子球迷,或是cop,或是内拉,或是非球迷,那么影评将会是#&×%#%……&……)%!
@#¥…………话说回电影,这是一部足球电影么?
也许,这是部体育电影么?
算得上,这是部传记片么?
沾边。
准确的说,这是一部主旋律献礼片。
90分钟的电影描写足球场上比赛的镜头不足10分钟。
大部分是在描写或是在记述那场灾难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就如同贱裆萎业名字是建党,可实际讲的却是革命。
但是我看了,谁让我是球迷,更何况那些曼联死忠们,更更何况那些全民皆球迷的大不列颠人民,更更更何况那些祖孙三代持有Old Traffoed同一座位年票的Manchesterers。
这就是一部这样的高分电影,因为有可能打低分的人很少会去看它。
但无论我们如何了解曼联,或是如何喜欢他,我们这些局外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当事情过去50年后,曼联重夺欧冠奖杯时那些曼彻斯特人的感受。
作为一个很少看足球的人,最近还是跟风看了世界杯,从而开始了解到五大联赛,了解到曼联,刚好看到B站上架了这部《曼联重生》,也就看了。
最开始以为是关于足球奋斗或者球员成长的故事,没想到是关于慕尼黑空难的这一段历史。
电影是以博比查尔顿的视角,从一个小球员到出场,遭逢慕尼黑空难,许多队友的离世,以及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让曼联的旗帜得以继续飘扬。
—火焰永远炙热— 你心里永远炙热的火焰,让你有别于其他人,让你赴汤蹈火,不肯认输。
既然是关于足球,关于球队的电影,不管是怎样的主基调,穿插其中不可磨灭的,一定是对于足球的热爱。
这种热爱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对于博比而言,从最初的日日苦练的坚持,到能够上场后深夜难眠的激动,再到即使经历了灾难与分别,仍不能够彻底舍弃的热爱;在主帅巴斯比身上,是与英足总的据理力争;在助教墨菲身上,是对球员的严格训练;甚至,在那些我们所不知姓名的球迷身上,是一封封的信件与捐款。
“我们属于草地与球鞋,以及美丽足球”——这句借由巴斯比之口说出的话,大概是这群人共同的心声,即使身处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身份与境遇,至少心里这份热爱,是一样的。
—不知明日如何— “为什么我们会碰到这种事?
”博比含泪问道。
而这个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世界上最大的公平就是,在灾难与死亡面前,我们一样脆弱,无论贫富、美丑、种族,在生死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青春洋溢的少年,与垂垂老矣的老翁,离开的时候都一样。
我们伤心,我们哭泣,为那些未尽的明天。
他以为只是一次出去比赛,没想到回来竟是永别。
这样的事情,的确很残忍。
—凤凰浴火重生— 在失去大部分球队主力,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要重新组建起一个球队,简直是地狱级的难度,但是,在助教墨菲的带领下,他们还是做到了。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仿佛要为那些逝去的人记住什么,留下什么。
在最后总决赛入场时,墨菲眼前光影交叠,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队员们,这是结束,也是在困难中艰难的重生,即使最后没有得到冠军,我也不觉遗憾了。
以前真的是不怎么看球,所以大概没有品味到其中的很多东西,可能之后会去看看联赛,体会体会红魔的魅力。
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谢了一片影评,突然发现竟然对这部一出来就看了的BBC出品的电影没有做出影评,想想自己是有够懒的,索性今天有空谢了吧。
关于曼联,无需多说。
爱上你只需要一瞬间,惊鸿一瞥中我遇见了你,这一瞥就使我热血沸腾无法自拔了,不用多说你带给我的热血,激情,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的。
高中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的NBA,对足球是完全不了解的,虽然知道罗纳尔多贝克汉姆这些名字,但是他们是皇马马德里啊,记得初二暑假的时候皇马来过中国,什么七匹狼啊之类的,可是为什么我对那些当时人们疯狂崇拜追逐的东西不敢兴趣,反而在高一的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大胜罗马感到无比的开心无比的自豪,当时的舆论并不是看好处在风口浪尖的曼联的啊,联赛三连败,客场输罗马1-2,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胜书写了历史,怎能不让人开心,接下来一年顺利成章夺取了带有运气成分的欧冠。
仿佛真的冥冥之中巴斯比爵士在眷顾着我们,接下来输给了宇宙巴萨,C罗离开,对阵拜仁在上半场3-0的大好形势下被淘汰。
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每当在贴吧里他们说什么时候爱上你的,我很迷茫,回答不出来,好像在不经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可是事实是当时同学都是看NBA的啊,即使看足球也是被央视的巴萨迷解说影响喜欢巴萨的呀。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好像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女孩子就觉得她就是你命中注定的人一样。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是因为C罗才喜欢上MU,后来发现不是,潜意识虽然也希望皇马顺风顺水,可是发现不是,心里假设那么一种情况,曼联对皇马, 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也就是这一瞬间的思考我知道了,不是在这一时刻,而是在我也不知道的更早的某一时刻我就喜欢上你了,喜欢你的永不放弃的激情的嗜血的红魔,我才知道我大爱的不是C罗、贝克汉姆,而是阿兰史密斯、斯科尔斯、埃尔南德斯这些默默无闻的为我魔奉献的真男人。
原谅我一厢情愿的说了那么多无关电影本身的话题,电影的内容没什么好叙述的,BBC一贯的从人物刻画这些小细节去描述而没有从整个慕尼黑事件进行宏观的渲染,有点小清新的亚洲电影的味道,不太符合欧洲人的口味哈。
依稀记得这部影片骗了我不少眼泪,当某一次在视频中看到巴斯比爵士带领弟子经过10年的涅槃重生才实现了当时对弟子的誓言,高举8次奖杯也宣泄了对在不幸中逝去的八位天才球员的慰藉,此等场面怎能不让人动容。
最后,关于曼联,无需多说。
最后的一幕 你回头看的时候 身后身穿红色队服的孩子们变成你所熟悉的一个个身影 烟斗 自信的笑容 那一刻作为巴萨球迷的我已经泪流满面 不死的曼联 红色的凤凰 一个杯赛冠军对于那个时候的曼联已经不再具有意义了 你们站在温布利的舞台上 世界都在为你们鼓掌 本来以为电影讲述的应该是博比查尔顿的一生 原来电影没有跑题 曼联 如此直接的名字 就足够意味着那么多了现在才知道 你们的红色 代表了什么
不死红魔
更衣室里前后对比太揪心
作为非曼联球迷,我也得承认这的确是一部好片子!主要是演员阵容太犯规了啊><
我尊重足球英雄可是我不喜欢这片啊 而且我讨厌杰克奥康奈尔不是一天两天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硬盘里有这部片,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把它看完了。
导演差点
了解了曼联的过去,你就会爱上这支球队。曼联的坚韧是曼联球迷一生的财富
拍得挺克制,反高潮的处理很不错。但电影感太差了,更像英剧。
电影名有点不切合 题目太大太广了!而且看得版本字幕 让人有火 曼联是个伟大的俱乐部 是个受人尊敬的球队 但其他球队也同样值得尊敬 当你把AC米兰 叫做 AV米兰时 你只能得到我们这些还对曼联怀有一份敬意的球迷的厌恶
这是一部看这种颜的电影 冲着dtt来看的 意外发现几个熟悉的面孔 感觉电影还可以
更像是博比查尔顿视角的纪录片
不够劲 想看球赛
故事很好,但电影能到8.6分纯粹是情怀作祟。仅就电影来说,节奏很垮,重点不明,但最致命的还是它的煽情风格。要知道任何片子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打动人,但这片的导演显然想这么做,不论配乐、叙事还是台词都搞出一副“给我哭”的架势,最终导致全片每个事件的时长和着力都差不多。可惜了一群好演员。P.S.Harry Gregg真是个铁汉……
我有一身曼联的球衣
moved
当年的曼联确实是很有精神,不屈不挠的一直球队~
我觉得整个片子的重点太放在这个故事上了。不过看完以后想,要是今年欧冠曼联赢了巴萨,我貌似也能接受了。
這得多小的製作啊——從來沒有人走進球場;從來沒有比賽;從來沒有踏入飛機的鏡頭;從來沒有人真正地踢足球,那美麗的老特拉福德球場,也太扁平背景板了吧,唉可憐的鮑比查爾頓……嗯,不過作為一名曼聯的球迷,我應該寬容一點
内牛满面。
振奋,我一美菱格被感动的内牛,欧冠支持曼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