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导演:张吉安
主演:万芳,蔡宝珠,郑人硕,俞宏荣,陈俐杏,王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潮州话年份:2023
简介:夏日飞霜,冤情难遣。每个地方都有难忘的血腥纪念日。张吉安永志的是1969年5月13日,马来人与华人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展开全武斗,死伤枕藉。小女孩观看粤剧中途几乎遭毒手,仅凭躲入后台逃过种族屠杀一劫。半世纪后,已远嫁他方的她再逢大选,魂牵梦萦,旧魄不散,时空摺叠于无主孤坟,光影如真似幻,人注定迷走歧路。真人真事改编,..详细 >
原谅我实在是没get到深刻的含义
题材加分,但是表现得挺一言难尽,各个角度上的正向反向的一言难尽
很闷很沉重,也很诗意绵长。内容很简单可是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万芳演得极其自然贴合。最爱她出门的镜头,简单粗暴,鲜活生动,困境对于女性,有时就是个笑话。
#VIFF2023#1 北美首映 最后一场墓地的戏真好 旁边的大姐哭得稀里哗啦 对拿督公、娘惹和马来西亚的那段历史不了解的话 开始会有些难进入 并没有交代暴乱起因 需要回去补课 过去和现在的转场不错 一出窦娥冤跨越49年 多少冤魂至今只是一个unidentified Chinese
金马No.1好沉重好精彩的电影。万芳的片尾曲太好听了。“我想要用温柔的方式来说这个故事。”
2.5/5 張吉安第一部《南巫》好就好在處女作的靈氣猶如復刻了是枝裕和的《幻之光》般,在侯導風格的實踐下拍出了他鄉的身份認同探索,第二部就升級到訴說馬國的歷史創傷,以資歷還有執行力來說還是太快了,對513事件不太熟悉,全片只能用旁邊視角一窺這段歷史,第一折是事件陳述,第二折是多年後的傷痕哀悼,鏡頭調度上更加貼近侯導拍《悲情城市》的冷冽感,但這份冷冽感拿來捕捉513事件的始與末,整體顯的單薄又長鏡頭氾濫,真要說共情僅憑收尾前的萬芳長鏡頭哭戲,又差點意思,最多只有做到歷史訴說,不能做到全然與之共情,當然能否共情每個人感受不同,只能說張吉安還需要再時間磨練,侯導畢竟也不是第二部作品就拍出《悲情城市》,另外杜篤之的音效設計是一大亮點。
唉。。
4.5。說在前頭,如果今年金馬bp給了五月雪,我會覺得實至名歸,兼具人文關懷與歷史意義。頗沉重的電影,而且有觀影門檻,建議觀影前先了解馬來西亞1969年的513事件,在馬華人(娘惹人)與馬來人的政治與民族衝突。戲曲在電影裡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一曲《竇娥冤》道盡竇娥的冤屈和悲涼,竇娥的恨與悲化作六月飛雪,那這部五月雪便訴說了513事件背後的血淚。以戲曲為橋樑,讓這個歷史的傷痕癒合。萬芳的片尾曲非常美,詞特別好。萬芳的角色份量很重,幾乎可以說是女主角了,報名女配感覺勢在必得,最後在墓碑旁邊那段戲演得太好了,我有被她感染到,算是整部電影的高光片段。張吉安的鏡頭非常平穩,淡淡的訴說著國族歷史與情懷,把鏡頭對準在小人物上,對於個人情感的放大,消減了觀眾與這段歷史的距離。50年過去了,從來沒有人忘記
第一章节的置景非常有戏剧感,现实和超现实用诗意的方式融合,颇具民族的史诗感和悲壮感,戏曲元素的加入锦上添花,给了影片更加厚重的文化积淀。后半部分完全回归现实,慢节奏下情绪推进每一步都稳当扎实,最后的情感打在一个点上,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那一瞬间的力量。女主的演技在最后一个长镜头里,可谓是无可挑剔。电影节就应该看这样的电影。
⑴【又臭又长,依托答辩,建议两倍速看】适合喜欢看慢电影的人⑵因为是金马提名,正好昨天有空,就看了看。谁知道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睡着了。⑶电影讲述马来西亚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其实这种电影也只能拍成这样,但是实在不符合好电影的标准。看到最后吧又没有很震撼。只剩下无语。⑷我想这个还是适合了解这段历史,或者马来西亚人。⑸我也不知道我的生活怎么这么没有方向感,昨天和朋友打电话,我就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停下脚步,想想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的未来的生活…反而现在太急功近利,乱了分寸,每一步都是赶鸭子上架,每一步都是懊悔……其实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学习英语,看攻略…而不是浑浑噩噩的。你说人生这种事情怎么说呢,我觉得该放手,其实自己再怎么想尽办法也是逃不过命运之手。⑹现在要去看射雕英雄传了,躲在厕所里呢
2/5。有的地方有《少年来了》有的地方有《五月雪》。前后对于伤痛的表达虽然不是一个量级,但是毕竟人家有。张吉安在《南巫》里那些轻盈和闪光的点都消失了。最后还是要感叹,为什么我们不行,我们不能表达,就是为了给胜利者赞颂凯歌吗?
马来西亚影院观看,尽是打码消音,尽管影片已是如此隐晦,依旧难逃千疮百孔之命运。喜欢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对于本土故事/传说的调用,叙境中的历史事件与充当“解说”功用的传说场景(借助马来文化从宏观上轻松的把秩序的更迭讲了出来)并置于同一时空;二是第二段对于承受创伤的后裔生活的非戏剧性描述。
有的地方的暴乱国殇是可以拍出来的,历史洪流里的普通人都是时代的一粒灰尘。
扎實的田野跟拍好一部電影是兩回事,九項入圍真的是太過譽了,並不是長鏡頭就是藝術電影...
这种声音的说书叙事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演员在台上演出,而全部依托于背景信息跟画外音,叙事几乎为零。
怎么可以拍得这么美……太喜欢了,每个镜头都好喜欢。有点侯孝贤的感觉,但导演自己把控自己的风格也非常好。是真切让我感受到“华人离散”的一部影片。历史,那么重,又那么轻,重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轻到过几年便被掩埋和忘记。可既是历史,也是记忆。一个人正是靠着那些不能忘记的过去和信念活下来的啊。被嫌弃的阿英的一生,男权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女性,却又可以那么坚强。华人的东南亚移民潮,华人与马来人的互相排斥到融合,传统的逐渐丧失,社会的变迁,历史遗留下的伤痕,时代下的小人物……一切都被很好地呈现和讲述了。长镜头、慢镜头、超现实镜头都美得不行。戏曲永远是华人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大华影院楼顶上的一曲窦娥冤和49年后的街边神坛,苏丹的水,太多名品镜头。最后的情感爆发虽然略煽情但鉴于前面的克制可以接受
以大华戏院流浪艺人的命运1969年五一三马来排华事件,没有任何暴力的正面展示,一切都在背景音、浓烟和哭声之中,意图是好的,但感觉情绪没有找到落点。恭喜本片兜兜转转几个节终于在hkiff获奖。相比而言更喜欢本届hkiff看到的另一部同样讲述历史伤痛的《谎言之母》。#hkiff48
一部看完后还得找资料、看影评补课的片子。三星全给视听处理。
槟城酒店。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27部。80届威尼斯日入围。题材特别好,但观感确实比较无聊,用了很多低机位的全景镜头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就像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