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豪:果然颜高会摆pose能圈粉,当然演技过硬更能让人尊敬。
话说这个剧看到了第19集,谢生还是各种摆pose啊!
20集的汉奸独白的表演很赞!
21集也很精彩,朱今墨亲手杀死老刘,之前老刘给他做东西吃的铺垫就在这里了。
李其洋说:“我们给日本人做事,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都不会给我们好日子过...”这句话在《伪装者》中也有主角讲过,我想《伪》的编剧一定有借鉴过这部剧。
重庆大爆炸和防空洞闷死数万人的全局高潮处在第30集。
三丫:这个角色是编剧们意外的惊喜。
这样的人物按道理是有风险的,怎么因为简单的被尊敬就在后来献出了整个身体,但如今观众的买单证明这样的人物是成立的。
也进一步应证了——爱。
陌生人之间的爱也是存在的,而最高境界的爱——牺牲。
这种所谓牺牲不是自找事作,是想对方所想,做对方所需,为了对方而不顾一切。
三丫这个角色做到了,情景处理的令人信服。
三丫和朱今墨一起度过了重庆大爆炸如此艰难的时期,也是朱今墨人生最艰难的一个星期,可谓是共患难的队友,感情是深沉的。
但是,三丫这个角色对待金龙实在太过传统和懦弱了,实是男权社会下的悲剧。
话说,最后赵金龙还跟吴国喜喝起了酒,一杯酒下肚,两人竟然交上了朋友,女人的命运如草芥,更加讽刺。
相比于周敏柔,一直处于被朱今墨保护/隐瞒和隔离的位置,没有机会能够付出爱,少了很多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这种爱是处于温室中的,没有经历过风雨考验的,所做的只有等待,等待......这样的爱因而显得弱小而苍白。
也使观众普遍不喜欢。
但也出彩的地方,第22集朱今墨追出来,痛苦的周敏柔见到朱的第一句话是:你开心吗?
你快乐吗?
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我真是太不了解你了。
这几句话对于一个历尽辛苦的男人应是很厉害的。
可见编剧还是很厉害的,是行货,也是对人物看的很犀利。
刚刚看完16集,尽管周家的事这一条文戏线被很多观众说成水,(主要是没有朱今墨这条线硬,人物也太讨好;而且与令人关注的时代背景不够紧密)但是这个家族其实不是随意安插的,周家每一个人物都很鲜明。
比如这一集周家媳妇出来找赵曼君,两人的戏非常精彩。
周家媳妇寥寥数语性格鲜明,讲出了人物内心底的个性,整个人物的言语/姿态让人惊艳(因为之前都是低调的辅助的存在)。
这一集,赵曼君一闹,周家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出来了,除了周家媳妇的家庭和人生观,还有下人郭富的人物状态个性(护主,希望周家人好),周祖康的软弱与矛盾,顾秀玉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宽厚/隐忍/大气,都淋漓尽致。
编剧对人物的处理是很认真细致的。
顾秀玉在最后一集面对带来女儿故去消息的朱今墨说了一句:“我的女儿没有看错人...现在,我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敏柔...”这样一句肯定,份量是很重的。
感谢编剧。
另,短评里观众也看到了赵曼君这个人物的典型性,一个誓与传统家庭决裂的/自视甚高的/小资家庭教育出身的现代女性。
第18集的赵曼君确是一个敢作敢当,有血性的现代女子,有着很现代很叛逆的个性。
但是她对三丫,尤其是对自己母亲的态度确实是太硬了,很难让人接受啊。
这些人物都是很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
从前后有顾秀玉和赵曼君两个如此不同的女人来看,可以看出周祖康这个人物强烈的矛盾性,可能出身于传统地主家庭的他青年时代有了比较进步的思想,念书,留学,希望摆脱传统家庭婚姻生活,再娶了一位“进步女性”,结合了中西方双重文化的他,从他言语和态度,可以看到他现在的倾向。
(男人最终是怕麻烦的)赵家婆婆的一句台词也打中我了,她被叫到周家以后,见到周家大太太第一反应就是要跪下,为自己女儿给别人家庭带来的痛苦道歉。
一句道歉,看出一位为人母的内心孤苦。
里面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人物性格,但是只有周汉英和雨婷这条线只是功能性的,李念演的这个角色就是重要的用来破梗连线的桥。
另,朱今墨和马占清之间的关系很像《无间道》中梁朝伟和杜汶泽的感觉,很暧昧很有戏。
有想法把此剧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
另,摄影也很有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地方不仅仅是电视剧的做法,有种电影的摄影语言。
比如,周祖康进老屋的第一个晚上,一个全景里左半部分是顾秀玉的房间,右半边是周祖康站在门外,啪,灯灭了,镜头拉近到周祖康的中景。
漂亮。
再比如,三丫用身体换盘尼西林的事情被发现了,当着所有人的面,赵金龙骂了三丫,镜头从赵金龙的单人中景向后退,刷刷刷,所有人回头去看三丫的反应的全景摇镜头。
镜头还没到三丫,但是三丫内心的痛苦完全体现了。
需参考之处,因为去年刚看过《伪装者》,禁不住拿来对比。
《记忆之城》主要表现重庆大轰炸这件事,想要把前线抗争和后方朱今墨为代表的情报线绑在一起,同时还要体现一个家族在战争过程中的命运,角色上除了朱今墨这个传奇性角色,其他的表现都是很均衡的,写的是一个群戏(以体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最终却在战争中惨死的悲剧性)总体是想表达的太多了,让观众捉不住重点;而表达从根上是很正的,有种宣传传统抗日历史的感觉,但戏份一旦到了谢君豪这边,又有偶像剧的感觉,不太搭的。
很难权衡。
不象《伪装者》实则是一个谍战包装下的偶像剧,所以很容易捧红几位角色丰满的男主。
而《记忆之城》观众群定位不明,结果半红不紫,整体效果显得不平均均衡。
(比如谢君豪在此剧的表演方式还是很偶像剧式的,他内敛耍酷的表演和童蕾夸张的表演方式是很不搭的;而谢君豪这次的表演方式和剧里其他人之间的感觉也不太搭)虽然他依旧很帅哈哈!
并没有吐槽谢生的表演,谢生表演是很随性的,尽管本身也带了很浓烈的个人习惯表演的方式,但是他的出彩非常依赖剧本(人物/事件/台词),当那一场戏中这个角色写的好了,谢生能给出出乎意料的表演。
这部剧我印象深刻的有,谢生决定投靠中森君,公开承认自己是汉奸的一次独白;一次是因为亲手杀死了给自己做饭的老刘而愤恨神伤。。。
话说,从编剧到导演到摄影或都是谢生的粉呀,朱今墨这个角色不仅迷死剧中很多女性角色,男人都为朱今墨而倾倒,还记得在越南河内认识的一个小伙子,而保护他而阵亡;后有马占清被成功策反,忠心耿耿,最后也是保护他而死掉。
大家都为了保护男女主而领了便当。
“重庆大轰炸”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不可抹杀的一笔,《记忆之城》将视角触及这一事件,剧中复原了“十八梯惨案”和“65隧道大惨案”。
该剧以“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期间为时代背景,以重庆为主要轴心,透过一个家庭五个儿女的英勇牺牲,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团结和力量,讴歌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
谢君豪的演技没话说,机智、应变、勇敢的朱今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全的演绎。
说实话,有一部分进展的确实是慢了一些、沉重了一些,但有谢生的戏都很好……
同事推荐说这部剧很好看,跟她借来看了几天,果真越来越精彩!
不像以往抗战题材的内容,这部剧没有老套的表现具体的战役怎么打,或是抗战英雄如何的英勇,而是,通过描写周家,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在抗战中所经历的种种,从共产党、国民党到普通大众,展现出全国人人抗战的场景,而穿插于其中的亲情、爱情更是为此剧划上了点睛的一笔!
曾几何时,所谓的抗战历史,真的只成为了历史,它只是书本上的一篇篇字迹,变成了只是为考试而学习的东西……还有多少小孩或成人看到这段历史会有所触动呢?
现在,虽然没有真枪实弹的战争,但是,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就像白活了一样;那一个国家忘了自己的历史,又是怎样呢?
钦佩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有骨气!
我们现在学习他们,是因为那是群让人引以为傲的中国人,现今,如果再发生灾难时,人们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我们还会那样团结,那样有勇气面对,不逃避,不退缩吗?
无法肯定的回答,那种灾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很多事,怎样选择,也许只有发生后才能知道。
如何开展我们的爱国教育,需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记忆之城》作为一部抗战影片,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自发自愿从头看到尾,并为之感动的警醒之作。
一般的抗战影片大多从军人或战争纪实的角度来诠释历史,而记忆之城则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和身份去经历战争的洗礼,更真实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百姓对待战争的态度。
看点1——剧情 一座没有天空的城市,一个忠勇之家的悲欢离合,一段悲感无望的爱恋,一曲英雄不悔、精神不灭的挽歌,悲鸣奏响……!
《记忆之城》记录了周姓一家人在惨无人道的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那段历史决定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也正衬托出了那段历史的残酷。
让每一位观者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剧中既描述了重庆大轰炸的残酷,亦表现了中国军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顽强,同时,全面细致展现以周家准女婿朱今墨为线索的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的情报斗争,该片编剧力求最终完成一幅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既有广阔的全景展现,又有曲折的个人命运的一幅抗战八年的忠烈图,一部关于战争与灾难的记忆画卷。
从风格上说,剧中融合了多种元素,战争、灾难、谍战及宅门戏,形成多个看点,让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相关的兴趣点。
看点2——惨绝人寰的十八梯惨案 我是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重庆大轰炸,才知道十八梯惨案的,也许是发生在国统区的关系,这一段历史在教科书上只字未提。
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重庆政府挖掘了公共防空大隧道。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月光”轰炸。
市中区居民因准备不充分,接到警报后未及时疏散开,于是如潮水般地拥向公共防空大隧道中,洞内避难人数较往常激增一倍,达到万余人,几近饱和。
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视避难群众如囚徒,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
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重庆刚刚建成的史上最大的防空洞就这样成为了重庆人民的坟墓。
在十八梯惨案里,窒息、挤压致死的人不计其数。
大部分死者因窒息、挤压,衣服被撕烂,皮肤变成蓝黑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那扇巨门中伸出无数血手的特写,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简直是人间地狱!
那一幕,让我震撼,让我心痛。
看点3——朱今墨 金马影帝谢君豪完美的诠释了这个复杂的角色,人物打磨得非常到位,举止神态无不透露出优雅、冷酷、刚毅、忧郁、及面对敏柔时深沉的爱意。
他爱自己的国家,心里装着当时战乱环境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苦人民,也深爱着自己曾在新婚前夜抛弃的未婚妻。
但为了未完成的使命,他不得不舍弃个人的儿女情长,投身到他多重身份的间谍工作当中。
这部戏里朱今墨应该算是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复杂的人物。
正如谢生所言:朱今墨是一个比所有一级演员还要一级的演员,他演的是一场生死悬于一线的即兴剧。
“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
”作为一个地下党员甘愿毁去自己的清誉而混入日本人和军统特务机关,窃取机密情报,被世人所误解、被他心爱女人所齿冷,纵有千般难言之忍,虽九死而尤未悔。
看点4——角色原型比照 看着片中的今墨在三种身份中机智转换,赞叹之余不免怀疑这是电视艺术的加工,然而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朱今墨的原型袁殊。
更令人吃惊的是,袁殊的经历比影片中的剧情更具传奇性: 1911年袁殊出生,1929年至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
1931年加入中共特科工作作。
1932年春,21岁的他打入中统内部并借机认识日本驻沪的领事岩井英一。
此后又成了日方情报人员,为中共提供情报。
不久又去日本。
回国后为了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加入青红帮。
从此在领导下从1937到1946成功的出演了一场场情报战。
被朱德称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传奇式人物。
袁殊从20岁到35岁随一直工作在敌人的心脏中,不仅将一批批重要资料送出去,还依靠自身的智谋在军统,中统、日伪、青红帮之间周旋。
是中国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身份间谍 。
在与敌周旋期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智力上的搏斗更可怕,他官至汪伪中宣部长,教育厅厅长。
从一个一时激进的青年“沦为”一个“大汉奸”。
他在十四年里一直忍辱负重,但不辱使命!
而周敏柔刺杀李其洋的情节,则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郑苹如暗杀丁默村的情节相仿。
这两天台湾导演李安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色·戒》影片已经上映,由于拍摄尺度大胆而挑起众多话题,丁默村和郑苹如(男女主角易先生、王佳芝的原型)的那段轰动新闻也被各大媒体重新翻炒了一番。
郑苹如,1918年生,中日混血。
上海沦陷后,秘密加入中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混迹于日伪人员当中,获取情报。
后参与暗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而暴露身份,被捕,一口咬定为情所困,雇凶杀人,成为当年上海滩重大花边新闻之一。
还有周冠忠战死这场戏,发生在枣宜会战,照搬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的故事。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
看到日军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部分官兵东渡襄河抗击敌人。
渡河后,张自忠率部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
随后,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部队进行合围。
为牵制日军主力,争取外线军队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自忠力战不退,最后身中7弹,不幸牺牲。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群众哭拜英灵,为他送葬。
延安各界1000余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主席亲笔为其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看点5——电影化的摄影方法 该剧画面非常漂亮,灰蓝、沉郁的画面主色调显出质感。
拍摄手法也很到位,对一些大场面的处理采用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摆布,能够找到电影的感觉,给人一种浓重的历史感,很有大片的风范。
很喜欢《记忆之城》表露出来的电影感,那些恢弘的场面、那些局部的特写、那些稍纵既逝的画面、深沉悲鸣的音乐,无不体现出叙事空间和画面空间的张力。
《记忆之城》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视作品,故事情节、演员表演、人物结构和拍摄水准都很高。
看完整部剧集,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
这座英雄之城,这段惨烈残酷的记忆,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敢忘记!
没想到这部剧以前看过的,就是忘光光了, 要不是因为想看看袁殊的故事,完全忘记这部老剧。
重庆轰炸那几个场景非常震撼,尤其是门锁住人困住防空洞被活活踩踏至死,这也是人自私一面,安安静静等救援也许不会死的那么惨。
这部剧谍战戏份削弱了很多,主要还是打仗和战争时期的群众表现,周家人就是当时老百姓的缩影,孩子都死了,留下老迈的父母,老郭叔听完胜利后才死了已经无遗憾。
这部剧只讲了日本投降,其实还有内战,这才是重头戏,可怜的周家孙子这次是去打自己人。
剧里非常有印象的就是三丫,这个角色非常贴地气,小人物的故事,周家两个儿子也是战场上的英雄,还有男主朱今墨是幕后英雄,周家大太太真的非常宽容,在国仇面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算什么了。
来说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反派日本人,为周家大儿子收尸体的两个日本军官感觉演的不错,英雄惜英雄,还有中森身边那个喜欢看大地的女日本人也是印象深刻
奔着谢生去看这部融合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暗算潜伏、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红色抗日正剧。
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片中对于重庆大轰炸、隧道惨案的历史再现非常震撼,为我好好地补了一节历史课!
只是略去一些电视剧洒狗血、延长剧集的通病,不可否认地是本片的结尾实在差强人意,女主牺牲的桥段缺乏逻辑性、不具说服力,因而该感人的地方没有预期效果;收束的又有些拖泥带水,于是这结尾的升华就显得有点矫揉了。
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由于角色和剧本的设计,女主并不太讨喜(但这点怪不得演员童蕾的,看官理性呐)。
女配三丫演绎地倒是深得吾心。
和中森的秘书一样,三丫在江边初识朱今墨的时候就对其的与众不同一见倾心。
朱今墨打动女秘书的是面对上级的无畏和勇气,打动三丫的是这个卑微女子一生中从未获得的尊重。
只是由于性格和身份的关系,一个人可以做到直言不讳、积极争取,而另一个却不能够。
陈寅恪先生将爱情分成五等: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三丫对朱今墨,是一等爱情。
为了得到价抵黄金的军用药去救这个陌生男人,她不仅冒着丢饭碗、被杀头的风险,还不惜忍辱负重地卖身无赖;在警报拉响的时候又豁出命去奔到街上为他到共产党接头地送信……面对丈夫的怀疑、跟踪、打骂,众人的询问、误解,三丫本可以用更高明的方法回避掉,比如编个说得圆的谎话搪塞过去,好让自己少受些委屈、少吃点苦头,甚至对付无赖也可以“先君子后小人”,拿到盘尼西林再找机会脱身。
但这个老实卑微的乡下女子是连这点心计都没有的,她的心计全副用在了帮助朱今墨身上,半点也没有为自己考虑的。
有一幕:金龙向军统报信,三丫带着朱今墨藏身周宅,军统以周宅所有人为要挟,面对周敏柔和三丫两个女人的舍命保护和劝阻,朱今墨潇洒给了未婚妻一个吻别,而三丫扯着他的袖子,他却连头也没侧一下果断甩开,带着谢生在几乎每部剧集里都有的迷死人不偿命的玩世不恭的微笑从容赴敌去了。
直到这里,我一直认为在朱今墨心里,未婚妻是未婚妻,而三丫呢,大致和那些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对其是不折不扣地四个字:革命情感。
不增减一分一毫;论辈分倒是可以算作是他的舅妈了。
但是结尾处朱今墨回到故乡重庆,特为问道周母三丫是如何死的?
安葬何处?
并且在周母叙述时流了眼泪,加上朱今墨在其墓碑前放的空药罐以及心里的那句独白:三丫,你就是这座城市。
倒是比女主的牵强致死来得感人的多了。
虽然先看的《狐步谍影》,但最初几眼倒没有认出三丫的扮演者和《狐》中常施浓妆的白云裳的扮演者赵子惠是同一人,直到三丫泪眼婆娑时感觉有些许似曾相识,一看演员表和制片公司海润便了然了。
但谢生扮演的朱今墨倒是比《狐》中神机妙算的过了头的谭呐要来得真实可爱一些,只是在本篇结尾处忍不住吐槽朱今墨自从越南中弹之后的造型一直没有清爽过,服装也没有好看过,汪伪76号特务机构的头子应当有几分人模狗样才是嘛,难道是为了映衬此时背负汉奸骂名、内心纠结与迷茫的心理状态吗?
但是谢影帝的演技哪需要这种颓废造型上的外露来帮衬呢?
看得我真想大呼造型师来帮他减刘海、剃胡子!
下了片场,褪了戏装,当真觉得谢生该好好地请客赵子惠,谁让他在戏里总是欠了她的情,总是让她流那么多的眼泪呢?
断断续续看的,因为我爸特别喜欢,大晚上的看些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还真不成。
总的来说觉得有些做作 有些震撼
隐约记得是放长假那会儿,无聊,电视乱调频道,见一画面青中带灰,灰中带蓝,跟一般电视剧色调不一样,就稍稍停了一下,结果看见谢君豪了,理所当然停了下来,最后,它神奇的被我看完了。
为嘛叫《英雄之城》,完全不给力么,虽然《记忆之城》也不咋滴,不过好歹还靠谱点。
很喜欢谢君豪,低调,跟一般港灿很不同,在香港中青年辈里,演技是能扛把子的。
当然如果这部电视连续剧只有谢君豪,说实话,我还追不下来。
那啥,我就算再花痴,这么沉重的调子,抵抗不能。
放长假呢,黑皮呢,干嘛看一剧给自己添堵。
可是,这剧剧情好啊,视角独特,而且很多史实都是教科书盲点,被剧情紧紧抓着,看完,还怅然有所失。
咱内地的正剧拍的,真是,快一绝了,没说的了,心服口服。
剧末,抗日结束了,周家那大大小小一水的灵位和遗照我至今印象深刻,我想,这辈子我都忘不了了。
ps:虽然这剧有谢君豪,可是依然掩盖不了港灿的不协调,比如魏胖胖,腾丽名.....当然,花瓶童蕾也不咋滴。
还好有谢君豪and一大群老戏骨,万幸万幸。
这应该是首次将重庆大轰炸拍搬上荧幕,可以肯定的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重庆大轰炸,我也是从该剧才知道有重庆大轰炸——神经性轰炸、空中大屠杀,其中隧道惨案那地狱般的场景震人心魄、头皮发麻、灵魂出窍,是全剧最大的亮点最成功的桥段。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全剧还是较烂的,最大的弊端是编得痕迹太鲜明以致表演太是表演,表演僵硬,人物脸谱化、刻板化,剧情狗血、割裂、琐碎。
叹息,这么好个题材首次使用就被如此浪费、糟蹋;朱今墨的原型为中共鲜为人知、凤毛麟角的杰出、传奇地下工作者袁殊,其为中共、中统、军统、青洪帮、日伪五面特工,这么好的人物也被报废了。
刚刚想起这个剧,太难过了。
好题材拍的一般,台词净是些车轱辘话……
太沉重了
故事可以,编剧已死,导演该匿名。全剧凑集数的。看到高分来的,真的打分的话越低越好
剧情好,节奏快,角色演绎的也非常棒,太喜欢谢君豪了
小时候在爸爸办公室偷偷看的,记忆超深,谢叔超帅~
谢君豪最帅气最倜傥的一部剧,剧情也不错,良心推荐!
突然想起来当年为了看这个片子,数学月考考得一塌糊涂……
比较真的战争剧,不再是神剧
剧情不错
混搭战争,间谍和战火下平凡家庭的故事。但角色设计都过于脸谱化,间谍和战争故事也没啥新意。好人很好坏人很坏。一般
据说是潜伏在汪伪这一题材的最好电视剧,但第一集的背景音乐声太大了,吵死了,没办法坚持下去,改天再试试。
城不知何城?日本轰炸五年半的人间炼狱抑或英雄之城。记忆自然是男主光环得以历经万难的不死之身,是女主的无脑得以勉强算颜值当道,除了一直找未婚夫朱今墨,无知少女误打误撞帮助设伏杀了军统叛徒李其洋,算构成比较松散的人物串联,拖延癌到27集才跳河自杀下线领盒饭。或许剔除女主,完善军统/青帮/安惠子/周氏兄弟/项记者等副线,渲染五重身份的潜伏者,那么谍影重重可比肩《潜伏》,然而就像朱今墨赴河内刺汪被救回到渝监视治疗一样,周敏柔跳河却被日谍从渝送至沪,算是朱今墨暴露的最后稻草,不可理喻地是日谍报负责人中森竟然喜欢上了周,因此了解日本轰炸珍珠港情报,虽有强势杀安惠子之夫并占有安惠子的伏笔,仍为扮猪吃老虎bug,同样也是以家庭线来反映革命史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只能说题材不错,编的可惜!
这个电视剧的语速是不是出问题了?每个人说话都像打机关枪似的,没法看下去了。
记忆中很感动
07年连看了47个小时没睡过一分钟。。。。亲!爱!的!今!墨!
当年从这部戏开始喜欢大叔、喜欢谢君豪
看过
周敏柔这个半吊子,演技渣到家,跳江自杀本来够完美的,没两集又死到上海来谍战了,真她娘的,戏份足以扣两星。 朱今墨够帅又够坏,多重间谍搞下去就是纯纯的情报买卖生意,想善终?下辈子吧。 看到32集弃,宁肯不看收尾,也不想被周敏柔雷倒! 倭寇恶事干尽,东京大轰炸也太便宜这些鬼子了。
我妈默默的看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