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一说这部片子吧刨除一系列外部因素(你们懂得)我给这部片子打4颗星:不得不说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凑到一起还是很有能量的配合得很好,也都把自身的优势发挥了出来,让观众在戏中看到了浓浓的兄弟情。
再说故事,因为是根据韩国原版改变的,整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同时融入了中国元素和笑料。
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大家到时候看就知道啦。
魏大勋是整部片子中60%的笑果担当,真的让人又好笑又心疼,只想说大勋挨打受苦了。
其中有两处让我落泪的地方:一个是彭昱畅叼着笔给两位兄弟留言;一个是结尾处彭彭的旁白和回忆的画面,他的那个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可以说是彭彭的演技给了我很强的共情感,瑞思拜!
片子也有很多不足:其中一个问题是由于之前的一些原因不得不讲片子进行删减,可以看出彭彭的戏份应该删了不少。
愿望也从之前的换成了“谈恋爱”,所以有一些地方看起来比较突兀,好在故事还算完整清楚。
还有一个比较遗憾的是彭彭喝20多包感冒冲剂的镜头被剪了,真的辛苦彭彭了(虽然他肯定认为这是演员应该做的)。
还有一点想说的,彭昱畅绝对算得上片子的核心担当了,不论是从演技还是故事的发展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真的把一个神经性肌肉萎缩的男孩演活了,把那种无力感、绝望感和希望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是一部值得看、值得反思的电影。
也希望这件事早日能够解决,给彭昱畅给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一个应有的尽量完美的交代!
就像昨天子枫妹妹发的微博一样,这是“他的愿望”,他希望大家能去看一部充满了所有人心血的电影,因为这是他的作品,不为别的。
最后支持彭昱畅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希望未来的华语电影市场更好更干净纯粹!
看完之后就一点比较震撼,那就是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懂得少,需要被照顾。
其实真正需要被照顾的反而是大人。
所以以后育儿时还是以朋友之道相处,尽量平等对待。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交友,也希望他能有几个不错的朋友,男女皆可。
也会让他适当的放松,毕竟青春只有一次,没了就是没了。
至于电影,总的来说还可以吧,也可能是我笑点低的原因
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
导演也真是厉害,明明是如此悲伤的故事,却能让全场观众笑泪N次,这不就是导演情感的最高境界吗[强]?
现在真的不敢去看哭成泪人的作品了,真的怕会哭到头痛,小Q真心不敢看呦[撇嘴]。
王大陆虽然个性张扬,但是,作品真心都很好看呢。
最后一句,幂幂确实有点可惜了(2019年9月26日观后感)现在才知道原来是田羽生作品,导演确实厉害,前任三好看,前任四还没看,人在囧途居然也是他创作的剧本,有才华的人,不会是一时的呀。
关于幂幂,唉,其实幂幂是人间清醒。
2023年10月5日。
影片处处透露着青春萌动的气息,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极其浓厚的兄弟情谊。
影片主要讲述两个兄弟为患绝症的即将不久于人世的高远完成人生最后的小小的愿望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两兄弟遇到并受尽了各种挫折,但却始终都无怨无悔,之后似乎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帮助高远完成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高远能有徐浩和张正阳两个既逗比又善良的兄弟实在是太幸运了。
看完全片后真的会被所有人,尤其是徐浩和张正阳两兄弟的行为所感动。
影片中彭昱畅、王大陆和魏大勋在当时都已经二十几岁了,但看起来都还很稚嫩,饰演青少年一类的角色毫无违和感,他们三人在演艺事业上的不断进步也非常明显。
当父母以及两兄弟发现高远病情恶化,所剩时日不多时,他们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什么愿望吗?
”在经过父亲带高远参加马拉松并以乌龙收场后,两兄弟深夜“偷”高远去海边并以他再次生病住院后,高远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想谈恋爱!
”“恋爱”这种事情,可以说是青春少年习以为常的行为。
不论是暗恋,还是表白;不论是被扼杀,还是修成正果。
“恋爱”已然演变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尽管该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80/90年代),所以当高远说出自己的愿望时,兄弟两人虽然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但还是答应下来。
寻找恋爱对象的艰巨性与兄弟两人没有恋爱经验的“屌丝气”,构成了这一事件中最大的一组矛盾,也正是这一矛盾的存在,才制造出各种笑料。
从当年的老同学,到两人的初恋女友,到“保健服务”,再到“点穴”这一物理疗法,最后两兄弟把希望寄托在“发廊女”身上。
导演选择以“恋爱”为切口来完成整部剧作结构,是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的,但是对过程的完成并不是十分高明。
青春期的少年基本都想谈一场恋爱,但是帮别人恋爱这件事就很少见,这部电影就提供了一个相对新奇的出发点;另外,青春期“恋爱”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多潜在受众,当观众看到恋爱题材时也往往会产生共鸣。
但当我们观看这部影片时,高远说的是恋爱这个过程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想“成为大人”,结合影片的镜头暗示,他要做的并不是恋爱,而是想接受一份“成人礼”,这种“性启蒙”意识的暗示是非常强烈的,两个兄弟也GET到了这一点。
所以在他们的思维里,找到女朋友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完成这一愿望。
正片没有这句台词导演把笔墨花费在如何找到女朋友的不断试错中,却很少来关注高远的内心。
不管是因为审查的原因还是剧本的有意为之,在这一方面总是遗憾的。
整个寻找女朋友的过程少不了各种嬉笑怒骂,各种无脑乌龙,可这些终将只是一个表面动作,在观照人物内心或者深层思想的挖掘上都是欠缺的。
试想用一个渐冻症患者的视角去完成一场“性启蒙”的书写,这在影片题材,或主题探讨的完成度上,又会上升到什么高度呢?
当然,“性意识”太过敏感,只能自己YY了。
突然想到赵本山的一段采访,大致是不上春晚演小品,是因为苛刻的要求影响了艺术的发挥,什么小品都得是表达了什么,弘扬或者评判了什么,不重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心,生活每天都在教育我们,不需要看个小品,看个电影,还要有多少深刻的认识,简单点嘛,开心就好,嘿嘿。
彭昱畅特别像我一个好朋友,看起来也很亲切,好想去青岛见他一面,喝喝酒,聊聊天!
■关于《小小的愿望》 首先以我浅薄的电影认知来为它划个范围,它属于想要做出意义的爆米花电影,而对于这个意义它做出来没后面讨论。
接下来让我说下画面。
让我奇怪又难受的画面,灯光和色调极其地不统一。
其实多尝试几种没错,但是多尝试了没办法把它们融合/统一/自然过渡还拿来赚钱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还是真的很佩服,可以把夜店风、日系清新风、狂加光晕滤镜风、纪实风、综艺风、好几种不同风格的正常疯狂调色集中在一个半小时里的。
好多镜头的灯光天空过曝甚至过曝了将近一半的画面、灯光生硬就差把光源露出来了、特写和近景的景别巨奇怪这样可以有不同解读来解释的地方就先不说了。
好的然后来说说剧情演员方面吧。
剧情其实很是松散生硬,很多剧情并不为主题服务。
主要剧情就是一句话:两个少年为时日无多的患渐冻症的兄弟完成心愿路上发生的曲折故事。
但是一个半小时里我怀疑穿插了将近半小时无关的情节,其中属王大陆的最多,但是王还演不好哇,看得我地铁老人手机(顺嘴提一句,影片开头主演第一位是王,所以王真的加戏压番?
)。
剧情这走走那走走,中间以逗笑观众为目的,想起来剧情定位了绕回来一下,然后在后面疯狂煽情,我依旧地铁老人手机。
剧情里几乎所有的搞笑情节都是身体搞笑,以卖惨的剧情遭遇和夸张的表现来逗笑观众,我一度怀疑我在看小品或是情景剧。
还有,三大演员里演技还可以或说不错的就是彭昱畅了,可惜彭的戏份是真的少,另外俩,浮夸,生硬,不连贯。
所以,他们想要做出的这个意义很浅薄而明显张扬得浮在表面,努力地想要做出来,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意义还是只停留在台词和宣传的空喊口号而已。
其实,关于《小小的愿望》想说的话我是想要看完2016年韩国的《伟大的愿望》再相较而写的。
可惜我目前找遍了我所有找资源的途径也找不到《伟大的愿望》,只看到了一段一分半的片段截取。
是一个男生在学校看见同学以冰桶挑战取乐的节选,就光从这一分半,我看出了稳定的风格色调、一分半内挑不出错的演技和比《小小的愿望》更深的东西。
(后续补完了《伟大的愿望》会重新回来对比的) 尽管如此,它依旧是一部可以值回爆米花的爆米花电影。
赚到了观众笑声也赚到了观众眼泪,反正它是赚到了本·笑点泪点双低·人的笑声和眼泪(即使我知道这个剧情贼烂我还是会被逼出眼泪然后边哭边骂我觉得我也是挺搞笑的)。
作为一部用来赚钱的片子,这样不也就够了吗?
还要要求什么呢?
2019.9.11看完韩版伟大的愿望了,原来我看到的那个片段是全片最深刻的地方。
只能说有稳定的色调、不那么浮夸的演技、更加通顺的剧情而已。
而小小的愿望是完全的Ctrl c+Ctrl v连好多分镜都一样的翻拍。
伟大在兄弟情上更加自然与深刻,王角色也更加立体,剧情连贯很多;小小在彭角色上彭昱畅演得更像个瘫痪少年。
2019.9.12
其实要是没有前面档期的这一档子事,我觉得评分应该还会不错。
愿望可以是伟大的,但也可以是小小的,这都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面对这个愿望各人心中的盘算,或者换句话说,大家其实也都太谨慎了。
试想,在目前没有分级制度的中国电影市场,三位有流量,至少是受关注的男演员,共同出演了一部性喜剧。
面对这个问题是欢乐的,戏谑的,虽然重点是友情,但是影响力是在的,是现成的。
这种程度的玩笑对于成年人似是清风拂面,大概还有点可爱,但是对于某些半大不大的同学(实在也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说,可能话题本身就变得有趣了。
虽然我也知道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早熟,可既然已经早熟了就不用催熟了吧。
但是不聊这个故事又进行不下去,被迫还是擦边球吧。
有些东西对于中国人其实还是羞于启齿的,不然高远为什么不直接说,不然他爸怎么会宁可打昏老婆也不愿意直说。
唉,各人心里都有一本小账,为的就是别出纰漏。
上意难揣摩,下属宁做过。
所以不是伟大就是小小,难道就不能叫最后的愿望吗?
俗是俗了点,不过我觉得到是贴切。
至于庶民不配伟大,那真是我呸。
虽然这部电影在形式上是一个相较而言比较轻松的喜剧片,但是这个喜剧的最后却是以悲剧来收尾的,达到了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与此同时也突出了青春本身就应该是疼痛的这一主要的主旨,与此同时,这个电影的死亡和疼痛的青春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对立面,所带来的情愫足以让屏幕前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的为之感到动容。
其实友情就是这样令人捉摸不透,很多时候他可能会让人不惜一切去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帮助自己的朋友,但又有一瞬间会因为一己私欲而被冲昏了头脑。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跟不为人知的原因,原定于暑期档要上映的《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改档中秋节上映。
我个人挺期待这部电影的,因为之前见过韩国原版,觉得故事创意不错,但节奏跟细节可以更优化,所以我想如果国内翻拍可以解决原版存在的问题,那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但,看完《小小的愿望》,我有些失望,个人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是:《小小的愿望》:对韩版的汉化,延续了搞笑,放大了尴尬!
先插入时长3分58秒的“蛋蛋秀”《小小的愿望》:对韩版的汉化,延续了搞笑,放大了尴尬!
_腾讯视频下面关于《小小的愿望》十句话影评,请查收:1.中国电影翻拍韩国电影是常态,起初的时候我还吐槽,后来也没那么较劲了,如果翻拍过程中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土化做得足够出色,那翻拍就翻拍吧。
可惜,《小小的愿望》翻拍并不算成功,本土化没看到,台词、笑点几乎照搬韩版,有几处甚至连分镜头都一模一样…所以,只是换了三个演员,改了三个角色的名字照着原版再拍一遍。。。
这样真的有必要吗?
2.为什么说延续了搞笑?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三个好兄弟,高远身患绝症即将离世,而他最后的愿望是po处(国内改成了谈恋爱),于是好兄弟徐浩跟张正阳就绞尽脑汁开始为兄弟谋福利…因为其他俩人都自带“傻”的属性,所以圆梦过程必然状况百出。
比如父亲会错意带儿子长跑,比如兄弟脑袋一热带他去海边,这些都有爆笑桥段,但基本都是照搬原版。
3.为什么说放大了尴尬?
你们都知道,韩国电影时常有些夸张的桥段,但是配合韩国演员夸张的表演方式以及放在他们特定的语境里,你会觉得,很傻也挺好笑。
但是一旦毫无改动的照搬到中国,你一定觉得很突兀,甚至夸张到让你觉得尴尬的地步。
比如电影后半段,王大陆跟魏大勋找了发廊女孩去病房看彭昱畅,这时候他妈妈突然出现…为了不让妈妈破坏儿子好事,爸爸突然被从楼道一侧飞起来对着他老婆就是一记重拳,直接打晕…这个桥段也是照搬韩版,但我看韩版的时候就觉得虽夸张却可爱,可是《小小的愿望》里,这一段就很突兀很尴尬。
4.韩国版打动人的地方,是其巧妙的通过荒诞跟温情的反差产生笑中带泪的效果,可惜《小小的愿望》为了能顺利上映,进行了很多修改,而要命的是,这些修改恰恰把电影本该有的笑点跟冲突减弱了。
当最后的愿望从po处变成了谈恋爱…你们想想,一个青年男人,想谈恋爱多正常啊,况且还得了绝症马上要死…电影少了一个荒诞的噱头,而故事还在沿着无厘头的路子再走,最后反差没了,只剩下不伦不类。
5.电影里一直号称三个好兄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那么三个人三种口音,我只能理解他们是各自请了不同地方的方言家教。
当然,一开始电影解释了魏大勋是初中时候从东北转学过来的,还算合理的解决了一个东北口音,那么王大陆的台湾腔呢?
故事没交代,王大陆的台词还最多…我也不想出戏,可是他一张嘴就阻止我入戏。
6.照搬韩版搬到让我觉得尴尬的另外一点是冯嘉怡饰演的老师。
韩国版里哥们三个都是高中在读生,所以他们出入夜总会碰到老师惨遭毒打也是情理之中…可惜,中国版里三个人的设定是高中毕业生,毕竟高中生不该有谈恋爱的念头嘛…而冯嘉怡饰演的老师也早就下海不当老师了…这个时候当老师…前老师碰到前学生去烫头发,去夜总会的时候,还要臭骂甚至毒打…这个老师是有多闲?
如果照搬实在不合适的话可以去掉这个角色嘛,这是何必呢?
7.有种电影叫性喜剧,当这种电影没了性,那么剩下的喜剧也就变得不伦不类,因为很多笑点都建立在“性”上。
就好比尖椒炒肉,没了尖椒,干吃肉,腻不腻?
而《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盘没有尖椒的炒肉。
8. 电影里三个演员的演技,彭昱畅从头趟到尾,而且能看出来被剪了不少戏份,但他凭借神态跟面部表情很好诠释了角色的情绪变化,发挥很稳定;魏大勋算是本片搞笑担当,他对于笑点节奏的把握的确很出彩,我挺喜欢;王大陆略显尴尬,戏份最多,表现最差…他真是从《少女时代》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代表作…替他捏把汗。
9. 电影最后出字幕,高远(1983-2002),让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其实不是。。
这只是创作者在告诉观众,这孩子死的时候19岁了,成人可以谈恋爱的哦。
但随即而来又放了很多真人去世的照片,一群好友合影,把去世的那个人慢慢变成黑白色…这个真的没必要,这些去世的素人跟电影完全没有关系,导演也不认识他们。。
又何必拿着他们的照片强行煽情呢?
10.最后我想说一下电影剧情之外的事情,彭昱畅跟片方解约。。。
这事我支持彭昱畅。
我觉得这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演员为了争番位而撕扯,这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的演员正当权益,你签了合同不履约,我当然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这样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戏外撕番位,片中兄弟情…讽刺不讽刺?
以上就是个人对《小小的愿望》观影感受,整体挺失望,如果你看过韩版可能会更失望,中秋放假,能出去就多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吧,这期视频木有彩蛋,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拜拜!
两星半 WDX锡纸烫好特么像WBQ…
有些桥段真的很搞笑的,总体来讲是一部温馨的电影。
也不能赖审查,就是自己烂啊
对不起各位打低分的观众 我没看过原版 但直觉这就是部翻拍片 好多剧情都不是国内的梗和节奏 后来一翻豆瓣果然如此 不管如何 魏大勋的表演太逗 我笑了好几次 贾冰不亏喜剧人冠军 金箍棒的梗笑的肚子疼阉割的破处改成谈恋爱 看的确实违和 但要看到国家文化的进步 不管如何人性的光辉和美是全世界共通的 没有 国界和宗教 限制彭昱畅第一次看是演员的诞生 这小孩是黄渤第二 前途无量 但拍的类型片多了 可塑性强吗?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20201113
9012年了王大陆还在用嘴演戏
其实,国产版在故事架构及叙事情节上,基本忠实地按照韩国原版翻拍。但由“伟大”变成“小小”,由“做爱”变成“恋爱”,价值观是更正确了,正能量也更突出了,但“青春性喜剧”也变成了普通的青春成长片,观赏娱乐性大打折扣,就像做菜少放了盐,而且,在逻辑上也很有些别扭了。。。
我现在明白这种电影为什么也能有票房了,你可以挑出一千个理由说这是烂片,为这种电影花一分钱都不值,但是这样的电影就是适合谈恋爱,你带着女朋友过周末,逛逛街,看个电影,吃个饭,看三个小时的复联,或者速度与激情,哐哐炸的你是很爽了,但是你的女神在一脸懵逼你造吗?所以,单身狗们,不要怪上天不公平,不给你女朋友,真的是自己的问题。至于这部电影,确实是烂片,但是能让身边漂亮的姑娘笑的前仰后合,那就是个好电影。
尴尬
除了因为过审改的有点糟糕和有点尴尬的演技,竟然觉得剧情和彭彭演技都不错
片方操作太骚,溜了彭彭那么长时间临上映了突然改番位,合同签的什么就请按什么执行好么?ww资本这么会玩还拉彭彭和大勋干嘛?今天又有更骚的的操作了上映首日票房不佳就把12日的票房改成零点场13日首映?你家里人知道你操作这么骚的么?谢谢ww资本让我见识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手段。
和原版差太远
怎么,是当我们穿越了吗?9.12变成了预售+点映?? 资本太恶心了。本来一星,加一星送给花絮里的彭彭。
看到爸爸带他跑步还有去海边的时候笑出了鹅叫,三个主演选的特别好,地主家的傻儿子凑齐了
6.5我太难了,给四星拉一下豆瓣的评分吧,好多一星评论完全就对着风波,甚至还有说绝对不会贡献票房的,我寻思着那你还评价个屁。豆瓣在这一点上属实无力回到电影本身,大致理解了为什么会被广电卡,大约就是有些色情擦边球露骨内容以及部分不正确价值观的展现?但是被迫改成“谈恋爱”是真的诡异,于是变成了一点纯情又掺一点色情的感觉我感觉导演想拍出和青春片不一样的感觉,也的确成功了部分,甚至可以说跳出了青春片的套路,但剧情实在潦草又部分过度浮夸。演员方面彭昱畅这次发挥不错,但是戏路太固定,上一部也是演一个将死之人和小伙伴如何面对死亡;王大陆魏大勋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极度失真的时候,极个别片段尬翻天;女主一直在线影片部分情节简直就是对我的少女时代里的详写;以及成为了球鞋展,不过这部分很真实,是加分项
不打一分都对不起其他老老实实的电影。什么玩意。
没有最后那段病房的补充戏我能给5⭐,就是喜欢这种题材。有一句“人家女生还是要有点感情才能,不像咱们…”到位。不足很多,我以为大象里面的彭台词说成那样是成本问题,没想到是演员自身问题。破处配音成谈恋爱痕迹太重,混音接这活钱给少了。
超前观影。没看过韩国原版,较暑期档放的物料看还是有不少补拍和修改的痕迹,尤其是台词上的修改和结尾成长喜剧的处理,我们都知道和想看到的那个愿望被处理的一干二净,也导致观感上不流畅和煽情过程的拧巴,好在笑点还有不少,三兄弟的化学反应不错,看的过程还是蛮欢乐的,片尾加入素人片段也是无奈之举了。至于为什么成了这样,原因都清楚。(片尾字幕中间有彩蛋)(6.5/10)
2.5据说是被剪掉了很多,不能提性的“性喜剧”真的不好看。目前的成片看来剧情别扭台词和演绎也挺尴尬,总体比较失望。
台前幕后的故事,看了心情复杂。本来在上映前就非常期待的。结果破事一堆又一堆,电影里肯定是删了彭彭的好多戏份,包括预告片里明显是作为精华的两场都没了,所以肯定不存在说导演说的彭彭戏不好所以删了的。相反,彭昱畅一个人奶了整个电影,要是把他换了你看这个电影能糊成什么样吧
看了首映,电影本身很棒,但是为了上映阉割了很多内容,看起来应该是片方早有准备为了审核拿出了plan B,也一定在后悔最早一版预告片暴露了太多惹祸上身。我为这个时代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