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能让孩子爱上诗歌的老师是了不起的老师,或许不用老师教,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会写诗的。
小时候好像也会语出惊人,大了之后就把这样的本事遗忘在了角落。
失了好奇,失了摸索,失了表达……千万人在失去又有千万个孩子在拥有。
童年是什么?
是长大之后回首的那段记忆里剩下的东西,带着泪与笑,带着满足和不悔,带着怀念和憧憬。
现在打开电脑,打开社交软件,生活太幸福,再写不出那些“无用”的话语。
诗歌看似无用,不能教会我们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却从此改变,再泥泞的路,再漆黑的夜,都有了光彩。
昨晚睡前无意间看到一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被孩子们写得诗感动得起鸡皮疙瘩,一直到今天,脑海里还回旋着那句“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
”真的好美!
这样的诗句,成不了千古名句,却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等待春天。
好想做播撒种子的老师啊!
第一集 双胞胎男孩:春和景明。
他们的妈妈向爽,两个月经历了两次手术。
真是波澜不惊啊!
泪目!
生死之交的母女母子,我很感激我妈妈,但我却不想成为妈妈。
第二集 上学 。
不想当妈的人看着无感啊!
家长送幼儿园门口有什么好哭的呢!
以后多的是离别的场景。
第三集 长大 写诗的孩子,为什么会想象十年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爸妈呢?
为什么不是先成为自己吗?
写诗吧,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渴望爱的孩子啊!
希望你们终会有人爱,有爱人,人有爱。
第四集 当兵 弹幕都说当兵后悔三五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但更觉得当兵的日子是成年人的童年。
感触还是很多的。
可惜,我大学的时候没有勇敢地去当兵。
第五集 上班 很多普通人上班如上坟,那么残疾人呢。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总有人努力活着。
可是我有那么多次不想活了。
我的胳膊腿都好,活得还没有他们坚强。
第八集买房子现在看已成恐怖片,但是掏空6个钱包是我一直觉得很畸形的,虽然我也一直很想买房,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对自己这么狠毒。。。
现在才知道租售比和收入比,原来这么多泡沫啊,那没事了,难怪这么畸形。。
加杠杆加出来的,涨价去库存,我以前都不知道,给满分,昨天看一个视频说2015年人口拐点就到了,就说这上层的人有多恶毒吧,不敢想。。。
第一集,其他人爱生多生点!
贡献未来养老金!
90后不想面对35岁失业,还要延迟退休,遥遥领先了。
我不喜欢孩子,不能忍受痛苦都是女的承受,也不会生。。。
以前还觉得陪产很好,现在只觉得无聊,没有意义,反正男的又不会吃苦的,只需要在一边风凉就好了,女的还要被护士医生和家人pua,呵呵。
说妈妈伟大的我也无法共情,生是一步,养育才是关键,原生家庭窒息的直接要命,没必要出生 第二集,爸爸们又隐身了,呵呵 第三集没兴趣 第四集没兴趣 第五集10分钟弃,流水账 第六集,现在对结婚越来越没兴趣了。。。
婚礼不都那样吗。。。
弃了,食之无味的节目
诗歌是对美的感受、生活的领悟、人生的理解。
虽然它不是高考必考项,但是它滋养心灵,且赋予生命一场美的历程。
世界上绝不会有完全一样的诗歌,因为感受不同,心境不同,际遇不同。
哪怕同一个作者,再也不会拥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此时此刻,感受滋养着我们,而诗歌是表达感受最好的媒介。
它比议论文优美简短,没有章法,没有优劣逻辑,只有内心与自我的对话。
没有心灵的滋养,就容易误入歧途;没有对生命的感受,就没有克服困苦的能量与勇气。
所以诗歌是什么呢?
1 我从云里看到了那条幽密的小径,远处青山含黛、枯蝶簌簌,暮归老人,赶着牛羊,满脸希望。
我的影子印在小路上,不再孤单、没有愁容,身边三两好友,可又有谁知道?
这条路的过往。
2 仲夏,她忽冷忽热,仿佛在和你赌气。
你希望炎热的时候,她下起了小雨。
她不是针对你,她只是在哭泣。
请原谅她偶尔的小情绪。
3 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它扶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亲吻了家里的白墙,染黄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
4 我希望做一个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我希望让孩子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
像火苗一样,快燃尽了,也要最后再灿烂一次。
5 十年后,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
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6 十年后,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让儿女坐在我背上,像一条小船一样: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有时对儿女风平浪静,让他们知道,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
每个看似平凡的第一次,都是踏入下一阶段的关键
人生第一次光听片名,想必大多数观众已经知道要拍什么节目组将镜头对准十二个人生节点,对准平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们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但片中有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不论何时何地,你总能在这十二个片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它像是我们人生旅途的里程碑原来,每个人都在不同时空经历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第一次而每个看似平凡的第一次,都是踏入下一阶段的关键你的人生正在经历第几集呢?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却往往难以预料
比如说,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妈妈们疼到呼吸困难,哀嚎,痛哭,锤墙也敢怪她们会感慨:“没有生过人,谈什么人生”
在第一个故事中,吴丽辉正经历着产前的阵痛即使是无痛分娩也不代表着全程无痛这是最疼的一针,上麻醉需要从脊髓注射,穿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吸气,呼气,用力,坚持!
年轻的丈夫攥着吴丽辉的手,原本只有产妇的独角戏,多了一个身影
再吸气,再呼气,用力,再坚持一下!
整个过程,产妇都要卯足了劲,把脸憋得通红,借助宫缩的力量,把一切力气往下使,将孩子分娩出体外,这一过程甚至有妈妈累到虚脱当花光毕生的力气,看到宝宝的那一刻,正式晋升为妈妈的产妇们泪水悄然滑落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一切的辛苦与疼痛,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报产妇向爽,因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她必须先做心脏手术,才能剖腹产,手术风险告知书上列着密密麻麻的备注项病房里,丈夫和她碎碎念着明天的手术,他说:“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还夸张地打趣着要防止妻子流口水,他们将双胞胎的名字取为“春和、景明”,出自《岳阳楼记》,是向爽梦到的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双胞胎名字中的诗意,正是这个家庭对未来不灭的希望手术室门口的老人正在抹泪,丈夫安慰母亲说着“不操心”,自己却紧张到踱步、挠头一台手术,三条人命好在向爽的心脏手术和剖腹产一切顺利,得知消息的丈夫一路奔向妻子,看到玻璃后的爱人,自己却转身而哭母子平安年轻的父亲地在走廊上来回踱步,碎碎念着
举重若轻,字字有力随着宝宝们的降生,第一集走向了圆满的结局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睁开双眼,不住啼哭,伴随着出生时就收获到的爱意,成为茫茫人海的一员,开启未知的旅途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
人生第一次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长按关注 班克西赫
这部纪录片失真的地方在于,在中产小资家庭上过度取材。
尤其是最后的退休养老部分,我想绝大部分的老人都是没有老年大学的,都是孤独寂寞的,甚至是死了也没人知道的。
最喜欢的是残疾人那一集,看到残疾男孩独自一人努力转动轮椅只是为了努力跟上心意的女孩和她妈妈的时候,真的很心疼。
王绍军被儿子一遍遍地抱上汽车的时候,我们的公交车却需要跨越两个台阶。
大抵是因为我们是正常完好无缺的人,所以早已习惯觉得是理所当然,忽视了这一群体的感受。
诗歌那一篇不仅不喜欢王耀庆旁白的断句,也很不喜欢老师过于诗意的引导。
所有人都知道,这群孩子的未来最有可能的走向是什么,诗意过后,只会让他们反复品味自己敏感脆弱的心灵,弊大于利。
记录第五集台词没有人说话,他们专注地,回答着用户提出的琐碎问题。
这些对话有时候很无聊,甚至他们还要被谩骂,可是他们竟然有一些享受,因为这个时候,世界真的把他们当作了正常人。
有情绪就在他们身上发,这比那种异样眼光下,廉价的同情,高贵得多。
这是,真正的平等。
之前看着几集都觉得一般般吧直到我再次点开看到第七集《进城》,看见背负着一个家庭的母亲走出大山来到上海工作,看见在此之前有一屋子的男人都在指点劝说她应该留下,那时我只是想:有了家庭和小孩就是麻烦,想去哪都是一个束缚,最后好在好在她还是坐上了火车去往上海,我想不管怎么样,她会不会后悔,那也是她看见过体验过不一样的生活后自己的选择。
看见他们排好队,站在火车前听着我熟以为之的火车常识;看他们要坐三十多小时的硬座前往上海,对我来说三十多小时的硬座无疑是灾难,旅游时只为省钱而选择过一次硬座,只是短短三个小时从武汉到长沙,对于他们来说这三十多小时难受的硬座是从云南大山前往上海的距离。
到最后的歌词中真的很有感悟,她们推开世界的门,拥有一颗不计较的认真“路过你的时候 时间多残忍”“左眼的悲伤 右眼的倔强 看起来都一样 原来你就是我走私的地方”但她举起手机给山里的孩子看上海的霓虹夜景高楼大厦,我也想起我妈将我一手养到大学,她也是很辛苦很伟大的母亲,我想在我往后旅游时也该带上她一起看看这个世界,也希望我有能力让她选择她想要的生活。
清晨的曙光还未降临尘世雏鹰启航之路却早已被照亮,伞兵是会飞翔的步兵奔跑是伞兵的立命之基在学会飞翔之前他们必须擅长奔跑奋力奔跑的双脚大步踏稳强军的漫漫征程你帮我扛枪,我推他一程那酸胀的双脚是凝聚团结的向心力是驰骋沙场的战斗力是军人使命的担当力人生第一次,这好像是真心话大冒险里的必备内容,初恋初吻,酒局上的常见根,每个成年人都说过得假话或者真话,事实上,人生处处都有第一次远远不止这些 真的可以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找到相似点和同样的感触 强力安利!
隔着屏幕看别人的人生,但又会发现,这里面也有很多与我们想像的地方。
从出生,到死亡,几十年的人生,无数个第一次,有欣喜,害怕,迷惑,感动,憧憬...希望每一个我们,一生都能平淡而有意义。
英文翻译太棒了!
《人生第一次:The Firsts in Life》出生 The World at First Sight上学 Joys and Tears of the Childhood长大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当兵 Parachuting Day上班 Toward the Other Shore结婚 Yes, I Do进城 A Migrant Dream买房 Owning a Home相守 The Kitchen of Love退休 Never Too Old养老 Hey Twilight告别 Please Remember Me
《人生第一次》出生觉得老婆(虽然我还没有)生孩子真的很伟大,需要忍受那么多痛苦。
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对待我的那个她。
《人生第一次》长大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长大,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朋友。
所以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独特的我们。
孩子们的诗歌,真的很质朴,但是却又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密码。
小时候的我,是内向的,不敢表达情感和自己的想法的。
但是现在看来,想说就说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生第一次》当兵在入伍的士兵想家的时候,获得优秀考核的士兵父母被邀请过来见到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忍不住的想哭。
觉得自己也对父母有这种感觉,很容易上头。
《人生第一次》相守 肿瘤医院旁边的“抗癌厨房,都是打击的依靠,陪伴的亲属为了可以照顾好患者,每天做点热饭热菜给病人吃,同时也是一个省钱的办法,都选择自己做。
看到这些场景,这些患者,我真的觉得我要自己锻炼好身体,注意好身体,而且也想自己的亲人,想要照顾和保护的人都自己好好锻炼身体。
人世间最美的话,不是我爱你,有的时候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其中有一个肺癌的患者,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去抗癌厨房给自己做饭的,但是他也是很乐观的说出“能活一天是一天,不怕”,一道菜就是一道人生。
张海萍第一次来厨房,之前都是她老公照顾她,但是她现在需要学会去照顾她母亲,菜也不会炒,但是还好那边好心人也多,她得到了帮助。
曾经听过的身体健康的祝福,在此刻却显得弥足珍贵。
见多了无常,越发觉得幸福就是平平安安,一家人幸福的坐在一起吃顿饭。
《人生第一次》告别或许生的对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无奈,从出生到告别,一路走过来,都是那么辛苦和艰辛。
普通的平凡人啊,一生都需要经历太多的艰辛。
左眼的悲伤、右眼的倔强。
世界本该是你城市的模样。
年少的轻狂,迟暮的伤。
原来你就是我回去的地方。
《推开世界的门》片尾老人想念老伴的背影中伴随着出生片段中小孩的哭声,人生的一个个阶段在回放着,也让我更加真实的认识到——这就是大体的人生。
虽然不一样,但是基本都是这个流程。
看完也让我感慨万千,不是滋味,此时我想起了那就话——看清楚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或许那就是英雄主义吧!
对这部纪录片的印象和疫情开端的记忆都是连在一起的,几位老师的旁白叙述也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只看前几集,我可能给五分。除了上班和相守,其他的全是城市。这片名直接改成城市人人生第一次得了。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超过一千,我看这个片子,这不是全国人民奔小康吗?城市人肯定觉得这个片子不错,可我就觉得不行,上海北京,为什么不去陕甘宁地区去看看那些孩子的童年,老人的生活呢。你看到只是让你看到的
称不上真实记录吧,特别是一些无法逃离的镜头。
前几集视角很独特,成年选军人,上班选择特殊人群,但后几期有点乏力,视角有点偏高了,老年大学的退休,高级养老中心的养老等视角显得非常飘忽和过度美化,人生第一次都很笨拙,你选择过好,他选择好过,但愿弥留之际,我们都无悔此生!感触最深的画面,第一期,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然后片尾曲响起!
一开头就掉眼泪,讲真有点矫情了,惊喜画面是貌似看到了262。以前自己也想过把之后发生的“第一次”取记录下来,结果发现每天都可能有第一次,人生的第一次要如何去界定?与其纪录片是说“人生第一次”,不如直接叫“人生”可能更贴合实际表达的内容。整体而言修饰感强,作为纪录片显得过于煽情。
评分显然虚高,人物刻画不够深刻。
由一而始,由一而终。人生第一次,无论哪个阶段,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或许不知道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活好当前的第一次。
看了三四集?劣质鸡汤。
看了结婚和工作,时长有些短,有些流于表面,但真实的地方也能打动人
只是在意煽情?最后两集并不深入,失望。谈到的大体都不出错,不会出错,然而,老生常谈。以此片名可以再拍一部更好的。
ep01出生 劝退生孩子 妈妈们真得太伟大 看完再回想 只剩春和景明 可能因为我 总是回避痛苦ep02上学 要被我们搞疯了 又好想生孩子 ep03 长大 诗歌除外 要诗歌陪伴长大 我想做一个大海一样的爸爸 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hhhhhhhhep04 当兵 挂树上那个我先笑为敬 想要一个兵哥哥2333333ep05 上班 原来马云粑粑的阿里巴巴云客服还有这样一群人!从来没想过乃文《推开世界的门》可以成为一个纪录片的主题曲 好像又没有更合适的选择ep06 以为只有五集呢 又想骗我结婚 没有男朋友也没有钱 还是先想办法赚钱吧
虽然真实,但感觉还是太轻飘了一点,少了一点点更深度的思考。
1/太主观了一些,旁白完全决定了整个片子的导向。这不能叫纪录片。每个来录音的嘉宾都要看哭。特别是进城那一集里最后来个莫名其妙的煽情音乐配上外滩草草结束。2/这个世界并不是处处都是上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进老年大学和养老院的人生第一次。身心障碍人群那一集还不错。3/房子是中国的奴隶制。4/很多地方都蛮膈应的,让孩子给妈妈写诗“打开心扉”和变形计一个套路,为什么非要把一个孩子的心门打开,就为了感动坐在屏幕前的看客?没有任何改变,这种感动太廉价了。况且你给她以感知痛苦的能力,就是给了她无尽的痛苦。既然给了她这种能力,你也得负起一点责任来。还有让失明的老太太给丈夫写信,堪称阴间操作。5/这只是有钱人的人生第一次,有很多年轻人蜗居在城市的角落,很多人一辈子都在重复相同的日子。
出生——人生初见,春和景明上学——咿呀学语,童言无忌长大——炼句成诗,偷偷长大当兵——戎装报国,百炼成钢上班——苦难不屈,野蛮生长进城——背井离乡,为生计忙结婚——执子之手,余生共度买房——买房安家,不再流浪相守——卧病在床,你在身旁退休——老有所养,最美夕阳养老——迟暮之人,亦是少年告别——生离死别,来世再见人生一次,期待下次~❤️
太主观了,四个主题内在逻辑并不成立
挺差的
片尾曲真的很好听
我见过最美的翻译 “长大” :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
看了第一集,一位父亲在得知心脏病妻子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后跑到角落背着人哭,摄影师非要追着去拍正面大特写,那位父亲连着转了几次身,可还是逃不开摄影师的追逐。。。什么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能学会运用多样的镜头语言,知道蒙太奇的感染力,不是只有正面直给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啊。。。
真诚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它完美的做到了。也许因在网络上播放吧,看到很多不曾在电视中能看到的,就是这些地方构成了这部片的真情实感。也许我不能体验所有人的第一次,却能在此见证他们的第一次也很欣喜感动的。每当片尾《推开世界的门》响起心中总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