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传说中的未来世界。
这个世界人太多,导致粮食短缺,资源匮乏。
科学家为了多打粮,搞了很多亩产万斤的转基因(?
)食品,结果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副作用:让人生多胞胎。
(方肘子、约瑟夫·门格勒等人笑而不语) 本来就人满为患了,还要生多胞胎,这可万万不能。
咱们得想点办法。
想什么办法呢?
下面有请本台记者连线,我们来采访一下著名政治家卡曼女士: “请问您与您的智囊团对于现在的严峻形势准备采取什么政策?
要不要改良一下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呢?
” “诶,不行不行,这个做不到。
” “要么就免费发放计生用品,在孕妇怀上多胞胎的时候给人家免费减个胎吧?
” “诶,不行不行,计生用品太贵了,减胎也不好。
” “那就推行晚婚晚育吧,降低人口增速也能缓解人口压力呀您说是不是?
” “这怎么行呢!
婚姻自由啊!
”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 “很简单呀,谁家生了多胞胎,只留一个,剩下的杀了!
” “……” 请问本剧的编剧与导演:这个智商的政客是怎么做到上台30年的?
霹雳一声响,本片的主角们出生在这个人山人海的世界上。
不多不少,正好是七个。
七个主角还有一个抚养她们、保护她们的爷爷。
爷爷为了让孩子们不被计生委的人发现,只能让她们用同一个身份“葫芦小金刚”轮流出门。
他给小朋友取名李拜一、李拜二…一直到李拜天,到谁那天谁才能出门,而且要尽量注意不能ooc,回家之后还要把一天中的经历完整地告诉大家。
当然了,这些经历可以通过未来世界的高科技技术:一个每人都有的手掌植入电脑(?
)进行录播分享,不用靠人脑来费劲地记忆。
未来世界嘛,肯定是特别有钱的,一家好几个投影仪,天天分享批批涕,高端大气上档次。
但是这么牛x的世界愣是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和计生问题,很有一种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的意味。
有一天李拜四偷跑出去玩,不小心把手指头磕掉半截。
爷爷为了防止大家暴露,把剩下六个娃的手指都切掉了一截。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真的很不错,比给李拜四弄个假手指强多了。
主角们过着这样的日子直到30岁。
30年过去了,卡曼还是那么年轻,计划生育政策还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着,街上的通勤人士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多多多多。
所以说30年之前得有多少人?
在一个一如往常的礼拜一,大姐李拜一出去上班,下班了就没回来。
家里蹲的姐妹们抓狂了:怎么办?
我们被计生委发现了?
大家纠结了半夜,最后决定,礼拜二的时候由李拜二去打探消息。
消息没打探到。
李拜二也被妖怪抓走了,还被计生委抠出了一只千里眼。
计生委人士去逮捕剩下的六个葫芦。
走到门口一枪打死了门卫。
门卫:???
既然计生委能随便开枪,为什么还要计划生育……直接上街随便找人打死不就完了吗?
在葫芦娃与计生委的战斗中,李拜天英勇牺牲。
计生委派出的技术员全灭。
恶势力卡曼女士和计生委头头对于葫芦小金刚的问题非常头疼。
计生委头头叫什么我也没印象了,就叫他蝎子精吧。
卡曼女士以下简称蛇精。
蝎子精:“要不要公开逮捕葫芦娃?
” 蛇精:“不行,这样有损我的威信。
” 下一秒,一大堆警察荷枪实弹穿过大街大摇大摆去抓人了。
说好的不公开呢??
出去探听情报的李拜三靠着妹妹们提供的不怎么靠谱的信息,一路甩开追击的警察,飞身穿岔路,跑进贫民区,忽然跑出一群人就像准备好了一样,不停地给计生委补刀,我估计这群人看过剧本,知道这时候计生委要来,特在此等候呢。
计生委:
李拜三从岔路窜出,蝎子精正开着车迎上,生怕撞了她,吓得一打转向,撞电线杆子上了,鼻子哗哗流血。
蝎子精你怎么了?
你忘了你是来杀她的吗?
难道你们是友军?
李拜三还在逃亡,妹妹们那厢的消息忽然没了。
原来是姐夫来家拜访。
姐夫是一名计生委员工,简称小蝴蝶。
就是这个小蝴蝶。
小蝴蝶把李拜六当成了李拜一,上来就准备做点脖子以下不可描述的行为。
李拜五和李拜四赶紧让李拜六上小蝴蝶家春风一度,顺便获得计生委内网的准入条件。
李拜六跟小蝴蝶出门了之后,俩妹妹才重新想起了李拜三。
然后李拜三就领便当了。
李拜六绿了姐姐,之后也领了一份便当。
李拜五紧随其后,也吃饭去了。
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就是这七个妹子是同一个人演的,电影不结束谁也别想吃饭。
这时候只剩下了李拜四和狱中的李拜一还活着。
小蝴蝶十分震惊,决定和李拜四一起去救李拜一。
在救援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被蛇精宣称“被冷冻”的多胞胎实际上是被火化了,简直惊呆,赶紧录了下来。
去救李拜一的时候,小蝴蝶和李拜四惊奇地发现这是李拜二,李拜一消失了。
原来李拜一竟然黑化了……可见七人行,必有黑化也。
比如七娃。
比如李拜一。
接下来,李拜四、李拜二共同打败了大姐,揭露了蛇精杀人的残忍真相,赶走了蛇精。
真可谓是姐妹同心,其利断金,让人不禁感叹:既然蛇精这么好打那你们之前干嘛去了。
遗憾的是蝎子精临死前把大姐给打死了,令小蝴蝶十分伤心。
最终,李拜二又安装上了千里眼,改名叫托雷。
李拜四则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唯一的葫芦小金刚。
现在问题来了,小蝴蝶到底要跟谁呢?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综艺节目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后期字幕。
当节目嘉宾头发蓬乱地醒来,一脸懵逼的面对镜头。
字幕上总是打出三个经典问句: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这个万能字幕,《奔跑吧兄弟》用过、《极限挑战》用过,连最近的热门综艺《中餐厅》还在用。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感受实在是太日常、太熟悉了。
每天起床的我们,基本和他们也是一个状态。
而这三个问题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经典程度堪称“每日三省吾身”。
它直接反映了我们内心共同的迷茫。
迷茫,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态;焦虑,是我们个体身份迷失的典型精神标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迷茫呢?
电影《猎杀星期一》为我们揭晓了终极答案——人口太多。
这部电影以人口爆炸作为未来的命题场景,开场列举出人口众多带来的种种弊端:各种资源匮乏、尤其是食物短缺。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最根本的民生问题,科学家大量推广转基因食品。
吃了转基因食品的人类,畸形、多胞胎经常发生,这才引出了整部影片的核心主题——计划生育。
哦不,是配额生育法。
(看具体电影基本剧情介绍,请点击《猎杀星期一》计划生育这个老梗,我们都不玩了,老外竟拍成了科幻片?
)第一遍看《猎杀星期一》,紧张刺激、结构紧凑的剧情扣人心弦,平均每半小时一次的动作戏小高潮,吸引了全部注意力,观众的大脑在努力跟上剧情。
因此也就无暇反思电影背后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无论人口众多,还是计划生育,这部影片熟悉的主题都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
因此第二遍看的时候,对影片中七姐妹的人设背景,性格命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从影片情节来看,导演编剧有着强大的讲故事能力和结构设计能力,但是细节处对于七姐妹的人物性格形象则塑造不足。
但是即便如此,在剧情中,为了生存,和“生育配额局”大玩“替身隐形”对手戏的七姐妹,依然直指人口众多国家的最核心社会问题。
那就是由于人口数量太多,导致的个体身份迷失和很多人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在影片中,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一人分饰七角,演技还是相当过硬的。
因为她所扮演七胞胎中的每一个,都不同。
即便是对欧美人脸识别脸盲的观众,也看不出她们全部来自同一个人。
影片中的七胞胎姐妹们:强势冷艳星期一牙口好的星期三什么都吃,爱打拳击。
美艳的星期六爱酗酒超有个性、短发叛逆星期四天才怪才IT狂人、具有奉献精神的星期五性情平和、喜爱演奏的信徒星期日嗜吃甜食、大麻上瘾星期二可以看出,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用七个迥然不同的外在形象,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七姐妹形象。
然而,也正是从这一点,看出导演对于多人口国家人们的精神状态,依然缺乏深刻洞察。
影片中的七胞胎,很多姐妹出场不多,但性格形象却生动具体。
最重要的是,她们每个看起来都不同,无论是外在打扮穿着,还是内在性格、精神状态展示。
但我们可就不同了。
不同的社会体制催生不同的思想和精神文化。
崇尚自由个性和自我表达的老外,是难以深入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何以有着几乎整齐划一、如模板般标准化的精神面貌。
影片《猎杀星期一》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就是七姐妹隐藏真实自己,不得不化妆、戴上假发,扮演外公眼中的优秀模范、自己的姐姐星期一这个剧情了。
对影片中的七姐妹来说,常年呆在家里的她们,最渴望的时刻应该就是外出。
而最痛苦的则是,外出的她们,要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扮演他人。
星期一是符合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的形象。
除了星期一,每个姐妹都没有自己真正的身份。
她们共同的痛苦在于“被迫扮演她人”,不能“做自己”。
而现实中的我们呢?
迷茫人群的痛苦在于,个体身份缺失,根本没有自己,或者说,并不知道自我是谁?
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所以,迷茫的我们就如同“无面人”,只能按照社会和父母的标准,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相同点都是隐藏身份,扮演他人;而不同点是七姐妹知道真实的自我,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而我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我们的目标。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多人口国家的人们,不太会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别;七胞胎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有其中四个都是相似的,至少在某个方面。
在七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个被作为“优秀模范”而受到父母、学校,甚至是社会的推崇,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其余的六个,终其一生都在羡慕和模仿,他们难以摆脱被“优秀模范”影响的作用,他们无法做自己,更难免被大家忽略的命运。
在一个家庭尚且如此,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推而广之,在一个多人口国家,“模板效应”被强化和放大到了极致。
作为多人口国家出生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言堂、应试型。
在学校,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几乎全程无交流、零沟通。
老师代表权威,负责告知学生考题的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
老师拿着模板化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本可以自由创新的大脑都变成了流水线下的标准化产品。
记得上大学时,课堂上一位男同学举手站起来,提出高数题的另一种解法。
老师说:要不你上来讲?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社会和父母又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标准人生模板, 他们共同按照社会热门度选择职业,用金钱衡量成功,搭配成家立业生孩子路线图,恨不能一键为我们定制好整个人生。
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答案和结果,却无法指导导向这个答案的解题过程。
于是我们的人生,就从学校提供的统一教育模板,走到社会提供的成功通用模板中。
模板大法虽然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无法对抗变化。
在我们走过的模板人生里,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面临瘫痪。
而人生的变数千千万,从小到大依赖的模板却已经失灵,让我们怎么能不迷茫呢?
从小学开始,学校教给我们的只有各类学科知识,而对于最为重要的人生课程——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却一无所知。
现在重新来问一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关于这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人教过我们,而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间,靠自己来摸索出答案。
另外,人口爆炸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比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心理焦虑、压力大,又反过来强化“模板效应”。
为了不在竞争中掉队,不被社会淘汰,我们只能选择抛弃自我,迎合他人、迎合社会。
在一个人口众多导致高度竞争的社会制度下,做自己和谈个性,简直就是奢侈的。
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
不好意思,只是活着,我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
想看完整的图文并茂,欢迎关注公众号“文艺这种病”
很不错了。
相比较大部分科幻片这部一开始就没有让人失神。
选题和剧情都很出挑,是个挺合格又新颖的片子,称得上科幻。
演员演技真没得说,我愣是没看出到底是一人分饰多角还是不同的人演的,毕竟我也脸盲,前半部不大分得清几个女生还好不重要的死得都早。
剧情也很环环紧扣,很多细节的伏笔,星期一呕吐和调情,没有签名的契约,房间机关的暴露,仔细观察就能推出谁是幕后boss。
有时候感觉和我看电影挺没意思的。
我们三个人一起看,其中有个大哥看过电影解析一个姐姐没看过,他俩听着我一边看一边猜把剧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除了最后我猜是星期一男朋友死结果星期一死了,因为我以为星期一是为了爱情谋杀姐妹...没想到是为了孩子。
最冲突的结局就是星期一为了谁反而失去谁,结局其实还是这个套路。
星期一为了孩子的未来杀人,最后她自己死了,孩子的未来并没有改善...那个竞选大妈说的话挺明白了,总要有人去做别人难以做出的决定否则人类就都得死嘛...我还是蛮喜欢导演和编剧的态度的。
就是并没有妖魔化所谓反派,最后那个处决更像是政治正确。
其实仔细想想女灭霸(我感觉她就是女灭霸)说的真没错,如果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种族生存的话那就一定要用残酷手段,不残酷的话其实就是把负担抛给子孙后代,我们不喜欢上一代望子成龙,又为什么总把这些烫手山芋抛给下一代指望他们解决呢??
就很不公平...当然从人权的角度是没有人有权利作出这个决定...而且每个生命都有其价值...但怎么说呢...相信未来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电影最后那个人山人海让我感觉导演还是有想法在的...
爷爷有七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孙女,在故事背景设定为只允许独生子女存活,其他孩子都要被送去冷冻的的年代,爷爷为了保住七胞胎。
决定让大家共用一个名字,每个人一周只出去一天,在他们名字命名的那天,所以他们的名字就是按出生顺序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成年后的星期一为了整个的拥有凯伦的身份,为了交往数月的男友,为了腹中的双胞胎孩子和冷冻超生孩子的博士做了交易,说出了自己还有其他六个妹妹的事实,出卖了姐妹,还转移了巨款给博士。
星期一的男友是在儿童分配局工作,所以在六姐妹以为开曼博士将星期一作为人质出去寻找线索时也间接、直接的提供了帮助。
他不知道星期一有六个妹妹,也分辨不出她们是不是星期一。
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所有超生的孩子并不是被送去冷冻,真实的事实是送去就地死亡。
其他儿童分配局的下属工作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真相,但直接执行死亡的工作人员无疑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
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被扔进冷冻棺材里时说了一句救我,但另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选择先去救她。
在最后斗争胜利时世人都知道了开曼博士的真实面目,所以冷冻超生儿童被废除了。
只有两个姐妹幸存,星期一也死掉了,但她腹中的胎儿还活着。
这个电影的名字有些奇怪,明明是猎杀星期二到星期日。
如果说把灭亡多胞胎的罪恶算在政客头上,那存活人类美好富足生活的功劳她也当之无愧。
如果说灭亡多胞胎并不是实现富足的唯一手段,那我们之前的计划生育是不是也略显荒诞?
“谁来继续做出那些虽然艰难但能让你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决定?
”民众受益时不会想起的人,但当负面披露、舆论坍塌,民众会群起而攻之的人。
人们认为幸福是自己努力赚来的,而痛苦与灾难,确实他人鲫鱼的。
圣经中的开篇,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让世人受到惩罚,是电影主题一;耶稣作为亚当的承继者,要以自己的献祭,将人从罪恶的深渊救赎出来,是电影的主题二。
以上是电影的格调:1、人类的贪婪无度,过度生育,使得孩子(禁果)成为罪恶的根源。
2、星期一与生育局探员偷吃禁果(怀孕),因未出生的孩子滋生出天然的私欲。
3、七姐妹周日的聚餐,预示了《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出现,然而祖父(主)已不在,4、所以星期日,在“复活日”最先被杀,暗示出了人类的罪恶,已经混乱颠倒了轮回5、星期一通过背叛得到了庇护6、星期二因贪食大麻,而受到了挖去眼睛的惩戒7、星期三死于忠诚的献祭8、星期六的死,筌释了偷吃禁果的审问9、星期五为了保存希望,依然走向绞刑架,如耶稣般看透了因缘,一如祖父对她的器重10、星期一死于惩戒,犹大依然是自食其果10、结尾的对白:星期四:“星期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她希望他们平安”,星期二:“是啊,他们应该会平安”。
11、星期四活下来了,而下一天就是受难日,面对没有正视的罪恶根源,面对育婴仓中星期一的两个婴儿,人类的惩罚还没有正式开始。
12、罪恶是因为什么?
因为未曾出生的懵懂无知的婴童?
因为人类的自私纵欲?
因为来自邪恶财富的诱惑?
13、人性的拷问仍在继续,世人应受的审问也在继续,惩罚也会继续。
故事没有交待的人物的悬念身份,以及最终的姐妹对话情节,都有要出续集的套路。
影片的主题,及故事动机过于单纯,情节也多落入俗套;但是,画面的写实,人物内心的隐喻刻画,深入内心对白台词,是看点。
邪恶势力的反扑,平民英雄式的觉醒与力挽狂澜,折扣了片子的艺术性。
综合下来,给六分。
首先设定很棒,故事的背景和矛盾点都足够撩人胃口,光看封面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超级刺激的悬疑+动作片,心里希望剧情为七个姐妹和计生局斗智斗勇,最后皆大欢喜的样子,这样虽然有点老套,但是加上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演技吊炸天的女主演员的话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但是……看完正片之后我怎么觉得这剧情超级扯淡啊,计生局旨在控制人口,不能放过女主一家可以理解,毕竟都偷偷养30年了(等等……30年了,计生局老太婆在位子上那么久了吗?
算了……无视),但计生局好歹是国家机构啊,不是说好了只“冷冻”吗?
这不是整个故事的基础设定吗?
抓起来冻住不就完了,惩罚她们也能接受,但政府不择手段是什么鬼,还一言不合就开枪杀人,抓了人上来就挖掉一只眼睛,黑社会杀人也没这么狠吧!
完全的赶尽杀绝的好吗!
这还是政府机构吗?
完全的东厂曹公公啊……姐妹们多吃几年粮食就应该被杀了?
不过毕竟犯法要杀也能接受,但是无辜的路人还要挨枪子儿也太可怜了吧!
警察为了追人直接在闹市开枪,开了三枪正好干掉三个路人,瞄准好了移动靶也不能这么准啊!
这他妈比八百里外干掉鬼子狙击手还扯啊。
好好好姑且上面都是些次要的,暂且放下杀人玩这个槽点不谈。
我们的七个女主动不动就挂掉一个这样真的好吗?
虽然主角多经得起折腾但也不能这么玩吧?
电影最重要的不还是观众吗?
我们观众的心可是和女主们系在一起的啊!
她们受个委屈我们心里还跟着难受呢,结果演着演着就一个一个接连被枪毙?
我个人最喜欢的白头发妹子被猥琐的男主玩了一晚上刚体验了一把做女人的快乐第二天早上刚起床什么还没来得及干就被枪毙了,WTF?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我的心是碎了啊!
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只想骂导演啊,切手指就已经很悲情了还要安排死几个主角?
看完我都不知道该把这个电影归结到哪一类中了,悬疑?
动作?
恐怖?
我看就是“揪心”没错了。
其他都没问题,好好的一部电影就毁在剧情上。
本片虽然是个科幻题材,但是“超生女”的人物设定,和讲人格分裂的电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是共享生活,一个是共享大脑。
但人性是贪婪的,就像共享单车上私锁的现象,共享的时间久了,谁都想要独占稀有的资源。
人性同样也是自私的,谁都不想成为另一种人格的替代者,星期一的举动,其实不过是出自最原始的人类本能。
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不想每周只见和他一次面,她对凯伦的生活现状十分不满意,只是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只是为了这个,她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近年来,反乌托邦题材层出不穷,从《饥饿游戏》到《分歧者》,从《超感八人组》到《使女的故事》,反乌托邦即是对权力者的怀疑和抗拒,他们都是带着虚假伪饰而道貌岸然的存在。
《饥饿游戏》中政府通过互相残杀的真人秀来进行恐吓式的统治; 《分歧者》里的人类则被分门别类,用标签式的规定桎梏了思想; 而《猎杀星期一》中的设定则触及人类发展的根本:生育下一代。
在电影《人类之子》中英国经历了19年没有新生儿诞生的恐怖现实,人类陷入了毁灭前的狂欢。
虽然现实远不及电影极端,不过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就在这时,我们又迎来了二孩时代。
你看,反乌托邦的故事不止发生在电影里......
一个人要是可以拿七个人的片酬,那也是不错的。
我觉得最想不通的事,为啥要到处抓孩子,不能直接减胎吗?
还是没学到我国政策的精髓,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结扎了不就好了😂……里面最喜欢的星期五,喜欢和家人们在一起,死之前都要把大家回忆的照片拷贝下来,对比星期一想把所有人抛弃,更让人难受不应该叫猎杀星期一,应该叫被星期一猎杀吧,那简直就是打工人的内心想法了
以下内容严重剧透!
——————————————————————1.我遵循计划生育作为独生子出生,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国家对我们真好,我没有兄弟姐妹,就算有,国家也不会烧掉;2.更喜欢技术宅星期五,她每次都做了正确的事情,关键时刻理性决绝,包括对待自己。
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疯狂和混乱是我生存的基础,离开这个家没有你们我活不下去,是时候甩掉累赘了,大姐姐,我爱你”,这段话太戳我了,看得难受;
星期五临终3.喜欢这种末日世界观的片子,更喜欢创作团队重塑世界观的脑洞,诸如《分歧者》《移动迷宫》《千钧一发》;4.几乎在卡曼说出7个人共用一个人身体的时候就知道是星期一出卖了大家,但还是被剧情吸引;5.结尾处理反派的方式有点俗套,看过很多这种狠狠打脸的结局,总能在电影中看到反派演讲,然后大屏幕打脸的情节,眼前想到的有《寻梦环游记》《窃听风云》。
另外为什么大家都只是震惊?
在场的人一定有孩子也被“冷冻”的,如果我在场,恐怕会当场打死卡曼;6.我更喜欢《调音师》那种点到为止的结局,放在本片中就是留下一个,让大家以为她是星期一,最后一个细节让人觉得好像不是,但是现在的结局又似乎更好,格局更大;7.卡曼为了选举行下不赦之罪,再看当下印度和很多国家领导人为了选举瞒报疫情粉饰太平等行为,真是真实且讽刺,果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看你会不会联想;8.减少人口就能共同富裕吗?
呵呵,我看最后富裕的只有少数人,穷人只会更穷,一切只是资本家的谎言和为了更好管理,类似的有《缩小人生》;9.这片子的灵感真的不是来自于韩剧《杀了我治愈我》?
玩笑的;
“礼拜天”临终10.人设很丰满,用佛家的话说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然一切都不能看表面,尤其是看人,比如看上去最放荡的白头发星期六是处女;劝大家安于现状的星期一为了自己背叛了大家,即使是为了孩子,背叛家人还是很难说得过去;小时候因为不满被禁锢出去玩滑板,说出我恨”凯伦“,长大了最不满共用身份的星期四延用了凯伦这个名字,算是对这个名字和人生的最好接受,也可能是因为星期五最后把回忆都传给了她;叫礼拜日的临终都不知道自己该信什么,当然也没有信仰;看上去最懦弱的星期五做了我认为最勇敢的事——面对死亡……
星期四玩滑板断了手指11.女主演技炸裂!
本片无论从剧情设计还是动作场面都是合格的,尤其细节方面做得还算严谨,虽然片长两个小时却毫不拖泥带水。另外,劳姐这次一人分饰七角是对演技极大的挑战,不仅仅是服装发型打扮不同,同时需要每个角色都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并且从细节上一一予以体现,整体而言算得上惊喜之作。
想法挺别致,有趣的故事。
空有噱头和概念。
看一半是在看不下去了。。。把觀眾當傻B么,本來就挺多不合理的,到特工射了沒几发就没弹了?!?太假了,换弹夹动作!?你妹!?第一天出来混??这是为了刻意表现惊险么?被一个小女生用电线箍着脖子就打不到别人!?!?!?导演你第一天看打斗戏么。。。
凯曼居然让我想起了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同样信誓旦旦地向人们展示技术,其实都是骗子罢了。这片名,又是被翻译误了。
全球人口问题,刻不容缓。联合国应该强制执行一家一胎制!!!
氛围不错。但正如评论所言,2017的反乌托邦想象,远比不上我们早已经历的历史。
这演员拍完了之后不会精神分裂吗?
女主超帅 就是题材有点老了 而且也不能算作是科幻了
可能是作为中国人对于计划生育这种题材太敏感平添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可能是美国人对这种事情其实没法想象——无非就是个好莱坞式的动作片。
惊悚科幻,太棒了!劳米·拉佩斯演技惊人,差点错过好片!看来以后豆瓣的评分真的越来越不可信了!!!!#年度科幻备选#
黑我转基因。。。各种扯。。。减胎术哭晕在厕所。。。
非常令人不适。夹带私货的政治设定很恶心。看到因为一个女儿手指断了就要把其他所有女儿的手指切断那里,直接弃片了。就感觉为了虐童而虐童一样。手指断了之后的解决方案很多。断指的女儿减少出门机会;全家开始带手套,掩饰断指。导演都不挣扎一下,直接开切...剧情推动又生硬又太恶心了。
看了评价之后改成了一星 有些人真的吹得出口啊
很可惜星期一没有反派到底,结局也太光明。
听说了不好看,但是作为一个妥妥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真的很想看看one child policy被外国人当科幻片是个什么光景,结果还真的是难看啊。从大前提开始就是个大bug,都号称可以冬眠了,还搞不定一个多胞胎的生育问题吗,情愿生下来再费老大劲给抓过来集中“销毁”。这几个姐妹也是各种乒铃乓啷后
演技精湛 但是剧本发挥有限
和家人一起看 结果床戏说来就来 还好我快进按的快
三星半吧 感觉还可以呀
我应该会成为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