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原著,没听说过原作者,悬疑小说只看过福尔摩斯系列和阿加莎系列,悬疑电影可能看过不少,但真正能够留下印象的也不是很多。
我相信大部分观影者都属于这个类型。
我们分不清所谓的本格变格,旧本格新本格的分类。
对于该剧或者本书所代表的新本格推理,很想问一句:所谓的新本格推理,就是毫无逻辑作者说啥就是啥?
就是强行打破固有观念故弄玄虚?
整部剧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别扭的:1.杀人动机。
原著中描写了千织是在社员们半强迫下喝酒的,所以社员们对于千织的死亡是有一定责任的,但是剧中却改成了一切都是千织明知故犯,且强调了社员们对于千织的及时救助,直接让杀人犯的动机变成自己的颅内高潮。
what?
一个策划了如此杀局的高智商罪犯是一个一时兴起的精神病?
哪怕他首先去调查一下呢?
我觉得你做了,你就该死,什么玩意?
2.杀人手法。
这个就更扯淡了,这就是新本格么?
这就是逻辑给诡计让道?
我是长见识了。
该剧的社员们都是树懒转世吧,陌生的环境里怎么睡得着的?
这个环境是怎么睡的这么死的?
罪犯哥不姓范应该姓崔,手里拿着黄牌吧。
你说你都有这种群体催眠技能了,还费啥劲下毒啊,直接梦中杀人就完事了。
还有这随便就把人手给噶下来了?
不是哥们你电锯人啊?
你有这技能直接冲锋不就完事了?
毒药随便拿这就不提了,据说小日子那边毒药都大街卖的。
3.所谓反转。
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老范是有问题的,也能在中间猜到(本土老范)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两人竟然是同一个人,为啥啊,因为他是时间管理大师,他不需要睡觉,生着病还能乘风破浪暴起杀人。
别的剧谜底揭晓时“卧槽原来是这样”,该剧谜底揭晓时“嗯?
还能这样?
” 猜来猜去,原来杀人犯是超人,这和谁说理去。
4.伏笔回收。
全剧主要叙述了两个案件,千织父亲自焚和老范复仇。
全剧的本土部分大半时间在侦破自焚案,费了那么大精力,观众也跟着猜了半天。
最后发现,有什么用?
千织的身世和老范复仇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我在这费这么老鼻子劲干嘛,好玩么?
这就是打破常规?
真给我气乐了,这不就是弹幕里面开玩笑的“记住这个杯子”“记住这个吃面包的男的”。
这个十角馆又有什么用?
密室又有什么用?
都没有什么用!
都是纯唬人!
5.主角配角。
这一点倒还好,我只说一个。
这个侦探哥们竟然不是警察?
而是警察的兄弟?
这点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不直接给警察身份,逻辑都说得通。
亲兄弟就可以随便查案卷啊?
他的到来就是纯粹随便找个人过来一起破案?
说不通啊。
或者,这也是新本格的一环?
看了一些剧友的评论,很多都在谈该书的地位,翻拍的艰难,什么标志之类的巴拉巴拉。
难道让普通观众去了解这些?
艰难就是给他高分的理由?
这不是什么瑕不掩瑜,这就是不好看!
没看过原作,因为我不太能够接受霓虹推理小说,但最近看微博上都在推本作,吹得神乎其神,作为推理爱好者,正巧今天看到了就点开看看。
先说优点,前四集非常精彩,因为我是重度脸盲加上是重度推理爱好者,本能地认为最可疑的人才是最不可能的人,所以观看体验非常好。
虽然演员演技确实略青涩,男演员长相也确确实实有点不佳,但我们推理爱好者还是应该以推理为主,所以看前四集的时候,包括凶手露面的时候还是觉得好绝!
接下来是吐槽:有一说一,我果然还是高估了作者啊。
就,怎么能是随机杀人呢???
怎么能是随机的呢?
我和我妈一起看的,咖啡杀人的时候,我妈:啊😧这凶手是随机杀人啊。
我:绝不可能,一定是根据被害者习惯杀的人,随机杀还有1/7的几率抽到自己呢,杀不死怎么办。
结果,大结局的时候,我简直就感觉自己像里面那个花名“艾勒里”(对不起奎因冒犯了)的丑男,自以为是地小侦探😅人家就是集中起来全部杀掉啊,仅此而已。
最后一集,凶手自白里说自己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且要拖着脱水的身体两头跑。
我be like:?
时间管理大师啊!
到底是怎么保证绝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呢?
这么跑来跑去不给摩托艇加油吗?
杀掉第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做到完全没动静的啊😅也太随机了吧!
死者也太无辜了吧😅还有怎么最像凶手的人就是凶手本人啊😅乌鱼子……总之我不是很满意这个结局,虽然比起轮到你了更合理更专业一些吧,但总觉得好没有意思啊!
还有本人阿加莎克里斯蒂死忠粉实在不能接受あの“阿加莎”那么蠢啊啊啊啊啊!!!
我不喜欢!
注意:包含剧透!
包含剧透!
包含剧透!
十角馆事件 (2024)7.42024 / 日本 / 悬疑 惊悚 犯罪 / 内片辉 / 奥智哉 青木崇高以下内容均源自作者的观察以及作者在网络中搜集的资料。
文笔不佳,敬请谅解。
1. 制作之始:真的“影像化不可能”吗?
很多原著党在播出之前都对这部剧既期待又不看好,播出后又觉得还原诡计的手法“很土”,以为会有什么大招,结果只是通过造型和镜头来凹。
不过笔者认为,不拐弯抹角搞小动作,直接按原样还原,是制作组的努力,以及他们对原著尊重的体现。
(有人曾在播出之前猜测,剧组会用“性别认知障碍”这种设定来还原诡计,会比现在的方式要更好吗?
)内片导演在访谈中表示,影视剧和书的呈现方式,或者与观者/读者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
十角馆原著对读者是“0和1”的呈现,要么让你完全看不出来守须=范,要么直接一句话揭露。
而影视剧则是“0%到100%”的呈现,虽然难以做到完全掩盖守须=范这一事实,但他们能利用影像特有的性质,令观者注意到的可能性无限降低。
给年轻演员们讲戏的内片导演看过的各位也都知道:剧中守须和范的形象差距很大;拍摄守须和范的方法完全不同,一个都在怼脸,用小景别拍,另一个不怎么拍正脸,用大景别拍;十角馆内光线昏暗,别说范了,其他人的脸都不怎么清晰……笔者身边就有不止一个人被骗过去了。
八位大学生的演员2. 制作巧思之一:选角有讲究这里的选角当然是指十角馆内大学生的选角了。
笔者也承认,这群大学生的演技虽然及格,但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不过这也是难免,因为如果找一群兼具外形佳、演技好的人(而这类人往往都比较有名气了吧)来演大学生,那么范在其中很难不暴露吧。
制作组的选角是真的很有讲究。
(1)大学生是一群名气没那么大的演员,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咖位都相同。
最初的两位受害者:奥希兹和卡尔,他们的演员都没什么名气。
去掉范,剩下戏份比较多的几位:埃勒里、坡、阿加莎、勒鲁,他们的演员都或多或少有认知度,有粉丝。
尤其是埃勒里和阿加莎。
饰演阿加莎的长滨祢留曾经是欅坂46的成员。
(过世绿,懂的都懂。
)前偶像现演员,外貌出众,角色本身又是那种外强中干的性格,很容易获得关注。
黒い羊 (Special Edition)9.0欅坂46 榉坂46 / 2019饰演埃勒里的望月步,从中学开始演戏,不说日本观众,很多我们这边爱看日剧的观众应该对他不陌生。
以下是他出演过的在这边比较有名的日剧:
非自然死亡 (2018)9.52018 / 日本 / 剧情 悬疑 / 冢原亚由子 竹村谦太郎 村尾嘉昭 / 石原里美 井浦新
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2019)8.62019 / 日本 / 剧情 悬疑 / 小室直子 铃木勇马 水野格 / 菅田将晖 永野芽郁
消失的初恋 (2021)8.32021 / 日本 / 喜剧 爱情 同性 / 草野翔吾 宝来忠昭 / 道枝骏佑 目黑莲有了以上两位演员的衬托,一些熟悉他们的观众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把镜头分配给埃勒里等人,很少拍范,只是因为名气的差别,小透明演员来演不怎么重要、没什么戏份的角色很正常。
(这也是影视剧特有的一种误导方法吧。
)
名场面(2)说到饰演范的演员,制作组对于守须/范的选角自然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个演员不能有名气,因为那样就太容易暴露了;不能演技太差,因为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整部剧最大的看点。
剧组通过试镜最终挑选出来的这位,名叫“小林大斗”的演员,各位还满意吗?
这个演员是什么来头呢?
维基百科上没有他(现在有了吗?
),豆瓣上找不到演员主页,不仔细去外网搜,就会有种“这演员是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吧”的感觉。
当然,小林不是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作为00后的他,几年前毕业于桐朋短大,目前活跃于话剧舞台上。
桐朋短大是日本著名的表演学院,不是行内人所以做不了过多评价,不过据说那里培养演员非常严格。
过去几年,这个学校都曾带着话剧作品来我国交流。
一位科班出身,演技有保障,活跃于舞台而非荧幕,观众不熟悉的演员,饰演守须/范不是很合适吗?
3. 制作巧思之二:宣传有讲究这一点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守须,在宣发中,不存在。
一些从开播之前就在关注这部剧的书粉或演员粉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宣发一开始公布除了江南之外,包括千织在内的,推理研究会大学生的演员时,没有写明角色,只写了演员——也就是观众只知道有谁出演,不知道谁饰演谁。
这是必然,毕竟一出现演员表就会暴露守须=范的事实,甚至剧中的演职员表都是到第四集末尾(也就是诡计揭露之后)才完整出现的。
与此同时,这部剧的海报一开始也模糊了每位大学生的脸,直到播出一段时间之后才放出清晰版海报。
模糊版海报(为啥显示不全)
清晰版海报(每个人的位置其实是他们在馆内住的房间)除此之外,据笔者观察,官方发布的预告片、剧照、幕后花絮、花絮照中,都没有出现过“守须”——是的,“范”还会会隐隐约约出现在各个角落,甚至剧照和花絮还会拍他(被头发挡住的)正脸,唯独“守须”这个人,或者说这个形象,从来没有在剧集之外的地方出现过。
举个例子,这部剧有专门以推研大学生为中心拍摄过一集幕后花絮,里面自然会出现,也应该出现“范”。
(虽然还是有把他刻意“边缘化”了)
一起比“十”字的合照而“守须”,你谁?
(bushi)
还记得在医院的这一幕吗?
右下角其实是靠墙坐的背头皮衣守须,但这个拍摄角度显然是为了隐藏他。
当然,演员们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开播以来,他们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发现场的幕后照就跟挤牙膏似的,三月二十几号开播,最近才开始上传些幕后合照。
海上风景不错
关系很好的推研同学总而言之,从各个地方都能看出剧组的用心,我认为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这部剧能够以一种“正面对决”(而非钻空子,甚至把叙诡改掉)的形式将诡计基本呈现。
当然剧组的巧思肯定不止如此。
你还能看到哪些?
欢迎评论交流哦!
十角馆事件是我正式接触推理小说的启蒙作,也是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从得知影视化到影视化完成没想到这么快,而且拍的还不错。
这部作品其实是很难影视化的,但导演克服了困难,带来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全集看下来,感觉更像是低成本的试作(低成本却拍的很好),那么无比期盼馆系列后续的影视化。
迷宫馆,水车馆,钟表馆和暗黑馆影视化一定很好看!!!
看到“十角馆”影视化的瞬间真的激动到爆鸣!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对于一个爱极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看热闹不嫌事大星人来说,真的每个DNA都在咕嘟嘟滚开冒泡泡,而“十角馆”作为系列首作,是我的“叙诡”启蒙,至今记得读到守须低垂着眼帘回答自己的绰号时,那犹如熔岩从闷声翻滚到骤然爆发的震撼!
而这种用文字承载的“叙诡”式惊艳居然真的实现了“影视化”,服道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混淆视听”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勾起观者的疑虑,在没有事先读过小说的情况下,大概率会被迷惑到吧!
然而更宝贵的是自人物角色内核出发的刻画,从不同情境、状态下仪容气度的雕琢到行动逻辑的把控,处处都是演员与编导组的用心。
真的要好好夸夸“守须”的演技,左岸是七人组里病弱、怯懦、缺乏主见的从属性形象,右岸是舒朗、睿智、冷静的“安乐椅侦探”,而摆渡其间的是坚韧的意志与强大的内心——个人从内到外的气质翻转完成了“叙诡”最重要的一环。
而作为被害人群像之二的“爱伦·坡”与“埃勒里”的表现也同样精彩,前者把医学部学长惊变之中强按下本能的恐慌冷静处之的矛盾感拿捏的非常精准,后者令一个单纯的、烂漫的、沉溺于推理元素刺激浑然不觉危险已然迫近的“侦探”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明艳鲜活又毫不夸张离谱。
再说“江南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有十分get到江南的人格魅力,就像夏洛克身边的华生、御手洗身边的石冈、波洛身边的黑斯廷斯,似乎都是以一个穿针引线的“叙述者”的身份存在着,平实朴素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深陷危机”.......可在这部剧当中,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江南”身上那股子独属于象牙塔内学生的天真热忱,热爱冒险、向往正义、打破常规时会赧然抱歉、热血上头的刹那又忘记边界到底在哪里——少年呐,你的诡谲要命的人生副本才刚刚开始哇!
最后,我们的名侦探“岛田洁”!
说实话当看到青木桑演岛田的时候真的“两眼一黑”,脑袋里光速回放了一下他以往的角色形象,这人高马大的样儿哪里有一点点岛田啊!
说好的“清瘦且略黑的面颊”、“大号鹰钩鼻子”呢!
然而青木桑把岛田洁身上矛盾又和谐的独特魅力表达得出乎意料的好——闲散单纯不设防备的稚气与犀利沉着不被情感左右的成熟,他会随你一起天马行空的在谜题里滑翔翻飞,却也会引领你在最需要的时刻安全降落。
综上无比期待后续的“馆”,以及热心提名小日向叔友情出演“宫垣叶太郎”
明显的缺点首先就是部分选角不贴原著,比如原著中的爱彼伦是个肌肉猛男,但剧版的他却像个某种书生。
其中的爱乐里原著中的他是个书生,但是剧本的表现却过于轻飘,演员演舞台剧的夸张表演方法,向这位生命不凡的名侦探的24小时高强度开屏的大孔雀,属实有点儿用力过猛熟悉日剧的观知道选角一直都是真人翻拍剧的痛点,绝大多数都为了捧新人演员,魔改人设。
改动最大的是故事,最后的原著中在海边找到守序的只有洁哥一个人去察觉到他看破了自己的布局,赶在他开口前就要匆匆离开,然后增加了江南的发展推理,主要目的是让守序意识到千织的真实想法,并且认识因为偏执的爱犯下了相似的罪。
完美诠释了新本格的意义,用熟悉的经典模式。
唤醒读者对本格推理的回忆。
在用天马行事的脑洞。
实现了不可实现的诡计。
读者以为作者应该客观叙述线索。
十角馆是叙述性轨迹,作者带头忽悠读者。
读者以为特殊的建筑。
应该在案件中发挥作用。
但这个建筑就是个噱头。
不会旋转,也不会换房间。
读者以为密室就应该是封闭的。
而这个密室连着密道。
联通海阔天空。
读者以为密室是案件的关键。
而这个没有两个密室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读者以为孤岛模式就该与世隔绝,而这个孤岛能开船进出。
读者以为凶手作案就该极其的缜密。
而凶手计划漏洞百出。
读者以为侦探应该料事如神。
而10角馆的侦探甚至没有出现在案发现场,发现到最后也没有明显的推理出真相。
十角馆的问世。
打破了清张魔咒。
打破了固执的评论家和出版社对推理审美的垄断,新本格推理就是新时代读者需要的本格推理直接影响了日本推理文坛的格局,
整体还不错,短短五集,但是短小精悍,故事让我想起了阿加莎的《无人生还》,这个故事可能更强调悬疑吧,并没有让我有种很惊心动魄的感觉,不过我倒也不是追求这种感觉啦。
其实十角馆中死亡事件连续出现算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刚开始范从十角馆中出现我倒是觉得这个人怪怪的,但是后面这几个年轻人接连死亡渐渐地模糊了我对他的怀疑,他后面拒绝和江南一起进行调查的时候虽然有些突兀但是也没有多想,直到后面他的复仇全部完成以后他把眼镜一摘头发乱蓬蓬的,我才意识到原来他就是岛上的范,这个反转算是个有些妙的设计。
其实我更多的还是觉得凶手在这几个人当中,如果真的是中村青司作案未免有点落于俗套了。
范看上去是在为中村千织伸张正义,但其实他才是最自私的那一个,他希望和千织进行地下情,认为这样不会被其他人妨碍,他自以为千织也愿意这样,但其实从小缺少关爱的千织更希望能够在大家面前大大方方地恋爱。
在亲情中她就是不被认可的一个,在爱情中她又是被迫藏在人后的那一个,她也曾向范暗示,从小的隐忍让她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渴求,最终她做出了那样的放任自己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行为,她需要宣泄,需要释放。
涉及到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即使看过原著也推荐看完剧后再阅读。
听译可能会存在漏听或误解导致的错译,还请谅解。
灯光基本按照原著描写,采光靠天窗,晚上靠油灯。
有特别留意不给范打太多光。
相比原著公布凶手的短短一句话,电视剧花了较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对凶手的公布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只是隐藏凶手很简单,不拍范就行了,但为了公平,范的镜头一直是有的。
随着岛上人逐渐减少,范的存在感也逐渐增强。
此时导演选择隐藏真相的方式是减少守须的登场。
整个第四话守须直到最后才登场,而那时登场的目的已经是公布真相,即使观众注意到他们是一个人也不会有问题。
导演实际往返过岛和本土之后,设计了守须的造型(疲劳、浸湿、海风影响下的变化)最后江南推理时用守须的表情去表现出了小说所没有描绘的他当时的心境。
推研的看板去京大推研采访过,看板是还原了实际的看板。
内部也很还原。
以前有个京大推协成员是荷兰人,现在人在荷兰,有翻译过十角馆。
之前在东京遇到,对方看了剧,说活动室太大了,当年没那么大江南的书架全是架空的书。
电视剧没有授权不能用实际的书。
另外导演解读上守须吃在吃岛田的醋。
江南本来是他的华生。
绫辻对选角没有任何要求,但对原著的设定要求很严。
比如坚持时间要放在86年,但试映看到所有人在抽烟反而担心起来能不能上线。
又坚持故事必须发生在春假期间,而拍摄是夏末秋初,天还很热,演员却还得穿长袖。
最后解答的呈现方式也是绫辻的要求,不希望传统侦探的推理而是现在这样岛田暗示+漂流瓶虽然背景设计在86年,但完全按照86年的时尚风格会看上去像cosplay,所以人物在尊重八十年代风格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现代风格。
绫辻没参与选角,也没有要求,全部交给导演,前坂粉的绫辻看到阿加莎是長濱ねる表示很赞。
埃勒里和绫辻心中不一样,但听到大家的好评,表示很意外,作品解读果然不受作者意志影响。
漫画版将埃勒里设计成了真正的名侦探,而电视剧则更倾向于原著的埃勒里。
埃勒里的说话方式很难,但演员很棒演下来了,当时选角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绫辻看了会动的埃勒里表示这些台词居然是自己年轻时写的,太羞耻了。
保留K大学等简称是为了整体的虚构感。
中村青司选择仲村彻也是让不知道原作的观众期待他的戏份。
试映开场绫辻表示等会儿你们看我跟不跟导演拥抱,抱了就是好,没抱就不好。
播完所有人等了半天结果没抱。
绫辻表示当天下大雪从京都赶到东京,又不让抽烟,看到一半已经忘了自己说过啥。
邀请导演下次去京都抱。
绫辻看完试映后考了份光盘回去给小野不由美,两口子一起看时第一个兴奋点是守须长得很像年轻时的我孙子武丸。
避免提前猜到真相所做的其他努力:选择无名演员避免被人记住。
选择在HULU上线也是因为如果地上波一定会需要大牌演员作为噱头的情况。
前几集特意没有放片尾,为了避免演员表暴露范的身份。
此原因也加深了在HULU上全部放出的必要性。
绫辻:看过原作的人带着没有看过的原著的家人朋友一起看可以站在主创方的角度观察反应,也是一种特有的享受。
主持若林踏下线,有栖川有栖突然上场三个人此前有合作过ABC的观众参与型深夜剧安乐椅侦探二位:开始一两集写的挺开心,到第七集左右是真的憋不出来了在两位作家当年的调教下导演掌握了看一次看不懂看十次才明白的细节创作,也学会了怎么去控制观众的视线,希望观众注重什么,不希望观众留意到什么,这在拍非推理的剧也能派上用场。
导演还在剧里藏了有栖川有栖的要素:阿加莎的口红牌子是arisugawa江南的小说封面是笛子有栖川:能看到实际的十角馆很开心,包括之后的第十一个房间(爱丽丝才看到第一集),但十角馆的位置比想象中偏僻。
绫辻:我也觉得,不应该又那么多树。
十一边形的杯子一直都在,导演坚称在阿加莎端来所有杯子的时候没人会发现,除非事先知道暂停了挨着数。
导演:人其实很难记住别人的长相。
平常拍其他剧,除了大家都认识的演员很容易换身衣服就不认识了。
观众记角色靠的是性格服装等,一般不会记住脸这次相当于反过来利用了这层经验绫辻:原作本来也不是本格。
很变化球的。
爱丽丝:话是如此其实原作手法是能看穿的。
守须和江南明明有绰号却不叫,其实是很奇怪的,比如岛田问守须绰号叫什么才是正常反应。
如果抓住这点违和感去思考是能够意识到其中原因的。
绫辻:初稿已经是四十年前了,年轻的我很努力了。
有栖川:比起当年现在更辛苦吧?
绫辻:先别说我,日本扇怎么样了?
有栖川:日本扇已经完稿了绫辻:你们聊。
我跑了(下线(其实是去厕所爱丽丝:导演你什么都能拍吗?
导演:十角馆压力挺大了,读者都很关心有栖川:导演好好休息。
绫辻:有栖休息不了啊有栖川:这还没公开,我正在为某出版社写新书。
绫辻:同龄人这差距
前四集能给到8分 结尾稍微有点拉胯 这镜头语言就差把摩托佬是凶手写脸上了 主要是动机太好猜 排除法只剩个他 一女(千织 因)一男(摩托佬 果)包是情侣为另一半报仇的 刚截完图他下面说的话等于自曝了 好好的安乐椅侦探你不当 说不干就不干 我以为结尾会安排柯南揭露真相呢 他直接自己讲就有点怪怪的 总体还行
近期看过原著,发现电影删除了一些内容,但是并不影响体验。
演员演技还行吧,颜值普遍一般,配乐太吵,老年人耳朵受不了。
再说说影视化对找出真相的帮助吧,其一是给凶手的镜头,不得不承认,认不出是同一个人,但是,没出现范的正脸和特写,台词也少,暗示已经比较明显了。
其二,十一边杯子放在一堆十边形里面,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不过特写镜头很短,要特地关注才行。
蛮差的,演员丑,节奏奇怪情况外三个人推理跟真的一样,dm 研究剧本么
和之前漫画改编差不多,都是规规矩矩的,还是相当招人喜欢的。很多人质疑作案可能性,感觉还是不了解上世纪办案条件,没有dna没有监控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世界虽然离现在不过四十年但大家显然已经不熟悉了…
很失望。纵然010行人《十角馆事件》的口碑褒贬不一,可是在1987年发表这样一部新本格作品作为自己的出道作,怎么样都是很惊艳了。我当然觉得不一定要找名卡司,可这群青年演员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演技很烂。十角馆的呈现也没有我想象中大气。《十角馆事件》果然很难成功真人化。
两星是因为到后面实在是受不了中分男从头到尾神秘微笑的装腔作势了🙂 虽然十角馆远不应该有现在的地位,但是拍成剧中二感也太强了不免得疑惑这群人在干嘛,然后那个手法的呈现导致原著唯一看点叙诡也无了,还夹杂着江南和岛田的轻微卖腐,不过还是有在努力维持气氛还原故事,看下去没什么压力,大家尬演也都还在接受程度内,就是中分男的微笑我实在受不了就他演得做作到另一个次元了,看完突然意识到十角馆这故事和鸟取蜘蛛之家也太像了
全员演技或青涩或浮夸。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时间管理大师”级“伪·暴风雪山庄”作案方法。
那个推理史上的"我是___" 处理的挺好. 看过原著会太在意叙诡的处理,不知道没看过原著的人能不能发现.整体来说很推荐!
天啊拍的稀碎……一帮不认识的路人用力过猛的演出了一股浓浓中二病
第三集结尾真是出乎意料啊,演员们演技真有够差劲的,导致我第一集看的不得劲
莫名其妙
推理社女成员给男成员做饭端茶倒水收拾整理还得忍受性骚扰(美其名约追求,没成功就出言嫌弃)还第一个死,不如改成阿加莎诡计毒死这群智障
【6】如此直白的叙诡呈现
没看过原著的人看得兴致勃勃,最大的trick呈现得也还行,侦探二人组稍微有点迷,但埃勒里非常符合推理粉的形象,自以为是地在真相旁边打转www
算是很忠实地再现了小说 十年前就想过真人化会是什么样的 能这么拍完已经不错了
原著十年前看的,非常成功的改编~ 对于影视化难度很高的谋诡计,没想到是这么质朴的呈现方法~
片子质感其实还好,但这个故事和诡计实在蛋疼(第一次看十角馆
3.5。没看过小说,还是有惊讶的。看之前觉得就五集?看之后,五集确实正好。还能留白。一口气看完不错的。
馆系列很经典,但是叙述性诡计很难影视化的完美
冲着能把这个叙诡影像化(老早读的小说了早忘记了就记得反正是个馆就有密道- -)就愿意在四星基础上加一颗星了。剧情本身是行人的底子,拍出来我觉得还比写得好看些。这房子和屋内各种十角形道具拍出来很有趣味,咖啡下毒trick实际演示真的可行?!小说里岛田洁我一直觉得是个非常无聊的工具人,青木崇高演的这鲜格格的至少有点性格,可惜这部里其实没有正面推理连续杀人,等于是叙诡性的犯罪小说。望月步演的聪明装逼犯社长埃勒里又好笑又挺对头,凶手这位也演得不错。ps草刈民代这咖位很具迷惑性啊
哥几个心可真宽
男主谁在捧……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