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视剧的年代感特别强,并且在一些小细节上处理的特别好,虽然有一些穿帮镜头。
印象最深的是江河和玉珠结婚后,每次镜头切到院子里总能看到晾衣绳上挂着衣服。
倒不是说有多特别,只是给人感觉很生活、很真实。
另外不得不提所有演员的演技都是全程在线,感觉小演员的演技都分分钟秒杀现在的一些流量小生。
张译和殷桃的演技就更不用挑了,两位老师对角色的把握真的很到位。
有不少人都不喜欢28集以后的骆玉珠,但是我们知道玉珠本来就是一个知识水平不高的小女人,所以到了中年之后,这种作反而更真实。
后面的剧情虽然有些跳脱,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部上乘之作。
每次跟一部好剧告别,心里百般不舍,好像对面是自己的亲人一样。
今晚结束第五十五集的追剧路程,跟陈江河骆玉珠告别了。
看到后面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在下方评论说编剧越编越没逻辑了,好端端的就不知道怎的给绑架了,突然就分家了,突然就破产了,结局收的也过于仓促,原本该讲的没有讲,不该讲的又长篇大论。
的确,到后来剧本方面的缺陷很多,有的场次,场与场衔接的混乱,没头没尾的。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比较喜欢追前面那十几集,也就是以陈江河跟骆玉珠的情感与经历为主要部分的剧情,那时候他们还在相对落后的义乌生活,以及到后来因为金水叔从中阻碍导致两人分开两地,玉珠嫁了他人做妻子并生了孩子,而江河苦寻八年,执着的守护着他跟玉珠的爱情。
起码我是这样的,我反而不太爱看十年后夫妻两成立了玉珠集团以后的剧情。
前大半部分的时代很简单,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这些通讯设备,人也质朴,虽说金水叔相对传统,看的我一度咬牙,但最心疼的是他,特别当他在陈大光与巧姑的婚礼上挑着扁担为大家宣扬这门手艺的时候,打心底为他鼓掌。
小村落的乡亲靠鸡毛换糖这门手艺过着简单的日子。
在陈江河哭寻骆玉珠八年,偶然在火车站遇到她的戏份,张译把陈江河那种激动又无法言喻的心情演的淋淋尽致,相信每一个观众都历历在目。
的确,那才是真正的相守真正的爱情。
即便在剧情上有所缺陷,但它的人物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也受感染,成为了他们,跟他们一起经历,那这部剧就还是成功的,它让观众感同身受,有了共鸣,估计义乌的人民的感受更加的真实吧。
不仅宣扬了一个城市的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宣扬了一个城市的人文主义和精神文化。
说实话,一度羡慕骆玉珠,嫁给了绝世好男人陈江河,有气量,有商业头脑,待人宽厚,对爱情执着专一,等等,关键是,长着一张无法抗拒的脸,那主要还是张译长得帅哈。
总的来说,剧的主心骨,人物的性格刻画,演员的表演,全部都到位了。
起码在当今大IP的时代,算是脱颖而出的。
还有,更加喜欢张译了。
还有很多方面可讲,以上为个人部分拙见。
因为毒舌公众号的推荐,耐心看完了此剧,整体确实不错,尤其是张译和殷桃的演技确实在线,这方面有很多点评了,就不絮叨了。
主要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去述说几点己见: 1、王旭 由于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成年后剧中充分展示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心胸狭隘、易怒、情商低、小气。
从事企业管理十几年,很难想象一个已经成年的具有如此性格缺陷的人能在八年内脱胎换骨,经营并成为一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2、邱岩以及对王旭的感情 被妈妈带出国后,个人独立生活,拿奖学金,勤工俭学,学过心理,知名学府深造,国际大公司营销总监的历练,如此阅历的人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如此形象?
如此阅历的人会喜欢上有那么明显人格缺陷的王旭?
实在太牵强。
3、大狗的神技 大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笑点满满,很欢乐。
但神技太夸张了,脱离了实际。
我在制造型企业深耕了15年,深知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
那种德国人拿个样品,短时间内就仿造出一个分辨不出的样品,这是导演特意搞笑吗?
特意关注了那个样品,主体是压铸件精加工表面有包胶。
压铸件的精加工,且不说尺寸如何测绘,单单就靠车间里的这些车床铣床磨床刨床,就算有图纸,神技再好的师傅,没个几天时间也弄不出来。
更不用说样品表面的包胶工艺了。
4、杨雪 一个大公司董事长,父亲在世时的表现还过得去。
但后期与骆玉珠的争斗,显得过于幼稚和儿戏了,与经营着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所需要具备的品性不符合。
5、阮文雄 一个大家族掌舵人,一个商场老手,情商很高的一个人,竟然不知道追求杨雪需要靠的是送温暖而不是强势和威胁甚至是交换?
后期为了收购岩旭集团的表现更像是个情场失意的赌气小人。
此人物塑造的太失败。
反角不应该为了衬托主角儿低幼化人设。
6、成年后的陈路 特么的是来搞笑的吗?
时间有限,就不一一陈述了。
整体说此剧还可以一看,前期优于后期,后期有点烂尾了,可惜。
但按豆瓣网的标准,我觉得应该介于7.5分左右比较合理。
1964,陈江河大概的出生时间
江河十几岁背井离乡,1979年遇见骆玉珠发生一段感情纠葛,安顿好玉珠后在火车上赴京上大学的邱英杰相遇。
1981,邱英杰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回地方工作1982,江河玉珠三年后重逢,继续感情线。
1984,阴差阳错,玉珠离开义乌,嫁作他人妇。
江河出走陈家……
1986,袜子厂濒临倒闭,陈江河临危受命当上厂长。
1987,陈江河查到玉珠住址,王旭降生,目睹玉珠幸福生活。
1991,陈江河去上海考察,遇见杨雪。
1992,玉珠江河8年后再度重逢,终于结婚。
1995,陈金水以摊位入股,玉珠集团起步。
二儿子陈路降生。
2005,玉珠集团再遇危机
1-27集编剧智商都在线,一开始我都怀疑我看到了假的国产剧,后面剧情质量呈直线下降,剧情拖沓就不讲了,情节转换太TM快了吧?
打怪游戏也有时间喘个气啊,这尼玛一波接一波都疯了?
而且编剧为了剧情需要脑子都可以不要了,硬是往上面扯,扯到蛋了你知道吗!
特别是中转仓+被绑架那部分,让我相信了我看到的终究是国产剧。
客观的说,大部分演员都特别给力,江河,玉珠,金水,邱岩,大光,玉珠他爹都演技在线,就是莱昂都比王旭要好,导演你疯了找一个看着比他爸都要大的人演儿子?
而且小时候机智的王旭长大了怎么跟缺根筋一样?
你想表达伤仲永还是怎么着?
诚然,比那些抗日神剧和清宫剧要好得多,只是咱要是驾驭不了,为何不拍到27集就打住呢?
啥时候有能力接着写再接着拍不好吗?
虎头蛇尾看着让人痛心!
以上!
这部电视剧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演技真的很好 张译和殷桃把陈江河 骆玉珠那种上世纪80 90年代那种创业者的艰辛和辛酸 饰演的恰当其分 80 90年代 和2010年前 把陈江河那种从走南闯北积累经验 慢慢发展起来 创办玉珠集团的辛苦 描绘的很好 陈江河和骆玉珠的爱情 一波三折也让我们体会深刻 义乌人的诚信经营和信誉第一也得到了深刻描写王旭对陈江河从排斥到认同心路历程 也很好的描绘了前面30多集 很好 大多是人生的无奈和创业的艰辛但是直从十年后 剧情就有点崩了剧情逻辑性不强 有很多剧情没交代清楚骆父抓内奸死去了 内奸是卢教授助理 但是没后文了陈江河被绑 谁策划的 没说清楚直接就跳到十年后50集之后 完全变了全是年轻演员尬演
《鸡毛飞上天》在豆瓣8.7分了,如此高的评分让我们不得不去看一眼,它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鸡毛飞上天」,顾名思义说的是小人物干成了大事。
查询资料得知,以「鸡毛飞上天」为名的有三四部影视作品,有趣的是它们所讲述的并不在同一个时代、同一处地点,最早的出现在六十年代,那时人们的思想面貌和对「成功」的定义就和如今截然不同,因此可以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鸡毛飞上天」。
我们这部剧,说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鸡毛飞上天。
主角陈江河,小名鸡毛,从一文不名的逃荒者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家。
一 鸡毛飞上天必须承认的是,《鸡毛飞上天》这部剧的年代感做得极好。
要还原一个时代,道具、服装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还原那个时代的精气神,还原那个时代人们该说的话、该想的事,要是没有这个哪怕再多那个时代的硬件背景也难以让观众回忆起已经消逝的岁月。
而要想还原「精神面貌」,需要的就是比服化道更多的故事细节。
改革开放伊始,大家都没什么钱,尤其是那些活不下去出来找生计的人们,为了逃票,他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偷偷摸摸钻上车,每到一站就想办法下来偷溜出去;有的把货物在半路扔下去,让同伴在铁路旁接着,这样自己下车时就一身轻;还有的选择钻进火车里面,等到站停下来后再艰难地爬出来。
《鸡毛飞上天》的男女主角,陈江河和骆玉珠就曾有过上述行为。
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其实他们是违法的,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令朝令夕改,刚刚经历过一个大时代的老百姓们面对着上面的很多政策,都不敢轻易相信,生怕哪天又变了风向。
因此在这个时候,嗅准风向的鸡毛才能真正飞上天。
虽然国家说了可以小本经营,但是国家那么多年政策的惯性还在,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呢?
我们的主角,外号「鸡毛」的陈江河(商人)和他的好兄弟邱英杰敢。
按照一般的故事模式,应该是他们二人合力带动了经济发展,让老百姓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恩惠收益,最后一起致富,但在本剧中特地设置了上级领导担惊受怕,下级群众草木皆兵,在听说上面有人因为陈江河和邱英杰的事情后亲自要来,都以为是要开批斗大会,逼得他二人当场认错,不该投机倒把。
直到最后,才由上面来的人点明,他们是来表扬二人的,绝不是批斗他们。
这场戏的转变尤其自然,不仅精准勾出了意图顺应时代大展宏图的陈江河和邱英杰的内心,还描绘出了老百姓们从战战兢兢、举棋不定到人心大定的心路转换,使得观众产生认同感,进而真正浸入那个时代中去。
诸如此类的细节多得很,比如后来陈江河进入了袜子厂,正逢国企改革,没有像有的影视作品那样强调时代逝去的小伤感,而是着重写了老厂长人虽好却顽固不化,思维僵化地依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在经营袜子厂,最终行将倒闭,与之对比的则是陈江河不断考察市场,做出调整,个体接手厂子,使得该厂起死回生,焕发第二春。
本剧塑造的年代感直接戳到了观众心里,花了大量篇幅讲述的不是周遭环境的改变,而是在世界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内心的转变,并由他们的行为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我们表扬的。
有的剧则表现为时代怎么变人们就怎么顺从,而这只是被线牵着的木偶。
当然这部剧也有不少小缺点。
比如有的情节颇为刻意,为了强行让男女主角分开,设置了女主父亲偷走男主寄放在女主家里的一大笔钱的环节,最终又因为各种俗套的误会,如男主叔叔的谎言、如有关猪皮手套的模棱两可,使得男女主角分开八年之久。
在这一点上不如《温州一家人》,略显粗糙。
但总体而言本剧在主题表达上是成功的,故事的主题是「变」。
第二十二集里有一句台词是:「不能光盯着货,也要看来买东西的那个人。
」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路子,才能对症下药,要找到真正的风口,猪才能被吹起来。
做对比的是鸡毛的干叔叔陈金水,在本剧中他作为一个过来人,有着许许多多的经验,但他始终死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不放,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坚守「本本主义」,十分教条。
有趣的是,饰演陈金水的陶泽如,恰好在去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里演了苦苦追求唢呐传承而不知加以改造的焦三爷,两个角色的形象几乎一模一样,但在电影里他代表的是被颂扬的那类人,可在电视剧里他终于走向了时代的对立面。
曾经的弄潮儿,也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摔在沙滩上。
当一门技艺无法自我进化时,迎接它的只能是死亡。
而我们的主角陈江河,他的小名「鸡毛」正是鸡毛飞上天的意思。
鸡毛飞上天,靠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根轻飘飘的鸡毛是掀不起波澜的,只有顺应了时势,鸡毛才能上天。
二 江河落玉珠鸡毛(陈江河)是飞上天了,站到了时代的前沿。
陈金水曾经评点过陈江河,说他心大,由此我们能够看到剧中人物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陈江河对很多事都看得开,所以走得远。
而陈金水同样评点过女主角、陈江河的爱人骆玉珠,说她心野。
心野,所以骆玉珠很有一股子市井之气,从小母亲去世,被亲生父亲卖给人贩子的她尝尽了人间冷暖,造就了一身自强自立的性格,也因此这个人物特别有人味儿,和「飞上天」相比,她是「落玉珠」。
但在第一集,当骆玉珠和陈江河租了一个新家后,骆玉珠走出门来发现找不到了陈江河,脸上、心中都急得跟火上烤似的,这时我们知道,她的坚强都是伪装出来的,其实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也因此极度依赖陈江河,而也只有陈江河在的时候她才会卸下伪装。
又比如第二十四集,当陈江河遇到曾坑过自家生意的大光爹捉襟见肘被人逼债时,不由分说借了他五百块钱还债,骆玉珠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十分生气,揪着陈江河耳朵在质询。
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的分歧可以直接反映出价值观的不同。
两人的感情生活也很有意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了乡村版的「爱在」三部曲,在那三部九年拍一次的电影里,分别以男女主角初相遇、男女主角分开九年后再相遇和男女主角成婚九年为内容,写了男女双方的好感、思念和琐碎。
在本剧中也采用了这样的结构。
最一开始两个逃荒的人从火车上相遇,都是逃票的,相依为命住在了桥洞下面,很多年后再次见到时都爱上了对方,却因为上文中女主父亲的原因而不得不分开,足足八年。
这八年中,骆玉珠以为陈江河早已成婚,于是心灰意冷嫁给了别人,生了个小孩王旭。
第十六集开头,当陈江河和骆玉珠八年后再见面时,堪称全剧最动人的一场戏,张译和殷桃都拿捏地极好。
当陈江河在火车上远远望见骆玉珠时,先是手足无措东张西望,再是努力地想喊出她的名字却怎么也叫不出声,铺垫了好久之后终于喊出了让他魂牵梦萦八年的那三个字:「骆玉珠!
」
接下来,在处理陈江河和继子王旭的关系时,同样没有大张旗鼓地很快就让他二人接纳或敌对,而是有条不紊地在主线剧情(鸡毛飞上天)之外穿插了各种小细节,从陈江河陪王旭写作业、到陈江河朝王旭发火,终于让王旭知道眼前这个人已经真正将自己当作亲密的人了——因为对陌生人,我们会礼貌有加表现得有距离。
到了第三十集,时间已经来到了二零零五年,骆玉珠对陈江河说:「这两年除了工作,你跟我说的话越来越少。
」
而在「爱在」系列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前》中,也探讨了已经身为多年夫妻的男女,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
其实,这本非是「爱在」特有,世间男女只要走下去,就一定会遇到相爱、思念和琐碎,「爱在」只是将其提炼得更加精纯而已。
男女之间的感情本就是起伏不定的,没有谁会真正完全依赖于另一个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对方,也因此男女之间的爱情火花往往是瞬间的,持续不断的爱情是不断的火花累积起来的。
在以往很多剧里面我们看到,男女之间的感情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是如何喜欢,到老就是如何相爱,丝毫不现实。
做得好的如《金婚》和《父母爱情》,能够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态度,但人生的阶段也是被时代裹挟的,真正属于改开时代以来的爱情,却很少有编剧去尝试过。
到了中年,编剧大胆让已经十分相爱的两个人因为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分歧(而这一点在之前早有暗示,比如上文中的五百元钱)而产生冷战,这场冷战直接影响到了剧情走向,最后二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决定将产业交给后辈打理,自己二人「隐居」乡村的小木屋中,吵吵闹闹、怡然自乐。
三 缺席新世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吞灭吴国后,飘然离去四海为家,有一天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于是身为大富翁的他派了小儿子携着重金去贿赂他人以图救二儿子回来。
这时大儿子想不通,觉得父亲不重视自己,非嚷着要去。
范蠡没办法,只好派大儿子前去,同时叹气说这下老二死定了。
果不其然,大儿子贿赂某个官员后,该官员去请求楚王大赦天下,二儿子自然没事了,此时大儿子想楚国大赦天下了何必再花钱贿赂,竟又去找了那个官员把贿金要了回来。
那个官员觉得脸上没面,索性又劝说楚王单单杀了二儿子。
大儿子带着老二的尸体回到家后,全家都在痛哭,只有范蠡摇摇头叹气,说:「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意思就是大儿子是跟着他打天下的,吃过苦所以会更看重钱财;小儿子则是从小锦衣玉食,丝毫不知道钱财为何物,当然花钱如流水一点不心痛。
不可不说范蠡眼光之毒辣,这样一个故事模版到了《鸡毛飞上天》里,却也照样适用。
陈江河的两个儿子,大儿子王旭跟着他过苦日子下来的,二儿子陈路则从小过着好日子长大,因此二人在性格上就完全不同。
无论是骆玉珠还是王旭的青梅竹马邱岩都说过他有些自卑,还有点小气,同时眼界上也有局限。
就比如第三十集说到鸡毛换糖时,王旭还捧着老黄历在说:「我们祖祖辈辈上的鸡毛换糖,难道就是错的吗?
」却被邱岩反驳道:「这个精神不是错的,但是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就已经是过时的了。
」
与其短见相比的,就是弟弟陈路的远见。
早在二零零五年陈路就断言,未来是电子商务的天下,而王旭还认为他在天方夜谭。
这样的人物设置足够真实,但美中不足的是,本剧二十一世纪部分的戏,年代感并没有做好。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代表词是「迷茫」,九十年代是「奋进」,那么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才能代表本世纪前二十年呢?
这几乎是断代的。
对上世纪的人来说,本世纪长大的孩子从没像他们那样和上一代有如此大的隔阂,无论是经济还是想法,以往认为习以为常的金科玉律,比如有关「亲戚」、「穷人」等话题,在二十一世纪长大的孩子心里都会泛起疑惑,于是亲戚开始不好了,穷人开始无理了……总而言之,这条代沟非常巨大,维系着他们的是情感而不是相同的价值观。
邓超在《相爱十年》里,步入新世纪时,使用的是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模版,十分单调。
辛柏青《我的父亲母亲》里,到了新世纪的戏份变成了普普通通老年人的故事,没有代表性。
赵立新《于无声处》里,本世纪的故事却也只是一般的谍战。
因为总结过去容易,有那么大的样本让我们来处理,但审视当下困难,越靠近当下越难以认清自己。
是自宥还是自贬?
如何把握当下的时代脉络?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部能拍好二十一世纪人们精神面貌的剧,包括《鸡毛飞上天》。
当它失去了年代感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普通的商战剧了。
这不由地让我们感到悲伤,再好的戏也刻画不出二十一世纪的面貌,一切好戏都在二十一世纪黯然收场。
一部时间跨度足够大的戏一定要表现出人们随着时代而发出的不同感慨、展现的不同思维方法。
本剧已经足够做到能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却未能表现出他们在新世纪的改变,颇为可惜。
结语 永不停止的列车故事第二集,主角陈江河在火车上偶遇了准备去北京上大学的大学生邱英杰,陈江河是逃票的,邱英杰却是自己花了钱买的票。
但他二人一见如故,在火车上聊了一路,说到了那时的中国,说到了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陈江河:「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还有世界。
」
多么熟悉的场景,一个刚刚睁眼看世界的主角遇到了命中的贵人,给他指引了方向,邱英杰就是陈江河的灯塔,这样一个导师式的角色就如同《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瞿恩,理想和智慧并存。
但这样的角色始终是被老天妒忌的,第二十四集时他去世了,去世前那一场戏,可谓是全剧之眼。
陈江河和邱英杰站在空地上,回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幕,感慨不已,就在陈江河说「你有票我没票嘛」的时候,邱英杰从口袋中拿出了几十年前的那张票,交到了陈江河手中。
邱英杰说,送给你了,你现在有票了,你这趟列车不能停,得一直开下去,一站一站地过去,越远越好。
然后邱英杰去世了,但他的精神留了下来,在他去世的前一段时间,给陈江河上了最后一刻,那就是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正是因为邱英杰死前的信念,真正塑造了陈江河的人格,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将这样的人格继承下去,一站站开着人生的列车、时代的列车,一直开到今天。
————文章代表孔鲤观点。
转载请后台联系本人。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同发于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与微博:孔鲤。
)
后面的20集扣两星。
不是演员的问题,不然无法解释前面风评可以,后面就口碑崩塌。
也不要怪杨雪与樱桃后半部的人设。
锅请甩给导演与编剧。
演员只是完成了导演的意图。
虽然这两位的戏份总是让我觉得尴尬。
也别骂王旭,理由同上。
张佳宁需要继续改进。
她很多片段的台词让我觉得很无力,缺乏力量感。
这很明显是演员自己的问题。
她的人设是富有商业头脑与战略眼光的接班人之一,而不是娇弱的儿媳。
可以说整个玉珠集团她是陈江河唯一的知己与同道。
玉珠集团20年后很有可能就姓邱了。
这部剧的问题与《急诊科医生》、《谈判官》一样,把一部专业类型剧演成了爱情伦理剧。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编剧,缺好的编剧、专业的编剧。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前半部相对成功,后半部则十分稀烂。
因为编剧关于大集团管理运作、跨国贸易、商业谈判的知识几乎没有。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集团老总们的格局缩到无限小,整天关心的便是你爱我我爱你,你有么有出轨这些话题。
说的便是杨雪与骆玉珠。
那些商战片段谈判水平连我都不能被说服。
举个例子,王旭的茶推会,面对客户,他从头至尾都是在打感情牌,而不关心茶叶本身的品质。
这简直让我惊愕。
这种骚操作比小罐茶还要侮辱我的智商。
再比如玉珠集团、杨氏联合与阮文雄、史瑞夫百货谈判。
从头至尾关键词只有四个字,中国市场。
至于如何获得中国市场、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具体合作步骤等。
剧中都没有交代。
它的确不能交代,因为没法交代。
编不出来啊。
为了展现义乌小商品贸易在七八十年代的开拓和发展,余丁透露此剧开拍前,编剧就在义乌做了很多的采访,“我在筹拍时也提前去了义乌,把过去的一些企业家,还有一些在当地曾经见证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刚刚初起的时候的见证人,召集在一起开座谈会。
了解了当地人最早鸡毛换糖是如何开始的,并对在博物馆查阅的资料信息都做了研究”。
前半部拍得好,是因为调查、研究得充分。
后半部拍不好,是因为那真是编的。
毛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希望想拍一部好剧的导演、编剧们,能去多调查、多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不能凭着主观热情XJBP。
因为这是过年期间唯一看得进去的剧,所以来写点评价。
可惜现在也弃了。
已经身为多年夫妻的男女,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
世间男女只要走下去,就一定会遇到相爱、思念和琐碎。
男女之间的感情本就起伏不定,没有谁会真正完全依赖于另一个人。
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对方。
因此男女之间的爱情火花往往是瞬间的,持续不断的爱情是不断的火花累积起来的。
热茶淡饭。
对孤独的他来说。
是家。
那时候时光很慢。
从陈江河要孩子这件事,包括社会也有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看到,什么父爱母爱无私,是假的,他们还是自私,不顾孩子可能会残障,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而不管孩子健康与否。
不能因为后面药是假的就可以开脱这种心理的自私。
脱离具体实际空谈伟大,好像就只有父爱母爱了,但这又是为谁造势为了什么目的呢,绝对可以探讨。
你可以认为你自己的父爱母爱伟大,但推而广之绝对是过分的。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啊,好人不能长命。
邱英杰世间有几个。
王旭成年后真是糟糕,不是说人品不好,而是做事,一点扶不起来,虽然什么大学啊一直勤工俭学,保持一个普通人的状态,但到后面才渐渐暴露出来,还是一个公子哥的心态,之前是为了讨好陈江河装的。
领悟能力太差,有些事点那么明显都知道,非要解释,可解释后还闹。
而通过王旭和邱岩的关系发展与家庭的帮助,而莱昂靠的是自己去争取。
能看出来中国关系社会和人的很多事。
就看出来中国关系网下扶持一个愚蠢的人做大官大领导一点也不奇怪了。
真心不希望邱岩和王旭在一起,不跟莱昂也没事。
如果他们在一起了,邱岩还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王旭,委屈自己。
邱岩是要找伴侣找老公,不是找到一个大孩子。
这也是中国女性面临的一大困境,也是中国很多男人的一大问题,也是中国对于男孩培养有巨大的问题,男女平等难以获得很大普及也有这个原因。
还有,对于王旭,说明了孩子的成长是必须要经历事的。
看看陈金水老爷子,就看到,虽然老人做了好多好事,但不能仗着好事就想生成一种权力,仗着成为族长,就认为很多事理所应当。
所以这就是传统背景下的男性的问题,在外面嚣张,有权力,回家也带回了一身习气。
有权力的领导行使权力惯了就摆脱不掉一直的理所应当的意识。
另,做好事不是为了要权要利要名,权利名如果有也应该当做馈赠,不可认为理所应当,还要继续善良利用。
为了名利权做好事,是在利用社会的善的意,获得的也不是正常途径下的收益。
要自己劳动赚钱才是是理所应当。
成年王旭有我讨厌男的的所有特证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故事。演员演的也很好
发财前好看 发家后扯淡 前三十集七分 后二十多集负分
情节和情感上勉强可以给4星的剧,细节处理和中间的两段十年后的跳跃,不交待公司成立到壮大的关键过程,看出了编剧组功力还是较为缺失。
看的58集未删减版。原本看到狗血的第九集,差点弃剧!后来硬是看了下去,整体还是不错的!可太喜欢陈江河和骆玉珠这对CP了!真真是一生只爱一人!
妈妈看了大概十集,说是不好看,嫌弃剧情太拖沓了。
半部好戏,前面不错,生意做大了反而无趣。尤其成年以后的小旭真的看不下去,年纪大造型土。服装费估计都给了女主,骆总独自美丽。
此剧前半部分堪称一部时代大作,到了下半部分,所有人员全都智商下线!实在看不下去,弃了
男女主对手戏挺有意思的,金手指爽剧的调调
前20集,剧作可真夯实,其他制作部门也不算太缺席。情感线来看,是一段饱满的互相进入的绝恋了。悬挂着摇摆碰撞的两个钢球,互相作用的力,各个角度的见面,最终才会紧密地贴在一起。创业史来看,这甚至几乎就是父亲早年的奋斗史,心要大,什么都去试试,最不怕的就是重来。发掘+实业+销售,越来越懂了,为什么超越金融、超越服务业,实业能救国啊。后30几集,想要做商战心战的氛围,差了一点点节奏,也没有及时调整视听技巧,兄弟线的情感线和人物塑造差了一点,反而老夫老妻又吵又爱的小细节真可爱,演员选择大于努力啊。anyway,有点可惜,如果摄影美术和视听节奏能再好一点就好了。
爱上张译
看得出编剧是个浪漫的人,但对做生意也不知道是不感冒还是不懂行,没有什么实在的细节。一到需要讲究的地方,要么搞图解,要么搞划水。电视剧的通病啊。
好剧,可以说是良心剧,动荡不停地年代相遇相知,缘这一字真是妙不可言,张译和殷桃实力派没得说,剧本也很扎实,那一句我骆玉珠这辈子只活三个字 陈江河真的很触动。
27集之前可看,后面烂了大尾了。新时代的义乌创业像是过家家,像乡村爱情。导演可能更适合拍农村题材的剧。导演、编剧、服化道都跟闹着玩似的。张佳宁喜欢抿嘴,这让她看起来有点幼稚,无法代入女高管形象,长大后和变老后的演员都差点劲。
有事吗?里面的一些剧情是杰克苏吧?杨雪一个好好的女强人,离了男的活不下去了😁。还有就是殷桃在有钱后的演技太作了 ,我都以为陈江河换老婆了,还有一些剧情也很莫名其妙,不如停在把孩子生在路上那里,后面剧情就蹦了,好好的一个反映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电视剧 后面变成了狗血家庭剧
真搞不懂这剧是拍给男人还是女人看的,尤其陈江河这种女性向的完美人设,再加上老婆还带个拖油瓶,离婚和不离婚的女人比例差距很大, 不知道为什么要照顾这些少数群体。这就是8分的理由吧。2分给女主颜值,除了前几集其他真的一般般。想找部父母爱情水准的电视剧真的好难。
前半部分五星,后半部分两星。差距这么悬殊的剧不敢相信是同一个人拍出来的。
前面27集还可以,有看点有槽点,二胎生了以后剧情急转直下,只剩槽点了。
陪老爸看的,编剧功力太差,剧情后半完全烂,平衡一下得分,国产剧的口红色各种可怕
陪看陪听。业内口碑不错,讲述在时代变迁洪流下,创业者的起起落落,是中老年观众比较欢迎的题材。制作中规中矩,没有硬伤,演员整体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