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始终像午后闲闲的时光,不淡不缓的流动。
岁月始终像地上斑驳的阳光,总有一些闪亮。
静数时光,默怀年少。
谁,听我说这关于光阴的故事。
谁,陪我看细碎年华悄然离去。
多年后,再过许多年后,会不会像一美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可爱的多美,有一个有点酷却懂得疼爱人的许毅源。
看《光阴的故事》,我被感动得满满。
追逐的身影,棒棍下复邦的哭声,一美爸爸的铁砂掌,陶妈妈说复邦是母猪的孩子,一美的3*3,拍熊的名字,郝伯伯的手枪,以及一美单纯的愿望。
这些充满欢笑的镜头让我总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毕竟这些事情,在我们小时候也一样在经历。
小时候,孩子,原来这些词语在长大的我们看来是那样美好,那些逝去的岁月里面刻画下我们怎样的欢声笑语。
我们一点一点长大,身体的成长固然是岁月的痕迹,可是心灵的成长却让我们开始苦恼。
于是,复邦抱怨,连没脑子的一美也抱怨。
一美帮拍雄写情书,茜茜和复邦的交往宣告一美从10岁到18岁的愿望破灭,朱磊写信让茜茜让叫一美被误会,复华变成学习的机器,陶妈妈阻止复邦和茜茜的交往,一美的日记,许毅源的出现。
他们长大,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青春变得繁芜而昌盛。
我希望故事到这里就好,到这里就好。
村子的风水不好,家家都开始经历苦难。
张叔叔失踪,茜茜与复邦分开,陶妈妈生病,复华住进疗养院,一美跑出来一个妈妈。
这些悲伤的情节可不可以不要?
生活,原来这就是生活。
生活也就是这样。
我们像他们一样过童年,像他们一样抱怨成长。
可是他们依然将生活活得像样,而我们,当一张一张纯净的脸庞变得沧桑起来,我不得不在心里面反省,为何我们不能像一美那样单纯而善良的成长。
那些单纯的小愿望被我们丢到那个角落。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一美那样傻傻的长大。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看了很多电视,电视教坏了我们。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周围没有那样相亲相爱的一村子的人。
我们怎么可以一直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好好过现在。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满足不了自己。
当身边一些人走失,当经历的一些往事开始淡忘,我们怎么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究竟在发生怎样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要一直只看到自己前方的世界而忘记身后还有一个我们看不到世界。
要如何保持一颗善良乐观的心生活。
我想我们要学习,向一美学习,向茜茜学习,向《光阴的故事》里面每一个人学习。
学习生活。
记得从前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事也要张显得似所有人都知,现在几乎在怎样的天翻地覆都说不出几句话来。
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知道如何表达。
《光阴的故事》一个献给“珍惜我们一起走过,物资贫乏,互相扶持的时代”,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给我满满感动的故事。
陶妈是全剧“最聪明的傻子”。
她事事认真计较,“家里有多少饺子,我妈全有数”,复邦说。
硬逼得两个儿子一个婚姻不幸,一个疯了,还逼得自己遭了天谴,患病而死。
正是陶爸粗暴,陶妈精明,才养成复邦的傻气冲动,复华的胆小局促。
与此对照的是孙家。
孙爸是多么好的男人啊!
是他撑起了最高远儒雅的一片天,让孙家一家幸福美满,即使照顾上阿公的不幸,都化险为夷,成为云淡风轻的芬芳,更不用说给了许毅源一个真正的家。
孙爸是全剧最有智慧而隐忍的人,正是他懂得欣赏、感谢孙妈的傻气、奉献、正义感,深深爱着孙妈妈。
因此,许毅源找到了知音人和指路人,是孙爸,也由衷地深爱着得了孙妈真传的一美。
剧中的陶妈、茜茜、朱夫人、妮妮都是聪明女子,却都得不到快乐。
所以孙一美说,“我比你傻,可是我比你快乐啊。
”聪明不等于智慧。
冯妈、一美、孙妈都获得了天意的幸福。
年轻时被文艺的男生吸引。
他们纤细浪漫、有一肚子的诗词歌赋,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和他们在一起,像是身处闹市中的桃花源;年轻时被有故事的男生吸引。
他们不羁放荡,潇洒自在。
他们随手点起根烟,仿若有天大的秘密背负于身;
年轻时被正确的男生吸引。
他们一身正气,他们有最坚定的信念。
他们做着自认为正确标准的事,跟随他们,去国家级的实验室、去校级讲座会,光荣无尚!
于是,再遭遇了各种勉强、跌撞、尴尬、无奈后,跟自己告饶,承认,无法和他们继续。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一部分。
文艺的男生可以和你谈文学电影高深著作;有故事的男生背后是复杂的经历受伤的遭遇你也懂;正确的男生,则是家人自你小赋予的方向:找到一个高大伟岸的伴侣!
他们都很好,都跟有的聊、都很懂你。
但是,你始终没想过,你要的是什么?
你不是要相配、不是要有的聊、这些朋友也能替代;你需要的,是可以让你完全放松不需防备的对方。
许毅源的担当魅力非凡、许毅源的深情款款、嘘寒问暖,经验满满。
但是,他独独缺乏的,是普通人的正常平凡生活体验。
一个一般的校园舞会,都会让他胆怯退缩自卑懦弱;表面锐不可当通天下海的坚强形象,其实一个拥抱、一句话,都有可能让他崩溃犹豫。
这样纤细敏感的心性,必须得有个普通人里承受。
她不是命硬,她是神经大条,没空没天赋察觉到那些细腻情愫,这样的简单,才适合日后的细水长流!
还好许毅源遇到孙一美、幸亏许毅源遇到孙一美!
任何一个纤细敏感的文艺青年,最后,一定都会被那个普通人,收服的!
很久就听过这部剧了,可是一开始看了第一集就被孙妈的闽南普通话给吓跑了,呵呵后来,是在陈怡蓉被提名金钟最佳女主角后就回来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四天里面翻来覆去整整看了三遍!
以前一直搞不清民国和公年的换算,看了这部剧发现就两者差11年,所以才发现里面的一美正是妈妈的年龄。
家里有很多妈妈读书和刚工作时拍的老照片,一样的清汤挂面,一样朴素的衣服,只是没有一美的那份傻傻的可爱了。
所以在看的过程中总会想,妈妈那个时候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爸爸年轻的时候其实比几抠还要帅哦!
只是岁月催人老啊美元恋闪得让人一边看一边无奈地傻笑,最让我无语的地方是一美误会几抠和茜茜,然后一个人在村口嘀咕着所谓的鱼虾理论然后大哭,可我看到这时确在拼命忍笑!!!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不管看多少遍,总会不自觉地笑出来,有时候是大笑,有时候是会在里面找到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故事然后微微地会心一笑。
把这部剧推荐给爸妈看,相信他们应该会更很有感触吧!
一直很喜欢孙妈,还有孙家一家六口。
孙妈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确很懂得做人的道理,俺老爸总是说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
妈妈跟她一样是严母,从小实在气不过的时候也是会打一两下,可是就像孙妈那样,她们都是为我们着想的,她们都是打心里爱着我们的。
一家有严母,就必有慈父,孙爸在很大一程度上也影响了一美还有几抠,感觉他和外公很像哦!
总之这一家人都是很可爱的,尤其是在一美和几抠分手后,孙妈、孙爸还有阿公三个人想出来的两个爱情大作战,如伟忠哥所说几抠是被孙家六口给骗进爱情的坟墓的!
与其他抛头颅洒狗血的八点档不一样,这部剧真的很适合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然后一同笑,一同分享上一辈的故事。
我觉得这是光阴的故事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吧。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感情却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们真的很需要那样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来唤醒我们似乎日渐麻木的情感,温暖我们渐渐疏远的心。
在这个冬天,捧一杯热茶,好好地听一下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每回看 请回答1988 脑袋里总是会飘过这部十几年前看的台剧,在我脑海里不完整却印象深刻现在重刷,就觉得是部很可爱很温暖的剧。
虽然制作粗糙,剧情过于拖沓。
但是我还是喜欢这部剧里面诠释出来的生活,平凡朴素,心酸苦楚,一天可能很长,一生也很短。
喜欢小地方人们之间的温情与牵绊,喜欢啊公总是喊孙一美大水,还有现在看依然很帅的一元。
意外地发现冯妈这个精神有问题的人物竟也是个让人又心疼又羡慕又十分有魅力的角色,在跳舞时候,在无意说出许多真理的时候,在偶尔清醒谈论过往的时候,仿佛看到当年复旦大学里那个闪闪发光的学霸美女小君。
人其实很渺小,我们能改变的事情微乎其微。
那时候岛上只分外省人和本地人,但大家都是中国人。
那其中有很多回不了家,可能到死都没等到团圆的游子。
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隔着一片大海,你过不来我过不去。
而现在的两岸有新的悲剧但我仍然认为这是时代遗留下来的悲剧,但…是两种悲剧大不相同。
陶妈妈说,第一次看到刨冰的时候哭了,因为想起了故乡的雪;孙爸爸在深夜看妈妈去世的来信;一直在等一艘回上海的船的冯妈妈……他们深藏在心,或者是曝露于阳光下的隐痛,他们的第二代,尚且能用台腔的国语唱:草鞋是船爸爸是帆……这船还可以行到黄河岸,可以夜泊青纱帐,随着他们的老去,他们的下一代的老去,再下下一代们现在还能明白乡愁的这枚邮票吗。
台湾绿营日益强壮,蓝营心怀鬼胎,真正想要统一,想要能重回母国的,只有那些眷村的孙爸爸们,陶妈妈们,冯妈妈们,他们不关心什么主义,甚至很多跟孙爸爸一样,只是出门买个酱油就被果党抓了壮丁,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他们在岛上认真生活,创造了眷村,创造了眷村的牛肉面,和当地人生下会讲客家话的下一代,但是他们没有话语权,甚至在慢慢老去、离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这样的伤痛,已经太久太久!
所以,所以!
解禁军歌!
《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那动车去台湾,2035去台湾(童声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高铁去台北?
国台办:一定会实现!
_哔哩哔哩_bilibili
(9)陶伯對毅源說:“有「因」於是有「果」,這麽想想,事情總有答案的不是嗎?
只是有人找到了,有人糊塗了一輩子沒得到……你想把自己受過的那些哭苦,當成「埋怨」?
還是當成「因」茜茜回到小學教室對復邦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長大了多少,現在看著這些小桌子、小椅子才突然發覺自己真的長的好大。
那心裏呢,沒有更勇敢,也沒有更聰明”(26)茜茜問馮媽:“難道我們再怎麽努力,都拼不過命運嗎?
” 馮媽“傻瓜,命運要怎麼拼呢,你沒看到那些逆流的魚,都傷成什麼樣子。
命運要順著它流。
” 茜茜“一定得順著流走嗎。
這樣不就一路游向大海,直到被淹没了。
” 馮媽“不,只有順著它流,才能找到上岸的力量。
別做聰明的傻子,那是最苦的人”(27)茜茜與母親吵架時,張太對茜茜說:“你以為你夠勇敢,夠堅強。
其實那只是天真,你天真的看不到人生的无奈,感受不到命運的心狠手辣。
你的天真,你所謂的尊嚴,將來會害你受苦。
”(31)毅源説:“吃虧吃久了就會變成埋怨,埋怨累積到最後爆發出來,反而會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毅源源對一美説:“人不就是這樣嗎,在面對沒有勇氣承認的事情,就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32)毅源問復邦:“你覺得喜歡一個人或是愛一個人是為了什麼?
是因為我們怕寂寞,還是我們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東西?
”“一美最吊的地方是她的喜歡就只是單純的喜歡,全心全意的希望對方好,希望對方快樂,就算最寂寞的是自己,就算最後根本得不到自己喜歡的她還是會不顧一切的去喜歡。
”(33)毅源對一美說:“命運就像撞球一樣,沒有經過一番的碰撞就進袋的球是不算分的,是犯規的”(34)茜茜對復邦說:“長大就是長大,鏡子會告訴你,命運也會。
不夠勇敢也要長大,不夠聰明也得長大。
”“我們都很渺小,只能扛得起自己的命運,我們曾經在一起,然後分開,我們交會在一个小點上,然後各自走向各自的路,這不只是我們的故事,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
”陶伯對陶媽說:“天亮了,咱們好好過日子吧”(37)復邦對一美說“原來人生并不像點穴解穴那樣容易”(42)孫媽對毅源說:“幸福不是圓的,也不是扁的,你手上如果拿的是扁的,心裏想的是圓的,那是不幸福的。
所以不管你拿到圓的或是扁的,只要你手上拿到的那個東西,你越看越喜歡,那才是真正的幸福”(44)毅源问馮媽“愛一個人為什麼會有痛苦?
”馮媽拍拍他然後回答說:“因為你認真, 認真才會痛苦啊,不認真就不痛不痒了啊。
”(45)張叔對茜茜說:“自己走過的路,無論是對的,是錯的你都要認。
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早知道,所以誰都會犯錯。
但你要記住,做過的事,走過的路,絕對不要後悔。
要是知道錯了,就把錯誤的腳步給停下來,把心給定下來,耐心的等。
總有一天,你可以等到有緣的好心人,領你到正確的道路上。
不想後悔就要勇敢求救。
”茜茜對一美說:“人生好像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用它的方式比手劃腳的帶著我們去懂得我們故事的真相。
”茜茜對張奶說:“真正勇敢的人是隨波逐流當中而而不迷失自己的人。
”(47)復華對復邦說:“如果我們都把自己做好了,那就是最好的好,對誰都好。
”復邦對一美說:“不要自以為瞭解,真正瞭解一個人,不要用眼睛,必須用從心去瞭解。
”“毅源和茜茜一樣,他太在乎了,因為在乎,所以擔心身邊的一切,隨時會曇花一現,只好假裝不在乎。
”(48)敷邦對毅源說:“毅源,你一直再演一個爛人,可是其實你根本不是你想象裏的那個爛人” 毅源:“就算不是爛人,也好不到哪裏去吧” 敷邦:“不用太好吧,剛剛好就好”(52)永安和阿公看著正在玩點穴解穴遊戲的小朋友們。
永安說:“好傻的遊戲哦” 阿公:“是啊,是很傻啦,不過在裏面玩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很傻,人生也一樣。
”毅源對一美說:“人都有一種作賤自己的基因,因為你不相信老天為什麼會對你那麽好,所以當你越是接近圓滿的時候,你就會越害怕,越不相信,越覺得自己不配。
然後你就會想去測試它的極限到哪兒,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作賤那個屬於自己的圓滿。
”一美對妮妮說:“現在我的幸福很完整,也很心安理得,因為我用祝福代替了不甘心”(53)馮媽對妮妮說:“哭吧,沒哭過,又怎麼懂得怎麽去笑呢”
“光阴”这个词的有趣之处是它直指真实。
有零星的光,也有丝丝阴霾。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日子。
填充在我们记忆的缝隙中,有时以为遗落了,可是却又总会在那恰到好处的时刻,猛然惊觉。
我们从来没有过忘记,有时只是没有想起。
人生或是宿命,循环或是继续,这只是铺洒在每一个人面前的隐形轨迹,这只是每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倾诉低语。
或许我们不太喜欢回头看曾经光阴的模样,不知是害怕什么都不会想起,还是在怕什么都没有忘记。
我们只是纠结在自我的情结里,盲目在杂乱的慌忙中,忘记了那些发黄的相片上,灰尘是怎样默默陈腐。
而近期完整的看完了一段光阴的故事,原本是抱着完全不同的期望去看。
起初只是对台湾眷村好奇,只是有些对台湾人文历史的兴趣。
由于近些年台湾眷村陆续搬拆,因此耳闻了一些眷村中的奇闻轶事。
那些在慌乱中漂洋过海的老兵,一去便无法回头,隔海便是又一人生。
人生际遇很难预料,在我们身后发生的事情永远无法明了,或许这就是这场游戏最让人无法厌烦的原因。
在那些眷村人身上,感觉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拍成一部戏。
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等待那些眷村人的过往。
我想都应该多亏了台湾著名制作人王伟忠,第一次在节目上见到他,听到他一口的北京腔,误以为此人来自大陆,后来才知道他本人就是在眷村中长大,因为家里父母是北京人,所以才遗传了口音。
在他自己居住的眷村就要拆除前夕,他给那从小生活的地方留下了最后的一段影像,看起来很是温馨动人。
后来他的姐姐出书教大家做眷村菜,很多普通的北方菜,对于台湾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
而在去年,先是听说赖声川导演和王伟忠共同制作了关于眷村的舞台剧《宝岛一村》,前去观看的人都是喜泪交加,整个演出叫好又叫座。
但想必自己是无缘观看了。
而没有想到的是,事隔几个月,一部关于眷村的电视剧大受追捧,同样也是由王伟忠制作。
而我不是因为电视剧的蹿红,更不是为了追逐某位明星的演出,只是简单的冲着“眷村”两个字而去,却不知道,自己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收获。
《光阴的故事》从四五十年代开始讲起,当时来到台湾的官兵们陆续住进眷村。
那里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家,那是一个人与人靠得很近的地方。
每一家都只是一栋小小的平房,每一家都只隔着一道矮矮的围墙。
王家吵架了,还是李家闹别扭了,邻居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热情的邻居还会无所顾忌的跑来调解。
好像在那个地方不存在任何的秘密,每一个人都过在共同的生活里。
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感觉无法接受这样的日子,好像没有了任何自我存在的空间。
但又渐渐地,被其中的温情所打动侵蚀。
张妈在除夕临盆,陶妈自告奋勇去帮着接生。
孙妈被倒会,张奶又执意借钱给她。
陶妈受伤,全村连夜排队去捐血。
冯爸开车撞了人,全村倾囊相助替他还清了赔偿金。
这就是眷村,充满了人情味的地方,充满了人情味的年代。
虽然有些清贫,虽然有些平凡,但是有挡不住的幸福,和挡不住的温暖蔓延。
孙爸是来自河南的老兵,在老家其实已经订了亲,但因为无法归返,所以在台湾娶了台湾老婆组建了家庭,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陶爸陶妈来自大陆北方,陶妈原是京剧演员,每天早上必做的事情就是吊嗓,全村人早已习惯了在她的咿呀声中从睡梦中醒来,而陶家夫妻对孩子管教甚严,尤其大儿子陶复邦,因为淘气的个性,从小没有少挨过打。
张家搬进眷村的时间稍晚,但是他们的家庭组成十分复杂,张先生娶了带着四个孩子和一个婆婆的张太太,而自己的妈妈也跟随着一起住在了眷村里,张先生自己常年跑船,留着这一大家子在家里矛盾重重。
冯爸和冯妈只有一个儿子冯拍雄,而这个儿子总是感觉被别人看不起,因为他爸爸是个捡破烂的,妈妈是个疯子,其实他妈妈本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后来稀里糊涂地随着冯爸来到台湾,本以为呆个十天半个月就能回去,谁知道这一呆就是遥遥无期,于是精神出了问题,几十天如一日地坐在村口的海边等船,等接她回家的船。
喜欢看这些爸爸妈妈们聊着他们曾经的故事,又发愁于眼前的困境,还有对未来茫然而又抱着希望的欣喜。
喜欢看他们的孩子调皮捣蛋,被父母追着满院子跑,单纯的童真,青春的忧伤,一点一点的走过人生,一点一点的体味生命。
想要有孙爸那样的爸爸,对老婆温柔体贴,对孩子关怀备至。
想要有像陶复邦那样的哥哥,一直那么护着自己的弟弟,一直那样的有所担当。
想要有孙一美那样的朋友,虽然傻里傻气,但是对朋友却是死心塌地。
想要住进这样的眷村里面,虽然有些嘈杂,有些拥挤,但是却存在最珍贵的真情,最挥之不去的动容。
就像陶复邦对许毅源说不要欺负孙一美,因为她是他们全村的妹妹,每次想起,就会感到窝心的感动。
就像许毅源说他因为认识了这些眷村的朋友,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吃饭的时候每一家都亮着幸福的灯,妈妈大街小巷的叫着孩子,电视开的很大声,一家人围着电视吃饭,抢着一锅红烧肉,好热闹,好温馨。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会重新找到家的感觉。
而在这光阴的故事里,充满了五味杂陈。
就像光和阴这两个字一样,甜里夹杂着苦涩,痛苦里透着甜蜜,甜和苦依靠的那样紧密,甚至找不到它们之间的界限。
看到汪茜茜和家人的矛盾一点一点打开,可是命运的矛盾又把她重新套住。
看着陶复邦终于抓住了自己的幸福,最后还是无可奈何的放了手。
看着孙一美本就是傻人有傻福的快乐,最后还是不免去面对人生的真相。
看着许毅源在苦命中挣扎,终于却得到了那真挚的幸福。
或许很多人都喜欢看傻傻的孙一美与“流氓”许毅源的爱情,甜蜜中掺杂进小小波折,但结果还是美满动人。
或许很多人都遗憾汪茜茜和陶复邦的命运交错,汪茜茜似乎就是带着复杂的人生而来,她以为自己可以用她的倔强与坚强去迎击,却不知自己拼的越凶,受的伤却越深,直到有一天她选择不再去和自己打仗,命运却依旧没有轻易放过她。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苦与甜的区分,没有主角和配角的差异,也找不到好人与坏人的分别。
总是会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闪亮的地方,也总是会找到那些让人无可奈何或是不尽如人意之处。
这一段悠长的故事,在两个月前就全部看完,但一直留在心底汹涌澎湃,不知道要如何抒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
因为发现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眷村,而是一整个的人生,并不沉重,只是会让人思绪万千。
不敢回头去看,那些人儿时的痛苦,不解与惆怅,现在再看只是天空飘过的一朵浮云,我们曾经自以为的惊天动地还是那头破血流也闯不过的关卡,如今只是那释怀的一抹微笑了。
不敢向前去看,那些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最后自己也成了父母,挡不住的人生脉路,我们曾经担忧的成长还是发生了,我们曾经不愿的改变还是更改了。
那些孩子们,小时候期盼着长大,等到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才知道长大一点也不好玩。
我们都是这样后知后觉的走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重新来过。
我们生活在不一样的时代,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却分享着相同的感动,相同的幸福感。
原来曾以为,只有那些新鲜的没有经历过的故事才会吸引动人,其实自己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每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故事,而《光阴的故事》就是一部能让所有人看到自己影子的故事。
里面有儿时模糊的记忆,和同伴的玩闹,树荫下伴着知了叫。
有对父母的埋怨,和兄妹的争吵,与朋友的义气。
有初恋的酸涩,分离的痛心,和平实的幸福。
有对人生的迷茫,成长的烦恼,和感悟的心声。
里面有我们经过的细微末节,有我们走过的点点滴滴。
光阴的故事是讲述幸福的故事,是追寻幸福的故事。
曾经以为,只有和自己心底存在的人在一起才是幸福,但是忘不了孙一美说的:“祝福也是一种爱。
”曾经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看到自己所爱的人过往的爱情,后来发现只要是真心付出,其实都是美好,因为忘不了许毅源说的:“你是一片闪闪发亮的沙滩。
”曾经以为,人生总会有赶上的车,也总会有错过的车,却又忘不了汪茜茜说的:“错过,是为了要遇见对的。
”曾经以为,幸福是奢侈的所得,是违背了命运的安排,可是忘不了冯妈说的:“你原来习惯命苦,以后会习惯幸福的。
”曾经以为,自己永远无法了解幸福的真谛,终于忘不了孙妈说的:“幸福是什么?
是圆的还是扁的?
没有人规定幸福是什么形状,如果你手上拿着圆的,心里想着扁的;或是手上拿着扁的,心里想着圆的,那都不叫幸福。
幸福就是你手上拿着什么,你越看它就越喜欢它,这样才是幸福 。
”……这是这五年里看的唯一一部中国电视剧,所以也只能说是最好的一部。
有时在看某部电影电视时,总觉得不够完满。
演员的表演,故事的编排,摄影音乐,总是存在某处的差强人意。
而这一部电视剧之所以能打动很多人,也是因为它在各个方面都极具水平。
《光阴的故事》里,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
有意思的是,饰演父母一辈的演员和饰演孩子一辈的演员真实年龄相差无几,可是却看不出任何奇怪别扭之处。
操着一口河南话的孙爸,让我以为真的是从大陆找来的河南老头,最后才知道他根本就是地道的台湾人。
饰演孙妈的黄嘉千自己本身台语不是很流利,但是却把说的一口台湾国语,不时掺夹着几句台语的孙妈表现的活灵活现,孙妈对邻居朋友的热情,对孩子的严厉与爱护,也把握的十分精准。
而孙一美的单纯傻气感觉是浑然天成,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或是过分夸张。
还有本剧中的两位男主角,准确把握了各自身上的转变,陶复邦从充满孩子气的男孩到一切都自我承担的男人,还有许毅源从放荡不羁的浪子到温柔体贴的丈夫与父亲。
好像他们本就是这故事里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
虽然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台湾,不知道这些故事是否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是还是觉得有些衣着言语有些过于现代,有些情节不免也会落入俗套,但都是些可以容忍的瑕疵。
整个的故事其实充满了轻松愉悦,却也不时的冲撞进一些麻烦与困扰,有时感觉会措手不及,让人们笑着流泪,继而又哭出了笑容。
还有人物的互动和对话,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活生生的经历,真实的不太像话。
一直都喜欢这样充满了真实,却又能够在真实中找到那没有被发现的一个角落,让自己独自倚靠在那里,沉浸在其中。
而我们每一个人光阴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呢?
或许还记得光阴的味道吧,是含在口中细细咀嚼的带着丝丝甜蜜的块糖,是迎面吹来的燥热和泥土芳香中的夏天气息,是无边黑夜里独自感受到的滚烫热泪的酸涩,是有人喂送汤药时苦后留下的一丝微甜。
或许还记得光阴的声音吧,是在左右推搡中无忧无虑的畅然大笑,是辗转反侧间始终没有响起的电话铃声,是火车向前那一去不回返的轰鸣,是在冬日的咖啡馆里缓缓悠扬的《Hotel California》。
或许还记得光阴的模样吧,是在焦急等待中紧咬嘴唇的颤抖,是在收获幸福后喜极而泣的感动,是与他之间无法穿越的人流,是在走过这一切之后看淡一切的坦然。
我们或许没有写下相同的故事,但是我们能够了解彼此故事背后的心情。
在《光阴的故事》这一出戏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每集广告破口处,都会登上一些老照片。
一开始是剧组演员儿时的照片,之后开始向电视观众征集照片,配上自己想要留下的话语。
或许很多人都早已忘记了去清理那些过去的尘埃,却因为这一出戏,让大家找回了时光的痕迹,好像真的发现了时间穿梭机,我们可以在任何的时刻停留。
但不可避免的,眷村还是消失了。
临走前,陶爸带走了自己家门口的号码牌,他说要挂在新家里,这样陶妈才不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知道,这是王伟忠先生一段真实的故事。
我也知道,光阴还在继续,所以幸福,永远不会停息。
陶复邦一辈子都忘不了汪茜茜,他或许一辈子都不会了解什么是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和茜茜还有一个爱情的结晶。
年轻的茜茜天真而任性为了爱情她果断放弃了复邦,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她不想将两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自己最在乎的人身上,无独有偶那个时候的复邦发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担子要扛。
那一年,19岁的茜茜和20岁的复邦注定要错过一生的挚爱,复邦选择了家庭放弃了茜茜,倩倩选择了爱情放弃了复邦。
多年后,复华问复邦如果当初我没有疯,你就不会在茜茜姐最需要你的时候离开她,复邦无可奈何,此时的他已经身为人夫,茜茜也有了丈夫,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复邦向一美和拍雄提出离婚的想法后,一美问复邦你该不会还在喜欢茜茜吧,复邦默认了,可是现在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连一个第三者都不是了。
当初他选择了放手,现在只能是叹息和无奈。
只有在天上飞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陶复邦,年少的复邦,冲动的复邦,孩子气的复邦,喜欢茜茜胜过于自己的复邦,在张家门口流泪伤心却无法开口挽留的复邦,一直错过茜茜的复邦。
陶妈问复邦想不想追回茜茜,复邦却说自己现在只想做一个好儿子,他无能为力了。
陶爸说的对,如果茜茜现在还是跟你在一起,指不定什么时候才熬出头呢。
茜茜不想复邦变成下一个张泽民,却将保罗变成张泽民。
倘若茜茜再笨一点,再软弱一点,他是不是还是会在夏天错过复邦,如果张叔没有死于海难或者有了那笔保险金,又或者复华没有疯,结局是不是会大逆转?
可是人世间最美好却最恐怖的事便是如果,我们用许多如果堆砌了美好的梦想砌成的城堡,然后任由现实残忍地不断侵蚀,知道美好的城堡被完全摧毁,然后我们又在这些废墟中砌起另一个梦一般的堡垒,然后再看它慢慢被击垮,坍塌,最后我们累了,再也砌不动了,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之河里。
人们仿佛在戏剧中可以找到并且行使上帝的权利,可以为所欲为地安排自己想要的剧情,可以魔力般的制造出一系列的偶然,可以使邂逅,也可以是错过。
有时候仿佛只有戏剧有一种张力,一种可以给人希望的张力。
茜茜天真地以为自己赖以生存的是死去的爸爸吧留给她的仅有的尊严,年少的他像一只刺猬一样,当时光流转,当日天真的茜茜早已被命运拔光了身上的刺。
当所有被茜茜视为阻碍的东西一个个被清理掉,当茜茜不想再做聪明的傻子想和复邦重新开始的时候,复邦已经不是那个从前的复邦了,不再是那个调皮的眷村大孩子了。
期盼中的我们重新开始吧变成恭喜我吧,我要订婚了,当日为了他而要变成飞机师的梦想如今变成了开着飞机载着你老婆来加拿大看我。
错过了什么,最清楚的是彼此。
篮球场上,复邦说我再也不能帮你解穴了,茜茜说我再也不需要你帮我解穴了,持续了几年的恩恩怨怨终于还是在那个夏天结束了。
相濡以沫只是一种幻想,现实只能是相忘于江湖。
纵使你对她有千般情意,他能回答你的终究只能是无意。
现实中的杨一展和赖雅妍也终究没有走下去,或许这就是现实与戏剧的差别,戏剧会让一切完美,或者尽量完美,而现实中错过了便是错过,没有重逢的机会和礼遇,即便是后来的方静竹和唐翔希,终究还是回不去以前那些美好岁月。
用两个星期大概看完了光阴的故事(因为有部分是拖动横条了)我只能说:OMG!!!!!!!! 心里的触动不是一点点!!!!!!
从前面每集每集看到我想哭 到后面每集看到我很幸福我只能说五颗星根本不能表达我对这个剧的感情开始时伟忠哥就说“不管你此刻的心情是哀伤、激动或喜悦,请把你的心掏空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味曾经的家财万贯,再一次上路。
”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一个鸡婆妈妈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亲情的故事,所以我每看一集就想起了自己光阴的故事写下一些很有感触的情景和对话,希望这份感动一直存在。
茜茜回到小学教室,和复邦说:“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长大多少,一直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坐在这里的汪茜茜,看到这些小桌子小椅子,才发现自己身体长大了。
可是心呢?
没有更聪明,也没有更勇敢。
”后来,茜茜家里遭变故,她说“长大,镜子会告诉你,命运也会。
”拍雄说“怎么小时候的快乐那么多,用也用不完。
怎么长大了那么多烦恼,是不是因为我们要负起责任了”茜茜问冯妈:“我要怎么拼命运呢?
”冯妈说:“傻瓜,命运要怎么拼呢,你没看到那些逆流的鱼,都伤成什么样了。
命运啊,要顺着他流。
”茜茜:“那不是最终只能流向大海”冯妈:“只有顺着他流,你才能找到上岸的力量。
”茜茜对奶奶说:“真正勇敢的人,是随波逐流却不迷失自己的人。
”冯妈对妮妮说:“哭吧,哭完才知道要怎么笑。
”永安说:“好傻的游戏”阿公说:“是很傻啊,但是里面玩的人都不觉得,人生也一样。
”还有搞笑的:一美和几扣在打电话,一美说:“那我要咬你四五六七八九口”孙妈说:“你给我住口啦”一美和几扣分手,苹果计划中孙家三宝去修车行找几扣孙妈说:“每次看到我们家一美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哦,那坨牛sai是一美啦”一美在计算这么多年用了孙家多少钱,数目惊人,然后孙爸说:“看在你是我们老客户的份上,给你打个对折啦”还有一美考上大学,烫了头发,她哭着和几扣说:“我拿着林凤娇的照片和老板娘说要烫一模一样的,老板娘说好,结果出来变成陈秀好!
”几扣说:“陈秀好?!
”一美:“我妈啦”本来对陈怡蓉赖雅妍都无感的,更不认识黄腾浩和杨一展,只认识咪咪将、孙爸、阿西和马念先。
没想到赖雅妍短发那么好看,陈怡蓉扮傻妹扮得那么像。
没疯狂地爱上黄腾浩,但也觉得他是个用心的演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原声,简直是满足了我这个台湾民歌爱好者!
现在每天心里就想着“为何梦见他”这首歌。
真想对光阴的台前幕后说声谢谢!
这是我近几年看过最好看的剧了!!
看过的最温暖最感动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连续剧~学会慢慢的不再用执拗当武器自己为难自己
...光阴都已过去,,,
八点档。各种综艺咖。北一女。
26集
演技好烂,里面的人演戏跟过家家一样,剧情无聊、狗血又啰里啰嗦。但是里面每个人的人设都特别打动人心,感情质朴,邻居间的人情味真是珍贵了。
每集终了,罗大佑粗犷的嗓音都会响起来,“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日,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今天我开着水龙头,听那水声哗哗啦啦,顿时觉得,真是没错,光阴和我手中的水一样,都流走了。
不同环境,不同年代,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人和事。物资贫乏,我却依然愿意生活在他们其中。
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还是很好看的,但张叔去世以后到真正去领保险金这期间的故事也太狗血了吧,还是八点档,1988可能融了些梗,看的时候倒不会看出哪里明显抄袭,除了胡同,7分吧
真的是太狗血,啥都说抄袭,没看出来
其实回归简单很好,为什么要假装自己很聪明呢。傻一点有什么不好,就那么单纯过一辈子也是幸福。
偷国某剧真不要脸。
超级儒家剧情,一口一个马子什么意思,洗白家暴男,说被家暴打到的女人是笨
看不太懂
前面30集5星,后面剧情崩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三倍速观,看到第50集弃剧了,看不下去了
受不了,什么价值观啊
台湾1980年代的事情,2008年的片子,很有味道。由四个短片组成,尤其是123,说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有点姜文“眼光灿烂的日子”的味道。不过,人家讲的不是被政治裹挟的青少年的“眼光灿烂的日子”,而是平常百姓家的平常日子。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人的生活。很有味道的片子。”
吃相有点难看,我就想问问内地有几个人真能看完100多集的剧,就到处粘贴说别人抄他的,湾湾的豆瓣用户都比打分的人数多多了好吗,王伟忠,陈怡蓉,赖雅妍在湾湾都还没糊到只有一万多人看的程度?然后还全是打五星的,质量真这么高怎么会在湾湾都没多少人看,想想都知道咋回事。
1988确实有抄袭光阴的故事的嫌疑,光阴也让更有代入感,巷子间家长里短,邻居互帮互助,小孩打打闹闹,爸妈爱打骂小孩,不过,打骂小孩也是家暴。台湾也是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里面的已婚妇女没有自己的名字,陶太,孙太,冯太,甚至连那个一元他妈也从头到尾被叫许太 ,跟古代嫁给男人之后改姓有啥区别。一美阿公重男轻女,给一美弟弟红包比较多。一美妈妈没敢想过自己可以继承她爸那块地,给自己60岁的老爹找对象还期待对方温柔贤惠,刻苦耐劳,好好照顾他,怎么不找个保姆干脆呢?还有整部剧一直被提到的孝顺,烦死掉,反正看华语剧就是这样被喂屎小君(冯妈)说过最有道理的一句话:误入歧途需要人拉他一把,粉饰太平只会越演越烈。复华从小被压抑天性,为了爸妈的开心,只能好好读书,考高分,光耀门楣,不辜负爸妈的希望。
请回答1988真的没抄它?那好,麻烦以后不要吹1988了,这个比1988早,谢谢
第一次知道眷村,是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光阴的故事》与前者的混乱迷惘不同,处处充满温情。眷村也许即将消失,但一代人的回忆却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