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一次手机早晚报上推荐影片---《朝韩梦之队》,简单的介绍了影片内容,朝鲜和韩国组建了朝韩联队,并且打败了乒乓球霸主---中国队。
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朝韩两国组建联队。
很对中国网友可能更多的纠结于影片对中国队的恶意贬低,诚然,我也讨厌。
但是我更多的是感受到民族分裂给国民带来的悲伤。
当最后分别时,玄静和对李粉姬道别时说的:“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我怎么向你问好呢?
”,这次离别可能就是永别。
看到这里,我想到是我们比朝鲜民族幸运,我们和台湾的同胞,要幸运多了。
正是因为目前朝韩的这种隔离的状态,让朝韩两国都特别珍惜这次唯一的组建联队比赛,并且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由于现实的隔离,然后韩国国民只能通过这一次历史回忆,来抚慰内心的缺失,渴望。
而我们和台湾早已实现了"三通",所以可能不能理解这次组联队对于朝韩两国国民的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和大韩民族(朝鲜族)都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应该能够理解,国民对统一的那种渴望。
只是我们比朝鲜民族要幸运,已经慢慢在走上了统一的大流。
其实看本片之前又连续看了几部有关朝韩微妙关系的影片,比如《欢迎来到东莫村》《R2B:返回基地》,所以本身历史不好而且不关心外国时事的我对类似朝韩题材突发关注,略闻这个影片,所以拿来看一下。
忽来起劲第,对其期待很高,因为自认这种一统团结民族情节背景下的无关政治军事讲述运动励志的历史佳话应该是件很入心的故事。
可是没想到有些小失望,原因,看过本片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也是我们的民族情节,国人的立场决定的。
所以观后,对本片评星这件事一度很纠结。
如果设想我没有这种国人立场,作为电影高潮中两国交锋的第三方来看,我可能会给 5 星,因为在观看的时候,我还真是这样做的,所以很受感动,甚至一度对朝韩人物有一定的代入感,就更不用说跟随电影情节内心的那种小情绪了(本身看电影就很投入的人)。
换回中国立场,就是在看完电影之后了,加上看后对这段“佳话”又一次的详细查阅(因为看之前已经大略了解了一番),给 2 星的心都有了。
为什么觉得此片如此之好呢?
其实有一定的原因是:别人家孩子有自己家孩子没有的,就羡慕别人家的。
······08年,看了《功夫熊猫》,看到里面中国的古代集市,古代禅师的神态,还有整部片那种古代韵味,尤其那独有的···国宝啊;现在又这一部《朝韩梦之队》,说实话起初刚听闻此片题材时,心就有那么一丢丢不平衡···国球啊。
看完难免联想到,到时候谁会拍一部中国的跳水梦之队片子,又不是中国的···呵,想多了啊哈。
不过说真的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远呐,哪天国粹京戏要是被外国人拍了,还拍得不错,那是真心悲剧了,不是没可能啊,就比方说中国水墨动画,能没被研究过,未来几年不知道是皮克斯还是梦工厂把《山水情》弄成3D上映,那真就平常心不“奢望”啥了。
总之······恨铁不成钢。
说回本片吧,身心代入朝韩人民中,先不说其真实目的在何,就当时朝韩双方的这一举动,我想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影片前浅读资料,在这次联队之前双方很多次冲突和悲剧事件啊,除边境问题,仰光爆炸,就在飞机炸弹事件后三年,两国联合成队,相信朝韩人民上下都在关注。
而现在这段历史佳话再次重现在观众面前,那种本身源自统一民族的心能不为之感动吗!
所以剧本本身就是成功的了。
可是严格来说,编剧编的也很失败,为了迎合爱国主义和制造戏剧效果对史实的改动···没水平。
为了戏剧效果,颠倒最后比赛赛制顺序可以理解,因为两位主角本身就是李粉姬和玄静和,当然最后把话题矛盾放在他俩身上更具故事性;随意安插爱情线并改动关键人物名字和个人经历也能理解,因为安排朝男韩女来相爱却不能走到一起制造注定分离的悲剧嘛,洪次玉为了“爱情线”让步嘛,俞顺福为了李粉姬让步嘛,中国女团成员多了法国女团华裔选手王明,还被安排称赢回一分的人物,不究这个,我也不认识。
等等等等的好多改动,有些就是为了让它像部电影,“牺牲”了当时乒坛霸主,中国······蹩脚的中文实在让人出戏,就当是亚洲人区别不大节省成本了;从演邓亚萍那人第一次出现的眼神,就感觉不对了,更定被丑化了,邓亚萍要那么傲慢,之后怎么在奥委会混啊;再者中女团和朝韩团赛场外狭路相逢,拍的就像拉帮成伙的青春期校园女老大欺负俩女屌丝那样没水平(把扁乒乓球恶狠狠塞到对手手里是能让你们显得多么有志气啊);还有什么时候中国的教练会想韩国人那样歇斯底里地踢板子坏公共设施了,看看韩剧就知道了。
这些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看了这电影之后比较主观的感受了吧,我也是这样。
不过放大来看,设身处地的想,如果自己的国家民族在历史上也有类此难能可贵的事,不会永存心底地去美化这件事吗?
可以看出其中洋溢民族团结气氛,南北人民的友谊,本身这段历史佳话为人歌颂的榜样,其实才是影片的重点。
所以还是值得推荐一看的,感受影片的情感之外呢,也可以看看外界对中国的看法或表达。
本片是讲述韩国女子乒乓球选手玄静和的传奇故事和1991年朝鲜韩国共同组队参加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故事 起初南北朝鲜合并的队伍像两个国家的关系一样紧张 但是体育无国界无政治 在一起打球和训练的日子里 他们获得了一段良好特殊的友情 并且还有男女队员产生了爱情 这是当时的情况下不敢想象的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历史性的摘取女子团体金牌 遗憾的由于国家的政治关系的特殊性 他们连见一面都非常难 感情无法延续 这是最痛苦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 两国的乒乓球队员都能成为根深蒂固的朋友 化解政治仇恨 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还有多少敌人和仇恨吗 我想一点也没有 也没有必要 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乒乓无国界 想当年我国的乒乓外交 也使中美之间的寒冰慢慢溶解 希望朝韩两国的关系也能缓和 世界需要和平 让我们在体育中寻找到快乐和团结 还有无限的友情吧 当然本片的缺陷就是丑化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不太恭维影片里中国女队员故意踩韩国队员乒乓球 还有中国教练和裁判沟通裁判偏袒 这只不过是韩国电影故意丑化而已 并不是我们中国人会做出的事情 这点我还是强烈谴责!
看这个电影的名字是不是有些霸气呢。
似乎每个国家都有那么些霸气的梦之队,但韩国朝鲜这两个南北一家亲多少看起来都让人觉着有些不可思议。
而故事也如实的反映出来了吧。
南韩看起来多少都是活泼开放的,而北朝多少看起来就那么古板生硬。
而这截然相反的两面相遇势必会发生些什么碰撞与火花。
当热情洋溢又多少有些嬉皮的南韩遇上冷若冰霜又充满敬畏的北朝时,火花是必然的。
也不知谁当初想到了这样的联合,是想要统一还是只为那个冠军的头衔?
谁知道这些玩意儿要搞什么。
只不过,两个截然相反的国度多少有些隔阂,哪怕同根同源也抵不过后世的发展变化。
而影片中当两国队员在互相认识的时候就开始剑拔弩张,以致后来因为避讳的原因都要上演血的惨剧。
真不知中国古时的避讳是不是也如此呢,而北朝的这个避讳也太令人生畏。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崇拜吧,对一个人的敬畏使整个国度都陷入一种沉闷的压抑当中。
而所有的隔阂总会消除,就算曾经那种剑拔弩张那种要死不活的气氛也会有一天相处到融洽,乃至于后来的友爱。
而曾经赛场上的敌手最终也成了队友,虽说一样要为那个参赛名额去竞争去争取,但却不是仇敌。
虽说后来的开局并不怎么好,但队友的信任、国家的荣誉又是多么的重要。
但很多事,是不是一遇到政治就变了味?
眼看胜利遥遥在即,是不是每个故事也就在这时候掉链子呢?
谁知道呢。
似乎也总是那么严肃,看起来那么唬人。
故事的最后的最后吧,政治好像算是妥协,毕竟金牌还是重要的,荣誉还是重要的。
当韩朝两队联合起来的时候,似乎也真的很猛。
而相反的,中国队多少有些心高气傲,也无奈会最终被人家斩下马。
好吧,开始吐槽。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多少让人看了不爽有些。
棒子国拍电影,历史真实的,你倒是还原啊。
我总觉着在丑化我伟大的天朝哎。
不说邓亚萍同学真有那么心高气傲还是什么,仿照真实,难道棒子国也都那样的身材?
卧槽。
这个我查了下资料,也只能说,棒子国终归是棒子,没脑子。
而故事中那两个解说员啊解说员,那是中国人吗?!
卧槽,难道中国人就那么娘娘腔在棒子眼里?
卧槽,好歹找个像样的人来啊,那是人么那是人么?
难道棒子国的演员都那样?!
卧槽,难道所有的公平在强势面前都会屈服?
我天朝难道真那样做过么?
卧槽。。。
真他妈悲催啊,我天朝的形象就这样屈服于棒子国的改编?!
而且,卧槽,亚萍同学当初有那么心高气傲么?
卧槽,这不是毁我国人形象么!
卧槽,就算你们棒子有多么牛叉也不该这样吧。。。
哎,吐槽完毕。
************************************************************************************不过整体看来,还算蛮算是励志吧,故事中有些地方也蛮感动人的。
只不过这个政治,让人蛋疼。
虽然讲的是事实,但我觉得好像有点因果颠倒,邓亚萍是在女团惨败之后再在女单赛中力往狂澜战胜了朝鲜选手获得的冠军,而影片一开始好像就是中国获冠军,朝韩不服气的场景??
还是其实中间站的不是邓亚萍?
嗯嗯,作为中国人,看这个电影即便感动感觉也还是很微妙的,毕竟她们这种快乐是建立在我们的痛苦之上,我记得看采访时邓亚萍说当时是第一次彻骨地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八届的冠军就从她们手上丢下来了,谁也没想到,在回宾馆的路上就女队就一直哭,后面男队比赛都没敢到现场,因为一到现场就忍不住落泪。。。。。
韩国在这部电影里真是竭尽所能的丑化中国呀
不知喜欢韩流的观众们看完此片后会作何感想,百感交集还是五味杂陈,被感动还是被气愤。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锻炼心态的电影。
心态不好的人,会被看得七窍生烟拂袖而去,毕竟,这是一部事关我们民族荣誉的电影。
就像任何一部美化自己民族,丑化别人民族的电影一样,里面都会充斥着各种歪曲和不符合事实的桥段。
当然,对于一直处在意淫程度达到世界顶级地位的韩国人来讲,本片中的小小歪曲丑化根本没法跟《北逃》和《最终兵器:弓》相比拟。
尽管这是一次对1991年世乒赛的真人真事改编故事,韩国人的意淫程度还是令人望洋兴叹。
把邓亚萍改名邓亚玲,气势汹汹如黑老大一般风范,个头还高出两个脑袋。
最离谱的桥段是,朝韩队女双还得了金牌,其实没进前三名,只是女单李粉姬得了银牌,混双得了铜牌而已。
但是,女团确实得了金牌。
为了娱乐最大化,导演故意这么为之,打败最强中国队,顺理成章升上自家国旗,耀武扬威斗志昂扬一下,也算情有可原。
其他的旁枝细节,什么不靠普的普通话,不专业的比赛场面,我们作为观众大可不必细究。
至少,凭借此片,可以看得出来,韩国民众对于兄弟分家的状态还是很忌惮的,期待联合的心情是如此的强烈。
特别是在河智苑的另一部韩剧中与李昇基主演的《王二心》,更是把这种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大骂为美国人白白送钱的桥段。
可见,韩国人是多么清楚是谁造成兄弟分家的局面,只是这一次,中国再次躺着中枪。
退一步讲,如果中国的中枪能换来朝韩的和平统一,那我们也认了,谁让我们总是那么老实可欺与人为善呢。
只可惜,体育精神还是难以驾驭政治思想。
韩国老百姓心中明镜的事,韩国政治家们却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还好,一部《大明猩》可以证明,至少韩国人知道联合谁才是对付小日本的最好帮手。
扯了半天心态,让我们回到电影。
本片在韩国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上都有提名,导演文贤盛在百想艺术大赏上获得新人导演奖提名,最终不敌《狼族少年》的导演赵成熙。
但这对于导演的处女作来讲,获得提名已经实属不易。
最大的收获要属内向女韩艺礼,在青龙奖上获得最佳新人奖,片中扭捏那小样,着时让人为其捏一把汗,一举击败了人气颇高的《银娇》中被老年朴海日意淫的少女金高恩。
大咖河智苑没有太多的彩头,与裴斗娜的对手戏可圈可点,最后离别的景象成为催泪炮弹。
花美男李钟硕算是小小的亮点,现实中是没有队员谈恋爱这一段的,又是导演故意为之,制造娱乐最大化效果。
而导演也非常巧妙的把娱乐精神最大化后,体现了韩国的主旋律思想。
有许多评论说作品中“黑”中国队以及邓亚萍,其实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严重的,就算是真正发生了片中的事,也无所谓。
试想想对于一个几乎独霸的人,会很在意两个只是比较强的对手吗?
而且这也有一种自信和霸气,也许只是对于受“气”的弱者来说才是污辱吧。
这到有一种韩国人深入骨子里的自卑以及压力反弹下的自大。
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朝鲜和韩国关系最黄金的时代,看看现在真是有些尴尬。
不过说句题外话,这也许是和中国强大有关,朝鲜半岛问题从来就不是朝鲜和韩国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美国过于强大,显然朝鲜当时认为中国无法“保护”自己,只是和韩国友好才能免于被攻击。
可是世事轮转,显然中国不仅可以保护朝鲜甚至可以把美国势力渐渐赶出东亚,这很黑色幽默。
鉴于此片的政治内容大于艺术内容,所以此片感觉刻画得过于死板,对朝鲜的人物表现显然很“黑”,也过于强调所谓的民族和自由伟大,现在看起来简直是可笑了。
影片讲述的历史上真实故事,91年那届世乒赛邓亚萍率领的中国女队在团体决赛中确实输给了韩朝联队,仅仅从电影角度看没什么问题,但片中过度将中国妖魔化、恶意贬低邓亚萍形象、丑化朝鲜国的做法还是让人极不舒服!
就算电影可以艺术加工,但不尊重历史和事实的重现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我对演员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导演未免太无知了吧!
这部电影还怎么走进中国市场?
就南韩北韩的运动员讲素质?
中国队就靠的是黑幕?
这也太能扯了哇,就我目测而言,2012年棒子推出这部电影莫非是要向2012伦敦奥运会致敬,向朴泰桓致敬,真有你们的!!!
荣誉、付出、艰辛都是你们的?
我只能说故事很精彩。。。。
期待你们日后在乒乓球坛的“优秀”表现
韩国YY兵乓球,对中国刻意丑化,相信没多少人生气,因为我们强大,强大的对手在励志片里不充当反派谁来担当大梁?
要是国足被丑化,那就是满屏调侃了,国人心有戚戚焉。
如果国足被韩国人美化,那我肯定得生气,这才叫讽刺呢,就那B样是把广告打到韩国了吗?
韩国人是多昧良心才能对中国足球说好话?
所以,有的事你得分开看,在兵乓球这个领域,中国就是大魔王,其他国家拍片,我们就得是BOSS,BOSS是啥?
是经验,是金币,是肉体凡胎都无法抵挡的猎杀热情!
上影节见面会,小田切让本人真的帅!去年上影节看的舅舅外甥女电影是《完美的日子》,今年是这部。非常日式风格,安安静静的戏剧改编,全明星阵容。因为很喜欢卡司,所以无论是颓废的舅舅,周旋于老公朋友之间的舅妈,不负责任的母亲,不懂爱的外甥女,普信男,都很可爱。
坏了空调的和室老电风扇吱呀,不下雨的长崎终落雨,背叛的妻子、离开的少女、被留在原地的男人,故事乏善可陈,但夏日蝉鸣悦耳。#27thSIFF# @天山虹桥
不drama且淡淡无奈 很躁感的夏日 光妹实在是没有妈感以及我能不能有帅成这样的舅舅 @2025SIFF天山
Siff27 #12 映后见面。很微妙的感觉,介于5-6分之间。看的时候数次想到这是个多么不适合影视化的文本——以及如果想要影视化,那么让滨口龙介来拍将会好得太多。映后见面让叔提到他担任制片是不想淹没这个故事,也能感觉到他对人物的理解是准确的。但是导演编剧实在能力有限吧,这么好的卡司之间也没有碰撞出真正的火花。长崎的复杂性、炎热与雨水的隐喻,舅舅与外甥女在家庭中缺失部分的互补,人物关系的推进全部都没有形成有机统一,视听语言也不够出色,像一盘沙。
看完才想起来小田切让是真的没了孩子,电影里那种颓废和不真实的虚无感可能不是演出来的,但是男主和自己侄女的互动并不充足,有种两人各管各的,最后突然一个惺惺相惜,以及虽然但是我知道目的是为了治愈和解,但喝雨水的桥段实在还是过于抽象了点。
就真是上坡道、下坡道、没想到
浪费了卡司
这很符合淡淡的疯感……颓废的帅哥拍什么我都可以原谅的
#SIFF2025 本届上影节最期待的作品,最终观感稍微有些失望。我其实是奔着光妹和松隆子来的,但实际戏份少得可怜;如果说松隆子的戏份还算核心,光妹真是纯属露脸了。(什么时候才能再像《河畔须臾》或者《投靠女与出走男》一样演女主啊!!)关于故事:两个孤独的人互相治愈。小田切让的角色有点儿太惨了……最后的释怀似乎也更像是接受命运的无奈,而不是积极地向前。高石明里在前戏玩弄玻璃、忽然念诗的桥段很窝心。有些段落的节奏感并不理想,但至少有一点对我而言是成功的:夏天的闷热我完全感受到了。最后,能在全球首映的现场看到小田切让真人实在令人雀跃!
电影节的第二场松隆子,很巧和的松隆子都在闹离婚导演是糟糕的,完全没有把控故事的发展。想拍个《好东西》一样的作品,结果是个糟糕的东西嘴上问我们的孩子存在过吗?心里想的是我们的感情是存在过的吗?仅为这一段,两星变三星
秉持着日本电影固有的细腻写实的特点,编剧出身的玉田真也导演亲自改编了读卖文学奖最佳同名剧本。他第二部剧情长片《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曾入围2023 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夏日沙上》是他的第5部导演作品。组委会给了该片“评委会大奖”,也是对平淡叙事的日本电影美学的充分肯定,注重日常生活细节,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但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太平淡了。
全员he,受伤的只有男主而已…
#SIFF27
报看,但是小田切等人都在散发魅力
“等伤疤愈合,我就会忘了你”喝雨水桥段看似不健康,实则一点也不浪漫。哈欠连天,不在电影节根本看不下去系列。
SIFF27# 几场冲突戏挺有意思的,但整体突兀尴尬。
siff媒体场\ 清爽的夏日,故事和人物定格在久旱的长崎,侄女优子的突然到来,与生活不尽如意的舅舅发生交集,在这个小城里揭开不甚被提及的故事。极具高效的镜头语言,出色的室内站位,用栏杆、台阶、和垂直的状态分割人物的情绪和状态,简洁的手法让人、事、物都在电影的推进中逐渐变得清晰可见。随着大雨落下,无法平静的心绪和动荡的生活都在顷刻间被定格。
什么玩意…霓虹文艺片们我真的没空陪你闹了
长崎成为我的旅游清单上必定要打卡的城市。剧情平淡,但是我还蛮喜欢的,不知道是不是戴了有映后的滤镜。特别喜欢侄女抱住暴走的叔叔的场景,和社会脱节的男人、依旧不懂得恋爱的年轻女子、无论怎样都好只是活下去的女人,喝雨水太有趣了。在闷热的黄梅天淋这么一场暴雨肯定很爽!
No.21#夏日沙上#SIFF@大光明电影院 1号厅楼上13排29座或许一直都不怎么如意的人生,才是大多数正在经历的。人,生来就是渡劫的。你是生活还是活着,只有自己最有发言权。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拥有过的都会失去,工作,儿子,婚姻。好在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宣泄,有一个人愿意陪着你,让你可以放肆大笑,痛哭,发酒疯,发脾气,哪怕跌倒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还有站起来的勇气,拍去身上的尘土,终会迎来一场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