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北偏北

东北偏北,捉“鬼”记,North by Northeast

主演:班赞,李滨,呈让,战鹤文,吴优,刘韦伯,陈端,张优,郭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方言年份:2014

《东北偏北》剧照

东北偏北 剧照 NO.1东北偏北 剧照 NO.2东北偏北 剧照 NO.3东北偏北 剧照 NO.4东北偏北 剧照 NO.5东北偏北 剧照 NO.6东北偏北 剧照 NO.13东北偏北 剧照 NO.14东北偏北 剧照 NO.15东北偏北 剧照 NO.16东北偏北 剧照 NO.17东北偏北 剧照 NO.18东北偏北 剧照 NO.19东北偏北 剧照 NO.20

《东北偏北》剧情介绍

东北偏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东北地带,性侵案件频发,却始终抓不到罪犯,甚至没人能看清罪犯真容。公安队长李占山(班赞 饰)对刑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徒有一腔破案热情,对恶行深恶痛疾。当他遇见劳改下放的中医老教授蔡滨(李滨 饰),并与她成为破案搭档,大老粗搭档知识分子,英雄遭遇书生,彼此就成为了对方最大的问题,新鲜组合妙趣横生。在土方法和科学推理不断碰撞不断磨合下,诸多证据逐一浮现,来无影去无踪的罪犯也渐渐清晰。 灵感启发自真实事件,抓流氓抓出一段旧时代人情义理之故事。情节曲折丌过丐道颠沛,巧合中洞见丐事之必然不偶然。让人笑也让人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GJ部恶魔校花2奇异世界历险记春风十里,不如你平凡的荣耀美国内战摄氏度放学后战争活动第二季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长相思第二季唇齿之间第一季只是孩子癫狂之旅第三季疯丫头之巴宝来了分离弗克利阴暗家族我和我爸的十七岁爱情邮局凤归梧桐凶兆前传幸好遇见你寻找雪山太平天国魔幻手机奋斗战酋小意大利真爱黑白配较量人生

《东北偏北》长篇影评

 1 ) 一部有酸菜味儿的电影

《东北偏北》所以名字是为了致敬西北偏北吗。

浓厚的东北味道 浓厚的文革后毒瘤气息。

这风景其实拍的比电影内容还出众 吸引眼球啊~ 这大东北就是天气好哈?

不得不说其中有些剧情真的是借鉴了“杀人回忆”。

但是又比杀人回忆多了些笑点。

老流氓身手了得 李队长脚印儿专家 蔡教练号脉帮助抓罪犯。

毕竟蔡教练不可能是马尔普小姐。

可是为啥“老流氓儿”是这电影里最帅的,哭了。

最后结尾这种双结局式的套路其实没必要吧。

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

政治历史的错误就无需多言了。

说起来最近看的独立电影中东北偏北并不算出挑。

也算是尽力了。

 2 ) 片尾海滩

片尾海滩,细思极恐,范兽医真的是最初的老流氓?

还是蔡教练故意掩饰?

最后海滩的人是范兽医吗?

范兽医是蔡教练的儿子吗?

最后的结尾还是精彩的,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而每一个思路都是一种人性。

每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这又代表着不同的人性,这是电影之外留给大家思考的,也是电影有限时间内未呈现出未表达出来的。

 3 ) 东北偏北 故事原型 (详细经过)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2011年6月19日、7月3日,作者:萨苏,原题:《十八里店“飞毛腿”》“双桥老流氓”案是上世纪70年代震动京师的大案,据老人讲,这个团伙专门入室强奸妇女,兼抢劫,活动于朝阳区、通州、顺义等地,共发生380起案件,警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时10年,却束手无策,最后在偶然机会加上机缘巧合才告破了,而最令人震惊的是,380起强奸案,其实均出自一个人……警方给他的绰号就叫“飞毛腿”。

对这个曾让京城捕头们困扰了十年的奇特案犯,老孙给了一句评价——“他的想法,从来没跟我们一样过。

”最开始,抓“老流氓”的抓法很不正规,主力极有上世纪70年代时代特色,叫做“首都工人民兵”。

“飞毛腿”案第一起,发生在1972年夏天。

当时报到革委会,情况是有一案犯蒙面裸体夜入十八里店一农村民宅,强奸了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妇女。

受害人连案犯的身高体态都说不清。

此后,这样的案子接连发生,都是强奸,顺便盗窃,作案范围以朝阳区双桥为中心,方圆大约10里,最远的到通县、顺义等地,每一次案犯都自称“老流氓”。

这么大的犯罪区域,所以抓“老流氓”出动了三百民兵,也是准备发挥咱们一贯的“人海战术”。

还别说,三百名民兵撒出去,在几个被认为“老流氓”可能作案的村子重点设防。

这一设伏还真准,第一天,“老流氓”就撞了网。

说起民兵抓“老流氓”,公安民警的看法是一半佩服一半惋惜。

佩服,是对“老流氓”下一步可能在哪儿作案,当时的推测是很准确的。

此时的“老流氓”还没有后来那么狡猾,工人民兵设伏的几个点,其中一个,他当晚就去作案了。

惋惜,是民兵毕竟没有受过公安训练,抓捕失败。

那一次,工人民兵奉命设伏,但是中间出了一点问题。

因为指挥行动的是军人出身,注重保密观念,所以第一设伏人员不进村,在村外设伏,第二,设伏的村子里,只通知到村干部,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民兵要在他们村儿抓“老流氓”(此后设伏,都通知到每个村民)。

结果,“老流氓”到某村作案,他黄昏进村,民兵还没到位,半夜作案,民兵在村外的野地里,仿佛给他站岗,直到他作案完毕,跑了,受害人惊魂甫定,喊叫起来,民兵们才恍然大悟村子里出事儿了。

从他作案完毕逃走到受害人喊叫,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老流氓”能跑多远呢?

民兵们在周围的田野中开始拉网搜索。

黑夜中,不断有人发现目标,但尽管调动人员围追堵截,始终没有抓到。

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有同时在两三处发现目标的。

指挥部明显感到已经对抓捕失去了控制,只怕今夜难有收获。

不出所料,一直忙碌到天亮,一无所获。

指挥部得出结论,此人或是在民兵尚未合围之前,已经从拉网的缝隙中逃脱,或是在夜间和民兵接触后每次都跑过了围追堵截,最终突围而去。

这小子跑得也太快了。

失败之余指挥员深感沮丧。

万般无奈民兵们只好报告抓捕失败,恼火的上级这才想到破案毕竟应该是公安部门的事情。

十三处被委以重任。

别说,专业人员就是不一样,到达现场仅仅几分钟,十三处就弄明白了昨夜“老流氓”的行踪。

他怎么跑出民兵们的包围的?

答案是——他根本就没跑。

受害人房后有几堆秫秸秆,“飞毛腿”被捕后供述,那一次,他作案完毕刚离开现场,受害人就叫起来,周围立刻人声鼎沸,自己根本就没法跑。

没法跑的情况下,此人回头就钻进了受害人家的秫秸秆堆,在里面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看周围已经无人,还方便了一下,才悠悠然赶去上班。

民兵缺乏刑事办案经验,没有搜索现场,只是向外拉网追赶,出现了“灯下黑”的问题。

至于民兵在夜间发现和追踪的目标,也基本弄清——指挥部当时下令其他各村民兵赶来支援,不相统属的大量人员集中于同一块搜索地域,夜色中很容易出现把“友军”当成目标的情况。

民兵们整夜都在自己和自己捉迷藏。

十三处不久就总结出了“老流氓”的作案特点——从发案情况来看,“老流氓”作案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当地农村地区。

当地农村的住宅大多为单独院落,彼此之间略有距离,案犯作案时有较大的空间。

侦查员们还发现,当地住宅的一个建筑特点,给案犯提供了方便。

当地习俗,房屋的窗户上半部糊纸,下半部为玻璃,没有挂窗帘和锁门的习惯。

因此,案犯很容易踩点和观察目标的活动,确认其家中有无男子。

当地虽然是农村,但男性青壮年大多在京郊工厂上班,很多人需要上夜班,家中只有妇孺。

案犯袭击的,主要是带孩子的单身妇女。

当地人一般都住东屋,案犯从西边无人居住的房间拨开窗户进去,到灶间脱衣服,只用黑纱蒙面,进入女性住屋实施犯罪。

作案结束后,他退到堂屋,穿好衣服后逃离。

有时,也袭击单身女性,或多名女知青宿舍等,兼盗窃财物。

然而,警察们也发现这个案子颇有令人挠头之处,那就是案犯作案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可言。

有的时候,警方集中警力进行侦破的时候,他顶风作案,有的时候,却又长久沉寂。

这和有的惯犯一段时间不作案就会难以忍受而去犯罪,或者一次犯罪后满足而较长时间不去犯罪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个古怪的规律直到案犯被抓捕归案,才算弄清。

原来,此人作案的前提竟然是和老婆吵架。

所谓的“老流氓”和妻子在性生活方面不太和谐,每次他和妻子吵架之后,就会变得十分冲动。

而他冲动的方式并不是满院子举着菜刀乱转,而是出去作案。

飞毛腿被抓的经过十分吊诡。

话说北京通县梨园有一个退伍军人,那天家里没盐了,去供销社买盐。

他走到供销社门口,正看见里面出来一个人,见了他神色一滞,停了一下又往前走。

退伍军人有点儿好奇,对这个人看了一眼,那人也还了一眼,两人擦肩而过。

刚要进门,忽见供销社的女营业员从门里探出头来,看到退伍军人,马上大声喊:“抢劫啊!

”退伍军人回头一看,刚才那人已经跟兔子一样跑了起来。

这退伍军人一转身,一边喊“站住!

”“抓住他!

”一边就追了出去。

这一喊不要紧,前面那人立即加速。

附近是个居民点,有些下夜班的工人正好回来,一看这个情形,也边喊边跟了上来,一时竟然凑了百十来人。

一个跑,百十来人在后面追,在当时的京郊堪称壮观。

又追出去两三公里,那小子连减速都没有。

退伍军人再一回头———这回身后一个人也没有了。

全让那小子给跑趴下了!

这退伍军人一琢磨,这不行啊,就剩我一个了,这么追上去,他要是有刀呢?

当过兵的一般反应都不慢。

正好,旁边有个石头矮墙,退伍军人跑过去,从墙头上卸下一块大砖头来。

回头一看,周围一马平川,那小子还没跑太远。

退伍军人举着这块砖头追上去了。

这一追,就追到了一万多米(有材料证实,双方确实追逐了一万多米)。

那小子终于跑不动了,回身摆个架式,好像要鱼死网破。

退伍军人上去,一砖,就把这小子拍那儿了……一通拳打脚踢之后,这小子就被作为抢劫犯“扭送当地公安机关”。

到了当地公安机关一说,人家讲这个案子我们处理不了。

他在北京抢的钱,我们得跟北京警方联系,让他们处理。

同志,俺们这儿是河北,三河县……说到这儿,不用多讲,这个被一砖拍倒的,就是北京警方十年追捕的“十八里店飞毛腿”———李宝城!

然而,李宝城虽然被抓,而且是因为抢劫被抓的,但并没受到太大重视。

被河北的警察交给北京警察,扔到拘留所里就没人理他了。

每天是咸菜窝头,窝头咸菜……一直吃了二十多天咸菜窝头,终于把李宝城吃毛了。

发生了这样不合情不合理的事情,李宝城的弱点就暴露了———他没让公安机关抓进去过。

这就意味着他对抗审讯无论在技巧还是在精神上都有不足之处,问题是关在里头,既不能上网(那个时代连电话都是新鲜东西呢),也不能看电视,也没人理他,整天关在屋里就剩瞎琢磨了。

身负三百多起案子,李宝城的心理不出问题那才怪呢。

不断受到煎熬的李宝城终于出了昏招———为了换得早日提审,他主动供认了自己曾经在两年前作过的一起盗窃案。

结果,过了三天,终于有人审他了。

审他的是刑警老孙和另一个刑警。

话说回来,怎么把人搁那儿二十多天不理呀?

原因很简单,公安机关当时接到上级命令要整党。

全局上下都被忙得晕头转向,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出了纰漏———李宝城这案子被归错了档,造成二十多天后才发现此人居然没审。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案子是河北警察交过来的,案卷主要内容都是李宝城对抢供销社的细节描述,没怎么提他那个万米赛跑。

所以,老孙他们审李宝城,是后来才知道那个万米赛跑的事情。

他们重点还是问抢供销社的事儿。

李宝城也好像觉出来警察审他并不像审“老流氓”,于是一口咬定自己当时是喝多了,不知道干了什么。

这种小伎俩倒瞒不了老孙他们,听这小子不说实话,两名警察就开始跟他泡蘑菇。

审着审着,老孙忽然看到这小子还交代了一件盗窃案———偷的是财务室,金额一千多元,在当时算比较大的案子了,于是一五一十和李宝城核对起来。

说着说着,老孙脑子里灵光一闪———嗯,这个案子怎么有点儿熟呢?

他停下笔想了想,忽然想起来了———哎,这不是“飞毛腿”卷宗里的案子吗?

对“十八里店飞毛腿”,警察多次遭遇都在深夜,看不清情况,所以说不准他的个头。

而受害者普遍反映此人是一彪形大汉,完全无法抵抗。

再看看这李宝城———形貌猥琐,土里土气,最要命的个头才一米六几———这小个儿像吗?

事后才弄明白,这种受害者的描述为了表达自己确实无法反抗,往往夸张到离题万里。

那时,“十八里店飞毛腿”三百多个案子,都归纳出来了,就是一个人干的,而李宝城供的正是其中之一,那不是他是谁?

后来,李宝城终于认罪了,问哪个案子说哪个。

半年以后,他被执行死刑。

警察们总结,“飞毛腿”李宝城最厉害的,是他的耐力,而那退伍军人,最后不但跑赢了这小子,还拿板砖将其一砖放倒,其体力耐力实在骇人。

后来才知道,他上学的时候,得过北京市马拉松冠军!

飞毛腿碰上他,就算是碰上天敌了。

 4 ) 故事画面都是上乘

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看见这部电影的名字便有一丝亲近感。

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之后,也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年代。

影片拍摄地点在黑龙江,我的老家。

不过,老家的景色和影片中的景色相去甚远,只有天空中大片大片漂浮的云朵似曾相识。

导演本人说,这是一部田园片,让我尤其羡慕的,是河上那座极美的浮桥。

自行车骑过时,云朵、河水、浮桥,画面美得一塌糊涂。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抓流氓”的故事。

一次次的围追堵截,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

“流氓”的体力和智力都让人惊叹,愈发衬托出胖警察的无能。

但是警察毫不气馁,他身上所流露出的邪不压正的强烈自信感,让观众对罪犯的最后落网也抱有强烈的期待。

另一个主角——知识分子老太太,她的顽固恰如她硬邦邦的身子骨。

片子里的警犬出场惊艳,带着所有人的期待,一路对罪犯狂追不舍。

戏剧性就发生在罪犯转身的一瞬:他只对警犬说了两个字——站住,警犬就乖乖地原地坐下了。

老太太读出了警犬的害怕,胖警察却只联想到了屠夫这一职业。

更让人惊艳的则是“流氓”的面部特写镜头。

整部电影里唯一一个颜值高的男演员,气质很像冯绍峰。

那种带着神经质、邪魅和绝望的眼神儿,瞬间差点让人原谅了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只是,当他靠在稻草堆上,倾诉着自己童年的不幸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时,我又想到了弗洛伊德说过的童年阴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童年阴影折磨一生。

即便没有犯罪,心灵却被终身禁锢。

结局居然是开放式的,一是罪犯跑了,二是罪犯即将被蜂拥的人民群众扑住。

抓了一个多小时,我自然也是更喜欢第二个结局。

悬而不绝的结局无论多有艺术性,总会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作为后文革影片,政治色彩反而被淡化了。

偶尔的革命口号和运动并没有突兀的感觉,淡淡的黑色幽默让紧张刺激的“抓流氓”的紧迫感有所缓解。

映后的导演见面会非常简单,连把椅子都没给导演。

互动环节提问的照旧是一堆傻孩子的傻问题。

不过导演很给力,知性的回答提问,不是夹杂几句流利的英语,文艺范儿十足,喜欢。

 5 ) 有点意思

一直很喜欢推理题材,欧美、日本以及国内的推理小说看了许多。

电影中也素来偏好希区柯克,于是当看到《东北偏北》的片名之后,以为是一部致敬《西北偏北》的悬疑片,查了资料之后发现这是一部非传统的颇有趣味的片子。

影片的主演班赞是我在《十二公民》注意到的,虽然戏份不多,却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饰演的公安队长李占山,只会看脚印找线索,却始终被“老流氓”甩得远远。

本片的时间背景很巧妙,放在了文革结束(好像是1979年)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相对与世隔绝的氛围,朴实的民风,让故事的发展合理起来。

(不然这样的警察过不了审查)老戏骨李滨老师饰演的老教授蔡滨十分出彩,将文革期间遭到打击却不绝望,将知识带给小镇,将心留在小镇的老教授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用中医知识破案也有趣的很。

看这部电影一定不能当作侦探电影来看,因为追捕老流氓的公安队长实在蠢萌的可爱,虽然很尽职尽责,偶尔也有灵光一闪,但整体还是不适合做一名侦探。

剧透会极大影响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下面就谈谈这部电影几处吸引我的亮点,说说为什么这部电影值得看。

首先是画面,最近看的几部电影画面都极美,《东北脸呗》的很多场景拿出来都可以当作壁纸,可以说赏心悦目。

摄影也可圈可点,看后才想起这部电影提名了金马奖最佳摄影。

其次是配乐,这电影的配乐令我印象深刻,影片出现了多次追捕,仔细分辨会发现每一次的追捕配乐都不一样,这也就给每次追捕带来了不同,增添了几分趣味,特别是其中一次追捕配上了大喇叭喊着的诸如“革命是一个阶级用暴力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文革口号时,其效果令人捧腹。

再次,片中笑料频出,如果对思考主题,感受导演意图不感兴趣,单纯当作喜剧片休闲一下也是不错的。

而嬉笑之余,想想影片背后也蛮有意思。

关于影片的最后,影片结束的时候导演的一句“停,吃饭”实在有趣。

结尾为了通过审查作出了一定的妥协,而这一句画外音,让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的模糊,也让影片余韵悠长了许多,聪明至极。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看过之后没两天就得到消息影片因为“技术原因”档期推迟,等新版上了看看删去了多少,再写篇有剧透的影片主题分析的文吧)总体给三星到三星半之间。

 6 ) 《东北偏北》

据说《东北偏北》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案件,那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

看过相关案件资料,发现真实案件比电影来得更为曲折离奇,也更具有荒诞农村犯罪的意味。

影片从开始到中段,情节比较紧凑,虽然讲的是犯罪,但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思。

然而到了后段,就显得平淡无奇,有些事件和情绪没有好好的渲染和发挥,草草了事,比如小翠的结局。

没有刑侦知识的公安队长,劳改下放的老教授,这样一对破案搭档,可谓“秀才遇到兵”,他们在破案当中不断产生的碰撞、磨合,本指望会有新鲜而妙趣横生的种种情节,但是似乎都过于轻描淡写,流于一般。

罪犯最终落网的结局,显得有些敷衍仓促,甚至于他的犯罪动机,也没什么说服力,让人不太理解。

不过摄影挺出色的,影片是在东北的一个林场拍摄,天空、林海、草甸,秋天的昏黄萧瑟,冬天的茫茫雪白,挺美的。

 7 ) 那个年代很有趣

电影发生在文.革后的两年,百废待兴,然而人们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并持续的僵化中。

导演把故事放在这个年代中,让略显无聊的剧本瞬间出彩了起来。

其中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比方大喇叭喊着口号,四村八寨的民兵抓老流氓的那段,还有全村出动抓偷窥小贼的那段,都挺有意思。

电影里的村民们似乎还有着文.革中的那种条件反射似的疯狂,也不知发生什么事儿,看人追,于是也去追;看人抄家伙,也随手拿起个木板,其实追跑的人连抓的对象可能都没弄清。

这样的群体活动,就像无头苍蝇似的,不问对错,不知方向的一通乱搞。

这些情节看似是喜剧元素,不如说是第五代导演对文.革.动.乱的映射。

其实整部电影无不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这点,偷窥贼压抑的欲望,蔡教授被埋没的才识,甚至是老流氓为何成为老流氓,多少与这个戏谑的年代的有关。

但让人说不清楚的是,在电影中我们又能看到那个年代与当今社会真正不同的地方,人们都那么纯朴,似乎这日子打发打发也就过了,而且还乐滋滋的。

吃个窝窝头,喝杯小酒,生活也是极其舒坦的,他们又是那么容易满足。

最后导演安排老流氓爱上了彩凤,这个倒是真没想到。

但是再看看老流氓说爱上彩凤的原因后,懂了。

他和彩凤上床的时候是暖的,其他的女人是冷的。

对啊,彩凤是什么人,她是个烫着大波浪,穿着紧身牛仔裤,踩着高跟鞋的前卫女人,她从上海回来,是那么的热情与开放。

这不又一次的映射了那个年代,压抑使人变态,正视自己的欲望,那才是人性,那才是正常的啊。

电影结局的处理手法比较有趣,看着是个小惊喜。

另外整个画面、色彩还有构图,都做的很美,让人对东北多了一份好感。

老戏骨李滨的表演非常到位,直接给人家老婆婆搬个最佳女主角得了。

总体电影还行吧,估摸着比什么《百团大战》有意思多了。

 8 ) 减配低配版《杀人回忆》

这部影片下载电脑里很长时间了,昨天晚上看了一下,看完了超级不喜欢。

其实看一些短评也知道,这大概是一个《杀人回忆》式的故事。

可能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看的过程中越感觉越像,在节奏把控、叙事结构方面相似度非常高。

东北某处林场发生连环强奸案,受害者群体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讳莫如深,导致警方长期将案件定性为流氓猥亵案。

在路上冲女人吹口哨,戏台子下趁着人多拧女人屁股...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流氓。

占不到什么便宜,但同时也没有什么风险,旧社会很多光棍喜欢干这个,比如阿Q。

顶天了,也就是被和尚打一顿。

但是晚上摸黑入室,冒这么大风险,稍有点社会经验的成年人也不能相信案犯就为了剪一条辫子。

居然发生了数起案件以后才通过女警趁小翠家里没人套话得知确实是强奸案,创作者的安排太过低幼,想了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结构职能。

好在有一个细节还是兼顾到了,谁都知道强奸案远远比流氓案严重,特意强调了一下,没有人支援是因为拨乱反正缺人手。

就这样,经过了追击失败、装扮成女人(两次)伏击失败、抓错了人等,李占山被撤职,开始卖起了豆腐(超级像《杀人回忆》最后那段)。

最后因为理发店小妹特殊的叠毛巾技巧,注意到了范兽医,一举抓获。

其实悬疑侦探片都用了这种套路,利用案犯犯罪过程中的疏漏顺藤摸瓜。

我认为这部影片在很多细节上都有问题,说一个枪支的问题。

当时枪支非常泛滥,连华东地区村里的民兵都有枪。

影片的背景是东北林区,估计还得防狼,枪支肯定更多。

第一次追捕范兽医的时候,警察居然连枪都不带,硬生生地跟范兽医比起了马拉松,最后让他顺利逃脱。

此后的数次行动,显然没有吸取教训。

不管是警察还是民兵,武器停留在旧石器时代,以棍棒为主。

影片一直都在强调蔡教练的中医技能,其实根本没发挥什么作用。

受害者及其家属、公安干警都不会感谢蔡教练的中医技能,估计只有李队长的太太欠蔡教练一面锦旗。

作为一个育种专家,蔡教练给种猪喂春药这件事也很值得商榷。

笔者农村出身,上小学时观摩过配种(那时候有的同学家里有配种站,有时候会邀请要好的同学去参观,相当于进动物园了)。

正值壮年的种猪根本用不着吃药,凶猛地吓人。

老年种猪,你还让它吃药,怎么讲,这是育种专家该干的事吗?

还有一个,众人追捕的时候,蔡教练居然也跟着去了,而且她还没落后多少。

可见其他几个年纪轻轻的警察是什么速度,这种速度追不上范兽医也就不足为奇了。

彩凤遇险那段,也非常奇怪。

当地多次发生类似案件,她一个很漂亮的大姑娘居然还敢一个人住在荒无人烟的房子里(而且是随便叫对方都不怕的地方,可见有多空旷)。

巧合的是,之后就有人来通知彩凤她姐生孩子的消息,吓跑了范兽医。

这种安排,纯粹靠巧合推动,也太随意不走心了吧。

影片的人设有问题,李占山简直让人讨厌。

真得,最后看到他就非常窝火,非常希望酷似冯绍峰的范兽医消灭他。

另外,为了满足结构职能,安排的斗法太低幼。

能起到职能作用,推动故事发展,但是看起来非常让人生气。

围捕那场,简直不敢相信这样范兽医也能跑了?

吃饭去了,就这。

 9 ) 太平淡

《东北偏北》,因为我是东北人,看到电影里的东北就感觉非常亲切。

这是一个讲述文革结束后一场抓流氓的荒唐事。

本来以为会是喜剧,其实是黑色幽默,但总是要用文艺的手法来拍就真觉得没意思了,市场不会关注太多,观众也不会喜欢。

片中唯一的亮点在它的结局方式,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

总之,爱看不看。

 10 ) 蔡教授和老流氓是情人关系。

晚上看了试映,确实有模仿《杀人回忆》的痕迹,不过看似幽默的言语和剧情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蔡教授和老流氓是情人关系。

理由是:第一,老流氓说从小是母亲带大的,16岁了还和母亲睡在一起,内心深处有严重的恋母情节,因而和蔡教授保持情人关系逻辑上也说得过去。

第二,蔡教授开始说不想离开这个村庄,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习惯和老流氓之间的关系),而在强奸事件发生后,就要回城了,这可能是因为老流氓强奸少女的事情被蔡教授知道了,对老流氓心灰意冷,所以想回城,和老流氓脱离关系。

第三,大批村民集体追捕老流氓的时候,几个村民就快要追到他时,蔡教授为了救他,假装坠下悬崖以转移村民的视线,最后老流氓才得以逃脱,这表明蔡教授为了老流氓甘愿冒着坠崖的风险,可见对老流氓的感情。

第四,老流氓为什么要频繁地强奸少女?

原因可能蔡教授年事已高,无法满足他的生理需求,造成他心理失衡,进而需要取寻找少女来发泄,以找到内心的平衡感。

第五,影片结尾,老流氓和蔡教授惬意地生活在一起,嬉笑打闹,这表明老流氓又重新回到了蔡教授的身边,这也表明了他们之前的情人关系。

所以影片不仅仅讲了一个抓流氓的故事,同时也暗示了在文革(后)那个压抑的年代,原始的性需求对人的折磨,以及人们为了宣泄而做出的荒谬的行为。

《东北偏北》短评

There right there!

6分钟前
  • 奥菲梨娅
  • 还行

剧情非常一般,但是女主的成长还是可圈可点的,这部真的体验到了音乐剧演员都是魔鬼,从此不能用正常语调说出omygod

9分钟前
  • 抑郁樱桃
  • 推荐

CCTV呀

14分钟前
  • 某D
  • 还行

这姑娘只要稍稍努努力就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事

17分钟前
  • 每一步都算数
  • 还行

舞台编排很赞,但是唱段设计和歌词有点不够精美,最喜欢的一段应该就是“gay or European”(划掉),“There right there”~哈哈哈哈

20分钟前
  • Babylon
  • 推荐

最后了,当然不能够太差。

24分钟前
  • 照烧鸡腿饭
  • 还行

现场感很不错,演员唱跳都很卖力,有了电影的背景,很容易让人投入进去。但是女主实在是有点。。。肥!

29分钟前
  • VAN
  • 推荐

~~~

33分钟前
  • Crazy Wen
  • 推荐

可爱!!!女孩子真好啊

37分钟前
  • 耳机杀手R君
  • 力荐

应该高中大学时期看的了,几乎是英文电影的入门几部之一,女主的台词还要被拿出来练习配音。比较经典的甜心剧。

39分钟前
  • 小兔宝
  • 还行

原来觉得很励志。

40分钟前
  • 爱看书的吃货璐
  • 还行

当年全班一起看的。

45分钟前
  • Pisces
  • 推荐

说实话不是很好,但是够搞....瘫http://www.dailymotion.com/user/l3g4llybl0nd3/1

47分钟前
  • 桑下
  • 还行

女主全靠开挂嘴炮和暗恋者,努力过程一笔带过,这也能算独立女性?

51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太二了...

54分钟前
  • 丁落落
  • 还行

就是个 歌舞剧。。。独立出来的

55分钟前
  • 小满啊
  • 较差

麻麻喜欢

56分钟前
  • 空格君
  • 还行

there right there!

1小时前
  • 逗卷子
  • 力荐

真是肥皂。在英美概論選修上老師放給我們看的。

1小时前
  • Eason Sin
  • 还行

“Some giris fight hard, some face the trial. Some giris were just meant to smile.”

1小时前
  • Fin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