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嘴巴被封的使女好瘆人, 都没反应过来她们怎么吃饭呢?
如果想silence一瓶哑药就行了, 为什么要搞这么瘆人的举动,让其他国家知道我就是这么野蛮?
gilead 真是一点面子都不要?
这家的女主人之前肯定是律所里的花瓶。
要不然这么多年的艰苦所学就这么安心的成为一个妈妈, 丈夫的附属, 我觉得更本不可能!
serena 抑制不了冲动去发挥所长,被断了小拇指这才正常。
使女成了生育机器,教主夫人也挺惨啊。
不能穿漂亮衣服、老公天赋使命出轨、不能看书, 不能有思想,孩子再多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有啥意思?
花瓶人生能多有趣?
编剧已经要开始庸俗化了。
gilead 军队强大到其他国家都害怕这个设定也奇怪,当年美国南北战争奴隶主的南方不还是输了,当时南方才是主流思想,gilead内部矛盾这么大,世界又不是只有美国和加拿大,还怕他?!
这个剧再往外扩要圆不回来了, 还是像我们的潜伏一样, 多描述点使女和觉醒的教主夫人怎么在大目标一致,小目标不同的情况下,联手的推翻gilead 会比较好看。
而不要强行写nike 、麽麽人性另外一面啥的来制造冲突了。
想gilead这种国家,武力值强大还怕教主这种文人?
教主应该是遮羞布,真正掌握实权的是那些军队头头。
如果nike之前在军队真的是个小头目怎么也不会选为司机,至少也要是个安保吧。
麽麽最开始挖人眼睛、缝X各种阴招,现在她应该是想我怎么没早点想到缝嘴巴这一招才比较合理。
和权利的游戏一样 失去书作者加持,编剧的续写越来越庸俗化了。
前几集中,Emily从Gilead逃到加拿大,最先找的不是她的妻子,而是 June 的丈夫。
她给妻子打电话,想必也是做了许久的心理建设,还未完全消化自己的灾难,就要面对新的情感灾难。
她曾被困在另一个世界生死未卜,文明社会太阳照常升起,妻子规划了不包括她在内的新生活。
这些接受起来都需要勇气。
平安返家的意义也不再是幸福归来,而是面对、承受,打碎和重建。
Gilead暗藏的地下力量抛出的锚,让 June 看到发动变革的可能性,但好像又没有具体的力量能够被仰仗。
Serena的觉醒有望成为变革的有力起点,她无法保护June 为她生下的女儿,遭受断指刑罚,Gilead的集权暴政,甚至是她自己曾宣扬的政策正越过她身为当权者阶层的保护伞,让她从一个既得利益者,成为受迫害的一方。
但Serena持续的犹疑和痛苦,让她抗争的可能性、屈从折返的可能性,几乎一致。
人再麻木一些,倒退显然更容易。
不过女性处境的相似性,正一点点被揭开。
第三集Serena离开丈夫Fred回到家乡,却被母亲告知,除了丈夫身边,她没有立足之地。
包括Lydia嬷嬷,受邀用餐时,被请到另一处,隔离于权贵阶层之外。
她在众人面前对使女施暴,那群伪君子被吓到,但也没人认可她的行为。
她把国家当信仰,用变态暴力获取威严和荣耀,此刻却得不到感谢,且不被需要。
她的哭泣大概是意识到自身的工具本质,处在压迫链不那么靠下的位置,且在逐渐下滑。
一个将女性视为国家资源的社会,不存在对人的庇护,包括男人。
划归为例外的人群,都只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女人终究不具备完整人格,是无法自主存在的“他者”。
即便是掌权阶层的女性,也只能种花织毛衣,做为被驯化的附庸,被动地活在封闭的命运中。
所有的女性,所有人,被留下的、离开的,同时也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女权意识觉醒现在人们和营销公众号越来越喜欢讨论“女权”这个话题,仿似最忠实的女性平权卫士;荧幕上,“大女主戏”越来越多,似乎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女性,男女间再无差异,已经实现了完美的性别平等。
真的是这样吗?
营销号告诉女性,女人舍得买化妆品、衣服、包包才能称得上精致,动辄“斩男色”、“斩男香”,许多香水化妆品的广告以渲染女性的性魅力为卖点,甚至Nars的一款唇膏笔某个色号的名称是“性爱机器”。
我们必须要肤白貌美大长腿,胸大腰细屁股翘,才会被称为“女神”,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我们有问过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这种种条件会让某些女性好像高出一等?
因为这是吸引男人的资本。
女为悦己者容,你看着杂志上的模特和明星艳羡不已,觉得自己脸大了、胸小了、鼻子塌了、眼睛小了,于是你跑去整容,想要获得更优质的资源。
女生在将自己不断往大众媒体渲染的方向改变其实本来就是利用自己的女色讨好男权社会以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的体现。
我被《使女的故事》第二季惊艳到了,第二季在以原著为基础的第一季的所有震撼观众的概念设定之上,更深、更好、更绝地挖掘生活在基列国的所有人。
如果说第一季已经是神剧了,那是在科幻与警世寓言的层面上的褒扬。
第二季则是像在神坛上细细雕刻了一朵惊奇绝艳、闪烁着溢彩流光的花,此花之美,让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它的模样。
在第二季的第一集开始,女主就踏上了逃亡之路,被暂时安置到波士顿邮报原址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女主母亲的回忆镜头。
从琼越来越多跟母亲相处时的回忆之际开始,她真正开始了女权意识的觉醒。
第一季的所有小打小闹,不过是在绝对暴戾的国家之下的小叛逆。
她在第一季,还对主人家的大主教心怀幻想,在这种幻想破灭之后琼心理上转而开始依附于大主教的司机,也是秘密警察的一员——尼克。
琼的妈妈是个激进的女权斗士,经常参与游行示威,母亲曾对她说,自己看到琼就此满足于这种小家庭生活非常恼火,琼不想参与什么女权斗争,她只想要安安稳稳的生活,在成为使女之前。
“我之前也曾等待过,我曾以为事情会好起来的,然而并没有,我发誓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在基列国里的女性,无论是地位崇高的端庄贤淑的主教夫人们、被当做生育工具的使女还是荡妇俱乐部里的妓女,她们因为自己的美色皮囊和生育资源得以在这里生存。
而另一边的殖民地,除了反叛者大多都是容颜不再的老人或极其平庸丑陋的女人。
没有美色和生育资本的女人,原来是不配活在基列国里的。
琼在这次逃亡失败过后心智上再不依附于男人,不靠讨好男权社会的位高者以搏得生存空间。
她明白了,只靠迎合和等待自己将一辈子被困在这个地狱。
“你真的想把所有精力和热情奉献给一个男人吗?
”妈妈曾经问过琼这样一个问题,想来这个问题也适用于21世纪的所有女性,女人为什么非得温良恭俭让,在桥畔某处人家洗衣做羹,而不是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无限的可能性,鲜衣怒马、盛名功德塔?
男权社会中互相憎恨的玩偶《使女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关系是女性与女性的关系,穿着绿衣的主教夫人和感化中心的嬷嬷同为女性,却对使女进行迫害。
女性同时作为男权社会的直接加害者和被害者,而男性可以回避这场镇压迫害的游戏。
塞丽娜作为主教夫人憎恨来到自己家里跟丈夫交配的琼。
因为嫉妒心,她总是不给琼好脸色看,或明或暗地给女主使绊子。
而教化中心的嬷嬷,帮助主教们训练作为生育机器的使女,明明自己也是女性,却成为男性的帮凶,给使女们洗脑被强奸至受孕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情。
好笑的是,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主教夫人,还是被当做生育工具的使女,其实都是被玩弄在男性手掌的玩偶,但她们却互相憎恨。
就像现在,有的女人发现丈夫出轨,却觉得都是小三狐狸精婊子乱勾引人的错,女人在那扯头发撕打,男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在第二季里,女性之间的仇恨明显缓解了,随着故事的发展,基列国的矛盾越发凸显,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塞丽娜为丈夫写演讲稿,因为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就被鞭打惩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写字在委员会上提出废除不能读书写字的修正案,下一秒立刻被人带去砍掉了小拇指,女性只不过是玩偶,连统治者的妻子都深受其害。
多元价值的必要性与不存在的理想国这是个多么绝望的国家,女主从第一集开始逃亡,直到第二季完结,她都没有逃出这个鬼地方。
作为观众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随着琼的际遇起伏,每次前方闪现出自由的曙光,满心期待真的能离开了,最后希望都化为泡影。
这是个极权统治的地狱,毋庸置疑。
有人总想提供一种他们以为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生活,一厢情愿地灌输着自己的价值观,还抱怨民众都是不懂感恩的愚民。
基列国的恐怖赤裸裸地体现在只要发表不同意见或有任何“叛国”意图的人都会被驱逐到殖民地或者被吊死示众。
屏幕外的我们,虽然肉眼看不到这些尸体,灵魂却能感受到它们。
一个个被吊在墙上,鸦雀俱静。
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曾经也是德国人梦想中的乌托邦,只要贯彻他的政策,德国的经济就会复苏,人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希特勒是这么保证的。
在二战上半期,希特勒也的确做到了,德国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能过上悠哉享乐的生活,他们选择忽视那些异教徒,像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在发生什么。
贩卖希望总是掀起狂热的关键,那些政客都在销售着自己的那一套主义型乌托邦,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会蒙蔽人的双眼,灵魂会抽离身体去到一个理想国,这里没有生育困难、辐射感染和资源短缺。
乌托邦是不存在的,这一百年全世界受过的所有伤害如此告诉活着的我们,只有现实和更糟的现实。
如何有一个让大家都过上美好生活的方法?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极端派想建立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国度的希望本来就是海上蜃楼。
《使女的故事》里,主教夫人塞丽娜在基列国成立之前是为了基列国的执政理念四处奔走演讲的公知作家,她深信通过建立一种极权制度以保证繁衍,人类就会获得拯救,世界就能变好。
直到她自己也被桎梏在这种贬低女性为生育工具的体制中,她所设想的所有法律法规都被用来了对付自己。
这就是多元价值必要性的体现,多种价值观的互相制衡能维持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你没办法让所有人有统一的宏观图景和价值观,这就好比你喜欢吃咸的,我喜欢吃甜的,但你不能要求我一定得跟你一样否则就是犯了政治错误。
所有集体的价值,最后都归于个体的利益,霍布斯在《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权力》一书中说到,许多个体为了安全生活以换取最大生产利益的愿望组建了一个集合所有个体共同意志的国家,即利维坦。
你的存在是由于人民的许可,利维坦们应该知道这一点,而不是得寸进尺发展成个体应该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
我们不相信乌托邦。
剧情极其拖沓!
第一季卖设定,我给10分;第二季也是拖拖拖,幼稚地玩着拒绝合作的把戏,但我想这可能也在赞扬爱与希望?
给8分吧;第三季这啥玩意啊?
放了把火?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从一开始拒绝石刑大概就可以开始搞事情了吧?
非要忍着耍点小把戏,活活把勇敢的心拍成延禧攻略,不是很懂。
以及,女主这眼神仿佛生怕对面不知道自己要搞事情一样,我只想说,你戏多要搞赶紧搞,拖着光拍日常几个意思啊?
最后的最后,这片子讲的根本就是自由与人权,关女权什么事啊?
那把性别颠倒下,就是在讲男权咯?
什么逻辑。
还有人为田园女权站队,真的是瞎凑热闹。
想起了西部世界里的迷宫理论,机器人在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意识之前是个不断觉醒的过程,就像赛琳娜的反复跳反。
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眼看要走到出口却又回到了原点,这种历史的积累会有一天帮她走出迷宫,或者在走出去之前被卡车撞死。
这个角色在我看来蛮可悲的,建立基利的时候她不在乎这个国家会对她的同性怎么样,她只在乎自己会分配到孩子或者能给她生孩子的使女。
这让我不禁疑惑孩子对于她来说到底是什么,一个安慰吗?
如果是她生的孩子她会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吗?
她立场的摇摆不定也很现实,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在眼前的利益(可以亲自抚养孩子)和对孩子的母爱(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之间难以抉择。
就像小情人纠结于是相融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只不过这里是赛琳娜单方面的自我感动,霍莉就是个婴儿,对这些还没什么感觉。
琼在这方面就很坚定,因为她受到了基列的压迫和伤害,清楚的知道孩子不该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长大。
赛琳娜虽然也被基列剁掉了小指,但她认为基列不会这样对孩子,给自己洗脑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很开心。
虽然说屁股决定脑袋,但我觉得就算琼在赛琳娜的立场上也不会做出赛琳娜干的事,琼的母亲是一位女权主义者,琼和她的朋友在卢克说了一些性别歧视的话的时候能及时意识到并指出。
反观赛琳娜,建国之前她为了所谓人类的未来(其实是想要有个孩子)而支持基利的极端思想,写了一本女权主义的书也是关于家庭女权主义的(记得好像是这个名字)。
这个角色也真实也不讨喜,不过这就是人类的样子嘛。
华盛顿的有五个孩子的大主教一家让赛琳娜以为,孩子养在基列会很幸福。
但这种幸福就像泡泡,女儿读个书就会破了,我不认为赛琳娜不了解现状,但她为了一己私欲一直在给自己洗脑。
在基列建国之前不理解自由为何物,在建国后有了别人的孩子也不会理解生长在一个自由国度的重要性。
立场跳来跳去我也看累了,后面就算再支持霍莉呆在加拿大我也不会再对这个角色动心了,本琼娜cp党就当虐恋情深看吧(结果琼和赛琳娜还没咋沃特福德的菊花就已不保……
整体两星半,摄影加半星,小女孩加半星,前九集水的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除了嬷嬷的番外小剧场还能看,但也是无法理解嬷嬷的这个黑化过程,剧情拖沓,导演对脸部近景特写的喜爱完全让我无法忍受女一的颜值了,剧情已经无法理解你们这群高级贵族的口味已经到这么不挑食的地步了吗,毫无颜值身材的女一用各种肉体去迷惑,真的你们自己不觉得假吗?
整个主演群体人设集体崩塌,编剧开始放飞自我,角色行动线毫无逻辑,剧情走向莫名其妙,这一季最烂,烂的透彻,玛丽苏女一人设,明目张胆的偷听,里面的人也不反映了,甚至还让她参与,她可是个惯犯啊,跑了两次被抓回来的,居然能听你们高级会议的内容,而且你一个要反的最低位身份阶级的侍女,每次遇事就开始用狰狞的表情,瞪眼,愤怒,真的怕别人不知道你是反革命吗?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导演你的特殊的表现形式,但作为观众并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好,本来还觉得女一演技在线,现在是为了炫技连你的身份都不要了吗,本末倒置了吧,油腻,除了精美的构图,摄影,灯光色调,服装还在延续,构图比前两季更棒以外,核心内容荡然无存!
一如既往优秀的摄影(尤其是E04中的Under his eye),但是这一季的节奏实在太过缓慢
E06Household再一次展现了主创们惊人的功底华盛顿纪念碑改变成了巨大十字架,而象征着人人平等的林肯像也被砸碎只剩一半,对于拥有共同信念的建筑物的异化处理,可以使人感到切实的恐惧,从前的美国荡然无存。
备受争议的E09Heroic作为一集横向去拓宽june,完成了June变为“英雄”的蜕变。
但是缺点也格外的明显,不同意第二季june在不断前进的剧情中完成第一次蜕变(想要救小女儿出去),这一次一整集基本上没有剧情上的前进,再加上48min的时常,导致显得有点冗长。
E11迎来了本季最激动人心的时刻,june杀死大主教对应前面Moira杀死主教,结尾June在阳光之下抬起头迎接自己的复仇时刻,只不过这一次是对整个Gilead的复仇。
E13Mayday在imdb上迎来了整个系列的最高分,结尾的小女孩跑下飞机拥抱爸爸、Emily拥抱Rita、Rita拥抱Luke赚足了眼泪。
结尾的June以圣经出埃及记中的一段话做结,也表达了错的不是上帝,不是信仰,而是dictatorship。
And the Lord said,I have seen my people in bondage,and I have heard their cry.I know their sorrows.And I am come to deliver them from the hand of evil men,and to lead my people out of that sorrowful place to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这主角光环亮到直接被闪瞎,一下从连女仆都不如的使女变到凌驾于女主人之上。
身边那么多使女,女仆和妻子们,死的死伤的伤,而女主犯了这么多重罪总是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第三季就讲了一个事,女主先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后又想送其他的所有孩子,野心不小,勇气可嘉,但女主知道自己是女主一定死不了,如果自己在这时候挂了汉娜就没指望了,所以女主不管如何花式迷惑作死都不会死。
可是其他人知道自己并不是主角,所以最大的bug就在于为什么所有女仆都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护送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么多人知情并参与,竟然没有一个告密的叛徒,剧作还在继续着“女人对孩子一定有母性本能”,“受害者联盟一定坚固团结”的理想设定。
第三季不算什么,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第四季开始女主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权力,但是剧作不想描述女主是怎么慢慢筹谋策划逐渐发展武力的,而是直接开个金手指,赋予她现成的一切便利,含着金汤匙逃亡的人。
You wanted a women’s culture, well, now there is one. it isn’t what you meant, but it exists. And here’s what we do. We watch them, the man. We study them.We feed them. We please them. We can make them feel strong ,or weak. We know them that well. We know their worst nightmares. And, with a bit of practice, that’s what we’ll become. Nightmares. One day, when we’re ready, we’re coming for you. Just wait
想说说为啥nick这么吸引我我真是每次看到nick的镜头,心脏就咚咚直跳,而且涌现出一种又难过又压抑又心痛又心动的感觉。
我以前看美剧韩剧的时候也有很喜欢某一个角色,比如喜欢格蕾的老公(但是看到后来发现他有点油腻),喜欢星你里面的都敏俊(其他的印象都不深了)。
但也就是单纯觉得帅啊,觉得男主对女主好好,会自动代入女主的身份啊,感觉好甜啊。
但是也没有说每一次男主出现都心花怒放。
但是这个剧里面的nick,我每次看到都是各种非常复杂的感觉交织。
而且心跳到很夸张的程度。
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又去找了nick这个演员的其他剧,感觉看着就很一般,也没有特别心动。
所以,我想,这除了演员本身的魅力之外,估计和这个剧本身有关吧。
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可能是这样的。
一.这个剧塑造的环境太过压抑了,顿不顿就把人吊起来,看的时候,人不自觉的会把自己也融入到恐怖的剧情中,产生心理上的恐慌。
有几个细节,经常听到里面拿枪的人用对讲机讲话。
而且拿枪的到处都是。
房间的光线总是很暗。
很大的房子,但是周围总是杂草丛生,看起来很破财,主要是很没有生机,可能正好映照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吧。
二.在这种压抑的心理作用下,渺小的个体不自觉的想找一个还算强有力的支撑。
nick在剧中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主要是我看剧比较投入,总喜欢代入,哈哈。
三.其实这个剧虽然是把环境极端的夸张了,但是哦,你不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例子。
世界上各个角落,有的可能比这个还极端夸张,有的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是也有这样的影子。
而具体到你自己的生活中,状况肯定没有这么糟糕,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忙于挣扎,疲于奔命,也受各种限制,局外人也会产生一点同理心。
四.nick这个演员本身把角色演绎的很好。
他本人是很有魅力的。
而剧中的举手投足,尤其是眼神,忧郁又深情。
动作神态也把握的很到位。
剧中晚上的剧情很多,有好几次,屋外的或明或暗的光线打在他脸上,他的表情和眼神让人心碎。
是一种不自觉被吸引又萌生出一点保护欲的眼神。
四.剧中两人的恋情设定,属于禁忌之恋。
哈哈越是这样,越是让看剧的人才觉得刺激又动人。
反正我是考完了剧,又一遍一遍的在B站上专找出nick的片段刷呢~这个年纪还可以心动,哈哈哈哈,嘻嘻嘻嘻,感谢nick这个演员!
我就想偷偷问一声,有没有人站女主和夫人的cp?
这季已经变成玛丽苏爽剧了
豆瓣用户几十万,第三季《使女的故事》只有4000多人标记;在美国这部剧有多火? 名人们开party统一穿着使女服装;为什么这堵墙如此密不透风?其实后退的车轮早已开启;
差就一个字
这个剧一个个就算演到天上去也掩饰不了人物的的单薄,真是难为这些演员了。太多强行的高潮和刻意的戏剧效果。
三星不能更多了,前两季如果还算是合理,第三季也简直是主角光环太强了吧,这么作还没死,感觉剃须刀国也有点宽仁了呢。节奏慢的受不了,全程1.5倍速看下来的,摄影很多优美的形式感强的镜头。但是这个到最后一集竟然没给个结果,这是还有续约啊!早晚烂尾!
【D】烂了就是烂了,季初还是牛逼哄哄的,然后就开始拖剧情,别说什么心理和情节铺垫了,对比一下第一季的剧情细腻和流畅兼备,就知道这一季是拍不出东西的注水了。结尾煽到泪点,但是回顾一下这一季还能想起什么?只有“救孩子”三个字,希望赶紧季终吧。
女主确实主角光环,久zuo不死,如果我是Commander Lawrence看到这个女人在我面前使劲bb大放厥词早就把她找个理由hanging on the wall了…想不出除了有点小聪明嘴炮MAX像小强一样打不死以外还没接触到反叛组织核心的人有什么利用价值,为什么一再忍让??还一直嘲讽nick无能。目前三集还没看出什么大动作
感觉不该这么写,也不该这么演,女主作为悲惨的受害者在此季里丝毫不令我同情,和她所获辅助的渠道和莫斯的表演方式绝对脱不开关系。如果抛离开大前提,真的很像在强迫利用别人的善良来完成自己的伟业。天天一副别人欠她五百万的上天表情太讨厌了!前两季作为宗教专制的受害者而苟活的悲戚与如履薄冰感荡然无存。要不是最后一集,真想和囧雪诺一起列为我年度最讨厌的主角系列。hulu应该选择让此剧完结在这一季,对大家都好
照这个剧情发展速度拍下去还能拍个一千来集
有完没完
有点拖沓,感觉导演在戏剧冲突演绎上有些犹疑,有些拖泥带水,矛盾不够明确,亦正亦邪,里里外外,兜兜转转。尼克人物设定有些突然和突兀,感觉设定而设定,为了使不甚明朗的剧情能顺延下去而做的处理,人物善恶倾向等价值设定前后不一。
前六集拖拖沓沓的剧情,也没有好好交代女主为了救大女儿出来具体做了什么努力,好像莫名其妙就受到了Martha的信任,等等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剧情,关键是Hulu还一周只放一集,除了折磨观众,不知道是为了啥。。。
这一季真的难看爆了,各种不合理,情节无发展就是个torture porn,June种种无脑作死行为早就该挂墙上了吧。
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多季度电视剧的本质;纵有一个很尖锐、严肃和完整的男权社会/女性挣扎议题环境,故事的走向已经越来越接近孤胆超级英雄模式;现实的高压社会下,个人根本无可能实现女主角如此多的壮举:不断地反叛,策反,试探和触碰底线,而且总是成功逃脱——Emily成功逃亡加拿大已是奇迹;唯一的解释和对策只能是,女主角是超级英雄/龙傲天玛丽苏,以一己之力不断策动起超越社会结构的动荡,这也即是电视剧逻辑;前两季这种态势还算被控制得合理,本季曲折的混乱的剧情走向已经有点崩盘的感觉;不过饭还是得继续恰,女权弥赛亚的故事还是得继续推陈出新(弥赛亚难道不是本质上的反女权甚至反社会?
同样是脱离原著,第二季完成的相当出色,第三季人物都ooc了,剧情拖沓,线索混乱,主旨弱化模糊,变成肥皂剧了。感觉到演员很用心在演,但无法挽回崩局。
看友邻都没有给高分这个我就放心了。June的人设完全崩塌,越变越黑的女耶稣?最后一集导演是生怕观众没玩过底特律变人嘛,就差没带着大家一起唱了:“Hold on, just a little while longer”……
看这傻逼剧不能用脑子,每分钟都有槽点
第一季,忍耐;第二季,觉醒;第三季,抗争。如果不是最后一集的结尾过于狗血,本可以继续打五星的。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