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调理院

산후조리원,Birthcare Center

主演:严志媛,朴河宣,张慧珍,尹博,郑成日,丁文晟,南润寿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0

《产后调理院》剧照

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2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3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4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5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6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3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4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5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6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7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8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9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20

《产后调理院》长篇影评

 1 ) 第一次当父母

对于新晋升成为妈妈爸爸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学习意义的。

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有许多不足,和不懂的地方。

所以在看的时候也是可以学习如何育儿,如何做选择。

对于在育儿中的夫妻关系,也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妈妈不能因为有了宝宝而忽视了自己和爸爸,爸爸也不能一心直为了事业,还美曰其名是为了这个家好,而忽视了妈妈和宝宝。

固体胶妈妈作为一个小白妈妈,带着我一起学习,从不会到会,虽然自私,但是这样自己感到幸福,身边的人才会幸福,宝宝也才会幸福。

小爱妈妈是个不太会表达自我的妈妈,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说没关系,要适时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不是神,妈妈也是人,也会累。

乐米妈妈比较有主见,但是被不幸的原生家庭伤害了,怕伤害其他人,所以宁愿不结婚,可是内心还是很希望和乐米爸爸在一起的,纠结不止,最后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本心。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不是说我就一定是对的,你就一定是错的。

要在互相沟通中了解,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不然误会会越来越大的。

还有就是我认同这个剧的原因是,聚焦问题很到位,大龄产妇,职场妈妈,混合喂养,育儿方式,身材走形等等,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措施。

让同为新手的父母提供渠道和方向,所以很喜欢这个剧。

一起加油(ง •̀_•́)ง

 2 ) 母爱太伟大了

这部剧讲述了几个妈妈在月子中心的故事,有笑点也有哭点,虽然有些地方有夸大成分,但把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都演出了。

用母乳好还是奶粉好,当家里没人照看宝宝时,妈妈面临工作和孩子的选择,都是大部分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太真实了。

我看到有的人说太假了,有的又感同身受,剧里很多问题拿出来讨论都是一个热话题。

很有感触,愿世上像噌噌妈妈的人有好的结果,愿双胞胎妈妈活出自己,愿固体胶妈妈可以工作孩子都自在。

 3 ) 真的不容易

哇!

我觉得还是挺推荐男性女性都去看看的,原本看这个影片是秉着自己是学助产这个专业,就想去看看了解一下,哇!

看了之后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然后也理解了很多很多。

首先,就是能够了解到女人还有男人,在这个角色的转变是不同的,也明白了在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夫妻在这个阶段会有那么多的争吵或者是关系变得疏远。

就像影片中说的,这个阶段过渡的怎么样可以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婚姻生活。

真的很关键,毕竟是双方的身份有了改变,也有了更多的责任其次就是女方的压力真的会大很多,也真的是很幸苦,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她去学习,她去解决,比如喂母乳这个就真的超级困难。

而且女性在这期间会很敏感,易怒,自我否定等,这也是产后抑郁的原因之一,所以也请男方能够有耐心都陪陪女方要去理解她们安慰她们。

第三个就是生完孩子真的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我之前不理解我的一个嫂嫂她要去做康复什么的,当时就想着以前的时间也就是早年间就没看到有这种,平常就是随便在家坐坐月子就行,啊啊啊!

对不起对不起,现在理解了,真的就是想着以后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一定去月子中心呀!!!

最后的最后就是各位母亲,你们幸苦啦❤️❤️❤️

 4 ) 本剧人设:老婆比老公大了8岁

本剧人设:老婆比老公大了8岁?

女主角老公34岁是1986年5月5号生人,女主角是42岁坐月子;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5 ) 粗见《产后调理院》

直击当下热点讯息:女性产后调理问题。

其中对女主主要方面选择是复职or带娃(还有其他)。

女主是个女强人,非十全十美 在工作方面认真敬业(此处提一嘴 羊水破不慌不忙 周边人比本人还着急 有戏剧夸张成分在,但能领会到女性惊人的自犟韧劲) 。

又而作为新手母亲 难免有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她像是一个在选择中纠结的人物,站在独木桥忽左忽右,很纠结也很符合现实。

纠结犹豫反复横跳是大多数人有的通性。

剧中有两个特点鲜明处于独木桥左右两侧的角色。

一位全职妈妈一心带娃 一切以养孩子为目的自己生活被孩子所占满 它是调理远带娃大神。

另一位重视自己感受,放养式带娃 认为自己生活不应该全以孩子为首位,在剧中倒是比较轻松自在形象。

❗当然,对两位母亲是非判断取决于每位观众自己看法。

两位母亲有优有缺,女主就在这之中四处纠结。

本剧整体节奏较欢快,有股黑色幽默味道,且细节有显露真实,能以喜剧诙谐气氛看到真实生活。

看到这 我想自己对真实二字已提很多遍。

因为这是我妈妈深切感受。

我妈妈在事业与全职带娃选择后者,不止一次她后悔过这决定,但有时也会欣慰这做法。

很矛盾很女主。

 6 ) 产后调理院

回忆最近一次看的电视剧,还是怀孕时候春节看的《想见你》。

生娃之后,更没有时间追剧了。

8集的长度对我们这种用中午吃饭的碎片时间追剧的人真是太友好了。

看前几集,有点想弃剧,感觉就剧本身来说,不值豆瓣8.5。

但是这个题材真是太贴合产后的我了。

即使我没有去月子中心,但每个妈妈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育,遇到的问题,是相似的。

总会感叹为啥中国就拍不出这样的剧,国情的不同会让妈妈们的处境略有差异,但人类生理结构的统一性又让每个国家的妈妈在生育哺养上走过的路是那样大同小异。

我可能一开始不太习惯夸张手法和黑色幽默,但看到后来,我经常会心一笑。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理解那些黑色幽默背后的含义。

想起了很多夸张却真实的场景:带宝宝去医院就像上战场,要全副武装;第一次独立照顾宝宝,他一哭,新手爸妈就慌,不知所措;找育儿嫂的过程也是一次磨练。

第一集拍生产过程,非常真实。

你必须忍受生产带来的巨痛,然后在医生和助产护士的引导下教你如何正确生产。

要像排便一样,但是得使对劲。

不能大喊,得留着力气。

不能咬牙,不然会受伤。

生娃之前,对于生孩子的那一刻,很多人以为只是妈妈看到宝宝的喜极而泣。

但剧里告诉大家,没有所谓顺产,每个女人生娃都是九死一生。

只有自己的母亲才愿意直接撕开这一层虚伪外衣,这世上哪有什么顺产一说,真正在意和心疼自己的还是自己的母亲。

当所有人沉浸在生产的喜悦时,只有一个人怀着跟我相同的心情望着我。

对我而言,这部剧的所有泪点都在女主的母亲身上。

剧里女主想要上班,但是妈妈却生病了,她听到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妈妈,而是焦虑妈妈不能来带孩子了。

她一边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而焦虑,一边懊恼自己怎么可以把事业看得比妈妈的健康还重要。

女主妈妈一下就察觉到她的没好气,不但没责怪她,还专门来月子中心看她,宽慰她。

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在妈妈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妈妈永远想保护我们。

当你想无所顾虑地做自己,妈妈就会宁愿牺牲自己,来成全你。

不可否认,孩子的降生确实能带给一个家庭幸福感和满足感。

但是很多人习惯性忽视生产这个过程对产妇的伤害也是实质性且不可逆的。

还有母亲们因为生产导致的一些列生理和心理的后遗症:漏尿、身材走样、乳房下垂、产后抑郁等等,大家似乎都置若罔闻。

要不然就是:“都是这么过来的,忍忍吧”,“没事,生下来就好了”,“我们那时候...”,“当妈就是这样啊”,反而一层层加重母亲身上的枷锁。

最喜欢的剧里院长说的那句话,好妈妈不是完美的妈妈,是和孩子在一起感到幸福的妈妈。

除了生产和产后的艰难,现在普遍存在的丧偶式育儿也会让人不想生育。

不过这部剧没有挑起性别对立,没有贩卖任何焦虑,更着重于夫妻之间相互理解沟通,剧里的爸爸大多都是很尽责的。

夫妻互相体谅,互道一句辛苦。

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意义在于,让知晓这一切生育风险后仍然做出生育决定的女性,更有底气和能量去应对未知的人母道路。

 7 ) 好妈妈不是完美的妈妈,是和孩子在一起感到幸福的妈妈

终于刷完《产后调理院》了!

8集的长度对我们这种用碎片时间追剧的人真是太友好了。

这部剧真好看,好几个片段让我感动到Gucci,眼泪Dior得Prada Prada。

有时候开着弹幕,看到好多评论都是“生娃劝退”“不婚不育教育片”“日常恐婚恐育”,如果把这部剧仅仅理解为是一部让大家都单身丁克的泡沫喜剧,那就过于狭隘了,要知道,敢拍出这么一部作品的韩国,现在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并步入了生育率低于1的现实,要是这用意那他们这不是自己作死自己么!

国情的不同会让妈妈们的处境略有差异,但人类生理结构的统一性又让每个国家的妈妈在生育哺养上走过的路是那样大同小异。

国产剧类似话题总是逃不过婆婆媳妇的家长里短与狗血出轨,最后强行和解,女主在事业和家庭中兼顾和谐,更多回归家庭,让观众们看了个寂寞。

《产后调理院》把场景搬在月子中心,没有粗暴地劝生催生,没有任何三姑六婆的指指点点,更多是妈妈们之间的火花碰撞,站在妈妈的角度,有时候是爸爸,一同领悟所谓成长。

如果硬杠有一点点婚外小插曲,那就是Happy Man快递小哥的出现了,但他更像是点题工具人,帮渐渐在育儿生活中失去自我的妈妈找回初心。

韩国的快递小哥都这么帅的话那他们的网购量得多高啊大结局女主依然在事业和家庭中找不到平衡点,哪怕下定决心要休一年育儿假,也敌不过胜负欲还是接下了需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

更多时候,这部剧最想告诉广大妈妈,或者说所有女性的是:You are not alone.每个妈妈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育,遇到的悲伤与疼痛,是相似的。

生娃之前,对于生孩子的那一刻,很多人以为只是妈妈看到宝宝的喜极而泣。

但剧里告诉大家,没有所谓顺产,每个女人生娃都是九死一生。

女主戏剧性地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最后用她超强不服输意志,把地狱使者踹到河里,拼命往回划才迎来了她和宝宝的新生。

对于母乳喂养,生娃之前我想到的画面是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坐着,妈妈的奶扑哧哧往外冒,宝宝喝得咕噜噜。

剧里告诉我们,真没有那么容易。

我也是生完娃才知道,连rt都可以有鄙视链,有些人一含即中,有些人怎么揪宝宝都喝不上(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所以剧里在喂奶的一幕,护士们凝重又严肃地使用了奶瓶转亲喂这一招,差点让我拍坏大腿——我特么就是这样喂过来的啊!

那争分夺秒地无缝衔接,简直不要太精准。

这对奇奇怪怪的CP很搞笑而每个亲喂完的妈妈,都是这样走路的…

对于产后生活,原以为会是每天对着宝宝看也看不完,笑也笑不够。

后来才知道,刚出生的宝宝很长时间内不会笑不会说话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你只是个喂奶哄睡换尿片的工具人……更多时候,贴身陪伴的只是无尽疼痛与尴尬。

懂的人会懂的这些画面都在提醒正在经历痛苦的妈妈们,你们不是一个人。

就连爸爸们也是。

剧里安排了一位特别有经验的大哥,在这个特殊时期充当男主的金智囊。

他教男主照顾心思敏感的老婆时难免被骂,憋屈的时候,就要去一趟“男人的小树林”感受一下peace&love。

是的,男人们。

哪怕是这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欧巴,或者是奶油帅气的小鲜肉男主,也都逃不过被自己月子里的老婆突然找茬的命运,你们也不alone!

金智囊为什么会送这件衣服作为离别礼物呢,因为它的颜色和月子中心的大门同色系,男人站在那里与大门浑然一体,自然会被焦虑的妈妈忽视,少了很多被找茬的机会。

女主夸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他哈哈更多时候,这部剧也在告诉妈妈们:We are together.

剧里说,妈妈群有时候很重要,比老公还重要剧里最后妈妈们出了调理院独自带娃,深夜在群里问:“都还活着吗”,实在太真实了,曾经加的妇幼妈妈群就是这么一个画风。

当了妈妈后,不敢病,不敢伤,完美人设的小爱妈妈,连出去透透气能只能是戴着头盔无聊地遛平衡车。

所以在她偶遇另外两位出来透气的妈妈时,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她们终于一起坐了下来,喝着豆奶谈论着生娃后的诸多由不得自己,那一刻放下她们曾经关于奶量的较劲,关于陪伴孩子时间长短的攀比,庆幸还有彼此才让奶娃的路才不那么孤独。

凡事娃为先,所以女主生完孩子的时候才说了句,属于贤珍的人生,结束了啊。

剧里的泪点,在于倒数第二集,回顾噌噌妈妈一连失败三次的育儿之路。

看到她从备孕,到发现怀孕,到出现数值问题,到最后决定做试管,不知道为何就这样切身体会到,有些人当妈妈,从一开始就已经充满了挫折。

在母婴神器APP里,常常有妈妈们发自己顺利生产的分享帖,这些帖子下面总有人发“接顺利生产宝宝”“接顺利怀孕”“接四维通过”这样的评论,让人感到十分不解,但凡有点常识,都知道这样做十分多余吧。

有一次忍不住点了一个号进去,才发现这个妈妈的主页里,是满满的测卵试纸,是成堆的促排针,还有好几次失败的帖子。

带着愧疚的心情退出,才知道有些人,是那么艰辛才怀孕当上了妈妈,她们步步为营,她们草木皆兵,哪怕只是一点信念上的支撑,她们也在所不惜。

有时候“新人”会用关键词找到旧帖,咨询曾经有同样烦恼的妈妈“你现在怎样了?

成功了吗?

”当看到博主回复“成功了,宝宝x个月了,你也加油,会成功的”这样的回复时,我就觉得这样的APP还是很温暖啊,陌生的人们,隔着冰冷的屏幕,释放着自己所能供给的能量,靠着互相支撑走到成功的终点。

再后来,我也理解这样做法的时刻,是球球要打麻腮风的时候(我真的对这一针很有阴影),我搜了好些打疫苗的帖子,然后在那些打完针无反应的帖子们底下,虔诚又自觉滑稽地点了好几个赞……这首剧的ost太好听了,建议听。

每一次听到这首歌,闭上眼睛都会想象出一幢大厦,镜头自上往下,掠过每一户窗口:20楼的妈妈刚刚把抱睡的宝宝轻轻放下,轻轻盖好被子后,听着宝宝和老公的呼噜声重重叹了一口气——这一夜终于结束了。

17楼的妈妈正抱着哭不停的宝宝来回走来回蹲,明明吃饱了尿不湿也换了,但还是哭,她慌里慌张又强作镇定地哼着各种儿歌——属于她的夜又开始了。

14楼的妈妈独自对着吸奶器泵着奶,老公和宝宝都睡了,害怕吸奶器发出的声响吵醒他们,所以紧紧抱着吸奶器希望能降低一点声响,如果是“哗啦啦”的奶量那还略感安慰,如果是隔了好久才闷闷一声“咚”的,让疲惫的夜晚更加沉重了……10楼的妈妈刚顺产完,撕裂的痛让她只能睡一侧,不敢触碰伤口;胸口还有隐隐的皴裂痛,这痛那痛;8楼剖腹产的妈妈,正在强忍住想打出的喷嚏,随便一声咳嗽都能让她当场去世;5楼的妈妈抱着好不容易睡着的宝宝,无数次落地醒的宝宝,索性坐着睡觉了。

3楼的妈妈抱着哭闹的宝宝,爸爸在旁边把奶瓶塞到嘴里,宝宝瞬间不哭了喝着奶,爸爸妈妈互相靠着,眼皮子都提不起来。

……我的日常,我们的日常,没有一种产后生活是云淡风轻的。

所以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是它不会灌输必须唯一的套路,而是将各种各样的真实性、可能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观念,拆开揉碎混在一个月子中心的小生态里。

有人塑造无私全能妈妈的人设,也有人以“自己爽”为标准活着。

关于母乳还是奶粉喂养的争论,关于全职妈妈与职场妈妈的分歧,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永远不会有满足所有人的万能答案。

无论怎样的妈妈,都在最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最优解——在“爱自己”的原则下。

这部剧宽慰着妈妈们:你不必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之前常常有一句话说,没有人生来就是会当爸妈的,现在更加深以为然。

母亲付出极大的代价生出孩子,并在日后投入母爱,这些是人类的本能,却不该成为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绑架。

女主到后来有点被说服了,认为宝宝前三年的陪伴很重要,想休一年产假陪伴孩子。

即便在见领导前反复给自己打气“一会一定要说”,但还是在领导说要把得来不易的项目转手她人时,不服输的个性让她把“没关系”脱口而出,最终接下了这份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

回到月子中心的她很懊恼,跟曾经和她battle全职or上班,甚至说“出去上班是暴力”的小爱妈妈吐露,“没想到我还是那个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孩子前面的坏妈妈。

但这次小爱妈妈安慰了她。

小爱妈妈在剧里的转变也很有趣,一开始就围着老公与孩子转,努力对外打造着“岁月静好”的人设,因为她习惯性的以“没关系”做出退让,让自己越来越陷入“丧偶式育儿”的沼泽,直到后来Happy Man的出现,告诉她多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才触动她最心底那根弦,终于卸下面具大大训了老公一顿,这一幕非常爽,还被其他妈妈们偷听到了,于是她们更开心地做朋友了哈哈(这就是原来对方跟我一样惨的效应吧)

够八卦吧哈哈哈!

最后小爱妈妈说了“贤珍”,而不是剧里从头到尾只有的“胶棒妈妈”,鼓励女主做回自己。

你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你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关于全职or上班,过去二十几年我妈都在灌输我“去上班”的思想。

小时候外婆和奶奶无暇顾我,陪伴我的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找来的保姆。

“我那时的工资只有500块,但我花了300块给保姆,即便是这样我也要去上班。

”这是妈妈给我的影响。

所以选择上班的妈妈也无需愧疚,可能这是榜样的机会。

(虽然我现在偶尔也很想在家当咸鱼,但一想到给阿球树立榜样,还是每天哭着出门。

)“妈妈也曾是少女”,这句话过去没有太大体会,但现在想想,我也曾经是瘦瘦的爱美的少女啊,喜欢吃麦当劳喜欢和朋友逛街看电影也喜欢帅哥啊,现在却是能糙就糙,腹直肌分离,肌肤暗淡。

这样想想,我的妈妈也曾是少女啊,年轻爱穿美美的裙子,爱唱歌跳舞,现在也是为了我操劳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如果说妈妈是自私的,那母爱是无私的。

剧里女主想要上班,但是妈妈却生病了,她一边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而焦虑,一边懊恼自己怎么可以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比妈妈的健康还重。

女主妈妈察觉到她的没好气,专门来月子中心看她,还宽慰她。

剧里也没有回避这样的矛盾,因为当你想无所顾虑地做自己,就同样还是有人要牺牲,可能是自己的妈妈,又或者其他人。

调理院的院长在剧里全天候板着脸,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长辈,会告诫妈妈们不能做这,应该做那,也有点像社会主流意见者的化身,推崇全母乳亲喂、希望妈妈全职、坐月子要吃一切下奶的食物、没有咖啡、没有酒。

最后一集以小爱妈妈之口说出,她曾也是职场妈妈,却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医学生儿子,又一次升华了本剧价值。

如此硬邦邦的人设,在大结局里,在知晓女主仍然决定奔赴职场之后,她在女主出院的时候送了她两罐奶粉(没错是植入),并且说了一句点题鸡汤。

让人又对这冰冷的社会萌发一丝希望,也许,最后的最后,大环境还是会给妈妈们一分理解吧。

全职妈妈永远不下班的辛劳付出确实伟大,但坚守在岗位的职场妈妈却面临着越来越差的生存处境。

就在最近,甚至听到有位女同胞说,生孩子遇上单位调架构的,在民企很可能就是去看大门。

如此无知又低智,难道那些决定不生娃的女人,仅仅是害怕自己被发配去看大门?

职场女性收获的恶意往往来自女性。

我一直尊重选择丁克的女性,但也认为不必为此自我优越感过重。

今时今日能混社会的人,换哪个环境都条好汉。

各自安好吧嘿。

当妈都是这样过来的吧这部片在安慰着广大妈妈们,生育是那么公平的一件事,一如女主那样光鲜的女强人,在新手妈妈的道路上,也都一样一地鸡毛。

要面对身材走样的自己,还要面对无明显变化、事业愈加红火的老公,更加自惭形秽。

生完后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消沉。

跟宝爸说你是越来越好了,我是越来越糟了。

他宽慰我,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是总体向好趋势呀。

想想,如果说我也曾是少女,那他也曾是驰骋球场的无知少男呀哈哈,却常常因为做得不如我的预期而被嫌三嫌四。

有一天夜里起来哄球球,他突然就要去开加湿器。

我压着声音说“你干嘛呀别吵醒她,而且加湿器早就没水了。

”心里还暗自不爽怎么连加湿器没水都不知道,却看到他之后盛了一盆水进来,原来因为天气干燥我刚刚就一直鼻塞不舒服,他知道后想帮我润一润。

那感觉,我突然就像公益广告里小男孩捧着一盆水进来说“妈妈洗脚”后欣慰的妈妈一样,艰难的育儿生活,扶持着扶持着,不就这么过来了嘛。

人家也是第一次当爹当老公,我们还是体谅一下。

生完后,更牵动妈妈心的是宝宝的粑粑人们总说:当妈后你就知道了;都是这么过来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真正告诉过适龄婚育女性,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处境是什么。

大家就这样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迎接了生理心理双重煎熬。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难以平复的抑郁,可能不仅仅是激素急速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无知无畏之后的失落,堂皇以及一丝丝后悔。

所以编剧给大家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妈妈,为了宝宝选择全职的,带着宝宝还能在期刊发表论文的,为了宝宝放弃到处旅游的,以及,像女主那样坚强聪明,敢于去承受生产后来之不易的职场地位可能会动摇、个人身份发生变化等一系列未知风险的独立女性。

这部剧只是真实呈现,甚至带着善意,绝对没有妖魔化地劝退,反而会给人很多平和的希望。

它疗愈着正在经历育儿艰辛的妈妈们,也鼓励着还在观望的准妈妈们。

不是有句话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么。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意义在于,让知晓这一切生育风险后仍然做出生育决定的女性,更有底气和能量去应对未知的人母道路。

 8 ) 大龄职场新手妈妈荡气回肠的生育史诗,生娃前还是应该看看

小冒坚持原创的595篇 不管人生选择是什么,勇敢去面对,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就好。

未婚未育的我,意外对这部完全讲述产妇生产到坐月子一条龙的非常细致的剧特别上头——《产后调理院》

敢想敢拍够直接够细节,整个亚洲内容原创领域,韩剧真的厉害。

今年我的十佳剧里,TVN占据大头,质量口碑有目共睹,非常稳定。

2020年我心目中的十佳韩剧已经6部:让娱乐照进现实《产后调理院》,接档《青春记录》的月火剧,目前出了两集。

2020年良心剧盘点:那些我想成为的智慧魅力独立女主(1)阿泽朴宝剑逐梦演艺圈:脚踏实地,守护梦想,就是青春完全是以喜剧的角度,讲述四十不惑的职业女性、高龄产妇等女性的生育以及产后调理院(月子中心)适应过程。

我真的在一片欢乐中,深刻地接收了很多知识,配合弹幕一片“我也是这样”的过来人经验分享,我仿佛上了一堂过分真实生动的生产科普大课堂。

清醒自知且扎心。

01关注社会问题不回避,人文关怀?

恐育?

催生?

女主已经开启了人生赢家模式,顺利晋升最年轻的理事高管,有贴心幸福的帅气老公,完全就是掌控了自己人生的easy开挂模式。

然后,伴随升职加薪的好信息,另一件人生渴望的事也来临了——高龄自然受孕了。

双喜临门,因为她本已经不抱希望的情况下,迎来了孩子这个医学奇迹。

但接踵而来的,就是老生常谈,却始终无解的问题:职场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我记得曾经看过《奇葩说》里一位女性创业高管提到,她去参加论坛峰会,作为唯一的女性受邀嘉宾,她是唯一一个被问到,你要怎么发展事业的同时,顾家?

她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男性企业家,就不需要面对这种发问,甚至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问题之一,男女主呈现了非主流的家庭模式,女强男弱,一样和谐。

然后女性生产,尤其是高龄产妇怀孕、生产和产后的各种问题,都已一种幽默又荡气回肠的方式,让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的事,变得更加惊心动魄。

不就是生个孩子嘛?

女性不都经历过,没什么!

这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偏见,在我看完前两集后,体会更深了,看到肚子都疼。

严志媛饰演的女主生孩子的过程 就像一场毫无修饰的直播,灌肠、剃毛、阵痛、等待无痛的煎熬,生产,产后各种难以启齿的问题,非常冲击,真实地可以戳中每位观众,尤其是经历过的妈妈。

和我小伙伴和我分享的感受真的差不多——完全难以想象的漫长疼痛煎熬,以及完全丧失了羞耻心的自暴自弃随意状态。

有人觉得,看多了这样题材的剧,就是告诫大家不要婚育——不是这么狭隘的。

要知道,敢于拍出这么一部作品的韩国,现在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已经全面步入了生育率低于1的现实,而一直饱受“少子老龄化”问题的日本,都要比韩国好很多。

不是因为知道太多,所以不愿意生育,除了很多客观因素外,心理层面,恰恰是对未知不可估量的恐惧,加大了抗拒心理。

没有人真正告诉过适龄婚育女性,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处境是什么。

大家就是懵懵懂懂,反正都是早晚要经历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稀里糊涂迎接了生理心理双重煎熬。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难以平复的抑郁,可能不仅仅是激素急速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无知无畏之后的失落,难以接受,以及一丝丝后悔。

因为不知道,没有足够深思熟虑和心理建设,急匆匆上岗,才会毫无准备,心理崩溃。

反过来,知晓这一切后仍然做出这个决定的女性,一定更有底气和能量去应对未知的人母道路。

是的,电视剧在第一集结尾迅速展开了惨烈伟大的生产后续,进入月子中心,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手妈妈的道路,对所有女性都一样,各种各样一地鸡毛,不管是女强人还是柔弱的人。

回避问题不是正解,强制更加无理,勇敢直面残酷的真实,互相理解和包容,才能一起想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02幽默打开沉重话题,平凡妈妈荡气回肠的史诗我非常喜欢这部剧的节奏,主次分明。

女主叱咤风云,一路从小白升级打怪,遭遇了太多社畜都懂的痛,职业女性在行业中的上升空间以及话语权,不如男性,这是事实。

每一个女性高管,真的都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平等的认可。

但这一段就仿佛剪影一般,出现在女主分娩那刻,生死边缘挣扎徘徊中,仿佛离世前的回光返照,回顾了她成为一位妈妈之前,独立的女性身份,尤其是职场成就,做了很好的铺垫。

她很坚强,很聪明,很果敢,所以敢于去承受生产后,来之不易的理事之位很可能会动摇的未知风险。

这部剧只是真实呈现,甚至带着善意,绝对没有妖魔化地劝退,反而会给人很多平和的希望。

比如非常善解人意,呆萌可爱的老公,这一次尹博很有魅力,招人喜欢;同期还有另一部《搜索》,就变身不近人情的队长。

还是挺有业务能力的小哥,希望他能越走越顺。

比如比较正面的环境和导向——要知道,女主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超很多人一大截,可以去月子中心修养,不需要为钱发愁。

即使如此优越的条件之下,依然有很多问题,这就证明了普通女性,普通家庭迎接新生命的难,并不是无病呻吟。

不是有钱就足够,产妇就能迅速恢复,孩子就能自己长大。

比如温和搞笑地展现妈妈中的生态环境和鄙视链——母性的大小居然用母乳喂养的长短多少来衡量。

很可笑,但也很扎心。

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个体生理差异,却变成了某些妈妈的过错,不努力,愧疚和自责。

没有别人平和伟大,没有别人娴熟淡定,觉得自己孩子生下来不好看,觉得生活轨道的转换有些难以接受,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忠告”,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必须得看眼色,甚至有一些后悔这些正常的情绪,不仅没有消解,还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良心谴责。

比如家庭主妇和职场妈妈之间互相的误解和摩擦——对孩子的爱,必须要靠为孩子牺牲多少时间,付出多少代价,舍弃多少自我来证明。

职场妈妈会和男性一样觉得,家庭主妇不就是在家带孩子和玩吗?

而全职妈妈也会觉得职场女性,太过不近人情。

以上全都是真实可见的身边的事,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就是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选择的不同。

求同的基础,是允许存异。

所以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她不会灌输必须唯一的套路,才是正确模式。

而是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观念,拆开揉碎混在一个月子中心的小生态里,这里就是大部分的社会主流想法,都浓缩在主要的角色身上。

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有满足所有人的万能答案,既然怎么做都会有新的问题,那就选择适合自己的,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就好了。

韩国的结婚率也很低,很多女性选择单身。

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城市也是如此。

所以已经暴露问题的日剧,很早就开始关注结婚生育话题,韩剧和国产剧也都逐渐跟上脚步。

然而,很多年前的日剧,也没有强迫社会主流观点施加压力给不婚族,反而用温和的角度去展现他们做出这种不婚决定的观念和环境诱因,平和地理解,接受和引导。

比如《不结婚》《我选择了不结婚》《我无法恋爱的理由》《不能结婚的男人》《最完美的离婚》。

国产一翻拍,作业都抄不对,直接变成《谁说我结不了婚》。

近年来的韩剧,也会从各种角度,让观众接受更多不带预设和偏见的平和观点:《Hi Bye Mama》催人泪下展现了母女和家庭的羁绊;《Oh my baby》展示了孕育一个生命并不是简单的事,有人虽然想要孩子可不愿意将就,只想等到那个人;有人相爱却苦于无法生育分道扬镳;有人则因为孩子的诞生,反而爆发矛盾,离婚收场。

5月追更6部新剧推荐:温暖治愈,戳心现实,职场进阶,唯美搞笑

再想想国产剧,不寒而栗,避重就轻,甚至还故意激发矛盾。

国产剧只要万能的妈妈,优雅年轻的妈妈,伟大的妈妈,没有脆弱的,遇到问题的,生活发生巨变难以过度的普通妈妈。

可是,平凡人的故事才更真情实感,平凡的妈妈就是很伟大,即使她们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可是,谁不会经历第一次为人父母?

我其实对于生育话题,没有太多发言的立场。

只是我尊重理解每一个勇敢迎接生命的母亲,认可全职妈妈永远不下班的辛劳付出,但也想为坚守在岗位的职场妈妈打气:女性在职场的生存环境,肉眼可见,一直不算好。

我们在职场上的奋斗,想要晋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小家庭的未来,我们更是再为我们的后代,为年轻的女孩子们,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和话语权。

位高言重,真的如此。

我也曾看到利用孕妇身份,坑骗用人单位的自私行为,打了政策擦边球,只会被道德谴责,但也许看到这则新闻的招聘决策者,就会改变对待其他女性应征者的态度。

不要为了一时的一己私利,破坏一个群体的公共利益。

我也曾听到过,同性职场妈妈们,二胎后开玩笑说要加征单身税给未婚的人——提升社会福利鼓励生育没有错,可是为什么要靠转移矛盾来解决问题?

这部剧真的给了我对以上无解问题,尤其是恐惧排斥的心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可能也没我想得那么坏。

不管人生选择是什么,勇敢去面对,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就好。

这个主创团队,真的很棒,方方面面没有明显,bug第3集来了一个完全惊世骇俗颠覆的新潮妈妈,不愿意母乳,不在乎各种规则,我行我素,大家会转移矛盾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吗?

说实话,我真的超级期待。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年读11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9 ) 第一集有感

才看了一集就忍不住来评价了,看了挺多韩剧,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

也许是身边的朋友兄弟姐妹都开始有孩子了,而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在这个生育率低下,晚婚晚育,女性追求事业与自由的时代,相信这部片子有各种不同的意义。

有人说,韩剧都是骗人的,但我觉得,好的韩剧,好的剧,浓缩了象征了生活中的、想象中的现象和情感,给吸引来的人以启发和慰藉。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工作事业,生活,婚姻,生子,这些面向的关系是什么,真应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至少第一集来说,对一些普遍现象而言,足以让人预演/回忆/治愈/反思在孕期和生产过程中自己、丈夫、医院、婆家、娘家的种种。

也可以让为人子女者体会母亲不曾提起过的难关。

也许这部片子可以带动产后护理业、可以带动“科学”生育、甚至可以“改善”/“促进”社会老龄化,但是我觉得更可以让更多人知其所以生育与不生育、给更多人以什么是/为什么要/要不要/怎么要为人父母的觉知。

 10 ) 关于怀孕和做妈妈,从来没有一本标准手册

第一次来写影评,给了这个有些催泪、有些搞笑、有些真实、有些戏谑又有些恐怖的《产后调理院》。

目前是我的孕21周始,经历了孕早期前三个月的嗜睡、孕吐、尿频,第四个月的反胃、反酸,第五个月体重暴增、情绪反复无常,而孕期才过半程,完全不知道后面还要打什么怪,经历什么磨人的意外。

而这部剧的起始, 贤真 是幸运的,没有记录到孕期的不适,工作到最后一天。

从后面剧情的穿插里提到她孕期还在看僵尸电影,能全身心工作,偶尔还是喝的到自己爱的冰美式,除了孕肚,几乎没有长太多赘肉,画着美美的妆,还能踩着高跟鞋健步如飞(非常不建议),开车猛如虎(非常不建议)。

而我经历的孕期,是孕吐让我意识到怀孕的起始,而那一刻那么的不真实,我盯着验孕棒大脑是空白的,虽然有备孕,但所要面对的一切未知。

又喜又慌张。

当然,也许剧情的设置就是围绕生产和产褥期(上过孕育课就是这么专业!

),所以,孕期一笔带过,才能突出之后情节的意外迭出和矛盾丛生。

这部剧,我有三次暴泪。

感谢孕激素,真的是突然被点燃,老泪纵横。

第一次,是贤真 的公婆来病房看望,老公和公婆三人都围着新生儿激动喜悦的讨论着娃的长相,贤真在病床上嘴唇干裂,艰难的喊着“水”。

她老公说贤真高龄产子太不容易辛苦了,婆婆大言不惭的说顺产有啥辛苦的。

这时候,贤真妈妈进来,拉着脸说,哪有什么顺产,女儿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说着沾了水的湿巾给贤真补充水分。

那一刻,我真的是哭出声来,一边捧着肚子怕抽搐吓到宝宝,一边忍不住眼泪横流。

真的只有你的亲妈,在意你的苦痛,别人在意的都是新生的喜悦。

当然,有时候自己的亲妈也是喜悦大于担心。

我在孕早期的时候,经常吐到怀疑人生,猛地从鼻腔里喷出,抱着马桶或者洗手池,整个人腿是软的,胃无法控制的收缩,完全失控,只能等反应过去。

而我自己的妈妈回忆当年怀我,没什么反应,所以每次来电或者视频都是溢出声音的喜悦,询问挺好的吧,多吃点呀,然后大谈当年自己怀着我住单位单身宿舍的时光。

我直接就崩溃,挂断电话陷入抑郁。。。。

人类的悲喜从来无法相通,有时候自己的亲妈也不能感同,怀孕就是个孤独的旅程。

第二次,是壮壮妈妈(实际也是胶棒妈妈),因贤真最后没有用她给没保住的孩子起的名字情绪崩溃后,来到贤真房间指责数落她什么都没有准备、只知道逃避抱怨,却拥有健康的孩子,然后抱起胶棒不撒手。

那一刻,贤真整个人傻掉,都没有意识去抢孩子,只有发抖。

因为句句话都戳中她的内心,并没有因为生下宝宝就产生母爱,也没有长出技能。

喂母乳的艰难,对工作的难以舍弃,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无奈,和老公关系的变化(好在这个是虚惊)。

后来孩子被院长接过来后,贤真腿一软跪在地上。

我的眼泪无声的流了出来。

壮壮妈妈经历了三次流产,那么想做母亲,那么适合做母亲难以圆梦,割舍和遗忘,对任何一个怀胎十月的女人来说,是多么痛多么残忍的要求。

有时候,我不想去着急给宝宝起名字,也不想提前知道它的性别,去看到五维里它的面容和样子,只想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和它一同度过这段时光。

最后经历撕裂的苦痛,迎来它健康的诞生,才敢去真实的感受它。

看过太多意外的真实案例,也知道自己心理的脆弱,所以有时候想去漠然和平静,深怕失去。

第三次,是贤真的妈妈因为要做肩部的手术,可能无法帮忙照顾胶棒,而贤真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婴儿陪护。

她很难过,很生气自己竟然像孩子一样,还是要求母亲为自己牺牲。

竟然内心真实的第一感受,不是担心妈妈的病情,希望她赶快手术,而是担心没有妈妈的帮忙,自己要怎么照顾胶棒。

又自责却又生妈妈和自己的气。

妈妈煮的汤可以因为味道不好而拒绝喝,践踏妈妈的用心,也会因为最终妈妈说,放心她会想办法,肯定会帮她照顾好宝宝,而一下子释怀,一边嫌弃一边喝下。

多么真实的母女感情,生娃会让和妈妈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照顾产后敏感和失落的自己的,可能只能是自己最信任的妈妈。

那些手足无措,那些崩溃逃避,只能在自己妈妈面前吧。

但是另一方面,她自己也要为人母了,在之后的人生里,也会默默的变成这样的可以为子女无限妥协和牺牲的妈妈形象。

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但妈妈,首先也该是自己呀。

按下暂停键,我迟迟无法做出任何反应,之后才缓缓哭了出来。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更好的办法,让自己和爱的家人都不要做出太多牺牲,想到妈妈刚从退休失眠的阶段里走出来,开始享受生活,真的不想让她承担更多。

笑点和夸张诡异的情节就太多太多,不剧透了。

关于贤真的老公,我想这真的是一个9分伴侣和爸爸了吧。

年轻,身材好颜值高,工作上上进,性格乐观爱交友,温柔体贴,会主动关心妻子和未来宝宝的需求,对自己的父母和岳母都比较用心。

还能要求更多么??

哈哈,这简直是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宝爸了。

虽然看韩剧不多,但我觉得这是韩剧齁甜的日常,要么是完美的浪漫的,要么是报复的极端的(详见《夫妻的世界》)。

我家队友,按现实的分布比例,也算是9分伴侣和宝爸了。

是个高高瘦瘦丑帅的欧巴(当然,在我体重暴增的阶段会看的很生气),工作卖力比较有上进心是家里赚钱主力(当然实际也被卷的很痛苦,晋升艰难),性格温柔体贴而且情绪稳定(当然被我无情逼到角落的时候,也会抓狂),比较勤快能帮忙多承担(当然现实的工作压力会让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主动关心我和宝宝的需求,去做计划,但我要求和计划的,哪怕不情愿也尽力去做)。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吧,一切才刚刚开始。

最后,希望孕期一切顺利。

I‘m not perfect,but I’m the perfect mother for my baby. 希望每个妈妈都能过的轻松顺利一些,生活少给我们一些为难。

《产后调理院》短评

题材很好,但看了两集看不下去了,特别喜欢第二集的观点,母乳喂养是对宝宝好,那什么又对妈妈好呢,我不喜欢的是一起带宝宝非要搞得跟个宫斗剧一样,还分三六九等,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8分钟前
  • 你不来我不敢走
  • 较差

又偷又偷,是不是不偷他国文化南朝鲜就要亡国了?

12分钟前
  • 吉尔伽美什
  • 很差

复杂的话题,却用如此搞笑的方式拍了出来,很不错。但最终少数人还是被大多数人说服,用母乳喂养、走进婚姻、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和梦想……为什么不是大多数人被少数人改变呢?东亚育儿题材还是走不出传统观念,能有一部剧去讨论女性为生育付出的代价已经很不错了,但其实还是没有改变生育文化。小爱妈妈这一角色还挺触动人心的。女性间的情谊也是很动人。

13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挺温馨的,包裹着绝对残忍。

15分钟前
  • 吧唧猫粮掉了
  • 力荐

压缩版,少见的题材,背后很多严肃的问题,呃但是相当喜剧有些太不正经

19分钟前
  • Aihtnyc
  • 还行

看了一集好致郁啊 弃了

2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第一集精彩,中间夸张拉垮,最后升华,不过也算是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浅浅展现了一番

22分钟前
  • ~月~
  • 推荐

入住发现这么窒息的母乳喂养和阶级划分就应该立刻走人了。这部剧应该在第一集末尾结束,余下都是鬼扯。

26分钟前
  • 茶馆禁止哈哈
  • 很差

对于很多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探讨。但是还是以孩子而非女性为关心对象来进行思考,终究难以逃脱天生母职的思维窠臼。其反向洗脑能力甚至可能强于贤妻良母的陈词滥调。 男性在其中简直像是隐身的,美美地摆脱了抚养义务,而是以妻子的帮手的身份出现,好像养孩子是帮了妻子什么大忙。如果编剧是女性我有点难以接受,我们对于父亲责任的期待值和标准这么低的吗?

30分钟前
  • Lily Qinqin
  • 推荐

丈夫们为了不照顾坐月子的妻子,把妻子们关进产后女德班的故事。

34分钟前
  • Anar
  • 很差

韩剧愈发有日剧的风范了,将目光投向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地处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尤其能够作用于青年群体,让他们去感受、去改变社会、未来。每每至此,回观国内,充斥着大量千年古装剧和乱改职场剧,承担起影视剧的社会责任吧,任重道远。剧中集中表现了高龄女性所面对的工作与婚育困境,少有的呈现了女性分娩的生理痛苦与心理困窘、产后的家庭忽视与工作歧视,还提醒着女性自身对于照顾孩子的不认可、社会对女性“本该”承受分娩痛苦的反思。以上种种,没有刻板说教没有苦大仇深,是通过喜剧的方式进行表达,让人易于接受。剧中涉及《王国》《雪国列车》,体现出韩国影视剧中大量作品已达代表作级别,彰显了韩国影视的自信。不过形式上,悬疑剪辑风格类似于美剧,浮夸演绎风格又类似于日剧,韩剧依然在学习与融合的道路上坚定的前行着。

36分钟前
  • 行走的影碟机
  • 还行

只看第一集就可以了

41分钟前
  • 一只喵大发
  • 还行

列入#剧本学习计划#,每场戏都用心写了,气质统一,脑洞大开,悲喜交加,很厉害!

43分钟前
  • 萨罗迈拉
  • 推荐

劝退,溜了溜了。

47分钟前
  • 东方既白
  • 还行

女主卸妆了以后好像傻子 情商智商都不在线 不知道怎么工作成那样的……………全程靠女二的剧情吸引了 不然早不看了

52分钟前
  • lidaxuaaa
  • 很差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职业女性难上加难。女人逃不脱生育,无论适龄产妇,还是高龄产妇。42岁的吴贤真是一名职业女性,还是一名高龄产妇,在提职成为公司常务的同一天,确认成为一名准妈妈。怀孕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在生产前的两天还在为了签约争分夺秒。怀孕、生育、育儿是一个女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原以为只要把孩子生出来,她还会回到从前,哪里知道,小胶棒出生的那一天,是她结束吴贤真的一天。从今以后,她,注定要完成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妈妈,担当起一个女人应该尽的责任。

54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无聊,吃女权红利,拍的什么玩意

58分钟前
  • 左家庄的赵姑娘
  • 很差

温馨搞笑,但是对于现实中怀孕的女性过于理想化。物化女性的人很多,以及不负责任的丈夫,把女性当成生产工具也很多,现实生活要比这沉重得多。女性放弃工作而赡养孩子代价是非常大的,现在大多数家庭妇女和女性结婚生育后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觉得需要更多一些警醒女性的片子出现,为什么几乎在所有影视片中看到男性对于生育的付出极小,并且理所应当。

1小时前
  • 宇宙无敌郎中
  • 很差

太多的人对“妈妈”理所当然,而忽略的其中的付出与纠结。妈妈是毕生的事业!

1小时前
  • 西祠
  • 力荐

Ep02弃。

1小时前
  • 某茶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