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图个热闹《狙击》题材的影片,加上美国背景,搞些黑人军士,某州议员,于是就齐活了!
至于那些这个重狙,那个消音,还有弹道,伪装等等,美国大片都是小事一桩!
最后就是要么神奇如怪,要么愚蠢透顶的FBI,来做做配角!
结局?
好人杀掉坏蛋,星条旗永不落啊!
不过,我记得坏蛋参议院说的一点都没错。
石油美元,只要是涉及资源争夺的,且对方实力一般,那直接屠杀就ok了!
旧片一部,消食而观!
下面有名叫D調之殇 的网友说是转自2007年《兵器》第九期生死狙击专题,我没看过这篇杂志,网上的专题目录只能追溯到2011年,我身在国外,没有国内的强大资源,所以查询不到最原始的链接。
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搜到迅雷网友的评论,觉得对于兵器知识能够增长见闻,就贴在豆瓣分享,并无任何利益牵扯。
如果您对原始资源感兴趣,可以去图书馆查询这篇文章。
当然也不能保证他说的原始链接就是对的,看过杂志才知道,对吧!
所以,静静欣赏导演编剧的那些精美的细节吧!
场景一:老兵的M40A3 影片用一个老套的政治阴谋作背景展开,东非的丘陵、车队、“陆虎”JEEP和武装直升机,使这个片段带有明显的《三角洲部队》游戏的风格。
在“猛禽”无人机的支援下雇佣兵陆军正在做一件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两个顶尖水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提供掩护,其中射手就是主角斯瓦格。
当大批敌人和武装直升机赶来时,指挥官却抛弃了狙击手,让他们自生自灭。
在这个片段中,两明狙击手的配合过程简洁直白。
狙击是一道复杂的应用算术题,测距离、算风偏、估速度、查射表、装表尺,再加上战场观察和弹着点的修正。
这么多内容需要在一、两秒中完成,工作负担非常重。
通常美军双人狙击小组来分担工作量。
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你留心观看,会发现观察手的手册大有玄机。
这个小册子里除了她老婆的照片外,还闪过一张手绘地图,图中标定了路边每个电线杆和突出物的距离,显然整个战场事先已用激光测距仪仔细测量过。
当敌人第一辆奔驰卡车疾驶而来时,观察手只通过手中的7-20变倍望远镜观察电线杆的位置,就直接读出了距离770米、速度40千米/小时的数据,并迅速心算得出瞄准镜的密位调节量。
斯瓦格装定M40A3狙击步枪瞄具的距离后,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瞄准点向左移动了0.12度的提前量,两次射击分别以爆头方式命中了奔驰卡车的重机枪手及司机。
几十秒后当地武装的车队追来,距离很快逼近到450米。
时间紧急,装定瞄镜已经来不及了,斯瓦格就将校准为800米的瞄准镜下移0.12度,用三发子弹打瘫了开道车、截停了整个车队。
大队民兵拥下车来,高射机枪、82迫、无后坐力炮等重火力拉开了阵势,直接威胁着狙击小组。
一场恶战随即拉开。
此时观察手不停识别和指示威胁最大的目标,让斯瓦格依次消灭了第2、3挺车载重机枪和用电台呼叫支援的指挥官,快速的剪辑描写虽然枪枪见血,却绝非乱射一气。
接下来直升机的两轮袭击打死了观察手。
斯瓦格从枪衣下面翻出了一杆反器材步枪,经过几轮射击击毁了直升机的变距器,故事遂告以段落。
在这段场景中,出现了一支铁灰色迷彩的M40A3狙击步枪、一支带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M4A1卡宾枪和一支M82A1反器材步枪,另外还有单筒望远镜、布条伪装服、半指手套等一批装备。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 反器材步枪的远射精度不如M40A3,因此剧情中斯瓦格先M40A3射击武装直升机,没有效果之后才改用M82A1。
场景2:M200与TR250 因为战争的创伤,斯瓦格申请退役。
影片在这里刻意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生存主义者形象。
他像隐士一样独居深山,每日与爱狗和猎枪相伴;他的木屋墙上的枪架上,摆满了包括春田M21、M1903、加兰德M1D狙击型、雷鸣顿M700等猎用步枪,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精度步枪;他胡子拉茬不修边幅,却用摄像手机、戴Sunnto Vector登山表、用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在ebay上淘一些新鲜的数码装备;他在3个城市侦察狙击场所,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详细策划每条撤退的路线,结果自己被阴后在全城的FBI、警察追击下还能逃脱(很好。。
很强大。。
) 此段剧情中最抢眼的是那杆10.36毫米口径的Chey Tec M200 大型狙击步枪。
这支枪推出于2002年,除了在系列剧The Unit中出现过一次,从未在其他电影中露过面。
斯瓦格先用它打中了1.44千米外的一听啤酒,反派们又用遥控平台操纵的 M200 在1.5千米外暗杀了主教,并嫁祸给我们的小斯。
(貌似美国政界都是阴谋论的起源地) Chey Tac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是其10.36毫米精确步枪弹。
这种子弹的外弹道特性经过优化,能够在整个超音速弹道范围内保持稳定连续的飞行轨迹,而不像其他弹药那样在弹道的后段出现过稳或者不稳,这两种情形都会迅速减低弹丸的速度,并破坏精度。
10.36毫米弹药的理论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4公里,远超过12.7毫米机枪弹,一般的7.62毫米步枪弹更不与之相比。
这种弹药的威力也相当了得。
它的重量只有12.7毫米机枪弹的2/3,却能在600米距离上轻松穿透12毫米的均质钢板。
(人的头有钢板硬么) 在10.36毫米弹药基础上,CEVY TAC M200高精度步枪应运而生(好马配好鞍,好弹配M200)。
它有可拆换的780毫米长枪管、伸缩结构枪托,与雷鸣顿M700等高精度步枪有很多类似之中。
比如影片中斯瓦格板动枪身左侧的卡榫(念“SUN”第三声)就可以将枪机拆下。
这个设计与M700基本相同。
每个人存放枪支的习惯不一样,一般推荐的方法是把枪机完全卸下来以确保安全,但斯瓦格却把撞针单独卸掉,把枪机装回,正是这个细节最终帮他洗脱了罪名。
影片中M200步枪配用一具5.5-22倍高精度广角瞄准镜,可以打击500——2000距离上的有生目标。
200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用M200创造了2千米3发散步400毫米的纪录,而M82A1在那么远的距离上只能打卡车这样的大家伙。
M200性能如此突出,价格也不含糊,2006年的单价是10995美圆,而且相当长时间内只对军方销售,不允许卖给民间的射击爱好者,现在销售的民用型也是缩短了枪管、射程减到1.5千米的型号。
还要提一下的是片中的TR250D遥控武器站。
这种武器站使用M3式三脚架,原本是车载的狙击武器系统,其自身瞄准误差只有有0.01度,也就是说未经过狙击训练的人也能准确地用它进行远程狙击。
场景3:大逃亡 这段场景没有出现狙击步枪,甚至没有太多的火器,却是影片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之一。
片中对平常很罕见的急救和疗伤场景进行了描写,显示出斯瓦格卓越的生存技能。
中弹后的斯瓦格从FBI特工莫非斯手上夺了一辆福特公务车,却没有夺走他的GLOCK手枪,显然他有其他手段,并不打算和追兵纠缠。
在洗车店里,斯瓦格左手变魔术般打开了一把SOG公司生产的折刀。
这把随身携带的折刀其实早在木屋会谈时亮过相,因为反派当时识趣的退却,使它没有用上,但在斯瓦格中弹后却被用来切开轿车后座。
SOG公司的折刀一向以厚实锋利著称,而且左右手都可以单手打开。
一般FBI公务车为防止特工发生意外事故都在车内的后备厢中放置了急救包。
正是它为斯瓦格争取到了急救领域所谓的“黄金10分钟”的主动权。
但斯瓦格的枪伤造成了严重体液流失,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很快虚脱而死。
不久斯瓦格来到一个小商店。
为了不让店员认出,他用垃圾桶里捡来的锡箔纸将商店照明电源短路。
在黑暗中斯瓦格购买了纯水、盐、糖和兽用注射器,并使用现金而不是信用卡支付。
至于药棉、酒精、来苏水等容易引人注目的急救用品就一样也没买。
这几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快死了都那么奸诈,靠!
) 几分钟后斯瓦格走进一个废气的修车店。
在那里他把水和盐勾兑成生理盐水,用腰带扎紧上臂,让静脉紧蹦起来;用ZIPPO打火机给注射器消毒,然后给自己作静脉注射,其动作之娴熟令我目瞪口呆。。
次日斯瓦格找到了他当年死去搭档的老婆Sarsh。
Sarsh按照斯瓦格的吩咐购置了一组药品和手术用品,长长的清单里除了一次性手术手套、酒精、手术剪、止血带等用品,还包括麻醉用的乙醚、12听奶油、5个网球等物品,她就是用这些希奇古怪的物品为斯瓦格做了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
(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那奶油和网球拿来干虾米用的,莫非醒后吃奶油马上出去打网球????
) 场景4:复出的 Merlin 5.6毫米小口径步枪 斯瓦格康复后开始复仇。
这里有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细节。
例如,他故意激怒巡警并与之打斗,导致警犬扑咬巡警以摆脱追捕;他用小口径步枪配合自制消音器连续狙杀了3个为非作歹的FBI特工;他还到以枪械文化著称的田纳西州雅典市访问一位归隐老猎人,弄清楚了伪造膛线记录的关键技术。
在狙击FBI特工时斯瓦格没有使用常见的7.62毫米大型猎枪,而用了Sarah送给他的一支Merlin 5.6毫米小口径步枪。
这种小口径步枪进行狙击极富于挑战性,需要相当的实力与胆略。
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国外称为“点22LR步枪长弹”,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民用枪弹,是各类50米运动步枪射击项目最常用的比赛、训练用弹药,也是国外童子军组织、高中射击队等开展青少年射击活动所广泛使用的弹种。
它采用裸露的铅弹头、边缘发火的带底缘黄铜药筒,结构极其简单,价格也很便宜。
在北美市场上这种子弹每包10盒、每盒50发的大包装才卖10美圆,比赛级的5.6毫米步枪长弹每大包也不过80美圆。
北美地区的射击爱好者通常都购买整包甚至数包(玩枪的都很有钱) 如此廉价的弹药性能却不可小看。
这种弹后坐力小、精度好,其有效射程虽然远不及军用枪弹,但100米距离上的散步却与7.62毫米军用步枪弹不相上下。
不过5.6毫米铅头弹的威力不大,一般认为只能在150以内打打兔子、70米内打狐狸,如果运气好也可能会放到狍子之类的中型猎物。
片中斯瓦格却用这种训练弹配合普通的4倍光学瞄准具,在200米的中距离上3枪击毙了3名身强力壮的FBI特工。
其中只要有一发射失或没有致命,被吊起来的FBI探员莫非斯就会完蛋,可谓异常凶险。
(注意看的还应该看到斯瓦格是在摇晃的轻舟上完成的射击,很好。。。。
很强大!!
) 此外,5.6毫米运动步枪弹的初速接近音速或亚音速,噪音非常小,所以斯瓦格采用空饮料瓶作消音器也取得很好效果(200米外听到枪声就像有人在你背后轻轻地放屁一样“扑哧,扑哧”的响)。
Merlin 公司生产的5.6毫米小口径步枪也是一支有趣的步枪。
通常栓动步枪(就是靠枪栓取弹放弹的枪,通俗就叫“旋转后拉机”)采用弹仓或弹匣供弹,但5.6毫米弹药突起的底缘影响弹药排列,最大容量一般都无法超过10发。
Merlin 公司的小口径运动步枪采用独特的管状弹仓供弹,类似霰弹枪的供弹结构使其最大容量达到了19发,而且对提高精度有好处。
场景5:农场攻略 接下来的佛吉尼亚之战选择在一个风光优美、密林环绕的农场。
这是一个非常华丽的高潮。
侦察与训练、进攻与撤退有条不紊,再加上直升机扫射,凝固汽油弹爆炸,几乎是一场完整的战争。
镜头首先从一次疯狂购物开始,这是本片中第3次出现采购情节。
购物地点像一个户外用品或五金店,但实际上那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枪店,里面有林林总总的帐篷、炉具、渔具等户外用品。
斯瓦格开了一个长长的清单,里面的物品包括通信器材、袖珍望远镜、雷鸣顿步枪和弹药,也包括火药、无缝钢管、化学溶剂、定时器、自喷漆、烙铁等古怪的杂物。
斯瓦格用这些物品自制了凝固汽油弹、预制破片雷以及烟幕弹,并安排他的菜鸟新搭档——FBI探员莫非斯进行实战射击训练。
这是一场完整而清晰的偷袭及反包围战斗。
在进攻阶段,斯瓦格安排好进攻路线,莫非负责观察,两人配合干掉了4个持G36K突击步枪的警卫;斯瓦格设置凝固汽油弹、预制破片雷等一整套防御措施,然后进屋俘获刺杀主教的真凶。
凶手用瓦尔特手枪自裁后,大批雇佣兵蜂拥而来,呈散兵线包围了农场,并派出搭载M240机枪的直升机大搞空地一体战。
莫非按照斯瓦格的指示依次引爆了凝固汽油弹压制外围的步兵,斯瓦格则夺得一把M4卡宾枪,左右开弓驱散内线的敌人。
在直升机强大火力威胁下,两次次第掩护转移到接近丛林的第二阵地。
在那里斯瓦格冲出掩体引诱直升机飞向地面的汽油罐并安排莫非抓准时机利用手中的雷鸣顿步枪3发结果了它,顺利逃进了密林。
这场战斗场面壮观,一气呵成,尤其是直升机俯冲扫射的视角最为好看,恍惚有越战的味道。
斯瓦格在战前对菜鸟特工莫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特训,教会他如何在爆炸和流弹乱飞的环境下做到从容、不惊慌,也是一段毫不夸张的描写。
在高手耳濡目染下,莫非虽未成为神枪手,却也变成了半个行家,以至在后来的美国独立检查长面前他也能指出涉案的M200狙击步枪归离距离为550米的错误了。
场景6:雷明顿VS雷明顿 本段的场景选在雪山之巅。
反方头目挟人质而出,并埋伏了3名分别着雪地伪装服、山地丛林迷彩服的狙击手,他们都使用雷明顿 M700狙击步枪;正方主力只有斯瓦格一人,他身着伪装效果更好的自制”雪地布条伪装服,所使用的也是M700 P 狙击步枪(P意思为警用)。
雷明顿M700系列是影响深远的一型高精度步枪,轻巧耐用、做工精良、价格适中、精确性极好,迄今为止产量已经超过100W支。
算上片头的M40A3狙击步枪、刺杀现场的2支M700P(会场FBI手中的那两支),本片中共出现8支雷鸣顿M700系列狙击步枪。
M700P是M700系列的警用型号,采用加厚的浮动枪管进一步改善了精度。
因为全枪的重量增加,后坐力力感觉也小一些。
在本段中反派3名狙击手的M700P都是发射7.62毫米NATO弹的普通型,配合10倍枪瞄和两角架。
斯瓦格使用的M700P则是发射7.62X67温砌斯特大威力枪弹的型号。
这种弹药装药量和威力比7.62X53R俄式步机弹都要强,初速达902/秒,弹道非常平直,有效射程为1000米,比普通M700P射程超出200米。
雪山对决中,斯瓦格左手持枪,右手快速装填,并用布袋折叠成一个软包来支撑M700P而不是两脚架来获得更稳定的支撑;莫非则充当诱饵让第一个狙击手暴露了位置;第二个狙击手正在用手动校正分划时,被斯瓦格发现并击毙;第三个狙击手身穿新型山地丛林迷彩服埋伏在位置较低的山岩中,按理说隐蔽的较好,但Bushnell双筒望远镜的意外反光使他丢了性命。
难缠的人质问题又出来了,即使一流的狙击手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免紧张。
斯瓦格用板机护圈擦去手指上的汗水,屏气后打断了歹徒带有扳机连动机构的霰弹枪和他的手指,取得了这场决斗的胜利!
谢谢D調之殇 的提醒,但是非常讨厌你评论的口气。
如果你想在每个转帖下喷出自己的愤怒之声,那祝你成功并且长命百岁!
狙击手可能是现代战争中最武侠的角色了。
单兵作战、一招致命的个人英雄。
在以前的电影中,他们多是配角,发暗器的嘛,现在终于升级当主角了。
这个狙击手具备了全方位的知识:伏击、爆炸、肉搏、枪战、野外生存、逃生、医疗救护、泡MM。
他的射击精度可以打爆对手瞄准镜,除了杀人,还能摧毁装甲车、武装直升机,更绝的是在1.5公里外实行暗杀。
他每次出击前都会实地测量最佳射击角度,感受风速风向,设计撤退方案等,务求万无一失。
万一受伤他也能把从超市购买的日用品勾兑成麻药、消炎药,必要的时候,还能自制炸弹!
《狙击生死线》所用枪械之精、专业知识之深、音响设计之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下一次好莱坞再拍片,就得说如何在家里制造原子弹了。
生死狙击 (2007)7.82007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惊悚 / 安东尼·福奎阿 / 马克·沃尔伯格 迈克尔·佩纳
说难听点,只要这部电影里面有马克沃尔伯格主演,我基本上就会去看,因为我觉得他真的是好莱坞里面的实力派动作演员,他这个人拍动作片和科幻片最合适了,只是不知道他居然拍变形金刚那一部拍的如此之差,相对而言,他这个年纪还是可以多巅峰几年的,不管怎么样,他已经出道这么多年,证明他是一个顶级的好莱坞演员!
《生死狙击》有为数不少的同志把第三个字念作zu 真受不了。
乍一看和《导火线》差不多,也是与主持正义有关的复仇片。
主人公做为正义的化身,眼见一伙邪恶之徒为非作歹,在通过官方渠道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不得不被迫发挥一下个人特长,顺便展现一下个人魅力,大义灭之。
但是,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感觉美国牛仔没有甄子丹那么纯粹简单,片中蕴含了其它的东西,显然与“发挥个人特长,展现个人魅力”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想到了《越狱》。
感觉二者表达了类似的东西。
帕麦斯顿曾经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
”这句话体现在一个集团身上,比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更合适。
作为个人,你可以充满理想主义地去追求心目中的民主、自由、正义、道德,做出英雄之举。
但是做为一个集团,却没有这样的英雄主义可以追求。
它必须紧盯着它赖以生存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其他的东西都无足轻重,统统地靠边站,但是别走远了。
因为在追逐利益时,自由等东西可以被利用一下,比如说写到一面大旗上,用以忽悠热血青年。
那个美国牛仔就是被一面写满民主正义的大旗恍了眼,而且恍了不只一次。
等他恢复视力后,就义无反顾地展开了复仇……然而复仇只能用来泄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杀掉的只是几条狗而已,大旗还在那里插着呢。
集团不是简简单单几个人,它囊括了有形的和无形的诸多东西。
狗,干掉了,还有替补。
无形的东西,用枪是杀不死的。
个人特长再牛,个人魅力再非凡,在一个集团面前往往也只能尽人事而安天命也。
翻译成牛仔的语言就是Do one's level best and leave the rest to God's will.所以,看见挂羊头卖狗肉也别大惊小怪。
气不过,顶多发发脾气,杀几条狗泄泄火,不要指望能把羊头取下来,把狗头挂上去。
气消了,还要面对现实,除非你想愚公移山或者成为God。
但是想想《冒牌天神》,当God多累啊,还是做陶渊明吧,在山下搭个茅屋,远远地望着大山,种种菊花,喝喝茶。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只是要记住,千万不能一时兴起,让人一亮大旗就招安了。
顺带说一句,一看见老米的狙,俺就流口水了。
俺们的狙,握在手里总感觉像烧火棍。
毛主席说得好,"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米国牛仔就不要了,什么时候能补充点米国大狙啊!
男人在什么时候最帅?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
但是对我来说,男人在修理的时候最帅。
具体到狙击手身上,他最帅的时候并不是在开枪射击的一霎那,而是在装配一只枪的时候。
一堆乱七八糟的零件,不到一分钟就变化成一件神兵利器,更重要的是,随着零件不断榫合的咔咔声,装配的动作所表现出的那种专业性,那种美感,简直是一种舞蹈。
与此相比,子弹出膛的那一刻反而像是一种必然的归宿,水到渠成。
这种枪战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其中人物的行动逻辑都很简单直接,而且深具草根特点。
你要害老子,老子就蹦了你,管你是皇帝他大爷!
理说不通就用枪杆子说话,而且旁人如何不干我事。
《狙击生死线》所用枪械之精、专业知识之深、音响设计之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下一次好莱坞再拍片,就得说如何在家里制造原子弹了。
--截转自自他评论
看完电视剧回来看电影,没觉得电视剧那么差啊。。。
看了马克那么多喜剧,终于让我回想起来他还是帅的!
动作片里面算很不错的。
都是老面孔。
说实话,剧情最大的问题是,找狙击手做替死鬼。
多年前看过的片子,重温一遍仍然让人觉得好燃,狙击手这职业太酷了,顺便也喜欢了Mark Wahlberg,可惜之后佳作不多在美国军队中服役多年,且在战场上有过优异表现的狙击手鲍勃·李·斯瓦格(马克·沃尔伯格)在骨子里并不喜欢过这种整日与冰冷的枪械为伴的日子。
于是,斯瓦格在坚持到退伍之后便带着自己那条忠实的爱犬一同来到了偏僻的阿肯色州。
开始过上自己向往已久的平静日子。
仔细的思考过后,斯瓦格方才清醒,原来自己从一开始便被人陷害成替罪羊。
于是,斯瓦格拼命展开调查,追逐真凶,亲手为自己洗脱罪责……
今天下午,趁着听完报告没事做的一点时间,把这部早就下好的片子看完了。
看完了我就想,美国电影就是牛,总是能找到噱头吸引观众,这样一部电影,满是俗套,情节上没有一点悬念,但还是能把我牢牢钉在板凳上一个半小时,从开始字幕一直看到结尾字幕,真是不容易。
我怀疑好莱坞编剧们都有一种专业软件,里面存着各种常用俗套、老套对白,要用的时候只要“啪嗒”一摁,一个剧本就诞生了,然后只要再修补一下细节,填充一些专业知识,立马直接就能拍。
我想这【shooter】的剧本就是这么出来的,一个大俗套,加上专业的枪械知识,成了!
看这部电影,我总结出几条定律。
定律一:大战之前切忌看女友照片,否则必死。
同样的危险品还包括儿子的照片、家信、花花公子杂志等。
要是你女友很漂亮,那恭喜你,因为一顶绿帽子在向你微笑。
定律二:如果,你开着一辆车在逃亡,而全城的警车、直升机都在追你,这时你该怎么逃脱?
没错,把车开到桥上,或者码头上,然后朝着大海冲下去就行了。
定律三:判断一个家伙是不是好人不能看他的工作证,更不能象这位 男猪脚一样看到一张诚实的老脸和一个什么勋章就ok了。
正确的做法是:看他的保镖。
所谓将熊熊一窝,好人肯定不可能给坏人当保镖,保镖很贱,老板必定更贱。
所以记住了:打主人,要看狗。
定律四: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职务任命是非常科学的,它的依据就是:智商。
智商越高,职务越低。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CIA特工,正想要获得提升,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降低你的智商。
可以采取的办法很多,比如用头撞墙,相信上司的话,或者找一个心里医生,等等。
尽管本片的剧情不吸引人,但应该还是能得到一部分男性观众,特别是有理工背景的男观众的青睐。
比如我,就对其中的枪械十分着迷。
主角每拿出一部新的枪械,我都要一声长叹,掏出抹布擦掉键盘上的口水。
我多想钻到电脑屏幕里去,偷它两把回来,哪怕是假的也好啊。!
OK,提问时间:对你来说,男人在什么时候最帅?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
但是对我来说,男人在修理的时候最帅。
具体到狙击手身上,他最帅的时候并不是在开枪射击的一霎那,而是在装配一只枪的时候。
一堆乱七八糟的零件,不到一分钟就变化成一件神兵利器,更重要的是,随着零件不断榫合的咔咔声,装配的动作所表现出的那种专业性,那种美感,简直是一种舞蹈。
与此相比,子弹出膛的那一刻反而像是一种必然的归宿,水到渠成。
这种枪战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其中人物的行动逻辑都很简单直接,而且深具草根特点。
你要害老子,老子就蹦了你,管你是皇帝他大爷!
理说不通就用枪杆子说话,而且旁人如何不干我事。
所以就算抓他是特种兵,国家公务员,家里也有老婆孩子,也一样一枪干掉了事。
想想这个狙击手干掉的,除了一些贪官污吏,好像也有不少服从命令的正牌特种兵吧。
这种电影除了娱乐功能,恐怕还有一点心理治疗的功能,人们日日受官僚的气,现实生活中无力反抗,就集体跑到电影院,看电视上的贪官污吏个个丑态毕现,法庭审判都不解气,甚至死于非命还不够,一定要受害者亲自行刑,观众的灵魂附在了主角身上,看着平时颐指气使牛逼闪闪的老板要人个个向他下跪求饶留条小命而不得,不亦快哉!
这实在是一种不错的心理调节方式。
咱们老祖宗也有这种优秀的心理治疗工具,就是《水浒传》,可惜如今总有人觉得大家都是心智不健全的孩子,怕我们学坏了,所以连等而下之的瞎打瞎闹的枪战片都没法拍了
我一向不喜歡看戰爭片,就是兩匹軍隊將對方轟的你死我活的那種,但是我卻滿喜歡看以一人軍隊(one-man army)為主的電影,這大概是最近準備復出的藍波在我的童年給我帶來的影響。
這一類的電影不需要有過人的劇本或演技,只要男主角有著過人的生命力、過人的戰鬥經驗、過人的肌肉和過人的帥氣、只要他能以寡敵眾的將壞人打的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我就爽快了。
Mark Wahlberg主演的《Shooter》(狙擊生死線)讓我看的非常爽快,而且總讓我聯想起藍波。
當然他比藍波幸運的多,藍波每次都很不幸的淪落到叢林或第三世界國家以寡敵眾,甚至還要埋在大便中,Wahlberg只要在自己的國家以寡敵眾就好了,也不用埋在大便中,雖然他被自己國家的人陷害,曾經埋在非常大便的困境中。
但是就是要看他如何逆水上游才令人熱血啊。
一個男人最男人的地方,大概就是當全部的人都要置你於死地,你也幾乎快死了,可是你就是硬生生的活給他們看,而且還讓他們嚇的要死(這也是為什麼Jack Bauer這麼迷人)。
Wahlberg飾演Bob,是個退伍的狙擊兵。
《Shooter》說的是Bob因為被美國政府官員嫁禍暗殺美國總統,一路為自己清白奮戰順便復仇的故事。
就像蝙蝠俠有羅賓、李麥克有霹靂車一樣,Bob也有一個傻不啦雞的好夥伴,是個FBI的老墨特工,平常既不中看也不中用,但卻在關鍵時刻提供關鍵性的幫助。
然後就像蜘蛛人有Mary Jane、007有龐德女郎一樣,Bob也有一個色香味俱全的女伴,是他以前死去的搭檔的遺孀,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提供了他最需要的東西...我說的是照顧,還有電影沒播出來誰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東西。
《Shooter》是一部急速、熱血、而且不用花什麼腦力就能看的不亦樂乎的電影。
《Shooter》中的爆破場面十分漂亮,Bob神乎其技的戰鬥力也能與藍波和Jack Bauer媲美。
前陣子華納兄弟才決定拍攝一部有關正義聯盟的電影,就是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超級英雄聚在一起。
我想,既然這個決定都做出了,不如另外拍攝一部集合藍波、Jack Bauer和Bob的戰神聯盟電影吧。
不過要是他們全都聚在同一陣線的話,我實在不知道還有誰能是他們的對手。
乾脆就虎爛到底,說海珊其實是被他們抓到的算了。
时值放暑假 在微博上面刷到“暴力美学片子”有昆汀的
老套 没啥意思
男主角形象塑造得很丰满,不过影片的结尾却有点多余,非要结果掉大恶人,来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
又臭又长
2007-8-05,虽然有些俗,偶而看看还不错
生死狙击真的垃圾,这种计中计中计题材早都看腻了,剧本又没啥吸引力一路打怪触发剧情点真的水,最后还要搁那你赢我赢,然后手刃一路反派,好无聊啊。
结局还算厚道,没留下祸根
后段沦为莫名其妙的复仇戏
又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又是典型的脸谱型节奏商业大片,又是典型的吐槽政府黑幕。很多画面和气质都让我不停穿越到谍影重重,不自觉的把马克沃尔伯格和马特达蒙对比,虽然这并不公平,狙击的题材还可以再沉静下,没什么太多的惊喜和反转,看到开头便知过程和结局,但还是精彩,三星半。
有些细节还是挺棒的,剧本愚蠢而且套路,为什么非要选择主角这种麻烦人物去破坏自己的计划???
用枪思考问题。
老套的剧本
神枪手呀,连飞机都能打下来。
不错,特别是电影中介绍狙击枪的性能!
喜欢这样的电影,很刺激啦
真狗血的剧情…………
好看,狙击绝技
谈不上惊悚,但剧情还算紧凑。
毕竟还是挺爽的,勉强四星吧,狙手能一挑十还是太像传统动作片了,尼玛你这身手再加上狙击技能真是个bug
渣配角。渣情节。渣背景故事。
2013.2.5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