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处是归途

来处是归途,Being Mortal,又一夏

主演:唐小然,张鸿敬,李坤棉,时晓飞,原文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山西话年份:2020

《来处是归途》剧照

《来处是归途》剧情介绍

来处是归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外地晋剧团工作的夏天一番周折后调回到本地工作,这样她便可以帮助母亲照顾已经患阿兹海默症十年的父亲,却没想到母亲竟因她的归来而感到焦虑。随着父亲病情的发展,原本以为自己会给父母带来温情的夏天才慢慢体会到生活的重量,却没想到命运的钟摆又向她袭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空中杀阵拜托了,爱情姥爷的抗战志愿军:雄兵出击吸烟致咳窒息谜砂我爱她论文商店江湖通缉令双龙出手伊甸星原重生计划下辈子做你的女人陌生人死亡之屋买定离手我爱你特搜9第二季特种兵北方普通人我的机器人男友M3黑色之钢一样的月光蠢爸萌妈变错身待到山花烂漫时该隐与亚伯斗破苍穹4:逃亡米拉尔蓝月亮母亲的女友

《来处是归途》长篇影评

 1 ) 中国式家庭的选择与无奈,电影直击人心~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符合人们对传统中国式家庭心理期待的影片作品。

我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不论从家庭成员到人物心理特点还是家庭情感的处理都十分传统、深沉。

从片子的细节来看的话,夏天的父母把老年人的困苦从到到尾地展现了出来。

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把一家人的生活带进迷茫之中,只有走出黑暗才能重新获得生活的一丝希望。

大女儿是现代子女面对养老问题只是用钱来解决,这在中国当下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相较于姐姐在家庭中关爱的缺席,二女儿直面对原生家庭中的痛苦,比较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

我觉得影片中的隐喻更多是她的心理诉求吧!

 2 ) 看完影片后父亲口述,我编辑

影片来处是归途观后感。

这不仅仅是一部都市生活电影,它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再现。

我没想到我们山西也有这样的作家、编剧、导演、演员。

演员演技如此到位,夏父将一个老年病人演的活灵活现,夏母母就是现实中的一位贤妻良母,姑娘夏雨通过一组组镜头把一个家有病人的子女的无奈展现在观众面前。

导演通过一组组镜头告诉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太多的家庭面临如此艰难现状。

患病的老人不易,照顾病人的老伴和子女的更不易。

老年病人想自杀、老伴发此内心的呐喊“你别再折磨我了”、夏雨的男友害怕拖累几乎和她分手,都是活生生的现实。

夏雨为照顾父亲精神几乎崩溃,通过舞台表演、洗浴、用窗帘将自己裹起来都是一种情绪的表现。

影片告诉我们一是老年人身上一定要带一个小袋袋装上联系家人的方式以防老人走丢。

二是告诉我们,医生一定对病人家属说实情对已无治疗意义的病人让其回家有尊严的离去。

三告诉我们看看公园的众多锻炼老人我们的社会已进入老龄社会,好好锻炼身体避免将来给家庭和子女填麻烦。

小男孩的多次出现寓意老人的来处也有小时活泼可爱的经历,最后小男孩看见老人去世也是他的归途。

 3 ) 晋剧内容简析

《来处是归途》中这一晋剧片段取景于山西省京剧院。

通过影片中的晋剧戏曲片段的猜测,导演有意通过戏曲人物的死亡,给予了人物夏天戏曲视角的死亡。

也通过这次死亡,父亲在家戏曲的声音少了。

以戏曲写意的手法,暗示了影片的发展,与人物的转变。

而更有意推测的是,常理来说,当夏天一系列,手眼身法步的高难度动作,及僵身倒地的那一刹那,应该全场沸腾,鼓掌叫好。

可导演给予的是全场的沉默。

只要父亲在家,就有晋剧响起,贝壳的换台寓意着家庭的不和,母亲与姐姐的抱怨后,背景声中的戏曲更是出现了晋剧旦角的哭腔。

 4 ) 专访 | 刘泽:《来处是归途》是以家庭为样本的社会切片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已于2020年10月10日-10月19日在平遥成功举办,其中入选“从山西出发”单元的影片《来处是归途》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并于10月19日获得【观影团之选·“从山西出发”·最受欢迎影片】荣誉,这部电影讲述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示了每个普通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困境、落寞和苦恼。

该片导演刘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但这个山西故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使很多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看的观众都产生了共鸣,在平遥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刘泽导演,希望本次采访能帮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

以下为采访实录,记者:安托万安托万:您在这部电影中放置了多重主题,比如死亡、养老、家庭、爱情等,看得出您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那您加入这些表达的出发点是什么?

刘泽:原小说其实是以男主角秦牧为视角,由他去见证夏天家庭的变迁,这个家庭当中这些人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提前把寿衣准备好等待老夏的死去。

包括寿衣店王先生说的那段话也是小说本身就有的一段话:死亡也是一种解脱,是到下一个阶段去,要干干净净地去。

但是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吗?

我认为未必,也许死亡只是对死去的人是一种解脱,对活着的人也许是另一种灾难。

另外因为这是一个家庭题材,我觉得需要把家庭关系放进来,放进来以后我就不想把这个故事做单了,不想单纯去讲一个女儿照顾父亲的心路历程这样简单的故事,还是想让它厚重一些,有点社会性的东西,让每个人物都立体一些,多做一些社会切片,在家庭关系基础之上为了让人物更立体,才加入一些现在大家看起来有社会议题性的内容。

安托万:我记得在片中结尾的部分有一个废墟的场景,是一场夜戏,每个角色都是无实物表演,充满了荒诞感,这部电影整体上我觉得是现实主义基调,加入这样一个相对魔幻的场景是什么意图?

刘泽:在写剧本的时候我就在想,怎样能把人物内心的情绪和状态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于是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放一些非现实的东西进来,同时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废墟既是故乡的废墟也是内心的废墟。

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我经常不在家乡,很早就出来到外地求学,然后在其他城市生活、安家,但从内心深处来说我觉得那并不是我的故土,我心中的家其实属于我曾经出生、长大的那个地方,但是现在可能有种孤魂野鬼的感觉,飘离四方没有归属感,当你回到故乡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地方其实已经回不去了,记忆里的那个故乡在自己内心深处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很多地方确实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然后我觉得在废墟上可以做一些文章,通过影像呈现一些我的表达。

但是置景的时候没有完全还原出我的想象,大概只还原了30%,原先我想的是有纵深感,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都有通过无实物表演呈现的生活状态,有做饭、打麻将、乘凉等等这样的情景,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故里。

安托万: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女主角照顾她生病的父亲,但片中还有一处情节是关于主角的闺蜜向红,向红单位领导的母亲也生病了,然后向红正好借这个机会去献殷勤,这里就出现两条照顾病人的情节,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那您当初安排向红的这一处情节是有什么用意。

刘泽:夏天的戏和向红的戏当时在设定的时候就是让她们有一个反衬,夏天是家里有老人,她是真正在经历这件事,而向红不是,在原片删减的部分里,向红因为照顾这个生病的老人,也就是她领导的妈妈,她才真正体会到女主角夏天的困境,后来我把这条线整个弱化掉了,只保留了一些社会层面的信息,例如要不要生孩子、怎样巴结领导等。

安托万:我看到片中人物遭遇事件的情绪起伏是相对比较大的,但演员的表演很多时候比较收一些,并没有太外放,这是有意识的处理吗?

刘泽:是的,我不想做成一个催泪戏或大起大落的戏,包括在情节设定的时候我也尽量在冲突上少一些激烈的东西,而是往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走,包括演员的情绪等各个方面,我尽量还是让他收着不要太外放,到某一个节点的时候该放再放出来,我觉得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大喜大悲,生活本身就是这样,还是要收一些。

安托万: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成片之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

刘泽:最大的困难还是拍摄当中场地和各个细节比较难实现,这类家庭戏最好的方式其实是置景,因为棚拍的话许多空间可以更自由地操作,比如墙可以移动,让机位有更多的发挥余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置景,只能在现有的空间里去选择,这样的空间很难从质感上、陈设上靠近我们原初的想象,没有各方面都特别合适的。

最后我们找的这个房子是在6楼,这就给我们造成一个困难:没办法从窗外进行打光,只能在室内做一些点光源的补充,这就从影像上面造成一个缺失,有时候光线没有太多层次,对影像损伤很大,所以现在看起来好像是追求纪录片式的自然光的状态。

安托万:您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受过其他导演或作品的影响?

刘泽:有影响,我的美学最早是受侯孝贤、贾樟柯等导演的影响,后来又特别喜欢杨德昌的《一一》以及是枝裕和的一些片子,他们可以说从美学方面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我。

到了写这部片子剧本的时候,我在写之前有意识地去放空自己,留出一个空白期,在一段时间内不看片子,以免受到干扰,但实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还是很难逃脱他们的影响,会根深蒂固在你骨子里。

比如说是枝裕和的家庭戏我觉得做的是最好的,特别擅长从细节入手,那我拍这部电影时也会想着从生活的琐碎细节去靠拢一些,怎样将故事做的平静一些,但是这部片子拍完我发现并没有做到“平静”(笑),就像你们说的还是偏戏剧化、有一定波澜的。

安托万: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等待》改编的,小说里哪一点最打动您、使您产生改编的动机呢?

刘泽:就是对等待死亡的描述,其实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爱情、等待死亡、等待亲情、等待和解,还有人等待突围,比如秦牧就是在等待突围,所有人都想突围当下的困境,都是一个等待的状态。

我觉得改编未必要照搬小说,而是要把小说原有的底蕴保留,保留的前提下有一个升华,而不是完全从事件上照搬,这就需要做取舍——小说当中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去掉,然后把导演的体悟移植进去,导演有了自己的体悟他才能拍得真诚。

其实这部电影不光是改编自《等待》这一篇小说,还有李艳蓉老师另外一两篇小说的小部分内容被移植过来,比如夏天的闺蜜向红的那条线,其实是李艳蓉老师另一篇小说的故事线,我把它移植过来放到这部电影里面。

安托万:这部电影已经成功和平遥的观众见面了,目前有哪些是让您觉得不满意或感到遗憾的地方?

刘泽:遗憾的地方有很多,最明显的一场戏是公园那场戏,手风琴之前是一个现实的状态,手风琴之后是一个非现实的状态,但是我处理的不够极致,那场戏如果在烟雾升起时,父亲直接站起来以一个很健康的状态和女儿跳一段舞,这样的话非现实的感觉会比较明显。

但目前这个版本父亲站起来那一刻还是有点颤巍巍,这样会对观众造成误解,以为这里还是现实状态,而如果是现实状态的话父亲现在能站起来,后面怎么又病的那么严重,导致前后产生断裂和跳脱。

安托万:我在映后听您提到您爱人的姥姥也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那片中还有没有与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地方。

刘泽:确实你会看到有些生活细节是取自我的现实生活,比如说米粉肉这个情节就来自我奶奶,逢年过节去奶奶家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聚到一起吃这个东西,所以我对这个场景的印象特别深刻。

另外比如说日记本的情节,夏天读的日记是真实存在的,是我姥爷现在正在写的一部回忆录,他认为这样做会使自己的脑袋清醒,不至于傻掉,他写了很多,我专门挑出一本,从里面择出两小段作为夏天的台词,夏天读的那两段都是真实的,包括她念的名字也是我姥姥的名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时间倒影

 5 ) 沉重的话题引人深思

《来处是归途》,用写实与梦幻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很沉重的现实问题,展示了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家庭真实而残忍的生活真相。

虽不乏处女作常有的青涩,但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为了帮母亲照顾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女主从外地调回老家工作,却没想到母亲竟因她的归来而感到焦虑。

随着父亲病情的加重,原本以为自己会给父母带来温情的女主,才慢慢体会到生活的重压、人生的无奈和面对至亲疾病、死亡时的孤苦与无助。

剧情感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同时也引人深思,重新审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以及生存和死亡的意义……在写实的整体风格中,带入女主的梦幻之景,虽为沉重的心情增添了几分轻盈,但个别幻境有点让人不明寓意,是意在发挥观众想象?

引发观众思考?

 6 ) 山西本土,一点都不土

虽说片名来自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但是的确贴切合适。

在有限的行程里,选片成了问题,最要看的蓝色列车让我极其失望,这部山西本土电影,一下被海报打动,能想到是关于家庭的题材,也不管可能出现的太原惊雷买了票。

其实我担心片子又闷又土,可是,没有惊雷,满满都是惊喜[跳跳]太原话贯穿始终,就像我每天流窜街巷听到的一句句,一声声,格外亲切,好像闻到烟火气,邻里邻居不见外。

故事结构完整,节奏舒适,两位老人的表演让我要鼓掌!

老太太的数落,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头儿不省心灰溜溜,沾了屎和尿的生活总是那么不好闻也不好过吧~细节到位,老头换洗衣服,连屁股上的“屎”都很逼真,老头儿演的松弛动人,好极了好极了!

电影一面呈现衰老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功能消失很抱歉,最后连抱歉也不知道了,活回出生时的模样,一面是像正常生活的儿女,女儿和男友同卧一床照顾生病的父亲,两人情欲点燃,一阵喘息后还是默默归于平静,只有模糊的带着氧气罩的父亲在伴着机器的声响艰难的呼吸着~很丧啊~母亲在做饭时关不住的水龙头,意味着生命的流逝,父亲的离开,最后老两口相继死去,走在废墟上的魔幻处理充满寓意。

所以我说这真不是一部我以为的土片儿。

对了演秦牧的那位男士,长得(其他)(漂亮的意思),有味儿[色][色]这次看了六部,整体很满意,基本没有踩雷,开森。

 7 ) 来处是归途:重锤才是人生常态,其实

Day 23(1.23)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orrow,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hame,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orrow, And a whole lot of ground to gain. ——《Why walk when you can fly》今兒看一篇寫關於最近先火到不行又翻車的宋智雅的文,有句評論我很喜歡,她說,節目裡宋智雅高超的撩汗技能跟她財閥千金的人設完全不搭嘎,因為千金其實並不需要通透人性,也不需要提升討好技能,她們本身才是那個隨行的習慣於被討好的那個。

深以為然。

大概,這就是處境和經歷決定眼界吧,就像今兒晚上看的這部《來處是歸途》,不負責任地推測,導演應該人生蠻順遂,所以對於很多人生困境苦難都帶著想當然。

豆瓣簡介是這麼介紹這部片子的,“在外地晉劇團工作的夏天一番周折後調回到本地工作,這樣她便可以幫助母親照顧已經患阿茲海默症十年的父親,卻沒想到母親竟因她的歸來而感到焦慮。

隨著父親病情的發展,原本以為自己會給父母帶來溫情的夏天才慢慢體會到生活的重量,卻沒想到命運的鐘擺又向她襲來......”老實說,如果但凡我有看電影前看影評和看簡介的習慣,那麼最後兩句,慢慢體會到生活的重量和沒想到命運的鐘擺又向她襲來,濃濃的沒被生活踩在地上摩擦的臉上血花四濺的不沉感就足夠勸退我了。

事實上,每個場面幾家在外的人回到家,只要不過分遲鈍都能感受到父母的不適應,對,不是只有你才會不適應再次跟父母同住,其實父母也會感到不適應。

她們也要面臨生活習慣為了適應你而調整改變,從兩個人的頓頓湊合,到三個人的餐餐有蛋有肉有水果。

尤其是當家裡已有一個老人長年處於生病狀態,生活日漸不能自理,幾乎所有疼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有萬一拖累孩子的擔憂,以及要被子女看到自己越來越不中用的無力感和焦慮。

如果說,這都要動用到“卻沒想到”四個字,那這子女只能說要不是一直誤以為父母不會老的天真無邪,那就是從無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站在父母立場上思考過這些問題。

而下一句“卻沒想到命運的鐘擺襲來”,也讓我想起一句俗爛話,有的人在難過與自己沒有新鞋,而有的人其實都沒有腳。

對不起,我的確比較冷漠,無法被輕易撩起我廉價的同情,其實她那些卻沒想到的事情,是每一個成年了的人,都會面臨到或者將會面臨到的問題,說困境我都覺得用詞太嚴重了,作為一個被蹂躪過無數次的人來說,這些她卻沒想到的,恰恰才是人生常態。

吐槽了許久,我還真不是黑粉來的,對於一個淚點無敵低到玩具總動員都能哭掉一包紙巾的人,這次被拔高了期待值,以為可以看到一部國版《困在時間裡的父親》所以備好一捲衛生紙和垃圾袋,結果越看越可樂的心情,誰能瞭解一下?!

講僅有的兩個哭點吧,其一,剛開始,父母一起去看訂做的壽衣,媽媽拿起壽衣在身上比劃著問爸爸好看麼。

我能接受我自己坦然面對生死,也早做好了遺體捐贈的準備,但我突然發現,我忍受不了父母這麼冷靜策劃自己的身後事,覺得心疼,太心疼了。

那一代父母任何事都想替我們擔著,以至於自己的身後事都捨不得麻煩子女,需要自己操持,我受不了,光想像我媽跟我說,她籌備好了所有身後事,一旦她沒了的那天壓根不用我手足無措,我就受不了。

哭點其二,爸爸開始大小便失禁,媽媽寧願自己一個人累死累活給爸爸洗澡脫衣,也不要女兒過來幫忙,試圖最後維持住父母的自尊,然後爸爸在女兒替他脫下被尿失的褲子的時候嚎啕大哭的時候,我也在第三排座嚎啕。

以前在保險公司的時候,總有客戶鐵嘴銀牙,將來老了就自盡,我師父總會回答,能自盡的都是好的,最怕到時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年我是不信的。

怎麼會想死而死不了呢,怎麼可能會無法掌控呢?

後來我發現是真的,是真的人會老到毫無行為能力。

所以作為一個奶奶患阿爾茲海默症多年的家屬,患病多年到奶奶的親女兒我的姑姑在她92大壽時聽到我祝“壽比南山”時,失口驚叫痛苦不已,實在無法相信影片中橋段,已經是阿爾茲海默症重度患者的爸爸可以手腳利索的拿水果刀直刺咽喉。

畢竟當初我奶奶可是在中度時候就手腳無力,行動有礙,數次從北方大炕上摔下,摔掉了滿口直到快九十還結實潔白的牙。

就不詳細吐槽我認為的影片缺點了吧,畢竟差不多在群裡都吐槽完了。

所以再說另外一個我覺得的優點,爸爸拉在褲子裡,媽媽控制不住情緒地嘮叨,這時候,不怎麼回家照顧爸爸,只會拿錢回家的姊姊,制止媽媽的嘮叨,說出的那些制止的話,分外真實可笑,以至於有過相似生活經驗的人一聽,頭頂三昧真火直冒。

姊姊嫌棄媽媽在外人(二女兒的男朋友)面前吐槽,丟人。

然後說出了一句讓所有親自照顧病號都會抓狂的話,“我爸是病人,你跟他生啥氣”(大意是)。

來了來了,傳說中的道德制高點雖遲但到,不親自照顧病號的人,照顧病號不久的人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顯而易見,你試試天天對足一個完全需要人照顧,甚至需要喂飯和接屎接尿的病人24小時,白天不能休息晚上不能睡覺,對足一整年試試,對足三年五年十年呢?

光用想的,不用實際操作,每個人都可以是聖人,但若真的日日去做,你就會知道什麼叫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所以,但凡,姊姊不是一個導演樹立的跟女主角完全不同的只會拿錢的反派工具人,更好的處理手段是,不要自以為是的教育她媽,而是接手去替爸爸做清潔,連個屁都不要放,對,連個屁都不可以放,因為不親手照顧的沒資格指手畫腳。

最後,吐槽也會吐槽的累,有一個觀點不說憋得太難受,也許我沒有對所有媽媽做過一個範本量極大的田野調查,但,以我淺薄的對於所有認識的媽媽們來說,一個還有女兒沒有最終最好歸宿的時候,她是不會陪著去世的老伴兒自盡而去的,這不是個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童話故事,這是個生活流的現實故事,而現實就是,你走了,我盡力了,我會好好活,繼續照顧我們的孩子,這才是媽媽。

別跟我扯什麼,她們明明一起做好了壽衣就是打算一起死,明明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提前做好身後準備,也是常態而已,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無關,其實,真的。

我現在終於相信以前唸書寫作文的時候,老師總是罵我,不要閉門造車不要想當然,所謂何事了,也是真的。

想拍平凡普通人的生活,就多去接近普通人吧,普通人,不會有兩個姑娘敢在有人的浴池裡大聲探討,他進入我越深,我想分手的感覺越淡的。

普通姑娘,哪怕三十四十歲了,也不會有厚臉皮在人多的浴池裡,大聲討論,我以為我們分手的時候會做愛,這個話題的。

不是我們假正經不討論,而是不會非得在不認識的人面前談論這些事,真的。

普通人的生活不是想像的詩意的不說人話,而是再累再苦還會拼勁全力自得其樂,那也是詩意,前提是,說人話也可以很詩意。

真的。

我用我數十年的普通生活經驗保證,相信我。

 8 ) 刷剧就刷有爱的~尊老爱幼的美德不能丢!!!

过年刷了这部电影,观影体验蛮不错的!

在外地剧团工作的夏天为帮助母亲照顾患阿尔兹海默病的老爸爸调回本地工作,随着父亲病情的日益严重,原本安和的家变得鸡飞狗跳,焦虑与恐惧的情绪围绕着整个家。

女主在家庭变故之后陷入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怀疑中,并开始重新思考生存和死亡的意义。

影片里对老年群像进行了具体形象的刻画还是蛮到位的,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当今社会中国老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心理活动,养老、敬老、爱老的主题让更多年轻的小伙伴建立起关爱老年人的思想并及时行动起来!

 9 ) 是来处,也是归途

亲切地道的太原方言,龙潭公园,梅兰芳剧院,小东门,熟悉的场景,平实生活渐渐呈现残酷,残酷中亲情涌动,有些镜头催人泪下,有些镜头不忍直视,有些镜头惊艳而凄美。

山西导演新作,真诚扎实的电影。

质朴良善,像太原人。

这样的电影居然在太原排片这么少?

搞不懂太原的影院这么纯洁地只想赚钱吗?

这是鼓励电影人都拍长津湖吗?

人家又拿龙标,又高票房?

另外,特别为山西的电影人叫好。

刚赞叹过爱情神话,又有了来处是归途,山西电影人牛逼。

他们都还年轻啊!

 10 ) 夏天~一个敢于担起责任的好菇凉,好想抱抱她!

这部影片很nice ,成功塑造了一位迟暮之年的妻子形象,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形象,她坚强又脆弱,是爱情和亲情、责任驱使她守望着自己的灵魂与家。

还有夏天, 她给我的印象很深。

夏天因照顾父亲而辞去原本的工作回到本地晋剧团,80后的她仍然单身,只能通过迷茫的未来给自己希望。

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却因父亲的特殊情况而遇到阻碍。

这个善良的姑娘为了亲情毅然决然地放弃爱情,尤其是在父母双双离世后,孤独感与无力感渐渐完全笼罩了她,结局还是充满遗憾的。

《来处是归途》短评

从故事到感慨,都拍出来了,其他的话都是多余了

5分钟前
  • 2秧
  • 推荐

一眼丁真,开篇女主那刻板的朗诵式台词和无意义的长镜头直接把我恶心得想走,太纯了

10分钟前
  • 虛無煮義嬉皮士
  • 很差

PYIFF#2020.10.19 这剧把我看尴尬了

13分钟前
  • 安尼斯汀
  • 很差

人生最难之事不过就是:活得自在和走得安详。

15分钟前
  • 常存
  • 推荐

【平遥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阿兹海默症题材。讨论了“病人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的严肃命题。医院急救室外的长镜头唤起我曾经在医院的见闻,真实而残酷。虚实莫辨的拍球男孩是很有灵气的点睛之笔。可惜缺点同样很多。饰演母亲的演员表演用力过猛,不如父亲演员表演自然。年轻演员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前半部剪辑转场较为生硬,婚礼、浴室、公园等桥段有明显的刻意感。克制与煽情并存。结尾意味不明。以及,与《小事儿》不约而同地,回忆中的高中教室墙上又出现了“核心价值观”。两星半

1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内容无聊 不太好看

22分钟前
  • 狙击手妮妮
  • 很差

喜欢最后既现实又魔幻

25分钟前
  • —Zaoz—
  • 还行

整个太书面化,前半段关于老年痴呆对家庭(尤其是两个女人)的影响与后半段关于死亡的话题几乎是断裂的,且前半段未能点明年代所以导致一些东西是反常识的。其实结局在老两口一起做寿衣那儿已经能猜到了,各个诗意片段单独截出来都还可以,但放到这个故事节奏环境下略显生硬。

30分钟前
  • 江浙沪唯一土狗
  • 较差

原来平遥这些新人导演真的有高出水平线之上的作品,太原农村老宅的场景实在让我有点没绷住;庆幸能在大荧幕看到这样一部作品

35分钟前
  • 某种女人
  • 力荐

#TIFF21 第9场 尽管很粗糙但是我确实遭不住这种家庭题材的冲击,尤其是阿兹海默症这样沉重的话题,太过于残酷了。但整体来说亮点不足,人物建立不够有逻辑性,情绪传递也没有节奏感,后半段突然的爆发太猛烈了,有一定的断崖感。

36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还行

Take all your debts.

38分钟前
  • skyandstar
  • 较差

我这种没心没肺的老油条,居然看哭了,尤其是浴室大小便完全失禁那场。看完时,直接把此片捧作迈克尔哈内克的《爱》,但冷静想想,当然远不至于。差距当然就是视点太多的问题,女儿的,男友的,老妈的,但我完全接受这种有意无意破坏电影制作规矩的“意外”。每个视点都有其存在道理。觉得多余的,只有女主闺蜜那些家庭办公室琐事。另外,结尾的情绪扬抑没处理到最好,总希望是悲伤到极点时,照进点希望,如白事铺伙计说的,“死亡不过是进入更高的一个阶段”

4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切忌子欲孝而亲不待

48分钟前
  • @大月半子
  • 还行

故事在剪辑后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可以感受到电影的真诚。

49分钟前
  • 谷醋
  • 推荐

意外的很喜欢大量的心理,蒙太奇和超现实主义元素。像是女版的小伟。

50分钟前
  • 正阳
  • 推荐

老人的晚年很真实,崩溃于赤裸面对儿女亲人的关系在表演上却有太多隔阂感个别加入的超现实部分和小三部分可以去掉家庭空间长镜头的调度很流畅

53分钟前
  • 破骨草
  • 还行

3.5属于意外惊喜之作,本来觉得又是什么没带入感镜头纯记录式的家庭生活方式展现…没想到最后几分钟还被震惊了,有想法啊这个导演~

55分钟前
  • 其实不叫大怪兽
  • 还行

独生女所面临的老龄化家庭重担,成了阻挡生活向前的荆棘,然而亲情无法斩断,爱情只好多余。饰演父亲的老演员功底出神入化。

57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还行

生活的残酷被平淡的镜头描摹地淋漓尽致,某一刹那分不清是电影还是生活本身。 | 长镜头显功力

1小时前
  • 我来晚了
  • 力荐

_020女主太有味道啦//时间跨度应该不止一年吧?但是导演一直选择每年的夏天,女主的穿衣打扮很有夏天气息,还有泳池,女主也叫夏天,父亲是老夏,夏天和冬天,外部是夏天,内在却是冬天//对我来说很沉重,仿佛是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预防针,几次感觉要看崩溃了//父母在有来处,父母不在只剩归途//一些烟雾梦境球的尝试,联想到了《小伟》

1小时前
  • 莲蓬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