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电影的奴隶。
”“我希望人们快乐,这是我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我能让大家快乐,那我的存在就有价值,我需要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人一定要活的充实,用他们全部的力量,在他们的时代里,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把人生过的充实,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
” ——宫崎骏2006年开始,摄影师跟随他工作并拍摄纪录片。
作为日本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创作了极具标志性和广为人知的动画电影,镜头记录了宫崎骏的真实幕后工作。
总共分为4集,包括《波妞来了》《描绘真实》《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没有廉价的借口》。
一、波妞来了和往常一样,宫崎骏10点到办公室。
办公室空无一人,他却在到处打招呼,他说“他们就在我身边”,也许是他所创造的角色吧。
倒上一杯咖啡,看望窗外每天经过的路人,宫崎骏的一天工作要正式开始了。
宫崎骏邀约了作画监督、美术监督,对他们阐述了新电影的故事情节。
“一条名叫波妞的人面鱼,被冲上岸后,被名叫宗介的5岁男孩所救,波妞喜欢上了他。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是善良、积极乐观的。
即使是波妞讨厌的父亲,也是在自己的立场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保护的行为。
这也许就是宫崎骏想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动画电影通常是从剧本开始的,而他的电影则是从原画开始,这是他的秘诀。
没有剧本的束缚,可以极大地发挥想象力。
但经常也会经历很多挑战,此时他会去睡上一觉。
他认为创作就像在大脑中垂下一根钓鱼线。
一次英国之旅,让他深受启发。
当时正在参观泰特不列颠美术馆,馆中展出的前拉斐尔派画作,令他停住了脚步,特别是一幅名叫《奥菲莉亚》的画,他震撼于这位画家对细节的刻画,震撼于画面随着光线的明暗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让他意识到他的画风不能一成不变。
必须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但路在何方?
“天赋会在工作中一天一天的耗尽,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 他这样说道。
进行电影创作时,宫崎骏总是秉承着一个信条,要真诚地去创作,不能虚浮伪饰。
不管你愿不愿意,作品都能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
把概念图放到一边,转而创作其他作品,播放着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这也为宫崎骏带来了灵感。
“我过于追求细节了,是时候尝试更质朴的风格”
在《波妞来了》的概念稿上,秉承了这个思想,去掉了阴影和高光,跟以往的画作不同。
这幅原画是电影的核心。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二、描绘真实“我不想给自己丢脸,我想做出不会让自己丢脸的作品。
” 他的热情,总能感染到员工。
波妞的原型,来自办公室同事的女儿,远超同龄人的坚强气质,吸引了宫崎骏。
半径3米内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他笔下故事的基础。
龙猫就是如此,家附近的一个破败公交车站,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开端。
宫崎骏于1941年出生在东京,小时候消化不好,医生说他活不过20岁。
体弱多病,跑步总是最慢的一个,因此总是觉得自卑。
在6岁时,他的母亲突发疾病,无药可医,只能长年卧床。
宫崎骏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却尽量不表现出来。
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他希望自己从未出生。
终于,他从漫画中找到了慰藉,只要有时间,就画画。
毕业后加入一家动画工作室,异于常人的天赋让他大放光彩,从此也告别了自卑,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
他觉得只有给人带来欢乐,人生才有意义。
母亲故后,宫崎骏的意志越发坚定。
43岁的那年,《风之谷》上映,娜乌西卡坚强勇敢,不肯屈服于命运,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部电影也让宫崎骏一炮而红。
此后,他也在电影里创建了很多母亲的角色,比如《天空之城》的空中海盗“朵拉”、《龙猫》中的母亲、《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苏菲。
三、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2010年夏天,动画电影《来自红花坂》进入了制作阶段。
正当宫崎吾朗陷入困境时,宫崎骏送来了一幅画。
女主角迈着大步走向学校,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她轻快地走着,还遇见一位鱼店老板,说这“早上好”。
“什么是生命力?
赋予角色生命是什么意思?
”宫崎骏的这幅画极有说服力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
大部分员工被告知待在家里,团队担心轮流停电会造成影响,如果电力不稳定,数据可能会被破坏。
唯一反对停工的就是宫崎骏,“我们不能更改上映日期,即使再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
”这是一个创作者坚定的决心。
需要用电脑的会晚上来工作室,避开白天的轮流停电,宫崎吾朗日以继夜的工作,尽管很困难。
2个月后,《来自红花坂》顺利完成。
四、没有廉价的借口
新电影的制作中,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分镜,尤其壮烈。
完成不久后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日本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席卷了东北地区,成为了现实。
地震3个月后,他亲自去了灾区现场,也勾起了太平洋战争时的童年回忆。
他想为这些做出点什么,在那里给影迷们签了名。
“麻烦”“太麻烦了”“真是麻烦”“真够麻烦的!
”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放弃呢?
” 我会直接说“闭嘴”“如果人生中的麻烦消失了,你反而还想去把它们找回来”
不久之后,他开始创作电影《起风了》结尾。
其中有一个场景描绘了男主和女主短暂的婚后生活,宫崎骏希望不久之后,他开始创作电影《起风了》结尾。
其中有一个场景描绘了男主和女主短暂的婚后生活,宫崎骏希望她的动作尽可能地真实。
便让同事帮忙,模拟了真实的场景。
“你想让自己的每一天活得多充实?
”宫崎骏画下的每一笔似乎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杨晓林-原载《影博·影响》2014年第1期。
节选自《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
一、宫崎骏动画和日本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传统密切相关,主题一般都比较深刻,他反对不义的战争,其反战思想的形成是与国内政治腐败、国际上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前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和南联盟内战的影响有关。
他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吁环保、鞭挞人性的异化、倡导博爱与宽恕。
他具有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被誉为“环保主义教主”。
他在悲观中又满怀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弥赛亚救世”的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方式表达他对理想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
二、宫崎骏认为科技是中性的。
一方面由于受日本重视科技和高速发展的民间制造业影响,他像许多日本动画家一样,迷恋机械,由于小时候在叔父的飞机制造厂呆过,在动画中表现出对近代技术的无限热爱之情,是十足的“飞行狂”。
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恨世者”,基于现实中科技的异化现象,他批判科技的负面作用、对未来技术和文明满怀忧思。
三、在选材方面,选择日欧史诗神话与现实题材,创作方式是通过二度创作,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缝缀“百衲衣”,体现出“和魂洋才”的特点。
他选用国外题材,表现“理想之欧洲”和异国情调,但内核却是“和魂”——日本文化的特质,诸如神道的万物有灵、巫术信仰;武士道的忠、勇等,表现出一个“古老之日本”形象。
文化人类学家中尾佐助的照叶林文化论对他的创作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使它的作品具有超越国家民族的开阔视野。
四、日本动画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份额五分天下占其三,与日本大量制作电视动画占领世界市场的“蝗虫战略”有极大的关系。
但宫崎骏动画的市场定位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敬女性倡女权,制作老少咸宜的“宫式少女动画”;其次是敬神道,敬武士道,斥责充满暴力色情的“新日本动画”,制作的民族动画举世瞩目,第三是坚持做电影动画,做艺术动画,特别是传统形式的二维动画,逆电脑动画盛行的时代潮流而行,其敬业精神受到业界的一致称赞,使精品动画电影实至名归。
五、宫崎骏动画在叙事方面具有怀旧感伤的悲剧风格,在叙事结构上突破常规的因果式线性结构,强调悬疑、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复线、多个线索齐头并进或交织。
这是与高田勋在一些影片中淡化叙事,追求散文化的形散而神不散所不同的。
另外他还善于选择不同的叙述人,以独特视角控制观众。
六、宫崎骏动画的主角有扁平化、定型化的倾向,主人公都是具有崇高使命感的悲剧英雄。
其中柔弱且需要保护的天使与具有巫女魔女特征的少女,勇敢的少年与调皮可爱的小顽童是两类主角。
而反角则有模式化倾向,分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和“变好的坏人”两类形象;配角个性化十足,可分为智慧老者、豪女笨男和异类精灵三类形象。
七、宫崎骏坚持作者电影的路线,做艺术动画,这种理念与欧美动画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代表法国动画电影分水岭的《国王与小鸟》对宫崎骏有很大的影响。
而作为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有诸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处。
宫崎骏动画具有强烈的教化意识、悲悯意识,强调动画的醒世、警世功能。
这和强调娱乐至上,老少咸宜、主题浅显的好莱坞动画区别开来,但同时又借鉴了好莱坞动画的成功之处,使欧洲作者电影的艺术探索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商业追求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八、吉卜力在团队组成方面,形成了宫崎骏和高田勋“二马力”核心,而德间康快先生的鼎力支持和铃木敏夫的大力协助,以及固定的骨干团队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吉卜力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管理方面,吉卜力的手工作坊模式为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
而宫崎骏“骏马独奔”的工作姿态,以“独裁化”的管理模式为主,兼有亲情、友情、温情模式,具有混合性质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某些方面的“非人性化”,共同成为吉卜力制作大量的闻名世界的优秀作品的有力保证,为动画业的运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在运营方面,投资联盟体系的建立,实行全职职员制、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良好运营,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后产品开发对吉卜力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一期间这部纪录片在B站上免费了(薅到羊毛),讲述了宫崎骏老爷子最近两部动画长片《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起风了》的制作过程。
纪录片的叙事比较随性,不那么结构化,我还是根据我的理解扒了扒一部日本纯手绘动画的制作过程1 设计概念图(大概就要花费几个月)故事:想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发生的空间、时间是什么?
故事的面貌是什么样的,是虚构的、是写实的、是注重细节的、是朴实的?人物: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不同角度、行动下的样子是什么?
有几个人物?
人物的关系是什么?
场景:出场的画面是什么?
最能反映这部电影的画面是什么?
最有冲击力/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画面是什么?
【主要创作者】导演【定稿权】导演、2-3位工作室核心成员(导演的好友)提供建议2 画分镜(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有时候几天才能画好一两页)分镜是用来详细描述情节推进的,提供给画手制作画面;有的分镜是先有音乐(久石让为电影写好的歌)再有画面,也就是听着久石让的配乐创造故事和台词。
【主要创作者】导演【定稿权】导演3 根据分镜逐帧制作画面(时间和2画分镜并行)宫崎骏对每一个画师的画面逐一反馈,亲自修改,细节狂魔。
【主要创作者】100名画手(画)+导演(改)【定稿权】导演4 每周例行成片会一周大概能做好5秒视频(然而《起风了》一个难度非常大的4秒画面改了一年半)【主要参与者】每一位制作成员5 完片宣发(已经是2-4years later...)看完决定要重新看一遍《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啦。
宫崎骏将-部相机固定安装在车的前座.上,驾车出行时,便任由相机拍摄下玻璃之外的世界。
每-天的日常所见,平凡世界的一-切景象,在宫崎骏眼中,都是宝贵的灵感来源。
宫崎骏从小体弱多病,-直是同龄人里最瘦弱的那一个。
而6岁时母亲病逝,使宫崎骏在幼年就经历了重大的生离死别。
早熟早慧的宫崎骏,在成长过程中常常独自陷入对于生死的思索。
在一次次痛苦的自我怀疑、自我价值否定之后,他重拾起生的希望和力量。
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晚年的宫崎骏对童年时自己的疑问做出了回答。
他设计了宗介和波妞的一段对话:有些孩子认为,我们不应该被生下来,其实这是不对的,每个人到世上来都有自己的意义,而这也是波妞会存在的意义。
在制作《起风了》的时候,天灾降临,“东日本大地震”夺去了一万多人的生命。
宫崎骏暂停手中的工作,去到灾区慰问当地灾民。
废墟中的孩子们握着宫崎骏的手,-边流着泪一边笑着,对宫崎骏说“一直以来,谢谢您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感动”“想要为这个混乱的时代做些什么”,是宫崎骏一直以来的使命。
这次地震使宫崎骏的心灵又- -次大受震动,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曾经历的战争创伤:家园被夷为平地,生命如同草芥。
在《起风了》里,宫崎骏细致地刻画了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景象。
正因经历过痛苦,所以宫崎骏格外珍视活着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努力地把自己看到的世界化为.笔尖的灵感,为观众们呈现出最纯真的幸福。
“希望人们快乐”也成了宫崎骏最大的创作动力。
杨晓林-原载《影博·影响》2014年第1期。
节选自《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
宫崎骏(Hayao Miyazaki)的作品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唯美影像和哲学思考,代表了日本动画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巅峰成就,在日本,宫崎骏是继黑泽明之后日本第二位闻名世界的导演,被誉为“动画诗人”、“动画之神”、“国民电影作家”和电影界的“国宝”。
影片《千与千寻》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的广泛赞誉,奠定了他在动画电影界的大师级地位,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堪与迪斯尼遥遥相望的世界动画另一高峰”。
他在全球拥有无数的崇拜者,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动画大师”。
宫崎骏生平及创作 学生时代。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
宫崎骏的家原本住在东京文京区,后来为了躲避“二战”战祸,全家由东京搬迁到东北部的枥木县乡下。
后因战事疏散,举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伯父在鹿沼市经营了一家名为“宫崎飞机”的公司,主要制造著名的“尾式”战斗机“尾舵”和驾驶舱防风罩等军需附属产品,战争期间曾有1000名员工在那里工作。
宫崎骏的父亲在那家公司担任主管,因此家庭生活条件非常好。
就是在这个时候,宫崎骏迷恋上了飞行器,迷恋上了飞翔。
宫崎骏小学一到三年级都在宇都宫市的小学就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1947年,宫崎骏六岁,由于母亲患了肺结核,在床上整整躺了9年,其中得病的头几年一直住在医院里,影片《龙猫》就折射出他在那段灰暗的、缺少母爱的日子里成长的影子。
1958年年末,他高中三年级时准备考大学,在一家三流电影院观看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他回忆说:“当我看完《白蛇传》后,如同醍醐灌顶般地顿悟过来,我开始觉得应该画一些表现儿童的单纯的、大气的东西。
” 东映动画和东京电影时代。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东映动画公司。
宫崎骏与那些心目中的大师在一起工作总觉得受宠若惊,总想如何才能达到大师的境界。
他第一部参与的作品是东映在1963年12月上映的剧场动画《旺旺忠臣藏》,紧接着参加了东映首次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狼少年肯》的拍摄工作。
员工一进公司就被警告作画时必须按经典的模式走,否则票房无法保证。
而富有创新意识的宫崎骏和高田勋年轻气盛,热情高涨,经常与公司发生争执。
1965年秋,宫崎骏进入高田勋导演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制作小组,担任场面设计及原画。
影片在1968年上映后,成为日本新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虽然现在看来,这部作品与中国的动画影片《海尔兄弟》不相上下,但以当时的制作水平而言,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这部82分钟的作品耗时3年多才完工,比计划超出了整整8个多月,预算超支严重。
影片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创造了东映最差的票房纪录,高田勋也被降薪贬职。
1971年,宫崎骏离开东映动画,和高田勋、小田部羊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
宫崎骏和高田勋合作执导了电视系列片《鲁邦三世》的第一部,执导了全部23集中的后17集。
借助这位日本家喻户晓的风流英雄,二人迅速蹿红。
宫崎骏得到了执导《鲁邦三世》第二部以及该人物影院动画片的机会。
1972年,中国送给日本的一对熊猫在日本掀起了熊猫狂潮。
人人对这种可爱的动物充满了好奇,于是宫崎骏产生了把熊猫搬上银幕的想法,和高田勋合作《熊猫,小熊猫》,宫崎骏担任脚本创作。
1975年,宫崎骏准备制作52集系列片《寻母三千里》,并担任场景设计,高田勋为导演。
作品同年被日本文化厅授予电视动画奖的优秀播映作品奖的称号,荣获儿童节目优良影片奖。
1979年4月,日本国营电视台NHK每周播出电视动画《未来少年柯南》。
这是宫崎骏首次担任动画监督,负责全部26集中16集的人物设计、场景设计以及导演,高田勋为第9、10集的导演。
剧情方面也是首次在动画中出现“被洪水淹没的高度发达科技的未来”这一主题,主人公柯南和拉娜一对标准的日本动画男女主角“勇敢少年+温柔少女型”搭配。
这与同一时期的《大白鲸》及《小飞龙》也很相象。
1979年12月,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上映,再度展现了《未来少年柯南》的冒险风格。
尽管这部电影当年叫好不叫座,但巨大的罗马水下城市的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影片中好色、幽默、机智、勇敢的小偷神探鲁邦三世,简直就是一个瘦肉型的詹姆斯·邦德或书生相的印第安纳琼斯。
从宫崎骏的这一次导演开始,“鲁邦系列”成为日本动画的保留节目。
1982年长篇漫画《风之谷》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杂志上开始连载,这部漫画一直连载到1994年才完结。
这部连载为时12年、长达7卷的漫画巨著,不但包含着史诗般的宏大篇章,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寻之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更是宫崎骏自己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不断深入思考的结晶。
1984年3月,剧场动画《风之谷》公映,丰富的想像力及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
《风之谷》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
优美精致的画面,丰富多彩的人物,幽默诙谐的对话,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切使得宫崎骏作为老少咸宜的“国民动画家”声誉鹊起,也因此片而奠定了他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将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而影片体现了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的自然,巨大的菌类组成的腐海,因为人类产生的毒素而散发着毒气,更是被环保主义者作为圣经宝典珍重不已,宫崎骏作为“环保主义的教主”身份由此确定。
吉卜力工作室发展期。
1985年,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i]创立,宫崎骏开始了个人动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十年,同时也是日本动画大发展的十年。
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是吉卜力的开山之作,影片根据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第三卷改编。
电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画出故事所发生时代的世界景观,有点科幻色彩,也有点神话色彩,还有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味道。
1988年上映的《龙猫》是宫崎骏根据幼年时在家乡听到的传说,精心编织的精巧童梦。
宫崎骏热爱描写自然,《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同年高田勋执导了自己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首部动画长片《萤火虫之墓》。
考虑到学校也许会出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初衷而大批量组织观摩,吉卜力最终决定将《萤火虫之墓》与《龙猫》一起捆绑上映。
尽管《萤火虫之墓》是一部杰作,但它根本不适合儿童观看,这种为了分担票房风险的策略以失败告终。
1989年,宫崎骏带给观众的是宛如空中飞翔的歌声那样明朗的《魔女宅急便》。
影片成为年度最卖座的电影,而这也意味着吉卜力成为票房保证的开始。
1991年,宫崎骏和铃木敏夫担任制片人、高田勋担任导演的《岁月的童话》上映。
票房收入18亿7000万日元,是当年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成为1991年最卖座的一部电影。
《岁月的童话》淡化了童话色彩,改变了一贯的宫崎骏式的童话叙事模式,而采用了散文化的叙事风格。
1992年的夏天,《红猪》上映,又成为年度票房最佳的电影,甚至连《虎克船长》和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都不是对手。
宫崎骏以《红猪》表现了自我的追求,虽然是成人的故事但一样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带着激情在蓝天碧波间畅游,拥有名望和荣誉,却也有孤独和悔恨,这就是波鲁克·罗索——亚德里亚海上的红猪,也是宫崎骏自己的写照。
1994年《平成狸合战》上映,宫崎骏担任策划,高田勋担任原画、编剧和导演。
这部动画全体工作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9岁,本片首映观众人数达到325万4132人,票房收入26亿5000万日元,成为年度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的第一名。
1995年,宫崎骏为“恰克和飞鸟“(CHAGE & ASKA)二人组合的新作歌曲On Your Mark[ii]制作了一部长六分多钟的音乐电影,被认为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实验剧场版。
宫崎骏用自己对歌词的理解,融合自己对未来社会的看法,以动画的形式创造出了一个未来世界,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现实童话。
飞行器、邪教徒、现代都市、羽翼天使,再加上影片开初部分飞快掠过的辐射警告标牌,这就是宫崎骏所描绘的充满不安的未来大都会。
吉卜力工作室鼎盛期。
1997年7月12日公映的《幽灵公主》,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亿日元,平均“日进斗金”,全国观众三千万人次。
主题曲由久石让作曲,宫崎骏作词,米良美一演唱,单曲专辑当年发行38万张。
其它周边产品不计其数,带动前作《龙猫》、《风之谷》、《侧耳倾听》、On Your Mark的动画录影带销量进入年度前六名。
该片成为日本当时有史以来第一卖座电影,吉卜力又一次改写了历史。
1998年迪士尼买断了《幽灵公主》在海外的版权,在全美100个城市的1000家影院放映,同时也在欧洲市场公映。
在《幽灵公主》制作的最后半年里,宫崎骏由于过度疲劳,右手得了严重的手疾,不得不接受按摩治疗才能参加工作。
已是56岁的他忍着伤痛完成了这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动画。
在《幽灵公主》的首映试上,宫崎峻宣布从此封笔。
1998年1月14日宫崎骏正式退出吉卜力工作室,在附近成立了名为“猪圈”的新工作室安享晚年。
1999年,高田勋担任编剧和导演的《我的邻居山田君》上映。
故事原作本是四格漫画,于朝日新闻连载,讲述一个有祖母、双亲、儿子和女儿的五人家庭的生活,一直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这也是吉卜力第一部完全在电脑上完成绘图和动画制作的作品,没用过一张动画胶片。
这部漫画风格的简笔水彩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评论界好评,但票房还是无法和年度票房第一的《幽灵公主》相比。
1999 年底,年届60岁的宫崎骏因为《幽灵公主》持续大获好评,加上爱徒近藤喜文的逝世,激起雄心万丈,撤回封笔宣言,重出江湖。
2001 年7 月20 日,他导演的《千与千寻》在日本公映,引起巨大轰动,4天票房即达到近20 亿日元的天价。
本土票房超越了前作《幽灵公主》和电影《泰坦尼克号》,在日本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人看过。
日本动画的年度经济总额才5000亿日元,而一般年度票房首位的作品往往不到30亿日元左右,超过300亿日元票房的《千与千寻》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票房“怪物”,是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
《千与千寻》在美国、法国极受欢迎,迪士尼以巨资买下宫崎骏部分影片在美国、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的DVD发行权。
迪士尼将其引进美国作商业放映,更一举击退《冰河世纪》、《小马王》等片,摘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大奖。
2002年2月17日,该片赢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这是小金熊第一次授予一位动画电影人和一部动画电影,而且为此破例准备了两只小金熊同时授予两部电影。
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后,宫崎骏再次宣布要退休。
2002年,宫崎骏担任策划、森田宏幸担任导演的《猫的报恩》上映。
这可以说是一部结构简单、节奏轻快、故事内容异想天开的动画片。
本片创造了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奇幻猫国,并且把猫国设定成主角小春进行冒险的地带。
但是由于《猫的报恩》的票房不是很理想,宫崎骏再次执导了《哈尔的移动城堡》, 2004年上映两天就创下了14.8亿日元的历史纪录,比《千与千寻》首两日的入场人次多了37.2%,同时也打破了2003年日本年度票房冠军《跳跃大搜查线2封锁彩虹桥》创下的历史最佳首映纪录。
影片最终达1422万6千人次的入座数,并以196亿日元的傲人成绩稳居年度日本电影票房榜首,再次印证了宫骑骏在日本影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该片2005年在美国公映,票房收入达421万美元,排名第一。
之后宫崎骏第三次宣布退休,由儿子宫崎吾朗执导了《地海传奇》于2006年7月上映。
影片气势辉煌,尽管2006年也夺得日本年度票房冠军,但是毁誉参半,影片最终成了日本年度票房冠军,但宫崎骏对作品却不甚满意。
2006年7月,宫崎骏为《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开始了准备工作。
宫崎骏独自一人完成了水彩的故事大纲,这在动漫场景中很少见。
这是一个围绕着5岁男孩宗介和想要成为人类的金鱼公主波妞而展开的故事。
宫崎吾朗的儿子(宫崎骏的孙子)是主要角色宗介的原型。
2008年7月19日,《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在日本481家影院全线上映,这种情况史无前例。
影片一经上映,连续五周荣登日本票房冠军,将排在第二位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远远抛在后面。
2010年,由宫崎骏担任编剧、米林宏昌任监督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上映,最终获票房96.5亿日元,获得第34届日本电影金像奖年度最佳动画。
2013年宫崎骏导演兼编剧的《起风了》上映,该片讲述的是日本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故事。
影片在日本454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映前两日总共动员约4.75万人入场观看,票房收入接近10亿日元,打破了不久前《怪兽大学》创下的票房纪录(8.475亿日元),首周初登场排名和观众满意度排名均位列第一位。
影片传递了一种平和的反战信息,宫崎骏本人也指出了日本应对以往历史罪行道歉,以及不能随意修改宪法等。
如此言论激起了日本右翼保守派们的愤怒,称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左翼”倾向电影,有人甚至给宫崎骏打上了“反日”和“叛国者”的标签。
吉卜力工作室9月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会场发布了宫崎骏息影的消息,《起风了》将成为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s1] [i]“吉卜力(GHIBLI)”这个名字事实上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热风”。
在“二战”时,意大利空军飞行员将他们的侦察机也命名为“吉卜力”。
宫崎骏是个飞行器狂,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于是决定用“吉卜力”作为他们工作室的名字。
而在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层含意,也就是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在日本动画界掀起一阵旋风。
[ii] On Your Mark本意是各就各位。
第一集从原画、概念画开始而不是剧本儿子吾朗成了宫崎骏的影子 — 但宫崎骏想让他有自己的东西。
而吾朗的电影里,处处都是致敬父亲的画面。
父对子的爱,子对父的爱,真的是这部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不想走老路濑户内海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占位
1·《起风了》制作期间。
宫崎骏参观了一家麻风病院(?
)那里的病人过着集体生活。
宫崎骏的妈妈从他小的时候起就一直卧床。
包括患了肺结核的菜穗子。
和到了晚年还在煎熬的制作一部部动漫。
我的人生目标已经从,想取得一些成功变成了想让自己过得更充实。
2,宫崎骏与妈妈的关系,宫崎骏与儿子的关系。
残缺而微妙,如果没有完整而完美的关系,会是一生的心结。
但并非不能带着这些生活,而且世界上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
「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
」曾经是随波逐流被动努力的青年的我的自我激励。
深夜看完十年一梦全四集尤其第四集的时候,五味杂陈。
自然是看过《起风了》,虽然像大部分我看过的电影一样忘记了绝大多数内容,但是讲飞机师和爱人的故事还是有印象的。
从未深入了解过崛越二郎这个二战战斗机设计师,没想过这是个真实历史人物背景下的动画片。
在众人担忧被误解为美化战争时,宫崎骏老爷子说要表达“那个时代的人没有选择,他只想设计飞机,不想参与战争。
”诚然战争对于战争发动国的平民而言也是残酷的,《萤火虫之墓》也是讲这个。
但是作为战争受害一方,我们有先天的立场,情感上不允许自己惺惺相惜。
这股别扭难受劲儿,让人陷入了一阵迷茫——事前的选择和事后的是非判罚,洪流之中的人们究竟要如何抉择。
这两天,一些组织强制收缴钥匙入户消杀的事甚嚣尘上,作为普通居民又是DY志愿者,有概率面临着成为执行者拥护方或者被执行者本人的撕裂局面,当然也有可能像之前每一天一样幸运逃过劫难平安健康。
但,局面来临时,明知违背内心时,怎么做?
我真的给不出自己一个无害的答案…正因为这样一种经历,面对宫崎骏的这种想法,更难顺理成章地接受。
又何况,谁也无法全面了解别人真实想法,尤其是陌生人。
崛越知道他设计的飞机是用来侵略的吗?
他知道。
他是个单纯的技术痴吗?
我们不知道。
技术痴就可以作为贪婪侵略刽子手的借口吗?
不能!
时代洪流里,他也许不可以选择不做,就如我无力解答该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局面而只能祈祷局面不出现。
但是《起风了》其实可以选择不讲他的故事。
以上是我对这部纪录片讲《起风了》创作过程时了解到的新的知识对过往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的冲击所带来的别扭感受。
回到纪录片本身。
宫崎骏的作品深受喜欢毋庸置疑。
守着匠心日复一日研磨技术打磨作品的一些日本各个领域的大师——例如宫崎骏老爷子——让人敬佩之余想要跟从学习。
日常工作中是倾心投入专注的,遇到大事件时是有魄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灾难面前是大格局想为人们传达力量的…无疑,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引人注目的。
但纪录片本身呢?
我没看过这么草率的纪录片。
倒叙、插叙全用了,没有时间字幕、没有采访人物人名背景字幕,四集看下来内容来回跳跃,稍微一晃神就搞不清眼下的画面是在时间线的哪一点、眼前被采访者姓什名谁干什么的。
本身对于宫崎骏这样里程碑级的大师的传记体纪录片,介绍事业人生性格在我看来就足够了,讲人物关系家庭矛盾本来就有点缺乏边界感了,结果跟儿子的事又插又倒分散了至少两集。
拍摄像是后台采访花絮一般,剪辑仿佛随意洗牌拼接,逻辑质感还不如网红拍的vlog…看得人又晕又直摇头。
看完只能说又种草了高畑勋,另外怀着复杂的心情打算再看一遍《起风了》。
这就是我深夜写了四十分钟的感想。
BTW,《萤火虫之墓》也是高畑勋的作品。
总之,向大师们精益求精、创新求变、体贴受众感受、而又日复一日踏实精研的精神学习。
宫崎骏:十载同行 (2019)9.42019 / 日本 / 纪录片 / Kaku Arakawa / 宫崎骏 铃木敏夫
波妞抱紧宗杰的那一幕,我看到了重逢的喜悦,没有发现喜悦是通过波妞舒展的脚趾,宗杰上扬的衣摆,还有衣服被紧抱产生的肌理而传达的。
外行人只会觉得好美好,意识不到这是一遍一遍在细微处调节而呈现的,创作者心中接近完美的效果。
宫崎骏说,波妞想告诉那个孩子,别去想“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其实这是宫崎骏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体弱多病体育不好,也让家人操更多的心,无法实现飞行员的梦想,他想,或许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最大的损失。
”一遍一遍改稿,拼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还要要求创作过程愉快吗。
在宫崎骏看了儿子的电影首映后,他说里面有太多对自己的致敬。
可是宫崎骏自己,每步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有自己母亲的映射。
过去无法改变,错过是无法赎救的。
是解脱吗,希望像《紫罗兰的永恒花园》里说的那样,获得新的身躯,灵魂得到永恒的守护。
像《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坐轮椅的老婆婆,轻快自如地行走。
十年一梦“我脾气不好,可这就是我。
”
好麻烦,但是如果有人说“不做不就行了”,我会让他闭嘴,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烦,当你不烦的时候,又想找些事做
死也要完成分镜,没有办法,死之前要完成分镜,无论如何要做完电影《起风了》,看他们怎么过日子,自己的人生过的有多充实?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全力地过充实画稿不行就扔我会四处走走散心寻找灵感《起风了》一个长达4秒的镜头花了团队1年03个月的时间,“群众也参与了社会建设,要花心思画他们”老爷子夸“做得好”眼里有泪花,“虽然真的很短”“值得的,超越了那几秒”
从《波妞》开始,老爷子就一直在说“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以为《起风了》是结束,没想到还有《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虽然没有在预计时间完成,但是愿意一直等下去,不论是否会完成《起风了》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才能生存,“他们不会这样拿包包袱,一定是紧紧抓牢的”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当时所有人都很被动,他们别无选择,我们现在也没有,他们历尽艰辛,依然很实在的继续生活的精神面貌。
风起了,我们必须努力活下去。
一个动作会改变别人对他的印象。
你不该再让他说话,而是让你的电影去说话,该纪录的是被隐藏着的绝望深渊。
时隔多年地震了,有余震的危险决定要不要停,“为眼前的乱世制作怎样的电影”人们怎样在这股强风中生存,这电影一定要回应现今时代的变迁前去现场踩点/海边/国外/地震区,还签名了老爷子说是退休了,但是再给美术馆工作,私下里也一直给书画绘本,日常生活,画漫画,总是从哪里就翻出一本画满写满的笔记本,他说“这不是工作,是兴趣”铃木敏夫对波妞的评价是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制作过类似的电影了(龙猫),想看有趣的东西,他毕竟是个厉害的人物,不是吗?
不想他失去光芒个人工作室和吉卜力工作室的距离步行3分钟,不需要朝九晚五,但是从9-8到11-8了,这样的爷爷指的敬佩,工作室会一起停下工作去看日落,小柜子里放着糖和小点心,准点会提醒大家起来做操不管是谁的错,总之是要让人解决不管你愿不愿意,作品都能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要认真对待全世界的孩子都会喜欢老爷子的动画,无脸男在哪里都很受欢迎有灵感了要马上运用我们要做不放弃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把自己逼到流鼻血的决心,一定要奋斗到底,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唯一的出路老爷子家境好,却为自己在战争时期得到的特权感到不公,因为妈妈患病在床不能拥抱自己,所以渴望得到爱,没有得到过拥抱,却把这种温暖通过电影给了全世界的孩子猫猫巴士是充满想象力的,我就想不出来,固定思维看老爷子的动画以前,我一直觉的动画是小朋友看的(幼稚园那种),看了之后,原来大人也可以这些对白对5岁的小孩子而言毫无意义不忍心把羊放在仓库里,就放回了自己家,还每天给他们晒太阳再拍一部龙猫不好吗?
有什么值得拍的,我们已经创造了龙猫,想看点不一样的父与子;说出来也是一件好事,父亲对儿子不明示,这条路一定很难走,在外人骂他之前,我先骂,这是最好的保护,对他说“放马过来,就这么多”,儿子以父亲为榜样,不想借助父亲的力量又想证明给父亲看,不求助但是很尊敬“你叫他先不要去死”当大家对未来都没有希望,要做什么电影我只是制作自己想制作的电影时隔多年,《起风了》期间又地震了,能否制作对震后观众有意义的电影,能在这艰难的时期成为广大市民的支援
印象中的宫崎骏逐渐由慈祥老爷爷变成一个十足的狂人。
3.9分。
1、老爷子极强的人物把控和速写能力。他总是知道他笔下的人物应该有什么状态,所以他总会说,这块不对,头发不应该这样死板,包应该仅仅贴在身上。在不知道怎么叠衣服时去请教女同事,看一遍回去就能画出来,可怕的速写能力。2、老爷子和儿子关系真的不太好,而且我觉得他儿子也不想受导演过程,表情很阴郁整个人看起来惨兮兮的。但老爷子创作出来的时候笑的很开心、找到合适的配音演员时要奔走相告,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3、创作总是很艰难的,摄影师荒川好几次被赶了出去,然后就拉远镜头拍用这个奇怪的角度拍,也很好笑了。4、老爷子的格局很大,有自己的稳定的世界观,12年的起风了,在召集了全体工作室成员的会上,老爷子觉得,不能再讲述小女孩的故事,他想要创作新的作品来回应时代的新变化,他想要鼓励艰难时代辛苦求生的人努力活下去
找庵野秀明配音真是笑死我了
创意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这个纪录片节奏有点拖沓,
持之以恒。
一般
to insist
即便是创作再美的东西,创作的过程也是痛苦的。产生浪漫成果的劳动未必浪漫。动画如此,世事皆然。
无论千与千寻之后的吉卜力动画是否魅力依旧,无论对宫崎骏的评价如何,NHK的这一系列跟拍纪录片都似乎别具意义。宫さん能接受这样的跟拍是一种真诚,好像在说,如果我的作品没能表达我内在的真实,那这里至少是我外在的真实;导演和摄影师荒川さん则是另一种执着于专业的真诚,即使宫崎骏发脾气说不想被拍时,他的镜头虽然调转但拍摄依然没有停下来,以至于铃木敏夫会佩服他既对被拍摄者有理解与体贴,同时也执念于自己的工作;更意外的是,NHK会在官网播出,配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言字幕,一种开放的趋势围墙终归是挡不住的。/在看过米莱斯的奥菲莉亚之后,宫崎骏受到震撼,希望能在否定自己之前的画风里寻求突破;对恰到好处的线条的苛求。/保田道世和大田朱美,对应了米瑟斯提到的两种典型的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
《波妞》对母亲的思念,《虞美人》的父子战记,《起风了》对311地震的回应,“接我的人怎么还没来,趁这段时间稍微散个步”......
每当想起功成名就的老爷子依然在为创意发愁追赶时间的时候,就很惭愧.....很惭愧
影20379:想象力是奇幻动画片的根基,情感丰富画作细节是大师的自我要求,年老依旧在突破自己,努力在消除没有灵感的烦恼,镜头较多的还是挠头,吸烟,亲自画分镜,愤怒弃稿,修改等。对母亲的思念融入作品中,对儿子作品的否定与背后支持与鞭策直至后来的一致战线终于缓解了冷淡与孤傲。
“每一部电影都是要为了改变世界的”
补
不仅是宫崎骏本人老人家依然梦想不改日夜伏案,沉浸思考追求完美激励多灾国民的爷青回和一丢丢童心流露令人动容,本片导演拍摄者也十分勇敢坚持取得被摄者信任且无论如何一直记录,贯穿波妞、红花坂上的海、起风了的制作幕后,大师童年,父子矛盾情深,动画内外多圈层都是匠人匠心啊!
宫崎骏人真好 这个纪录片拍的我看的度日如年代入感极强感到冒犯
我丈夫:5秒的镜头做了15个月,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果然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有逼迫自己追求极致的信念啊!
我们要做不放弃理想的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