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初预告片中踏雪走向故宫的场景就特别想看,但是看了流出的六集算是明白这部剧为啥胎死腹中了。
先不说主角母亲尊贵旗人硬摆谱多让人不适。
就拿主角原型良弼来说,你把主角塑造的那么伟光正,和良弼这个保皇党完全冲突啊。
就先不说这多不尊重历史。
怕是以后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觉得良弼是烈士,彭家珍是恐怖分子了。
而且我要实名惠怼高赞短评,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既然你要拍就好好拍,别搞伟光正那一套,真实呈现主角的局限性,还有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政治主张。
拿良弼当主角也行,让革命派的男二和保皇党的男一最后慢慢决裂,炸死男一,也不失为一部好剧(当然投资方应该不舍的这么炸死男李现)。
走向共和确实是好剧,不过许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一口咬定教科书都是胡诌,把李鸿章捧上天了。
如果这部剧顺顺利利播完,把李现当良弼,应该也会有不少良弼粉吧。
这六集也是够颠倒黑白了,就是旗人优秀呗,而一群p民却想着闹革命。
只看了前六集,里面秋红的角色深深地打动了我,首先春夏的长相我一直很喜欢,再一个是她的年龄和成长经历以及身份和我比较相近,因此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她被俞天白带去买硫酸、参加晚宴甚至逃去日本,我都非常羡慕,此时的我和秋红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流落异国,幡然醒悟,一个人被丢到房间里放声大哭,那种孤独无助和绝望裹挟着秋红也席卷了我。
我帮不了秋红,只能为她流下几滴不值钱的眼泪。
短短六集,却处处动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后面的部分可以被看到,我好期待。
好想知道两条故事线会以何种方式交织,想知道秋红会不会爱上良乡,想知道天白会不会实现理想。
制作精良、人物丰满,花了很力气做的剧却不能上线,因为方向出了问题,至少犯了三个低级错误:1、美化保皇派,没有显现出近代推动革命的中坚力量;2、丑化革命党,以俞天白为代表的革命党在剧中简直就是个不着调的流氓;3、不合时宜地强调赴日留学,日本正在美国围堵中国崛起的行动中扮演不光彩的急先锋角色。
开篇屠杀革命党人,革命党人贪生怕死。
临死前做不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寄希望于抓阄,苟且偷生。
对待造反,眼下时局动荡,革命局势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眼见燎原之势。
都杀掉,杀是杀不完的。
要杀一批,放一批,杀头是为了威慑,开释是为了感化。
处决现场,一位八旗子弟与一位革命党人意外相识,旗人骑马带着离开。
画面从阴暗灰暗变得明亮,寓意步入光明。
画面回来如纳粹屠杀完犹太,旗军回到驻所,上午还在处决革命义士,下午回到家里摇身一变与邻里开着玩笑,慈祥和蔼地牵着孩子手的父亲。
看了开篇十五分钟,主旨从头到屁股都是歪的。
让不了解历史背景和没有判断力的年轻人,很容易误以为真。
一开始,我也被俞天白烦到了。
他满嘴花言巧语骗小姑娘上床,口口声声革命理想但似乎一事无成,在轮船上又喝又吐还让被他连累的女主伺候,到了日本似乎又靠色相赊房租饭费。
我困惑朱亚文为什么要接这种角色。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全部。
他是那时海归的化学phd,怎么会没有才华能力?
在其他人认为晚清亲王有明君之相时,只有他坚定说,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在这时候出现一个“明君”,是好事吗?
他在女主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找了份工作时,认真地夸奖她鼓励她,试想一下,同时间的三个男主哪一个能像俞天白这样尊重女主的思想并启发她为她引路?
虽然目前仅仅只有六集,但是俞天白的形象已经越来越立体,他才华横溢,浪漫热情,愤世嫉俗,思辨不凡……这也能叫丑化革命党人?
俞天白是一个欲扬先抑的角色,我相信越往后会越展现出他性格的魅力,革命党人的光辉。
一、关于播出平台《人生若只如初见》片头赫然打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 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剧中很多情节也是发生在上海,不明白为何首播卫视不是东方卫视,而爱奇艺最早的定档是7月8日,推后匹配芒果台的档期,但18日开播前一小时仓促换挡,不管是什么原因,爱奇艺是有些等不住了,一度放出6集但继而下线。
二、关于主创导演王伟年龄不大,但《白夜追凶》和《隐秘而伟大》两部高口碑剧奠定了他的地位,演员团队也有《隐秘而伟大》中的很多原班人马,对于这样的的清末民国初的剧,大可以相信他的品质。
六集看完,李现、春夏、朱亚文、魏大勋、周游的演技也是相当在线,表演的人物形象很有代入感。
三、服化道制作精良剧中不管是清末官员制服和家属旗服都很华丽,同时杨凯之等革命者的布衣和湖北乡下场景又质朴简陋,道具很有层次感。
上海作为当时的十里洋场,有奢华的一面,这也是民国剧成型的时代滤镜。
作为比较考究的年代剧,清庭的文件,竖版书籍、白话文中夹杂一些文言表述,都有很强的时代观影体验。
四、真实人物和虚构创作剧中有很强的历史依托,直接出现了八国联军侵华、唐才常起义败露被张之洞逮捕杀害、陈公辅学校演讲及海外革命运动,载沣赴德国递道歉书,清末公费派遣留学生赴日等真实历史事件。
但剧中满清贵族后裔、革命党人、袁世凯小站人物,初期革命家和逃婚女青年都应该是基于多个人物虚构的角色,由于和如今执政党的某些历史人物有了关联,可能就有过审的麻烦。
五、早期革命者俞天白前六集给我最深刻的角色影响其实就是俞天白,作为早期革命者,他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将要何处去,但一心想要搞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他可能有中国早期革命者的一些不太光彩的行为,用新思想蛊惑年轻学生,骗小姑娘,在海外到处播种。
俞天白不仅有思想认识上的局限,连画画和搞化学实验做炸弹这样的技能都是学到皮毛,有“引刀成一快”的精神,但精心准备的刺杀炸弹居然做成哑炮。
俞天白可能集合了康大圣、孙大炮早期革命等的一些问题局限,但他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在剧中,也是他通过新思潮把女一秋红连哄带骗拖入革命道路的。
六、褒贬问题剧中是点出了清末复杂的政治格局,八国联军驻兵北京,皇帝被垂帘听政,东南互保,连李成儒扮演的满清旗人一边在支持革命党,又一边在巴结醇亲王。
张之洞代表的汉族地方势力,对革命党也是用“执硬币”抓阄般的处罚镇压。
李现饰演的良乡作为多尔衮的后裔,基本已经是处于推恩令之下,日子比刘备好一点的状态,满清失去了武力传统,连旗人的礼仪也逐渐淡忘了。
好不容易“冷锅冒热烟”获得留日机会,也是京城过惯了好日子的贵族不愿意出去看世界。
载沣因为洋人汽车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就直接讽刺了满清的这种强弩之末的窘迫之境。
“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良乡的海外求学未必是满清的解药。
因为留日学生中,也是夹杂着清末各种势力的代表。
当然上帝视角来看,清末留日留美留欧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满清的掘墓人。
七、革命党、立宪派、北洋系前六集只是故事的起点,杨凯之应该是代表革命党,良乡代表立宪派、李人骏作为袁世凯的门生当然是北洋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各个派系的挽救和斗争,如今看来很短暂和无足轻重,很少有长篇电视剧来重现这一历史阶段。
《人生若只如初见》算是填补这一空白的代表作,由于民国史至今没有官方钦定的版本,可能就有审核的问题。
不过编剧中既有江奇涛这样的军旅剧老手,也有张勇这样的民国偶像剧能手,应该播出不是问题。
最后说一下春夏扮演的秋红,真实历史中能直接用的原型应该不多,这是大女主偶像剧的商业标配,是市场的需求。
春夏在文艺电影《踏雪寻梅》崭露头角,随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播出,可能有望跻身一线女星地位。
年代史诗剧《人生若如初见》导演王伟代表作品《隐秘而伟大》《白夜追凶》,编剧江奇涛代表作品《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优秀演员李现、春夏等精彩演绎,展现了近代中国青年救亡图存的风采。
该剧主线聚焦了五位奋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有志青年交缠起伏的命运,描绘革命志士们浴血奋战,推翻存续千百年的旧秩序,最终走向振兴中华、民族复兴革命道路的年代史诗。
风云百年,铸就新中国。
吾辈青年,探寻革命路。
热血而不忘其志,无畏而砥砺向前。
感恩同行,静待相见。
鲁迅先生说:“三贝子花园里面,有谋刺良弼和袁世凯而死的四烈士坟,其中有三块墓碑,何以直到民国十一年还没有人去刻一个字”。
为什么没有人刻字呢?
很多创作者,擅长以奇观展示历史,书写人物因“立场”而产生的沉浮。
但历史的洪流,不是由立场造就的,而是进步力量所推动的。
我们的历史之所以充盈,正是因为有了许多被乌托邦冲动驱使的瞬间,才显得褶褶生辉。
良弼有问题吗?
当然没有,他是满人中鹤立鸡群的精英,不仅推崇康、梁,还主张君主立宪。
可是个体命运的沉浮,并非与历史发展同趋,他的进步性值得肯定,但维护的依然是皇裔的利益。
除掉良弼的彭家珍呢?
他赴京前,在绝命书中写道:“共和成,虽死犹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
作为历史人物,他挽共和于危难,加速南北统一,为无数黎民挡下了行将燃烧的战火,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
建国后被表彰为“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如戴锦华老师所言,这一代创作者,普遍无法从我们自身的视角来讲述历史,反要借助旁观者视角来体认自身。
观者的震撼,更多出于隔岸观火的好奇,当作者用这种手法操作,就会和真实的历史撞上,最后被撞毁的一定不是历史。
看到有友友回复,说是篡改历史了,我懂了谢谢各位友友挺好看的(这是以前的文案),但是为什么下架啊,麻烦各位路人回复我一下然后就是凑字数数数数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抢跑看完六集,4颗星。
0.5扣在第三集开始剧情就有点松弛,0.3扣在演员的表演,0.2扣在人物的出场背景不充分。
魏大勋在第一集开头砍头那场戏真的让我相信他是个好演员,但之后的表演又让我不相信。
李现和春夏可能年纪大了,演青春懵懂的方式,依然是张大眼睛歪着脑袋扮可爱… 不是演的不好,是确实阅历过满难装嫩,这种装嫩最大的影响是第一集李现的台词不清楚。
李现扮嫩演法是《万箭穿心》的技巧;春夏没有导演把关,比《踏雪寻梅》更显摇头晃脑。
而且春夏眼睛太大了… 适合演琼瑶,感觉应该妆造要缩小眼睛比例。
可能因为主演是电影演员,导演也更喜欢切近景给特写,朱亚文的表演放在整部剧里,就稍微浮夸油腻。
但也最滑稽。
前六集写的最有趣的是春夏这条线。
一个普通人因为男人稀里糊涂卷入革命,这一部分和《色戒》一模一样,都是为了爱情稀里糊涂牺牲自己,因为学了点“新科学新文化”就觉得自己改天换面了,实则根本还没有觉悟,也没办法委以重任。
不过到了日本,春夏饰演的角色突然发现,男人满嘴的理想浪漫正义匡扶,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对老板娘说“我爱你”就能免掉自己的房租。
甚至还不允许春夏饰演的角色外出工作赚钱,理由是,那么高工资付给你,肯定做的是些不正当的勾当而不是堂堂正正的雇佣关系。
第六集最后,春夏怼朱亚文的那段挺有意思,具有女权平权思想,和对革命不切实际天真幻想的讽刺与思考。
可以跟第四集?
在轮渡上,李现和周游关于大清为什么腐朽不行相呼应。
周游认为,坏在垂帘听政,坏在女子当家,李现认为他们满人认为男女平等,主内主外没有区别。
最后关于人物塑造上,之所以觉得男主形象过好,有一部分原因是,魏大勋这个革命党同志人物过渡交代不清楚,会让观众觉得思想和作风腐朽奢靡不坦荡。
观众知道他参加革命,差点砍头。
但成为预备士兵之后,编剧到了第六集还没有交代,魏大勋每天花天酒地,军事能力不行,这种伪装的表面背后是什么。
我想第六集最后,邀请李现和周游去吃饭,如果那顿饭局是革命党的饭局而不是皇亲贵族的饭局,那应该能解答这个疑问。
期待这部剧就跟喜欢《甄嬛传》一样,当权力是稀缺品,所有人都想胜者为王。
一同参加军校的三位兄弟,三位男主分属三个不同立场,他们三个人将来的命运一定是不同且尔虞我诈。
b. 作为一个知道历史的人,从1901到1912年大清灭亡还有十一年,但作为剧中人物,已经腐朽坏的清王朝,有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破败,至于选择哪种方式,保守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有不同的方式。
他们的争论争议,互相劝服与说服,期待编剧能展现出来。
PS:如果稍微学了高中近代史和考研政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由孙中山在1905年之后才提出的。
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在1894年1月,写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
但李鸿章没有看到,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
寻求真理,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本来就是漫长的道路。
这部剧的背景是1901年,非要拿现在的zzlc去抨击那时候人物zzlc也是大可不必。
这就跟《甄嬛传》在我看来不是歌颂封建王朝的美好,而是它的残忍一样。
做皇帝,做胜者做赢家,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