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薰的离去真的太伤感了,最终章从头哭到尾。
很伤感,很伤感,发现不能用语言表达。
那我就记录一下另一个给我触动的主题——钢琴师。
剧中出现的每一个钢琴师,性格各异,但他们的眼睛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一个真正的钢琴师,应该为什么而演奏?
钢琴家的感情是通过音乐传达的。
出场的每一位钢琴家,几乎都有这样的忐忑不安:“传达到了吗?
传达到了就好了。
”因为钢琴是他们的灵魂,是他们的汗水与泪水,是他们那一瞬间的全部。
整部剧的风格带着一种力量,悠远而绵长的力量,音乐的力量。
对于音乐和音乐家们的塑造真的很到位,骨子中的那股韧劲描绘得淋漓尽致。
每次看到他们庄重地坐在钢琴前解开正装的最下面一个扣子,而后神圣地开始表演,音乐声响起,窥探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世界,都止不住会受到震撼,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毕竟,我也曾这样端正地坐于钢琴前,深陷于琴声编织的世界之中。
钢琴家的情怀是怎样的呢?
是像武士那样,不懈地、不懈地练习,追逐着自己心中的那个英雄?
是像绘见那样,为了找回那个自己所期许的有马公生,用尽所有力量去反对?
是像凪那样,为了鼓舞自己的哥哥,踏上钢琴的路,用钢琴去激励他吗?
还是像曾经的有马公生一样,为了让妈妈康复,不顾自己的名声,弹奏严谨得与琴谱一毫不差?
不是啊,不是啊,这是在利用钢琴,不是在理解钢琴啊。
我在为谁、为什么而弹奏?
这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钢琴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追赶、为了反对、为了激励、为了让妈妈开心,那是没有意义的啊。
我们也许是为了一个人而演奏,可是我们演奏出的东西,要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啊。
迷失自我,再找回自我,那就是成长。
当我看到武士终于可以慷慨激昂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奏,说出那句“再见,我的英雄”的时候,我几乎快要哭出来。
因为他终于突破了心中的那份执念,那份为了超越和追赶而去付出努力的执念。
他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演奏了,这是他成长为了一名钢琴家。
同样的,当绘见坦然地接受有马后,她的演奏风格不再充斥着愤怒了,而是属于她的激情四射。
而当凪拼命压制住有马的伴奏时,我相信她也变了,这是一个钢琴家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那么有马呢?
从小就是无数人的憧憬,没有人可以靠近他、了解他,他们只是想追赶他。
他对一切漠不关心,但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别人的目标。
武士是这样,绘见也是这样。
他是为了什么而演奏的呢?
曾经的他是一个木偶,他和他的钢琴,是妈妈梦想的化身,是一个让妈妈开心的使命,那样不带一丝情感的演奏,是为了拿下第一而奏响的。
妈妈死后,有马走不出那片阴影了。
他想着,这是一种惩罚,是妈妈给他的。
但他从未真正理解过妈妈,理解一个急迫又担忧的母亲。
哪有一个母亲会怪自己的孩子呢?
不过是一种怅惘罢了。
看到有马终于突破那片桎梏,妈妈应该是很欣慰的吧。
所以说,是馈赠呢,按照自己的心去演奏,按照心中的声音去演奏,是妈妈对有马的希望呢。
小薰给有马带来了一片光亮,让他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在小薰的帮助下,他终于可以正视过去,真正地作为钢琴家去演奏了。
可是小薰倒下了。
有马再也没有勇气了,他演奏的希望,又一次崩塌了。
他曾想着“我要为你而演奏”,那么现在呢,小薰不在了,他该怎么办呢?
在小薰手术那天的演奏,有马在琴声的悲伤中找到答案,有那么多的人扶持他走到现在,那么多的人给予他信念,他一定要弹下去,纵使再悲伤。
此时,他变得坚强,变得伟大,他的体内多了一份钢琴师的担当和使命感。
这也是小薰的愿望啊。
这才是真正地为她而演奏啊。
钢琴师是伟大的,有无数次的苦练,无数次的比拼,无数次的不甘心,最终他们可以站在舞台上,内心不甚宁静地听着沸腾的掌声,有些欣慰地想着,应该传达到了吧。
只有了解自己的钢琴师才是真正的钢琴师,知道自己为谁而演奏,想要传达什么而演奏,曲子才不空虚,才会给听众以力量。
当公生不再深陷于逝去母亲的噩梦之中,武士不再陷于无限追赶的执念当中,他们才真正地成为了他们自己,真正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
他们终于可以为了自己而演奏。
「或许前路永夜,即便如此我也要前进,因为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我照亮前途。
」——这是钢琴师的精神。
「只要有弹奏的机会和愿意倾听的人,我就要全力以赴,为了那些倾听者铭记我,为了永留他们心间。
」——这是钢琴师存在的意义。
看这部动画我曾努力尝试过三次。
我从未有过如此努力的想要喜欢一部动漫,然而至始至终我都不喜欢它。
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错,一般我是不会纠结于此的,但是这部动漫集结了所有我喜爱的元素:精良的画风,美型的人设,青春成长的题材,细腻的人物刻画,性别人数又平均,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和钢琴题材……我理应有共鸣才读。
这仿佛是梦中情人吴彦祖突然说要娶我,我却不乐意,这让我内心的第二人格感到十分捉急!
第一次观看是刚出来没几集,作为一名资深动漫爱好者,动漫制作团队熟悉的人名告诉我这将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
于是我满怀期待的点开看了第一集。
老实说我没坚持到结尾曲…单纯的就是觉得看不下去了。
第二次是因为这部剧太火了,周围的小伙伴都在转,某一天无聊就想在尝试一次,毕竟,也有不少动漫是慢热型。
于是我看了第二集。
这回我坚持到放结尾曲了。
不过也没有然后了。
今天是第三次。
因为某人说这部剧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他是夺墨夺墨的喜欢…我决定再努力最后一次看看。
我是真的很认真的,戴好耳麦,关好门,手机调静音,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家观摩。
我看完了第三集,还看完了第四集,什么你问我是不是爱上了?
并没有。
第三集没开始多久我就走神了,继续看第四集完全是为了找出自己死活不喜欢的理由!
没错我找到原因了。
有的时候我真的是个较真又别扭的人。
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另一部类似动画,花牌情缘。
两部相比从画风,题材,人设等等都有类似之处。
我非常喜爱花牌情缘,对四月却完全无感。
究其原因无非在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上的差别了。
我想先说次要的,人物性格。
没错,我真的很不喜欢男主的性格。
与男主外观相似的,我宁愿去看像“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这样的后宫肉番(当然我可没看完)。
男主有马性格软弱婆婆妈妈这就算了,我早已习惯男主角“平常看起来废材,认真起来可是能拯救/毁灭整个次元/地球/外太空/城市/部落……”估计是为了给那些平常废材,奋力一搏的时候也还是废材的现实生活带来强烈的理想寄托。
然而本作男主却不仅怂,而且作!
让他困扰和纠结的,很多在现实中根本不算事儿。
有人说:男主后来就越来越坚强了诶!
可是是我根本不能忍到那一集啊!
第二个原因是故事情节。
不过这是我很个人很任性的一个原因。
这里我想拿交响情人梦举个例子。
除了古典音乐和爱情友情题材一样,两部作品其实没什么共通之处。
然而我想说的就是音乐和羁绊这两点。
四月中的男主对于钢琴的羁绊根本不深,可以说我甚至感受不到他有多喜欢。
相反的他是因为女主才重拾钢琴,他与女主以及其他朋友间的羁绊远甚和钢琴的。
这一点看似并不重要,可是和交响情人梦一比,就能发现原作故事没有深度。
男女主角遇到的挫折在现实中极少出现,而真实的频繁的出现的问题,作品却完全不涉及。
我举一个交响情人梦中的一个场景,千秋王子在台上指挥学生乐队演奏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曲,野田妹在台下,她的眼睛一点一点的湿润,除了有对千秋的爱意,还有那份突然察觉到的,自己喜欢的人离梦想越来越近,而离自己却越来越远的那种矛盾的心境…我是第一次被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曲震撼到热泪盈眶。
这里没有任何独白,没有任何内心戏,因为不需要,因为这就是爱情和理想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很简单直接的传达给观众。
我相信四月的制作团队是有这个实力表现出来的,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只能归为原作脚本不给力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后一个原因才是最触我逆鳞的。
从幼儿园开始学电子琴到后来的钢琴,见过太多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人,我没见过一个是如剧中那样浮夸的姿势的。
女主第一次出现的台上演出,老实说我根本没注意她拉的音乐,她那销魂的演技着实让我目瞪口呆。
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活泼的热烈的小提琴演奏者,我最喜欢的Mairead Nesbitt每次演出就宛若精灵一样翩翩起舞,真是又美又好。
而本作的表现手法着实让人无法忍受,几近崩坏的姿势让我联想到Free!
游泳部。
那也是一部人物动作表现手法浮夸到不自然的动画,但人家好歹有基情,有肉…好吧,我就是唯独不能忍受不尊重古典音乐的存在,以至于越来越讨厌女主,而且你也知道,男主我一开始就讨厌了……所以看这部这部动漫我还图什么?
有人说我写着写着怎么就虎头蛇尾了啊!
没错因为我要去吃饭了…=============改了评分,没注意我竟然给了三星。。
真是太好说话了
谎言这是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熏说:你就是友人A了!
熏还说:我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椿说:公生只是我的弟弟。
学长说:我喜欢上别人了。
……明明每个人内心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却依然还能够带着笑容说出那些心口不一的话。
大家都以为这样是对谁都好的情形,却无法避免地,越来越事与愿违。
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你是否会消失不见;是以为理所应当会在一起,却发现原来已经无法触及。
暗恋椿说,你看到那个女生的时候,会看到她眼中的光芒。
于是公生见到了那个女孩,她的瞳孔,她在阳光下吹奏乐器的身影,她如同阳光般灿烂而纯粹的笑容,她的整个世界,她所给他带来的整个世界,都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再一次回到钢琴的世界里的彷徨也好,从桥上纵身跳入水中的忘我也好,重新站在舞台上所感受到的蜕变也好,终于从一直以来的阴影中得到的解放也好……种种的一切,都是那个女孩所带来的,无法取代的珍贵体验。
可是,自己只是友人A,还能做什么呢?
连去医院都要拼命给自己找理由。
明明是那么想要见到对方,却因为那些无法说出的话,连理由也找不出来。
明明对方就那么近在眼前,却好像随时会消失一样。
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接近你?
小椿总是在强调,公生只是我的弟弟。
于是除了那几个真正明白的人,大家真的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小椿自己和公生。
小椿真的不知道吗?
从小就一直在一起,就仿佛每天呼吸的空气那样自然。
我们就是会一直在一起的是不是?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变高了,变得耀眼了,变得好像连我都突然不认识了。
你渐渐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我无法企及的世界。
说着我不知道的事情,注视着另一个女孩的身影,若无其事地笑着对我说,你要走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去了。
为什么,会这么难过?
我以为你会一直在,我以为一切都不会改变。
原来停留在原地没有改变的,只有我。
如同空气那样无法离开的存在,就要变得再也无可触及。
是不是,再也无法接近你?
我们总是在一边努力地想要接近,一边却自我逃避,无法坦陈。
人的内心原来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复杂到我们好像能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无法解释。
人的内心也是无比矛盾的东西,矛盾到明明是那么想要接近,却还是不断地亲手隔开距离。
如果只靠谎言,我可以接近你吗?
真实真实来临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时候在自己已经失去的时候才会不得不发觉。
有的时候在经历过难以逾越的痛苦之后才会鼓起勇气去坦陈。
有的时候,要在一切都终结之后,才终于能说出那句隐藏已久的话。
四月,我说了一个谎,然后我遇见了你。
从春到夏,再到飘雪的冬。
我再次开始奔跑了,因为你再次给予了我可以做梦的机会。
因为有你,天空的星星再次开始闪耀,世界也变得绚烂多彩。
无论多小的事情,我都会永远铭记在心。
你呢?
你会不会忘记我?
就算只有一点点,你会不会想起我?
是你真的是太好了,谢谢你。
能传达到就好了。
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
喜欢你。
除去个人对古典乐特殊的情怀外,看过的音乐青春片或者励志片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数目都不少,却一直觉得精品乏陈可数。
总感觉如果作品着眼在青春奋斗,校园爱情,古典乐就无非被当成了可悲的背景OST,背后放着听听免得过于安静。
音乐这个东西,或者说所谓伟大的艺术,唯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能将以才能,技巧以及勤奋练就的作品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味道。
这便要求音乐题材的影视作品,必须搭配着与之相配的丰富故事或者情感,才能觉得彼此也算两不相欠了。
毕竟所谓作品的色彩,音色的丰富,大多是某种情绪下浑然天成的产物。
本以为自交响情人梦之后该题材内再无佳作,然后四月直接一掌呼到熊脸上,直接打跪。
大部分学琴的孩子,如果能做到“人肉节拍器”有马公生的一半,他/她的学艺之旅便可谓完美。
而有马不但有着天赐才华,无上机遇(老妈是钢琴家,老妈的基友也是钢琴家),还非人一般勤奋刻苦,早就应该功成名就,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于是作者给这梦幻一般的完美恨恨捅上了一刀,有马不到初三所爱的人就一个接一个死去,最要命的还精神失聪,这对于正常人来说基本音乐之路就完结了。
然而有马同学在女神爱的乐章(大雾)里一步步走出泥潭走向光明走向5年?
不好好弹琴手也不生眼也不花仍旧能分分钟秒了你我这等平庸琴童, 然后得到人生经验max(大雾)情绪max在大赛中重回人赢的道路。
不过我倒觉得精彩之处不在于有马如何在熏的感召下回到钢琴旁边,而是在于有马如何将自己悲惨的人生融入他的音乐,如何意识到除了妈妈和女神之外的人的存在,以及通过音乐去表达他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如何自我修复,原谅妈妈和自己,然后知道感谢周围人的过程。
从熏进重症,黑猫被撞死开始,全篇进入高潮。
以肖邦OP23作为最后的曲子,要大赞一下作者的选曲,有马借这样一个深沉内敛再小激昂一下再回归内敛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人生独白。
如果是一般校园剧,我一定会笑说初中生配OP23真是太搞笑了(尤其是考虑一下同一曲在钢琴师里的演绎背景)。
但是该作的牛逼之处在于所有人都有着跟自己年龄完全不符的情商和智商(此处我再赞一下有马在小提琴比赛上独奏钢琴,跟母亲的阴影告别的那场,看了两遍皆声泪俱下),让你丝毫不觉得突兀。
结尾丝毫不拖沓,曲终人亡,熏化作光芒消失在有马的泪光中,留给观众无限感慨。
要说有那么一些不足,那就是有马最后一场比赛上台前的迷茫处理地有点夸张了,显得椿一个咳嗽就将有马唤回现实的情节有点快。
因为此时的有马已经明白了他重要的人虽然一一离他而去,但是仍然有爱他的人陪在身边,于是才有了最后那样出色的OP23,而这些感悟显然不是一个咳嗽就可以让有马想明白的。
简直就是垃圾番被捧成神番。
本来看完觉得恶心不好看也懒得回踩,哪来这么多云来捧,恶心。
两颗星完全是给女二的。
女主是…将死之人我积点口德。
女主处理感情的方式极其奇怪,脑回路我是不懂,制造偶遇还要装喜欢男主的朋友。
用各种方法让男主弹钢琴。
最后还死了。
钢琴对于男主来说就是一个逝去母亲的压迫的缩影,男主爱过钢琴,也只是爱它带给他的荣誉和母亲偶尔会对他满意的样子。
现在的男主看到钢琴就会难过和痛苦。
女主却因为自己喜欢男主弹琴的样子去道德绑架,利用男主对自己的喜欢去逼着他弹琴。
然后也死了。
这和有马公生的妈妈有什么区别?
如出一辙的套路,用自己对男主的期望和爱去绑架。
你觉得我的用词偏激,可是这确实都是事实,只是女主的颜值和做作的文艺渲染让人忽略了这些。
再来说说女主感情的事情。
她身患绝症,马上要死了,装作喜欢男二,自称想让男主从阴影中走出。
实际上就是享受自己被爱的的过程,自我牺牲自我感动。
请问就算男主真的重新弹钢琴,在她死之后男主的痛苦要如何补偿?
男主就是从一个痛苦中到另一个痛苦,这辈子怕是要孤独终老很难爱上别人了。
更何况我觉得男主自始至终也没有完全从妈妈和钢琴的阴影走出来,之后弹琴都是为了女主,自己获得的快乐大多也与女主和自己的成功相关。
说我在上帝视角解读,那好,我们带入成男主:但凡女主长得丑一点,男主怎么可能会因为看了人家的裙底然后世界变成彩色的明亮起来?
怎么可能会短短几天接受自己被绑架去弹钢琴?
或许真的会有那种阴影几十年没办法走出,因为一个人才走出来吧。
但是这种矫情的渲染,反正我这种人看不得,觉得女主太作太恶心太恶心。
现在我带入女二。
在我看来女二才是真的喜欢男主,如果我是女二我肯定狠狠骂她一顿。
女主自己是知道一切的真相的,她却仍然要矫情地让男主和自己接触。
女二和男主互背的桥段,我真的很感动,我觉得这才是爱情的模样(希望我没有记错,因为这个番我不想再看第二遍)。
最后女二知道她要死,还要让步,而且这次让步很可能让男主这辈子和女二爱情无缘了,这就是一个疙瘩。
请问这不是绑架是什么?
女主第二次绑架别人。
女主第三个绑架的是男二,足球男。
带入一下,我是那个被假装喜欢的人,我惋惜女主的死,我被当做挡箭牌,心里不舒服,愧疚!
我也会为男主的遭遇难过。
女主第三次一厢情愿的绑架别人。
全篇除了女主,谁开心了?
除了制作好,其他一塌糊涂(这点和鬼子学院如出一辙吧。
呵呵,倒也没有鬼子学院那么恶心,毕竟没有辱华)。
有人会喜欢也很正常,毕竟女主长得确实好看,很唯美的画风。
但是莫名其妙火了,一堆吹上天的,如果他们不是跟风看的话 不会这么喜欢吧。
宫园薰的初衷是拯救,我问你拿什么拯救?
你毁了他们。
你会在他们的回忆里成为一个疙瘩,这辈子忘不掉,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你真的爱为什么不能好好的陪伴男主和他度过最后的时光?
(可能真的会有这种热烈的感情,绝症之人我很难感同身受。
反正目前看来我觉得太假,太煽情)他们的痛苦都是你为了满足自己夙愿并且自我感动的战利品。
宫园薰,我见过最爱演的煽情矫情女主,她从头到尾都是他在寻找自己喜欢的男主,而不是去拯救他。
成功的文艺片包括两个元素,高逼格和自我独白。
这部片是成功的。
用古典乐作为载体,逼格高得不是一丁半点,加上每集都有使观众对人物年龄产生怀疑的满分作文一般的内心独白,这部是非常成功的文艺动画。
震撼人心的文艺片一般还有一个元素,悲剧,bad end。
痛心地承认,这部片也是成功的。
简介说这是一个年轻钢琴家和年轻小提琴家互相鼓励成长的青春故事,我说这是伟大钢琴家、音乐家有马公生自传中关于14岁那年的故事。
如果说,贝多芬、梵高这些经历过痛苦、悲剧的人才能成为伟大艺术家,那么有马公生已经具备成为伟大音乐家的潜质了。
有马公生这短暂的15年人生,经历了两次失去最重要的人,有马公生的人生具备了悲剧的色彩。
然而,有马公生的人生是幸运的,这两个最重要的人都在生命最后时刻,燃亮了自己,闪耀出耀眼光芒,照亮了公生的人生道路。
这里不说公生妈妈,毕竟母子情在这部片不是最重要元素,这里只说女主角,小薰。
小薰在片中太过于耀眼,以至于观众难以忘记。
但是,这种耀眼的光芒,是来自于小薰用尽生命,点亮自己所发出的。
就如她的小提琴一样,随性而起,结果并不重要,生命中只需要那一刹那的闪耀,便已足够。
片中对小薰色调的描画十分到位,留心观察可以知道,前半段的小薰是对比度很高的鲜明色彩,而后半段的小薰则是黯淡无光,直至最后与公生神交的演奏,这种鲜明的色彩才再次回来。
再闪耀的光芒,也有燃尽的时候啊,最后一刹那的闪耀,只是变成灰烬前的挣扎。
但是,只要照亮你的道路,就足够了。
小薰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存在,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你看,所以大家才有寄刀片的念头。
每个男孩的青春期都会期待一个像小薰一样带给自己生活不同色彩的她出现。
但毕竟是二次元,也不是韩剧啊,极端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就好像小薰之前也只是默默注视着倾慕已久的公生,得知自己大限将至后,她的人生才跑起来,才有那个美丽的四月谎言。
所以,我们常常会失望,期待中的那个她并不是那么耀眼,生活中还是平淡的,并不是那么戏剧性的,但我们仍然该感谢那些曾经为我们闪耀过的人,即使她(他)们并不是那么耀眼,也许就像默默注视的小薰一样还不能被你所知道。
这里我给大家送一句关于《飞屋环游记》的评论:一生最华丽的冒险是与你厮守到白头。
薰对公生最真挚的情感最真挚的告白、歉意、与道谢虽然是悲剧,但是结局的韵味却是如此温暖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文字都包含著小薰深深的思念与寄托彷佛又重新回味了过去公生与薰并肩而行的这一年他们交织而成的回忆是如此五彩灿烂——有马公生君,居然给刚才还在一起的人写信,感觉真是奇怪。
你啊,真是个过分的家伙,温吞,脑子笨,又少根筋,我第一次听你的演奏是在五岁的时候,当时我正好赶上钢琴教室的发表会,记得那个孩子登场笨手笨脚的,把椅子碰到了,惹得人哈哈大笑,对着大大的钢琴也略显滑稽,都是当他一开始演奏,我就不由自主迷上了他。
乐曲像24色的调色板一样多姿多彩,旋律欢跃而出。
旁边的孩子都哭出来了,把我吓了一跳。
但是那之后你放弃了弹钢琴,真是左右别人的人生的超过分的人当我知道我们上同一所中学的时候,我超兴奋的。
要怎么跟你说上话呢?
在小卖部买面包的时候会碰上吗?
但是最后,我都只能远远看着你。
薰,最后还是去世了。
从她的信中,我们知道她撒了2个至关重要的谎。
1. 公生,我不爱你。
2. 我一直是这样肆意妄为的孩子。
对于公生来说,他所认识的薰太耀眼又太重要了,所以他对这段感情一直裹足不前,多少次买了手信到了医院,却连门都不敢进。
可是对于熏来说呢?
这个孩子明明知道她时日无多,她明明这么想呆在公生身边的,可是她却也一个字也没有说。
时不时的伪装着开朗的给公生打着电话已经是她小小的奢侈了。
薰本来是个善于忍耐的家伙。
她过去是个连喜欢的男孩子站在面前却连招呼都不敢打的孩子。
我们看到的薰,或多或少,也是她撒的一个谎言。
她所有的飞扬跳脱活力四射,其实都是带有一点绝望的:“后悔可是带不进天堂的啊”她看起来这么自由这么不在乎这么无所顾忌,是因为她明白最终她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死亡所剥夺。
所以她肆意燃烧着,却因而放出了如此耀眼的光。
若不是如此,薰到底要花多少年才会鼓起勇气和公生说话呢?
若不是如此,这个孩子会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想法拉出那样的乐曲吗?
而在最后的时间里,决心要任性不留遗憾活着的薰,却唯独对公生这么“懂事”。
她不想给公生留下痛苦的回忆,所以她当着毕生喜欢的人的面,撒谎说:我不爱你。
她用尽一切努力让公生克服心理阴影,重回舞台。
在生命最后时光,孤零零的呆在病房等待生命终结的薰其实应该很想看到公生的吧。
可是她宁愿公生去练习,去公演。
因为公生是属于钢琴的。
她理解这一点,并为公生感到开心。
公生的开心就是她的开心。
我想这就叫做真爱。
>写在前头,po是妥妥的动画党啦,写的东西完全从个人感情出发,嗯,唔,大概一直很心疼这样的角色吧,从坂道上的阿波罗中的千太郎到在盛夏等待的柑菜到樱花庄的青山妹子再到四月谎的小椿,也许和作品的表现手法有关,总会戳到心坎。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和我讨论说我更喜欢男主/女主这种话啦…………#四月是你谎言# 14集 #足迹#>>一直没有好好正视已经发生微妙变化的感情,让朋友们担心了仿佛,现在和曾经一直憧憬的学长在一起也很开心的样子,可是,除了你自己和公生小薰以外每一个朋友都察觉到咯。
一向认为是自己弟弟的观念都已经悄悄变质了。
像是刚刚发酵的新酒,隐隐约约的清淡酒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用“公生是我的弟弟”这样的话重复一遍又一遍,不断暗示自己。
明明日常许多小动作就透露出你的心不在焉,明明这样的话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何况搪塞努力点醒你的朋友呢。
公生在你的视线内时,你的注意力从未离开过;公生不在的时候,和学长聊天的话题也围绕着公生——这样子当女朋友太差劲了啊。
对于学长的感情不是最清楚不过吗,「不讨厌」。
但是没有觉察到没有想要成为恋人的愿望啊。
说到底,是「不讨厌」和「喜欢」的差别,朋友在电话里点的很清楚: 不讨厌和喜欢的差别有着数亿光年的距离啊。
略带聊赖地一个人行走着,内心有点对学长的歉意。
重新思考公生是我的弟弟或我才不是公生的守护神的问题。
>>幸好有一首曲子可以与你一起哼唱从小你们是邻居,一起上学一起玩乐,带着希望他变得更好的心情,不由得过多关心这个弱小的小男孩。
乐趣分他一半。
直至公生越来越多的时间被钢琴占据,他的双手成了大人们口中不容受伤的神物。
连找公生出来玩的机会也变得奢侈。
原本的兴高采烈被现实一步步打击,你一点点认识到,你们之间被音乐筑起了一堵透明的墙,你可以看到墙内的公生忘我地演奏,那是一个你不了解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只要能默默注视就好。
注视着闪闪发光的男生。
墙外是个落寞的你。
愤愤地说着 讨厌音乐 。
吃着各自喜爱口味的冰棍,赤脚漫步在白色沙滩上,听着海风掀过海面的声音,你慢慢跟随男生哼起曲子,你说男生练得多自然就记住旋律了。
我想,多年来所谓青梅竹马的感情就像邻居家无意中泄露出的钢琴旋律渐渐侵染进你的心里。
>>我带着散发着彩虹光芒的泥球等你的目光你完美地做出散发着彩虹光芒的泥球,也想男生看看,毕竟只有一个人欢呼的胜利是件很寂寞的事呢。
你以为,你只要带着泥球等男生有空就好。
当男生畅快地讲出自己要考音乐学院的梦想,当你有男生即将离开的危机感。
还没好好面对过去和过去的公园里的小女孩告别,男生就宣告他的再次展翅翱翔的音乐梦想。
措不及防,心里空落落的。
一声声“啊咧”“啊咧”,眼泪滚珠似的落下,啊咧,手中的冰棍不小心掉在沙子上了。
扭头就逃。
还没有做好让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男生离开的准备啊。
BAKA 原来一直是自己紧抓着不想放手啊。
真是笨蛋!
要知道公生是比你还要迟钝的人啊。
眼前的男生还是当初天真无邪的小男孩,是的,公生一直是小椿的最佳伙伴喔。
你看,我做的泥球散发着彩虹的光芒喔!
>>我知道的啊,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竟然听到青梅竹马的梦想后会泪流不止并逃走,非常难受的心情。
(多么想去抱一抱小小的小椿。
)属于你的角色歌悄然奏起抨击我的心房QAQ 小椿可是个要强的女孩子啊,自己疗伤的能力肯定不差的,嗯嗯嗯嗯!
仍然不会放弃对公生的支持和疼爱吧!
盼望着小椿能够释怀,身边也有像你注视公生那样注视着你的人啊。
敞开心扉用真情以待吧。
最后,四月谎的动画人物心理刻画很精彩,节奏把握的很恰当,表达很流畅,紧紧围绕人物。
这集的分镜处理得好好,回忆杀啊还有几乎伴随着角色歌开始就有泪点了然后看着小椿一边跑就流眼泪了(小春的声优演出也到位),心里也在喊baka baka什么的…另外公生一秒帅炸是肿么回事!!!
嗯嗯嗯嗯嗯喃喃自语那么多没有营养的见笑了(如果有看客的话)附上角色歌…………名字…………For you~月の光が降り注ぐテラス——ENA据说OST刚出来亚马逊就断货了>.<但是po已经下载了,一边听角色歌一边码字好有感觉——————————————————————谨以此文记 泽部椿Natsu 2015年1月24日22:39
月光同过去一般明亮的晃眼,繁星密布的天空下,海风吹拂的沙滩上,一起走过的地方,三三两两,留下两人的脚印。
男孩的脚印,女孩的脚印。
不察觉的时候,女孩在背后,偷偷踩上了男孩的脚印,记忆里又回到儿时“脚印好小”“才不是,只是小椿你的脚印特别大而已”“你对着我这个少女说的什么话”男孩的戏谑,女孩的暴打,时光好像已经走了太远。
回过头看脚下男孩的印记,男孩长大了,包括曾经比自己小的脚。
不经意对上目光的时候,竟然会心跳加速。
什么时候,我看着你的目光变得忧伤,“是邻居,比我还小,早早地失去了母亲,没法放着不管,希望他能打起精神来的男孩子,像这样,一直,我以为会理所应当一直陪在我身边的男孩子,希望他能一直陪在我身边的男孩子”男孩对着她说,我要离开这里,去读有音乐系的高中,笑着看着她的男孩,温柔的男孩,将要离开她的男孩。
女孩终于奔溃,眼泪不争气地从眼眶里不断出来,不断,不断的出来的眼泪,拼了命也止不住的眼泪。
“小椿!
”男孩叫住她的瞬间,女孩赤着脚。
跑开了。
是要离开了,有马公生。
一起走过的岁月里,背着脚受伤的她回家,骑脚踏车一起上学,被她拉去说要练习棒球,听他弹钢琴只是吐槽就很开心的日子,那些日子,好像就要不见了。
“你真是笨蛋呢!
”女孩喃喃地说。
被仰慕的前辈告白也提不起精神的原因,听公生和熏争论自己听不懂的音乐的时候沮丧的原因,目光一直跟着公生的原因......答案是,她喜欢他啊,这个在和不在都一样的笨蛋。
这个即使被她嫌弃,也总是温柔的说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的笨蛋。
终于,时光把我对你的回忆,都变成了暗恋。
而你,却不会爱我。
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么矫揉造作的剧情
狗血be给1
还行吧。日本动画暴露出的小家子气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友情、爱情、理想懵懂的青春什么的,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杂糅在一起后反而变成狗血的肥皂剧,矫情也得有个限度,不要让初中生再背负那么多东西了可以嘛。
追完其实没有戳中泪点……不过蛮好看的 熏还是种田梨沙配的 3d技术真是帮助发展啊弹琴的段落也能制作这么好了 就要四月了。私心觉得远远比不上《蜂蜜四叶草》所以恶意扣一下(. “一起殉情吗”大概是最抓心的了。
言情狗血标配套路:BGM不停,樱花飘零,星光辉映,特写+内心独白/告白,在演绎音乐的旅程中,探寻自我与他人的少男少女。相遇,变化;分离,变化。生命必须要有死亡才能赋予生者无法忘怀的美好与价值,如樱花般短暂绚烂,催人泪下。观众都能明白这些套路,但还是愿和角色们一起悲伤。毕竟,小美人鱼那般自我牺牲的炙热的爱,不是谁都有幸体会到吧…
特意看完全集才来评论的,真的很俗套很拖沓,是不是只要樱花跟日语一出来就有一堆人无脑打五星,你们没看过韩剧吗
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的故事。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很喜欢熏心疼她,然而我却不喜欢她甚至有些讨厌她,就是不喜欢她破坏了公生跟小椿的感情,就是讨厌她一副天真烂漫其实却很自私的样子明知道小椿的心思却在小椿面前要她理解,相比她我更喜欢小椿,看见小椿在海边嚎啕大哭的样子真是心疼死了
总得来说四谎是个非常清新的番,色彩艳丽音乐华美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前半部当校园番看轻松幽默是不错但到后半突然沉重了起来~也许是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直到公生和薰最后的合奏想起才模糊了双眼~
在这部影片的评分上我没有看到豆瓣一贯的苛刻。烂俗的爱情故事,矫情的台词,天才的设定,每一个都让我讨厌极了。因为这9.0评分,忍着不适看到最后一集,以为会有什么点睛升华反转,在我的嫌弃中,动漫结束了。我不理解,没有一点东西是能与我的青春产生共鸣,这也不是我青春期会向往的东西。浪费时间了。
编剧有点丧心病狂啊。
新海诚的风格,但是作为连续动画可能不是那么紧凑。才看几级没看完。因为自己也是学乐器所以还在一直看。估计小说会更好看一点吧。
男主强捧遭天谴
应该泪崩的最后一集 我却没有哭 是老了吗
终于看完,节奏有些慢就倍速的。到最后宫园薰死的时候确实有些催泪,没想到戴眼镜的有马公生真的是男主,一看到他就想起薛,唉。看到弹幕说,椿温柔了岁月,熏惊艳了青春。还有喜欢了你十年,却用一整个四月为你编织了谎言。记录一下。
日漫真的处处是热血和暖心的底色。难得看以古典音乐为主题的动漫,还真的是喜欢啊。有着纯粹的喜欢的东西真好,无论是人还是音乐。
横山克的配乐加分太多,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细腻到有点过了头。
认真看完的第一部日本动画连续剧,作画很美,色彩看上去就是一年中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少女的心声,少年的琴声,温柔汇集起来成为了带着光芒的力量。
这片子的弹幕没法儿看。。
这种拯救-成长的套路看着真的很治愈,但是发现身边都是内心非常积极非常向上的人,这种人都是在好好享受生活完全不需要拯救的吧....
重症少女的自愿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