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剧评可以串起好几部我喜欢的悬疑作品,包括CSI、神探夏洛克、沉默的羔羊、首席女法医,然后抽拨开内心某块地方。
】1除非自虐,我不会无缘无故去看恐怖片,关于鬼怪关于诅咒等等,因为那些会激起我由于无法抗拒的本能而产生的后遗症,比如不敢上厕所,不敢照镜子。
这个在我看过午夜凶铃、咒怨之类的经典恐怖片之后,就知道了。
于是再也没试过。
大概一年前我看了沉默的羔羊,鉴于不想无聊去自虐,看之前我先了解了透彻,知道里面只是心理战术,而非鬼怪什么。
我倒是不怕血腥,之前异形侏罗纪公园死神来了狂蟒之灾看了个遍,所以哪怕这片子有点血腥,也应该在我能接受的范围。
结果看完的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是因为害怕,却不是因为害怕剧情。
我害怕的居然是我自己。
我一直为自己能理解各种有违伦理的犯罪行为而骄傲,能够接受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典型的INFJ型人格。
我相信逻辑至上,却同时信仰最感性的善良。
也因为如此宽泛的容忍程度,我决定转专业去学心理学。
那似乎是归宿。
而那天,我才发现我居然找不到自己的道德底线。
于是第二天,我写了下面这段话:*****现在那种感觉已经淡去,我想着汉尼拔看透了所有的心理与文明,他娴熟地控制了善良与破坏,而我却依旧在茫然底线后的底线究竟是什么。
精神病学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病患者,用来束缚行为的条条框框本来什么就不是。
我知道其实它什么都不是。
可是,我曾经可以告诉自己,相对的自由是一种平衡,因为现状需要中和所有的人事。
现在却有股力量在内心摇撼我,让我蠢蠢欲动,让我怀疑或者绕过这种制衡。
某个声音对我说,扔掉它吧,它并不是什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
我的理性不会在乎看到的是什么,血肉模糊的四肢也好,密集的虫卵也罢,我只是怕碰到藐视所有伦理规则的人,让我害怕的不是他们的内心,而是我能够直视他们的内心,然后发觉这没什么。
因为这一切,动摇了我的某种根基。
*****那是善与恶,自由和约束。
2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去克服对自己的怀疑。
所以看到SHERLOCK最后一集的时候,我仿佛能看见善与恶最本质的对立。
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眼里看得见那些伦理的条条框框,这也是他高功能反社会人格中的“高功能”的含义。
这种含义,更恰当地说是和人类高度文明的演化有关。
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人类伦理的最底线,也就是善恶的方向性问题。
【4月20日注:我是现在才知道狂狷这个词的意思。
似乎有时它是贬义,可是狂狷有一层的意思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既豪放又有秩序,豪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
大概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迷你剧中的福尔摩斯吧。
】一旦善念真正生根发芽,这种积极的力量就不会轻易被动摇。
所以哪怕福尔摩斯如何浸淫在黑暗之中,他的内心也不会因此而被玷污。
Sally警官说福尔摩斯这样的人,到最后会发现调查本身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狂热,于是转而会成为操纵罪案的人。
相信我,即使他最后动摇了自己的信仰,他也不会选择用与自己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式去伤害社会。
假如他发现自己最关键的本质已经改变,他会趁自己还未变透之时,一枪崩了自己。
我一直怀疑主导自己的究竟是逻辑还是感性,前者来自于对科学的信仰,后者来自于对人性深处的敬佩。
也许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唯有用科学和逻辑来武装自己,然后包裹起最深的感性。
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系列小说《首席女法医》。
它的文字足够理智,足够冷静,案件也真实得如同发生在这个大千世界一般。
每次读它,内心总会浮现一个场景:美国北风凛冽,大地一片苍茫,河流结冰,白雪皑皑,人心麻木而漠然,欲望交叠涌现。
它太过纯白和理性,连壁炉中的火都透露着一丝丝冷意,而这,却是最让我安心的。
因为有理可循,因为正义仍在。
似乎能饲养我的,总是最底层最本质的人性,只要给我一点人类的足迹,我便能坚守一切。
可是生活中的我对大自然有疯狂的迷恋,热爱一切生物,热爱融进山林里,动不动就被人性感动得流泪。
你无法想象我有多能理解人性的残忍至极,你也无法想象我有多么热爱和惊叹卑微而蓬勃的生命。
这倒不是人格分裂,也许只算大脑多线程运行。
于是得到的妥协就是,我相信了最最底线的伦理,我理解了所有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行为,但是却仍信奉理智和感性。
3最近重新开始看CSI,于是今天看到了第五季。
因为最近又看了SHERLOCK,所以某些画面冲撞在一起的时候,我又想明白了某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为什么我对这几部作品有特殊感觉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实这种长篇系列剧都需要慢慢地融入,而当你融入的时候,恭喜你,你的虚拟世界里又多了几位朋友,他们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LIE TO ME讲微表情,CRIMINAL MINDS讲犯罪心理,而CSI讲的是纯粹理性客观的现场证据。
我本来抱着看纯逻辑片的想法去看这部剧,结果却被另外一种微妙的感觉击中。
为什么他们能够面对扭曲的尸体和人性,却冷静地分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当看到第五季的时候,我终于发现,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他们脆弱的一面。
就像Sherlock一样,当他们坚持的东西,或者说他们保护的东西被慢慢发掘出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他们的勇敢与坚定。
不是因为面对血腥的麻木不仁才是他们如此冷静的原因,其实隐藏在他们背后的,也是某种脆弱的人性。
如何不恐惧,如何不害怕,如何不想转身逃避,唯一的方法是,人们会坚信更加强大和理智的力量,来包裹自己的内心。
不会扔掉它们,它们是我活下去的原因。
人性的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让你惧怕,也让你在知道惧怕后,更愿意前行。
因为一切值得。
不知恐惧便言及冲锋陷阵,那叫天真。
知道恐惧而畏葸不前,那是现实。
明知恐惧却依旧一往直前,才是真正的勇者。
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哪怕这么脆弱,也不肯放弃前进么?
4心里有个最柔软的地方,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的恐惧,也照出我坚持下去的决心。
主管Grissom,鉴证昆虫学家。
第一次击中我的是他面对一个因为致幻剂而杀了自己朋友的未成年孩子时,流露出的哀恸。
Sara说,我怎么才能学会你那样冷静,可是她不知道Grissom其实在每次无法释怀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去坐Las Vegas的过山车,在极速的冲刺里,不变的是他紧紧咬住牙齿才能压抑住的痛心。
第二次,一个弟弟被自己的亲生哥哥嫁祸,他不相信那是哥哥干的,直到CSI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把证据都呈现给他。
当Grissom赶到的时候,这个男孩已经割腕自杀倒在了血泊中,Grissom满手鲜血,一直看着那具身体逐渐冷去。
警官Brass,原以为他是和整个CSI部门作对的角色,结果他和老G领导的实验室相得益彰。
每次他套嫌疑人的话时,都被他的狡黠和掌控全局的气势所惊叹,我就喜欢看当他引着嫌疑人进入一个圈套时,对方那副只能不停干瞪眼和不甘心的神情。
可他最难解决的却是自己的家庭问题,他最爱的女儿过着放荡的生活,却将一切都归咎于他。
他女儿也许不知道,Brass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而是自己的妻子和第三者生的孩子。
Brass依旧像父亲一样责怪她,头痛她,袒护她,哪怕那个混蛋毁了他的家庭。
女老大Catherine,能掌控大局,成熟有韵味,嘴角总是轻轻一牵,然后流露出女性才有的魅力。
她最难以保持理智的是面对儿童犯罪案件的时候,因为她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女儿。
她曾经是脱衣舞女郎,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赌城数一数二的大亨,与前夫离婚,直到某一天,前夫成为自己一个案件里的受害者。
Sara,哈佛毕业,干练,男生气,走路的时候有滑稽的外八字,直到这种姿势成为我心中一种洒脱而自信的标志。
Sara最放不下的是女性受害案件,那会让她失控。
她总是让我想到帅气干练又有天然女人味的人,热爱学习,单纯又不至于是书呆子。
直到某一天,她向Grissom讲述出了自己幼年时,家里所发生的那些事情。
忘不了她有一次被嫌疑人袭击,其他人赶到之后救出她之后,她立刻快速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滂沱大雨,然后满满收回自己暴露出的恐惧。
Greg,其实已经很帅气,却依旧像小孩那样耍酷,喜欢在实验室里捣鼓各种奇怪的东西,上班听流行音乐而被老G抓到多次。
有一次他戴着作为犯罪证据的神奇舞女帽跳了段舞,然后继续被整个实验室的科学家鄙视。
等到他被允许实地工作而走到户外,我才发现他也有颗严肃而认真的悲悯之心。
Warrick和Nick,最要好的搭档,都是优秀的工作人员。
warrick过去好赌,直到最近彻底戒掉了这一陋习,但是他对赌场规则的了解给他的分析锦上添花。
Nick是阳关男,热心,然而年幼时期却被保姆虐待。
Dr. Robbin,首席验尸官,对尸体的冷静分析和精准描述让我大为崇拜。
直到有一次镜头的切换,我才发现他双腿被截肢。
CSI里所有的人,都不会像他们表面那么坚强。
明知不是那么坚强,却依旧面对,让自己看起来好像超人一样。
不是所有的脆弱都需要书写在脸上,而满脸的坚定也不是表示内心没有脆弱。
把它包裹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走下去。
相关影评:蝙蝠侠前传1:侠影之谜《所谓英雄,因怖畏而所向无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62072/神探夏洛克 第二季 《你们不能理解一个死忠原著党看到这个迷你剧的心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49447/ Life of Pi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梦想、信念、信仰》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91398/
最早N年前接触的CSI系列是迈阿密版, 还是用影碟机放的, 看了那么几集, 没有特别喜欢上, 直到又过了几年,听朋友推荐看了LV版的, 立马觉得, 就是它了. 到目前为止, CSI LV是我追过的最长的剧了, 追到Grissom离开的那集, (可能X-FILE也是, 但X-FILE的剧情吸引力起起落落,最后完全冲着对男主女主的感情看完的全剧) CSI LV是唯一一路追着没有觉得剧情烦的美剧, 如非要有不爽的地方的话, 就是Catherine被编剧编成曾是舞女又是赌场大佬女儿的微狗血并且牵扯了不少家庭琐事的情节. 其他主角的私事通常点到为止一带而过, 倒是令我非常钟爱. 以注重物证调查剖析为主的剧情和拍摄手法, 也正对应了这部剧的片名, 喜欢科学理性元素唱主角不被过多的情感因素打扰! 一集好几个案子的过瘾和刺激也是吸引我的理由之一. 演员的表演是三个版本中得最令人觉得舒服的. 中间也再去看过迈阿密和纽约版, 可是看不进, 感觉迈阿密演的有点过, 纽约的有点闷. Grissom的人格魅力直接导致他一走我就不看了, 外在不帅,全靠内在撑着. 对专业的精通与投入和理性冷静, 及天生对昆虫有兴趣的昆虫专家(打死你,我也不爱昆虫), 还时不时地掉出一句金句, 枪法也很凌厉(虽然很少有机会施展,应该属于能文能武类的吧),保持神秘感… 使得他分析案件时更具可看性, 就好像同样的教科书, 有些老师可以把课讲得很生动有趣, 有些讲得让人听着就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想睡. Catherine后来一直想当差不多与Grissom平起平坐的主管, 真心觉得即便在职位上相当, 两个人也不是一个层次的, 前者的专业和经验局限于复述知识, 后者则具备开创性水准, 如同一个是很会背书, 另一个是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写成书了. 或许现在早已有更好的破案系美剧,不过怕追剧的麻烦和费时间,不再追长长的剧了。
已记不得是第九季还是第十季, Grissom走的那一季那一集, 他驾车离开时车上播放着Linkin Park "Leave Out All The Rest", 也是我那时一直在听的歌,突然看到Grissom也在听,真是好感慨哈,这一幕要一直留在回忆里了. 此文写给自己纯粹是怀念。
又沉默了很久。
一直不说话,来来回回的下片子。
看。
遗忘。
再看。
继续遗忘。
听说幸福的生活不外是、好的胃口和坏的记忆。
像GIL,因了对人性的一再失望,渐渐觉得无话可说。
生活如此了无生趣。
那些给我们看的绚烂后的黑暗,月之背面。
我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丑陋。
看着他们,像看着自己。
越来越爱看LV。
每一个案件后面都是一个人。
心思不再在那些琐碎细节上,如何勘察,如何侦破,如何的高科技,如何的制度管理……那些都不重要。
我知道结局,结局一直在那里。
但我想看他们一步步走近真相时的无助。
是的,无助。
撕开迷雾看到真相的无能为力。
我不想谈论人性,不想谈论那些繁华之下的苍白丑恶。
看看那些人,可能就是我,就是你。
触目可及。
看LV,始终有种不能磨灭的绝望。
尽管用了很多很多的话来宽慰自己,但你知道真相是什么,知道结局在那里。
什么都未曾改变。
他们理性而冰冷。
只有你的心情,来回跌宕起伏。
可理性如GIL,也终于慢慢撑不下去。
我一直企盼CSI能拍到十季,可现在,他们走得越深,我越觉得恐惧和放弃。
我没有办法想像,如果我失去相信爱和美好的能力。
而MIAMI的阳光,也没办法令人提起勇气。
这是和LV截然相反的一个城市。
一个在黑夜,一个在白天,各自绽放。
在喧腾闹市里,寂静如斯。
不同于LV平实无华的白描,MIAMI的画面有一种爽利蒸腾的美。
H满足了我们对英雄的渴慕和向往,他不是现实里的人物,在抗争中,他的坚持与沉静,是MIAMI不坠的洁净力量。
他是人性里美好的东西,不真实,但想像里有这样的人物,会让我们在绝望里看见偶尔的亮光。
他们说:爱是以污垢之身,挣扎向光明的境地。
H让我们觉得有这种力量的存在。
是有的吧?
有的吧?
在一再失望中里的一点小小怀疑。
以前觉得这怀疑如此美好,现在才知道,怀疑只是一种态度而已。
也或许、这怀疑使我坠得更深,万劫不复。
只有把自己放到最低最低,那失望迎面而来,才不至避无可避。
NY始终让我觉得是在MIAMI和LV之间挣扎的城市故事。
熟悉的高楼大厦,城市街道,时而阳光,时而阴郁。
匆忙的身影,车如流水马如龙。
我喜欢MAC,他的理性里有柔软的东西。
他在人性的污浊和案件的迷离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唯恐行差踏错。
我不希望他走到GIL的路子上去,那样的人生,很痛苦。
思考的人生是最痛苦的人生,那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你不能说服自己,但你又无法离弃。
生命变成一场苦苦的挣扎与纠缠。
NY给我感觉像在走平衡木。
在G的理性和H的感性间慢慢行走。
以前有段时间曾狂爱星座,想像着MAC该是天平座的代表,他一直在寻求一个可靠的平衡点;而GIL该是魔羯,十二星座里最冷静理性智慧的星座;H,应该是优雅绅士下带一点残忍的天蝎——凡伤害他所爱与保护的,必不能久远逃避。
其实最羡慕GIL,可以那样理性,对感情敬而远之。
在GIL面前谈起爱情似乎是很可笑的事,虽然这无碍于他的性感——他的智慧,是最性感的性感。
我羡慕这种态度。
放任感情的人,一定会痛苦。
一天看NY时,看到MAC叫错名字,字幕有括号注明:竟然叫错名字……忽然泛起一阵温暖。
一直这样自私地跑来下片子,没有想过那一个个ID后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看到那段字幕时,想起以前很多字幕里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明和提醒解释。
想着一个个带着理想和美好信念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时间一句句来做这些字幕,然后,放上来给大家看。
开始觉得感激和温暖。
很少看帖子,也很少回帖子,每次都来去匆匆如过客。
可我知道我们是在交流着的,在每一句字幕后,是你们的每一分努力和坚持。
偶尔看过电视台放CSI,用译音,惨不忍闻。
想着若一开始便看这些,一早就会对CSI失去兴趣。
所以,愈发感激。
我们和CSI一起成长,一起前行。
尽管人性黑暗如黎明前那一瞬,想到这路上还有你们,依然感念温暖。
最后枪响的时候,我竟然还是眼眶湿润了。
虽然早已预料到有这一幕,但Warrick Brown居然就这样被小人谋害。
看到有人写CSI了,想想自己也要写写。
不是为了赶现在大家都看美剧的潮流而去看的,第一次看CSI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怎么会看到的,好象是先在电视上看到的吧。
那时侯很震惊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在初中时看到的所谓美剧真的只是人家的二三流而已,至于国产的更是甩开几条街去了。
从此开始痴迷,一度还幻想着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只是幻想而已)。
简单的说我觉得人家是用一种拍电影的态度在拍着连续剧,不求用连贯的甚至是拖沓的剧情来“拖”住观众,而是在一些小细节处前后联系着,于是乎不常看或跳着看的人往往就会为突然出现的人和事搞的云里雾里(比如我妈)这也算是不辜负一集一集追着看的我等吧。
另一方面,喜欢它的一种真实感,不仅仅是场景道具的真实,(虽然有人说它还是有不真实的,比如,真正的CSI调查员们是不会穿高跟鞋去现场的,再比如,有些报告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拿到,而不是所谓的几十分钟……但为了剧情的紧凑,我想没人会介意这些吧!
)更多的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的相符,有些案子就是会破不掉,有些案子就是会因为证据的不足而让凶手逍遥法外,我们都相信这些情况的存在,而CSI也把它们表现了出来,并不是因为某些功利的需要而给故事一个happy ending。
再次,有几集的故事会让我很感慨,编剧们关注着社会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些哪怕是我们都认为是合理的真确的,他们却能观察到人们所忽略的另一面,令看完故事的我们不禁再次去思考这些问题甚至与由此改变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才是好的电视连续剧所应有的功能!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些时候为了收视率,也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口味。
有些案子有点刻意的搞的血腥而残暴,这时候,故事的主题就会有点偏差了。
还有就是,可能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个人对赌城版的,就是最早的,最为喜欢。
Miami版的也还行吧,就是主角们少了点个人魅力,比较之下让人更愿做Grissom和Warrick的fans。
至于NY版嘛,个人觉得很做作,总觉着有点模仿《寻人密探组》的感觉,所以我只看过几集。
沉在美剧当中,也当是练听力的好方法。
CSI是手边剧集,搞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喜欢他,从豆瓣上学会了小摘的方法。
回首看看,大多都是人的恶,可这样轻易地结束生命。
Criminal Science, 即使拿的是科学学位,却依旧与法律脱不清联络,毕竟都是与人性的恶碰撞。
S2E7:图书馆做保护古籍的女孩,想害别人而害死了自己。
口吃的图书馆博士博士,天才和神经病果真只一线。
女孩被口角的男子生生撞进火车,人性真残忍。
S2E8: 沙滩上的女尸,处理起来如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
我们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吧,统治和被统治,工作于类似色情场所的女孩,被律师妻子压抑的男人。
相比之下,自己人抢自己人的案子罚善可陈。
S2E9;便利店和赌场抢劫案是一伙人干的。
那个自小被绑架的女孩还是死了让人失落,我还是觉得她不该长这么难看。
每个人都有价钱么?
S2E10;用胃运毒的年轻人,伪钞被检验出来,不理解女儿的父亲。
看见了lost中的那个韩国人,原来他英语说得很溜呢。
如同在westwing中看见Sarha一样亲切好玩。
S2E11:刚感慨完见熟面孔就见到绝望主妇bree,她似乎也真适合演这种又刚强又倔强地角色。
两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秘书,男人想不死都难。
S2E12:自闭的女人和她凶悍的表妹,在网络上和囚犯聊天,死是意外。
困顿的丈夫在林区设计自杀。
爱不可思议,而原来很多人都被寂寞包围。
S2E13:我们聪明的连环浴缸杀手又回来,他又杀了一个人和自己。
为变强大而变成了男人的女孩。
S2E14:杀死情人,把指头寄给自己,还导演了一出绑架。
还是被捉的人,白白麻烦了一场。
大兔子绑匪还是很好玩的。
S2E15;以为是继父和女儿的老套故事,没想到是父亲和女儿,真扭曲。
纵火似乎到最后也没解释。
我们都需要关怀,哪怕一棵植物。
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 犯罪真相被美丽的女干探揭开后,嫌犯幽幽地说:"you can't prove it""yeah, but you have to live with it.."
就不一一列举大名了,总之CSI:Miami的诸位编剧我对不起你们,我不该把这剧当听力材料给听完的……是说,除了不知为何就是觉得有gothic气质的Emily Procter,这么爱憎不分明的我还真是没办法喜欢迈阿密分店这几位的脸。
而明明是被我称为平庸已极的LV本店,至少,就算冲着"我喜欢人性,让我受不来的是人"这句话,Gris倒也是我能欣赏的人。
啊就是因为知道,crime show里的boss是无法用通常意义的human nature来限定的角色,Webster那种非道德的存在就不用说了,Grissom也不仅仅是表现出来的没情调科学狂,还有Monk(这位虽然不是boss……),困扰于心理问题而应该更接近于"人"的侦探,那张唯一摆歪的桌子虽然让人感动,照样在面对连环杀手和在地铁小便者(|||||)更应该逮捕哪一个的问题时,挣扎再三,才终于艰难地说出"The murder"……所以异数中的异数,Gibbs老大才能显得那样可爱吧。
继续扫荡NY分店去,有因为Gary Sinise而爱上本篇的可能……
莎拉的母亲是个神经病酒鬼,杀死了家暴的父亲(莎拉表示父亲不太可能家暴);凯瑟琳的母亲是个舞女,自己也做过舞女,父亲是开赌场的黑帮大佬,几十年没有和她相认;华瑞克从小失去父母,在一个黑帮横行的街区长大,在学校里遭受霸凌欺辱;格瑞森父亲早逝,母亲是聋哑人,他自己也受到遗传疾病的困扰差点聋了,还好被医治好了;葛瑞格从小被过分保护,家人怕他受伤连体育运动都不让他参加,他出外勤也不敢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老法医失去了双腿;法医助理戴维在学校被人当空气;吉姆妻子出轨,女儿吸毒卖淫,受到腐败上级的诱惑;摩根从小父母离异,和父亲分居两地;拉塞尔的父母是嬉皮士,他小时候住在房车里随父母游荡;兰斯顿父亲是个暴力狂,他自己也遗传到了暴力基因;这就是CSI小组里的人物,不幸的身世,不完美的家庭,恶劣的社会环境,都没有让他们变成杀人犯,所以当罪犯们唠唠叨叨的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基因,家庭,社会时,就应该把兰斯顿在法庭上反驳变态杀人狂的话扔给他们。
到后面几季实验室“裁员”了,收视率下降,衍生剧也被都砍,美剧难有善终,但这部整体都还算是很不错的。
有个女孩跟我说她能把CSI的所有案例都背出来,看来她喜好凡事都要有合理答案和科学解释,而且耐力非凡记忆力超强,可能也容易记仇(开玩笑),在她的博客上她为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的终结所苦,疑问很多,物是人非中经常能象法医般精确指出自己哪一块儿的内脏在绞痛…总是间歇性的发作着一股"痛苦"。
这时我只能摇着大尾巴说有些东西不是无法解释是不能解释,该经历的总会以不同形式状态出现,虽然经验和时尚一样都十分容易过时。
但一个点往往是结束的同时也是开始,这一点所引起的蝴蝶效应通常在45分钟里显现不出,但靠近者仍可在移情的作用下感同身受…就好象我能找着北。
我疑问罪的根源在哪里。
她说我们都是人。
CSI中主角间与案情无关的插科打浑实在弱势(智),试图在漫长的剧集连播中获得血肉好和沉重的案情相匹敌,我只是更喜欢他们自称为科学家,犯罪片总显示人性那么好吧。
另外在看CSI 时我大多时候是在吃饭,后来逐渐适应。
CSI的中的音乐从The who到U2,从Zero7到Fatboy Slim,从Nelly Furtado到Missy Elliot,从the wallflowers到The Vines,还有Green Day, Snoop Dogg,Jay-Z,Outkast,Black Eye peas,Macy Gray,Marilyn Manson,etc,挺饕餮,大都在billborad上耳熟能详,当然也是美国人信手拈来的日常浸淫,迷幻暴恹的犯罪铺陈,科技取向的电子肌理,找寻真相的摇滚能量,沉迷的愉悦行进,黑暗低回的哥特张力,总之这个实验室把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弥补着一些过程的枯燥和孤独。
我也曾想从CSI中LASVEGAS的无数命案中找到关于TUPAC这一桩的蛛丝马迹,但我相信他是死了。
基督复活我不太信,尸体会说话到是真地。
海明威说一扣扳机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
扳机扣响后,就成了别人的问题。
用一个朋友评价我耐的sonic yonth的一句话说CSI:唔,太美国了。
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
从头至尾 都力挺CSI!!!!
被如此高的评分给骗了,剧情跳来跳去,混乱,但又犹如流水账一般,各种五毛特效回忆轰炸;豆瓣美狗是真的多,黄皮白心的香蕉仔真可怜!
①提取蛛丝马迹,回溯来龙去脉,逻辑与科学,细心与坚韧②指纹、毛发、血迹、弹壳、脚印、纤维、碎屑、尸体特征,一切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找到它,解析它,让它说话③每集两件案子,导致进展过快,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其实我觉得没什么知识,剧情也没什么意思。只是对话听起来比较简单。。。不知道为什么能出到11季。。难道仅仅因为它是一集一些故事的缘故么?~
2023.10.19-11月初,20年前这个拍摄水平确实属于好的了,除了那个垃圾贱人Sara其他人都比较顺眼。整体来说还可以,属于watchable但距离excellent还很远,非常依赖单独案子本身的剧本和节奏水平。很少探究人性和犯罪背后,完全展现的是技术手段,假的地方也很多。第九集是经典的伦理讨论案例,最讨厌装圣母的垃圾!头等舱的乘客本就不应该被起诉!目前为止最好看的案子是ep17,路边陶瓷店被抢保险柜,强盗被杀,背后是21年后从新现身的被绑架小女孩又假装人格分裂杀死养父的故事。
看多了,就觉得剧情都差不多
愣是看快一半才分清楚谁是谁
gil走了之后我突然对所有csi都没兴趣了
释放了从discovery的医学神探开始积累的热情。
看了3集,实在无法被吸引。说是电视剧,却更像纪录片,然而又没有纪录片有看头。作为电视剧,却像在讲某些人的日常,毫无故事的起伏。就像一个人有无数有趣的点子,却因为能力不够无法写出有趣的故事去串联这些点子,每一集都有几个案子,因为一个案子根本无法撑完40多分钟……也许后面会越来越好,但作为电视剧,开头都无法吸引人,凭什么叫人追下去?
往往第一季太惊艳,就会形成对比,于是就会导致后面几季,烂尾的概率上升,想给编剧寄刀片的概率上升。很烦剧中角色感情用事,但这第一季还真是很惊艳,真的很喜欢看。近20年前的剧,放到现在来看,却一点都不过时。除了几个常驻角色,老G的第一任剧中相好:法医人类学家特莉,我也很喜欢。可惜只是个打酱油的,后面就没有她的戏份了。
哇现在看那些好老派的刑侦工具感觉好复古哦😂这一季一集最多的时候3个case真的感觉在凑剧情单后半部分放缓了节奏从只讲证据也开始慢慢关注探员本身罪犯本身能看出来有慢慢琢磨一个剧的细心还是喜欢criminal minds的侧重点但是预感这个往后会越来越好(*˘︶˘*)
看到第九季,人都走完了,也没有留恋的了
经典,演员和情节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估计要追很久了。
感觉没有多好,看了五集放弃了,里面的许多案件都可以通过验尸给嫌疑犯定罪的,还要绕一大圈去查别的证据,没有多少推理的东西,不喜欢。在2000年的时候也许拍成这样还可以,但以今天的眼光看不及格。
我希望能喜欢上这种电视剧,but。。。。
还以为十年前的CCTV8,也确实就是八点档那味道
一般,前几集想要交待的案件太多,叙事有些乱。悬念塑造不强(犯人没有深刻刻画),主要精力在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