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孙俪特别喜欢出轨。
这部剧把玉观音还有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里面的人,全集齐了。
2024-12-7。
我在追一部20年的电视剧,我感觉里面的台词,我这两年,都遇到了。
比如自以为是,比如清高。
一米阳光,跟我记忆中的已经不一样了。
2024年,我再次重温了一米阳光。
我陷入了婚外情,陷入了复杂的恋爱,我也变心了,自can过。
情感的复杂,利益的纠葛。
2004年,我上高中,2005年,我开始了恋爱。
一直到2024年,我谈了第二段恋爱。
我前一段,一直想看一米阳光,可是,找不到,这两天,找到了。
孙俪真的很好看。
里面集齐了玉观音还有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我经历了官司,2024-12-3,我经历了我人生的第一场官司。
我的心情恢复了阳光。
我看到了15集,里面,对感情的描写很详细。
《一米阳光》的剧情感觉只是为了言情而言情,让人感觉矫情、做作。
剧中人的职业虽然都很新潮:女主角是高级白领,男主角是调酒师,还有几位角色不是画家、空姐,就是富商之子。
但个个都被描写得冷漠高贵、不食人间烟火,人人都貌似深沉地说着一些很“小资”的对白。
可他们的全部生活除了谈情,就是说爱,不是在国内外飞来飞去,就是在美景中旅游,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中国人的生活吗?
”
初中的时候每晚等着看的深夜剧,音乐和画面还有女主角的气质都很令小小的我震撼。
好多年过去了,始终惦记着这部剧,今天终于把它看完。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想哭,有一些感动,有一些失落。
也许我看电视剧不够老道,感觉结局没啥味道。
最后几集拖拖踏踏,演的假又糟糕。
当年我只看了局部的一些集还看出了悬疑的深意,深切感受到这部剧的内涵。
如今已了然不知所云了。
一个独立找工作然后对上司一见钟情又凭借自己的聪明博取其欢心从此平步青云的女主角川夏经理,一个大学毕业初出茅庐的刁蛮任性自以为是的小公主爱源小姐。
孙俪演的两个角色是初中时代的我无限崇拜的典型,现在看看却觉得夸张而普通。
何润东演了一个痴情的调酒师,经常说出一些惊为天人的浪漫句子。。。。
听得我鼻血那叫一个喷。。。
这是很久前看的,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发现,孙俪不再是玉观音里的安心了一副要人保护的样子,抱着小熊有点邋遢的感觉。
在这里看到了川夏的理性,爱源的活泼,小武的执着。
其实整部电视剧中,我最同情的是艾先生,失去了川夏,他就像失去了臂膀,一辈子活在回忆之中,川夏似乎带走了他的一切。
却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的那句批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喜欢小武,原来男生说着温软的台湾腔国语也是这么顺耳。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吧,没有波折怎么会体味到她的甜蜜。
没有错过,就不会发现原来爱过的人已经是曾经,亦或是即将失去。
我想,去丽江。
住香巴拉驼铃客栈,去午夜阳光酒吧小酌,吃路旁当地妇女卖的饵块,不要找头,临走买10块一个的驼铃。
当夜幕降临,把一天的心情写在纸上,放进水灯里,看着它从水上漂走。
在客栈阳台上,眺望,放空。
但是朋友说,现在的丽江过分的商业化,也许与我的想象,有巨大的差距。
也许已经没有电视剧里那样质朴的风土人情了。
在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中,那里的人平凡却不庸碌,他们有着自己的传说,有自己的信仰。
他们把老者看做智者,他们简单纯粹没有杂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鲜少人走出去看看。
那些游客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来了又走,竟没能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一丝的痕迹。
阿厦丽说:每一个驼铃上写的字,都是她做的一个梦。
她把梦寄托在驼铃上,随着任意的旅者而漂泊。
衬着丽江古城的气氛,这样的举动在外地人眼里,显得浪漫而具有诗意。
但当她真正走进现代城市,嘴里诉说着她姐姐的爱情故事的时候,真正相信她的人,却寥寥无几。
碧海蓝天的男主角,狂热的爱着大海,梦想着与海豚共舞,最终,他丢下已经怀孕的未婚妻,在一次潜水中深深地沉入大海,再也没有上来。
1900在鼓足勇气步下舷梯的时候,突然打消了上岸的主意。
他说:陆地是看不到尽头的船,就如同钢琴的琴键没有止境,让他感到害怕。
于是他直到死,都再没离开船一步。
所以,梦想,传说这类字眼,永远属于对它们深信不疑的狂热者。
在所谓正常人眼里,他们的举动疯狂而无稽,于是像看小丑一样冷冷地看着他们挥洒着这份无价的狂热,看完之后,擦擦眼角欲滴未滴的水,继续如蚂蚁一般无望的生活。
这便是现实的悲哀了。
一刻也好象不能多等即使翘课也要看“一米阳光”一口气把30集的电视剧看完他们问我是不是很喜欢看我说也并非这样很早以前当TT向我推荐看时说实话我当时还说没兴趣主要是没想投入进去可是随着在电视台的热播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总觉得在心里是个牵挂了觉得好象还不错的样子于是终于开始想要认真的把它看完整了感觉美丽的丽江很吸引我一直想要去的地方不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流浪吧喜欢一米阳光这个名字觉得孙俪 阿夏丽很可爱还有帅帅笑起来一脸阳光的何润东不想说什么深奥的感触和大道理就这样罗里八嗦的说着浅显的感受好了生活本来就复杂能简单就好
电视剧《一米阳光》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以“爱的追求”(寻爱)和“为爱牺牲”(殉爱)为故事的叙事核心,将理想爱情的美丽通过影像演绎呈现出来,勾起无数人的浪漫情思,同时又巧妙而果断的粉碎它,“将美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敲击我们心灵中最具痛感的地方,一“寻”一“殉”,用关于圣洁爱情的两个最具冲突意味的动词构架全剧,于是,我们既高兴又失落,既欣慰又叹惋,在浃肌透髓的“高峰体验”中获得一种情感的震颤和激荡。
伊川夏的爱情轨迹:殉爱——寻爱——殉爱伊川夏是《一米阳光》中的中心人物,这个年轻漂亮、精明能干的女孩,在去温哥华年氏集团面试的第一天,第一眼看到角落里笑吟吟望着她的中年男人年良修,“心里突然有丝弦般划过的感觉,有优美的声音也有细细碎碎的疼痛”,她欣喜异常,简直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真能幸运的落在自己头上。
可是当她还来不及细细咀嚼爱情的甜蜜滋味时,就被身为年氏总经理的年良修接二连三的误解深深刺痛:她答应年良修共进晚餐,年以为是为了“攀枝”,于是他直接问她:需要在年氏谋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她想不到年良修如此势利,把自己看成一个顺势上爬功利熏心的女人,“我用微笑掩盖住颤栗和撕裂的疼痛。
”为了得到跟自己心爱的男人“对话”的机会,为了让“喜欢足够聪明的女人”的年良修喜欢上自己,川夏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足够聪明的女人。
可以说,从一开始,川夏与其说是在寻爱,还不如说是在殉爱: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精明的女人,在工作上努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优秀,成为年氏最重要的人物;在生活中,她放弃了一个平常女人需要的世俗婚姻,她能享受爱人的快乐,却不能得到被爱的幸福;她甚至必须谨言慎行,在心爱的情人面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与放纵,必须时刻保持对他仰望。
当年良修在哥哥——年氏集团总裁病危之际,觊觎年氏财产谋划篡改遗嘱的时候,川夏作为年良修多年的“亲密战友”,不得不面临忠诚爱情还是忠诚良心的两难选择:作为年氏的律师,她应该忠诚自己的职业良心;作为年良修的亲密战友和情人,她不得不痛苦地掂量年良修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
最终,川夏选择了背叛良心,篡改了遗嘱。
与其说这是她对爱的忠诚奉献,不如说这是她对爱情的可悲殉身。
因为对一个尚有精神主张的知性女人而言,良心上的“自残”比任何肉体的伤痛更加折磨一个人的精神,更加消解自己对于自己的“尊崇”。
川夏保存着那份遗嘱真本,并带到上海来,遗嘱既是她良心的罪证,也是她爱情的见证,但最终,前来索要遗嘱的年良修在川夏落水时伸手相救的刹那犹豫,让川夏彻底绝望,顷刻间川夏八年来用全部生命为之苦心经营和无原则牺牲的爱情分崩离析。
对川夏的“殉情”,我们不能给予冷漠的讥嘲或者作壁上观的同情,我们必须给予悲悯的理解。
爱情是没有理由的,她主观上不想伤害任何人,甚至根本就不准年良修离婚而伤害年的妻子,她尽力在所有人面前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哪怕不计成本的伤害自己。
殉者,不管性质如何,总带有圣洁的味道,不容人亵渎。
对爱情伤心绝望的川夏跟着小武飞往丽江,开始了自己的寻爱历程。
当她痛苦的发现权利和欲望漩涡中的爱情已经灰飞烟灭,她所绝望的不仅是爱情,还有那个她身处的漩涡,以及自己的“殉者”形象,她最大的渴望就是小武描述的关于一个普通女人的幸福——“简单的快乐,专一的感情”。
所以尽管一开始并没有认同小武的爱情,但是在丽江的风情万种中她慢慢体味到自己需要的正是这种简单的快乐,简单的爱情,她承认“在某一个时刻”已经爱上了小武,可是还来不及喘过气来,年良修派来的杀手很快将她从“梦境”中拖回现实,她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感情背叛付出代价,她从来就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女人,所以她敢于面对枪口去从容赴死。
可以说年氏成就了她,塑造了她,也完全毁灭了她,她根本不知道拆卸心中的精神负重,这种负重不仅禁锢了她,甚至窒息了她,让她无法走出良心构筑的心牢,她知道自己在看见枪口的时候就已经不再爱年良修了,就可以放弃各种因爱而来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她依然无法面对自己背叛感情的罪恶感,这样就在她仓促享受短暂的快乐爱情之后,不得不踏上殉爱的道路。
小武亲自将川夏送上殉爱的道路。
他说要带川夏回台湾,回到他那个复杂而庞大家族中去享受天伦之乐,殊不知川夏本来就已经厌倦了复杂,渴望简单,而小武的爱情“设计了完整的浪漫却忽略了琐碎的现实,设计了人生却轻慢了人群”,如果川夏要在小武的爱情里继续活下去,在小武的庞大家族中立足,“就必须继续伪装,假装聪明或者单纯,生命中,那样无所顾忌的三天爱情谁都渴望,但不可以永远这样,她要是活下去,一个又一个的八年还在等着他,死是轻松的,因为川夏太喜欢这三天的爱情了,她恐惧之后,绵绵不断的八年再八年,她怕,她飞下去了。
”(剧中伊川夏妹妹伊爱源语)因此可以说,川夏的殉情一方面,是对前一段爱情背叛的良心责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小武爱情的热爱,因为爱,所以宁愿牺牲,宁愿在爱中解脱而不是继续承受爱的恐惧。
可以想见,川夏在扑向江面的刹那,脸上应该洋溢着眷恋的笑容。
从“殉情”到“寻情”,再到“殉情”,不是简单的宿命循环,而是川夏在特定情势下的必然选择,她第一个八年的“殉情”,我们应该悲悯,对三天短暂的“寻情”,我们应该欣慰,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渴望的“一米阳光”,短暂却能温暖一生,甚至能让拥有它的人微笑着走向下一个世界。
而川夏的第二个“殉情”,除了扼腕,我们更要理解,因为她得到了轻松的解脱。
或许,这就是悲剧,让我们含着眼泪微笑。
金正武的爱情轨迹:寻爱——殉爱——寻爱金正武是简单的,他喜欢上海白天流动的风情,所以选择送快递,骑着摩托车将自己融入流动的车流中,他喜欢上海晚间几百间酒吧里放松与放纵的风情,所以选择在酒吧当调酒师。
当川夏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几乎也是一见钟情的爱上了这个充满了神秘和忧郁的女人,他想用自己简单的快乐来承载自己单纯的爱情,客观上讲这种方式和这种爱情是不具有杀伤力的,他的单纯与善良能赢得身处复杂的欲望漩涡中的川夏一时的感染,带给焦虑中的川夏一时的快乐,却无法以外因形式真正让川夏的情感世界发生质变,可是一旦川夏的内部世界发生核变,小武简单的爱情就会对川夏的“旧情”形成能量巨大的催枯拉朽的破坏力。
正是因为小武爱情的简单,契合了川夏内心最隐秘的需求,他才获得了川夏的亲近。
小武寻情成功的核心在于简单而专一,但是在充满变数的爱情道路上,没有锲而不舍的执著也难尝爱情的蜜汁。
从给川夏调一杯可口的“天长地久”鸡尾酒,引发川夏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并因此带来愉悦,到调一杯由淡及烈的“危险进程”,表达愿意与川夏一起同蹈水火,分担哀乐,引起川夏情心荡漾,到最后调一杯苦涩的“绝对隐私”,彻底体察川夏内心苦痛的深度,让苦楚中的川夏意会到一种人间尚有知己在的快慰和贴心甜蜜,小武进攻川夏的武器不仅是粉饰太平式的通过塑造完美爱情的模式来打动川夏,还有揭疤挑疳式的直达川夏痛楚的心灵深处,刺痛她,然后警醒她,靠近她。
这刺痛里有温暖,这靠近里有川夏与“旧我”与过去决裂的撕心痛感。
小武在丽江给了川夏三天完美单纯的爱情,当一米阳光从小武身上一滑而过,川夏消失了,我们脸上的笑容也从此消失,这段最能勾起我们曼妙情思的爱情从此化作悲凉记忆,陪伴着小武继续失魂落魄的寻找。
小武不相信川夏真的消失,他想川夏肯定是躲起来了,于是在丽江——上海——温哥华之间穿梭寻找,为爱疯狂。
我们知道,其实他所找的正是川夏的妹妹伊爱源,我们清醒但宁愿糊涂,因为我们也愿意并奢望小武能找到川夏,我们和小武一样愿意将爱源当成川夏,将对川夏的爱弥补到失去了唯一亲人的可爱女孩爱源的身上,这不论对逝者,还是对生者,都是莫大慰藉。
小武的悲凉寻情实践了我们的“梦想”——“如果我们的至爱消失了,我们将会怎样?
”我们真切的期望在小武身上找到假想情境中自己的影子,可以说小武满足了我们对虚幻情景的审美期待,因此其寻情以揪心般的疼痛撕裂着小武,也撕裂着我们。
爱源因为寻找姐姐川夏,出现在丽江,当她发现姐姐死了,而小武却“疯狂而快乐的活着”时,她走上了为姐姐复仇的道路,同时也将小武送上了殉情之路。
爱源露出一次又一次的马脚,让小武和关心他的朋友费雅阿厦丽们感觉到危险的味道,但是小武心甘情愿接受这仇恨,“既然川夏的亲人认为是我的错,我也不想解释,该来的就来吧,到现在我还能跟川夏的名字摆在一起,我觉得很幸福。
”可以说,小武一直生活在失去川夏的悲痛中,他的殉情,实际上是渴望和川夏“团聚”的彼岸幸福,他已经在“川夏死了,而我还活着”这个冰冷冷的严酷现实中尝尽了“生死两茫茫”的悲恸与悲哀。
小武的殉情让我们体验到一个悲情英雄的壮烈,他不执剑,不伤人,亦不护己。
这虽然已经不再是追求川夏时的“欢迎伤害”了,但还是在履行自己对爱情的承诺:欢迎伤害!
这里还有句浸润在小武坚毅眼神里的潜台词:爱都不在了,恨还怕么?
高楼上,小武以身祭奠自己爱的女人,想用真实的“飞翔”告诉爱源眩晕的感觉;酒吧里,小武一口喝下燃着火的酒,“把火吞进肚子的男人,是需要胆量的,可是它,它把自己燃尽,来给喝酒的人快意,那个(酒)是更加需要勇气的”。
小武以酒比喻爱源,深切的理解复仇者爱源的用心良苦。
爱源化装成姐姐去复仇,却爱上了小武,她要寻找姐姐川夏真正的死因,实际上也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爱小武的理由。
她飞去了温哥华,并给小武留了温哥华的信箱,再次幻化成当初川夏走后而自己还没出现以前小武意念中的川夏,期望延续并最终转移小武对川夏的追爱,小武接受了这个“寻爱”的梦,因为川夏走了,小武的爱不管是“寻”也好,“殉”也好,都无法抹去刻在心头最柔软那块肉上的“悲凉”二字。
爱源触摸到小武信中字间的悲凉和死亡的味道,这种切入灵魂的心灵相通让我们为小武感到无比欣慰,也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能触摸到他们依稀将来的激动。
透过被装扮的姐姐“川夏”,爱源和小武之间已经进行了爱的微妙嫁接,去温哥华寻找川夏(爱源),小武就是再次主动自陷糊涂,只不过,川夏(爱源)已经“死而复生”般的出现在他面前,他们之间隔着的不过就是“爱源”两个字而已,一旦“爱源”两个字不论从谁的嘴巴里说出来,最后的障碍都将瓦解。
爱源决定不再找川夏的影子的时候,实际上就下定决心要“偷”姐姐的东西(小武的爱),所以当小武出现在温哥华她的面前,她要小武喊出她的名字,并劝说小武:“我们可以远离过去的记忆,我们可以有新的记忆,将来可以回忆的记忆。
”在川夏和爱源出生的地方,爱源终于称呼自己为爱源,并且说:“既然川夏可以留给爱源那么多的美好记忆,那么爱源也一定能给川夏描述一个美好的未来。
”话里传达了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号——即“我”必须用“我”爱源的名义来爱,而川夏只能是美好的记忆了。
可以说,不管小武后来还是赖着不肯叫“爱源”,不肯从川夏的“梦”里醒过来,但他的寻爱已经有了最后的结果,那就是爱源的爱。
所以以后他们之间的波折,仅仅是波折而已。
从寻到殉,小武在跌宕的爱情追求中渐渐学会什么叫爱,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快乐了,它超越生命本身,超越生死两界,仅仅是三天的完美爱情,而换来的甚至是生命的绝望,但我们能说这不值么?
从寻到殉,我们只有体会到爱之沉重,才能体会到爱之深沉,才能体会到爱之真切。
小武最后的寻爱实际上也是给观众建立一个情感的补偿机制,它将微笑拉回到我们的脸上,我们因此又重新有了伴着小武追求爱情的激动与快感。
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是一部交响曲,叙事的诸要素抑扬顿挫,特别是角色的情绪状态更是跌宕起伏,以引起观众审美情感世界的“沟壑万丈”,从而达到丰富观众情感体验的效能,《一米阳光》中两位主要人物他们通过“殉爱——寻爱——殉爱”“寻爱——殉爱——寻爱”的互补轨迹,一方面各自以连续不同的激励事件打破原有状态的不平衡,激发起一个又一个能恢复平衡的欲望,并将自己送上一条又一条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另一方面,他们又彼此关照,相互制约,构成一条紧紧相拧的叙事链,正是这种欲望价值的不断转换,引起我们情感负荷的正负交替转化——痛感连着快感,快感接着痛感,从头到尾,这种情感不断转化形成的背景情绪如同氤氲一样弥漫和渗透在《一米阳光》故事的每个角落,激励着我们热爱《一米阳光》,热爱《一米阳光》里每一个人物,并与他们哀乐与共。
后记:这是一部被很多人忽略的好作品,怕自己的剧评写得不够好,辜负了这么好的电视剧,就转一篇很好地剧评,这篇剧评从2006年初次看到的时候就印象深刻,可以说她写出了很多我想说的话。
原作者只截取了川夏和小武两个人来评论,但我觉得编剧把本剧的其他角色爱源、费雅、米拉、阿厦丽、年立伦也诠释得非常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立体,更值得一提的是被尊为纳西族智者的何方爷爷,句句台词都是人生哲理,令我们思考并从中受益。
这篇剧评转自2006年第6期《四川戏剧》,作者:黄蒙水
这部剧刷了有些年份了,最近常想起来,愈发觉得耐人寻味。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很向往尹川夏,向往她的优雅——人长得优雅,事做得优雅,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即便面对挑衅,也能优雅地解决,又掷地有声。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却喜欢上了我原本讨厌的川夏的妹妹尹爱媛,她奔跑的样子,生气的样子,每一幕都那么真实饱满,直击内心。
现在想想,这部剧反复在说的东西,似乎和红楼梦有点像。
尹川夏是类似一个像秦可卿那样的角色,两手沾满了世间的不苟,内心却又是为爱而活。
这样的人不短命,谁短命呢?
川夏自杀后,妹妹爱媛为了搞清楚真相,找到了和川夏交往了八年的男人——年氏集团的现任总裁年良修。
妹妹当然不知道,川夏自杀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篡改了前任总裁的遗嘱,把继承权挪到了年良修的名下。
作为年老先生最信任的律师,她在病床前优雅地念遗嘱,当着年氏家族所有人的面,修改了继承人的名字,遗嘱念完的那一刻,年老先生也断了气。
年良修虽然也知道这件事,但是却并不明白这是川夏自杀的原因。
他给妹妹爱媛介绍的川夏,是一个要房子,要钱,为了权利借男人上位的女人。
虽然年良修很欣赏这样的角色,却激怒了妹妹尹爱媛,“我讨厌你们,讨厌你们肮脏的关系!
”,年良修狡黠地笑了一下,说,“呵呵,不然你以为你姐姐是拿什么在付的你的学费呢?
”直到尹爱媛在姐姐留下的一本书里面,发现了很多支票——年良修给尹川夏的钱,她从来没有支取过。
看着这些支票,年良修不禁扪心发问:“川夏,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幕强的成熟男人无法理解这种愚蠢的行为,却还是被触动。
“八年的恋情,输给了3天”,这是川夏在丽江的最后几天,提到过的最多的遗憾。
爱上金正武,似乎是她人生主线里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意外,这个白天送快递,晚上调酒的男孩子,身上没有一丝成年人的猥琐与市侩,骑着摩托载着穿着睡衣的川夏满上海跑,根据她的心情和脾气调酒给她喝,毫无保留的体贴与呵护,又时不时讽刺一下她坚硬外壳下的脆弱,气得她转身就走——对年良修,她是不会有这样失控的,连谈论找健身房这样的小事,都要盘算几个回合,再决定吵不吵。
但是面对小武,她可以放松下来做一个最简单的自己,因为,这一份简单,年良修看不到,小武可以看到。
唯独不能袒露心里最沉重的包袱——原版的遗嘱,她一直带在身上,她也知道,年良修的心腹+杀手,一直跟在她身边,准备在她有任何泄密迹象的时候,就结束她的生命。
当杀手用枪指着不再属于年良修的川夏,河岸对面的她从容地闭上了双眼。
八年的感情,面对一个让自己倾慕、比自己成熟很多的男人,她聪明地赢着,却从来没有真实过。
“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是脆弱,越需要被保护。
”年轻时的川夏,喜欢成熟男人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和成长,而在厌倦了尔虞我诈之后,遇到了一颗和自己当年一样璀璨宝贵玻璃心,却无法抬起双手去拥抱,在她篡改遗嘱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资格。
这就是为什么她这么希望自己的妹妹能跟小武在一起吧,也是为什么这个剧拍在丽江。
何润东那狂放却执念的情深一往,总是渗透在他的诸多角色里。
无论是《玉观音》里的毛杰、《卧虎藏龙》里的罗小虎,或是《风云》里那个谁,《泡沫之夏》的谁....不知是诸多如此的角色,给予了其如此“风情”,还是其选择了如此角色。
此剧中依旧如此,“本色不改”,作色三分。
金正武遭遇川夏,与其人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这个对他而言,迷雾重重一般的女人,给予他致命的吸引力。
他想步入这位森林一般的女人,却终究一去不复返。
因为,她不设防的让他介入生活,看上去像是一种接纳,却是一种从头至尾的对自己的救赎,而不是对他的爱情。
金正武,在与川夏的相处中,从未真正读懂这个女人。
他是否也贪恋这样的一种神秘呢?
像是一场探险?
可能,在川夏死后,对其死因的追寻中,他才从头开始,理解这样的一个女人,她、她的生活、以及她的爱情。
川夏,贪念的那一丝遥望的幸福,终成了其人生最大的毒瘤,将其包裹在不见天日的万劫不复。
其实,在爱情里泥足深陷之后,她就已然得不到救赎,却试图找到人生的出口,并窃以为,金正武可以帮助她逃离,逃离这冰天雪地,步履维艰的人生。
可惜,她终究没能逃脱。
因为,这是她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天罗地网。
她终究不能逃离自己。
只能坠落,以结束生命,来结束这不堪重负的爱情。
不管剧情怎样设定川夏的死因,我就执意要这样解读。
人生处处有贪求,贪求妄想之外的有。
买了一米阳光的碟子,但始终定不下心来看,虽然很喜欢何润东温柔又有点迷糊的笑脸,但实在讨厌孙俪那张过于精明和骄傲的脸孔。
不过出于对丽江的好感,还是断断续续地看到了中段。
又是一部讲述“我们的小爱情”的剧集。
看得出海岩力图开辟新思路的用意,但是还是无法跳脱犯罪事件的掺和。
算了,谁让他以前在公安部门呆过呢。
除去那些拙劣的情节设定,大家还可以当风光片看啊。
(对了,那个阳光做的可是有够假的)国庆去丽江,街上满满的都是人,比放生的鱼还多,我只好往古城深处猛钻猛钻,才躲了一会儿清静。
吃饭的时候正对着戏里的大石桥客栈,但那时还没有看到剧集,没有一点感觉。
只觉得那里人好多,好吵,以前那里多清静啊。
抛开什么丽江的出租车司机讲得是四川话等等BUG不谈,回头再来看我们的小爱情。
一米阳光里痴情的家伙一大堆,但是又都有点可笑,年良修以爱情引诱伊川夏犯罪,小武狂追川夏后来又爱上了她妹妹爱源,川夏爱了年良修八年又在三天里爱上了小武,阿伦喜欢阿厦丽却还是回去和爱源结婚……他们的爱情真是变得快啊……大家都想活得向前看,旧的爱情渐渐变成回忆,新的爱情要紧紧抓住,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应该不是所谓的痴情吧?
我也没有爱过一生一世(还没活到死呢),但我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爱情,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无论她/他是生是死。
只爱一个人,是多么奢侈又悲哀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有人在做这样的事。
三星减
我们一起去看那一米的阳光。
很不一样的一部现代戏
去了丽江才知道这部剧的影响多大...我喜欢川夏和爱源
何润东。。。真受不鸟
一星给小武,一星给最后小武和爱源不愿捅破窗户纸的爱,在我坚持看完又臭又长的中间部分后居然萌到我了。剧情,里面的人似乎爱了这个又爱那个,爱的太过文艺,看着别别扭扭的,有点拖拉。补:看到后面觉得一群神经病,编剧能编出29集拖沓的各种误会和错过也是辛苦了再补:看到小武又又又一次因为睡过头和爱源错过,我只想把手机扔出去
我不是故意搜这玩意儿看的
風景真是不錯
翻牌前,80一打……毁了。毁了丽江的阳光
很美
孙俪在里面的造型不好看!何润东比较一般,演技!
这部剧是冲着孙俪和何润东去看的 可是没有想象中的好 剧情有些混乱 还有我对印小天和于娜真是不感冒啊 还有那个貌似装了假牙的那个米拉
看得有点莫名···
老太太裹脚布一样
捧红了旅游风景区
当年好喜欢。
那时认识了印小天和何润东,觉得好深情,也好想去丽江。
当年喜欢上孙俪
丽江呀
小时候觉得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