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和姥姥看过这部电视剧,那个时候只觉得花鼓灯真热闹,家珍真好看,有庆和凤霞很可怜,也遗憾为什么凤霞和胡老师不能终成眷属。
长大之后听很多人提起《活着》这部小说,才知道原来就是福贵的故事。
一个晚上看完了小说,还没有从福贵的世界里走出来,然后又去看了电影,也不够,又二刷了福贵的电视剧。
原来十几年之后再看,才能看懂福贵一家的心酸,才能看懂有庆多懂事,看懂凤霞有多美。
才在二喜走了之后看着家珍抱着他一句句的呼唤里痛哭流涕。
看着最后一幕夕阳下祖孙三人的背影,想到小说里只有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觉得真好,小说好,电视剧也真好,谢谢陈创老师能让余华老师笔下的福贵活了过来,谢谢编剧老师没有让福贵只剩自己
“你是我的福,你是我的贵。
”这是电视剧《福贵》里福贵在他老婆家珍临终前说的一句话。
看过余华的《活着》的人都知道,那里面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命运曲折得有些离奇的人。
在他把自己最亲的人:爹、娘、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一个个送走后,岁月的沧桑与无情似乎已把这位垂暮老人削磨得心如静湖。
在他眼里,现在的阳光与几十年前他当地主少爷时并无二样。
有人说人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但在《活着》里,我们看到的是,活着不为活着,还能为了什么?
福贵并不聪明,要不然他何以被龙二设下圈套输掉全部家产。
他也没什么理想,早年他还想通过赌把他爹年轻时输掉的那一百多亩田赢回来,但后来他竟把家里剩下的一百多亩田也输光了。
失去了荣华宝贵和贵人身份的他终于幡然醒悟,他最大的理想是家人平平安安地活着啊!
在福贵生活的年代里,个人命运与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那些动荡起伏的岁月里,并不聪明甚至十分弱小的福贵处处躲闪着时代的噩运,他没有能力保护好家人,虽然他尽了全力。
他的女儿因为没钱及时治疗成了哑巴,他的儿子被人抽血过多死了,他的妻子因过劳成了半个废人,生活的艰辛与恶劣的历史环境一次次地压住了他未曾高昂过的头。
在他的生命里最大的愿望,我们在读这部小说时寄予的最大希望,恐怕也只能是他们一家人能好好地活着。
人活在历史里,个体与历史其实就是一种互为镜像的关系。
原著《活着》和经改编后的电视剧《福贵》都只把视角和镜头浓缩到了小小的徐家川。
那片有着几百亩天下闻名的贡田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其实与我们相距并不遥远,丰饶的土地上孕育的并不一定是幸福。
历史的命运、人类的欲望将我们折磨得惶恐不安。
我们没有理由去原谅和可怜那个赌徒福贵、败家子福贵,但我们却无法拒绝那个散尽千金家产而后重拾亲情的丈夫福贵、父亲福贵。
情感是什?
亲情是什么?
福贵的一生给了我们答案。
或许我们根本不用去关心这个人的经历,即使他真的存在。
但在家珍眼里,福贵的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眼里,福贵却是如天一般大,天一般高,就像福贵希望他们好好地活着一样,没了福贵,他们的生命也不会完整。
很多作家在写小说时往往追求一种史诗般的结构,华丽刺激的场景。
但他们往往适得其反,虚浮空洞的幻想注定他们的作品会随岁月灰飞烟灭。
而《活着》却用了仅仅八万余字的篇幅,通过一个干枯的老人絮叨的回忆这样简单的结构为人们描述了一场令人叹息、深思的生命之戏。
正如余华在序言中写的那样:“……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
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作为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人,余华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单纯的美好”,不幸与不公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伴随幸福与快乐拥在我们身边。
而其实大多数时候,不幸与不公正是来自幸福与快乐对我们的麻痹。
追求一种简单的活着或许是一种懈怠,但人生的无常变故最终会告诉我们孰重孰轻。
这恐怕就是福贵在家珍临终之际,在饱受了那么多人生磨难后还能如此豁达地对她说“你是我的福,你是我的贵。
”的真正原因吧。
没有史诗般的结构,没有华丽刺激的场景,《活着》却能如此深刻地震动我们的心灵。
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天下皆知的荣誉,活着却能让我们如此迷恋这个世界。
《活着》的意义早已超出通过描写平常人生来说明人生意义,它更让我们涌起了活着的无限勇气,无论是败家子、赌徒、罪犯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了对生命的渴望,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电视剧《福贵》是我多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影视作品。
从剧本的改编上看,不仅尊重了原著的思想内涵,从故事结构和人物描写、人物语言上复原了原著那种黑色幽默的特点,剧中大量的对白都是从原著丰富深刻的人物对话中直接引用过来的。
为了更适应当代观众和丰富电视剧作品的观赏性,编剧谢丽虹对原著作了一些改编,我认为改编中有三处地方尤值赞赏。
第一是全剧中穿插了花鼓灯这一民间舞蹈,花鼓灯在剧中起了福贵与家珍的爱情的桥梁作用,福贵的女儿凤霞长大后对跳花鼓灯的天赋舞艺,补偿了一些凤霞这个角色因聋哑的缺陷。
另外优美的花鼓也让徐家川增添了很多美好的色彩。
第二是增加了凤霞与体育老师胡老师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段剧情不但丰富了徐家第二代人的情感经历,也象征了残疾人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机会。
另外胡老师而后在文革中的经历和文革后对土地改革的探索也渲染了劳动人民的困惑和切实需要。
第三就是全剧末尾留下了苦根,这个在原著中也被吃豆子撑死了的小男孩,让整个故事在最后保留了希望的种子。
使观众对苦根寄予了重振徐家的希望,希望他能延续徐家重新“由一只鸡变成一只鹅,再由一只鹅变成一只羊,最后变成一头牛”的中兴故事。
避免了故事过于悲剧,导致观众反感的局面。
以上三处改编是原著里所没有或者不符的,我自己看了电视剧,又看了原著之后,觉得这三处改编尤其成功,使整部电视剧既尊重了原著思想,又提高了作品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
剧情发展方面,前面几集讲福贵如何与家珍相恋,如何败家,如何气死他爹,让人看了就像在看一部活的人间喜剧。
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代封建地主弟子的那种荒淫生活,这些真实的剧情让我们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也使当代人清晰地了解了那个时代中国病萎的真正原因。
后面的剧情中福贵破产后租地自己种当起了农民,以及解放后一家人如何艰辛生活,也很真实。
很多看了这部电视剧的老年人都说和那时的现实生活十分吻合,全无捏造之处。
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动荡艰辛的岁月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特点。
当然整部电视剧的导演和演员也十分优秀,虽然都不出名,但功底很强。
尤其是演福贵的那个演员,把一个普通平常甚至有些傻气的福贵演得活灵活现,既能演出年轻时的好逸恶劳和颓废败家,又能演出破产后的勤劳朴实和至情至性。
还有在劫难中的种种痛苦与惶恐,这些都是十分了不起的。
演家珍的演员也准确地演出了中国传统女子在父权、夫权压迫下的那中唯命是从、忠贞与贤慧,以及解放后妇女自主意识的提高。
听说以前张艺谋也拍过《活着》的电影版,我没看过,但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免得破坏了我对《活着》的好印象。
因为要真正拍出这样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精神文化艺术品,不要指望张艺谋。
福贵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死去了,但福贵还活着,或许,至今他还“活着”。
2006/09/07
看过葛优和巩俐的电影;想要在微信读书上看书,竟然不是免费的。
我还是先看《福贵》吧。
竟然有刘敏涛。
——————————————————————福贵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革(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一部老百姓的生存史,是福是祸,是贵是贫,随着历史的变迁,百姓就像浮萍,起起落落,各种政权变更,各种运动政策,让生命在必然和偶然中出生和逝去,活着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福贵的父亲死于儿子被赌博欺诈所致的绝望毁灭,福贵的母亲死于不知儿子生死的恐惧焦虑,福贵的战友大全死于战争己方的杀戮,福贵的老丈人粮店老板陈掌柜经营了一辈子粮食竟然死于愚蠢冒进之饥饿人祸,福贵的儿子有庆死于以下媚上的马屁权贵,福贵的女婿二喜死于运动中侥幸生存所致的慌乱意外,福贵的女儿凤霞死于久病不治、耳聋残疾的工地事故,福贵的老婆家珍身为堂堂的富家小姐竟然死于长期贫穷的营养不良。
各种扭曲的政治运动,让村民们捧着金饭碗挨饿,集体主义豢养懒汉,成份划分造成阶层压迫和歧视,法律之外的批斗对人性无情的摧残,不讲究科学事实和经济规律的所谓高大上、假大空的社会资源浪费,更是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免于战争、疾病、饥饿、歧视、恐惧等文明的价值理念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
告别野蛮,告别强权,告别禁锢,告别欺压,让这片土地回归正常吧。
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ge(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240916:福贵因为赌博把100亩贡田以及徐家的大宅院抵给了龙二,龙二成了地主,福贵成了佃农。
解放军来了之后,打土豪、分田地,把龙二的成分划分为地主,没收了龙二的全部财产,并且枪毙了龙二。
而福贵则被划分成了贫农,得了五亩地。
龙二被枪毙前对福贵喊道:“福贵,你记住,我是替你死的”!
此真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普通人的愿望和努力在时代变革面前不值一提,顺应时代的变化则能够生存和发生,违背时代的变化则要毁灭或削弱。
看到有庆被抽血致死!
破口大骂,心里继续骂不停,这剧看的。。。
骂,并非剧情,而是知道这种事是会在现实中真实发生。。。
很多剧情反映的是那个年代的时候,在当下没体会过的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魔幻不可思议,但却的确真实发生过,很少为写剧评,不值得,却骂出口也是头回,触动太多,不由自主要发泻点,有些情节因不敢安静看下去,特意调倍速过去,最可怕的是现实!
活着!
比电影《活着》更贴近原著,尤其是败光家产之后的剧情,但是改编就得有改编的剧情,很多与原著、电影不同的情节,分别种地、皮影戏、种地爱花鼓灯的福贵,偏头、跛脚、胡凯老师又腿瘸开自行车铺的二喜的女婿……当然,还有很多温暖人心的情节。
小凤霞的表演很封神,稚嫩的口音、天真的询问、委屈的表情都非常到位,中凤霞在家珍晕倒的哭泣、不想离开家眼角泛光看着家珍也封神,大凤霞生气菊花一直来催和哑巴的婚事的表演、有庆为小顺说自己姐姐舞神附体家里有鬼而生气的表演……当然主演及一众配角的表演也很出彩,就是看过了明家大姐再来看,实在接受不了刘敏涛家珍的设定,海报上的猛一看有点像斯琴高娃。
全家都挺洋气的,就是有庆脸太黑太粗糙了,倒真有点胡老师的感觉。
为了解释好与丈人的关系、家珍成婚的原因增加了很多剧情,个别解释的很好,但大部分显得冗杂,个头年龄不太适合介绍过多少爷剧情,尤其是学生剧情,也无法集中展现纨绔。
多了些日常,相比原著,有庆不是一直十分懂事的,爱打鸟抓鱼、非要和小顺一起读书等很多淘气的情节;福贵也不是十分体贴,虽然常常误会,但是也常常自责,还是叫徐老爷老东西,叫有庆畜生。
开头设计成灰色背景里的金体福贵,很直观的福贵,和福贵一生一样的福贵。
一直奇怪旁边的名字是谁,搜了老半天才搜到,《活着》被禁播了,11年后《福贵》得以播放,时代的前进,对过去评价广泛传播的影响不会难以掌握,能够更准确全面地正视历史。
剧里的陈创、刘敏涛分别饰演福贵、家珍,和电影《活着》里葛优、巩俐的选角有些相像,都是瘦弱的福贵、端庄大气的家珍。
E1:陈创比葛优少爷些,但还是不很少爷,那么大个头,混在小学生里很突兀,学小孩跑路的姿势也很别扭,虽然很敬业的在融入角色。
让人背著喊飞的镜头多余了,这个场景什么也不喊就对了,喊飞应该更从容,原著里的福贵什么也不怕,很从容的纨绔。
相比于电影,时间更宽裕,丰富了很多内容,有福贵自述的旁白,比电影更贴近于原著。
福贵抱怨私塾先生、抱怨老爹的表情很到位,福贵娘恨铁不成钢又亲昵的语气,妙。
但是学孩子似的跳着跑出家门的场景,太别扭了。
满仓满额的抬头纹太抢眼了。
福贵的身段不演大兰花,都太可惜了,表情也很到位,下了一番功夫的;原著里纨绔什么也不会,只能种地,电影里精通皮影,电视里又改成精通大兰花。
福贵爹倒也识趣,不求福贵能光宗耀祖,能守住这100多亩贡米田就谢天谢地了。
徐老爷还是挺善良的,欠收不要村民地租,还给种子;收留了菊花,还给菊花满仓办喜事;没有强横的不租出去田地,反而求满仓别让福贵跳花鼓灯。
院子够气派,比电影里的气派多了,节目组很用心啊。
把娘气晕了也不管,比原著还不孝纨绔啊。
春生又变成米行店里的伙计了;明家大姐来演家珍,比巩俐还让人想不到。
福贵没见过自行车,还被嘲笑了,这是阔少爷能忍得。
E2:木制自行车挺别致,就是太费人了,一人骑车、十人扶车。
一听亲事没戏,立马“长根,送客”,徐老爷挺干脆,迁怒于人就不对了,还得徐太太来打圆场。
徐老爷关心面子,徐太太关心亲事,福贵关心好玩。
一说有钱就让进来读书,新学堂的老师还是爱财,跟学生差不多年轻,还没有学生开化,瞧不起跳花鼓灯的。
这么大的装学生,感觉有些过了,有些做作,神态、小把戏都有些过了。
福贵还有宝玉的影子,情不情,虽然觉得跳花鼓灯是好玩才跳的,但也一丝没有底下人的意思;可以跟天、地、自己说话;比宝玉还强些,还知道勇敢追家珍;就是还是觉得家珍喜欢上福贵,很不可思议,虽然觉得有意思,也不至于这样就喜欢上。
徐老爷看到福贵上学堂的进步,心理高兴也不表现出来;但是太精明了,跟陈老爷讨价还价,接受不了,一点儿没有老纨绔子弟的风范。
年纪轻轻的,不会说好话,这把龙二给气的,把自己也气的不行。
本来说好去喝酒,看见自行车也不说声就骑走了,还让龙二捎口信,想一出是一出的少爷脾气。
自行车不好好锁,龙二对警察局的也太不客气。
E3:警察也太怂了,面对老爷们就那么怂,面对少爷就理直气壮,办的可是公事啊。
民不告,官不究倒说的挺溜。
一定让您满意,徐老爷这模糊话说的;徐老爷、潘老爷这出声的标准的假笑,得学习学习。
E4:陈老爷把家珍带走前悄声对春生说要3年,徐老爷立马摔茶杯装晕,没等春生开口就提出3年,都是人才,不,都是人精,这怎么败的家啊,想看徐老爷败家记。
我气他还是他气我,说的倒都是实话,有意思很真实的想法。
陈老板、潘老板平时不和徐老爷搞好关系,全靠临时道德绑架,都得感谢福贵。
福贵厉害,都把人家带到家里来了,不给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龙二一眼相中徐家宅子的演技不怎么样,但是音乐是真的给力,祸端初起。
福贵挺专一,为了家珍麻将都不玩直接跑了。
潘少爷太容易受骗了,潘老爷倒是利益为重,下的是一盘大棋。
有时感觉福贵傻傻的,干出抢婚的事,家珍还挺愿意,实在不理解。
E5:龙二和沈先生的赌局、福贵说家珍的肚子风一吹就大了、被胖姐背着还给胖姐叫空轿子、非要到丈人家请安、4样儿素菜底下各放一块肉,和原著接上了,越来越和原著贴近了,也解释了为什么非要去丈人家请安气人。
就是实在没法忍受明家大家竟然受得了这等气。
胖姐的嘴真会说,虎背熊腰带来的手壮,怪不得天天让胖姐背,虽然和原著不一样,倒也可以接受。
龙二也是有意思,和福贵坑潘少爷,把媳妇坑没了;完后没事人似的,和潘少爷坑福贵,热心好市民,哪里有民怨,哪里有龙二。
E6:凤霞的哭、天真和看着爷爷磨刀生气不解的眼神,封神。
徐老爷对自己够狠的,他爹没有做到的事,自己做到了,舍不得又必须得给警戒,还笑着说值了。
E7:赌的剧情一个波折后没有递进的情节,直接把家珍骂的这么惨,比原著还惨。
满仓也不等少奶奶,就带着跳花鼓灯的回去了。
徐老爷挺有先见之明,一看就知道福贵要败光家产了,过来人。
E8:茅草屋还挺大,本以为徐太太的面像怎么能显出来病呢,一换上衣服化上妆就有点病态的感觉了。
E9:凤霞和福贵跪着求外公让看看娘的委屈表情,封神。
陈老爷还非要把家珍再许配给春生,春生也是,看小姐的意思,家珍心里只有福贵啊。
这么老实的春生怎么会当上兵的,实在想不到。
E10:为了显示家珍的气节,增加龙二调戏的戏份太不合适了,龙二本来就瞧不上。
徐太太、福贵、家珍租着龙二的地,对龙二一点儿不客气。
老全没想到死在自己队伍人手里,还是第一次抢饼就死了,福贵也没有那么伤心,这是自己从军生涯的贵人啊。
E11:前边还在叫嚣着是龙二宅子,不是徐家老宅,后边就开始说是替福贵死的,前边解释了成分问题,和原著就有出入了,没原著那么紧张了,虽然心里还是这样犯嘀咕。
人算不如天算,只会败家的福贵和那么会算计的龙二,这句话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凤霞的哭戏,太赞了,不比老戏骨差。
E12:家珍比福贵狠心,为了有庆上学让人领养了凤霞,有时候女人是要比男人更狠更拿的定主意的,家珍更爱有庆,福贵更爱凤霞。
福贵爱打有庆吧,对凤霞十分疼爱,看见凤霞大晚上回来,又担心又开心的,开心大过担心。
E13:有庆敬爱姐姐,连其他聋哑人被欺负了也受不了,老师就不像话了,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顿批评罚站处理。
福贵也太傻了,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出来,看老人们对自己的态度也该察觉出来。
校长来了就逃走的剧情不理解。
福贵埋怨家珍把凤霞卖给人家,家珍委屈的表演都封神。
E14:聋哑人听说凤霞长的漂亮,非要凤霞给当媳妇,这话咋的说出口啊。
不过这哥们儿短短镜头,对凤霞的喜欢倒演的挺深刻。
福贵一跳花鼓灯啊,眉开眼笑的。
家珍也很可以,有天赋,还是喜欢看他们笑的镜头,太少太稀罕了。
E15:凤霞是得了福贵和家珍的真传了,跳的也很出彩,但是爱情苦啊。
女老师挺奇葩,给的理由太打脸,说凤霞洗衣服会说闲话的,结果自己来给胡老师铺床。
E16:凤霞的婚事一波三折啊,先是同是哑巴对凤霞十分喜欢的,又是卖猪肉的,可偏偏对胡老师着了魔。
凤霞的花鼓灯,有庆的跑步,都是拔尖的,凤霞是家里人不让,有庆是有情绪不跑。
有庆不是在挨打的路上,就是在挨打。
E17:张健同志很有爱才之心,还很慷慨,连凤霞治病的钱都不让福贵家珍担心。
编剧也很给力,凤霞不会说话真是太让人憋屈了,那么好的媳妇。
福贵也跟着沾光了,还坐了趟车。
就是太爱出尔反尔了,胡老师和有庆一说,立马后悔了,应该让凤霞出去转转,愿意不愿意回来再说,重要的是要治好病。
和老丈人重逢,两人都变了很多,一番嘘寒问暖,很温暖。
E18:挺纳闷的,为什么聋哑一定是在一起的,天生聋哑是这样,如果后天的,都已经会说话了,怎么还会忘记说话,不过还是为凤霞很高兴。
E19:砸锅变成福贵出的主意了,这是要找骂名啊,每次都是家珍冷眼旁观啊,一针见血的指出症结。
二楞的角色有意思,三代贫农又好吃懒作,还偏偏斤斤计较意见多。
好不容易有个发财机会,还被孩子说的丢下了。
福贵挺不要脸,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让有庆烧柴,自己先睡会。
编剧也挺绝情,安排富贵来杀有庆的羊。
E20:凤霞是福贵的福星,又捡米又藏锅的,这么直白的说明大跃进的事,这电视剧也是厉害。
之前和丈人闹的那么不欢,如今恍如隔世,又亲近的不行,时光蹉跎,改变了很多事。
春生这衣食父母做的可以,从部队为大家带来了粮食,还叫回了外出的灾民,很有初心不变的风采。
E21:没想到丈人就这么走了,多好的人,忘记原著里丈人后来怎么着了,好像凤霞和丈人闹翻后就没有丈人的音信了。
春生的哭戏太封神了。
有庆的离开归为医院失误,没有归为时代的因素,开会说先不要声张后冷漠的医生说出你只有一个儿子就有些突兀。
福贵伤心在医院打闹的剧情封神。
E22:家珍大哭大喊的剧情觉得不合理,至少应该体贴下福贵的心情,福贵比她要更累,原著里家珍也更心思细腻。
胡凯为什么不辞而别,愧疚更应该弥补,直接走了,可能太难以面对了。
对福贵的打击太大了,偏偏还要自己来签儿子体校录取通知书的字。
院长没有医生的觉悟高,人很容易走歪路,尤其在那么多诱惑和那么多责任的时候。
春生娶了家珍的闺蜜颜莉莉,影视剧里的人物都得充分利用啊。
E23:明明福贵没告诉家珍,家珍怎么一口咬定是就莉莉有庆才走的。
不过看到莉莉不知该如何、满脸满身拘谨的神情,封神。
对当兵的都充满了神往,穿上衣服都开心的不行。
横生又定成分的情节,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过去这么久。
E24:让没文化只是三代贫农的二楞当队长,觉得不符合历史实际,再一次对以前的事情进行翻案,不是那时候的事情吧,反反复复又让满仓当起了队长,虽然解释的也有那么点道理。
二喜的精彩表现凤霞都没有看到,一见钟情的剧情给删了。
E25:二喜比原著能说开朗的多。
凤霞爱上二喜的原因也太简单了。
E26:这里的二喜更豪气啊,竟然想养头猪,给村里的每一户一块肉。
凤霞的故事也太一波三折了,偏偏凤霞要和二喜谈婚论嫁了,胡老师又回来了,凤霞爱是真爱,恨是真恨啊,咬的胡老师太狠了。
陈老师比胡老师还激动,这感情确实适合斗争。
满仓的话也太伤二喜的心了,原来怎么看怎么好,现在胡老师回来了,就嫌弃人家腿瘸了。
二喜是个敞亮人。
E27:满仓两头做人,应该人家当事人来做决定,老爱操心啊。
最出彩的人是二喜啊,明明喜欢凤霞喜欢的不行,还是承认胡老师更好,但是也告诉对方,自己不瘸的话绝对比胡老师更招凤霞喜欢,在胡老师动摇的时候,还警告他凤霞最爱的是他。
那么懂事理的家珍,还是一直责备春生解释不通,不是春生的错;还是让春生进了屋,也是跟原著的不同,方便家珍跟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吧。
春生也没表达自杀的意愿,家珍又是用吼的,太突兀了。
福贵理解方式也太偏了,就因为想起之前的片段,就立马变了个人似的,对春生一顿鞭笞,不知道是这样来保护还是黑化了。
E28:这段时间应该是打倒走资派,怎么又开始算地主的旧账。
福贵每到二楞的时候就开始调皮,高喊打倒地主福贵,然后让人注意自己在牌子上写的破鞋张英果。
原著里农村受到的波及是比较小的,这里很大啊。
福贵挺心酸,偏激的自保,以为承认了就不会出人命,自己做帽子自己写上打倒地主福贵,还要安慰家珍和凤霞,还一直自我调侃。
胡老师走了,才让二喜来娶凤霞,这样的安排太不好了,不能为了凑剧情这样安排。
E29:福贵背着家珍,凤霞和家珍拥抱连带着三人拥抱的画面挺逗,拉板车的轿子又简陋又别致。
还是农村务实,批斗会开的简单快捷。
桥面那么宽,就骑不过去推车过去还不行,非得扛着。
二喜上着班还开修车铺,还知道出租车,生意天才。
E30:妇产科前民兵的那个眼神好奇怪,好像说中了心思似的,如果真是想看妇女生孩子,真是神来之笔,但不是的话,太有意思了,这表演可遇不可求,自己都表演不出第二遍。
E31:和原著不一样,二喜为了给家珍报信,掉到河里淹死了,比凤霞和家珍走的早。
家珍伤心的表演,封神。
福贵和二楞喊打倒对方够有意思了,苦根还出来喊打倒福贵,始料未及,四人帮粉碎了,福贵还得挨批斗不知道史实是不是这样的。
E32:凤霞为了看清是不是胡老师结果被砸死了,这样的安排让胡老师多内疚,让小苦根多难受,聋哑人安排在工地就极不合适啊。
E33:在牛面前磨刀,太残忍了,你换个地儿。
原著是福贵自己最后买的牛,剧里是苦根央求的。
把苦根、春生都留下来了,三个人一头牛夕阳下一起回家的画面真的太美好了,充满了希望。
现在还记得结局,最后就只剩下福贵和小孙子。
女儿,儿子可以说都是死于非命啊,特别是小儿子,分明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因为救人给人献血,自己失血过多死在了医院,本来可以有望成为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啊。
生活真的太残忍了,几乎每次都是在看得到希望的时候,又给这一家人带来重击。
拍的真的很好,感觉就像是经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代人的故事,其中的是是非非,谁对谁错又怎么能说的清楚呢?
每一个都是可怜人啊,所求多么简单,只是能够活着,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啊,和平不易,珍惜当下。
这部剧我不只看了一次,对于颜控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
首先我看了好几遍余华的小说《活着》,心里梗了好久。
后来知道拍了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没看,注意到这部电视剧是男主角长得像我爸……剧拍得非常真实,虽然富贵这一辈子的经历可以说是很不真实,但拍出来了那个年代一系列的各种大事。
各个演员演技就不说了一个字棒,剧情基本按照小说还原,没有逻辑硬伤,看起来平淡中透着绝望,就像我们自己操蛋的生活,福贵这样一辈子悲剧笼罩,还是得努力活著。
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电视剧,多一点这样的演员。
超喜欢男主陈创,哮天犬黄眉大王和福贵演得都超级好!!!
长得还像我爸,爱了爱了。
徒有虚表
真心不喜欢这种败家儿子,宠溺母亲,一起坑着老父亲,干了他妈啥混账事儿都有爹来擦屁股,本性不坏又怎样?对他人就是灾难。
厌蠢
角色选的挺好,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
福贵这个角色和演员好配啊!演员也把福贵这个角色演活了
庆幸没有活在那个年代,不过,如今普通人讨生活也没那么容易,过去是雇农,佃农,现在是房奴,车奴,更有很多辛苦一辈子还奴不上的。
看了第1-2集,福贵怎么演得贼眉鼠目,像个低能儿,怎么选的演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和电影《活着》一样,拍的都很好,但归结到底,还是因为余华作品本身底子好的原因。
一家人坎坷,感觉好伤感
演出了小说的精髓。张艺谋的《活着》相比较还隐晦些,而电视剧则大胆地把小说演出来。
刚开始还不错 后来越来越瞎搞 为了悲剧而悲剧,牵强的制造事故制造悲剧,里面的好人全是活雷锋 坏人都只是有点痞而已 还胆小,无语
原来就是活着。没有力度
我不管什么忠于原著,相对来说电影版还是好有那么一条线,电视剧版太拖沓演员演技不好剧情漏洞太多。陈创也就适合演演败家之前的那个大少爷,后面真不适合他演,大部分时间是他三四十岁的时光让人感觉他比胡老师,卖猪肉的还有二喜还要年轻的多。还有剧情转折太厉害,比如胡老师回来之后凤霞结婚那段真是稀里糊涂。时间跨度上也不对,凤霞比有庆大四岁,有庆一直是那个小男孩扮演9岁的样子,而凤霞已经17岁了。后来的大跃进是58年,文革是66-76年这期间这么长一段时间了人物还是停留在最初。最重要的是敢于拍出了那个年代的故事其他的不管演员演技多差,什么剧情上的漏洞都不重要了。另外最后说一句,凤霞演的真好。
有人说好过电影版。电影是葛优和巩皇正值巅峰时期的演绎,每个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极其自然、舒展和贴切,剧版整个儿偏生硬,是不是尬一下。
其实我觉得一切的苦难都是福贵自己作来的,不觉得他有什么可怜的。自作自受,连累了她的爸妈和老婆孩子才是可怜的
活着的长版
IP产业化运作捏
这才是小说《活着》应该呈现出的样子,相比之下电影《活着》在我眼里实在是烂片,不得要领
不晓得为啥分这么高,男主演技太差,特别是有葛大爷作参考。基本没有内心戏的表现力,整个表演浮于表面,怪不得后来也没红,跟流量差不多的演技吧,外公死了演的完全没一点感觉,哭戏全部哭不出来。每次生活的重大转折一点层次没有,从开始到后面人到中年没一点变化。刘敏涛就完全不同,涛姐很棒!
真的是看着让人窝火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