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这一部,好莱坞已经有三部这种主角钱多的数不清的的电影了,而且都是根据真人改编的电影的。
这三部分别是《战争之王》、《华尔街之狼》、《美国行动》电影都是讲如何疯狂的赚钱的事,虽然渠道不一样,但疯狂的劲类似,而且经历都相似,都会被政府盯上。
不过本片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角一开始就是为政府部门服务的,有了这种关系后,发财就像开挂一样。
片中巴里藏钱的那段让人印象深刻,竟然为了钱藏哪而苦恼,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看着汤姆克鲁斯饰演巴里赚钱赚的这么嗨,让人惊叹不已。
而这种多重身份的角色,对汤姆克鲁斯来说也是信手拈来。
所以这片子比起汤姆克鲁斯和环球合作的《新木乃伊》来说,好太多,但巴里的故事似乎太顺了,少了一种大起大落,所以显得比《战争之王》平庸了点——《美国行动》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谢谢支持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部著作——《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特工排除万难完成上级任务的故事。
曾经的年代,这本书极受推崇,被很多企业家拿来激励自己的员工。
这本书的背景,就是美国一直在花钱资助其他国家的反叛军。
自创办以来,美国中情局一直在派遣自己国家的精英,搅乱其他国家的政局。
如果派自己人去太显眼,就改为花纳税人的钱去资助反叛军,在当地培养一支亲美军队。
美国人的盈利逻辑是这样的:很少的钱+军火+代理人=搞乱一个国家搞乱很多个国家=军火商能赚钱+美国企业能掠夺资源+总统获得支持=称霸世界萨达姆当初就曾受过中情局的培训,本拉丹起初也受过美国的资助。
但是往往是这种人,最后总会变得不可控。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种人。
执行能力强的员工长什么样?
每一个老板都想要执行能力极强的员工。
这种人,执行能力强到一个顶十个。
他们不为荣誉而战,不为金钱而战,单纯为了做成一件事。
他们凡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做成一件事可以反复尝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无中生有的奇迹。
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可以快速探明一条成功之路。
最近大家总是说人工智能,执行能力强的人,就是最笨的AI,他们就像机器,设定了大致目标,剩下就是几十上百次的反复尝试,只要不断电,总会有个结果。
在这里,我要跟你说,这种执行能力极强的人,并非普通员工,而是有潜力成为CEO的新员工。
这种人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有强烈的动机,毫无畏惧,敢于冒险。
恐惧可能来源于未知,也可能来源于不自信,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动机非常强烈,就不会害怕。
以招聘中情局代理人为例,需要找胆子极大而且敢于违法的人。
当然,并不是找有勇无谋的人,而是找敢于为了自己的信仰做任何事的人。
第二,学习能力强,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大脑中管学习能力的区域叫海马体,海马体发达的人,对于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接受能力强。
日本的行为科学管理里边有一种方法论,叫做系统脱敏法,讲的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比如说美国人发现新兵第一次上战场80%都不敢开枪,后来把练习靶改成人形,新兵开枪率大大提高。
还有富士康要求把工作内容拆分成15分钟就能学会,这样员工可以快速学习,完全不需要培训了。
一个自带系统脱敏功能的大脑,想想就刺激。
俗话说,优秀的人在什么时候都优秀,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要比一般人强很多。
第三,自成体系的逻辑。
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那你需要去观察和学习这个人的思维模式,找出他的关注点并加以利用。
如果你想说服一群人,那你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思想体系,使自己能够经受住别人的质疑,求同存异,获得更多的支持。
看过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里面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可是机器人很快想明白三大定律的漏洞,并加以利用。
人类的极限在于人类的逻辑有漏洞,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老板的想象力。
一个没有完整逻辑体系的人,必然是自相矛盾的,在遭遇抉择的时候无法做出最好的选择。
往小了说,这就是无中生有的能力,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系统能力,往大了说,这是一个人的三观和思想体系。
执行能力强的员工哪里找?
成功的公司,招聘是重中之重。
小米公司的雷军说过,他在创业之初,一多半的精力都在招聘上。
作为一位老板,你所需要的就是找人,然后确保这种人能够安心工作。
一旦做到这两件事,你就可以休息了。
怎样发现这种人呢?
实际上在《美国行动》,FBI找到主角,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主角很缺钱,正在走私香烟,而他们正好需要一个技术很好的飞行员来走私军火。
刚开始,主角是抗拒的,但是在巨大的金钱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也看重两点,一是要应聘者谈谈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的工作中做了什么。
那些能够说清楚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事的人,是很清楚做事流程和职责的人,未来给他一个目标,就能做任务分解,这种人比较踏实。
二是谈谈自己换公司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不要钱,也不要名,那他要的东西你基本给不了,你很难去满足他以至于管理不了他。
美国FBI在招聘人时主要看应聘者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主动性、领导力。
基本就是做题,做一些逻辑推理题。
《黑衣人 MIB》这部片子里边有些FBI测试的影子。
官方发给应试者的卷子都是没有裁开的,而且桌椅离得很远,无法答题。
这时候,只有主角把桌子挪过来用,而其他人都是跟随者。
打靶测试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射击外星怪兽,而只有主角从自己的逻辑出发选择射击一个小女孩。
法国外籍军团在选拔特种兵时,会给应征者一艘漏气的皮划艇和打气筒,然后让应征者在二十分钟内渡河,然后花半小时到达目标地点。
有的应征者选择给皮划艇充气,然后因为超时出局。
有的选择穿衣服渡河,结果衣服湿透,跑到目标地点衣服都结冰了。
成功者都是直接把衣服装起来渡河,然后擦干身上再出发。
想要选出有执行能力的员工,是需要很大投入,不过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执行能力强的人结局如何?
执行能力极强的人,往往不能善终。
一般来说会有三种出路,忠臣、反贼、内奸。
三种出路各自对应不同的结果。
没野心的忠臣,被派去干见不得人的脏活,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秘密,最后被灭口。
《美国行动》讲的就是靠走私赚外快的飞行员,被中情局招募,成为负责和南美反政府武装接头的特工,从运输武器到负责人员运输,他快速成长为地区负责人。
一方面帮政府做事,暗地里帮反政府武装运送毒品。
最后贩毒的事情败露,也赶上美国政策调整,所有资料都被销毁,人也被灭了口。
片名American Made,美国制造,美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控制的叛逆。
汤姆克鲁斯一直是演特工,那种见不得人的特工,每次收到任务录音带都是自动销毁的,如果任务失败,上级也不会承认。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出演的是叛变的特工毒枭。
实际上越战的时候,美国军方就有人用军机运输毒品,所谓“正义的使者”暗地里干着黑活儿,也是挺讽刺的。
台湾黑猫中队的飞行员,要么被击落,要么被俘后不被当局承认,更让飞行员寒心的是,美国矢口否认曾经做过这些事。
太贪婪的人选做反贼,遭遇联合绞杀,最后被灭口。
中国从宋代以后,藩王造反没有几个成功的,为什么?
唐朝时,藩镇可以世袭也可以养兵,这就导致地方强中央弱。
最终结果就是安史之乱,五代十国轮番做皇帝。
赵匡胤坐了天子之后,杯酒释兵权,对内要求一盘散沙,不久任,不遥领,不兼职。
在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情况下,想造反就难死了。
清朝更甚,将军带兵打仗,而粮食是附近的省来提供,没有粮食还怎么造反,做到了互相辖制。
城府深的人选做内奸,混到了二把手的位置,但是夺权失败,逃跑不成,最后被灭口。
日本的明智光秀,搞了本能寺之变,很快被做掉了。
丰臣秀吉当关白几十年,才刚死,德川家康挑起关原之战,夺了天下。
这种出路,其实就是日本人总说的下克上,下级员工认为上级是在搞笑,自己擅自修改战略目标。
中层领导随时曲解上层领导的命令,甚至在适当的时候,趁乱当老大。
这种事情反复上演。
一方面要求下级绝对服从,然后不得不面对下属的不断反抗。
这其实是日本的军事体制造成的,试想一下,一群无法管理的人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
美国就不同,美国的下级军官不断地调任,薪水很高,而上级军官都是西点等高级军官学校出身,多是名门世家,而且退役后可以从政从商,不会存在叛变的动机。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发现有价值的员工,管理有价值的员工,是企业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吴晓波写的大败局中,27岁的孙宏斌被视为柳传志的接班人,在联想搞起了“山头”,公开宣称其“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在这一年,柳传志亲手将孙宏斌送进了监狱,案由是“挪用公款”。
如果企业家无法管理自己的员工,最后只能亲手干掉执行力最强的员工。
大神詹姆斯·卡梅隆耗时13年精心打造的科幻大作《阿凡达2:水之道》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20亿美元,但是在大本营北美地区却未拔得头筹。
2022年,北美地区票房头筹被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以7.18亿美元夺得。
在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中,汤姆·克鲁斯出演顶级飞行员,代号为独行侠,属于是一个励志满满的正能量角色。
可就在6年前,汤姆·克鲁斯在影片《美国行动》中,同样是出演了一个飞行员的角色,与独行侠不同的是,这个飞行员的角色属于是亦正亦邪的形象。
影片《美国行动》由道格·里曼执导,汤姆·克鲁斯和莎拉·赖特主演。
影片属于是人物传记的题材,讲述了传奇飞行员巴里·希尔的故事,历史上的巴里·希尔从环球航空公司辞职,摇身一变成为雇佣性质的飞行员。
他先后为缉毒局、FBI和白宫从事秘密的飞行任务,中途甚至为毒枭服务,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巴里·希尔飞行任务覆盖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金钱利益游走于各方之间,最终他的利欲熏心让自己走上绝路。
汤姆·克鲁斯一改昔日的戏路,出演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可以说挑战性很大,但是他那招牌式的充满魅力的笑容却从始而终,顺势也增加了影片整体的魅力值。
片中的巴里·希尔这个人物属于是高水平技术人才,从最初的工薪阶层,变身为身价几千万美元的富豪,他的发家史包含了太多的罪恶,所以罪恶的尽头终将不得善终。
《美国行动》这部影片有些类似于刘德华的那部《五亿探长雷洛传》,从小人物成长为名利双收的知名人物,并且还可以载入史册,这其中少不了个人能力,同样也少不了阴暗面。
影片上映后,北美票房突破5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34亿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8.86亿。
如此票房成绩,在汤姆·克鲁斯的一系列电影中,可以说普普通通,但是对照影片本身的题材定位和插科打诨式的拍摄手法,也算是可圈可点,当然其中还是汤姆·克鲁斯的个人光环占据了主导。
【END】
有一种人,内心总带着不安分的因子,平凡的生活和他脑中躁动的火苗随时进行着磕绊和较量;有一些国家,更是无惧于虚伪和丑恶的讽刺,机器运转中的各个层面都会被展现在世人眼里,泰然处之、不以为意。
就电影本身来说,又是阿汤哥的一部优秀作品,那张演惯了非主流正义英雄的面孔,毫不出离的再现了特定场景下,被命运和利益裹挟着踉跄前行的巴里·希尔奇异且悲剧的一生!
性格使然、命运也如神手操控般无声跟进,影片主人公其实就如同烈火滚油中被沸腾的空气,巨大的能量释放其实都最终归于空无一物的幻象!当片尾蒙蒂.谢弗那兴奋十足的眼神说出新一轮的幕后计划时,影片前两个小时的所有人、事、物仿佛被整齐的戏剧化和虚构化,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被所谓国家意志轻松的擦除,曾经近乎负累的成袋美钞, 也演化成FBI的办案成果。
露西带着钻石手链在快餐店打工的场面,究竟是对一番折腾的交代、还是不相称的反差下,那难以掩饰的无情嘲笑?曾经狠准无情的汽车炸弹所衍生出多少次的玩儿命启动,却等来了一堆枪手的了结,巴里.希尔恐怕只有在最后一刻才会明白,谁才是背后真正的策划者和获益者。
十分欣赏阿汤哥对此类人物表演的诠释,伴随着八十年代怀旧的摇滚乐、热带滚烫发红的土地、艳丽的植被,被膨胀的欲望和沸腾的激情,使迷失的生物更加笃定,雾霾的前方充满希望,情节与对白轻松中带着戏谑、玩笑中带着讽刺,主人公如炮竹般喧闹的人生信条带动着整部影片的温度与节奏,当然时近脱离点的地方,FBI会走,观众也会自然旁观,为一个本应杰出的飞行员、慈爱的父亲和可爱的丈夫给予一些惋惜。
不知怎么想到了绝命毒师。
毒品,军火,一旦入了这一行,就不能够再出来了。
一开始的一笔钱其实就够了,但是无法抽身。
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再背叛,再合作。
无论是政府方还是罪犯方,两处都拿不到好结果。
而在强大的政府机器面前,个人实在跟蝼蚁一样。
即使家财万贯,即使钱都没有地方放了,其实,都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搏命到底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暴利而已。
人的贪欲无穷,有钱,也要有命去享。
不知道真实的Barry最后是惋惜自己错过了平凡幸福一家和美的一生,还是感慨自己好歹也算是轰轰烈烈地活了一把。
冲着汤哥看的,最近实在是没电影看了...........……………………………………………………………………………………………………………………………………………………………………………………………………………………………………………………………………………………………………………………………………
电影里主角是因为厌烦平凡日常答应CIA的工作邀请的,实际上是他偷偷利用工作走私雪茄的把柄被CIA发现以要挟他为CIA工作的。
他要是拒绝,CIA一句话就能让他丢了工作去坐牢。
所以他能拒绝吗?
不能,他只能答应。
越境飞行次数多了,他就被哥伦比亚毒枭盯上了,要他帮着运毒品。
他能拒绝吗?
拒绝了恐怕当场就被一枪崩了。
所以不能拒绝,他只能答应。
CIA舍弃了游击队,他的利用价值降低,美国政府又要求他做卧底刺探毒枭情报,他能拒绝吗?
他要是拒绝,立即就会牢底坐穿。
所以他只能答应。
任务完成,罪行减轻,但法律却没有保护他这个证人,反而要求他每天去工作地点做义务劳动。
他能拒绝说我不去吗?
他不能,否则就得进监狱。
所以他只能答应。
强权从来不会给小人物选择,他或他们从来都无法拒绝,只能答应。
《美国行动》根据“伊朗门事件”改编!
一位不甘过平庸生活的飞行员,选择了一条看似充满自由刺激的航线,航程自然精彩无比,但终点却早已注定!
什么是对错?
什么是真伪?
只剩一句“for your country”!
阿汤哥近几年最好的一部片子,全片满满的复古感,用了大量当年的真实影像。
值得一看!
ps:国内定档好像是12月,现在网上已有高清资源!
得益于阿汤哥精湛的演技,电影并没有拍正规纪录片而是走讽刺喜剧的路线,这恰恰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
看完电影感觉像美剧《毒枭》的外传,片头三个制作方上个世纪的老动画十分有意思。
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美国80年代里根总统在任时的社会背景。
阿汤哥饰演的Barry Seal身兼飞行员,CIA卧底和大毒枭三重身份。
因走私被CIA特工Schafer找到把柄,以此要挟让他拍下苏联支持中美洲当地叛乱分子的照片,同时在巴拿马传送情报,因高超的飞行技术不久又被当地毒枭(麦德林集团前身)盯上。
凭借Schafer提供的管辖图绕过危险区域,拍照,运毒,回CIA机场一波操作一气呵成。
可惜回来被抓,CIA保释了他后给了他大把好处,但同时有个更大胆的想法,训练当地武装(虽然之后发现他们根本不想打仗),地点就在Barry的机场里。
"Is there any problem" "Whatever u want, Boss"讽刺力max。
贩毒,军火,Barry的空中走私生意越做越大蒸蒸日上,以至于怎么处理钱是个大问题。
洗钱什么的就不说了,我记得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他存钱的一家银行在造金库,银行表示造的是给别人存钱的,把最大的主金库给他。
理所当然,他也因为这一切被各方盯上并逮捕,之后又莫名其妙被军方当作人才去拍麦德林集团的几个头目,没想到事情没做完被国家卖了,照片暴露自己凉了。
CIA把他当马前卒,他用CIA掩护贩毒,实而纯粹的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却一直以来都所谓“ For your country ”。
本身正事也没用,反而养肥了毒枭。
Barry何许人也?
A gringo who always delievers. 这样一个小人物赚的盆满钵满,游刃有余于各方势力又每天提心吊胆实在充满讽刺。
不禁感叹,美利坚真是个伟大的国家啊!
巴里·希尔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他利用cla卧底的身份来为麦德林集团贩毒,赚的瓢盆满钵。
他开了几家空头公司为他洗钱,拥有私人机场并买下了从机场到他家的2000亩地,然而他挣钱的速度永远比用钱速度快,巴里在家里、在后院放满了钱,当地银行还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金库。
影片有个片段很有意思:缉毒局、酒烟火管理局、联邦调查局、州警察四个部门同时在巴里家执行抓捕巴里的任务,结果四个部门都互相用枪指着对方,留巴里一人在中间懵逼。
后来巴里被四个部门的人带到州检察长那里,巴里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我会给你们每人一辆凯迪拉克”引发一众执法者的嘲笑,并表示他们不会放了巴里只会为巴里增加一项贿赂罪“不不不,我给你们凯迪拉克只是因为你们辛苦了,知道吗,我会从这里清白的走出去,你们谁也阻止不了我。
”一阵哄笑,然后州检察长便接到了州长要求释放巴里的电话…… 但终究巴里只是一粒棋子,被政府、贩毒集团控制和利用。
所以电影叫《美国制造》,巴里不过踏在了黑暗的美国政治沼泽上,当他对于政府没有利用价值时,他便陷落;当政府需要他时,他便屹立。
木秀于林风必
烂片,睡着了,如果不是阿汤哥,估计零分吧,阿汤哥怎么会接这种片?
漫画八十年代里根黑历史,企图用无聊插科打诨掩盖无聊人物塑造,好故事写成隔夜馊饭,点缀一个珍品海参阿汤哥,其实换成凯奇也是一样效果…
莫名貪圖節奏明快,掩蓋不了劇情之空洞和人物刻劃之薄弱
有年代感
[Mcoun]很棒的娱乐片。精彩跌宕又荒谬的一生,夹在美国政府与毒枭之间,除了毒还涉起了军火。最后棋子随意弃,同样的故事可能还在发生。
(6.5)刻意模仿纪录片的摄影对于营造年代感帮助好大。而那个浮现于希尔行动之中的年代伴随着东西对抗的衰亡碎裂成了一个具有多种面相的怪兽,就像希尔的多重身份一样。反过来,这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又和纪录片的表象结合起来增强了喜剧的效果。
九年半前的想看标记,昨晚沉陷短视频再度偶遇名场面,找来资源补掉。渐入佳境的叙事,让我对导演渐感兴趣——嚯!史密斯夫妇、谍影重重、明日边缘、心灵传输者,是个角色哦!我就说呢,怎么沾点儿盖里奇甚至昆汀的味道,原来自有东西!好看,顺畅且兼具个人风格化的叙事,属于上乘商品了!
True•American Made. The greatest country (gasp).
you started it, we pay the bill
没拍出很牛逼的感觉
这种片子中国永远拍不出。巧的是昨天才看到一个转贴和它底下的评论,云南缉到有8公斤和12公斤毒品的毒贩,但只判死缓,然后晚上就下了这部,看完觉得简直完美对应解答了很多问题。勇于自黑是是天朝片永远也做不到的。这部活脱疯狂毒贩版《战争之王》但戏剧表演战争之王高,现实味这部好。
民主的敌人太多,national money 难赚
1.明明是走私、毒品、枪支、间谍、政治博弈等等非常严肃的字眼,这些字眼全都放到了巴里·希尔这个人物身上,却被导演拍出了一种喜感,令人忍俊不禁;2.有钱人的苦恼就是找双鞋都比找钱困难,甚至钱多到不知道放哪里。
刚看完 美国行动!狡兔死 良狗烹----唯有珠宝才得以傍身!当家里的钱多的藏哪儿都藏不下的时候!买珠宝[偷笑]男主老婆留下的钻石手链![愉快] 即便男主不在了~也能保障她和孩子的生活!
没有传说中那么好,感觉汤哥演了不少这种角色
故事講得花俏,卻未必就是生動。
用阿汤哥来构架剧本,整个剧情的戏剧感和张力都不是很足,即便是在指责美国政府的谎言及干预他国政策行动时也不够用力,就很无趣,最近再也不想看传记片,基本都是浪费时间
风生水起钱都赚疯了,最后还是要还的
同《大空头》的手法和风格如出一辙,这样的题材加上无下限的自黑,如果能拍的更加严肃是很有机会冲奥的。而显然本片和《大空头》都没有那样大的野心,戏谑的故事、喜剧的内核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即使完全不了解那个背景,依然可以轻松搞懂,《大空头》的金融问题如此,本片亦然。
好吧!伟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