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杜拉拉升职计,爱出色‘等’二片,我真是本着‘想看这帮孙子是想怎么欺骗不明真相群众的想法,批判着看的。
据我发现,这类影片基本是:没事抖个英文,穿个Dior,赶个飞机,开个董事会,让几个训练有素的animal,伴着迪厅歌曲,舔着舌头,翻着白眼在一群guy的围绕下拍俩所谓‘大片’。
在这些影片里,北京城就剩建外,三里屯,ccav楼,今日美术馆等地方可见人。
姚晨踩着高根,喷着香味,直接能从798跨到国贸上班,还一点没扯到淡。
上班内容也无非是抱个sb夹子,通知这开会那开会,得闲,谈情说爱.喝红酒,切牛排。
车和房都是已知条件,失恋了随随便便就要去个东南亚国家疗伤。
卧操,这是除了新,闻联,播,第二个我希望活在的世界。
这次看‘与时尚同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看了。
果然电影开头是令我作呕的一切,说品位啊,谈时尚啊,大模在办公室来回晃啊,当我快要反酸水时,我看到了煤老板,我反出来的就又咽回去了。
我认为,这个煤老板太像了,他和他那富二代儿子的家庭描写太真实了(本人看过很多猪跑)我可能看的片少。
但是这是富二代在媒体里少有的正面亮相。
对于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生活辛劳的中国电影还是不计其数。
但是反映富二代这一阶层的电影;表现他们的苦衷,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心的电影,反正让我印象深的没有。
从这,我就觉得此片非彼片。
之后的创业失败,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又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
哎呀呀,这情节虽然和现实的时尚圈怪现象还有差距,但是作为有帅哥美女明显的商业片,已经十分苦逼了。
苦逼到后来看到大家又走到了一起,作为观众的我还真心高兴了一下下~~(但是成功后的群舞的场面,还是让我感叹时尚路对中国人民还是有点遥远。
)这片还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多,每个都还都挺“丰满”,富二代虽然有钱,但是花钱还挺扣,这点很传神。
而且从一开始‘给钱就是大爷’的富二代脾气,不顾一切用野模,到后来全心全意支持小辉的身心变化的刻画,疏而不漏。
过气大明星,名存实亡受经纪人支配。
那个神秘摄影师林雪一开始真没发现是Hang Kang银,北京口音十分用心了。
还有许多许多细节,真真都是‘这样的片’不该有的优点。
最后结尾,几番真心大告白,不仅十分heart warming,而且有冷静,更重要是有一丝看透。
回归本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片子处处是对我开头提到的二片的粉刺。
看的我浑身爽。
爽就爽在似乎出了口气。
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群众”,在政,治生活中,被说成没素质,不配这不配那。
在时尚生活,娱乐生活,甚至一切一切生活中,都惯性地,理所当然地,被毫无选择权,被被迫看着听着,只见一个又一个小丑,跳出来,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这么干是最tm 不入流的。
别把群众当傻子,他们今天傻,明天傻,后天也未必傻了。
几个大马猴,靠着群众对他们过去的良好印象,还能蹦几天。
但是以后要还想靠愚弄无知大众来挣人气的,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此片就是证明。
比如有个富二代的好兄弟,比什么都实在啊!!
比如第一次看到那样的大胖子“摄影师”,拜托,也太小看摄影这玩意儿了吧,不好好的从事摄影事业,在家里养鸟摆谱,摄影是需要无数的经验积累,不断的自我提升的好不好,连照相机都不会拿,还什么传说中的摄影师呢……太不专业了,筷子兄弟都要好很多。
比如随便拉几个人就真的出杂志了……比如那段莫名其妙的“印度歌舞”……拜托能不能不要找徐若瑄啊,她的年纪真的已经不适合这样的角色了,让人一点惊喜都没有。
拜托英红这个角色能不能爽快一点爱情买卖了之后就好好的安心做那个什么主编,而不要那么纠结的买了火车票纠结的边看直播边吃饭,后面那本杂志出的什么的原来和她没有半毛钱关系。
拜托后面的峰回路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快,还没反应过来呢,杂志就火了……这节奏快的,是赶着散场呢啊!
最后就是这个片名,和剧情貌似没半毛钱关系啊啊啊……额,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片子有偏见,总之就这样了。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这部电影会让人直接联想到流传甚广的《穿Prada的恶魔》,再不然是那部拙劣不堪的《杜拉拉升职记》。
《与时尚同居》跟前者当然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相比后者,它的完成度还是要好出一些——没有那么多的植入广告,也没有那么多的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由于主人公周小辉的设定问题,《与时尚同居》自然是无关少女励志,不过明眼人还是看得出它对时尚的讽刺。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标榜金钱,鼓吹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变态时代,影片几乎是推翻了一切。
在周小辉因为失败而情绪爆发的那一场戏,他把所有人都嘲笑了一番,结果呢,最被看扁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而在最后Alex推心置腹的那段戏里,他也坦言了自己的出身。
言下之意,时尚都是浮云,越是空虚腐化的人才越要往自己身上猛贴标签。
电影是说明白了,可现实中的大众未必明白。
毕竟,人类是一种太过现实的动物,仿佛站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多出了生存空间,更靠近食物链的顶端。
跟涉及到OL和办公室的《爱出色》和《我知女人心》不同,《与时尚同居》更侧重讲述职场争斗,无关爱情。
就像周小辉和英红的关系,影片把他们处理得更像事业伴侣,先是上司下属,变成知心朋友,然后又是敌手卧底,最后峰回路转。
电影讲了一些上司难伺候,后面就是竞争,夹杂了不断的刨坑陷害、挖人设计,大抵是现下时尚杂志的面貌。
由于《厚黑学》在中国非常吃香,面对那一套自私黑暗的处世之道,这类职场竞争的东西还是有法则可遵循,尚不至于有你死我活的残酷程度。
这不,电影始终有一些天真的意思,人家那一堆破铜烂铁,同样还不是做起了《摩登》。
此前,尹丽川是拍文艺小片的导演,小众小人物。
到了《与时尚同居》,如果不考虑同类题材的连环撞车,从剧作和技术上,她的商业转型来得相当彻底。
影片的情节点埋设得恰到好处,冲突转折都是有据可循,煤老板揶揄中国电影的一段更是刺到痛处。
要知道,绝大多数华语院线片是逻辑不通,匪夷所思,超脱了现实。
如果在演员指导上有更好发挥,或许,电影还能再上一层。
就好比,谭咏麟很努力去表现时尚圈那种令人作呕的虚浮,然而,他还是不够愚蠢,不够有本土特色。
在开头,《与时尚同居》用到了移轴摄影。
这么一看,看似模型的北京和香港也差不多是一回事了。
不过,要说到北京是个时尚的城市,不用提香港,上海听到就笑了。
这不是环境背景的问题,而是说,在这样一个城市空间里头,影片故事始终有点水土不服。
如果你不明白何故,跑这几个城市,对比下街头路人的时髦和和衣装打扮便明白了。
观众也很容易觉得,说到底了,还不是小圈子的糟心事。
当一个城市的绝大多数还苦于租房和买房的事情,试问,他们如何去关心和追求时尚?
影片选择了周渝民、徐若瑄、谭咏麟等港台明星来镇场,说到底已经是二流三线了。
尽管可能有其他现实考虑,但我还是会理解为:一旦由内地演员上阵,那么土包子等恶评就会迎面飞来。
最后有一点不得不说,电影是满篇都在谈时尚、博眼球,然而,哪里有同居了?
谁跟谁同居了?
从这点来说,片名实在糟透了,品位下降了一个档次,更有山寨之嫌。
【新京报】
今天又花了半价票包场看电影,就冲这点来说,我有时候真是不得不爱温邹的电影市场。
同样一部片子,你在电脑屏幕里看过,和在电影院里看是不一样的。
硕大的占据整个眼球的画面和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的音效,会把一切放大。
你会从惯常所见之美里发现新的亮点,如果它确实经得起这样被放大数十倍的考验;同样你在电视上觉得还凑合或者顺眼的一张脸,可能到了电影屏幕上就会无所遁形地暴露出不耐看的缺陷。
电影院和电视电脑的区别是,你掏了钱,所以你会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地换算自己看到的和花出去的钱是不是等价。
你在电脑上看一部烂片,随便看随便快进随便点叉,被雷到也未必多上心,可要是在电影院里被一阵阵地雷,你就会有种自己花钱找罪受的自虐感。
我常常有看到粉丝们讨论自己的偶像在大银幕表现或潜力如何,有时候也被看得粉粉黑黑分不清楚,其实在网上摆事实讲道理说得急赤白脸都是没有用的,你坐到电影院里,当那个人出现的时候,特写抓不抓人,眼睛有没有感情,你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前途了。
花四走到今日,当初是言承旭触电大银幕最早,和郑秀文拍魔幻厨房,这部片子我没看过,那时都是这类嫁个有钱人夏日麽麽茶的爱情轻喜剧,周渝民和徐若瑄拍过爱情龙卷风,我也没看,那时弯弯也是一阵风地拍这种橘子酱男孩贫穷贵公子的抽风偶像剧,这俩剧虽然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却是殊途同归,都是拉着流星的名气最后也像流星一样的流逝掉了,没啥反响。
我现在一看,倒是觉得这两个人也是很相像的,都是有那么些腼腆内敛,许久以后也没有变得适应起这个圈子似的圆润起来。
有些人喜欢说你又不是偶像肚子里的蛔虫,你咋知道他是真纯还是装逼,话要是说到这个份上,一个人你让他连自己的眼睛和感受都不信了,难道以后非得扛个测谎仪上街对人叮一下?
言承旭我最近见过他是去年的就是赖着你,这是部典型的弯弯二逼剧,我起初也还忍受着艾拉嘟嘴巴扁嘴巴斜嘴巴地装嫩扮可爱女猪状,而且觉得项羽平这样的律师身份设定很有爱,但是到两人关系融洽后坐在客厅里互相嬉闹打手那一幕,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吐了……周渝民我最近听说到他是去年的痞子英雄,据说不以传统的偶像剧爱情套路为主线,据我难搞的表弟说还蛮好看,据我的感觉貌似有点小清新,这么一讲是不是很像文艺那挂?
最早上了银幕的人没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直在电视剧里摸索的人渐渐登上了这个舞台。
我一点也没有要褒贬这两个人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两个人真的是跟他们当初的角色很像。
道明寺看起来很凶,其实你拿颗糖就能把他泡软了随便捏,花泽类看起来比较好亲近,可是每一个版本里你都搞不清他到底爱的是谁。
道明寺付出一百分,杉菜能还他一分他就眼泪鼻涕泡了,可是花泽类,他必定要百分百的严丝合缝的两个人对接的感情。
如果说电视比较像家长里短,电影就是战场厮杀。
你可以在电视剧里大开大合地找存在感,电影里讲究的是杀人于无形,你行不行?
两个小时,若干场戏,你能不能把这个角色的前世今生都融合在一言一行里?
你入不了戏,你就是让观众出戏的灰尘,他入了戏,他就是照亮全场的珍珠。
怎么入戏?
剥心剥肺。
所以略带偏执的周渝民比软包子的言承旭更适合大银幕这条路。
说到这些也不算跑题,戏里的角色有前世今生,戏外的演员何尝不是一样。
我们夸演员喜欢说演啥像啥,但是角色和演员本身必然是不可分割的。
虽然不敢厚颜无耻地说周叔叔我是看着你的片子长大的,好歹也是青春年华共同成长起来的。
当局者一样地看自己走过的路,或者旁观者似地看他们走过来的路,好像都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唏嘘。
未必是脑残粉,只是若干年后回首,发现那个人和自己的某段年华联系在了一起而已。
当你不自觉的带着这样那样的感情视角走进电影院,重新审视那个人作为角色的存在,失望还是惊喜,平淡还是有魅力?
那就完全要看他这几年是不是光在片场混盒饭吃了。
走大银幕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
演员对自己要狠,编剧对角色要狠,导演对故事要狠,很多时候烂片们就是对自己太包容了,翻篇读者就敢励志,得个癌症就敢煽情,讲个上古时代的笑话就企图强行挠观众咯吱窝,结果被狠到的人只有观众。
导演对故事不狠,故事就没有张力 (那时刚看完电影我有好多话要夸这电影夸角色出彩夸周渝民帅死即便是片尾桥段模仿性很强的舞蹈我都很满意结果隔段时间具体怎么说忘得差不多了……)
在时尚圈,永远不要暴露你的出身,也不要跟陌生人谈论理想,时尚塑造成功人士,不被修饰的人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的意识,你要明白跟什么身份的人交朋友,你要和最红的明星成为闺蜜,最顶级的秀,你要拿到最前排的位子,你还要懂得欣赏艺术,时尚就是。。。
要让人羡慕。
——Alex做fashion的,要时刻保持好奇心。
——周小辉创业?
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人的童话,这世界上有比尔盖茨,有扎克伯格,但有谁会记得底下埋了多少炮灰。
——周小辉在穿裙子和死之间,我选择死。
——英红是burberry,不是barberry,这个你可以没有,但做时尚的绝对不能买A货。
——周小辉周小辉:别我跟你谈理想的时候你就跟我谈钱。
——武阳:是我跟你谈钱的时候你就跟我谈理想。
绝对不要用模式来套用,你要抓到被拍摄者最生动的部位,最进入状态的姿势,最重要的是什么?
表情, 你要拍出画面以外看不到的东西。
——周小辉最强壮的肌肉是我的心。
——阿赫瓦里要有个性又不能太过,要不。。。
飘逸的纱巾配上老虎去故宫?
——英红那也不能不去试,不试就更没结果。
——英红良友何惧之有,他们怕的是梁先生的理想。
——郑美编什么是时尚?
它是工业,是艺术,是资本,是流行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我们都忘了它的根本——是对美的倡导。
——周小辉高端时尚就像一道宅门,那里面很美,很高尚,很复杂,也很昂贵,但这里很实在,很生动,人们吃买的起的菜,穿买的起的衣服,而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让我们来为他们办一本杂志,不在乎潮流,不在乎别人制定的品味,没有阶级,没有三六九等,因为,美是平等的。
——周小辉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Alex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虽然是过季的。
——AlexPS:当Alex在影片的结尾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时,似乎意味着所谓高端时尚的终结,犹如他的包包,虽然限量,但已过季,生命之中总有些东西值得相信,周小辉赢了,我愿意理解为,那些关于理想、公平、正义的东西总是会赢的。
还没看过电影,上来纯粹是来吐槽几位主演的。
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仔仔变的如此消瘦,兴许是和S分开。
其实流星花园也没看过几集,只是觉得那样略阳光,略忧郁的仔仔再也回不来了,许是人总要成长,总要经历很多事情,所以由不得我们。
当年与赵又廷出演了痞子英雄,其实我又只瞟了几眼,但是在颁奖时赵又廷的夸张虚伪的表扬让我平添了几丝对仔仔的喜爱,有人说仔仔有小梁朝伟的称号,有人说仔仔演技越来越好了,可是这样的仔仔真是让人心疼,不管演技是否日臻完美,不管获得了多少荣誉,始终希望你好好的,开心的。
徐MM一直被人称做永远的18岁,但不知道为何,最近出现的“少女”真是够吓人的,玲珑的身段不再有。
脸上的苍老是几沓面粉都遮掩不掉的,一下子让人觉得少女终有天会成为妇女,但对于徐MM来说,根本就没有过渡期,这才是最让人惊讶的。
《白蛇传》开头有徐MM几个场景,可惜那天去电影院迟了没看到。
还记得当年她与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么,小小的我真的觉得“宛若仙子”也不过如此。
乔任梁也是选修出生,应该来说混的还可以吧,至少能让我叫的出名对的上号,《夜店》中也就这么几个演员,虽然配角,也算拿得出门面。
看演员表时惊觉春晓也出演了,自从和彭坦结婚后,我是第一次看见她,其实对于她我也是很有爱的,气质有些清冷,但又略带丝傲慢,不可一世,《奋斗》中也就出现了几分钟,希望这次能看到她的演技。
谭校长这些平日没怎么关注,也不好多说,但对于导演尹丽川倒是去微微留意了下,据说是京城有名的名媛,才华有,见地有,还是很欣赏这类女子的,不谦卑,不刻意讨好,所以真诚希望这部电影能杀出一片天空。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导演尹丽川原来还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
“与时尚同居”这个片名倒是挺符合她“下半身”诗人的美名。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励志的职场故事,时尚杂志副主编周小辉,才华横溢却因太过张扬而被妒才的上司解雇。
周小辉不甘失败,随即召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屡遭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乌龙失败之后,他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影片的故事架构并不是非常完美和新颖,比如创办平民杂志的成功来得太突然,这种逆袭被戏剧化;英红的身份转变过于刻意;结尾处周小辉和英红的拥抱亲吻显得狗尾续貂了。
与《杜拉拉升职记》相比,它略显单调,情节不够饱满,尤其是周小辉和英红之间的感情升华得太快。
作为职场电影,它只是突出了职场中才能之人不善做人而遭人排挤的厄运。
当今社会,正如王尔德所说: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与人交往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也如名尚杂志主编Alex所说: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职场本身就充满了残酷激烈的竞争,在时尚圈乃至上流社会浮华的光圈下隐藏的依然是残酷法则和勾心斗角。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没有错,但好到让旁人感到受挤兑就有错了。
谦虚谨慎是美德,至少在中国,才华出众爱出风头的下属通常会让上司感到不安,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极少有“伯乐”甘愿自己让位。
不少大牛们也不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积累一定经验后便自立门户。
另外,影片中不少台词都是妙语连珠:“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意识。
”“时尚的高度远高于成年人的平均高度。
”“创业,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者的童话。
”“创业的委屈是不好跟别人哭诉的,成熟点。
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
”“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导演正是通过这些话语来告诉观众社会的真相。
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念想,从古至今,阶级恒而有之,只是衡量的标准有所改变。
时尚是什么?
周小辉创办的平民杂志《摩登》只能说是普通人的潮流,终究不是时尚。
时尚就应该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而不应是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时尚就是个弄潮儿,让人们在后面追赶的玩意儿。
成熟又是什么?
成熟就是能够承受所有压向你的责任和指责,能够在不公的社会法则中游刃有余。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良莠不齐。
正如尹丽川的诗《公平》所写:“当我看见一对壁人,手挽手走过,眼里有着器皿的哀愁。
就像这世间,那些公平的事,合情合理的主张,青梅竹马的爱情,白白地流在地上,像那些营养丰富的精液”。
即便如此,影片宣扬的仍是开拓创新,乐观坚强,坚持到底必将迎来胜利的传统价值观。
在这之前,尹丽川执导的《公园》和《牛郎织女》在国际上拿到多项大奖,被视为地下电影的典范,但几乎不可能有公映的机会。
《与时尚同居》是她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也是中国地下导演走向地面的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开始投身于大众市场。
不管这部电影本身如何,独立导演和地下导演都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动力不断地完善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星星之火之势燎原。
说实话是因为偶像效应,才选择看这部电影,喜欢仔仔跟徐若瑄的搭配。
但是不管是故事还是演员的表现,真的很失望,谭咏麟蹩脚的普通话与其他的人对话,一定要看字幕。。。
情节过于俗套,为什么到后面会莫名其妙的成功,真的是令人费解,还有最重要的是仔仔是怎么喜欢徐若瑄的?
I don't know。。。
只能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电影可看可不看,不是很烂。
1。
导演是尹丽川,我现在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文化女流氓,女人太有文化又太卖弄就成流氓了。
2.这部里最惊喜的演员是乔任梁,扮演的富二代很讨喜,由路人甲升级为关注的演员。
3.两主演周渝民和谭咏麟(号称校长的这个人已经老得要死了)没啥说的,换成别人演也一样。
3.这部戏里最受不了的演员是徐若瑄,扮演屯妞有点让我不适,还和周渝民有莫名的感情戏,以前没反感过她呀。
4.春晓挺有味儿。
5.说创业,办一个杂志成功得也SO EASY了,而且成功的形式有点抄袭《豪情》的意思。
本来不想写评论的,对于一部烂片来说,对其最尊重又不掉自身价格的方式就是忘记、忘记、再忘记。
但是,不小心登豆瓣看到这部片子的评分居然有6.9,下面的评论居然几乎一边倒地是称赞溢美,我实在忍不住说上两句。
对于这种片子,原本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看看精美的画面、靓丽的明星(周渝民和徐若瑄我都还蛮喜欢的)、老套但是轻松的台词就OK了,但是抱着这种低姿态底期待的心态去看,居然还能让我愤怒其2的程度。
实在有点害人害己。
首先是故事,失败者创业的励志是好题材,出过好电影,再融合时尚又有商业卖点。
但是这里面的失败者失败得很2,成功得也很2。
前一分钟还说这本杂志明明只买了几十本,画面一切就有家长跑到编辑部(实在不想叫他杂志社,那地方完全是停留在改革开发初期的编辑部的故事的帮办公室)说这杂志多好成功。
之前的画面还是杂志在角落没人理睬,切换之后就是满大街上的人手一本该杂志(且不说所谓的时尚杂志封面有多么像《知音》),然后一帮人跑大街上玩歌舞、玩快闪,擦,你印度片啊。。。。
人家印度片跳舞的都还打扮打扮,你们那些dancer能不要这么城乡接合部不?
再说演员,基于喜爱,我都不想批评两个男女主角了,但是你们演得也太流于表面了吧,,难道仔仔被又廷腹黑之后就一蹶不振?
至于那些配角,整个编辑部流露出的草台班子气氛,难道真能让人信服这么不专业的团队,也没有统一精神方向和追求的团队,能创造励志奇迹?
还有服装,以时尚做买点的商业片,居然能让女主人公穿这么丑,一件放在橱窗上的展品居然可以从电影开始放到电影结束,时尚都粘灰了吧。
为了突显女主角以前的运动员身份,就让听她在男主角身边一直只穿一套运动衣?
而一旦离开男主角又可以换一身截然不同的职业装?
让女主角一会变成傻姑,一会化身干练腹黑白领?
服装师,你就是这么理解服装和人物性格的关系的?
这么生硬,有逻辑吗?
一部好的励志类型片,通常是主人公或者某群人在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之后,找到自我而获得的成功。
但是本片所经历的痛苦,仅仅只是内部人员的抬杠和腹黑而已,然后男主角再听听老人讲故事,重提一下“理想”这个概念,莫名其妙把2B了的各种配角再找回来,就莫名其妙又成功了?
各种2的细节多得目不暇接,特提一下里面的软性广告,其实都全体硬了,打某网站的广告真是活生生地叫个路人甲硬用和剧情无关的对话说给观众听,能不要这么简单粗暴吗导演,你真的就那么喜欢强行插入?
好吧,烂片其实层出不穷,连《出水芙蓉》《大笑江湖》这样的片我都看过,其实本片我完全可以忍气吞声,但是我忍不了的,是豆瓣上一片称好的评论,瞬间还让我错解是不是自己进错了页面,还是当时进错了电影厅。
看来豆瓣真的是很重要的营销阵地,写手们写字真不容易,韩寒也说了中国的作家那啥,但是,中国的电影也真不容易,烂片层出不穷,导演纷纷转2,演员互相践踏,有点才华的都被挤了,有点钱都被烂电影圈了,能不能不要再瞎搅和豆瓣了,让烂片沉下去,让观众恢复点信心成吗。
在四星和三星之间犹豫不决 片头的移轴效果太得我心了 剧情很直白 励志嘛 都差不多 亮点在于太接地气了 近些年的所谓都市偶像电影神码的没一个靠谱的 这电影看的我带入了 都没功夫去计较几位主演不咋地的演技了 倒是乔任梁惊喜了 有前途 说起来周渝民还真的挺有“影帝范儿”的 整个一山寨刘天王
没想到拍的这样好
各种装加广告的产物
因为一句台词,我给四颗星。
不用动脑的电影,也不能打动人的电影,看着就能睡着的电影,最大的优点,比变形金刚安静多了。
这是时尚史上的一朵奇葩。
算是内地青春时尚喜剧的一大突破了,至少没有让人感觉很差,很多笑点可以出来。又出现大部分影片的问题,配角过于抢戏了.....这种喜剧如果不是靠演员的撑场还能走多远?
开头剧情让人想到阿汤的《甜心先生》 结尾的转折也来得太突兀了一点,影片中段 对于时尚原本定义的颠覆和年轻人自主创业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欺骗,打压等剧情拍得很不错 有些台词很励志。只是谭咏麟的国语实在是囧
剧本Idea还可以啊,拍砸了。时尚杂志看来并不能适应复古清新风。浪费掉长相越发梁朝伟的仔仔啦~
值两颗星,不能再多了
中国
这片子5.6分让我终于信服群众是愚昧的这一真理。
这是中国爱情轻喜继《非常完美》之后又一部较高质量的电影。时尚与亲民是二元对立吗?影片将两者对立降低了影片的品质。品位与阶级相关但不相等,电影用卡拉斯、雪茄装点优雅,如果没有内心喜悦,这是徒有其表。真正的品位不是以品位示人、也不是用品位包容粗俗,而是忘记品位、优雅生存。
我爱周渝民!我要和他在一起!!!!!!!!
三星,主要周渝民说国语让我不能接受以外,其他一切还好,其实这种电影拍得最好的是 豪情,这片大概和 2009年那部 窈窕绅士 是一个水平,故事情节也类似。虽然在这个大多傻逼拍电影的当下,尹丽川嗲嗲的贩卖梦想有点作秀的嫌疑,但还是值得一看
真的还蛮好看的,绝对不是烂片!节奏明快,情节曲折!
看在演员们演得如此卖力还演得这么烂的份儿上,就不给一星了。
相比之下徐若萱怎么演得那么那么好。
有情怀,但人物感情线和剧情逻辑线都弱。
不雷人 有主题 有逻辑 有笑点 小励志 乔任梁演技有进步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