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29+1

主演:周秀娜,郑欣宜,蔡瀚亿,杨尚斌,金燕玲,赖慰玲,汤怡,郑丹瑞,葛民辉,林海峰,张国强,王宗尧,周家怡,梁祖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29+1》剧照

29+1 剧照 NO.129+1 剧照 NO.229+1 剧照 NO.329+1 剧照 NO.429+1 剧照 NO.529+1 剧照 NO.629+1 剧照 NO.1329+1 剧照 NO.1429+1 剧照 NO.1529+1 剧照 NO.1629+1 剧照 NO.1729+1 剧照 NO.1829+1 剧照 NO.1929+1 剧照 NO.20

《29+1》剧情介绍

29+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9+1》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大热同名舞台剧,主要讲述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大部分同龄女性都会面对的困扰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个是即将踏入三十岁的林若君,面对压力升级的工作挑战、双亲病重、仿如鸡肋的爱情关系......突然来袭的这些不安,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另一个同样是即将迎来三十岁的黄天乐,却永远乐天知命,不为生活所困扰,身患癌症却坚持环游世界,寻找爱情,甚至从未因为微胖身型错过美食。 她们互不认识,性格各异,因缘际会林若君却搬进了黄天乐的家,没想到二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林若君通过黄天乐的日记阅读着对方人生点滴,两个女子在空气中互相融合,观照,影响……到底是谁闯进了谁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楼里只有谋杀第三季贝壳收藏家凡人的品格BOX袴田事件命とは乔蒂的烦恼2北漂爱情故事拉字至上:Q世代第一季热血之路消失第三者大名破产世纪大劫案哥伦比亚我与你的光年距离2杰西卡的麻烦别西卜猫物件侠僧探案传奇之将军府烂漫生死时刻从海底出击第三季天堂餐馆深海逃生粉雄救兵:巴西篇柒个我大唐狄公案幽冥偷窃法则铁板少女小茜献给天堂的比赛不好关于前辈很烦人的事

《29+1》长篇影评

 1 ) 独处的意义

有感于林若君独处那一段,庆幸自己不是在更晚的时间经历一段一个人的生活,还有独处的意义。

我们有父母,家人,但是小学之后,离别成为生活的常态,因为我们要学着脱离父母,去学会独立。

我们遇见爱情,拥有友情,也会拥有以后的爱人,但我们一生绝大部份的时间,仍然要自己陪着自己度过……学会了跟自己相处,才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取悦自己。

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当一个人不会跟自己相处,他的生活只能被繁忙的工作、无意义的社交、以及时常的孤独感侵蚀。

因为太需要从外界获取力量,所以不得不拿自己的生活去获取这一部分力量。

殊不知,一个人的内心,本来就具有无穷尽的能量。

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你才能更好地继续自己的生活……

 2 ) 30岁以后的她们

只要活着,每个人都会更接近中年,与之挂钩的“初老”、“焦虑”、“紧张”、“失落”、“恐惧”都像一道道催命符,公平地贴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强烈的对抗感?

一方面是社会审美标准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能的求生怕死,变老就是在不断地靠近死亡。

前者聊的太多了,我反而更关注后者。

《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程又青列出了50个初老症症状:1、枕头旁边,电脑键盘旁边,出现一堆万金油、白花油、绿油精等提神药方;2、对于陌生网友“我们可以交朋友吗?

”的说法,觉得无比愚蠢而没有耐心;3、很讨厌在外面过夜,因为要带好多东西。

当初老出现,就不仅仅是年龄增加的问题,更意味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疲惫。

当身体机能逐渐衰弱,心理上的恐惧自然也会陡增。

尤其中年女性,不得不进入人妻人母角色后,除了身体上承受岁月的磨损,精神上更要面临刻板印象的苛待。

暖暖妈写过:“一提到中年妇女,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蓬头垢面,满脸横肉,一只手挎着孩子的书包,一边骂骂咧咧推搡着孩子的形象。

”如此听来,中年女性的生活状态的确让人心生畏惧和焦虑。

对行动派来说,焦虑更像是警报器,是我们发现问题后作出的本能反应。

我身边有个女性朋友,辞职做自媒体人,整天抱怨自己运营不好,焦虑得要死。

撑了半年,决定改变,重新回职场,反而利用做自媒体时积累的人脉、经验在营销岗混得风生水起。

她说:“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不是原地打转,总能找到某个小切口。

”难道年轻的时候,就不会焦虑吗?

会啊,只要看到优秀的同龄人或者比自己更小的人取得成绩,还是会感到不安。

但最重要的是怎么面对。

懂得享受时间带来的变化才能享受人生。

一个健康的心态,绝对是女性三十岁之后越来越要看重的东西,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走向和质量。

电影《29+1》中,也探讨了普通女性的年龄焦虑问题,两个女孩,同样年龄,但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也让我们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个叫林若君,小有成就的白领,工作上拼命,觉得自己努力工作是为了获得别人尊重。

进入三十岁,她因忙于工作疏于关心男友,也没有办法照顾家人,陷入无法平衡工作和情感的僵局。

她每天过的都像方程式一样,早上6:30起床,上厕所,刷牙,洗脸,爽肤水,照镜子,检查皮肤,黑眼圈又深了,皮肤又差了,然后拿出一大柜子化妆品,开始补救。

然后准确计算早餐卡路里,再补充各种维生素,然后化妆,早上8:02分准时出门上班。

如同你我,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但焦虑无比。

她知道人生最大矛盾就是,有很多事你想做,但永远有更多的事是你“没做”和“要做”的。

最惨的是,时间越来越快,一眨眼就又要过生日了。

到了而立之年的林若君希望自己具备成年人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渴望感情稳定、工作顺利,但事实是,她认为自己年龄渐大,想要变得更好,却觉得来不及。

她可能需要思考,如果舍弃鸡肋爱情,选择投入工作是不是正确?

如果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拿少一点薪水,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是不是就能家庭和睦?

但我们都没有标准答案,才会在年龄面前犹豫不决,惶恐不安。

因为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之间,隔着一个巨大鸿沟。

另一边,同样要三十岁的微胖女孩黄天乐,在一家唱片行工作,个性乐天,虽然身患癌症却计划去巴黎旅行。

她需要对抗的不仅是年龄,而是厄运。

但她说:“你的生命每一天都在倒数,剩下多少时间都好,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还有最重要的是,记得所有曾经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快乐的事。

因为有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它。

”有时转换一个视角去看待事物,便是另一个维度的天空。

电影中并没有交代林若君的故事结局,比如,她是否展开新恋情或者增加跟家人相处的镜头,但她在巴黎和黄天乐“相遇”,精神上变得开阔许多。

我想,这也是林若君的收获和传递给每个30+女性的启示,心态上的从容会让我们感到放松,因为健康、经历和美好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这样充分的享受时间,那过往年龄所产生的价值可能是微小的,但当我们珍惜它、重视它、享受它,那年龄赠予给我们的则是回忆、经验和充分的满足感。

不要用恐惧来怠慢了自己,更不要因消沉而错过了当下。

所以,心态松弛的人,会更容易面对年龄的焦虑。

换句话说,也就是心态上接纳焦虑,我们才能想办法抚平焦虑。

关于如何放松自在地面对衰老,史铁生曾写过一句话,“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一件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

”同理,老是一件无论怎样焦虑都会到来的事,一件再抵抗再恐惧也不会消失的事,它是死的前奏。

我们的人生比自己想象的丰厚,除了年轻,还有其他东西值得珍惜和享受。

不用担心年华老去,无所依傍,而是接纳当下,并去创造新的可能性。

长生不老不见得是种幸福。

有些幸福,是通过失去、生死的有限性才能感知到。

正如通过衰老的黯淡才能反射出年轻的闪闪发光。

无法坦然面对年龄焦虑,是打定主意和一个死局对抗,注定徒劳无功。

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人生也会早一些调整到快意尽兴的轨道。

人生是趟单程票,与其将自己套嵌在别人的期待中在终点收获辛劳苦楚,不如勇敢撞上所有际遇,在沙里淘金,精雕细琢,锻造出自己的光芒,即便光芒有限,却也是独一无二的快意人生。

 3 ) 有的男导演只看到了你的罩杯,而女导演,看到了你罩杯下的乳腺癌。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都市焦虑三十而立VS三十而下不知是不是只有女性对年龄敏感,30岁就像一个诅咒,令多少女人闻之色变。

林若君身上遇到的问题,可谓是都市轻熟女在这个年龄段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的集大成者:升职、婚恋、住房、父母养老。

所有曾经美好的、值得憧憬的,或者井然有序的,仿佛一夜之间都坏掉了,让人糟心。

但是坏得好像又不够彻底,没能让你想都不想就把它处理掉,反倒是看上去还不错,或者丢掉代价太大,总之,你进退维谷,百思不得解。

以前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跟我说:一个问题,你要是3分钟还想不出答案,就不要想了,因为再给你30分钟,你还是想不出来。

她这句话,拯救了我的拖延症。

让我可以在做方案无思路时,果断换脑做其它,调整好状态,倒是水到渠成的做完了方案。

后来的后来,我又听到了一个说法:一个东西,当你不知道究竟还该不该要它,那就——不要。

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在放在这部电影中,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男友该不该和他分开?

分。

工作是不是该辞掉?

辞。

都说三十而立,就是这个“而立”,倒逼得人紧绷到“瘫痪” 。

时移事易,三十而立,这个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真的应该在现代语境下,好好推敲。

古时的人们,十七、八就谈婚论嫁了,成家后立业,拼搏了十来年,自然可以而立了。

但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人们,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二、三,如果再到硕博满街的大都市,三十岁时才不过工作几年。

古代的婚姻凭父母、媒妁之约,好赖都已成定局;现代的男女们,在花花世界里,一边孤独一边狂欢。

更不用提这丧心病狂的房价了,租房搬家,拎包入住,才是都市标配。

所以,三十,没得可立。

成不了家,立不了业,双亲在,而远游。

我们,是被时代抛弃的巨婴。

29+1的你,焦虑吗?

嘴上说不焦虑的你,转身就倒在了出租房里冰冷的地砖上。

转回来,说这部《29+1》,导演是彭秀慧,香港女导演。

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都美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包括还在档期中的《神奇女侠》,也是女导演。

女性导演塑造出的女性角色,不但视觉美丽,还赋予她丰富的精神特质,坚强的、或者脆弱的;聪慧的、或者矛盾的。

对于女性情感的捕捉与刻画也无尽的细腻,不会让你出戏,会让你在银幕中,看到自己。

有的男导演只看到了你的罩杯,而女导演,看到了你罩杯下的乳腺癌。

想哭泣的你请尽情哭泣,我明白你的焦虑。

请拥抱你的焦虑,面对你的内心。

看淡得失,找回自我,明白有舍有得。

选择了,就全力以赴,尽力了,就愿赌服输。

这才是你真正的三十——“而立” 。

“Men always gone, but girls still here.”

她她电影

 4 ) 土星周期的归零

看完《29+1》,发呆了十分钟比如我就只是想回家所有人都来跟你说 你考虑清楚你不适应你要有退路…但我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 过自己才能感受的生活。

人生每天都在倒数都进入第二个土星周期了还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吗.电影里的Elaine说:“你做的很好 如果再放松一点就会更好人都有第一选择的既然有选择 就有代价重要的是做了选择,有没有用100%的精神和心思去做好它如果我尽力了,无论什么结果我都不会后悔和抱怨。

人生就简单快乐多了。

”我已经拥有了很多但这些一夕之间也可能全部失去没有安全感 没有归属感我在这里消失了第二天也不会有人知道我想回到人来人往 让我有存在感的地方我想要有- 我拥有的我能触手可及的实在感。

希望真的如电影所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从零开始

 5 ) 女人30,是一战还是一站?

2017年,我整整30岁。

在30岁的这一年,我结了婚,换了一个城市生活。

像是又一次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许多的事情,从零开始。

我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去了解新城市的人,找新的朋友。

我无法单纯地总结这一切,到底是好还是坏?

起码有一种状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环境与状态之中,我从来不敢有一丝偷懒。

总想在这一段路的起跑线上,可以走的多一点。

也想着,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要做的事都做好。

生了孩子的朋友跟我说,得趁早生孩子,过了30岁,身体会大不如前。

创业的朋友跟我说,多赚钱见世面,是女人的安全感。

出门倒垃圾都在盛装下楼的朋友告诉我,漂亮才是女人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我全部都认同,又觉得全部都空洞。

30岁女人的矛盾,大抵都如此。

还有一个月过30岁生日的林若君,也陷入在同样的矛盾之中。

每天早上都一百个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早早地起床、化妆、选衣服、赶车,开会。

结束这一切,和朋友们吃饭,收喜帖,被人问什么结婚。

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变的没什么话聊。

在深夜打个电话给在出差的男朋友,只是换来很累,早点睡的只言片语。

好吧,既然生活这么无聊。

那就努力工作吧。

工作的回报果然高于其它一切付出,30岁的林若君升职成了总监。

接管了超级厉害的女老板依琳的接力棒,不得不像依琳一样,每天早上要最早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公司钥匙在林若君手上。

小姑娘们穿着吊带吃着红豆沙吹着十几度的空调,热情似火。

坐在办公室的林若君却围着围巾、喝着热的姜枣茶。

依琳跟林若君说,每30年,是土星的一个周期,这代表你的人生会发生很多变化和考验。

这个说法是真的。

客户的刁难、男朋友的不冷不热、家人生病。

住的好好的房子,被房东通知一周内就得搬出去。

一向认为自己独立坚强的林若君,面对于这些考验,根本应付不过来。

她问大家,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没来由的就哭了起来,眼泪顺着脸一直流。

我说,当然有啊。

哭几乎是我人生中最能让自己暂时解脱的方式了。

可是,解脱也不能解决当下林若君的问题。

分手、父亲去世、辞职。

在什么都想做好的30岁,却突然像一脚踩空了楼梯一样,一切失去了控制。

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个都没有守住。

这个时候的痛苦、无奈 、不甘,并不是哭能释放的。

和林若君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天乐,也在面临着她的这个土星周期。

同样是30岁,跟林若君比起来,黄天乐要“惨”的多。

她很小就失去的父母,从20岁到30岁,一直在一间小小的唱片店上班。

每个月赚的钱只够自己吃穿住,她长的一点也不漂亮,不会化妆,不会打扮,还长的很胖。

30岁的黄天乐,还是像个孩子一样。

她的座右铭是:凡事笑一笑,自然没烦恼。

即使拿到了乳腺癌的报告,她也没有哭。

她只是做了一个决定,去完成一个梦想:她要独自去巴黎。

她在完成这个梦想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

她家里的一面墙上,她用自己的相片拼贴了一个埃菲尔铁塔,张国荣的《日落巴黎》是最她喜欢的音乐电影。

黄天乐还有一个自传式的日记,里面记下来这些年来,她所有的快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30岁的林若君和30岁的黄天乐,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遇。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其实,我上面的说的林若君和黄天乐,是一部电影的两个人物,这个电影叫《29+1》。

如果我们非要延续剧情的话,我想,你我大概是林若君又是黄天乐吧。

电影中,正经历第二个土星周期的成功女老板依琳说,现在你们经历的一切,都是选择造成的,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接受你的选择所造成的代价,以及,你在每一次选择时,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去做好它。

我在游泳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个62岁的阿姨。

她说她从60岁时开始学游泳,用了两年时间,才终于算是学会。

最开始学的时候,家人反对、同龄人讽刺,和一群孩子在池子里扑腾,自然也免不了被围观。

不过,都不用在乎。

她说,重要的是我自己愿意这么做。

她说,天天跳广场舞也好,我来学游泳也好,看起来不同,活法也一样,只是选择各异。

不要把某个年纪是就应该是某种状态当作一种常态。

同样的30岁,林若君、黄天乐、还有我。

看似都应该被划到一个范畴里面去,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大不相同。

或者说,我总是穿梭在她们二人之间。

我做起事也激进如林若君,偷起懒来,也是一个黄天乐。

成天都盼着着我的日落巴黎的梦想快点实现。

有时候,我也会迷惑,我到底是林若君还是黄天乐。

前段时间,在网上抄过一首小诗: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身后,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

所有关于特定年纪的判断,似乎都不是正确的。

每一个认为30岁的女人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无疑是在给自己一个枷锁。

忘记年纪的焦虑,或许才真正是这个土星周期最应该有的变化。

曾经以为,30岁,将是人生一战。

事实证明,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站。

 6 ) 学会和孤独对话,与寂寥作伴,跟弄丢的自己和好如初

她说:“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从零开始。

”这是伴随着结局最后一幕出现在荧幕上的字。

29岁的林若君(周秀娜饰)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天乐(郑欣宜饰),呼吸着同一片天空下的气息,被同一块土地滋养。

2005年,她们不约而同地踏进人生的三十岁。

30岁……是电影里提到过“土星周期”——土星需要约三十年的时间自转一周,也就是说,将人比喻为土星的话,人每每踏步进入这一周期之前,一定会经历各种不顺、挑战、棘手的问题等。

但一旦你跨越过这个周期,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打开新的局面,翻过一页新的篇章。

30岁,对女人来说,同时也是一道坎。

电影里的林若君,面容姣好,身材窈窕,妆容精致,打扮得体,闺蜜男友相伴,还事业有成。

看似人生赢家的她,面对三十岁的到来,是不是能够一如既往地从容面对:1)面对人生,“你们年轻人,好像总是喜欢换东西。

东西坏了就换新的。

我的意思是,你们总是喜欢去放弃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是计程车司机对林若君说的话。

原本只是说现在年轻人不像他们那一辈,鞋子烂了补三次都舍不得丢掉。

比起修理东西,年轻人更喜欢再买新的,那样比较快。

林若君喜欢逃避问题,她因为无法容忍男友不爱打扫的生活习性,选择自己默默承受隐忍默默升职默默赚更多的钱,好在未来结婚时自己出得起钱,请得起菲佣打扫家里;林若君男朋友喜欢逃避问题,每每跟林若君产生争执,他就以“出差”为借口来达到彼此冷静,他也不喜欢去解决沟通他跟林若君之间的不合适;林若君的姐妹淘也喜欢逃避问题,“如果我老公哪天在街上跟别的女人拥抱亲热,你千万不要告诉我,我宁愿我什么都不知道。

”;林若君面对她爸爸,也喜欢逃避问题,没办法忍受爸爸越来越严重的老人痴呆,没办法权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配,她也一直逃避回家吃饭陪陪家人……其实很多人都是林若君,或者她的男朋友,又或者是她的姐妹淘。

就算是三十岁,还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面对真相,面对不合适,面对残酷……宁可编织一堆又一堆的理由,去搪塞现实,去构筑幻想“或许不去解决就不需要解决了”。

2)面对爱情,姐妹淘说:“谈那么多年感情,不结婚就等着分了。

”林若君跟男朋友谈了快十年的恋爱,是在林若君失恋的那一个晚上,杨子豪哄了她一整个晚上,花了两三个小时听她哭,再花两三个小时逗她笑。

我想喜欢大概是一种本能,你真的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的时候,ta在,你就想要掏空自己来对ta好,倾尽所有,在所不辞。

十年快要过去了,杨子豪愿意花在林若君身上的时间却一直在递减。

那天晚上,林若君在电话里说:“不如我们再聊一会。

不如下个月我们去旅行。

不如你再说多一些你的事情。

”杨子豪只是一直回答:“好呀。

”再无别的。

如果爱情是烟火,注定了会泯灭,那么我燃烧的慢一些,稍微没有那么炽热,可不可以让它逗留的久一些……杨子豪又说要出差三个礼拜让大家都互相冷静一下。

三个礼拜过去了,期间林若君辞了职,爸爸过了世,她还“遇见”了开朗女孩黄天乐,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她在厨房里做饭,等着杨子豪的到来。

一见面只是紧紧地抱着对方,省略掉一切别的问候。

林若君一直在问他这三个礼拜的事情,杨子豪却总是不耐烦地有一句没一句回应着。

“不如你讲一下你的事情?

” “你到底想知道什么?

你问啊。

” “我只是想更了解你……三个礼拜其实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我只是想听你说。

你相不相信女人的直觉。

其实你根本没有出差对不对……”“对不起……”杨子豪的摔门离去,林若君坐在原地喃喃自语:“我还没跟你说我爸爸过世了……”直到爱情就像她桌上做好的饭菜一样冷掉,她也只能够扔掉放弃掉。

喜不喜欢,在不在乎,在你愿意花多少心思和时间上,就可以感知得到……3)面对亲情,“不如等你好了,我们再一起去吃饭,我已经很久没有跟家人一起过生日了。

” 林若君的爸爸得了老年痴呆症已经很久了,最近的事情都记不住了。

只记得小时候跟林若君的点点滴滴,去戏院看戏,去冰室喝奶茶吃蛋挞。

只记得林若君的手机号码。

只记得想要林若君回家吃饭……所以他不管任何时候,深夜也好,林若君在公司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刻也好,爸爸总是任性地给林若君拨过去并斥责质问她说:“又是你说要回来吃饭的?!

你怎么还不回来!

”他是个病人,他哪知道那么多工作的忙碌和不得已,他只记得他还很爱你,很想你,也很想见你。

林若君的爸爸还是离开了,还没来得及跟林若君吃上饭,陪她过三十岁的生日。

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

外公离开的那一年也是查出了有老人痴呆症。

我也是林若君,那时候我真的好小,12岁,也总是嫌弃外公不记得事情、嫌弃他给我们添麻烦。

嫌弃他怎么再也不如记忆里的那个他一样高大、灵活……但我现在嫌弃我自己,嫌弃我当年没有好好珍惜他还在的时候,嫌弃我当年没有更懂事一些去对他好去陪陪他,嫌弃我当年的所有嫌弃……昨天看了金士杰老师主演的话剧《Tuesday with Morrie》,面对死亡,我们都害怕,所以我们都回避,以为那样就可以不去面对和接受死亡。

可是那时的我们还太年轻,所有因为无法面对而转换出来的表现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因为爱,是可以原谅一切。

我又一次在剧场哭得像个无家可归的小孩。

可能也是外公的离开,让我在往后的成长里,变得“不那么爱逃避”了一些……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我还是比较愿意去解决问题。

4)面对孤独,“你有没有过一个时刻,觉得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以前觉得自己很独立,可是爸爸过世,妈妈回了内地,我辞掉了工作,男朋友出差,我才真的发现原来我真的很依赖。

我真的太依赖了,依赖上班,下班依赖朋友。

黄天乐,你一个人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可能我真的不太懂的怎么跟自己相处。

”我经常耳边会响起一首歌的旋律“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这大概也是我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人能够在任何一个新的环境下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可悲哀的事情是我一直都在转变到不同的新的环境里去。

所以我只能逼迫我自己去习惯给自己相处。

很多人都很害怕跟自己独处,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跟林若君一样,依赖身边能依赖的一切。

而我大部分时间里,选择了和自己呆在一起。

很多人经常问我:“你平日里自己一个人会去做什么?

”我说看看电影或话剧,看看书,写写日记写写影评剧评,去街上走走,看看身边的人流,看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去那些好看的店里瞧瞧别人的设计美学,去那些好看的蛋糕店里换换心情,去长跑10公里去游泳1000米,去买菜做一桌丰盛的饭菜……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呢;很多人还会问:“一个人去完成这些事情,不会觉得孤单或者尴尬吗?

”孤单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孤单也是一辈子的事情。

至于尴尬,为什么要因为人的本性而尴尬呢,而且为什么在你张开双手拥抱生活的美好的时候而觉得尴尬呢?

这是值得思考的。

你没有办法强求爱你的人总在你身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步调,我总是这样懂事,不愿意对方改变自己原有的步调来配合我。

任何的卑微退让都会引来未来的情感讨伐,毕竟谁付出都想要有个回报。

可能我真的太知道怎么样跟自己平静相处,大概心如止水,也不过是这种状态。

哥哥以前说:“我真的很害怕说你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会没有办法再去接纳别人来陪你度过后面的生活。

”可我还是拥有爱人的能力啊,爱可以改变一切。

我始终相信。

如果未来那一个人,能够让我很爱很爱,我又何尝不会抛下所有转身回头去拥抱爱呢。

也许在遇到爱之前,我还需要孤独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些孤独给予过我的珍贵时光,正好够我来沉淀和升华,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才值得拥有更好的感情和爱。

可能我还是希望能和你环游世界,但在那之前,我可能还是想先自己一个人把想看的世界看遍,想走的路走遍,想认识的人相识遍,做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在那之前,我想先学会跟自己、跟最亲密的家人好好相处,学着拥有大人的成熟稳重懂事、也学着不丢失女孩的真诚真心、学着怎么样才能和你好好过以后的日子;在那之前,我想先做到真正的不依赖,做一个经济上独立有担当的大人,做一个心灵上坚强的孩子。

我最心底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从来都没有泯灭。

“一屋,二人。

三餐,四季。

”5)面对选择,“有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太忙而忘记了最开始时的初衷是什么。

” 林若君在接受上司Elaine的升职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个时代,我们都很忙,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我们为了什么而忙。

能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梦想,梦想这个东西你还有吗?

你现在做的事情,有让你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了吗,你快乐吗?

其实人从出生懂事后,就被浪潮推着往前走。

被推着去上学念书,被推着去高考选志愿,被推着从大学里到社会上……你总是被“委派”任务要去执行,你何曾打破过这样的宁静和顺遂停下来去思考作为一个个体,最根源上的欲望和好奇:“我做这个是为什么?

我是谁?

我该成为谁?

我怎么样去成为那样的人?

”很多人没有尝试过要去打破,因为思考后的变革一定是翻天覆地的,很多人更愿意去接受没有一丝波澜的日子。

这也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

而“人一旦作出了选择,一定会需要承受一些失去和付出。

”如果作出了选择,就坚持不放弃地走下去,走下去就一定会有结果。

6)面对另一个自己,“原来真的当我们被某些事情逼到一个地步时才会学着计划将来的一些事情。

”电影里弱化了“黄天乐”这一条线的剧情。

黄天乐,是一个长相身材平平,在一家唱片店打工了近十年,开心就笑,不开心更用力地对着天空笑的开朗女孩。

她在三十岁的到来前查出了癌症第三期,这也许是最老套的剧情,也是最遭短评人抨击和诟病的一点。

林若君看过黄天乐的日记,日记里的黄天乐是那么快乐开朗,对比着自己眼下痛苦百般的状态,她不甘地质问黄天乐:“你有没有试过眼泪流过脸颊,经过下巴,流进心上那种感觉。

你一直活得这么没心没肺是不是从来都不知道眼泪的味道和伤心的感觉。

”但其实,癌症晚期时日无多的黄天乐又怎么会不清楚伤心难过害怕无助的感觉……黄天乐说:“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虽然那句话很old school,但的确我们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到来。

所以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就按照心里更喜欢的模式去做吧,不要再害怕结果的好坏。

拥有的人才会害怕失去,而能够舍弃拥有的一切从零开始的人才能拥有更多。

黄天乐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她便变得无所畏惧了,连明天都有可能会被剥夺的人,那么面对生活,她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她开始辞掉工作,开始写自己的传记,开始计划第一次出国旅行……导演一定是张国荣的忠实粉丝,她给了黄天乐“日落巴黎”的梦想,黄天乐在重病前决定了一场巴黎的朝圣之旅。

这些其实也是林若君内心最渴望实现的事情,黄天乐替她先做了。

林若君追随着黄天乐的脚步也来到了巴黎,她们在铁塔下相遇,像是各自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电影最后定格在两人相遇的画面,在张国荣的歌声中悄悄落幕。

---这是今年第二部(第一部是《一念无明》)让我在电影院哭成泪人的电影,大概从电影1/4我就开始不断掉眼泪,直到电影的波浪高潮把我推向泣不成声的崩溃点。

20岁以后的日子里我很少会哭,除了感动的事情,哪怕再难过的时刻,也大多是憋在心口上难以启齿的苦闷,那些简易的烦恼和没完没了的繁琐问题都被我很快地自我消化掉。

我有一个认识了快十年的学姐,我还记得她曾经说过我自从出国以后就把自己铸造的好坚强哦,我二十岁那一个夜晚她送我的礼物是一个无声的拥抱。

那个深刻的感受和情感我会记一辈子。

我是很硬朗,可是我也很害怕“感同身受”的事物去触碰我埋藏心底的软肋,我最害怕的话,不是“你是个独立独行的怪人”,而是“其实我们都一样,你不用害怕孤单。

”这样一句话,足以让我心底防线和筑起的高墙崩塌毁灭。

我还需要独自前往风雨里闯,像一个大人,我还不可以在这个时刻软弱。

但其实也真的不是超人,真的会有忍不住的时候,所以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直到看完回宿舍写下这个影评。

这些年,阐述“30岁人生”的女性电影越来越多,三十岁的沈佳宜永远都会是柯景腾的最爱,三十岁的林真心还能够和真爱徐太宇相遇,三十岁的李安生只能抱着林七月的孩子独自坚强……三十岁的林若君,在日落巴黎,遇见三十岁的黄天乐,遇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那一个“曾经想象却又没有勇气去成为的自己”。

希望在我29+1的那一年,我还是可以很开心地鼓起勇气跟自己说:“不如,我们试着从零开始?

 7 ) 困境

严格来讲是中国都市女人的三十岁困境。

女主和黄天乐(不好意思女主我对不起你哈哈哈哈真的记不得名字)是两种生活的人,本来就是一冷一暖的色调,到最后两人同框,同享暖调,表示女主被女孩的温暖所感染了。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

松弛感和轻松心态当然是好,但女主这种女强人面对这个问题真的不能自己解决吗?

我觉得可能有些观众更想跟我看到她自己是怎么样凭内部驱动完成三十岁之前的蜕变——在面临亲情的动荡和感情的分裂,外部的压力。

这个故事讲得好就可以当成教科书,觉醒和独立,女主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她的女上司,也可能像现在这样,被另一种相反的人生救赎。

但我看到的是什么?

学历 能力和人生。

就算在社会上做到一定Level,也还是会有很多不足,所以能够不顾年龄束缚提前做到和自己共处做到精神自由(显然女主没有),也是生而为人的一种优秀。

但是当然,每个人觉醒的时机都不一样。

最喜欢的当然是每日梳洗、化妆、计算卡路里的饮食等,简直不要太真实。

前半部分展现的朋友圈、周围人创造出来的年龄困境、现实和焦虑真的蛮真实犀利,是干练的冷淡风,但到后面就有点走套路了,还是走温情路线。

这是一种被动妥协么?

还是一种对于困境的无奈感慨) 我相信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肯定会经历这些,我更不敢保证我会做得更好比她更会面对。

生活中能做到这样的已经很勇敢。

张汉明是电影和理想,杨啥豪才是生活和现实。

我相信,在黄天乐,也就是欣宜宝贝这部份,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融入了她的前半生,她内心最柔软的情感,遗憾和理想,以及她对肥肥妈咪的回应:永远自信 乐观 开心。

感动。

从Lesilie到Beyond,各种熟悉的地名,茶餐厅美式….营造出了一种很浓的香港80年代怀旧情怀氛围,有点刻意卖情怀或者致敬,但这也确确实实会是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8 ) 远去……那日落巴黎,再去找那自由再冲刺

由大热舞台剧改编的电影《29+1》于6月2日正式在内地上映,影片通过讲述两个30岁的女子不同的际遇与心境,表达大都市强压环境下,我们只要保持初心,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所需,重新出发,一样可以乐观拥抱明天。

我自己最喜欢的应该是电影的音乐,因为用了我很喜欢的歌曲,哥哥的《由零开始》及Beyone《早班火车》 。

记得上一次在电影中听到《早班火车》是《点对点》,这次又听到了,与电影画面也配合得很好。

当时黄天乐,在东铁偶遇初次暗恋对象,“愿永不分散,祈求路轨当中永没有终站……”电影中,这位暗恋对象用了一位外形稍逊的演员,而黄天乐并未因为对方外形老去而不开心。

这里的表达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搞笑,另一方面表达了黄的乐观性格。

即使对方视她如无物,但能重逢这事对于她,已经是十分开心。

多挖掘生活里的小幸确,开心的能源就会增加。

另一曲为《由零开始》,影片最后的字幕说:出发,每个阶段都可以重新开始。

我们往往在紧张生活中迷失,家庭爱情事业的种种压力,令我们喘不过气,甚至乎如片中主角一样,无助得让眼泪直流,泪水从脸颊滴落下巴,再滴落那颗伤透的心……我们都曾傍惶无助、爱人背叛、亲人离开,那一刻,恍若天塌下来,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当林若君身于这处境时,是黄天乐的日记唤醒了她。

黄天乐令林若君明白,重拾初心了解自己的需要,向真正向往的生活迈步,即使已经30,仍然可以是起点,仍然可以重新出发,找那心中所想。

电影的表达语言很细腻,从一开始的起床序曲,已经可见一斑,这就是导演的编剧能力。

那样早晨中女子,大家都一样。

每天我们为了维持职场里的形像,为了保持爱人心中的完美形像,我们起床后,就如上战场打仗一样紧张,每个动作、步骤,天天重复的繁琐,不但做着累,看一遍你也觉得累。

那是为了什么呢?

还不是我们的不安感。

我们害怕失去,失去爱人、失去地位,所以必须每天努力拼命维持。

从这一序幕,已经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我们都不安……之后电影更逐步推开林若君面临的困境:事业的压力、业主的逼迁、爱人的背叛、亲人的离开……接踵而至的难题,令林若君一再失望。

可即使失望,不能绝望啊。

林的心境从黄天乐的日记中,阴霾逐步散去,是黄天乐的乐天,影响了她。

电影最感动的是林与父亲那段对话,“你记唔记得……”。

年纪越大,我们越回忆以往,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不可以回头,但趁着我们还能回味,让我们细说过往那种种,那些愉快的玩乐、那些消失了的美食、那些粗心的遗憾,让我们多说说,才能在分别后减少遗憾。

一场电影下来,平常压抑的情感宣泄了,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这是一部讲述30岁女子的故事,也是一部不只适合30岁女子看的故事。

你可以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进影院感受。

每个阶段,你都可以放下,寻觅旧日动人故事,迈向美好明天PS: 蔡瀚亿与郑欣宜演绎了一段清纯真挚的感情,给观众清新的初恋味道娜姐抛弃了以往的花瓶形象,表现出演技实力的一面,值得赞赏。

 9 ) 港式女性主義:30歲,真的重要到要拍一部電影單獨講嗎?

很神奇,就究竟是什麼緣分讓我連著看了《29+1》和《愛情神話》兩部「女性主義電影」⋯⋯印象中這兩部都很🔥都封過神,但越是這樣越讓我覺得需要「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等到沒有人討論了,才可以不帶偏見地開始欣賞⋯⋯

29+1 (2016)7.12016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 彭秀慧 / 周秀娜 郑欣宜周秀娜和鄭欣宜飾演的兩個角色太臉譜化了,讓人不斷出戲,不斷反思是電影過時還是我苛刻~但很驚喜於大咖的客串,點綴了這部「小妞電影」,相比起近年的新導演,彭秀慧當時也是影壇新人,但絕非圈中新人😅這樣一對比,她當年拿「最佳新導演」不會尷尬嗎?

她⋯⋯真的還需要這個獎嗎😂電影看完之後有點難受和無奈——30歲,真的重要到要拍一部電影單獨講嗎?

但是點開豆瓣影評看到了很多女性的自白,又覺得⋯⋯這部電影其實也不至於太差,至少治癒了一部分人嘛(雖然不是我)見到有人提及張艾嘉的《20 30 40》才明白本片的空洞感,原來不是源於對30歲焦慮的探討,而是因為電影呈現出來的二元感讓我有一種壓迫感,痛苦於無法從電影中看到更廣闊的天空~看了其他介紹才知道,《29+1》的舞台劇原版是導演彭秀慧一人分飾兩角的獨角戲,帶出女主角的一體兩面~有點想回看那個版本😿很難具體說出電影和舞台的區別,或許是台詞密集?

劇情衝突?

人物塑造?

⋯⋯但總覺得原版能在香港被注意一定不只因為「消費女性主義」,迷!

29+18.7类型: 话剧 导演: 彭秀慧 编剧: 彭秀慧 主演: 彭秀慧 / 杨尚斌 / 朱栢谦

2015和2018年曾出過舞台劇現場錄像版無獨有偶,另一部還沒看的高分香港電影似乎也在探討類似的問題?

如果要批判是很容易的,亦舒筆下的女子可以灑脫,獨立⋯⋯為什麼多年過去了,新一代女性導演卻還在拍這種俗人,拍家長里短?

金都 (2019)7.72019 / 中国香港 / 剧情 / 黄绮琳 / 邓丽欣 朱栢康但是從《愛情神話》的豆瓣影評再回到這裡,突然有一種輕鬆感⋯⋯沒有人可以代表香港,無論是香港電影/文學,還是這座城市,這裡的人,香港女人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書寫的,相互之間也不需要「被代表」,更不需要高喊各種主義打壓彼此,隨時開始,隨時離場。

 10 ) 也是我的29+1岁

如果可以好好度过这一年并重新笑起来,我想添个“29”纹身,或者+1。

片子是女朋友推荐的,片名就很剧透了其实,只不过没想到如此冲击。

从25分钟时我开始哭,一小时左右时去洗手间扶着水池大哭,再回来继续看,边看边给编剧朋友刘小红发微信,让她看下这个电影——可能会对她最近关注的30岁女性主题有帮助。

0-1岁那年都没有29岁这年哭得多吧。

于是这一年格外留意身边同龄女性朋友的变化,也去问了些长于我的朋友,她们的“土星周期”。

结论是我所有的单身的30s聪明女友们,都经历过或依然经历着一场前中年危机,这场危机大到成为我朋友群里经常出现不可回避的话题。

危机和恐惧和茫然是那么普遍,只不过大家嚼碎它们咽了下去,并不对外言说而已。

当然,我总想从别人那里学来现成的智慧,终究被证实是求捷径的心态,要不得的。

也许自己就是太快了,从小到大什么都太快。

适应不停变换的环境总是太快,遭受坎坷的自我修复太快,遇到伤害的翻篇儿太快,学东西太快,明白一些事情太快… 也从小到大因为“快”得到了很多自我保护的甜头,为很多聪明沾沾自喜。

然后在29岁发现,自己忽然快不起来,然后为这快不起来,而自己把自己急出病来。

剧中女主辞职后的某一天,忽然发现自己依赖很多事情。

依赖事业,依赖朋友,甚至依赖睡觉… 30岁了才发现自己居然并不独立,难道自己并不懂得和自己相处吗?

感同身受这种“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感觉。

如果重新认识了的自己和从前以为的自己相差太大,尤其差距所在正是教育、社会告诉你的“正确”的“优秀”的部分,怕是又会平添一些崩塌感。

要说29+1这年我想得到什么,我什么都不想要了,只想找回从前那个快乐的自己。

有时候甚至怀疑,是不是很多东西获得的太早,注定伤仲永,折在途上。

又为这样悲观的念头吓得一哆嗦,还是得用生命力硬扛。

不信自己这么硬的命,就这么衰下去了。

这一次慢就慢点吧,能好起来就行。

只是苦了家人朋友,没有办法多分享欢乐。

有一些时候怕影响亲爱的人们想躲起来,另一些时候为没躲好而懊悔万分。

扯远了,我是想说,低谷如我也能为这部片子大哭然后收到一小份鼓舞,想必它更能感动你们吧。

最后愿你们也能使出浑身力气保护自己的快乐和天真,祝我们都非常幸福因为那非常不容易。

《29+1》短评

兩個設定我個人認爲鄭欣宜人物的虛假到了一個爆點,沒有人笑起來是眯起眼睛的,一定要裝得如此純情可愛正能量嗎?

7分钟前
  • MichelleLOU
  • 还行

周秀娜演的不错哦!不断蹦出的客串演员感动一脸。

8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30岁的女人

10分钟前
  • Jay
  • 较差

香江都市版fleabag 无奈主题人物叙事毫无新意

11分钟前
  • 一叶
  • 较差

2016的片子,讨论的女性议题有点局限和俗套,前20分钟,真的很无趣。之所以四星推荐是因为,后面的片段细节的刻画和真实的呈现,即便是独白,即便是类似于MV式的画面,也很真诚。大多数女性既无法成为林若君一样的独立女强人,也无法成为黄天乐一样的乐天傻甜甜,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这两个人的结合体。剧中,林若君辞职在家,收拾房间的那段独白感同身受,一度觉得也是创作者自身的独白。对了,从这部片子里学会了一个让人快乐的方法——呲着牙,眯着眼,头后仰,笑。这个方法我在芦田爱菜脸上看过好多次,那时候看到的都是心酸啊。现在想来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得的快乐。终于,除了食物之外,有了另一种简单易得的快乐。

13分钟前
  • 跳跳糖
  • 推荐

走出职场、走出情场,掌控生活,以吃喝玩乐自由为标,配上点小资元素为情调,这种表面化的女权自由即为解放也实在过于局促。

16分钟前
  • 最幻想
  • 较差

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以后我就要拍这样的片子。它在适合的时候说了一句step out.

20分钟前
  • 普拉
  • 力荐

居然很是小惊喜了一下,想起了去年的28岁未成年,比起28岁的蒙太奇,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有些舞台感,但是运动起来却反而显得活灵活现,或者是本身就带着的理想主义光芒让银幕舞台化了,因此情绪矛盾反而充沛而自然,舞台剧改编电影们可以和这部片子学学节奏

25分钟前
  • 梦羽灵泉
  • 推荐

能明白郑欣宜的角色对于林若君的心境转变甚至是电影的主题表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条线仍不大喜欢。更满意前半段剧情,那些失落和迷茫的段落,尤其是周秀娜的表演看着非常舒服自然,后半段较俗,关于释怀的部分说服力不足,或者说有点理想化,不过片尾响起《由零开始》时机很对,有感动的力量。

27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还行

“好的女性电影是拍给所有性别的人看的”这句话说得很好,但女性在看本片时的感触是会远远超过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男性角色的淡化与缺失),而男性只能从男女的共通之处感受到些许共鸣。

31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看似二人的双线叙事,而胖女孩更像是女主众多闪回中的一部分…与其冗长、毫无动机且充满解说的大段对白令人感到索然无味,不如去创造观众希望看到这些闪回的欲望|正因为改编未脱离戏剧,使得全片都紧紧围绕在个体的内在冲突上(依然陈词滥调…以及两个女人关联的必要性在哪里?)且绝大数信息靠语言交流让我们接收到.

32分钟前
  • 杨小槑
  • 较差

若时间注定要让你离开,我又该怎么学会不依赖。

35分钟前
  • 最后一颗栗子
  • 推荐

哭晕厥,站在30的路口,谁又不彷徨呢?其实评论里那些恶毒的指责我觉得很莫名,导演只是通过两个具象化的人物,展现不同的遭遇可以用一样乐观的姿态面对,为何导演需要给你们答案?为什么导演要面面俱到,给你一个完美的女性人生?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不是吗?

37分钟前
  • Ecane
  • 力荐

三十岁后,很忌讳别人问起年龄,很忌讳别人问起职业和收入,而且感觉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但是,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电影剧情很简单,描绘的很平淡,可是一点都不枯燥,这很难得

41分钟前
  • 小时候可牛B了
  • 力荐

片尾片花播放着彭秀慧导演近十年舞台剧表演排练的片段,莫名的感动,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是个动人的词汇,穿插着Leslie和黄家驹片段差点泪目了,一个广东小孩听着他们的歌长大看着哥哥的电影成长,再回眸我们都像29+1那样不知不觉到了30岁这个木星环绕一周的年纪了,下一个+1,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

44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女性题材。准确的说是轻熟女题材。30+,人生的拐点,也许就这样庸庸碌碌一辈子了。也许冲破束缚去做真实的自己了。也许…现实总是蚕食着美好的景愿,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去成为面具人。其实吖,每个阶段都是从零开始,应该带着愉悦的心情,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可能性,越活越漂亮,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里。

46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感觉看不下去,这种女性都市剧,不适合我看。

50分钟前
  • 离谱的琉璃
  • 很差

满满一碗鸡汤,来自黄天乐,大多数人在这个社会打拼,就像林若君说,走一间楼梯,突然踩空了一脚,不知跌到哪里,那种空虚感,依赖太多,独处太难过,我们要像黄天乐,肯定点滴的自己,激励自己。

51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娜姐成功转型作,全场不卖弄性感,本色演出,亲人病故、工作高压、爱情变味的接踵打击,如何笑对的港女故事…欣宜同样本色出演,乐天悲情,两段风格各异的画风,奇幻地连接一起,舞台剧化的电影,为颓靡的港产片吹来一阵新风…舞台剧做了十几年真不简单…

53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还是太标签化了,好像女人不是事业奋斗型,就是乐天傻乐型,这还是出自一个女导演之手,对自我认识的衍化还停留在10几年前,可惜了。。PS:周秀娜不错,有望来年金像奖拿个提名。

58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