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blo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极其敏锐,对于细微变化都能准确把握,这是他屡屡逃脱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他最致命的问题第一就是太迷信暴力,不管是炸飞机,杀总统候选人,汽车炸弹,他都想着对方屈服自己的意志,而不愿意接受必要的妥协。
另一点就是太顽固自负,Pablo在“大教堂”里的生活花销,还有日常的生意都靠外面的两个小头目帮他打点,虽然有所怨言但是也尽心尽力,Pablo怀疑他们偷钱了还可怜巴巴的解释,最后却还是被干掉了,不仅动摇了贩毒集团的根基,也让小头目的老婆带着一众小弟彻底反目死磕,最后还引来警察进攻,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以前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还有一个头脑清醒的Gustavo在旁提醒,自从Gustavo死后,他就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了,身旁的人不是有勇无谋,就是一味盲从,Pablo所做的决策也一步步的把他带向毁灭。
可以说Pablo是一位天才的战术家,是单对单的战斗中很难占到他的便宜,即使一时受挫也能迅速反击,但是他确实一个拙劣的战略家,性格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仅是贩毒集团的覆灭,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结局。
“我们是去见政客,不是黑帮”“他们难道有区别?
”老大看着手下检查自动武器,无言以对!
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在哥伦比亚,是必然的,因为这里 一直有魔幻。
比如在经济建设领域,他们的很多银行家务无法理解实物为基础的货币理论。
但是巴勃罗在桥头带领车队,一次性说服地方警察团队,确实是使用实物的。
因此,狡猾的银行家们只是想利用更高级的资本手段,而不是辛苦的实物锚定罢了。
这是全剧最让我有感触的三个画面。
年轻的警察,战友被打死了,可能不止一个,可能这一天里死了很多,哭得站不起来。
埃斯科巴的母亲,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庆祝自己的儿子的死去。
在一群幸福的人中间接受世界毁灭般的忧伤是什么感觉。
在美国,赋闲的Pena在酒吧里看奥拉朱旺在尤因面前跳投,周围的人为了生活中各种小幸福在微笑,Pena此刻内心肯定是狂喜的,但是周围或许无人可以分享,或许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或许周围还曾有人助纣为虐过。
终究,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最后,他们能做的,似乎也就是杀掉一个人。
但终究是杀掉了,听说现在哥伦比亚的生活挺不错的。
这些血应该都没有白流吧。
《毒枭》一二季刷完了,感想:1.这个剧主要是讲dea+政府vs cartel的,但是我更愿意当成麦德林80年代生活记叙片看。
问题是网飞再有钱也复刻不了40年前的麦德林的布景了,某一幕我看见轻轨直接笑了——不但因为我把这条线的全程坐过两次——唉有点感觉像在今天北京坊的星巴克臻选拍《茶馆》[允悲]当然S2E9巴勃罗站在山上看着灯火通明的(现代)麦德林跟老婆说pero ya estoy en casa的那一幕实在太太太震撼了。
2.在全剧疯狂弱化女性的基础上我还是感叹这巴勃罗造这么多孽怎么还有这么顶级的老婆和家庭,这和今天的成功人士简直反着来。
3.至于cartel,我的评价是不管多正经的黑社会,只要在有军权的国家机器面前,被废掉真的是时间和成本问题。
当时世界前十富都不行,更何况今天的你我他。
所以巴勃罗打开局想渗透政府其实是理论上唯一一种成功办法,剩下的都是死路一条。
4.灯塔国一边本国警察管理不力自己人民吸嗨了,一边海外dea和大使馆操作不利然后哥伦比亚疯狂死人…我只能说你们也应该都直接开摆去吸两口。
人家黑吃黑也有黑吃黑的社会秩序。
4.巴勃罗这个演员选的吧…感觉赋予这个人过多的正面形象。
这个演员狠感觉不够,时不时那种委屈要哭哭的小眼神给我看愣了[二哈](一查演员还是个巴西人,用外语演男主辛苦了。
5.别的没啥。
我不喜欢历史人物事件经过强娱乐化处理后呈现,不过想到现在跟国内打着历史古镇名号疯狂网红化的游客区别无二致的columna 13,我也就不说啥了。
在最后一集中,Pablo在死前看到了亡灵,他的表哥古斯塔夫。
他们平静的坐在广场上聊天,没有任何人来打扰。
就好像国内民间传说的一样,人在离世之前会有自己已经离世的的亲人回到这个世界来接他。
这样的安排让人叹服编剧的安排。
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遐想万分。
无论是平凡的无名之辈,或是十恶不赦、恶贯满盈的强盗,还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杰出贡献的天才,到头来都是一样,不分信仰和国籍。
这几天熬夜看完了美剧《毒枭》第一、二两季。
该剧主要诉说了美国缉毒局EDA与哥伦比亚政府合作,共同剿灭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之一麦德林集团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故事。
该电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出现了许多真实影像资料,以EDA探员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整个故事,展现了八九十年代哥伦比亚毒枭巴勃罗凶残、暴虐,毒枭们甚嚣尘上,制造一起起骇人听闻的爆炸、凶杀事件。
当然,如果整部剧一直是这样一种匪徒凶残、警察抓贼的故事,它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从巴勃罗的角度来看,他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穿不起一双新鞋,遭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的母亲为他偷了一双鞋,大概就是从这双鞋开始,他的世界观中只有用尽一切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这个办法是否合法。
但是最后,他死时,却还是光着脚的。
这个细节好评。
巴勃罗开始是走私一切能赚钱的东西,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走私可卡因到美国,利润更高,于是,他用自己的胆识,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可卡因帝国,成为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教父。
虽然,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杀戮无限,但他突然萌生了要当总统的愿望,他要用他的方式,结束当下腐败的政治,用贩卖毒品的钱,带领贫穷人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麦德林给穷人建房子、建教堂、派发钱财,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以至于在遭到警察追捕时,整个麦德林的人为他保驾护航。
就在他成为国会议员,走进国会大厦时,东窗事发,他被赶了出来,他的总统梦从此彻底破灭,进而他走向了政府的对立面,在贩毒的同时,更是明目张胆的制造恐怖袭击,遇佛杀佛,遇神杀神。
就是这样一个残暴的毒枭,却是顾家、爱家的好男人。
他对子女、妻子、母亲极尽温柔,即便在自己穷途末路之时,也想着如何与政府谈判,将家人送到国外,对自己的兄弟也是有情有义。
但这并不是人性,充其量只是兽性中善的一面。
正如一只头狼,它保护自己的狼群、母狼和狼崽,但它不可能去保护所有的狼,更不可能不去攻击其他动物乃至人类,因为它没有同理心,没有恻隐之心。
没有一种爱不是自私,但这自私是有限度的,是视别人的生命为生命,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恰是同理心,是恻隐之心,显然,巴勃罗没有,为了自己的野心,为了自己的家庭,他杀了太多的人,造成了太多家庭的悲剧,显然,他不配为人。
但编剧和导演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一味地塑造他穷凶极恶的形象,而是在这个形象中掺入更多人的脆弱与无奈,尤其是后期,他在逃亡之时,俨然也这是一个普通人,一个邋遢的、不刮胡子的衰老的胖子,甚至还赤着脚,死在一个破旧的屋顶之上。
再看代表正义的一方,哥伦比亚政府和美国缉毒局EDA,以哥伦比亚总统、上校卡里略、美国探员墨菲、潘那为主要代表,他们为了抓住毒枭,将他绳之以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因为这代价太大,而导致他们中有动摇的、有严重越界的,在与毒枭的战争中,最后已然没有底线可言,一场正义对邪恶的战争,最终发展到失控的地步,双方都不择手段,毒枭做的每件事,他们几乎都做了,贪污腐化、利益交换、刑讯逼供乃至动用私刑杀害新嫌疑人、杀害儿童、与其他毒贩集团乃至恐怖组织合作,提供情报、支持恐怖组织制造恐怖袭击,任意在街头杀人,不一而足,渐渐的,这场战争似乎成为了一场私人恩怨,像黑帮火并一样,只不过比两个帮派的争斗更惨烈、更白热化,是一场国家机器与贩毒集团的斗争,正如后来总统以及许多军官的想法:“无论什么代价,无论何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巴勃罗死”,再也没有什么程序正义、法治精神。
要巴勃罗死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不在乎代价是什么,实际收获是什么,底线是什么,良心是什么。
正是验证了尼采的这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然而,讽刺的是,牺牲自身的代价,却是走私到美国的可卡因数量大幅上升,另一个更隐秘强大的可卡因集团卡利集团崛起,一切斗争都成了西西弗斯的循环往复。
不得不想,如果可卡因合法,一切会怎样?
禁止毒品交易会不会是一个更大的利益输送的骗局?
细思极恐。
要是你完全不了解毒品战争,或者压根没关注《毒枭》,以下会有剧透。
原文 | ‘Narcos’ Season 2: Why Pablo Escobar’s Fate Was Sealed From the Beginning文 | 丽兹 香侬 米勒(Liz Shannon Miller)@lizlet译 | the Big Blue @张小禾的刀呢校 | Solemn恶名昭著的埃斯科巴尔死了。
这个角色在第一季中令人难以忘怀,得益于穆拉的精彩表演。
得到金球奖提名后,主演瓦格纳 穆拉(Wagner Mourna)已然成为整个系列的基石,但这不能阻止纽曼和帕蒂尔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舍弃这个角色。
为什么?
纽曼说:因为我们这部剧的名字是《毒枭》(译注:片名 Narcos 是复数),而非“巴勃罗 埃斯科巴尔” 。
在美国电视评论协会夏季新闻发布会(TCA summer press tour)上,穆拉以及执行制片埃里克 纽曼(Eric Newman)和何塞 帕蒂尔哈(José Padilha)向独立连线网(IndieWire)深入探讨了完成前一个故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开始下一个,以及他们打算如何没有“大老板”(编注:El Patron,埃斯科巴尔下属对他的称呼)而继续故事。
埃斯科巴尔的故事讲了很久穆拉:我知道埃斯科巴尔肯定会死掉,不是吗?
在第一季里,我们讲了他的 15 年。
这真是史诗般的一季,尝试揭示毒品交易如何在 15 年里持续运作。
而从埃斯科巴尔逃离“大教堂”(La Catedral,政府关押埃斯科巴尔的监狱)到他的死期,还不到一年。
纽曼:他的一生有太多故事。
想把现在这个故事讲好,估计得花两季的时间。
其他故事可能要花一季,再其他的故事可能还得花个 5 季,谁知道呢。
帕蒂尔哈:电影这种媒介有一点很酷。
塔可夫斯基说他的电影是在雕刻时间——你玩的就是时间。
你可以让时间走得很快,也可以很慢,而观众甚至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也许你看完第一季都意识不到跨越了 15 年,看第二季你也不会意识到太快,因为你进去了。
你所经历的时间是这部剧呈现给你的。
而现在,我们有足够多空间讲述毒枭走私的历史。
忠于史实意味着:埃斯科巴尔必须死纽曼:如果没有真实事件作为依据,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这就是这部剧的思路。
我们为对历史超高的还原和精确而骄傲。
第一季的观众有这样的体验——他们会谷歌:埃斯科巴尔真炸了一架飞机吗?
他真干做了这个?
他真干做了那个吗?
帕蒂尔哈:我们不是在讲埃斯科巴尔的故事,我们讲的是毒枭交易和毒品战争。
这个故事格局更大、更重要。
这部剧可以视作记录另一时空的档案。
纽曼:不可能忽略他死于 1993 年这个事实。
与其把他的死作为第一季结尾出人意料的大逆转,我们认为——网飞也同意——现在这种方式来处理他的死和故事的结局,观众最能接受。
埃斯科巴尔只是故事的开头纽曼:比起过去三十年的可卡因生意,埃斯科巴尔只是许许多多人物和场景中的一个小小章节。
你看现在,除了乔奎恩·古兹曼(Chapo Guzman,墨西哥大毒枭),还有哪些毒枭一直逍遥法外……帕蒂尔哈:感谢媒体的帮助 。
纽曼:毒品生意就是这样野火烧不尽:“那个家伙挂了。
太棒了,我们干掉他了。
咦怎么又冒出来一堆?
”帕蒂尔哈: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美国是个巨大的毒品消费市场,所以这里有毒品交易的黑帮,也有靠贩毒为生的。
完了。
不只是美国,巴西、欧洲也有毒品,但从钱上看,美国是大头。
这是最大的市场。
在缉毒政策上,也是美国说了算。
这个政策曾是:“得干掉货源。
”但从来都不是做公益或者教育。
很显然,我们做的是系列剧。
我们找来了瓦格纳 穆拉——大家都知道穆拉是谁。
我们请他扮演埃斯科巴尔,他也一如既往的奉献了精彩表演,观众都迷上他了。
接下来怎么办?
还有更好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吗?
不,你得接受现实:干掉角色,然后找另一个牛逼的演员继续故事。
你明白吧?纽曼:打一开始讨论的时候,故事就是从麦德林(Medellin)到卡利(Cali),再到墨西哥。
故事的走向就是这样。
我们同样注意到了这个恐怖主义横行的世界里的类似情况,而我们从未从恐怖主义的源头解决问题。
我们的方式是“斩首”——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奥萨马·本·拉登。
拉登出局了,但代替他的新家伙更可怕。
这就是这部剧所要讨论的。
换句话说,我不可能怕埃斯科巴尔成功。
我会怕他失败,但他非常成功。
所以让我们不断进步吧。
你们会怀念埃斯科巴这个角色吗?
穆拉:在某种程度上,我会的。
听上去有点傻,但确实是这样。
同时我也如释重负,因为我已经有两年都活在一个角色中了…为了这个角色,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体型。
我增重了 40 磅。
我并不习惯这个身体——每天都要适应它是很费力的。
表演这件事会反映在我们的身体上。
第二个原因在于,埃斯科巴尔基本上被所有人追杀,就好像幽闭恐惧症一样。
我们在第一季中见到的那个充满力量的埃斯科巴尔已经不在了。
他现在不得不和一些情绪作斗争,这样的情绪在过去所认识的他的身上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艰难的、混杂的情感。
这就是人生。
但是结束的那一天感觉很好,我为他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作为演员,这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事,但同时这把我塞进了他的世界里。
帕蒂尔哈:我不知道,我有点…纽曼:烦他了?
帕蒂尔哈:(笑)他每次一出现就会抢镜头。
他太有魅力了,我受不了了。
纽曼:如果我们能想个什么合理的办法让他活下去——比如他变成了幽灵或者其实没死之类的——我们会这么做的。
但是我们真做不到。
问:讲讲埃斯科巴尔失踪已久的双胞胎兄弟帕科 埃斯科巴尔(Paco Escobar)?帕蒂尔哈:这个点子好。
那些想要除掉巴勃罗的其他毒贩及其合作者比巴勃罗更没种更恶心更该死啊,和别的毒枭相比导演们更同情巴勃罗。
从个性角度来分析,巴勃罗就是这种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发展、灭亡,从没有做错过,不畏惧不退缩不后悔,爱自己想爱的人,对他人无动于衷,不择手段得到想要的,在巴勃罗的逻辑世界里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哥伦比亚这种社会给了他机会,把握不住才怪呢,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死得其所不留遗憾。
从人这个物种的生态角度来分析,巴勃罗比绝大多数人活得更像人本身。
第二季最后一集,基本上是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高度颂扬了!
从世界最大毒枭第七富豪到街头流浪汉,也不屈服绝不投降,哪怕临死前一秒依然充满了理想与斗志,与其说是对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高歌,不如说是对巴勃罗不屈的乐观精神和浪漫的战斗情怀的赞美!
濒死的巴勃罗不仅让人联想到了濒死的本·拉登,除了残害人类很不好之外在很多层面拉登比巴勃罗的人性光环更亮,希望以后能全面地拍一下本·拉登,片名暂定《恐怖大亨》吧!
中年单身,就职缉毒局,外派混迹于哥伦比亚,上接政要,下接毒贩妓女,中接搜捕队,一心铲除毒贩,勾连各种关系,线人包括各色人群,自己也当杀手团的线人,惊叹于杀手团的残忍,玩一个新套路,还被中情局部门人截胡。
铲除第一毒枭的第一现场没能参与,政治资本也没捞上,灰溜溜因为杀手团的事情牵连回了国。
只能忘情于酒吧,看这季结局应该下一季还能回归一线。
就是感叹碌碌无为,办不成大事,采用极端手段又不可控。
其实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果然这部电视剧就像他描述的毒品一样,令人上瘾,让我在上班+育儿这样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抽出时间甚至熬夜到2点终于把Pablo的后半生看完了。
我想导演还是非常仁慈的,至少在第2季,Pablo被塑造成了一个被敌人围攻,却始终守护家人,东躲西藏却也坦荡荡开车出去吃冰淇淋的一个迟暮的枭雄,好像都快使人忘记他是残暴的毒品帝国缔造者和无数生命逝去背后的社会毒瘤。
直到最后一集,那个忠诚的司机为了一点钱竟然在一个孩子面前枪杀了自己的玩伴,一个曾经冒险也要保证她不被灭口的单身母亲,才让人不寒而栗,原来任何一个靠近Pablo的人好像都不知不觉的变成了恶魔,一个失去底线只看眼前利益的杀人机器。
Pablo真的太可怕了,除了直接枪杀,暗杀,爆炸,他还利用某种无法言说的忠诚义气之类的东西间接杀害了更多的人。
电视剧里Pablo很神奇的是一方面非常爱自己的家人,另一方面却又视其他生命为粪土,这种分裂感真的让人感到奇怪。
我想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无论内心多么强大,都一定需要一个锚,一个支撑点,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对象。
所以对于Pablo来说,妻子孩子还有母亲就是这样的角色。
对于其他他的下手呢?
Pablo就是他们的寄托对象,愚昧的忠诚,更多的只是给内心找一个目标吧。
如果可以用金钱,女人买下他们的忠诚,那么叛变也是非常容易的,可是却很少看到那个贩毒的叛变,因为老大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boss这么简单的称呼了,而是一个生活的目标。
就像那个韩国入狱又出狱的女总统,看她的自传就会觉得,天啊这也太惨了吧,死爸爸死妈妈弟弟妹妹完全无法沟通也没有老公,就这么遗世独立好像没有人支撑的就成长成了总统!
结果呢?
爆出来果然是有的,而且不仅是可谈心的程度,而是直接干政了。
所以当看到一个孤独的美强惨时,一定要警觉这个人不是个变态,就是其实有着更加无法公开的内心寄托对象。
对于Tata,我觉得无论电视剧还是现实中,她的选择及结局都很棒。
没人知道她到底清不清楚Pablo犯下的滔天罪行,但至少她知道他肯定是不忠诚的。
然而在那时(及现在)这样对女性不甚友好的环境下,拿钱走人就是上上策。
她该为那些死去的人负责吗?
道德上是的,法律上却又没有规定。
但至少从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她的两个孩子都是走上正道的人。
对于女记者,现实中她活着,而且出了一本有关自己和Pablo罗曼史的书(被拍成了电影,还是 Penélope Cruz 演的呢)。
其实当时哥伦比亚的电视台都没啥节目,所以就按时间段卖给了有内容的节目制作人,所以这位女记者才能播出各种有关Pablo的节目。
最后我想说哥伦比亚在这部电视剧里被塑造的真的很美,让我突然想起来了4年前在巴塞罗那的日子,每个人都是如此放松,小朋友在笑在跳,老奶奶老爷爷在晒太阳吃冰淇淋,阳光好明媚,照在喷泉池里的水中,波光粼粼。
最后的最后,科技才是王道呀,那些土匪们之所以需要和Uncle Sam合作,是因为他们没有定位卫星及通讯设备那些高科技去定位Pablo。
不过他们能意识到这点也算是"智取"Pablo吧。
4.5。好看到爆炸却依旧不够好,离五星只差一口气。Pablo至死也无法让人移情,面对的一切困境都止于外部(或伪内部),这是再好的演技和视听渲染都补不回的。这剧和我看过为数不多的优秀美剧最大的一点不同,应该就是它信奉事件至上吧,毕竟S3都要拍毒品战国了。当然,最后一集还是拍得太棒。
导演是迷路了吗...新加的几个角色全都不知所云.由魔幻现实主义的剧变成了猫捉老鼠的警匪剧.
连着看到第二季的中间,就没看下去了
势力一旦失衡人物刻画就更加困难啦,看得有点昏昏欲睡,时时被拖剧情……第三季不知道还要不要看啊!
第一季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国家动荡和毒枭发家史太震撼了,相比之下这季的树倒猢狲散拍得有点太散
第二季有點拖,可能淨為塑造巴勃罗的“枭雄”形象。
三集内容掰成十集讲
啰嗦拖沓完全看不进去了
如何用魔幻现实主义来描述毒枭的一生
可算死了,太慢太慢了
这一季的巴勃罗显得很无力,只有几次精彩的回击,包括击杀搜捕队长。过多的描述了儿女情长。#20160917
[Netflix]有段时间很迷这部。
Amazing Plot.
应该是看过的 可惜没标注 现在印象也就还好了
没有第一季那么惊艳,感觉完全可以缩减。
人物的情感生活过满,精神支柱及管控手段偏单薄。老大走到穷途末路后,可看性差了很多。巴勃罗赚取同情之外,居然还带有悲壮的光正。没法陪着疯到最后,后半季基本是垃圾时间。
当事实本身不能推动故事,就只有靠大量的亲情戏了,所以第二季的巴勃罗基本上就是个待宰的角色,尤以后五集最为明显,但,因为这不是个可以感受的角色,所以越多的亲情戏越容易让人感觉拖沓,以致死时长出一口气:终于结束了。看结尾似乎有拍第三季的打算,但我不会再看了。3.5
有点冗长、无聊了。
受不了埃科瓦尔的脸了
对escobar家人着墨太多,非常无趣。我们希望子弹射在他妻子母亲女儿头上,而不是表现了毒贩的罪恶后,突然开始对恐怖分子讨论人权,好像在试图赢点同样无趣的艾美奖啥的。最终本剧未得任何奖我很欣慰。第三季也没任何兴趣看了, same old bull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