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狗血爱情片越来越别出心裁了。
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上个音乐tag。
试图装成“网抑云”蒙混过关。
你看。
《有一点动心》,用了张信哲的歌名,又把张信哲本人抓来当艺术指导。
结果讲的是失恋男女酒后乱性。
《迷妹罗曼史》就更离谱。
一个酒吧歌手,冒充罗大佑和粉丝一夜情。
女粉丝被骗炮后怀孕,宁愿独自养大孩子也不打算找渣男。
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狗血爱情片在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喏,你看。
又新出了部新片,这次不光有意外怀孕,连骨灰都给你扬了。
简直是叹为观止啊——《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2021)
这片的狗血程度有多高?
俗话说的好,如果一盆不够,那就上两盆。
导演玩了手“双线并行”,不仅剪辑得让人头晕眼花。
故事更是狗血叠加,两面开花。
男女主这条线,是两个失意音乐人相遇后相互鼓励,走出阴霾。
另一条则是七十年代下乡知青两情相悦,却因命运被迫分离。
嗯?
看上去还挺正常?
别急,你接着看。
女主林珊妮(于文文饰)本来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原创歌手。
虽然从国外音乐学院毕业。
但偏要选择最苦的奋斗方式:日常在地下通道卖唱。
咱也不知道一个富家女,想实现音乐梦想,为什么不正经找个公司包装出道。
再不济找个酒吧驻唱也行啊。
偏要成天和城管玩被赶被打的猫鼠游戏。
还愈挫愈勇,非得在地下通道等一个赏识她的有缘人。
林姐的脑回路派爷是不太懂。
同样搞不懂的还有导演的想法。
卖唱没两分钟,啪,就转场到五年后了。
林珊妮已经成为了……哎,还没成呢。
还是个没有名气的小歌手。
有缘人有没有等到不知道,反正是等到家骗子公司。
没做专辑呢,就说要给她办32场全国巡演(此处致敬杨坤老师?
)。
根本就没人认得的小歌手,谈何演唱会?
果然,演唱会没人买票,巡演只能取消。
所以她这五年到底干了啥?
努力努力白努力?
呆在地下通道拍短视频都比这火得快吧!
演唱会是取消了,但前期宣传也肯定投入不少啊。
公司能这么白白亏钱吗?
当然不能。
所以这钱是林珊妮自己出的,整整20万。
对,你没听错。
林珊妮先垫了钱,再等公司赚钱还她。
emmmm……这就是传说中的富家女体验生活吗?
林珊妮巡演没了,钱也没了。
梦想和面包一个不占。
想要寻死,站在楼顶上踌躇。
结果被一个看起来有些瘫痪的男人给叫住了。
这男人一条腿不能动,但嘴皮子利索得很。
先是和她开嘴炮,说你跳楼一定要保证头朝地,如果腿着地死不了就得瘫痪一辈子。
接着跛着就要给她示范一下怎么跳楼。
吓得林珊妮赶紧把他从栏杆上给拉下来。
跳楼还遇到神经病。
气得她回去就把自己的吉他扔楼下了。
(温馨提示:高空抛物犯法哈)吉他被捡回来的时候已经修不好了。
林珊妮又看中了乐器店老板新挖来的二手吉他。
正是这把吉他,引出了另一条线——在吉他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个日记本。
里面记录了主人公和他爱人的BE爱情故事。
七十年代的陕北。
知青华林、闫大河同时喜欢上了女知青小兰。
两人相遇,是华林在山里放黑胶唱片给闫大河的架子鼓伴奏。
没错,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带着黑胶唱片和架子鼓。
可以说,编剧是一点没有常识。
后来华林为了追人。
说要组个乐队,请她当主唱。
乐队怎么组?
他拉来了村里会吹葫芦丝、吹笙箫、拉二胡、拉手风琴的几个村民。
也别问怎么这个村的人都会点乐器。
毕竟你看看,这七十年代的吉他,过了五十年还能传到女主手上呢。
人追到了,高考也恢复了。
两人约定一起考去北京。
结果华林考上,小兰落榜。
他俩只能异地通信,约好小兰明年再考,华林在北京等小兰。
而暗恋小兰的大河,甘当一只默默无闻的舔狗,在陕北留着照顾小兰。
直到有一天,小兰收到华林的分手信。
说他变心了,“对不起谢谢你你会遇见更好的”三连文字炮弹。
把小兰砸吐了。
物理意义上的吐了。
没错,小兰怀孕了,孩子就是华林的。
是不是嗅到一丝狗血味了?
别急,之后更猛。
小兰哭着要去北京找华林问清楚。
大河拦下她,说自己替她问。
到了北京才发现,原来华林得了渐冻症。
绝症,只剩几年寿命,人会逐渐失去对四肢躯体的控制。
出于对小兰的负责,他谎称自己出轨,决定结束这段恋情。
但是大哥,你说自己出轨,这算负哪门子的责啊!
把爱人骗得悲痛欲绝,万一人寻死了你能负责吗?
这闫大河也是一同个脑回路。
瞒,就硬瞒。
对华林,不说小兰怀孕了。
对小兰,也用华林出轨那套说辞交代。
你要是不想掺和他俩的事,干什么揽下去北京的活?
总之就是你瞒我瞒大家瞒,打死不说实话。
现实中的大多数误会都是来自于外界。
偏偏影视剧里老喜欢一句话不说。
看的人又气又无语。
同样不爱说的还有男主。
没错,就是林珊妮在天台上碰到的瘫痪男人,董东。
他曾经也是个音乐人,在北京和朋友玩乐队。
后来同样因为渐冻症而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开了个乐器店。
又是渐冻症,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吧?
董东就是华林和小兰的那个孩子。
他继承的,不仅有父亲的绝症。
还有抛下女友的习惯。
😅感谢医学进步吧!
如果不懂避孕的话,这片子还能再拍个续集。
知青线的结局,是林珊妮给董东母亲递上日记本,告诉她真相。
而陪了她这么多年的大河,一点意见都没有。
备胎备到无极限。
林珊妮,则在董东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
董东还为她东奔西走,找来各种朋友给她组乐队。
完成她的巡演梦想。
你以为最后他俩会在一起happy ending?
派爷只能说,打死也没想到结局。
林珊妮在董东这找到了做音乐的自信,收拾完东西就回家继续追逐梦想了。
做没做出成就不知道。
但本着一颗善心,她把董东前女友拉来照顾逐渐完全瘫痪的董东。
硬是把可能出现的三角恋掐死在摇篮里。
完成了全片最大工具人的使命。
以至于到最后。
董东逝世,林珊妮盛了一罐子他的骨灰——洒进了黄河。
影片结束了,派爷坐在位置上久久不能动弹。
心里只有想撒骨灰的冲动。
一部爱情片,男女主不谈恋爱也就算了。
女主的最大作用,竟然是修复别人的爱情?
最后还能撒上“朋友”的骨灰。
怎么,不仅要当他爱情的守卫者,还要当他黄泉路上的引路人?
派爷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别看,快逃!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其实吧,这个老套的悲剧重演,经典的不治之症,混上一点坎坷追梦路,都还可以接受,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就那样吧!
看片名和预告片以为又是一部催泪爱情片,然鹅并不。
男女主的关系,正如映后导演说的,更像是“红颜知己”,虽然确实也有情愫,但这样的一个结局,也许才是最好的安排。
可以感触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克制而内敛。
秋兰与华林、珊妮与东东,两段故事通过镜头的切换闪回平行延伸,到了最后又交织在了一起,细节上的安排和处理很有巧思。
如果说知青的故事和渐冻症的痛苦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音乐应该是能把每个人都关联在一起的元素。
片子有种音乐剧的风格,选曲都很好听,配合着剧情的推进,带动观众的情绪共振。
剧中董东对于音乐的挚爱与执著,戏外脑浊(宋宁是前贝斯手)在五道口嚎叫中嚎叫,都是乐手的真实。
“昔日我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
”渐冻症是可怕的,但音乐才是宿命。
结尾彩蛋应该是致敬摇滚传奇Jason Becker,激励每一个人积极生活,去热爱那些,值得热爱的一切。
6
评分给的高,源自细节和初心,扣不开的啤酒盖,讨钱时干燥颤动的声线,公务员贝斯手自嘲的点烟,以及后半段炸裂的父母知青爱情线,当然作为音乐主题电影,歌都出乎意料的好听。
怀旧意味很明显,我更愿意称之为“我没过完的那场青春”,作为“眼瞅着三十岁但一事无成”本人,我还挺看得进去,起码真实,不是布景搭起来的、看似写平凡人实际“上层人”体验生活故事(对,说的就是现在的垃圾爱情生活现代剧!
)电影主角年龄、时代、行事都突破了现在影视剧生怕主角不够年轻动人,故事不够奢华浮夸的审美。
但是!
导演你没有心啊,搞那么不必要的旁枝干嘛,比如开头那五年的片段,比如小孩那一段,比如女主角前男友那一段,光一个巡演取消你来来回回说了四五遍。
编剧方面,故事挺好,逻辑没编好,去延安可以,买吉他都可以,跳楼遇到男主emmm;乐队缺人可以,巡演可以,刚好就遇到前女友就emm…逻辑不用心,遇事就用巧合凑,难免让人觉得呵呵哒。
知青演员用心了,我哭死,从下雪自行车那段就开始流泪,老爱情,后劲大。
为什么前任系列平等都能那么高,我不服,扣掉一星是因为主创团队不许骄傲!
要保持这种老牌作风,别学市面上圈钱的样子!!!
相遇相知然后分开的爱恋情深,也许是这世上所有人的意难平不是我们不够好,只是时间不凑巧,或许换个时间,我们才是最适合对方的人。
歌手于文文饰演女主珊妮,男主宋宁峰饰演董东。
这俩演员知名度并不高,提到于文文突然就想起那句歌词“分手也要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对她的印象只有这一首歌,在电影里于文文的颜还是不错的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
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
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
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而每个人在现实中的爱情,也都有各不相同,有人干净利落,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人则云淡风轻,喜欢水到渠成、相濡以沫,也有人执迷不悟,明知不可得却不放手,由赵宇执导,于文文、宋宁峰主演的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就是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展现爱情复杂、多变而又真实存的本质,看完这部电影,相信每一个人对爱情都会产生全新的感受与领悟。
影片故事开始时,于文文饰演的摇滚乐队主唱林珊妮正处于人生低谷,对事业、爱情甚至生命都失去了热情,宋宁峰饰演的董东也好不到哪去,原本也是摇滚老炮,现在因为行动不便而越混越惨,守着自己的小乐器店里勉强自食其力,每晚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中才能睡去。
就这样两个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相遇在一座陕北名城的天台上,因为跳楼你拉我扯,竟然无意中擦出了久违的火花。
与此同时,随着林珊妮手中的一本日记,时光又来到1970年代,华林与秋兰是一对年轻的知青,正在享受着单纯、质朴而又热烈的恋爱。
前后三十多年的时空交错,两对恋人的隔空交错,写实又接地气的剧情,加上不拘一格的影像手法,让影片始终在诗意与理性之间流动,引发观众对爱情的思考,正如秋兰的日记,你以为它是浪漫的,却没想到结局是如此残酷,而当你看到林珊妮和董东的世界太现实,但最好的爱情就应该是从来没有开口说爱你,却默默为你做了一切。
在抖音上看到预告,感觉应该不错,再加上这个忧伤文艺的片名,果断决定要去看,结果看了前半个小时,我就有种这可能是烂片的预感。
前几分钟我还能满怀期待地看下去,半小时后...这在讲啥?????
讲故事就好好讲故事,穿插叙事在这感觉用的乱七八糟的,而且张秋兰和华林的故事也平平无奇,没什么亮点。
怀孕的情节也是被其他电影用烂了的,你用起来没什么创新的话,那就是狗血了。
林珊妮(于文文)和男主的相遇相识也很尬,跳楼偶遇,然后又立马安排再次偶遇,无意得到的日记主角又恰巧是男主的父母,这硬凑也要有个度吧。
回到片名《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讲道理这个名字我很喜欢,相信看这电影的人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因为片名。
好,本片有两段故事,张秋兰的故事还算完整,顶多就是绝症与爱的情节相当烂俗一点。
那么女主的故事呢?
女主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是指哪一场??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片头那个男的,应该是女主前男友吧,后来还给女主写了首歌,里面肯定是有故事的,我都在猜测故事走向了,结果呢,不是...整的我有点懵逼。
女主后来遇到男主,两个人很生硬地被导演凑在一起,然后呢,给女主整巡演,没有努力没有挫折,平淡又顺利地就继续下去了,最后呢,导演安排乐队一个龙套下线,让男主顶上,这让女主发现男主也有渐冻人症,然后呢,也没什么然后了。
这尼玛也算不上是一场恋爱啊。
这剧情安排的,片名和副线勉强合得上,和主线没关系???
宣传很多人看哭了,我看电影时候旁边也有一个妹子哭了,但我肯定,仅仅是片名引起的共鸣,换了随便一部爱情片都可以有这效果,他们哭,哭的是自己的故事,不是被剧情感动了,只是因为有个宣泄口,这个宣泄口是什么不重要。
曾经看过一部小说《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一个推理作家随笔写的爱情小说,女主因为渐冻人症最终离开了,那爱情故事写得刻骨铭心。
再看看这片,啥玩意啊。
给两分,一分给片名,一分给我臆想的渐冻人故事吧。
刚刷完《我还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因为于文文才了解到这个电影的,一听这个电影名字,先入为主的认为她就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片,但是看完之后发现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演技可能没那么好),小制作的电影就很难迎合所谓的市场,哎…电影主要两条线,一条线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男女为了音乐梦想一路坚持的故事。
林珊妮一个年轻女孩由于在音乐的道路上遇到各种挫折和难处,为了现实生存问题接到了延安的一个商演,生活一直很丧,在这中间偶遇到了一个董东的男孩,同样也是一个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渐冻症)无法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但是生活的算是比较阳光。
两个相处了一段时间,音乐上交流了很多,都是相互很欣赏彼此的人。
另外一条线是一次珊妮在买吉他的过程中在里面无意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华林下乡和延安当地一个叫张秋兰女护士之间的爱情故事。
华林是一个音乐才子,由于音乐和小兰坠入了爱河,两人同样都很喜欢音乐。
后来由于恢复了高考,华林考上了北京音乐大学,而小兰还没考上,华想等后一年两人一起考上,但是为了让华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兰让她走了,没知这次竟然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几年后,华给兰来信说是自己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孩,马上要结婚了,这次是最后一次告别了,这时候兰已经怀有身孕,身为兰好久的闫大河只身来到北京质问华,了解了事情真相,理解了华,一直喜欢兰的大河默默承担了照顾这对可怜的妻儿的责任,后面在追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董东就是华的儿子,可能有由于遗传原因董也患上了渐冻症。
故事中间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点在于董为了完成珊妮的演出梦想,召集了自己的几个玩音乐的朋友,几个朋友现在为了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音乐只是闲暇的打趣,演出结束了珊妮无意发现了原来董就是华的儿子,发现了原来他也得了渐冻症,生活无法自理,后来一次董与前女友的一次相遇,因为自己的病不想耽误自己的女友,董谎称自己和珊妮已经领证结婚了,让女友死心。
电影的结尾珊妮把这个真相告诉了董的女友,女友又回到了董身边陪董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时光,故事虽然是悲凉了,但是是美好的。
看完这个电影感受还是挺多的。
第一感动到点就是一个年轻女孩一路为了梦想坚持不放弃,珊妮就是于文文的映射,一路不被认可,一路为了梦想而放弃一点东西,幸好坚持没放弃,你现在就被大家看到了,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真心希望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那一束美好的光。
其次感动的点在于董的一些朋友虽然为了生活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没有忘记音乐的初心,虽然各有自己的工作,但是闲暇之时还是会继续写歌,只是在心中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护者自己的音乐梦想和最初的那份美好与感动,泪目。
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有几个人能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内心的那份美好。
最后感动的点在于华和兰之间那份父辈美好爱情是多少人所向往的,真正美好的爱情应该就是希望对方过的幸福。
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观很少所以才会显得无比珍贵和美好。
生活中可能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一看到这类美好的人和事情都会使人向往和追求,希望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光的人!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敌煎熬。
我自认为抗无聊系数比较高,但都顶不住,结束了立马就离开座位,一秒都不想多呆,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是成龙大叔参演的《龙牌之谜》。
龙牌之谜 (2019)3.62019 / 俄罗斯 中国大陆 美国 / 动作 奇幻 冒险 / 伊哥·斯坦普陈科 / 成龙 阿诺·施瓦辛格别看就对了 这几个方面其实都是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把电影拍得稀碎。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
然后就是剧情重心,感觉标题和内容都是为了第二条知青线服务,但是拍出来却是双线,你要拍双线就别取这个标题,而且女主一开始去找人的动机模糊,莫名其妙就到了延安。
从前面来看其实是像一部偏小众的文艺片,到后面怀孕那就开始狗血了,渐冻症、不辞而别、隐瞒与欺骗。
说这几个词就够想象剧情了。
再加上两条线穿来穿去,歌曲旋律都差不多,所以这就开创了受苦流拍法,不过受苦的是观众。
导演或许懂故事,或许懂音乐(这确实不一定),但一定不懂电影。
我打了四星,是因为作为电影批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有些地方有硬伤,差不多是三星,但是另外一星实在是看不惯有些评论。
(就像李敖评判金庸小说:“臭鸡蛋闻着臭,我不吃我也觉得臭。
”一样荒谬)1. 女二双眼皮是割的,一看就能看出来(副导演就不能挑一个长得稍微俭朴一些,长得好看一点的女演员吗,虽然女一也是)。
2. 剧情随意。
(太多剧情随意了,看得出来,导演是一个游离于商业和文艺片的初出茅庐的新人,有时候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却浅尝辄止,有时候又想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些硬伤减一颗星,别的请问还有什么减星的?
男主女主相遇,就像I JUMP,U JUMP.你跳我也跳,我不是来跳的,你也不是来跳的,但是我认为你是来跳的,我也骗你说我是来跳的,这不就是日常的爱情吗?
多感人!
你追女孩子的时候不套路?
你撩汉子的时候不装B?
开玩笑!
这就是我们潜意识中对偶遇最好的映照,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爱情,虽然导演有点稚嫩,没表现好,但是你不能说宋宁峰一瘸一拐就不如小李子在漫天星光(蓝背景)下给你放个电吧。
我有渐冻症,为了你不和你在一起,这不就是我爱你的表现吗?
喜欢TITANIC的人说,之所以说TITANIC是经典,就是因为ROSE因为爱JACK,而不和JACK在一起,这有什么区别?
ROSE=秋兰,JACK=华林,有什么区别?
你们这群狗子,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他们的感情你们作何评判。
林徽因=秋兰,梁思成(金岳霖)=闫大河,徐志摩=华林,这种感情你们能理解吗?
你们歌颂么?
你们贬低么?
你们这些卫道士只会觉得林徽因绿茶,觉得徐志摩花心而已。
但是你是林徽因吗?
你是徐志摩吗?
你是金岳霖吗?
呵呵。
影片引用鲍勃·迪伦的两句话。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苍穹。
”“昔日我曾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听起来真的是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矫情!!!
幼稚!!!
中二!!!
鲍勃·迪伦曾说:“民谣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是图画,是比我能说出的任何东西都更有价值的图画。
我知道这东西的内在本质,我能轻松地把它们连接起来。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苍穹。
”后面还有一句:“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才能听见人们的呼喊”,你们这些观众倾听了吗?
就能打这么低的分。
导演就是想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是林珊妮?
其实她爱着董东,但是她内心其实并不是真正喜欢音乐,而是想当大明星,因此放弃董东(理想和爱人的难舍难分,为了事业,为了梦想,还是所谓的爱情)。
是董东(华林)?
爱着女主唱(秋兰),但是因为爱她所以要离开她。
是闫大河(四哥)?
爱一个人,扭曲事实,当一个接盘侠。
其实导演也没想明白,所以将所有的故事陈列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判断。
但是差评是什么鬼?
你觉得ROSE爱JACK吗?
ROSE最后不也是嫁给他人了吗?
你怎么还这么歌颂TITANIC的爱情?
你觉得林徽因爱梁思成吗?
这可是民国时期的一段佳话。
所以你们在BB些什么?
是不是抖音和快手的快节奏让你们看十分钟电影就可以说这部电影是狗屎了?
是不是00后快餐文化的节奏充斥你的智商了。
能静下心来看一部电影的人不多了。
人说看电影就像看书一样,从厚变薄,从薄变厚。
你们这些狗子厚过么?
就觉得都是薄的。
看了觉得还行,很喜欢里面的音乐
我寻思着歌也不好听啊
竟是21年的电影 我还以为更早些呢穿插着很多音乐 我以为会想看国外音乐电影一样 结果感觉还是有差距吧 没有因为歌而感动 歌也没有特别抓人耳朵没想到是渐冻症 感觉到一些遗憾 还有上一代人的感情好像虽然保守但也很豁得出去
各种无语
如果这不是一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是半个小时的微电影…应该会好很多。多一颗星给于文文吧。
没想到这么低分,浪费于文文在里面的歌~
故事情节不太连贯,但是是有泪点的,那些为梦想追逐的日子,真不容易,现代爱情部分几乎没有,也许有些人认识过,就足够了,战争年代真不容易,听首外语歌就被说崇洋媚外,感谢足够解放了,还有了方便大家联系的科技和交通工具,赞赞啊,于文文也还是那么突出,小女孩好瘦,希望未来大火出圈,爱电影里的每一首歌,只是不能在网易云听,习惯了。。。。“有些人认识过 足矣”
害,里面的歌都挺好听
好难过。
故事稀碎 但听文文唱歌加一星~
唉… 幸好没去电影院…
歌曲还是挺好听的,仅此而已。
剧情老套,癌症变渐冻。五星给里面的歌曲,很舒服
中午抽空看了下,觉得挺好看的,评分有点低了吧。我喜欢的偏文艺小众的,分数怎么都这么低。两个时代的故事被串起来了,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巧合,最后收尾收的挺好的。男一和女一之间没有俗气的爱情,就像一个过客,我来过,我走了,各自生活各自远方。没有去描述,但男一为什么拄着拐杖都能知道。女一最后没有大红,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安安静静的电影,挺好!
剧情太俗套太简单,歌好听,三星吧
冲于文文来的
于文文本色出演
垃圾垃圾
3倍速都看不下去,歌也很难听。
故事很好,毕竟是有原著的。歌不够硬,一路子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