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自家打造的迷你惊悚剧“Midnight Mass”《午夜弥撒》一口气出了完整 7 集,着实给了网飞粉们满满的宠爱,省去了苦苦追剧的心痛领悟。
《午夜弥撒》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在发布前还反复跟大众澄清说剧中无鬼、并非《鬼入侵》第三部,只是单纯惊悚,不要怕就对了。。。
好像跟没说差不多。。。
《午夜弥撒》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克罗克特岛,身败名裂的年轻人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保罗神父到访,让整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也同时加剧了分裂。
伴随剧情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异象,贯穿其中的宗教英语词汇也为该剧笼罩上了一层神秘和厚重感。
就拿第 1 集为例,一起来看下与“宗教”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吧。
1基督教的教义与仪式三位一体的教义: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教义,意思是上帝只有一个(God),但包括圣父(the Father)、圣子耶稣基督(the Son)和圣灵(the Holy Spirit)三个位格。
《圣经》中记述了上帝本性的三个中心要素:神创造世界、神藉着耶稣基督救助人类、神藉着圣灵与基督徒和教会同在。
三位一体把三个中心要素放在一起,表征同一位神在一贯的历史过程中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教堂会众(congregation)到达教堂(church)
唱开场赞美诗 opening hymn
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进场,祭坛助手手持十字架(cross)
神父吟诵致词(priest's speech)“以圣父 圣子及圣灵的名义…”“耶稣掰开面包 递给门徒 说…”(disciple)“这是我的身体, 为你们而舍的…”
同时,神父准备圣餐(sacrament)。
圣餐包括面饼和葡萄酒。
吟诵结束以后,会众上前从神父处接受圣餐分发——圣餐仪式(Communion)。
结束。
2 宗教称呼除了上面提到的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以外,还有:耶稣基督 Jesus Christ大主教区 archdiocese 教士大人 monsignor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cardinal主教 bishop教区 diocese牧首 patriarch牧师 pastor,clergy祭坛侍者 thurifer。。。
3 宗教教派基督教 Christianity天主教 Catholicism犹太教 Judaism佛教 Buddhism伊斯兰教 Islam耆那教 Jainism道教 Daoism儒家思想 Confucianism。。。
4 宗教活动弥撒 mass (也就是该剧的名字了)朝圣 pilgrimage念珠 rosary去教堂做礼拜 go to church去告解,忏悔 go to confession洗礼 baptism传道 preach坐禅 meditation。。。
5 宗教着装剧中保罗教父本该穿绿色但是穿着亮黄色,这一举动遭到了质疑。
当下正属于基督宗教的礼仪年历的常年期(Ordinary Time)。
常年期以周来作为计算单位,为期34周。
通常分配给常年期的的礼仪颜色是绿色。
关于神父衣服的颜色的知识点,在主持圣事时分别有特定的指代,尤其是弥撒:白色:指纯洁、喜乐、表示信德的胜利。
用于复活期和圣诞期的弥撒。
红色:表示热爱、殉道,用于纪念耶稣苦难的圣枝主日,圣周星期五,圣神降临及所有纪念耶稣苦难的日子,宗徒与圣史节,以及殉道圣人的庆节。
(按中国传统:春节、婚礼、寿辰等弥撒也可用红色)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
用于常年期的弥撒。
紫色:是刻苦、补赎的象征。
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也可适用于追思弥撒。
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征;可用于追思弥撒。
该剧的前几集稍微有点慢,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好看起来了:或神迹或诅咒、或重生或救赎,或信仰或执念。
希望以上分享的宗教英语能助你一臂之力。
|本文作者:Jack|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总编:大风哥Wind
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川普当选后我莫名总想起这部剧,经常觉得大选后的现实和那个吸血鬼牧师带领的教区很像。
于是我真正领教了导演有多么厉害。
这种像的感觉在哪里?
一个很老的幽灵死而不僵,知道真相的领导迷惑群众,一群甘愿被迷惑的人。
太像了太像了。
两年半前看的时候觉得导演说的好多,到现在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体会最深刻倒是牧师象征的是种族主义,煽动仇恨和集权的内核,这种情绪与特权阶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利用,对民众的漠不关心。
这么一想到真的是帮我理解了这次大选。
川普就是那个幽灵,是民众被煽动的种族主义与仇恨情绪的具体化。
民主党表面上关心平等,其实没有什么真正具体的推进平等的措施。
实际上是默认幽灵所维护的特权。
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民主党挂了遮羞布。
所以民主的这两次大选一直在说“我不是川普”。
他们其实就是指,他们还有一层遮羞布。
实际上他们维护的利益和川普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他们唯一的identity 就是不是川普而已。
如果你用我不是什么力气定义自己,哪只能说你真正的自我认同是不能发在明面上说的。
“我不是小偷“,“我不懒”,“我不是川普”。
咋看咋有些自欺欺人和认知失调。
出路在哪里?
导演说let it burn! to burn it all down! 年轻人是希望。
We can always hope. Mike 对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看的太透彻了。
他不搞创作,把这些东西都抒发出来,该如何自处啊!
一、神不如鬼導演在眾人的疑惑和驚訝中巧妙地設置了對“人性”的考驗:島民們在親眼目睹“天使”為這座廢土帶來奇跡和永生後,大多數人都選擇喝下“毒藥”——“天使之血”,當他們重新醒來時已經變成了嗜血的怪物並開始追殺沒有參與午夜彌撒的其他人,在黑暗中群魔追逐生命的時候才能重新回味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給出的種種“明示”:年輕神父到來說老神父在陸地上養病,他頻頻創造奇跡,開始讓人愛戴,更讓人覺得他是神的代表。
《午夜彌撒》大量鋪墊了島上居民來到天主教堂做彌撒的過程,由於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人們也將這里作為他們心靈的寄托,但新來的保羅神父不只是表面所見的年輕且具有領袖魅力而已,除了扮演為居民告解過錯和帶來正向能量的心理支柱之外,也藉由他對於上帝的虔誠信仰給人們提供實質的影響和幫助。
然而只有修女通過蛛絲馬跡猜出他就是那個早去耶路撒冷朝拜的老神父,鏡頭也同時拉回到神父擁抱黑暗的回憶中——荒野迷途,誤入古跡,遭遇“天使”,被轉化成年輕時的自己。
最要命的是“天使”要他帶自己重返小島,神父激動地以為這是“福音”,甚至自欺欺人地在正式變成嗜血幽靈後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就是大家最需要的“未來”。
然而有的人並不是這樣想。
其中就有開場回到島上的年輕人萊利。
他曾因為酒駕導致一位無辜女子喪命,不僅身敗名裂還要坐牢,警察在現場詢問他的話也讓他久久無法釋懷:“為什麽上帝每次車禍都帶走無辜的人,而酒駕者卻只傷及皮毛?
”於是出獄後他選擇回到島上,聽從虔誠信奉的父母安排每天都去教堂參加敬拜,可當他發現這個教堂充滿詭異的氣息時他有些猶疑,於是他找到了曾經的戀人艾琳,向對方訴說自己的發現。
可這些私底下的疑惑全被淹沒在島民們愈發狂熱的信仰中。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無意間撞見了神父的秘密,神父把他轉化成同類並告訴他:“這些都是為妳好。
”此時《午夜彌撒》最打破常規的地方來了:萊利知道即便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於是他晚上把老情人艾琳叫了出來,兩人泛舟海上,等待著朝陽,當陽光出來的那一刻,萊利看著眼前的女人似乎幻化為車禍身亡的女子,他完成了救贖化為灰燼,也終於用自己的死亡讓別人相信魔鬼的存在。
之前我一直認為他作為男主該活到最後,誰知竟早早退場。
“人類值得拯救嗎?
這是萊利留給觀眾的一個問題,也是《聖經》中反復探討的命題。
《午夜彌撒》用艾琳最後的掙紮來回答:信仰的目的是救贖靈魂,不是永活肉體,更不是靠吸食別人的生命茍活在世上。
二、鬼不如人那場教堂里集體自殺的戲無疑是全劇最耐人尋味的情節——神父在午夜時分號召全體島民前來教堂,並向大家鄭重介紹降臨人間的“天使”時,那個身材高大、被一雙肉翼包裹著的怪物緩緩走了進來。
它當著眾人的面展開翅膀,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語言的能力。
全憑神父在“解釋”:這就是天使,它會讓妳們從此獲得永生。
人們從震驚惶恐中逐漸平復下來,立時分為兩派,一派早已如修女一樣癡狂地崇信“天使”,即便需要吸食人血也被選擇性地無視。
一派則完全沒了主意,只有女主艾琳和僅剩的兩三個人選擇直面惡魔並要殺了它。
奈何愚昧的島民們蜂擁而上制服了他們,並紛紛選擇接受轉化成為同樣的惡魔。
從他們看著怪物走進教堂、到為了得到“祝福”喝下毒藥,再到死而復活後如鬼魅一般(實際上也的確是)啃食人類,整個故事才迎來了高潮。
艾琳等人頑強掙紮著怪物們的追擊,一心渴望在信徒中間建立其權威的修女則燒毀了除了她所聲稱的“方舟”——教堂旁的一個活動中心之外所有的可藏匿的住所。
她內心里有著極強的權欲和控制欲,即便成了怪物,她也想要繼續掌控目所能及的一切。
艾琳等人在奄奄一息時用盡全力劃破試圖飛離島嶼的惡魔的翅膀,阻止它誘惑並傷害無數的更多人。
這個午夜里充滿了血腥和殺戮。
然而在劇中作為審判之象征的日出前,本性善良的人實現了屬於自己的救贖:被咬死後成為怪物的萊利父母選擇不去傷害其他人,他們與親朋擁抱歌唱,正直的警長和他的兒子在海邊完成了穆斯林最後的敬拜,在歌聲中他們面向太陽平靜地接受死亡。
而那些選擇黑暗的人們呢?
只能一邊舔著滴血的嘴唇一邊慌亂地四下找尋藏身之處——修女留下的“方舟”早被好人們燒毀,正義在邪惡面前選擇了“同歸於盡”。
修女絕望地在地上刨洞,最後她也放棄了。
僅剩的一對男孩女孩在大人們的保護下坐上了真正的方舟,在海上看著好人和壞人一起沐浴陽光並熊熊燃燒。
三、後記《午夜彌撒》的敘事很舒緩,雖然它是一部驚悚類型,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在觀看時欣賞畫面中的小島和神父莊重繁瑣的宗教儀式,當然它值得稱道的還是在一座小島上呈現出的人間百態。
年老的說自己不怕老,卻害怕死亡。
年輕的總想得到更多生命的垂青,卻無力於現狀,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和自己走向衰老。
當誘惑到來時,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臣服和盲從,哪怕他們心里很清楚眼前的究竟是“神”還是“魔”。
這部劇對宗教的解構、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對死亡的闡述又理性、冷靜。
就像《午夜彌撒》最後,修女想要挑選登上“方舟”的幸存者卻落得全滅下場的結局,透露著這部作品背後對於極端思想的批判與諷刺。
《午夜彌撒》正是藉由這段故事探信仰的意義。
它只是借用一段恐怖的故事讓人看到其背後關於生死、神魔的辯證,以及信仰給人的心靈寄托與“過度”的後果。
至於如何在信仰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多少都會有些收獲。
大致故事:一个神父因为一场奇遇,遇见了他的“天使”,神父因此返老还童且长生不老,善良的他惦记家乡小岛的乡亲们,想着有福同享,费了老大劲把“天使”运回老家,并利用传教成功洗脑小岛乡亲们变得和他一样,最终却是好心办了坏事,所谓的天使原来是个吸血怪物,岛上所有人都因此变成了吸血鬼,没变的也都被吸干了血。
震撼剧情:1.男主莱利被转化为吸血怪物后,带着女主乘小木船来到海面中央,告诉了女主这个看似十分荒唐的故事后,女主有一些不安的问男主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样一个无处可逃的地方告诉她这些,男主回答带她来这里不是让她无处可逃,而是为了让自己无处可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海面时,男主在女主眼前灰飞烟灭,他用自己的死拯救女主,让女主相信岛上正在发生的难以置信的事情,让女主离开小岛。
2.女主最终选择留下来牺牲自己拯救岛外千万素未谋面的人类。
她要阻止整个岛上已经转化的人离开小岛。
剧情的一处缺憾:有关吸血怪物的点没有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来轮去脉。
1.为什么在沙漠的洞穴深处当怪物听到神父的祷告后才放过了神父并喂给他自己的血?
2.怪物定时给神父送血、怪物穿上圣袍走上祭坛都在表示怪物有智商,但结局大混战时,怪物又表现的没什么智商的样子。
3.怪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莱利给神父的信:我们本是尘土,终将回归尘土。
星空下的大海,摇曳的小船,第一缕火红的阳光,面朝她深沉、热爱、宁静的接受死亡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震撼
如果你不想看那么慢节奏的七集,如果不想了解宗教隐喻,ok,我来给你讲这个午夜弥撒到底是讲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某三线城市银行老行长被叫去北京开会,走的时候据说地方财政一塌糊涂!
女书记独木难支,天天盼着行长回来好讨论地方债的事儿。
前几年这边石化公司出了个事故,女书记狠狠敲了石化公司一笔赔偿金,说分发给老百姓,后来说用来修桥补路了,最后实际上中饱私囊。
穷困潦倒的老行长没回来,回来的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年轻行长。
女书记凑上去:保罗行长,咱们怎么办?
前几年一直大兴土木,欠了不少工程款,房价一路走高,老百姓又买不起房,现在地产公司债务缠身要破产了!
您看怎么也得救救啊!
保罗行长非常得意:召开记者会,我来宣读下学习精神。
然后每个来参加会的地方老百姓,都得到一张计划单,上面写了:认房不认贷,首套房可仅付2成!
其他保罗行长低价贷款给你们买房!
保罗行长热泪盈眶:这些钱,同志们,这是我们的血和汗!
你们先拿去用!
老百姓欢呼着,房价在两个月内提升了20%。
眼看经济盘活了,卖白菜土豆的为了买房把菜价提升20%,卖猪肉的把肉价提升20%,这三线小城市GDP俩月翻了一番!
保罗行长突然发现这俩月GDP涨了,贷出去的钱多了,但是存款没吸纳多少……顿时开始吐血中风。
这时候女书记俩月税收翻倍,正要跟保罗行长报喜,发现行长都癫痫了,好容易救活了,才知道这就是老行长去北京拉了个皮打了肉毒针变帅了,顺带跟几个房地产老总吃了几顿饭,地产老总先把之前欠的钱还给行长,行长这才有钱往外贷款。
女书记救醒了行长,说老百姓贷款买的都是期房,现在工程款也欠着还没给,存款没多少不够再贷款了咋办?
保罗行长想了想,钢牙一咬:发行理财产品!
我让我结识的地产大佬站台,找几个明星代言,每年12%利率,不信老百姓不投钱!
于是地产大佬西装革履代言理财,这时候一个早年蹲过监狱跑出来当马仔的小弟良心不安告诉自己姘头千万别买理财产品!
姘头和给自己做产检的医生也说了……这么一传,很多买了理财产品的老百姓去吵吵要退钱。
钱退不回来,保罗行长说:你们发展几个下线,我退还本金还有其他奖励!
顿时买了理财产品的老百姓纷纷拉自己家人邻居下水,钱源源不断到达行长这里。
而工程款仍旧没到位。
马仔姘头和产检医生因为钱没要回来,跑去上访,女书记和行长没截住……顿时卷款潜逃,整个三线城市房子全部烂尾,老百姓投资的理财产品被查是非法集资,血本无归还背负债务的老百姓们哭作一团……行长和女书记最终落网。
吸血就是隐喻,互相给血就是贷款和偿还债务。
这片子讲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很现实的事儿。
整体来说并不喜欢这部剧,吸血鬼和圣经的结合也让人索然无味(基督教本身就归属于男权体系)。
单说一下贝弗利这个角色,属实出彩。
她是一切欲望的结合体,是精致的利己者,是对权利的绝对追求者,是一生都在自洽的伪头目,是乐此不疲摧毁旁人世界观的诡辩家,是要打造自己诺亚方舟的创世者…这样的反派才将将让整部剧有些看头。
她领导能力出众,但实权不在手,就算是在一个小岛上也无法从男权leader👉🏻「主教弔」手中夺权,尤其是他有“天使”的辅佐和神迹的双buff加持。
纵观来看贝弗利后期的煽动能力和执行力都太强了,满嘴仁义+杀人放火的行径简直是当之无愧的leader本能。
另外一个不讨厌的角色是伊琳,这个角色本身的形象非常立体,但萦绕的性缘线却像一坨臭屎。
她在谈论自我和死亡时最飞扬也最恣意。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是身体里的烟火」我的存在有其目的我在喂养生命/我已经支离破碎/我那些最细微的部分都是可以回收的/我的数十亿碎片分散各处/我的原子落在植物、昆虫和动物上/我就四散在该死的宇宙中」一个因没有绝对权利自负而亡,一个因过于仁慈和大爱而死。
再说一下吸血鬼这个设定,剧中提到一个点很有意思:伊琳摄入血液后吸血鬼会使宿主身体恢复为「最强状态」,而彼时伊琳怀着孕,身体自动判定胎儿为累赘自行帮母体吞灭消除了。
(寄生虫被吃掉了,没毛病。
莫名其妙连看了三部基督教背景的东西,浓度有点超标。
午夜弥撒是这三个里我最喜欢的。
部分原因是对吸血鬼题材长久的爱,没想到的是利用它解构了信仰系统,很惊喜又很合理。
基督教许诺了宏大的永恒,但上帝已死,世界处在虚无时代啦;吸血鬼却能以几乎唾手可得的永生考验你。
我们存在主义者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黑暗的水中央,等待日出,在晨光中燃烧自己向你证明世界已经疯了。
最后一集(两集 煽的有点超过,小扣一星。
地狱公使的主题最普通,宗教讽刺、群体狂热啥的,不过它就是工业制品啦。
再次印证了二手经验里韩国宗教泛滥的状况。
不明生物设定算是亮点,但有种没考虑好怎么交代它们的动机就为下一季留了扣的感觉,搞得不想再看。
圣母更多的关照在人,人的欲望、疯癫以及它与信仰的互动,顺便讽刺了教会体制。
以文本上的模糊性塑造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至于凝视啊什么的我也搞不懂,反正是以色见祂啦。
对白一(Episode 4):伊琳:我们死后会怎样?
莱利:会发生什么?
伊琳:你怎么想?
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莱利?
莱利:我不知道,有人说他们知道,我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说一下我死后伊琳:那就说一下吧,你死后会怎么样?
莱利:我死了以后,我的身体停止了运转,停下了,是瞬间的,或者是逐渐的。
我的呼吸停止了,心脏不再跳动,(这是)医学上的死亡。
过了一会,大概五分钟之后,我的大脑细胞开始死亡。
但在同时,在...或许我的大脑释放出一些二甲基甲酰胺(DMT),这是一种我们做梦时会释放出的致幻物质,于是我开始做梦了。
我的梦境从未如此宏大,因为它占据了一切,所有的这种物质(DMT)被全部释放出来,我的神经元在燃烧,我看到记忆和想象交织而成的绚烂景象,而我就如同嗑药一样(笑),真的就如同嗑药一样,因为我的意识在回忆中漂流(笑)。
长长短短的梦境,混杂着回忆的梦境,还有...就像是最后的谢幕,这个梦终结了所有的梦,最后宏大的梦,清空了我的意识,然后...(停顿)我停下了(I Stop)。
我的大脑活动停止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痛苦,没有记忆,没有曾经存在过的感知,没有曾经伤害过别人...(哽咽)...没有曾经害死过别人。
所有的一切,都原样的出现在我面前。
电流自我大脑中消散,直到它成为死去的组织,死去的肉体。
彻底的湮灭。
所有那些,组成我身体的小分子,它们,细菌,微生物和无数个其他的小分子,它们曾经生活在我的睫毛上,我的头发里,我口中和皮肤上,在我内脏里,和所有其他的地方,它们还继续活着,继续蚕食。
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在滋养生命,我腐烂了,所有的碎片都进入了循环,我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存在。
我的原子存在于植物中,甲虫身上,动物身上,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过一瞬间,消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深呼吸)该你说了。
当你死后会怎么样?
伊琳:说我自己?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不,我不说我自己。
今天死去的不是我。
对白二(Episode 7):莱利:会发生什么伊琳:(笑),什么?
莱利: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伊琳:是啊,会发生什么?
莱利:所以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伊林?
伊琳:说我自己吗?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所在。
这个词——自己。
不应该是这个词,这样不对,不是的。
我怎么会忘记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身体里的烟火。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
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得我身体里每个原子,都来自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
其他的一切都是画面,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回来了。
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我的小孩,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都回来了)。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而“这些”就是我们说到“上帝”的时候,所指的。
那唯一的存在。
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吗,但现在,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场梦境,是一个愿望,且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而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是所有。
我就是“我”。
莱利:(微笑)。
注:本文是对照字幕组手动编辑,基本了保留原对话,括号内容是为了阅读起来更加方便。
本剧最后一集借助依琳说出的台词非常有哲理(ps:原片台词摘抄了评论区一些大大们的)会发生什么?
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是啊,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说我自己吗?
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所在 ,这个词 自己,不是这个词,这样不对,这不是,我之前怎么忘了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这段台词,悟性有限,我的个人见解是,这个我是“本我”,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真我,在临死时才发现,下面接着描述那种感受,也是属于这个真实的我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
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
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
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
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
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
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
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
我就是我。
看评论还以为台词有多冗长,看了就知道其实还好。其实我挺喜欢这种,絮絮叨叨地把角色心中所想全部说出来的台词设计,没有落下任何细节,认真看的人都会沉浸其中,化身成为角色本人,去体悟他们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一些情节不免落俗,但是整体剧情非常带感和新奇,宗教背景下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爱与恨,归根结底就是执着。有一句台词说得好,为其他素不相识的人们去死,这岂不伟大?
只有神知道我有多痛恨假借祢的名行事之徒。這部片有不少內涵,但是多餘的台詞太多,砍一砍三集或變成電影可能更好。塵歸塵,土歸土,終究是一場夢啊,施主。
先看了一些评价(冗长宗教哲学),我也觉得可能没那么好,应该不如《鬼入侵》。我又错了。《鬼入侵》是《午夜弥撒》的前提,需要先看前者再看后者。演员也是穿越来的,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单拎出宗教恐怖和吸血鬼片都是同类中的杰作(虽然大boss的设计不及《血族》,但那不是重点),两者合体更是惊人。这些都不是重点,死亡哲学与人间真情才是,所以“冗长”的部分其实很戳人。弗拉纳根的片子并不深奥,也谈不上门槛,只是很少见。不文艺,很通俗又很耐看。夸张点说,有点莎士比亚拍恐怖片的感觉。
It’s kind of a movie protocol now, East Coast: Cult; West Coast: Murder
各大电视网不给你开绿灯是有原因的。讲真,把群像戏写成这个样子,叫谁爱看啊?
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和他一起半夜出海划船,一直划到天亮。在海上他和她讲了一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被一只吸血鬼咬了。女孩问:你是想吓我吗?想让我无路可逃?男孩说:不,我是想让自己无路可逃。我知道我一直没有你那么坚强。我想让你亲眼看见,你才会相信。我希望你能一直划到大陆去,不要再回那个岛,虽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回去救所有人。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的光晕在他的眼睛里无比明亮和美好。天边一点点亮起霞光,最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脸庞上。这一刻,他看见女孩小时候的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美好。女孩伸出手去拉他,下一秒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男孩在眼前燃成了灰烬。
他说他自己一直不够坚强。那你说他上那艘船,到底算直面了无能,还是逃避了反抗与拯救的责任?丨就像前几天友邻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宗教,什么是神,我们能否对其说不。如果生老病死是世间常序,我们又是否应该对其说是。 信仰用生命的整长来背书,看似自由却是信息不对称的阴谋 眼见为实的永生背后 是并发症般的无底欲求 无尽黑暗里的人间炼狱 等下一个阳光普照做自然的审判。蛊惑之昧 短视之殇。丨奇迹,是一场以进化和优选为名的杀戮。拒绝恩典的人,是选择自由意志走向灭亡的人。 丨“魔鬼也能引《圣经》为己用。”原教旨主义的全场景运用 父权与神权的对峙与争夺 异教徒的渗透与兔死狗烹丨宗教重点在于信,而不在于神所谓正与邪 善与恶丨神父的辨识力为何失效?
期待是纯恐怖剧就可能失望了,文学性特别浓的剧本,再加上宗教主题,连看字幕都是一场考验。前三集都在花大篇笔墨铺垫,为后面卯足了火力。第四集结尾开始惊掉下巴,第六集的混乱堪称血色婚礼教堂篇「血色洗礼」。Mike Flanagan无疑是当今恐怖剧大师了,每部都足够恐怖,却发现恐怖只是最表层的,还有更深入的内核。而「信仰」这个内核就是本剧最主要的恐怖来源,看它把人变成什么样,在当下难道不应景吗。
最后一集“红字”剧情个人很不喜欢!!!!要素过多导致每个都无法深入讲述……顶着史蒂芬金的大名就一定是好片嘛……
7/10 虽然痕迹太重但是各个角色分配的大段独白看得很过瘾。显然包含了对美国时政的隐喻。反派大boss不是妖魔鬼怪而是Bev阿姨这个设定很可。很精致很慢热结尾很。。。科学?
【D】二集。铺垫冗长,题材无感。
豆瓣人,呵呵
8.0?EXCUSE ME???
诗剧,看似是恐怖,其实在探讨信仰。男主尽管犯过罪,却毫不犹豫,投向阳光,哪怕灰飞烟灭,也不要玷污灵魂。还有男主爸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徒,在一片火光中,平静地唱着颂歌,等待阳光讲自己带走。人性本就不可改,哪怕有了信仰,也会信成邪教,如那个偏执狂修女。有的人即使没信仰,也仁慈善良。鬼入侵团队……第一次诈骗是鬼庄园,难看难看难看!这一次是午夜弥撒,虽说很高级,但如果不是打着鬼入侵团队和恐怖标签,我根本不会点开!话说鬼入侵团队,到底什么时候能再拿出一部灵异恐怖剧!恐怖迷简直要饥渴死了,就没几部能看的!这部要早说是吸血鬼我根本不会点进来,我的灵异呢,灵异!我要有鬼!太难了!
【2021 演员其他 文艺 惊悚 欧洲神话 NetFlix 美国 剧】[视]0760,符合预期,节奏很慢,中期快进。导演《鬼入侵》《睡梦医生》,隔绝的小岛,群像剧,车祸出狱男,女教师,女医生,神父,警长,暴风雨,岸边成排猫尸体,公共场所狗死亡,1080化合物氟乙酸钠。圣痕,圣餐,神迹,瘫痪站起,返老还童,惧光,嗜血,异教徒。E3反派现身,蝠妖,E4孕妇肚空,E5木船告白,E6最后一夜,复活节。不少台词引用《圣经》相关内容,对不了解的观众不友好,亲情、爱情部分被稀释,911穆斯林种歧尊严,集体殉教,宁静迎接,探讨死亡与永恒。...吮吸他人之血,一部分醒悟了,拒绝异化,回归纯朴
制作精良。布局悬念的前半部分5分,有《The Leftovers》(守望尘世)的感觉,喜欢这调调的不容错过。后半部分则是某种恐怖片(哪种就不说了免得剧透)和《迷雾》式的邪教片,4分。结局浪费了之前的一个伏笔,有的转折该从一开始埋伏笔却铺垫不足。关于生命的大段独白融合了科学的内容,浪漫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激情,很美。
第2000部。从尘土里来,到尘土里去。恐怖的不是吸血鬼,而是原教旨的人:任何时候都能从经文里掂出一两句来为自己的罪辩护。一个疑问是:变成了吸血鬼之后,是不是人性就变成了兽性、鬼性(魔性)?🤔
用了五集去铺垫,然而六七集废话也超过一个半小时
不算恐怖片,大段大段的圣经内容其实我完全听不懂,有点难以忍受,其实看完之后我想跳过其中任意一集也不影响剧情的推进。最喜欢女医生,神父演绎的很棒,天真和藏着秘密的大眼睛。其实不好看,想给三颗星来着,但是结尾部分女主角对于生命的理解拉升了整个剧集的档次,我从大海中来,回归到大海中去,我是宇宙的梦境,我是我——这也是我对生命的理解。
节奏太太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