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红高粱》“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
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电视剧《红高粱》在张艺谋的大电影和莫言的大小说面前显得毫不逊色,极为出彩,将一碗浓郁的醇酒献给观众,芳香四溢,看着荡气回肠的传奇史诗,说实话,我也是醉了。
男一号余占鳌由朱亚文饰演,匪气、霸气、帅气而又刚柔并举,柔情深种,土匪种余占鳌对九儿一往情深。
粗犷豪迈的他将九儿抱进高粱地里野合,九儿躺在压扁的高粱梗上,爱欲迸发,余占鳌对九儿霸道地叫嚣着爱情,恍如高粱酒纵情喷涌。
从杠夫到土匪头子再到余司令,在和县长朱豪三、土匪花脖子、日本鬼子的周旋中,内心孤傲又不屈命运的形象活灵活现。
他看似大大咧咧、豪爽洒脱,却有着深深的孝心和爱心,他对四奎娘的感人至孝和对九儿的动情至爱,都让人感动,人格魅力无穷。
和余占鳌形成对照的是张俊杰,黄轩饰演。
张家少爷和九儿青梅竹马,可惜命运弄人,九儿被她爹戴老三卖给单家的麻风儿子当媳妇,在计划与张俊杰私奔时被土匪抢到了山上。
张俊杰和九儿的爱情至此就走向破灭了,应当唏嘘。
相比戴九莲的夹杂小野性,张俊杰可谓最正派,是正剧中最正的角色。
他在土匪、县官几方势力间周旋,最终团结了大家的力量,共同对抗侵略者。
张俊杰正义凛然,让人喜欢。
余占鳌和张俊杰同时深爱着的九儿,由周迅饰演。
周迅把九儿那种纯美交加的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儿在源源不断的磨难中,和余占鳌热烈相爱,生了龙凤胎豆官琪官悉心养大,做了高粱酒坊里火一样的女掌柜,一步步成长为敢爱敢恨的女中豪杰,不畏封建束缚,不惧鬼子侵略,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九儿将日军引入高粱地,在烈焰中为国为爱献身了。
九儿以自己的死换来了余占鳌和张俊杰他们的生。
这样的奇女子让人惊赞。
她单纯、善意、聪颖、坚韧、倔强、机敏,充满原始的生命力。
九儿是新思想的代言人,那淑贤则是旧时代旧观念的典型代表。
淑贤和九儿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淑贤的保守刻板恪守妇道与九儿大胆追求真爱的性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堪称冰与火的较量。
秦海璐饰演淑贤,单家大院的女主人,她抱着牌位嫁入单家守寡,凄婉哀怨,压抑多年,光鲜背后攒满辛酸泪,在内心挣扎和思想斗争过后,在九儿的鼓励下,淑贤摒弃了传统礼教,毅然和罗汉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身批婚纱,同罗汉一道,英勇牺牲于鬼子的枪口下。
说起罗汉,也值得称道,宋佳伦饰。
罗汉是个本本分分的酿酒师傅,却调节着大少奶奶淑贤和二少奶奶九儿的激战。
罗汉深爱着淑贤,激荡的内心却被他诚挚的外表所隐藏,他是传统道德的完人。
罗汉是单家名酒“三十里红”几十年如一日的掌门人,守住了酒神,便守住了“红高粱”精神的本质。
罗汉教九儿的儿子豆官品酒,就是继承这种精神。
罗汉后来誓死捍卫红高粱,也是保卫这种精神。
难忘罗汉高唱《酒神曲》,气势恢弘:“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最让编剧满意的角色是朱豪三,原型人物是曹二鞋底,朱豪三由于荣光饰演。
亦正亦邪的高密县长集幽默、犀利、彪悍、智慧于一身,一出场就剿匪、戒毒,雷厉风行。
他女儿淑红几年前被土匪绑票后撕票,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剿匪,后来无意中害死了四奎和四奎娘。
朱豪三深明大义,他为了集结抗日力量,和他夫人一起跪在四奎娘的灵前忏悔。
民族大义面前,余占鳌和各方势力不计前嫌,停止争端,一致抗日。
最后,朱豪三县长和县长太太一齐和鬼子同归于尽,甚是壮烈。
《红高粱》的成功并非单单因为是抗日大剧,其实配角也非常出色,各放异彩。
比如余占鳌的兄弟喜子、长发,花脖子的妹妹灵儿,退隐江湖的侠客黑眼,朱豪三的手下小颜,善良的四奎他娘,还有九儿他爹戴老三、他哥戴大牙,甚至那么多反面人物,等等等等,无一不为该剧增添了活力,让人啧啧称赞。
导演郑晓龙和编剧赵冬苓一定下了不少苦工,现在收视口碑双丰收,值得喝彩!
九儿和余占鳌在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了关乎爱恨情仇的史诗。
危机关头,九儿点燃红高粱,壮烈牺牲,她用自己的青春在充满生命力的热土上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这一幕,必将回荡在观众的脑海,久久无以忘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
与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梁酒呀,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乐曲从内心响起,一碗浓烈的高粱酒让人醉了,迷醉了,来,干杯!
整部剧情都是在绑架,花脖子绑架了_________余占鳌绑架了__________朱县长绑架了__________日本鬼子绑架了————
首先要肯定一下女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敢爱敢恨,追求爱情自由。
我没看过原著,看到电视剧后不由觉得这就是乡村玛丽苏。
台词设定得太做作,再好的演员演出来也不真实。
男主基本上没什么智商,说话语气也几乎没正常过,就差没把二百五仨字写脑门上了。
至于为啥后来能当土匪头子,全靠主角光环呗这样的智商和性格,现实中换成谁都死得快。
跑到寡妇家门口嗷嗷着自己跟她搞过了,不怕一起被浸猪笼还是怎么着。
那种年代连流言都能杀人,这货倒好,敢于直面被浸猪笼的现实。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女主能看上他也就算了,滚高粱地也算了,我就是理解不了她为何如此理直气壮。
昨天播出的一集:女主被嫂子要求把自己儿子过继给她,女主说了句,也好,省得有人再非议豆官的身份。
尼玛要是没看过前面肯定以为豆官就是单家嫡亲孙子,其他人全是图谋家产的造谣者。
虽然咱开了挂,但咱能低调点吗?
如果搁今天,亲子鉴定一做你就彻底没戏唱了。
看见男主给女主写信的桥段,我又被雷了。
男主居然识字啊果然深藏不露,前面一点都看不出来你丫居然识字。
注:写信这段我是在预告里看到的,刚写完这篇就看见新更的一集:原来人家高智商,现学现卖。
来找我辩论的你就省省吧,如果嫌我拖低了评分,那评也评过了,改不了了。
如果是因为演员,请读第一段最后一句。
如果因为片子本身,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可以去打五星的评论页面参与讨论。
周末去中大听了一场莫言的讲座《我小说中的原型》。
再伟大的作家,再伟大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都有生活中的原型,不可能凭空而来。
莫言作品中的原型都非常有意思。
莫言以前经常拿邻居的名字写作,邻居很生气,说你怎么可以把我写得这么坏,或者说你怎么把我写死了莫言的父亲经常提着烟酒上门去道歉,说《红高粱》开篇就写我的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被写成这样,你们真的不要介意…… 《红高粱》的主角戴九莲的原型就是莫言的奶奶、堂姑和堂婶。
他奶奶姓戴,手很巧,会剪纸。
《红高粱》里面,“我奶奶”也姓戴,戴九莲。
莫言的堂姑是莫言爷爷的弟弟的女儿,特别漂亮,长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家人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可是婚期将至的时候才知道对方是一个麻风病人。
堂姑不肯嫁,他太爷爷很迂腐地说,麻风病有什么关系,他不是有一头牛和一头骡子嘛。
由于婚姻不幸福,堂姑一直郁郁寡欢,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莫言的堂婶呢, 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堂婶的丈夫,也就是莫言的堂叔,是国民党的军官,当年随着国民党去了台湾,还在那边娶妻生子了。
他堂婶日子照过,然后生了两个私生子。
很多人指指点点,他堂婶充耳不闻,每天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每天都活得非常有尊严。
后来,莫言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遥远的亲人》,也是以堂叔和堂婶为原型塑造的。
两岸结束不相往来的历史之后,堂叔回来探亲。
堂婶去见他,他不认自己的前妻,堂婶说,我就是来看看你,我不要你的钱,我也不需要你认我,我就是来看看你,毕竟我们夫妻一场。
这位堂婶现在还活着,生活在高密,如今九十多岁了。
看惯了电影,会觉得改编的电视节奏慢。
本剧没有到那种无聊到需要大段大段跳过,出现无数口水台词的地步,也还是感觉节奏慢了。
再者,导演可能处理心理比较好,但是战争跟生死就不在行,罗汉,恋儿,朱豪三的死都处理的很清淡,感觉不到位。
打仗的时候,小孩子能过去么?朱太太能过去么?
酒坛能爆炸么?
好的地方就是配角算精致,台词算考究,于荣光演艺新高峰。
高清。
总算追完了,少了一个心事。
回头又把高清的电影版看了一遍,确实耐看。
患者:余占鳌性别:男年龄:二十周岁初步诊断:中二病晚期伴随直男癌经多次协商患者不肯配合治疗同时打伤两位护士并高呼“老子没病”甩下检查费匆匆离开,主治医生默泪轻语“日子不多了唉”【*——————我是迷の脑洞分割线—————*】花开两朵,单表一枝,下面我就给各位表一表红高粱迷の男主余占鳌。
《红高粱》初期,余占鳌是个蠢萌的让人心疼的扛把子,心心念念赚几块大洋给娘吃点儿炉包,他娘却跟个土郎中整日私会乐不思蜀,自己却扛千金龙王扛到吐血,好像为了娘,什么苦都吃得。
此时的他,初见九儿,便鬼迷了心窍,心里也便多了份念想。
终于,扛把子平淡的生活里出现了几个转折。
转折一:九儿出嫁作为一名扛着心爱之人花轿的轿夫,自然想捞点儿油水,面对劫轿未成功的俊杰,余占鳌自是大义凛然了一回,再次送九儿上轿,他紧紧握住九儿的小脚,眼神狠狠地瞟进了她眼里,内心OS当然是妹子你给老子等着老子他妈的早晚要了你!
从那一刻开始,余占鳌的生活有了新的奔头,有了美好的希望。
转折二:高粱地首次野合为什么我要强调“首次”呢,因为全剧正儿八经的野合也有过几次,但只有这一次,对余占鳌有着非一般的影响。
这里我也想提一下剧里的九儿,跟电影版的九儿在唯诺之余多了几分反抗以及反抗之余的迎合,这一迎合不要紧,九儿立马就揪住了余占鳌的心,再也没有放下过。
到此,扛把子大哥终于有了女人,虽说是炮友吧,但蠢萌的扛把子也有了美滋滋值得回味的事情了。
转折三:三条人命加身土郎中和单家爷俩的死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说是余占鳌杀了他们,并不怎么合情理,但说与他无关,却也实在是脱不了干系。
说到底,编剧安排的这几个炮灰角色,开始让余占鳌对这个世界粉转路人了。
此时的他,是个会害怕县长拿他兴师问罪的小市民,是贪生怕死的小伙,是想悔改的良民。
综上,在朱豪三统治初期的高密县城里,余占鳌只是个想保护自己女人过自己生活靠力气吃饭的扛把子,偶尔耍耍小聪明,跟自家兄弟喝喝酒,平淡无奇却也与世无争。
男主的第二段人生可以从死娘死兄弟说起。
对于一个仅仅渴望平淡生活的小老百姓,娘和兄弟的死可谓是天大的事,更何况两人的死都与所谓县长有关。
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个问题,何谓县长?
大抵是个在小县城里说话算数秉公断案颁布恩惠予民的法令之人,但此剧却把朱县长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又气急败坏的小心眼。
该人物的步步紧逼点燃了余占鳌的怒火,一场撕逼大战即将展开,余占鳌再也不是那个蠢萌得让人心疼的小白兔了,他这一变身指不定进化成恶狼还是猛虎呢。
不过不管是恶狼或者猛虎,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女人,在他拉帮结匪之后专门在月圆之夜,智商会下降几个级别,来到单家门口,冲着大门跟个寡妇怒吼"老子是你的男人"搅得人家永无宁夜。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意,余占鳌可谓真真是儿的中了这个婊子兼炮友的毒,九儿也是过足了婊子的瘾,不与你见面便虐得你一个来一个来的。
偏偏世事难料,炮友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竟作单姓,余占鳌竟也乐不可支?
这事儿要拿到现在来说早就不知道撕了多少个回合了,你既生我孩子与我走便是,若不走,将孩子给我便是,何苦这个爹当的心酸不已。
更加料想不到的是,忠于九儿的奴婢恋儿竟说出要做大哥的女人这种话,而余占鳌又一次恬不知耻的答应了?
一时冲动也好,出气也罢,恋儿可真是中国好闺密啊!
(其实不管后期恋儿如何的作破天我也没法讨厌她,毕竟是她救了九儿的命,七级浮屠人家也造了,她毁也是毁在自己手里的)如今孩子有了,正牌女人也有了,兄弟越来越多,花脖子也成了哥们儿,于是,他们便与朱豪三展开了一场场恶战,终于是邪不压正,哥们儿变脸,余占鳌被朱豪三堵在了九儿门口。
当所有人面面相觑的时候,我们的终极大BOOS终于出场了!
虽多年不在江湖闯荡,但不论谁闻黑眼大哥的名号时还是要抖上三抖的。
要说人家是大BOSS也就真是有法子,马上把余占鳌这只终日寻仇报复的跳脚猴子驯得服服帖帖。
朱豪三知道信儿了,也不好伺机一锅端了,这下终于貌似是相安无事了吧。
此时的余占鳌更像个为了报仇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伊甸园》里的几个熊孩子。
心心念念一些私人恩怨,一点儿都不大气,报仇之余与炮友见见面唠唠嗑,稀罕稀罕俩孩子,倒也无伤大雅,但似乎脑筋越来越不灵活,好听信谗言,生活没点儿追求,得过且过。
最后且说日本人进了高密,鬼子这一来,余占鳌好像爱上九儿那般爱上了一种名为三八大盖儿的枪,剿了二鬼子几支,晚上搂着睡觉,弃恋儿于不顾TAT。
不过美梦没做几天朱豪三终于用最后一个绝杀——杀了余占鳌干娘,成功惹毛了他,他带着兄弟们就要灭了姓朱的。
但终于这个火烧眉毛的急脾气被小日本抢了自己孩子给压住了,好像忽然开了窍,明白了外敌入侵的严重性,甩开手枪啪啪啪地嘣上小鬼子了,此后,朱豪三如何与他和好及九儿的死我都不想赘述了,单表余占鳌满身鲜血望着高粱地里燃烧的火光,拍拍儿子的肩膀,让儿子送送娘的大气。
战争以及爱人的离开终于让这个已经当爹的孩子成熟了,像个真正的汉子了。
都说时世造英雄,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假,而英雄若没有英明果敢之气怕是狗熊都不如。
余占鳌经历过这大起大落的几年,怕是一辈子都会被改写。
我不喜欢别人说他鲁莽骂他虎,一切完全是天性使然,朱亚文用心诠释了这个细腻的山东糙汉子,他所树立的这个形象,让整部剧精神饱满起来,活跃起来,更让九儿英勇起来,大无畏起来。
高粱一茬接一茬地红着,这般血性的汉子再不好找了。
爷,九儿死了娘没几天就扎上红头绳,死了男人没两天就红衣裳红窗花。
这让戴三年孝的人咋活。
徐志摩戏谑陆小曼,我若死了,你必是个风流寡妇。
九儿这寡妇,真在世人眼里有个性。
至于青梅竹马爱恨一场,槽点太多,不评。
以上甄嬛传把郑晓龙捧高了,惯坏了。
可惜了莫言 那片红高粱。
近两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剧 本来对国产剧几乎不感兴趣 但是这60集的红高粱却是一集不落地看完了 觉得这部剧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剧情好、角色好、配乐好 戏剧冲突从私仇转向国仇 前半段县长跟土匪们斗 土匪之间斗 无非都是绑票的桥段 有点无聊 要是再多一次就真的觉得烦了 但还好在适当的时候停下了 到了后面有了国难的时候 看到俊杰这样的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四处奔走觉得挺感动的 但最打动我的 还是朱豪三在国难面前懂得把私仇放下 想着一起抗日 以前看教科书上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时候 并不能感受到其中的艰难 但看了这里却让我体会到了这样的举措是多么的伟大 国难当头 能在那个时候把眼光放长远 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至于最让我感动的 莫过于九儿的感情 性子倔强 一心为余占鳌好 她说的那句“为自己的男人好 就要让他走正道”真的说得很好 之前余占鳌总说九儿看不起他 九儿因为他不肯听她劝而老是不愿搭理他 当余占鳌第一次打鬼子之后 她总算觉得宽慰了主动抱了抱他 看到这幕的时候真的泪流满面 余占鳌这个蠢货 牛皮灯笼 总是没长进不懂九儿为他的好 但说实话 这个角色是整部剧里面的主角光环最大的 现实一点 这样的人真不是成大事的吧 大概是演员拯救了这个角色的个性吧 还有县长夫妇的感情 县长太太的个性和九儿还挺像的 是个好太太 陪着他做想做的 最后和朱县长战死战场 也是很感动 看了这两对的爱情 才明白什么叫可歌可泣的爱情 觉得以前看的小情小爱都是些什么垃圾东西 真的不能一直看那些没什么内涵的情情爱爱 时不时的还是要接受这种大爱的熏陶 剧里的每个角色都让我感觉是有血有肉 每个人都不是全好人 也不是全坏人 有值得敬佩的地方 但也曾犯过错 似乎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 有人从好变坏 有人从坏又变好 俊杰从一开始的文弱书生到后来拿起枪去杀敌 九儿从一开始的倔强也开始会服软.....就是人无完人 尤其是朱豪三和恋儿这两个角色 最后就是那个“悲壮”的配乐 就是在打仗时的背景音乐 至于那个特别凸显的唢呐声的音乐 让我印象深刻的 一处是用在占鳌送九儿出嫁时的颠轿子另一处是最后一集九儿做的那个壮举的时候 真的听着的时候 心里都巨难过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国产剧里面最让我感动和动容的一部了 感谢编剧导演演员工作人员拍出了这么好的片子
之前看到电视剧《红高粱》的官方微博上配图说莫言老师看剧看哭了,莫言老师哭得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当时就被打动了,一定要追剧。
追了六集就知道莫言老师为什么哭了,改成这样,也只能哭了。
周迅拿出刘晓庆不老的勇气和赵雅芝不变的容颜演19岁的九儿,本来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但看到九儿在母亲死了之后的表现,那么不正常,之前还逢人下跪想救母亲,母亲死了之后就在院子里胡闹,完全不管母亲的尸体挂在那里,情感反应那么出戏。
这当然不怪周迅,编剧的问题,最起码不应该把一个尸体掉在那里,掉在观众的心头不放下来,这即使在不怎么讲价值观的中国也是也不对的,死者为大,况且剧中人物九儿有勇有谋更应该先把母亲的尸体放下来。
在这个地方应该是表现价值观的地方,编剧错过了。
母亲去世这么大的事情,对九儿就好像没有什么事似的,马上就跟情人张俊杰准备结婚,甚至私奔了。
两人约定私奔,互换草做的戒指,还接吻。
不说这段表达的多么21世纪,多么西方。
总体还是很浪漫,很感人。
万万没想到,张俊杰被母亲套话,被父亲出卖,九儿被花脖子掳上山了。
九儿误会是张俊杰出卖了自己。
尽管张俊杰一个人不顾父亲的反对上了强盗山来救九儿,但九儿铁了心,认定是张俊杰出卖了自己,自己高攀不上张俊杰。
还反过来让花脖子也绑了张俊杰,帮助花脖子赚钱。
这个剧情扭转真是天雷滚滚啊。
不说前一天你们刚刚私定终身啊,你们还是亲梅竹马好了很多年不是兄妹恰如情侣。
九儿还是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一个人,怎么突然那么铁了心呢,哪怕你用被你玩得团团转的花脖子的脑袋想想,张俊杰会是出卖你的人吗?
出卖了还会做孤胆英雄上山来救你吗?
这个情感大逆转,编剧用自己的情感代替了九儿的情感,花脖子没有办了九儿,编剧亲自办了。
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怎么就那么容易不相信爱的人,对爱的人怎么就那么不信任,对爱为什么没有理解和宽容。
同样是用误会这种编剧技巧,想起同时在播《唐顿庄园》第五季中贝茨发现安娜竟然用避孕药,而他们两个一直想要个孩子,贝茨大怒。
但马上一个更大的秘密被公开就是其实贝茨一直知道安娜是被强奸了,他一直没有说破,他爱她,两个真正爱着的人即使对方真有秘密不说,彼此也知道一定是因为爱,也是能够理解能够原谅能够继续相爱甚至爱得深的。
我们的爱情就那么浅薄吗?
这不是一夜情,不是一吻别,这是爱情。
算了,弃剧。
觉得九儿坚强聪明,一直希望和余占鳌过平静日子,却一直不能如愿,余占鳌从当上土匪的那一天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自己心里明白,九儿也明白,可九儿希望他可以走正道,也一直在努力帮他走正道,打鬼子是走正道的开始,鬼子来了,高密的一切关系都被打破,从一开始,高密人的不反抗,其实他们不是不反抗,在那个时代改朝换代是很平常的事,中国人都觉得过自己的日子,日本人也不会拿老百姓怎么样,毕竟打仗是当兵的,是政府的事,可日本人屠村,让中国人终于知道只有打倒日本人,才能生存下去,余占鳌成了抗日英雄,终于开始走正道,九儿也终于光明正大的跟他在一起 。
崩得不够紧
少爷攻一生推
4星,缺点么…这60集应该是凑出来的
可能是对巩皇和姜文有特殊情感吧,看剧版,我爱的朱亚文就那么当起了无脑的流氓,不是很喜欢,我爱有头脑的男生。主题曲《九儿》挺好听,之前还跳过这段儿芭蕾🩰。整个很美。
40岁的周迅演19岁的九儿真的太厉害了,或笑或哭,眼角没有半点褶子。朱亚文,黄轩也都挺让人心水的~而且还没有让电影版先入为主把形象占据!电视剧追了~19
少有的剧版和电影都各有特点的东西,觉得两个都很喜欢。
生理上厭惡 戴九蓮應該讓斯琴高娃來演
随手点开第6集 咦~~ 有点儿意思~~ 一细看 原来也就前几集还有亮点..
实在是胡编乱改,太弱智了,太傻逼了,丫鬟上位哈哈哈卧槽尼玛看莫言不打死你!
除了迅哥儿蛮美的之外,其他完全看不下去,用力过猛
于荣光演的太差,周迅相貌气质不符,朱亚文偶尔粗犷一面捏拿的不错,但还是书生气有点拘谨,我看姜文是很难超越的了。整体中规中矩,几个老演员演的很在状态,至少一眼看去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里面就朱亚文还像那个样。年轻知识分子也演的好
这么刚烈的抗日剧情硬是改成了男人之间的婆婆妈妈戏...无论怎样到最后还是哭了 周迅也不容易了 这种编剧还能演成这样 说死无法喜欢秦海璐....
看了前三集说实话,拍得太烂!镜头感相当过时干巴巴的直跳戏,从片头到片尾到整个画面美术都是又糙又low!!剧情又散又乱衔接非常生硬,台词是那种赶工来不及斟酌修改的感觉!而且情节硬伤很多!演员大都不在状态没有啥火花,后期太糙,最丧尽天良的是朱亚文原声那么迷人竟然给他用配音!郑晓龙败人品!
《九儿》这首主旋律太好听了;迅哥版的九儿我觉得很能打,有人在质疑她不够“肉欲”,过于干瘪,不符合高粱地汉子的审美,其实时过境迁,现代审美有一种欲叫萌欲。且迅哥身上演绎出来的那份气质,精明干练并带有的一份彪悍,也很符合糙爷们的审美的。倒是朱亚文,痞气有余,豪气不足,渣男气质倒是颇显,与姜文版还是有不小差距的,相比较更喜欢张俊杰这个新人物。
乱七八糟的,都是啥……架不住每年都产生大量 大共同体本位 + 仇恨教育 的文化垃圾
看了十一集看不下去了,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余占鳌是个智障,九儿自从到了单家就作天作地,朱县长每次知道了花脖子在哪,就是单刀直入不知道围剿。白瞎好演员。
朱亚文真心适合这个角色
除了这个世界观不敢恭维。周迅的演技是极好
上一次看周迅的电视剧我还是个少年。角色都有血有肉,演员都很满意,地域感很强烈,能看到这样一部剧是幸运的
前半段不错后半段抗战部分基本快进完。周迅还是当年的周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