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演李聆聪、女编剧胡涂、女主演黄璐的剧情片《血十三》,是一部极其特别而有力的电影,女性叙事作为整部电影的核心,向观众讲述着女性在特殊的视界中的痛点。
毕竟过往的中外犯罪电影,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以《七宗罪》《杀人回忆》《踏血寻梅》《追凶者也》等为例,导演和主人公都是男性,天然带有男权的底色,社会性剖析往往超越电影里女性本身所遭受的痛楚。
《血十三》这样一个惨痛、震惊又高度真实的故事,在女性编导的镜头呈现中令观众不寒而栗。
无论是正方代表即将退休的老警察,还是对受害人略有些不忿的女警,前者提着一个头颅满世界寻找线索,后者为了破案不惜将自己化妆成潜在的受害者,这无疑是有一种献祭的潜意识,当然粗疏一点说,是要以最后PK的方式会一会那个深藏不露的反派连环杀手。
刑警老周的执念和通达(特别是对受害者的宽容和尊重)让观众感到一些温暖和宽慰,而凶手则是自己制造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并戕害他人,邢敏作为“中间人”则起到平衡作用。
黄璐饰演的女警察邢敏,既是优秀的侦查员,更是完美受害者,正是她具有的这双重身份,才让戕害他人的凶手彻底暴露出残忍的本质,而编导在故事的最后,更是揭穿了他一贯谎言的伪装。
相信《血十三》主创参考了著名的白银案,当然也有更多不为观众熟悉的案件,雨夜屠夫的都市传说再来一部电影,主动的加害者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来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奸杀作为最严重的案件,在自然法和社会法的二元框架内具有无可饶恕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轻微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侵犯”。
从著名的哈维·韦恩斯坦开始的“ME TOO”运动,就充分证明了从好莱坞山庄到纽约纽约、香港、东京、巴黎,再到看客并不熟知的十八线城市,跨越所有的职业、国家和宗教,每时每刻都有类似的侵犯发生。
从影后到文员,从富二代到无名女,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大人物、小角色的滋扰,这是一种密布在人类社会的具有集体属性的无区别的性别侵犯,毫无意外,韦恩斯坦、摩根·弗里曼、高云翔,等等等等,都在辩解和否认。
说到底,这也是《血十三》的社会基础。
《血十三》更为残酷,是因为凶手惨无人道到极点,因为青年时期的一次遭到反对的爱情而仇视整个社会,特别是将无关系的女性加以囚禁、改造、杀戮以满足变态复仇。
这与名流百态的带有“双赢”(当然也有很多只是一时兴起)特点的“高端”性侵犯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即使当年的受害者打出“ME TOO”的标签,大多数也因为时过境迁和并无直接证据而无法定罪(更真实的原因则是权力、金钱和“法律”制度的不可能完美所导致),但是从歌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来说,即便某些人能够逃脱法律上的追责,其被社会舆论的抨击也是一种迟到的矫正。
《血十三》则必须做到“杀死”那个残忍的凶手,至于是法庭上的审判还是追捕中的意外,那是必然中的偶然。
人民对于实质正义的求索,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越是落后的地方,少生点男孩为妙真的,荷尔蒙高的雄性本身就没有什么好的发泄渠道,内地又男多女少,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匀男女身体本身就有差异,尤其亚洲这里,一个男的心理变态能杀掉十几个女的,而一个女的想杀人才能杀几个男的?
这样下去是间接给这个国家消灭人口呢把这些男孩生出来,又不好好教育,然后把他们变成消灭自己的凶手,有必要吗?
6月15日上映的《血十三》是一个由女导演拍摄的女警察破获女性被杀害的故事。
非常典型的女性导演作品,不仅合理的融入了很多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因为来自真实事件的依托,使得聚焦女性案件变得凌厉许多。
不再是以怜悯者的姿态博得观众的同情,而是借邢敏这个女警,唤起女性对于保护自我的意识,这是一个女性导演在自己作品中的本能表达。
毕竟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在这里不必对电影的剧情做过多剧透,只需要知道故事里有个变态杀人狂,十五年来一直没有被抓获,同时一直在不断的对这个城市的女性下着毒手。
虽然没有通过推理去断定这个变态杀人狂是男性,但导演的表达处处在暗示或者观众也会觉得是男性更为理所应当。
就像预告片里提到的四个嫌疑人,一个是女性死者的男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局长,还有一个是突然出现的黑衣人。
当所有的镜头勾勒出线索后,相信没有观众会质疑凶手会出离于这四人。
可见观众在绝大程度上认可残忍杀害女性的是男人。
回到电影以外的现实生活,先后有好莱坞性侵事件“风靡全球”,出租车司机强暴空姐,以及时而出现的家暴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恶性事件都在指向男性对女性时刻有造成伤害的隐患。
保护女性不是一个男人的事,但一个男人应该保护女性。
当一个女性遭受着肉体抑或精神的摧残时,谁可以拯救他们,《血十三》中几乎质疑了所有社会属性的男人,最终得出答案必须靠女性自己。
就像第一个案件中的四个嫌疑人,关系最亲近的男友一出现就是浑身是血,完全的癫狂状态,出租车司机冷静到可怕的只是交代了目击的经过,代表政府权威的局长却是一个狐假虎威虚伪霸道的空壳,还有那个不明身份的危险分子黑衣人则是指向了所有陌生人。
而核心人物女警官邢敏则是一个对男人始终信赖不起来的代表,很多时候他比周围的男人看起来更可靠,男同事梅硕的娘娘腔就反衬了这一点。
请注意片名叫《血十三》,对于血这个意象在电影里有很多方面的解读。
血是整部电影的风格基调,也是凶手残忍手段中的一个标志——死者尸体几乎流干了所有血,更是女性每个月经期的排泄物,都是很明显的对女性弱势的强调。
从影像的角度来说,这个让很多人看了会很不舒服的东西在片中却多次触碰着尺度边缘。
案件中几次重要的现场展现很直观的交代了被放干血的尸体的青灰色,凶手杀人的场面也是让血直接喷出几米高,还有那件血红色的裙子作为重要的线索反复出现,甚至有个关键情节可以看到女性裆部明显的血斑,很难想象一个女导演会用这么极端的手法表达,但转念一想,这也只能是女导演才可以毫不避讳的直面这类血腥。
案件最终一定会破获,这是我们欣赏一部悬疑片最终期待的畅快,但在这九十多分钟的体验中,能够感受到导演强烈的呼吁还是难得。
导演李聆聪有过美国留学的经历,这也让她具备了很强的类型片叙事素质,所以在把控整体的节奏和结构上,几乎没有露怯,反而透露着一种娴熟。
如果你有幸跟她交谈,首先会觉得她足够的阳光善良,可就是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你觉得她小小的个头里有着一股隐忍的力量,而如何把控这股力量,她选择用电影释放,我想这是《血十三》具备作者性的根源所在。
女性犯罪电影正在以特有的温度中和着犯罪题材的冷酷,一部《血十三》代表不了全部,可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6月15日,可以去影院感受这种残酷美学。
鲜有国产犯罪悬疑片,如《血十三》这样,分量实在、悬念充足、刺激管够、调性独特。
一个侦破连环杀人案的故事,布满悬疑性的斗智较量、惊悚感的心理压迫、重口味的血腥镜头,突破同类型电影的天花板。
而逻辑缜密的叙事情节,让观众很难忍心把这样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和它那绝对意想不到的结局,提前告知给别人。
电影一上来就给观众带来触目惊心的东西,边缘女性深夜被杀,死状极其骇人。
罪犯奇特的杀人手法,让老警察老周不请自来,协助年轻女警邢敏调查命案。
城中陆续有女人被害。
死者们都是穿着红裙子、干着同一种职业,且被杀方式相似。
而时间跨度达十五年之久,一场诡谲离奇连环杀人案的侦破过程,有着完整流畅节奏极佳的叙事和深层人性挖掘。
编导者打造出工整讲究又扎实利落的剧本,阴郁、血腥、残酷、人物冲突做了很好的协调,显示了非凡的构筑悬疑气氛的能力。
阴暗沉郁的画面基调,凸显压抑氛围。
故事沿着搜寻凶手的节奏展开,一宗宗频发的命案环环相扣,让线索层层铺设、剧情层层递进,制造匪夷所思的谜团、扑朔迷离的脉络,形成悬念连缀下的犯罪奇情,将观众的思绪牢牢捆绑,猜测罪犯到底动机何在。
警察推断案件的每一情节,都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可谓不着闲笔、尽得风流,让人尽享烧脑的推理乐趣。
影片是根据真实社会案件创作改编而成,却摒弃了对破案警察的过分神话,从悬疑重重的案情中刻画警察冷硬外表下对真相的坚持。
片中的女警邢敏与老警老周,在形象上都没有进行英雄化的修饰。
前者倔强好胜,父母离婚的创伤在其心中隐隐作痛。
后者经验老道,对未能侦破十五年那起命案而耿耿于怀。
这男老女少办案搭档的人物设置,给故事增添新奇之感。
查案的过程丰满着两个人的血肉。
破案线索频频出现带来的希望,凶手屡屡逃脱难掩的失落,让两人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来回跌宕与颠簸。
威胁和危险如影随形地安在角色身上,让他们有极致状态下的焦灼情绪,彻底渗透并摧毁观众的心理防线。
邢敏甚至将自己作为诱饵,来试图引蛇出洞,致使自己命悬一线,此种情形让看客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故事其实是侧重在缜密发展的剧情中放大对人性的研磨,利用怵目案件找到窥探社会问题的洞口。
猫鼠相斗在智力上把网撒得更开,而作案动机乃至人性剖析也意图挖得更深。
老戏骨钱波用精湛演技,将罪犯那专门杀害边缘女性的行为、病态扭曲的犯罪心理,演绎得细思极恐。
他那一张富于表情变化的面孔,展现出角色绝望、悲愤、暴怒等各种情绪。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闪亮亮的炫目画面,没有奢华的道具和服装,没有浮夸的炫技镜头,更没有刺激感官的火爆枪战。
但《血十三》却是兼具娱乐及深度的惊艳之作。
罪与罚与情冲突剧烈,好看之外也给演员留足飚戏空间,足够在六月影市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看到这部电影都没有评分,想着来写点东西。
文章为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喜勿喷一直觉得小成本电影挺可怜的,没有有噱头的明星加持,也没有超级特效,自然做不到一些大成本电影的效果,这部电影从上映到下映都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也是意外才在昨天晚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资源。
被电影的剧情描述所吸引,迫不及待的看了。
有剧情没市场是小成本电影最大的悲哀,在这里想要点名提一下《毛骗》。
讲一下内容吧,影片开始就没给我什么特别大的好感,标题来的很突兀,很快的就开始了,好像是赶不及的要给你讲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故意安排,全片男女主几乎没有化妆(除了女主假扮妓女的时候),给人一种冷冷淡淡的感觉。
故事前期很吸引人,红裙子妓女,15年在逃连环杀手,受小三影响家庭破裂的女警,一直追踪杀手的老警察,很多细节的感情处理都一般般,比较隐晦,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处理到,关于演员的演技我在这里不是很想说,因为昨天刚刚看完《梅尔罗斯》,两者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比较偏激的看法。
结局烂尾是我看到很多人写到的,其实我对结局的要求一般般,也没有觉得烂尾,只是处理的不够恰当,导演还是处于一种想要快点吧故事讲完的状态,确实会比较影响观众的观影态度。
总的来说,电影故事情节还是值得一看或者说值得一听的,其他的一般般,无功无过。
龙标,2017年,651号。
颁给了电影《血十三》。
我走出影院的时间,是2018年6月16日,周六,满街都是花毛一体、啤酒、俄罗斯世界杯的良辰美景,准备开始嗨的19:00。
这是一部看完了,令我四肢无力、精神沮丧的电影。
它破的不是持续15年的连环杀人案。
它破的是当下,正义的痛苦、尴尬、遗憾。
遗憾,死有余辜的犯罪分子,自杀了,他没有给正义公开审判、惩罚他的机会,让案件所有相关人的痛苦、怒火,无处发泄。
怨气,不消;戾气,扩散。
尴尬,案子破了,主要靠犯罪分子管不住自己邪恶的欲望,不停地作案,直到撞在警察手里。
舍身钓鱼执法的女警察,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没有被害的原因,是,她是第十三个受害者,13这个数不吉利,犯罪分子迷信,怕自己死后的灵魂受苦,放了她一条生路,没拉她一起殉葬。
痛苦,电影最关键的时刻,黄璐饰演的警察邢敏,化妆成站街女,上了嫌疑犯的出租车。
那一刻,之前,的画面,是著名的北京后海夜景。
银锭桥,北,戏如人生,的霓虹灯招牌。
你要把这戏当成真的,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三种痛苦。
一、受害人的痛苦。
二、受害人家属的痛苦。
三、警察长期面对受害人、受害人家属痛苦,而迟迟不能伸张正义的痛苦。
【备注】看完《血十三》之后,我决定,以后遇到事儿,一定尽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的工作。
李聆聪导演的《血十三》是一部特别的犯罪悬疑电影,让人在观影过后感受到一种冰冷而直击人心的凛冽之感。
残酷的杀戮也可以蕴含致命的美感,在一起看似寻常的连环杀人案件中,其实隐藏着不可言说的血腥与黑暗,电影《血十三》以一袭飞扬红裙,表现出隐秘真相之下的无限苍凉。
80后女导演李聆聪,女性编剧胡涂,主演过《推拿》、《盲山》等众多文艺电影的实力女演员黄璐,以及整部电影始终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让原本冷血残酷的犯罪案件也带上了女性视角所特有的敏感与温情。
人性的温度究竟能否与现实的寒意相抗衡?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看过《血十三》后的最直观感受,那么一定就是“红”。
香艳红唇,招摇的红色裙摆,鲜血触目惊心的红……肉身其实要比想象中脆弱得多,不过像个承载血液的容器,失去了鲜活涌动的血液,人也像寂灭的油灯一样迅速干枯暗淡下来。
与生命产生直接关联的血,成为了《血十三》中别有深意的重要意象。
被残忍杀戮、放干鲜血、虐杀而死的受害者失去了身而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血泊中的红所献祭。
除了这种近乎猎奇的残酷杀戮手段,《血十三》中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群体就是失足妇女。
似乎在各式犯罪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她们扮演的都是尘埃一般无足轻重的角色,居无定所,无权无势,整日接触的不是亡命之徒就是空心之人,面对暴力没有反抗招架之力,如同脚下草芥一般微不足道,即使死去也是悄无声息无人关注,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种存在。
在《血十三》中,由黄璐饰演的刑警队探长刑敏面对这类边缘群体的心态其实与大多数常人相似,带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想深入了解更不想去触碰,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受害者的连环杀人案件时,刑敏的内心实际上是抗拒的,直到案情探索逐步推进,刑敏方才察觉到凶手的杀人动机绝对不单纯,而她自己浑然不觉已经置身于致命危险之中,第十三个身穿红裙悲惨死去的受害者或许就是刑敏……
整部电影中埋下的一处精妙伏笔,当属老侦查老周(谢钢饰)随身携带的那只神秘小木匣。
当木匣中的秘密示人的那一刻,一股惊悚寒意瞬间从心底升腾而起:木匣里放的正是个明晃晃的人类头颅。
老周始终随身带着这样一个“邪物”,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骷髅头,老周这十五年来近乎偏执的破案欲望才有了合理的解释,也让令人难以喘息的烧脑案情平添了几分令人唏嘘的人性关怀。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悬疑片《血十三》巧妙地兼顾了犯罪与文艺两个题材,让残酷的杀人案件也带上了凛冽的美感。
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紧凑情节让观众仿佛置身其境,体会生命朝不保夕的脆弱与绝望。
小小的城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切记,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不可探知的人性心存侥幸。
整体铺陈的还算紧张刺激,悬念也是讲究了章法,只是在导演把控节奏上稍欠火候,结尾抖包袱不高明也流于俗套,太着急圆的故事往往缺乏张力,但得利于变态杀人魔的设定,还是获得了生理快感的最后女警官被抓住,是最大的败笔!
最后全身而退!
更是神仙显灵的奇迹!
不认真想好剧本,就急着出来挣钱!
当失败教训吧!
太急也可能断了自己的路!
虽然能看出努力,细节上还是感觉亏着一口气。
开篇其实还是挺吸引人的,年轻女子被杀,尸体全部血液放干,留了一条红色裙子。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刑侦题材,完全可以认为是个恐怖片设定……场面略显凶残,配角男警察狂吐不止,主角女警非常淡定,远道而来的老警察认为这是个连环杀人案,和自己多年悬而未决的案子相关。
前1/3围绕这个案子的展开还算可以,死者身份是站街女,案发当晚出现的人包括出租司机、邻居、妹妹的男朋友、局长和局长找来的打手……一层层抽丝剥茧,怀疑这个案件只是谋财,牵扯出死者和局长关系暧昧,局长买凶杀人,还非常不靠谱地网上找了个假打手,打手甚至敲错了门。
不过这部片子,不能算黑色幽默,还是奔着写实风格去的。
紧接着连环凶案一一展开,从血腥度来看,尺度还是有一点点的。
紧接着凶手暴露,因为逐渐放弃了既有模式,也开始激情杀人了……女警自己穿上红裙子化好妆去诱捕了,就,被抓走了。
女主角扮演者黄璐,接的多是文艺片,嗓音很细,声音还是容易出戏,不过这个角色多少有点傲娇,所以倒也不至于全崩。
如果说写实呢,剧情又不是很严谨。
诱敌抓捕,连窃听器都不带。
只有一个临近退休的老同志配合,而且女警除了胆子确实大,拳脚功夫并不能算很出挑,第一个案子差点被嫌疑人空手勒死……后来就继续抓捕凶手……以为女警遇难了,结果没有。
后半部的风格,如果说按写实来走,细节上又有抖机灵的嫌疑。
很多人的台词调侃都有些无节制,有文艺风出租车司机,和警察一起看月亮。
有关心员工的妈妈桑,担心秋天来了员工穿着裙子着凉,不能赚钱不要命。
本片凶手暴露得有点早,如果是这样,想要出色,就全靠展示凶手心路历程了……也没有特别深入,虽然重现了杀人场景,道具血浆用量可以算是很足了。
不过,也不能说是个形象特别立体的反派。
会让观影的姑娘们对红裙子有些阴影,但因为不能算是特别出彩的反派,就还不至于对红裙子有噩梦。
相对而言,可能老警察一腔热血坚持不懈追凶十五年稍显抢眼一些,和反派塑造一样,如果再补充一些细节会更好。
主要可圈可点的,大概是雨夜穿着红裙子撑伞的女主角,走在桥边还是很美的。
明显可以看到国产刑侦悬疑电影整体水平,仍需努力,还是更多一点精神支持吧~欢迎关注五十七线自媒体土匪撸剧,一起愉快看剧吐槽。
文:田金双先抛结论:十五年连环杀人案,一场血与罪的救赎,现实风格犯罪悬疑类型,另类罪犯直击人性痛点。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犯罪悬类型片,影片更多焦虑不安莫名的精神恐慌。
这种恐慌并未茫然不安,而是人心无解。
某城市突然之间凶案频发,手段极其残忍,警方发现这些受害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死者都是女性工作者。
更为惊悚的是,这些死者的死法,都是惊过精心设计的。
似乎凶手并非毫无缘由是杀人,而是另有隐衷。
《血十三》的缉凶刑警由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 饰)和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 饰)组成,但查案过程困难重重,无奈之余邢敏只好将自己做旅饵,引蛇出洞。
但事实远未想象得那么简单,邢敏离真相越近,离危险就越近,命悬一线的她何去何从?
与他片不同的是,该片并未虚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社会案件,影片借查案挖掘人性中的阴暗面,让人性之恶在阳光下无法遁形。
尤为吸睛的是,由新锐导演李聆聪执导,黄璐、谢钢、钱波等人主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犯罪悬疑电影《血十三》中更多精神隐喻,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血”的意象,与鲜艳的红裙形成呼应,而“十三”作为数字与凶杀案的连贯性存在关联,提供给观众更深度的解读空间。
“血”隐喻恐慌,“十三”暗藏不详,影片缉凶查案的过程更像一种心理暗示。
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的执着更多寻求完美让从警生涯无缺憾,女警的偏见更多原生家庭的忧伤,凶犯不停杀人不止报复那么简单。
就本质来说《血十三》是部与心理有关的成长电影。
值得称道是,身为《推拿》、《盲山》等文艺片的参演者,此番黄璐的确演出了女警邢敏身上那种集坚韧与脆弱于一身的多重气质。
明明她是一个查案无数的探长,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内心远无大家看到的那般坚强。
身为一个女子,他对感情、亲情依旧心存迷惑,但最终她还是走出了过去的阴影,锐变成一个坚强的女警。
相比之下,曾在《十二公民》、《黄金时代》、《梅兰芳》、《无极》等影片中有着出色表现的钱波更是将老出租车司机拿捏恰到好处,可谓对这个角色驾轻就熟,其表演功力可见一斑。
确切地说,这部《血十三》并未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悬疑类型片,更多韩国犯罪电影中写实风格和残酷美学。
比如,十五年前一桩未破的凶杀案,是侦查员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为了退体前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他身上竟然带着死者的颅骨追凶。
而这亦是老周的人生痛点,也是其职场生涯结束前必须破解的命题。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冷静得近乎压抑但有温度的影片,创作者的功力绝对非同小可。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这部具有暴力美学风格冷寂无声的黑色题材竟然出于一个文静的80后女导演之手。
此前李聆聪导参与过多部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此次在该片中体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展现人性问题,对凶案进行细腻敏锐的解读,直指社会痛点。
看来,在女性浪潮引袭全球的情况下,女性导演的影视风格绝对不可小觑啊!
无逻辑
人物塑造的,薄得厉害
女主还真不适合演警察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性支离破碎吧,当然到后面好了很多,还有实在搞不懂怎么杠上出租车司机的。女主太嫩,还是老一辈靠谱,整体ok
有点可怕的心结
黄璐真的是越看越吸引人 故事有点烂尾 情节和逻辑叙述性差 但是黄璐换上红色裙子的时候 感觉激荡了下 打着黑伞 穿着红衣 站在我爱上 背景写着戏如人生
太平淡了,只有一个延时死亡时间的诡计,前面像背台词,主角后面的演技还基本在线。里面那个看月亮的出租车司机xswl
不知所云
国产悬疑罪案有进步,情节有点儿虎头蛇尾,但是已经在进步的路上,鼓励。
20221024,工作前酒店里隔离第2天看的,刑侦悬疑片,女警察前后🈶心理转变,从反感妓女,到最后假扮妓女破案,即将退休的省厅男警察顺带侦破15年的积案命案,除去阴霾,跟妓女有一腿的,壮汉邻居,金融局长,破案的关键是套牌车的线索,杀人魔头屋里🈶间地下室,是第一现场~最后因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杀人魔头放过女警察,开车坠崖~红裙子,妓女,血放干是作案特点~以后遇到事儿,🉐积极配合警察调查,也许能早日破案,少些受害者~
韩剧视角
一般吧
拉不到什么投资的青年导演都喜欢用手持摄影,虽然本片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这种“简陋”的技巧,但演员的微表情完全撑不起来大量的近景镜头,桀骜小女警、真爱痴情郎、知心老专家,角色性格都写在脸上。不过单薄的角色形象和法制节目一样的故事倒是有些般配。
导演说故事的能力不行啊,嗯而且这个故事很普通
讲道理也没那么烂吧……多给半星
黄璐挑片的眼光实在是不行,三伏天已经让人非常失望了,没想到还有这部
飞机上无聊看的,纯粹打发打发时间吧。
我觉得还不错,一个案件引发的连环杀人案,小成本也有细情节。总体来说没硬伤。
在清一水的韩式犯罪片面前,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中国式的本格犯罪片了,作为新导演节奏掌控不错,虽然最后结尾泄气了。听主创的意思,导演背后有那么多大领导背书也逃脱不了剪辑的命运。
片子更想表达的是生而平等的权利吧,刑警与妓女,多么对立的职业划分,但是生命没有贵贱。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啊,五毛党键盘侠太多,我认为值得一看,国产悬疑新导难道不应该关注点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