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睿宗桥陵/景云-开元/文案🐂🍺// 01.高祖献陵/武德九年 玄武门之变/关陇贵族与关东豪族/全球视野 /(承汉制) //02.太宗昭陵/九嵕山/昭陵六骏/刘文静与裴寂/东征洛阳 虎牢关/天策上将/刘黑闼 洺水之战/门神画 秦琼尉迟恭/六骏下落。
//03.(同02)万王之王/昭陵十四藩王长像/渭水之盟/改元贞观/乙失夷男 薛延陀。
//04.开山建陵(同02)长孙皇后/阎立德与阎立本/望陵毁观(魏征、太宗和长孙皇后)/终南山翠微宫/新唐书温韬传 “钟王笔迹,纸墨如新”。
这集略微混乱.....全片和《大明宫》一样的配乐(⊙ω⊙)05.高宗武后乾陵 永徽述圣【这集在肇庆看过一遍了...】【永徽这个年号真好听】/徐懋功(徐世勣):此陛下家世,何必更问外人/废王立武,权力中心的转移,长孙无忌离京/隋文帝独孤皇后 二圣临朝之始/述圣记碑(七节碑)
大唐立朝以来,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总、玄宗六世,中间还夹了一个武周,百年而臻于全盛。
登峰造极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盛极而衰。
巍巍帝陵,尽显皇家气象,长眠其下的诸位帝王,生前位居九五、高高在上,但同时也心力交瘁、落寞无比,既是四海一人,也是孤家寡人。
帝王的真面目往往扑朔迷离。
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常常被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光芒所掩盖;睿宗李旦及其诸子之间的父子情深、兄弟义重往往不为人知,太上皇李旦的急流勇退、让皇李成器的淡泊通达,与玄武门之变中的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对比,更显难能可贵,为森严的宫闱之中增添了些许温情。
则天皇帝、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虽为女儿身,其权力欲望和霹雳手段却远非一般男子可比。
百年之内涌现如此多的女强人,确是历朝罕见。
1、李渊(唐高祖),献陵李渊发家于西周唐叔虞封地,故称“唐”。
太原起兵。
2、李渊儿子李世民,杀大哥、四弟,后“贞观之治”,唐太宗。
成为太子前,是秦王李世民。
昭陵六骏:陪李世民大涨逝去的六匹马。
东突厥自作孽管理不好+寒冷=被唐灭,且部落人心早不在,于是原本依附东突厥的北方少数民族全部归附大唐。
归附后,唐设立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首领统帅原有部众,保留原来组织与风俗习惯,实行高度自治。
而投唐的突厥首领都被授予京官武职,五品以上胡人武官几乎占至朝中同级官员的一半,数十万户突厥民众迁入中原,其中一万多户选择永远定居长安。
(东突厥自己管理不好,民心失散,而唐包容)自古帝陵都在都城北。
长安西北面是汉陵,唐朝选择了汉陵的东北位置。
李渊遗诏对自己陵墓:斟酌汉魏,从简。
长孙皇后(13岁与李世民结婚的发妻)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四弟(李渊一共四子,三子之前已去世)。
汉陵,越华丽越易被盗。
最长的建了50年(地上建筑多),下葬时器皿都放不下,用了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
可即便这样,汉陵到了汉末很多还是被盗了。
但汉文帝霸陵依山而建、简朴,却没被盗。
昭陵,九嵕(zōng)山昭陵:皇帝在北,亲戚大臣葬在其南面(陪葬墓区),与长安太极宫一样的布局。
贞观22年,阿史那杜尔大破西突厥,至此大唐疆界被推进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广大地区,近四百年的分裂之后,丝绸之路再次恢复畅通。
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相貌之区隔,没有文化之偏见,广采众长,包容并蓄。
(任人唯贤,包容的结果)而公元7世纪的欧洲大地,正因人种、宗教互相残杀。
(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一般指中世纪早期)但李世民的儿子们互相残害,为保被废太子免遭杀害,生性柔弱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兰亭集》。
他找人抄了很多送给王公贵族,所以至今有这么多《兰亭集》的摹本。
很多观点认为《兰》至今还在昭陵内。
3、李治、武则天,乾陵,梁山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达到最大。
帝国版图东临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总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
大唐版图臻于极盛。
此时长安人口已破百万,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662年,太极宫北方,更加瑰丽的大明宫,成为帝国的象征。
在李治统治下,大唐光芒万丈。
但风疾影响了高宗,后面身体不大好,加上李治一开始掌权时权力都在大臣手上,就不敢让大老爷们代政,让武则天垂帘听政。
学者们认为,正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掌帝国的半个多世纪里,开阔的视野、繁荣的经济、包罗万象的思想,铸造了自信、开放、乐观的盛唐精神。
历史对唐高宗的评价有失公允。
武曌(zhào)——武则天创字。
乾陵无字碑,落成时碑身没有一个字。
但宋金以后历代游人题字(有现已绝迹的女真文字刻)乾陵墓道口有大量石梯堆着,很难进去。
估计没有碑盗墓,考古学家也没挖开。
墓按生前宫殿布置。
唐高宗与武则天酷爱书法,估计有很多唐代书法。
4、唐中宗,李显,凤凰山,定陵李显两得立储,两次登基,但在位时间不足六年。
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历朝历代男性垄断了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制定了一套男权至上的意识形态和宗法社会,而大唐似乎不在其中。
继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之后,奔放、开朗的胡风胡俗便有力地冲击了中原王朝的礼教观念,加之李氏皇族本身就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他们逐鹿中原之后,继续推行怀柔、开明、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在此基础之上孕育出了恢弘大气的王朝气魄。
在这时,武则天进一步打破男权社会的藩篱,飞身九五,为当时女性追慕仰赖。
唐有功臣陪葬制(功臣死后葬在帝陵以南,这一制度在高祖时出局规模),但定陵无一功臣陪葬。
李显老婆韦后,和武三思婚外情、勾结。
李显后被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
5、唐睿宗李旦,丰山,桥陵李旦及其五子被武则天幽囚7年后,住在兴庆宫(前身)——隆庆坊。
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兵变,杀韦后集团。
夺回政权后,让父亲李旦登基。
李旦因为一生都在母亲控制下,看着母亲武则天杀了别的儿子,只想安安全全过一生。
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后改名李宪),把太子之位让给了三弟李隆基。
李隆基后兴建兴庆宫,花萼楼表彰兄长和兄弟之情(花萼两字来自《诗经》,兄弟之间花萼相辉)。
开元29年,741年,李成器病逝。
李隆基追谥其为“让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桥陵之侧,是为惠陵。
兄弟五子7年关在一起,感情甚好,在唐朝百年兄弟阋墙、互相杀戮之后,很难得。
所以,其余三子去世后,也都获赠太子陪葬桥陵(惠庄、惠文、惠宣太子墓)史书中以淡泊好让为名的李旦,他同胞妹妹太平公主却性格、相貌与武则天都很相似。
与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后,太平公主也是权倾朝野。
有唐一代,都是信道家。
大唐建立之初,拥有一半胡人血统的李氏皇族需要一位富有威望的汉人先祖来安抚天下人心,高祖选择了老子李耳,成为大唐皇帝的先祖。
道家被奉为最高信仰。
武周以来,推佛教。
为重塑李唐,李旦提升道教地位。
在大唐历史上,道教的复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
自李旦推崇道教之后,李白、杜牧、刘禹锡、贺知章等大诗人都是虔诚的道教徒。
或许正是道教推崇的神仙境界,培育了诗人非比寻常的想象力。
而干掉姑姑(太平公主试图发动兵变前,被反制)之后,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公元8世纪,大唐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一。
空前规模的桥陵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诞生的。
其实具像化的工程,也是成全李隆基自己的一片孝心。
桥陵内墙面积12800亩,将近乾陵4倍的面积。
城垣周长13公里,只比现存西安明城墙周长短750米,城垣四角均设角阙,四面各辟一门。
加上东南陪葬墓区,面积三万亩,相当于2800多个足球场大小。
据史料记载,桥陵建成之时,拥有地上建筑140多件,陵园西南的下宫更是阁楼重重、殿台相望。
除30多名官员和数以百计的守陵士兵之外,另有400多户人家供陵园日常用度。
李旦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总共在位8年(太上皇也是王),但正式执政仅两年,虽建树甚微,却明于识人,适时禅(shan)位,在险恶的政治局势中,能洞察时世,急流勇退,最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结尾经过一个世纪的沿袭与发展,皇权的庄严与神圣,终于在睿宗的桥陵之中得到了几斤完全的展现。
整个桥陵陵园的平面轮廓,几乎与长安城如出一辙。
甚至连长安城东北方的大明宫的位置与性形状,也高度相似。
李旦入葬后,桥陵的营建仍然持续了30多年,这座修建周期几乎跨越了整个 开元盛世的大唐帝陵,终于成为一个真正镜像、与幽冥世界的王朝缩影,和一个令人仰视的极乐世界。
推荐纪录片《帝陵》概述该片讲述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中华民族,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以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皇帝的生平及皇帝的个性、故去时代的风貌与逝去岁月的故事,都会在皇帝陵墓中展露无遗,是其一生心思的精粹。
通过精彩旁白,高清数字化手法运用,全方位实现历史的穿越,仿若皇帝本人再生,历史画面重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古色古香的风韵之中恰有一抹现代潮流科技的色彩,古为今用,求而得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对《帝陵》的分析《帝陵》是创作模式为阐释型的一个专题系列题材,在历史人文文献形态上建立起来的特别纪录片。
该片将现实世界的书籍文献的证据链结合起来,组织成更具修辞性及论述性结构,直接向观众表达,通过旁白提出观点展开论述及叙述历史,并加解说词推进,解说员声音宏亮清晰,具有鼓动性与情绪传递性与画面同步推进,减少了叙事学手段,多采用主题分层,开展纵深论证,利用证据式剪辑,一切剧情推动为论点服务,强调客观印象和证据确凿的论点,大体上用主题先行,结构为主,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帝陵”与时代的故事,其中还采取了大量的模拟重现——电脑模拟三维画面刨析,故事化手法描述最完整的帝王历程,双时空交替进行,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公元650年长安城太极殿,李治改年号永徽,徽,美好之意。
唐三省六部的制度下,皇帝的政令必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像皇帝负责,由三省组成的宰相集团,总百官治万事,是帝国实际的权力核心,而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同时又知门下省事,独掌两省大权,大肆铲除异己,朝堂之上一言堂。
永徽六年,李治28岁,联手徐愗功(原名徐世勣,李勣),立武昭仪为后,李治击败关陇集团。
公元658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
公元661年,昔日中亚大国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中亚河中地区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大唐疆域达到了历代中原王朝向西扩张的顶点。
公元663年,刘仁轨率领唐军在白江口一战,大破百济与日本联军,一举奠定东亚地区以唐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公元665年,皇后摄政。
公元669年,帝国版图东起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职越南横山。
北越贝加尔湖
书圣纪碑是武后打破帝陵不竖碑碣的传统,在陵园朱雀门外,为高宗竖碑。
看的上头了,没想到纪录片也这么带劲。
3D建模画面精美绝伦,大气磅礴,每集开篇都有弹幕刷有国窖1573那味了(配音演员的声音)。
文案也是无可挑剔。
后人评说的历史多半主观色彩太过浓重。
宋代程朱理学为了诋毁女人称帝这段历史,硬是把唐高宗着墨成一个昏聩无能之辈,认为是李治的懦弱无能才使李唐江山易手他人。
片子只从李渊讲到了李隆基(只讲到李旦墓结束),唐朝历史还未过半,不过后期开始走向衰颓。
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拍完。
只讲陵墓肯定不够连贯,要把那段历史来龙去脉简洁有力的讲出来还挺难的。
那段历史盘根错节,跌宕起伏十集根本说不完。
很多人说陵墓的部分讲少了,历史部分讲多了。
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陵墓讲了他的构造规模,地理风水,陪葬墓,石碑雕刻。
文物部分也少。
献陵,昭陵,乾陵,桥陵墓道都没有对外开放,是否被盗都存疑,没法讲。
索性当个围绕陵墓的历史纪录片看也不错。
动画真人做的也是不错的,真人演绎反而我看着会很出戏。
3D建模效果可以以假乱真,看的时候有时分不清实景和动画。
还搭配了大量壁画,书画作品,丰富再见了那个万邦来仪,繁荣鼎盛的朝代。
最是无情帝王家,看到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把李建成的十几个孩子统统处置了。
吓我一跳。
没想到这才是个开始,到了武则天时期,李贤被杀,后来李显的儿子女儿女婿因背后议论武则天被杀,李显登基后,李重俊发动兵变撤退被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显。
后来李隆基又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简直杀红了眼。
(之前看书看过这些历史,再看还是毛骨悚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简直如同笑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旦的六个儿子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们弹琴吹笛,共同奏乐。
在被幽禁七年后重获自由。
才知道兴庆公园是跟李隆基有关的,他们幽禁七年后的离宫。
常年的宫廷政变才有所平息。
最后,这部片子真适合学成语。
而且都是中高阶词汇。
唐十八陵李渊迟迟不愿起兵叛隋的原因是其一是大和四儿子还在隋控制的河东地区,其二是漠北的突厥威胁着长安。
关陇集团(关中和陇山,西魏、北周、隋朝皇室和大臣出自该集团),李渊代隋而立所奉行的仍旧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关中本位的政策。
而帝国最高军事统帅秦王李世民仅凭虎牢关一战赢得新兴关东豪强集团的拥护,与关陇集团分庭抗礼。
东宫和秦王府的斗争令李渊苦恼。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
李渊仍念念不忘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献陵李世民平定陇西、东取洛阳(河南郑地和河北夏地)。
李渊授天策上将予李世民。
后来大将秦琼与尉迟恭自请于御前守门值夜以解太宗之忧—民间门神习俗的来源。
武德九年帝国政变过后,突厥兵临城下,渭水之盟。
627年正式改元贞观,同时休养生息、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国策。
设立弘文馆。
以诏令的形式向百官征求谏言,推行科举制向朝廷举荐贤才。
为了帝国的兴盛,李世民的以民为本、克己纳谏的治国思想。
贞观初年内部(还有弑兄逼父)霜旱为灾、外部突厥侵扰,舆论四起。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在李世民的帮助下成立了薛延陀汗国(第一个在漠北的附属藩国),梁师都政权(收复河套地区)。
休养生息政策使塞外回乡的中原百姓以及归附唐朝的四方少数民族人口竟达120万。
命李靖兵分六路反击突厥。
东突厥汗国就此覆灭。
南抵阴山北起大漠的广袤土地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
李世民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了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首领统帅原有部众,实行高度自治。
交流与贸易取代了攻伐与争斗。
史无前例的称号“天可汗”(一种制度)。
二十多年的拾遗补缺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后因山制陵,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修建。
魏征为谏议大夫。
大破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大唐疆域北推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的广大区域,丝绸之路四百年后再次畅通。
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酷爱东晋王羲之书法,将《兰亭序》奉为圭臬。
昭陵唐高宗李治(背景: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的政令必须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
由三省长官组成的宰相集团总百官治万事,是实际的权力中心)长孙无忌权势日渐膨胀。
李治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立后风波被认为是向长孙无忌发动的政治事件。
高宗初年,这场君权与相权的正面交锋以高宗的胜利结束。
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由此逐渐告别帝国的政治舞台,相关门阀实力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延续了贞观时代的强大国力,进一步加强了律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突厥汗国覆灭。
大唐的生威达葱岭以西。
中亚大国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中亚河中地区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
中华帝国在亚洲朝贡体系的绝对支配地位。
东起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太极宫的东北方大明宫成为了帝国的象征。
后期身体羸弱、力不从心的李治逐渐让武后协助其裁决政治,武后垂帘听政(宁可旁落武后,也决不将朝政大权再次落入异姓权臣)。
在洛阳逝世。
五代之后,儒家礼学观念兴起,史官们因武皇追本溯源地迁罪于高宗李治。
乾陵唐中宗李显被武后废为庐陵王,赐豫王李旦为帝(唐睿宗,后被幽禁)。
贬谪巴州的章怀太子李贤(热爱马球和音乐)被杀(墓里有唐三彩)。
66岁的武后登帝。
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
二张兄弟弄权。
重返长安(后来又回到洛阳),政权归李的进程开始。
武周王朝先天的义礼缺陷从诞生伊始起便注定一代而亡,子侄的和睦与政权的平稳过渡成为暮年武曌的夙愿。
帝国骑兵抵达天山以北,女皇设立北庭都护府。
从武则天开始,科举出身的平民之士逐渐替代了世袭的贵族和门阀,大唐的官僚政治日渐成熟。
乾陵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
结发妻子皇后韦氏又一次垂帘听政。
武则天侄子武三思野心勃勃,和韦氏秽乱。
安乐公主(李显与韦氏之女)想立自己为皇太女。
功臣陪葬制度戛然而止(皇权卑弱,文官集团频繁更迭)。
太子李重俊杀了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了李显。
李重茂继位。
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政变诛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定陵唐睿宗李旦(武皇四皇子,两个妃子曾被韦团儿陷害、被武皇杀掉)在李隆基的拥护下上位。
李旦之子李成器主动让位。
李隆基被李旦立为太子。
(羯鼓与横笛)兄弟几个都擅长乐器。
道教是唐的国教。
唐睿宗葬于 桥陵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以李隆基的胜利结束。
结束了皇权旁落的乱象。
开元盛世。
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最讨厌历史 现在工作了 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居然喜欢看历史方面的影音书籍等 最近一直在看大唐帝陵 感受大唐皇帝的荣耀时刻以及难掩的悲伤故事 从前只觉做皇帝是万丈光芒 现在看看是高处不胜寒啊 还有建造帝王陵寝的工匠真的是厉害 一千多年前的人工建造简直无法想象 ps:看到第三集唐太宗李世民驾崩 那些突厥将领用自己的民族方式缅怀太宗时 有割耳朵 有磕头磕的头破血流的 更有甚者愿自杀殉葬 我看哭了 哎 李世民虽然弑兄逼父 但是他依旧是那个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皇帝 后续继续看~
题材:历史题材动画纪录片主要内容及评价:以唐玄宗之前的六位帝王陵寝为切入点,围绕从初唐、盛唐到中唐的时间线,讲述了大唐王朝的政治更迭及每位帝王的境遇,其中包含了帝王治国的功过、弄权的手段、家族亲情的取舍等,是了解历史不错的纪录片。
以动画形式和故事的方式,画面也很精美,看到弹幕说有一些服饰、礼仪方面的不严谨疏漏,但总体来说不影响对这段历史的探知和了解。
唐陵应该有十八陵,但该纪录片只讲了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的陵墓,应该会有第二季,期待。
更具体一些的收获和感想:1. 首先,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有一个承载魂灵的阴间世界,所以每代帝王都会将其在世的丰功伟绩复刻于陵寝中,而且都会把当时的都城复刻进去,而且陵寝中不仅包括放尸体的地宫,还有大片的寝宫及其他。
2. 唐代的陵墓是开山建陵。
3. 唐代两都城:西-长安,东-洛阳(主要是武则天),4. 大明宫是李世民为给父亲修建的,后来李治修建完成。
5. 关于权位斗争:唐代基本上很少最终是嫡长子获得皇位,好几次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李隆基),还有神武兵变(李唐力量逼宫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还有女性弄权(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唯一的兄友弟恭是李旦的儿子们。
6. 李渊太原起兵,借匈奴之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玄武门兵变后让位于秦王李世民,死后李世民建献陵。
7. 李世民为秦王时领兵立下汗马功劳,昭陵六骏就是虎牢关,李世民有贤妻长孙皇后。
李世民文物韬略、贞观之治、天可汗,于长孙皇后逝世后开始建昭陵。
8. 门神习俗的由来:李世民被封太子后,迁居咸德殿,夜不能寐,大将秦琼、尉迟恭自请为太子守门。
民间百姓纷纷效仿,驱灾辟邪。
宋代古籍残本曾记载,暮年的李世民曾经发出这样的苍凉一叹:吾死之年二六而已。
9. 李治年号永徽,即位后先处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一言堂,因身体羸弱需要武则天帮忙处理,后来武则天垂帘听政。
李治极大扩张了大唐版图。
死后葬于乾陵。
10. 高宗离世一月后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为帝但幽禁别院,后于洛阳登基,改号武周。
李显儿女均被武则天处死。
在狄仁杰建议下,考虑储位事宜,公元701年十月,武皇下令西返长安,改年号长安。
后又重返洛阳,神武。
神武政变后武皇传位太子李显。
11. 法门寺,唐代皇家寺院,有出土武则天的衣物。
12. 李显即位后,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天子羸弱、孤掌难鸣。
其结果为:李显引韦皇后垂帘,重用武三思。
后韦后安乐毒杀李显。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平乱,李旦即位。
13. 武周时期李旦父子即被监禁,这些经历让李旦对皇家权位并不渴望,相反他对妻子极其怀念、教育的孩子之间关系也很好。
即位后一直烦恼传位于嫡长子还是能力强的李隆基,但两个人互相相让,李旦后让位于李隆基。
14. 兴庆宫为李显在位李旦居住之地,花萼相辉楼”的楼名,很好地象征了李隆基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
15. 太平公主在神龙政变后被封为镇国公主,为李旦妹妹,开府治世,走上帝国的政治舞台。
又因与李隆基联合诛灭韦氏,并与殿前亲手将李重茂拉下御座,李旦即位后,又将其封邑增至万户,太平权倾朝野。
16. 李旦复兴道教,李白贺知章杜牧刘禹锡等都是虔诚的道教徒。
其他补充:具体各个分EP的更详细笔记可以参考这个大佬总结的,写的很详细,学史笔记▻李渊(大唐帝陵)剧评 (douban.com)
这部纪录片很明显在借陵讲史,尤其详细讲述了李唐皇室前期及中期残酷的权力更迭,但很特别的是,它不时会以极温情的语调叙说某些历史人物在当时可能有的想法及情感,使得他们鲜活生动了许多。
这部片最后停在李隆基为李旦建造的桥陵,或许也是不忍看大唐盛世的落幕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无字碑,武皇实在是了不起的人物。
噢,说说缺点,太久前看的,也记不太清了,大概说一下,一是全片人物均采用动画建模方式,可能有人不适应。
二就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三任皇帝的故事占比极重,且本片以李隆基之父的陵墓收尾,可能会有人觉得没讲全。
三就是本片掺杂了主创人员对某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个人情感及解读,可能会显得不很客观。
哎呀唐朝一家人真的……
没想到最近看过最好看的竟然是一部动画纪录片。
下饭节目 当时认真等更新看的……确实罗里吧嗦且讲述着带了个人情感 有失偏颇
不知所云,以为会有西汉帝陵的水准,有点失望。西汉帝陵中的动画有时代代入感,大唐帝陵的动画让人尴尬。
文案君口癖:然而……,但…;然而……,但…
配音直接掉一星,如果不是喜欢历史,能直接被开头的配音劝退
恨汉陵比起来差远了。汉陵是通过陵墓探讨历史的真相,分析当时社会的风气和现状。这个全是按史书来讲,陵墓就是个幌子。虽然知道李世民时期很不错,但玄武门之变讲了2集,第4集还是在讲李世民。那像以前一集一个陵墓,一个皇帝。
好多内容跟帝陵都没啥关系
偏重讲史
看了一集,真正讲帝陵挺少的,动画说历史更多些
比河西走廊的文案差一点~四星半。
妇人干政?朝局乱象?本该客观的纪录片竟然公然出现性别歧视的观点,让此片黯然失色。
1.献陵:唐高祖李渊2.昭陵:唐太宗李世民3.乾陵:唐高宗李治4.定陵:唐中宗李显5.桥陵:唐睿宗李旦6.惠陵:唐让帝李成器
以为是帝陵探秘之类的,这种“盛世”题材会不会有点太多了,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既然去不了西安、逛不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看看唐朝帝陵纪录片过过干瘾也是好的。唐陵墓十八座,但这里却仅仅只说了李渊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九嵕山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连李隆基都没来得及说,真是太不尽兴了。总共10集,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说李世民。不像四年前同出一脉的《西汉帝陵》,一集讲一个皇帝的陵墓故事。动画效果惟妙惟肖,旁白的讲解也娓娓动听。最喜欢第九集说李隆基兄弟情谊的那段:为了感激兄长让位太子的恩惠,李隆基在隆庆池畔的五王宅邸之上大兴土木,这处诗情画意的皇家离宫,便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兴庆宫。西南有一处巍峨的楼宇名曰花萼相辉楼。取《诗经》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典故,向天下昭示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像花和萼向辉相映。总之,看完之后打算补看《长安十二时辰》。
看不下去,不如蒙曼有趣。
很好的科普视频~从陵墓窥探我认为最辉煌的时代
以帝陵留下的史料讲唐史,帝陵讲得不多,历史讲得又不那么详细,没大明宫好…
还是希望如西汉帝陵那样,一个皇帝就一集就行,如果内容实在太多,两集也够了。太宗和高宗都拍了三集,那就不是介绍帝陵了,而是在给观众讲历史了,有点本末倒置。
以大唐帝王死后归处为引,窥见历史的兴衰罔替。但既然片名为“大唐帝陵”,“陵”的篇幅比重是否该大一些?帝陵只是个噱头,讲述帝王功过是非才是重点,但问题是,几十分钟的内容不过是帝王一生的简介。讲帝陵,只是噱头;讲帝王,过于简单。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