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看完全16集.前后应该是花了四五天吧,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后面的五集是一口气看完的,因为根本无法让自己停下来.之前看到有说觉得中间节奏太慢,后面太快.其实我在看前面的时候一直很讷闷,当两人各自结束自己的整理的时候,估计重新回到一起也是一两个镜头就能说完的事.看完之后,忽然又觉得<恋>像一部小说,插叙与倒叙,前面的众多铺叙,高潮的同时,也是结尾.本来没想过这么快就写影评的,想等心中的那份冲动渐渐淡去,才能写出更客观的文字,像现在这种状态写出来的,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不过,我就是忍不住.可惜的是,自从上大学以来,就很少写过东西了,笔也钝了许多,词不达意更是是家常便饭了.我没有恋爱过,所以我不敢说自己对<恋>有多深切的体会,但,感触还是有些的,那就是,缘分是上天安排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跟着自己的心走,总能找到红线另外一头的另一半.整部剧有点理想化,却又很真实,平平淡淡,却又涟漪不断.“活着,是为了留下回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恩湖是这样说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东振听到芝湖说恩湖要去春川,并以为她要自杀,于是立马赶去,终于在火车上找到恩湖,大喝了她一句,然后将其紧紧搂在怀里的场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眼泪禁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老实说,我很想放声大哭的,可是,要知道,我是在宿舍里看的,当时宿舍里还有其他童鞋.天啊,当时我忍得可是很辛苦呢.不过现在倒是有些后悔,男生看电视剧流眼泪,很正常嘛,何必强忍呢...除此之外,我觉得<恋>对男女之间思维角度,行为表达方式的不同也作了很深的刻画.同时,他也抛给了观众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肯定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对我而言,应该是一种感觉吧,一种即使看到了对方所有的缺点,却仍觉得没有对方,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的感觉.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电视剧,全集还在电脑里,我想,我还会再看的.
一部拍的象电影一样的电视剧,剧中无论男女,主角配角,都表演的很到位。
音乐舒缓,男女主角眼神的流离,转身的背影,都十分动人。
淡淡的,如茶水般将两个人的故事尾尾道来。
没有讨厌恶毒的女二,没有舍身付出的男二。
只是离婚后互相惦记的问题,只是如何再次相爱的问题,只是你不知道我还爱你的问题。
被红线牢牢栓紧的小指,化解心结,才能修成正果。
是SBS去年主推的韩剧,在百想艺术大赏获了一堆奖,清清淡淡的日常写意,隽永到有点另类的程度,韩国人最热衷于驾驭的那些冲突元素:无法消解的家族仇怨,刻骨铭心的两地离别,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女二号,绝症车祸死亡,全都缺席,16集下来连个坏人都找不出,可看出创作者原初的意图,无招胜有招,直接就是奔着回归生活本身而去的。
只是风格太恬适了,出离了对电视剧一贯的印象,节奏反而更接近大银幕上的欧洲文艺片,这就似乎传染得知名度都不温不火起来,在内地的影响力始终打不开大局面,也就仗赖孙艺珍还有一票铁杆,方才没落得太冷僻。
片子的态度是诚恳的,离婚之后,爱情如何重新展开,过去现在未来,希望失望绝望,各种在流行艺术中被解构到俗滥的概念换一个新的背景叠加到一起,生活中到处浮动着欣慰和感伤。
曾经离开,只是因为不相信可以做到更好,爱情终归要与生活相触,二者的缝隙里,总要夹杂太多的纷扰和遗憾,太多的梦醒与失落。
只是为什么还要有遗憾,为什么总是难以忘却,为什么走了太遥远的路途,惊醒的时候,最不能割舍与背叛的,还是那个最初的选择。
总以为婚姻,不过是两个家族荣辱与共的社会契约,是与爱情无关的东西。
其实换一种思路的话,大约婚姻反而是爱情最高级的形态。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责任感,用对待婚姻的方法,来对待恋爱。
那么,可以重新开始吗?
每个女孩心中都会有一个王子的幻觉,一个俊俏的温柔的彬彬有礼的,一个书读得好球也打得棒甚至打架都是最强的男生。
可事实上,最让她牵心挂念难以放下的,反倒是那个长相平平,粗心得错误百出,毛病一大堆却又自高自大还经常生气的男人。
答案就在这里,不在乎是不是爱,不在乎可不可能爱,在乎的是,我们如何去爱。
如果我们可以一同走过一同面对生活,那么关于缺点,已经无所谓彼此包容,因为你的缺点,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句台词,是我理想中的爱情。
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可以站在社会的前台,用我的才华与责任,我的坚强与乐观,我体面的社会地位,我广阔的人脉关系,用我的所有为你遮风闭雨。
但在那百分之一的时候,我希望能被你搂在怀里,肆意地哭泣。
因为我本就没有那么勇敢,我本就浮躁,任性,脆弱,外强中干,我本就孩子气。
艺珍的美,在于她集合了东方美女几乎所有最经典的绮丽端庄与清朗,艺珍最美的时刻,是故意微笑时,眼睛与嘴一同眯成三道弯月,过电似的风情能直接触到你内心最敏感的那个区域。
直到看完本剧,还不太习惯她成熟女人的造型,但谁都要有成长与突破。
虽然这一次尝试,仅仅可叫做无功无过中规中矩。
甘宇成,最大发现。
这个除了长得有点像小熊维尼之外基本没什么可人之处的普通男人,是真正的不动声色拿捏自如的演技派。
韩国的男星生成机制与评判思路确实有值得国人借鉴与反思之处。
像张东健那样壮壮的,郑宇成那样坏坏的,车太贤那样傻傻的,崔岷植那样坚忍神秘的,池珍熙那样稳重内秀的,甚至李俊基那样女里女气的,谁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明星脸,但谁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看看我们的年轻一代男星,不过依旧陷在对小虎队和F4的反复复制当中,看看快男上那班人就知道了。
李荷娜,去年的最佳新人,演艺珍的妹妹。
很可爱的女生,每次她的戏我都要笑。
鬼马路线和精灵古怪型的女二号,几乎是编剧最喜爱的灵丹妙药,既能在矛盾冲突中提供新的枝桠,在促成圆满中提供助推力,又能添加喜剧元素,调节女一号时常会陷入的板滞化的知书达礼,其本身的爱情故事又以另类的方式扮演出一条活泼的情节支线。
因而这样的女二号从中国古典戏曲中就开始屡用不爽,莺莺身边的红娘,丽娘身边的春香,白素贞身边的小青,都是这个类别里的。
(这个现象很有价值,我准备研究生阶段做一篇这个论文)郑柳庆,太好的女人,太理想的女人,太美德化的女人,心灵手巧,永远保持微笑,外表谦和内心坚硬,到后来我对她的感情投资几乎超过孙艺珍。
颇为她不值,编剧太薄待了她,其实她与那个追求孙艺珍的教授倒似乎更加合适。
本片太追求电影化,节奏掌握得有点失控,中间太慢,后面太赶。
对生活的还原也有理想化的成分在里边,结尾那个各得其所的分述就很想当然,让芝湖忽然得上乳腺癌又有点生造悲剧。
总得来说还是很值得看的。
主题歌很好听,重点推荐下。
有人说《王的男人》造就了李俊基,可我觉得那个甘宇成的表演更到位一些,有人把它和《霸王别姬》作比较,我觉得实在差太多,我喜欢《霸王别姬》,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是这样,只是那个师兄的杂耍表演实在精彩。
我觉得《我脑中的橡皮擦》是一部滥俗的言情片,但却喜欢了没得阿兹海默症时的孙艺珍,“韩国人一得病,上帝就发笑”。
可是我喜欢没得病的前半段,她的眼神让我都怜惜。
最近看到《恋爱时代》的介绍,看到他们两个人的名字,我糊里糊涂地就觉得是部好剧,能把大荧幕上的腕儿吸引下来,怎么想都值得期待一下,所以,虽然是说离异夫妻的故事,也毫不犹豫。
像电影那样拍摄的电视剧,我觉得是这样。
但更吸引我的是那种微妙的感情,说“恋爱”时代有点牵强,如果说是亲情更恰当一点。
保留着许多共同的习惯,熟悉这彼此的脾气,默契相投,像对待亲人那样希望彼此幸福,各自开着玩笑不愿露出哀愁的表情。
就是这样吧,看着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断,心里想这就是婚姻对我们最大的吸引。
“人生真漫长……”当甘宇成再婚后,孙艺珍突然觉得世界变得乏味,难捱。
有人陪你吃饭,陪你睡觉,陪你讲话,陪你吵架,这就是婚姻最大的作用吧,因为两个人就不会太孤单,两个人可是孕育出很多很多人,然后制造很多麻烦苦恼等待我们解决,所以才会觉得人生苦短。
而一个人才会有那样的感叹。
看过他们的资料,年龄相差一轮,可一点不觉得不自然,我觉得孙艺珍比较成熟,甘宇成心理年龄比较小,所以两个人反而很搭配。
后来看到一个新闻,证实我的猜想。
据说,毕业于东洋美术系的甘宇成要开画展,很想笑,一想到剧中带着眼睛,被前妻气得自言自语的李东振就觉得,他会画出怎样的画呢?
当然故事的结尾很美好,但相比过程来说,这个结尾显得有些仓促而笨拙。
每看完一部好剧,都有些上瘾,所以一定要写几行字,就像给它挖个坟墓,埋葬起来,再写下墓志铭那样,才能放下心来,过自己的生活。
朋友推荐的 今天终于看完了整个剧集制作上无可挑剔 完全细节派 剧本据说是改编自某日本小说 所以比一般韩剧都要贴近生活问题就出在主角两夫妻的性格上 全部看完以后真的觉得完全非好感啊自己搞不清楚状况 还要把别人拖下水 祸害啊祸害 网上经常有人讲到的“有毒的朋友” 指的就是他们这种吧尤其女猪脚恩湖 最初耍脾气莫名其妙离婚就算了吧 之后跟前夫怄气 为了让他难堪想把女摔跤手当女朋友介绍给他 被人家女方看出来了还好意思说不是那个意思 自己童年好友跟前夫眼看着快在一起了 她非得从中间插一杠子 棒打鸳鸯啊 这打了就打了吧 后来前夫跟失散多年的初恋在一起了 本来是多好一段佳话啊 她居然能老远跑到外地去跟那个童年好友分享这一不幸消息 还美其名曰想人家了来看看人家 但是见人家也有新男友了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你是真心喜欢过XX吧 怎么那么快就忘了呢?
”我去!!
赶上你是来求安慰的 本来以为能同病相怜 结果如意算盘没打对是吧??!!
前夫再婚 跑去婚礼现场献唱什么的 唱完还哭了 全世界就你委屈是吧??!!
其实事实很简单:男人很容易满足于新的女人 前夫东振离婚后两次恋爱 如果没有前妻恩湖捣乱 基本都成了 片子的最后 恩湖说走了这么一大圈发现还是不能离开东振——我以为这话很成问题——是真的不能离开吗?
还是因为后来没有遇到合适的男人??
话说这剧到了14集结束再好不过 不知道15集16集是不是韩国编剧自行发挥的 本来已经跳脱了普通韩剧的路子 结果最后两集咣咣咣的又折回去了 连癌症这一韩剧标签式存在都能瞬间给鼓捣出来 我……孔医生真是好人 愿世界上多一些像他那样的人 少一些像他朋友那样的家伙 阿门
我很喜欢孙艺珍。
并且因为看了她的电视剧和电影而更加喜欢她。
孙艺珍的作品路数看久了就知道,都是偏爱情文艺,偶有一些转型作,不管成不成功,在我看来,都是让我更加了解了孙艺珍作为演员的多面性,还是带给我很多惊喜的。
估计我也是找偏门的那种,我看的相对很少,如今韩剧肆虐,我虽偶尔也稍微瞧瞧,吸人眼球的东西诸如主演是某个我很粉的帅哥之类总是存在的,新鲜劲一过也就那样了。
年岁渐长,总是觉得平淡的东西才能细水长流,甚至更有幸福感。
有幸看到过孙艺珍的这部剧集,我甚至想把它称为是一部长篇电影,几句话能概括整个故事,没什么波折没什么悬念,设定了一个故事主题——一对离婚的夫妇,故事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你就在一旁看着几个主人公在这个故事里是怎么走下去的,我简直认为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商业卖点可以吸人眼球,稍稍不留神就会觉得闷,但就是这么一部片子,当年在学校里,一天就这么一集,完全没有想赶着跳下一集,看得我有滋有味依依不舍,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直到现在,我都私心希望孙艺珍能多拍一些这样的好剧,电影对我来说时间太短了。
清新 婉约 拧巴 多面性 细腻 是我对所有这些角色的感觉,在我心中,非孙艺珍莫属。
明明已经分开很久,却还在用分家后的情侣杯喝茶和刷牙明明见到即刻厌恶,见不到却又极度落寞所以若有似无地埋伏在婚前熟络的咖啡店、酒吧,自我欺骗地寻个不期而遇明明知道彼此都没有放下对方,但除卻一次次假戏真做的刺痛试探再无它法也许因为破裂的程度不够深厚,所以不能破釜沉舟
再见孙艺珍,是在《恋爱时代》。
曾经有多么抱歉,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昏昏欲睡。
也就是这部剧,让阅韩剧无数的我,被节奏缓慢地温情地彻底地折服了。
生命中的点滴,平凡而淡漠。
所有的情愫从和你分手那一天翻涌。
离婚后的爱情,仿佛更加真实而纠结。
你的婚礼,我会谢谢你所有过往的付出,真心的祝福,哪怕自己泪如雨下;你有了新的恋情,我当然会为你的新上路高兴,却也会买醉、纠结、崩溃;那个和我离过一次婚的男人,那个弄脏我户口本的男人,那个可 以为了我的幸福而下跪的男人,我可以试着为你回头,哪怕用母亲对待儿子的胸怀,去爱你。
回忆总是很随便,让我总是不经意的想起你。
那些有你的回忆,变成了那么多会呼吸的痛。
孙艺珍诠释的真的完美,演技女王真正做到了登峰造极,一碧万顷。
那个我爱的女人,变成了刘恩湖。
甘宇成扮演的东振,好面子却很善良,默默承受着压力,却不善于表达情感。
两人沉默的爱着,纠结着。
我觉得,如果对方这样一个女人,是孙艺珍的化身(我相信她是本色演出),那我如何也没法办到和她离婚,再坎坷也会忍。
蒙住眼睛的互相追逐和关心,一直按捺着。
如果我们那时没有分手,现在会不会更幸福一些。
东振又牵了别人的手,这部剧真正发展到虐点,伴着多我多少的不理解。
直到列车上的寻找,那声怒吼,那个紧紧的一抱。
刹那间终结了我的所有郁闷,这一抱灿烂了整个恋爱时代!
2010年的夏天,特地去了剧中的Dunkin' Donuts,墙上还挂着主演的签名,熟悉的氛围。
点了拿铁和苹果面包圈,仿佛多坐一会儿就会回到那个曾经的恋爱时代。
无论你曾经与多少人擦肩而过,真的希望能再牵着我的手。
因为我很爱你,不愿让你放弃爱情。
剧版和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对那段婚姻往事的处理。
小说里的理一郎畏惧承诺和家庭,婚礼前都想要逃走,一只脚已经搭在窗户上,被其母“怒吼一声”。
他和春仓促结婚,还未习惯身份的转换,又迎来妻子怀孕,理一郎做丈夫尚还不足,更何况父亲,于是在春妊娠反应时嫌烦溜走。
爱情被慢慢耗损,死产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分手都仍然仓促,感情的储备还没耗尽。
反而从“婚姻时代”退回“恋爱时代”,是给足二人喘息空间,在五光十色的恋爱乱斗里成长起来,重新爱上彼此。
剧版删掉了这些婚姻里漫长琐碎的失望和乏味,留下一个太过幸福反而事后更让人痛苦的回忆。
于是东振和恩湖不太像离婚的夫妇,而是被简化成了分手的恋人。
很难讲这样的改动能传达出多少对婚姻的探讨,这剧中的婚姻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故事背景,更多的是单纯的情感的展现。
东振和恩湖无法面对死产这突降的悲剧,也不懂得如何在悲剧中支撑彼此,于是不得不分开,这是他们度过痛苦的方式。
为此,剧版专门为东振的老友,妇产科的俊彪大夫加了一条生育恐惧症的线索。
恩湖的死产让他对分娩顿生恐惧,频频抢在孕妇前头就晕倒在产房里,实在是一桩忍俊不禁的“惨剧”。
剧版就是这样裹了一层轻喜剧的壳,浅浅淡淡的生活化描写遮掩了背后的苦楚,它深谙真正让人不忍的不是大鸣大放的大悲大痛,而是一次出神,一次回头,一个不禁涌现的回忆,一个醒来发现流泪了的梦,是恩湖口中的“丧失感”,它把自己扮得像寂寞,来骗你踩进它背后深深的黑洞。
于是东振和恩湖捣乱一般地互相介绍恋爱对象,互相出谋划策又互相置气,阴差阳错地被不情不愿的新恋情不断推着向前走,边走边回头,张望对方转身的背影,仿佛就是在这过程中一遍遍地演习如何说再见,钝刀子割肉似的,直到”失去“的痛感彻底麻木,直到真正的告别到来为止,而他们误以为这个过程叫做追求幸福。
剧的成功也在于此,它不竭余力事无巨细地展现这一场寂寞的告别式里每一个细节:比如二人给死去的儿子扫墓,恩湖静悄悄地观察着东振,他在下意识地计算儿子的年龄。
比如东振误以为恩湖订婚,不知道如何面对,踌躇徘徊心里嘀咕,”那么着急干什么呢,慢慢离开我不可以吗?
“世人都渴求幸福,只是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只好误打误撞,只好认了死理,只好去撞南墙。
穿梭在东振和恩湖身边的男男女女,也无一不怀揣幸福的希冀做各种荒唐的事情,这一段恋爱时代也是揽镜自照。
比如恩湖的童年好友美妍,可爱漂亮人见人爱,过家家时总要涂上口红扮母亲。
她的女儿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却和母亲截然相反,不爱笑也不爱说话。
才知幼年时无忧无虑的小女孩,长大后遇人不淑,勉力离了婚,却还依赖前夫侮辱性的接济,在露水情缘里受了伤,还得搂抱着年幼的女儿哭泣。
美妍因为东振善待她的女儿而倾慕于他,但李东振这人总是善意泛滥,参加高中联谊会时,会好意接近那个脖子上有青色胎记的受冷遇的女孩,却又在唐突的交往分手里给对方造成更大伤害。
美妍的女儿填补了他失子的缺憾,但还没整理好和恩湖的感情,反倒让美妍再次陷入依附男性的患得患失中。
真喜欢这段插曲,幼稚脆弱的单身母亲最终放弃去逢迎她的爱情,再次蜷缩在女儿身边流泪时,弱小但是异常坚定的女儿转身抱住她。
最后母女俩牵着手离开,竭尽全力寻找一个父亲,这并非幸福的归宿。
也喜欢剧里那些看似和主旨无关的闲笔。
俊彪大夫竟在产科遇见了挺着大肚子的初恋,初恋不仅拜托他负责接生,还问起他一个月能挣多少。
可怜俊彪大夫初恋梦碎,被迫明白了爱情和人生的善变。
还有恩湖打算和东振打开心结的那晚上,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以东振的回避草草夭折,却又意外遇上殉情的情侣。
疲惫不堪的二人远远看着在凌晨赶来医院、哭闹不休的家属。
恩湖心想,报纸上总会刊出类似的新闻,让这殉情背后的爱情、痛苦和幸福显得如此平凡。
恰如她的挣扎和决心,也如此平凡地隐没在这混乱的一晚。
可惜的是剧版在如此改变了原著的立意后,却无法处理这所谓“真正的告别”。
俊彪大夫的恐惧症,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自愈了,无疑在暗示哪怕是失去孩子的痛苦,也终有一天会淡去。
可淡去之后,东振和恩湖是继续在一起,还是选择彼此释怀,彻底迈向新生活呢?
我是倾向后者的,按剧版的发展来看也是后者更合理,更莫说剧版的HE完全是强扭的瓜,原著里颇为精彩的“夜行列车”一段被改得莫名其妙,东振的角色完全处于“失语”状态,甚至连他的再婚问题也处理得非常膈应。
可是孙艺珍的演绎太打动人了,每每她那双水光潋滟的眼睛望着爱人的背影,说一次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还有东振再婚后,恩湖越来越容易忘事、疲惫、恍惚的样子,她躺在妹妹膝上,由着妹妹拔下白头发的样子,好像真的是心被拿走了,只剩一个呼呼灌冷风的空洞。
尤其是恩湖喝醉了酒,死活打不开罐头那一段,她幼年丧母,很少哭泣,经常逞强,此时却突然崩溃了,喊出了心里话,“把一切都从我身边抢走了,还要我怎么做呢?
”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却还是无法幸福,到底要我怎么做呢?
那个大厦倾覆的一刻,被如此真实地演绎出来,足以让人无视逻辑情理,只希望她能幸福。
不仅是表演,孙艺珍整个人,整个姿态,都赋予恩湖这个反复犹豫不定的角色最大的合理性,告别就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啊,“为了不后悔,我挣扎到最后”。
非常喜欢。
拍得非常好,好像一首长长的诗,一段一段地读,我们某个瞬间的心理活动被诗句在文字层面放大,那一瞬间的思考——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只是觉得,怪怪的)——思考自己的某个行为,后悔了吗?
后悔分开了吗?
到诗的尾声才意识到,后悔了。
然而即使是尾章,也不晚。
不痛不痒地看待爱情,relationship的一种。
之前是这样的想法,现在想想,依旧是,不过之前的我似乎把relationship的重要性看得太低,更确切地说,重要的,但不必要,因为一旦建立深度的联系,痛苦就变成潜在的可能,剥离后,还有很久很久的余痛。
不止爱情,指任何一种关系。
觉得看得太重要的话将来的剥离对我来说会很痛苦。
所以在一开始我就不想加深它。
说实话在所有感情里,爱情我是最不相信的,把偶像剧当童话看,童话里,爱情是最纯真的,我喜欢!
恋爱时代不是童话时代,我看过很多演绎或更深一点去研讨“没你不行”的这种爱情的,正常人里玛丽安和康奈尔之间的关系让我脑海里第一次浮现出“没你不行”的爱情类型,当然所有偶像剧宣扬的都是没你不行啦,只是我觉得那些不具备说服力,所以就没让我信服去生成这个定义hh。
我时而带着怀疑这种情感存在的心态去看这个故事,看着渐渐枯萎的恩湖,以及我是有点怨的东振,埋在春川的戒指,唱祝歌的恩湖,下跪的东振和伦秀,倒在东振家里他们以前共同的家的恩湖,五年级写诗幻想爱情的恩湖,故事交叉最后重叠,映出泪花,太催泪了,原著是小说的原因,层次结构也像文学,像悲伤的诗,看向窗外的习惯养成了,再去故意纠正那股难过的心情也就蔓延到旁观者们。
原来日常的日子可以凑合过着,但这些所有日子结合起来的人的一生不行。
觉得自己后悔的时候,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后悔了,只是心情难过时,那就不要后悔那就改正。
生活总归是平淡的,岁月平淡但漫长,如果一起走,真是个重要的要遵循本心的选择呢。
孙艺珍演得太好了。
这种没某个人不行的爱情,因为相信了,所以也害怕了。
情感完全被另一个人所牵动的状态,如果对方不是相应地会被我牵动的话,这种难以自拔、失去自我的状态简直就是灾难,catastrophe。
人是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也是所以,我觉得可以把恩湖东振这种简单的共振的关系定义为灵魂伴侣,这样一个“高级”的词汇。
所以,其实也是这样平淡、简单却珍贵。
遇到真是一生有幸,确立像爱情这样的重要关系真的犹如赌博。
即使赌对了,像故事里一样,过程也免不了痛苦,但是勇敢就好。
我大概率不勇敢,或许将来勇敢。
童年 补
再次改评论,根本就是一部三观不正的剧。对女主性格十二分不欣赏:软弱、依赖、没主见、矫情&amp;作,这种女人简直鄙视。男主也差不多中二。就不能重新开始吗?两人磨磨唧唧16集,最后还是在一起,男主结婚离婚复婚,所以当初为什么要离婚啊?一群傻屌,看的浪费时间!
早先年疯狂迷恋孙艺珍,当时看的剧,已经模糊了剧情,既然没有印象,估计也就三颗星吧
这种剧就是要慢慢体会,不同于一般的韩国偶像剧,不过女神再怎么掩饰,还是美得冒泡。
存在电脑,一直都舍不得删
如果你幸福,全世界就会幸福的。
整部剧的剧情基本上就是设立在对死去的孩子的缅怀。因此这一点有些过度了,开始不错,最后总想表现情感,剧本台词就薄弱了。
最近在複習孫的所有作品。。
很久很久没有看韩剧了,一个调调的片子连杀时间都觉得浪费。不过这个很特别,虽然也是蛮久以前看的了,断断续续也不急着看完,很喜欢的。用韩国人擅长的细腻和细节去好好说一个清淡的故事不是很好么,就好像这个,每到快要豁边落入套路时都能及时收回来。故事本来就是生活本身。
06秋
总是经过时间的痛苦,兜兜转转,看到风景背后的无奈,我们才能明白日常生活的幸福。爱情就是放下自尊和自我,就是不欺骗,就是从说出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苦恼开始,就是时间玩的一个游戏。
离婚后的男女各自结婚才是最后的分手 最后一集居然看到了歌神李文世来客串吴允儿的新相亲对象 被吴允儿女儿问得满头大汗 笑死我了 大彩蛋啊
冲着孙艺珍去的,剧情 有点慢,结局还行。
孙艺珍演活了一个离异的成熟女人,甘宇成不愧是影帝,内心戏演的太好了!
真香!20出头的孙艺珍 甘宇成戏这么好怎么感觉像是半隐退 出道这么多年勉强一年一部戏
爱情是什么?像恩湖与东振一样的爱
看到几集,太慢,弃
不苦逼不买惨不矫情,韩剧中的奇葩一朵~
让我面对真实的婚姻
不能欺骗他人,也不能欺骗自己。아무리 생각해도 난 너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