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小半集,这剧是恶搞来的吗?
细节历史知识各种错误我就忽略了,关于剧情吐槽下一个亲王(郕王朱祁钰)孤身进京没有侍卫仪仗,能别这么假吗?
真当小孩过家家。
然后随随便便就给三个刺客刺伤,这是什么王?
可以穿的再穷一点。
穷b剧组
接着是带着血迹,嘴角流血不舍得擦跑进京城,我琢磨北京城肯定没有卫兵,更奇怪的是竟然还进得了官员府中。
大门门卫在玩木头人吧。
然后是刘玛丽和随从就算被陌生的歹徒劫持,也要为他治手上的毒,神医算不上,得叫活菩萨。
最后个个角色黑白分明,坏人就是得大恶,主角就是玛丽苏,郡主莫名其妙就是和女主争锋相对。
没有原因的。
治个中风,就喊神医的各类云云,实在看不下去 ,还有汉服党纠结汉服,去看看郡主穿的是什么?
清宫穿越剧即视感
也真是够不容易的,编剧能脑残到如此地步。
看了今天预告,英宗回京居然有脸问景泰皇帝:为什么叫皇兄不叫皇上。
我去,编剧据说还是高考过的文科生。
这脸也太大了...能不能要点脸架空历史写啊?
简直误人子弟。
你觉得明代于谦、朱祁镇朱祁钰是冷门历史人物可以随便YY,那是你不属于正常有历史常识的人群。
简直怀疑中国高中的文科基本教育真是吡了狗了。
据说这个编剧还写过陆贞传奇什么的,因为服装一看就草台班所以没看。
拜托以后这个编剧的古装片都使用奇幻服饰风格,自动过滤有常识的观众。
服装这个事很重要,一定要得体。
其实太子妃升职记我也挺爱看的,这编剧脑残在于又不够新锐又不够古典。
完全一个教育程度不够的中年妇女。
以后多写点时装剧是正经,什么汪国公财团支持的家族企业明朝公司,董事会的后妈老夫人还不肯放权,兄弟总裁为杜拉拉反目成仇的并且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故事,难道编剧不觉得整个故事这么移植一下会得体得多嘛?
陪爸妈看的,明天上学去了,终于不用看了,好开心刚看完琅琊榜,再看这个,心理落差。。。
我今天刚总结出了编剧的牛掰之处:似乎每一场戏都有槽点!!
看这个就是不由自主一直在吐槽。。
印象比较深的:吴太妃装晕倒,程十三来了,宫女太监郕王一群人就在一米以外站着,吴阿姨竟然睁开大眼珠对程十三转了转!!
妈呀!
那一幕的镜头里,宫女就在看着啊!
毫无异样啊!
也不喊一声太妃醒了啥的!
吴阿姨你使个眼色这么用力,你当儿子瞎啊!
你要不学学梅长苏当面给人使眼色,那才是我们正常人的用法啊!
神奇的是,真的没有人看到。。。
那个道士和杭姑娘的一段,说杭姑娘因为一个人胃病,认为是小病,不用着急治,惹得道士对杭姑娘进行了医德方面慷慨激昂的一段教训。
当道士一字一顿说,医者仁心,的时候,我真的要疯了。
这个杭姑娘之前已经出现那么多集了啊,明显是医者仁心仁得不能再仁了啊,明显是很关心别人的任何小病(因为每次看病都在哭啊。。
),怎么可能说胃病是小病啊!
我知道编剧想在此处,让杭得到一个质变,可是这段话如此的low,根本没什么升华啊!
那个道士的演员读这段台词的时候,内心想必也很崩溃吧:明明如此白痴的一段话,还要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当然这都是小事,关键情节是硬伤啊!
这谈家遭这么大陷害,连个路人甲(道士)一听,都知道是太医院的人做的,这谈家自己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能想到。。
全家笨蛋。。
你们都是没念过书的埃德蒙唐泰斯?
这个程十三也是变态,从皇上的调查来看,他陷害了杭院判那时,自己也并未当院判,而是又过了很多年才升任。
你一个小兵,陷害比你大n级的老大干啥啊?
他倒了又轮不到你!
那太皇太后照理是聪明人,可是因为谈院判害她丢了孩子,就杀人家全家。
喂!
他的动机是啥啊?
他一个太医院老大,杀皇子有啥好处啊?
你们不调研一下吗?
皇家脑子都坏掉啦?
说到皇家脑子都坏掉,这是这个剧我觉得最为称道的点了。
我对明朝不咋了解,只看了百度百科里的朱祁钰朱祁镇词条。
这俩家伙绝对是两个渣皇帝没错,而剧里也准确的体现了。
总有人说这剧洗白,我看不出来。
明明两个皇上都不具备王者资质,倒是太后靠谱。
目前大部分都是朱祁镇,不会识人啊,好大喜功啊,情绪控制很烂啊,没有政治手腕啊,etc. 那个也先来上朝,他无法使其下跪,太后却可以,虽说也是也先有意为之,但也看出皇上那家伙糟糕了吧,换成康熙帝试试?
朱祁钰也是,人家瓦剌要钱赎皇上,他就给。
这种人当什么皇上啊,当诗人不是好好的么。
两兄弟绝对当得起昏庸二字!
所以这是剧的优点,因为显然两位男主角的设定都是复杂的有好处有坏处的,太后也是。
其他人嘛,就很糟糕了。
女主是全无弱点,上阵杀人都可以哇靠。。
好人都对女主好,坏人全程无动机虐待女主。
尤其是那个什么村霞,莫名其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的话做的事全无逻辑。。。
女主当医生的线是最有趣的。
天性愚笨,奶奶前几天刚说的方子,过两天就忘了。
从小显然也不是啥小天才,跟奶奶学的都是半吊子。
神奇的是,出去给几个人看了病,就成了活观音,奶奶就说你的医术很好了,比奶奶强了(潜台词是,奶奶医术非常一般。。
)后来学的都是民间偏方。。
天啊。。
跟着第二个师父学了,靠吃饭治病,以及心理纾解。
由此走上了瘟疫中活菩萨的康庄大道。
后来终于找了个靠谱师父,但好像没啥时间学习,因为每天都在情感漩涡与被陷害中挣扎。
喂,编剧你以为医生好当吗?
医学院的学生要多努力,每天要背多少书,要轮转多少科室,看多少临床病例,才算真正的医生啊!!
杭姑娘这种家教老师是最惯孩子的老人,后来学的都是吃东西这样的路数,真的医术高级吗!!
那些鸡屎泥巴姜汤甘草神马的,这么牛掰,还要药干啥啊?
这是明显的反智啊!
看过大长今吗,我还是比较赞同,要花费最多的时间与努力,在最高等学府学出来的,才是技术好的。
可是可是,我又看了百度百科!
谈允贤词条!
这个阿姨好像就是走食疗心理疗亲民路线的!
所以这个剧又神还原!
但既然如此,就不要好像她医术最好,全国第一了啊,这就是反智嘛。
至于杜撰的这些爱情呢我就想说,女主好像脑子有洞。。
明明每次遇险,帮你的都是皇上,事业上升期,扶住你的是皇上,帮你完成梦想,提供给你资源的是皇上,对你有心理需求在你面前敞开像小孩子,你从他身上得到释放母爱的开心感觉的人,是皇上,长得那么帅睫毛那么长的人,你竟然不爱??
看起来好像就因为郕王先表白了,女主就先入为主的接受了郕王。。
因为从表情上看不出来嘛,女主对两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
郕王这家伙,一副深情款款的样子,听说女主落水而亡竟然喷!
血!
晕!
倒!
喷血哎。。
可是当自己的母亲明目张胆的羞辱女朋友的时候。。
他对女生说,你能不能忍着。。
当女生说,说好的可以行医呢。。
他说,我当时只是和你玩了个文字游戏。。。
你凭良心说,这还不是渣男吗!
而且还笨的要死。
娶了郡主就为了救被陷害的杭江军。。
天啊,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猜不到,还要去求对头?
还要按照人家的谱子照做?
从郡主崴脚,他抱人家来看,我更倾向于认为:其实郕王就是个大情种,段正淳那种,他虽然无比爱女主,却潜意识里觉得郡主这么美,娶回家也挺好。。
不然在强调什么男女大防的时代,他不喜欢人家妹子还抱着人家走那么远。。
一个王爷,没有跟班可以做此事吗,不能叫个轿子吗,不能让宫女扶着吗,只是想抱人家而已吧。。
女主人设实在太不讨喜了,爷爷妈妈哥哥大娘丫鬟各种。。
全因为她死掉了。
好好的兄弟,因为她,反目了。
我在想为什么道士刘院判和丁香还没有死。。
哦,对了,这剧里还有一个绝对完美又讨喜的角色:皇后。
这么好的妹子,一点弱点都没有,聪慧美丽大方仁爱。。
只能突出皇上眼瞎。。
演技的事,我一点都不懂。
只是看的时候,我几乎时时内心都在咆哮:为什么这也要哭,为什么那也要哭,为什么总在哭。。。
刚才看了一小段,治疗也先妹子被狗咬。
那个妹子刚醒来咆哮的时候,诗诗倒是无比淡定,后来妹子平复一些,诗诗近前来,倒是一副波涛汹涌内心紧张无比起伏并且要哭了的样子。。
为啥啊。。。
然后这个姑娘给我感觉就是,从开始到现在,永远是紧张无比惴惴不安的状态,像个机警的小白兔,随时准备好要跑掉的样子。
因为看完琅琊榜对胡歌很迷恋,我就去扫了下仙三,大家也可以去回顾下,简直就是一个人!
杭允贤和龙葵!
妥妥的一个人啊!
就是龙葵那种很没安全感,总是惴惴不安的状态。。
于莎莎的扮相太丑了,明明在自己的剧里是个挺漂亮的妹子。。
最后,为什么以后不要看电视剧呢。。
这么糟糕的全是漏洞的本子,竟然好多人说什么剧情好每个人智商都在线??
天啊,除了皇后,还有人智商在线吗??
那个程十三,身为一个反派,也太笨了吧!
还明目张胆的抄人家书,是不是傻。。
那个王振,身为历史上有名的反派,也太笨了啊!
从头到尾没有做什么奸臣该干的事情啊!
连贪污一下都弱弱的没有远见啊!
这都只能说明编剧的功力。。
然而然而,这么多这么多的说不完的大槽点,竟然很少看到人提及,新闻上唯一提到的槽点竟然是汉语翻汉语??
这种小事也值得吐槽吗?
而且看演员口型,明明说的不是汉语啊,配音时偷懒而已吧。。
这算什么大事呢。。
综上,我认为,看电视剧看久了,思维能力会退化,会越来越只喜欢看简单的剧情,关注一下人物的衣服啥的。。
《女医明妃传》个人觉得实在不好看。。
除了服装是亮点,剧情太差,逻辑混乱,故事条理不清,绑架观众,各种不合常理,甚至有宣传迷信之嫌!
和去年的几部剧比,真心差啊。。
看到现在真心不想看了,宣布弃了。
第一点,剧情逻辑明显混乱,只要不涉及谈允贤,几个BOSSpk时,各个都是智商高,但只要主角出现,立即都变弱智。。
主角100%杀不死,每次要死都被救,每次犯错,皇帝王爷都100%原谅,更离谱的是都说自己傻逼。
而且主角从不反思自己,每次都被纵容(主角身份比李刚他爸好用)。
第二点,前言不搭后语,剧情拖沓。
20集杭允贤回宫后,居然一直没有找自己爹和奶奶,蛋疼。
,既然如此,前15集说那么多家庭内容有个毛用啊。
编剧确定自己会讲故事吗?
第三,太穿越。
由于有主角光环,除了太后党争权讨厌杭允贤,其他人居然100%都喜欢她。
有人怀疑一下她,居然可以随便发脾气?
皇帝王爷就怀疑不得你吗?
你以为你是谁啊?
然后郕王每次都认错。
剧中一边各种强调礼教严苛,一边“所有后宫的人都知道杭允贤玩多角恋,然后全部为她着想,全部原谅她,以杭允贤为中心”,然后你跟我说这是明朝,你逗我吗?
编剧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我看是《大明国务卿女士杭允贤》吧??
第四,你这服装,我不说差,我承认你做的是很真实,可是真的让我想起了老照片里的那些人,如前清宫女啥的,真的不舒服。
第五,剧情太平淡,编剧为了主角牛逼,把人物(杭皇后和谈允贤)搞融合。
但是真的不怎么牛逼,也没有什么爽点。
真的要求观众先把自己想象在一个封建社会还必须是女人才能体会一点点痛快《国务卿女士杭允贤》。。
逼格高并不是行为艺术好吧,如此脑残,编剧确定观众会喜欢??
我很怀疑!
第六,你和《大长今》重复了。
第一次看《斗破苍穹》的人都会觉得很爽,但是出来个《斗破天空》,《斗气世界》啥的你就会觉得没意思,真的不要怀疑。
第七,编剧把中医和祝由搞在一起,你确定不是在黑吗?
鲁迅说他爸就是喝“符水”死的,你跟我说,其实人家也不一定是骗子。
请编剧每天喝一碗“符水”。
第八,由于人物融合,所以主线漂浮,一边是名医养成路线(谈允贤),另一边是三角恋路线(杭皇后)。
学霸+三角恋+民主+人权,。
牛人就是精力充沛啊。
编剧你真的觉得好吗?
全国人民的智商真的不够用。
第九,看的太累太伤心了。
作为观众关心的杭允贤,皇帝,郕王,现在到24集了,就没有一个过得舒坦的,不是伤就是在牢房,要么就是被打。
后面还要土木堡战败被俘。。
编剧,艰苦也不用如此表现吧?
不是诸葛亮吃萝卜腌菜,大臣就要跟着吃的。
你搞这么蛋疼,就一定要绑架观众吗?
看过了女医明妃传,感觉很不错,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因为封建制度的问题,当时社会严重歧视女性,许多封建礼仪制度都限制着女性的一举一动,而女医明妃传中的谭允贤,一步步慢慢成长,慢慢克服世人的偏见,提升医术,最终成为一代女国医,据我所知,历史上的确有这个角色的原型。
中医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而电视剧中却很少有像女医明妃传这种弘扬中医的电视剧,虽然剧中某些偏方只是古籍中记载过,现实生活中并不实用,但还是可以从一些方面看出我国中医的博大精深,另外,剧中主角的感情线也是跌宕起伏,与皇上的朋友上升到亲人,共度难关,与祁钰之间则是情窦初开时最纯洁的爱情,几个主角的演技颜值都在线,还有一大堆老戏骨的参与,让整个剧显得更加棒!
从玛丽武到玛丽月,玛丽苏爱好者们成功地将两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篡改成了整天情情爱爱的白莲圣母玛丽苏,恶心了一大批观众。
女医剧组再接再厉,把一个真实的又成就的女性故事拍成了玛丽苏,历史上谈允贤有老公有孩子琴瑟和睦,硬生生给人家整没了,为了狗血玛丽苏连拆人婚姻的事都干的出来也是欺负人没粉以及是古人了。
“连得血气等疾,凡医来必先自诊视以验其言。
药至亦必手自捡择斟酌可用与否。
后生三女一子,皆在病中不以他医。
”-这是历史上谈允贤的原话,她直到自己生育,祖母去世后才公开为别人看病,之前一直是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做临床,积累经验。
等她祖母去世后,她已经有了多年临床经验了。
哪像电视剧里的女主,就偷偷跟祖母学了点医术就跑去给人开方子治病,拿别人的性命当小白鼠。
谈允贤的一生换个角度,搞不好能拍一良心大制作,光她那本《女医杂言》,完全能照着大宋提刑官那路子拍吧,怎么就能编出个祸国殃民废物玛丽苏呢?
连我妈都看不下去的电视剧我还能说什么…对于剧情,算了咱不说历史,这要是叫历史,我几年看的历史书那就都是喂了狗了…就说演技,老干部最让我惊艳的演技至今都是武十郎里的李亚寿,之后我只看到只是一个时而神经时而面瘫只有脸还能看的人了…女主,有颜值没演技啊…请给我面部变化好么,稍微动一动眼睛能怎么样…最后,真的,不要给老朱家后面的皇帝洗白了,因为能洗白的真不多→_→
一直以来电视剧银幕里都是唐朝剧,清宫剧盛行,明朝作为封建制度空前完善的一个朝代,宫闱正史却很少出现在电视剧里。
(个人猜想可能是因为明朝夺嫡斗争少?
后戚不乱政?
反正一提起明朝就是太监锦衣卫) 种种方面来看这部剧都值得期待,服装模仿韩服这种话说起来实在是无知,但是其角度和内容确实有学习《大长今》《拥抱太阳的月亮》。
如果能从韩国古装剧里取长补短,掀起明代文化的流行热则更是善莫大焉。
我也算是《大明衣冠》的粉丝,这部剧的明朝服装在历史方面是值得表扬的,一些明朝独有的服装配饰如网巾,“一色衣”,比甲,褙子等都多次出现,色彩鲜艳,图案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同于其他古装大剧的感受。
但是问题也很多,客观来探讨下。
————图片超多,慎入————一、【网巾】 明朝立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制定服饰衣制。
其中网巾是用来约束头发不使散乱,所以明朝的男子发饰绝不可能披头散发,以往明剧经常出现这个大BUG。
网巾不分身份贵贱,上至天子群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可戴之。
明妃里只有两位男主角戴了这个东东,样子还花里胡哨的,搞得好像是皇帝特供,能戴这玩意的多金贵一样。
您这是孙悟空带紧箍咒吗这么改的
这发箍颜色还配合衣服一天一个色呢
左图为《柳如是》剧照,右图为《龙门飞甲》剧照,这两部电影明服做得不错剧里这个创新发箍可以说是既想省钱不给其他人制作网巾,又想显聪明自创造型,哪知道能力有限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发箍比朱元璋的审美差远了,求剧组服设别灵机一动好不好?
韩剧里确实是人人皆戴有网巾,而且明朝网巾和李氏朝鲜的网巾是有区别的。
看韩剧多的可以说是非常熟悉韩剧网巾了,可惜人家的网巾总是表现得精美又规整,而我们的明朝历史剧甚至连一个正确的示范【都找不到】二、【皇帝冠服】 带有十二章纹和十二团龙的衮龙袍一般只有隆重场合才穿,这里日常穿有些过头了。
据出土文物资料记载一件“十二章衮服”从织造到收入内库的时间长达13年!
制作之繁复、精细、奢华绝对超出世人想象(所以日常就不穿这么隆重了)。
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偏大不合脑袋,以及那个照葫芦画瓢做的道具玉带实在是又假又丑好出戏。
样式是对的严重缺乏质感 毕竟是主角,明妃对于皇帝衣饰的还原还是非常求实的。
只是看得出衣服料子差裹得很厚还不透气。
帽子和玉带都是最穿金戴银的关键配饰,也被马马虎虎做成了仅供远观的塑料道具,用心程度只能说刚好及格。
三、【皇帝曳撒】 曳撒是一种从元朝质孙服(也称辫线袄)演化而来的服装款式,因为适合闲居及外出,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文员日常都非常喜欢穿。
上身窄袖右衽,特色在于下摆的皱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百褶裙。
剧里这款参考了曳撒的款式和飞鱼的纹斓装饰,美中不足是红底配彩纹显花,下摆版式不漂亮,膝斓(膝盖上的纹饰)太低了。
《明宣宗行乐图》中皇帝曳撒四、【内使曳撒】 前面介绍了明朝男人超级喜欢这种“百褶裙”款式,所以英宗同志被瓦剌俘虏也穿了一回,不过想必因为虎落平阳穿的是宦官款,美中不足仍然是膝斓太低了而且衣料松松垮垮没有型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此款红色曳撒多次出现在古画里,为内官常见款。
普通官员日常穿着对比古画
明代裙袍式服装中以“曳撒”最为重要,当然就不只有宫里的人喜欢穿裙子,宫外有点条件的男人也穿。
其衣身前片形制不同:后身制为整片,前身从腰部分为两截,腰部以上与后片相同,腰部以下两边折有细褶,中间不折,形如马面。
其形象如《明宣宗宫中行乐图》、《宣宗马上像》中明代皇帝服装。
只要是这个形制的服装都叫曳撒服,而纹绣不同才是区分身份地位的关键。
(明服中曳撒和贴里非常相似,想区分的可自己百度下)五、【锦衣卫冠服】 明朝特务组织锦衣卫的服装,从纹样上来说有蟒、飞鱼、斗牛、麒麟(高级锦衣卫官员可得御赐四爪蟒袍,其余按照官阶通常是飞鱼服和麒麟服),从款式上来说有曳撒、贴里、圆领袍等。
款式多种多样特点就是五彩斑斓,因为衣服刺绣非常华丽有气势所以才得名锦衣卫,电视剧第一集王振等宦官就有穿着。
款式从左至右贴里,曳撒,直裰 锦衣卫飞鱼服是其中一种,飞鱼是指一种似龙非龙,带翼有鱼尾的吉祥动物。
实际上蟒、飞鱼、斗牛、麒麟这些纹样都是非常像龙的图案,尤其是蟒和龙只是四爪和五爪的区别,甚至连皇帝也分不清。
飞鱼次于蟒,也只是锦衣卫内上了品级的高官有资格穿,普通力士不行。
锦衣卫服装大家看的比较多,影视剧里款式也纷乱。
服装设计虽然不必要完全照搬实物,但衣服基本的形制是要遵守的。
女医第一集里锦衣卫力士穿的就直接拿华哥在《怪侠一只梅》里的这款,明显改了飞鱼服很多外型元素,属于创新过头的,别被误导了。
龙门客栈电影多年前服装就做得非常好
真实的飞鱼服—— 孔府旧藏飞鱼服实物六、【女装和皇帝常服】 这里刘诗诗穿的应当是一件襖裙外加无袖的比甲。
霍建华的衣服太大了舒展不开,两衽总是很凌乱,,而且总觉得网巾也戴歪了。
在这里要说一下皇帝常服,虽然黄色是皇帝专有色,但明朝皇帝常服颜色有各种颜色,袍身通常是四团龙,也有八团十团。
很多影视剧里明朝皇帝一身黄袍从头到尾都不换,就连帽子也是金黄的,是非常错误的。
清代姚文翰绘《历代帝王像》中的明英宗(左)、《女医明妃传》中 明朝国号为“明”,寓意“光明”,且皇帝姓朱,于是便定“朱”为正色。
所以在《女医明妃传》中你可以看到,黄轩扮演的明代宗朱祁钰亲政时,常穿红色十二纹章衮服。
在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翰绘的《历代帝王像》中,明英宗同样身着红色衮服。
此外,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尸体也是身着红色云纹缎绣十二章袍式衮服,这与黄轩扮演的明代宗朱祁钰身穿红色衮服是相互印证的。
七、【皇帝盔甲】 不得不说本剧服装制作上真的是有多爱大明衣冠这本图书,图书里仅有的两套华丽盔甲都被明妃做的如出一辙,而且也不失时机的放上了海报宣传,确实好看。
明妃里的皇帝盔甲对比《大明衣冠图志》
《出警图》一身戎装明神宗和两个蟒袍宦官 此款盔甲来源于《出警图》中明神宗的装扮,非常华丽威武,想必是以礼仪巡视功能为主,如果真穿出去打仗恐怕就有些浮夸了。
(估计剧里明英宗被俘就是衣服太华丽给拖累的吧)
此款盔甲款式来自明神宗墓葬的出图实物,款式为贴里外搭对襟甲,同样也是非常华丽奢侈。
八、【女装】 相对比来看,剧里的女装真是好看太多,尤其是上袄下裙在剧里出现多次,不仅画风清秀淡雅,而且方便起居坐卧。
相对比曲据深衣和襦裙等又方便穿着。
也是这部剧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女装|官服】上袄下马面裙
【女装|庶民】
比甲指短袖带搭扣的短外套 【女装|褙子】【官服】
服装方面看起来还是很考究很漂亮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上身效果不好呢,肯定不是演员的原因,个人觉得原因如下。
1、服装臃肿,没有量体裁衣,版型太失败了!
即使是冬装,也看得出穿戴效果不合身,不能衬人反而把主角拖丑了。
2、帽子【太大】,摇摇欲坠,腰带过于浮夸,搭配起来就像影楼服装一样有点滑稽的感觉。
虽然《大明衣冠》是Q版人物都很胖很萌,实际上身还是要重新设计适合人体,怎能完全照搬。
(无奈服装制作太懒) 3、服装质感极差,图案非真实刺绣而像是【印制】上去的,夸张而廉价,经不起细看细拍,这点对比很多清宫剧都可以看出来了。
是否唐人还不够舍本做衣呢?
4、整体风格不统一!
色彩搭配不统一!
很多古装剧的服装设计师能力不行,偏偏还喜欢动不动衣服帽子加个花边配个蕾丝网纱搞得更丑,实在凸显我国审美教育的缺乏啊!!
这个问题对比韩古装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我一直说衣服大了而且松松散散没有版型呢?
明朝的男服,下摆部分都是喜欢用多层内衬托起,层层叠叠显得饱满,而不是剧里这样皱皱巴巴的) 那么,同样宽大不合身的服装,制作精美的【韩剧】是怎样处理的呢?
韩剧《拥抱太阳的月亮》 以《拥月》为例,从海报上就值得怀疑一下人设有点雷同,都是王和他亲弟喜欢上一个女主(还都是女医女巫什么的),而皇帝正宫娘娘想方设法阻止。
右图为朝鲜王坐像。
这部剧里的朝鲜王都叫兽从第一集穿到最后就这一件龙袍,却非常精致耐看。
之前我以为朝鲜王是没有资格用五爪龙的,后经过豆友指出去查证了一下,朝鲜王曾受明朝皇帝御赐批准,所服龙袍与明朝皇太子及亲王级别相等,确是五爪。
1、乌纱帽上小下大,符合视觉上的舒适,样式简单却不马虎,帽沿下特意露出网巾的金纽装饰,细节显华贵,即使戴在都叫兽的小脑袋上也不显得大。
2、服装的红底色并不俗气而是有光泽且耐看,注意对比下图明妃的土红色龙袍(呃也有可能是韩剧滤镜好看而下图没有) 3、烫金的五爪团龙刺绣像浮雕一样织在衣服上,凸出醒目。
红金配色,王霸之气顿显。
反观《明妃传》本应是天朝宗主的明朝的服装却像是一介亲王一样,失了质量。
(韩剧对于李氏朝鲜的服装还原一向做得比国产明剧好并且先入为主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后来者明妃才会有人说像韩风)【明妃的服装偏大宽松,尤其是下摆松松垮垮不能细看,皇帝和众臣都像是穿戏服在唱戏一样】以下图注意对比
注意看刘诗诗之外的其他人,什么感觉
头小,给设计的帽子也小,这叫量体裁衣做帽
不好意思我就是特意翻了这张全身照,可以看得出男装上身普遍很松垮。
【韩服的版型】
韩剧服装虽说也是宽大版,但宽大也需合身,更不代表没有版型,尤其肩部和腰部不能给人生夹 硬塞的感觉,腰带可以松垮但不突兀。
版型做好了,整体看起来会是很舒服的感觉。
韩服做得好的原因,在于其对韩服的重视,这也是拿来对比的原因,这里借用一下评论一楼的解释。
下面资料摘自李朝吧,吧友:Schubert1797 1897年从清朝朝贡体制摆脱出来的朝鲜改名「大韩帝国」,在日本侵略压力下,朝鲜半岛的国族认同和国家主义的兴起孕育了「韩服」这个概念。
1960年代,为了让韩服成为日常生活实用服,改良运动兴起。
196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礼服化。
富裕阶层开始穿名牌高级韩服。
直到1970年代,韩国开始正视本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韩剧的制作成本通常比我们国产剧还低,但是古装却舍得从高级韩服店定制和精心制作,并且在韩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韩服产业链支持影视拍摄和日常穿着,其对古装的发展和保护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评论补充】 对于评论里有人说我吹毛求疵,我只想说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服装到底有没有用心,有多用心,通过对比确实是看得出来的。
虽然明妃传一再宣传自己服饰之精美,实际质量和细节方面实在是不能细看,也让人不想多看。
版型很敷衍下摆就会不舒服
衣服做大了帽子带歪了
上图这一件,是某汉服爱好者自裁布料,亲自【手绘】而成的飞鱼服,用心制作出来的效果图不比明妃的服装差,明妃也得靠滤镜后期装潢处理才能拿出来。
说像呢,明朝服饰和李朝服装确实很像(先不说谁宗谁属,同等视之)。
正因为很像所以更应该了解区分,不能混淆,更不是为了避嫌。
如果作为历史传承者都分不清这种区别,还有什么资格说人家韩国抄袭照搬呢?
古装偶像剧也好历史剧也罢,既然并非架空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本溯源,才能给我们这些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观众带来更好的潜移默化学习,如同甄嬛和琅琊榜一样,这应当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做选择题。
重视服装说到底也就是以衣为载体继承文化,正如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无知还不愿意去了解。
综上,明服其实是我国服饰制度非常完备而且特点鲜明的一个朝代,朝鲜作为明朝的附属国,照搬明朝衣制并且发展出自己特色。
我国历史剧对这一块缺乏重视,而韩剧的古装剧经验丰富给人很深印象,反而出现拍明剧而有人说是韩风,实在是可惜。
作为《大明衣冠》的粉丝,本来希望这部剧服装设计成为影视剧明服的标杆,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失望。
款式上比较讨巧基本把《大明衣冠图志》的几款华丽服饰都复制过去了(当然也是来自古画),但肯于学习和参考历史,毕竟还是给以后的明剧提供了参考,对比之前的影楼装有很大进步。
在这一点上感谢明妃,二星为服装分。
本人看的明朝古装不多,比较喜欢的是徐克老爷子的《龙门飞甲》。
徐克不愧有美术功底,这部电影整体色调深沉华贵,服装考究而且异常精美,看的过程简直是一场享受,也没有人说像什么韩风。
我就是因为龙门才萌发对明服的兴趣,所以这里拿来对比一下。
随手甩几张图感受一下,细节刺绣都是实打实的
仅仅陈坤饰演的一个太监在剧中就有好几套服装,帽正虽然不对但是很符合服装整体风格
图左【内使曳撒】自主设计了很好看的腰封和护腕
即使对于龙套演员的服装也不马虎,锦衣卫的集体“百褶裙”
在飞鱼服上设计创新了朋克风的面罩双刀和背带,公公的百褶裙款式极好,我都想买一件。
实物【飞鱼曳撒服】(注意是四爪飞鱼,不是五爪龙) 看看和历史文物的细节对比,有没有觉得厂花一个太监,穿上这身皮气势都盖过《明妃》的皇帝。
这种华贵的服饰如果没有精美质量,是很难体现雍容华贵的。
谢谢一些指出我错误的豆友,在网上翻到一些不错的帖子对比明汉服和韩服的区别,送给大家:http://tieba.baidu.com/p/2446340424#frs_nav(非专业人员,纯属个人意见,图片来自豆瓣和《大明衣冠图志》,不当地方还请指正,转载务必经过本人同意)
2017—
刚看完13集,皇后说刘诗诗溺水而亡了,结果霍建华腿一软跌坐在龙椅上,黄轩一个趔趄,一口鲜血喷出。
看到他们这么悲痛,我笑得刚喝的水都喷了。
还说演员表演浮夸,这剧情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
在看15集,终于知道杭允贤为什么是灾星了,下定决心去学医,见到病人都敢试;逆耳之言都不听;不通人情,什么台都敢拆。
试想这么多人都因女主执著学医而死,怎么还敢心中无愧任性妄为?
刘诗诗这颜,谈个恋爱就得了。
这样有理想有抱负,还不遇神医(杀)神,遇佛医(杀)佛,一医成名万骨枯啊。
原谅我最近忙论文,前面剧情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从一开始,男主就和男二显示出差别,一个对女主的医道全力支持;一个则只是认为其锦上添花的存在,虽有用却麻烦。
男主送她去给人治病,助她考取太医院,为其改善宫中医制,放手让她去成长(男三也在最后领悟到这一点);男二则满足了她温情初恋的全部幻想。
同样生于不得自由的皇室,男主在自己不得自由的同时懂得为女主创造一片翱翔的天空,似乎她身上也寄托着自己的某种情怀;男二或许因为种种原因只想拥有女主,以保护的姿态爱宠她。
其实,这也无所谓谁优谁劣,一切在于选择。
如果女主一直是想替哥哥学医的那个少女,男二堪为良配。
然而,我们的允贤在成长,在多次锤炼内省后,在医术融为她骨血灵魂的一部分后,她的情感需求也随着成长而变化。
是的,我们的需求层次是随着经历改变的,情感之真挚为永恒的追求,但情感背后所寄托的理想与自我认知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为了男二可以改名换姓,可以逢迎长辈,却不能放弃医术,哪怕妥协都是不肯的。
这里有一个细节,我看的时候特别感触,在她为考取太医院闭门复习的时候,男二来责问她,丫鬟却甩出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戳中我了虽然后面土木堡之变才真正体现女主的坚韧成熟,但是这里却标志女主和男二在人生追求上的分道扬镳。
爱情尚有牵绊,理想却不容践踏。
女主是刚柔并济的,倘若心硬如磐,恐怕早已孑然一身献于医道了。
到了这里,女主的追求层次已经非常鲜明了,但她依然会为情所困。
在土木堡的岁月,虽然不似男主涅槃重生,但她也砥砺成金,可是种种迹象表明,不论是心仍有所系还是作为精神寄托,男二一直代表的那个幻梦一直存在。
现在还不知道回宫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花絮来看,她虽然后来包容男二并与之生活,但显然一片热忱转嫁到救死扶伤开创女医了。
后来,也许只有在医道的世界里,她才能找回那个真实的完整的纯粹的鲜活的自我,而不是在宫里那个求全的残破的无奈的自己。
至于男主,我想说,他一开始就懂得被束缚的痛苦和自由的珍贵,所以他以默默守护来爱她,我认为也并非情商高低的问题,而是男一男二因人生见地和阅历不同一直在做出截然不同的针对女主的抉择。
或许是我自己的感触吧,相爱不如相知,如果说女主和男主之间存在感情线(或爱情线),那么他们从谈笑风生的朋友到生死与共的知己到微妙复杂的羁绊,以友情开始共同成长互相扶持也是一种情感,而谁有能说那不是另一种爱呢?
只是不同于和男二之间那种通常定义的男女之情。
我想说,这也无所谓爱之境界高低,无所谓女主最爱谁或者是否变心,而是女主自己也无法拒绝的,人生自发的成长导致的情感需求层次变化。
情从来不由人,心自来不由己。
在女主和男二之间有过懵懂初恋和最后的平静相守,足矣;女主和男主之间,有过真实自在,有过生死相许,有过彼此扶持,无论最后结局如何,足矣;对于女主,有过真心爱自己的三个男人,最后大成于杏林,情感与理想皆在,足矣;对于我们,入戏如痴,出戏顿悟,还归于生活本真,足矣。
詩詩的服裝氣質完美呈現了大家閨秀的感覺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可惜劇情好拖再濃縮一下會更好
当偶像剧看就行了 论一理什么的还赶不上 新白娘子传奇 至少后者第一集还用了 十九畏歌
当编剧使出 巴拉拉能量乌卡拉卡 妈宝男变身 之后,我就半弃剧噜~【想娶李呈媛
我都多久没看国产剧了(太子妃?) 前两集造型真好看
看到三集 觉得算是今年很亮眼的国产剧了 服化道都很不错 四星安利一发~
这部剧没那么玛丽苏,女主角自始至终只爱朱祁钰一个人。这部剧的大致脉络还是遵从历史的,在人物关系和情节上有了作者的发挥,把它当成古装言情剧看,不要那么认真。诗诗演技真的有进步,她属于比较内敛的,所以表情不会特别夸张,她把少女的心境体现的很到位,从她的表情中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陪爸爸看的,刘诗诗真是面无表情啊,只会哭,这演技,跟若曦时期比没有任何长进……别说太后皇后了,就连宫女太监都演得比她好多了啊
刘诗诗 谭允贤 励志
女主太幸运,最优秀的男人都喜欢她,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人帮忙。荡气回肠、哀伤的爱情。
四分单纯支持一姐。仅仅金玉其外的剧。其实格局铺得不错,前期为了紧凑地凑满50集显得饱和,后期感情戏交待太模糊,并没有情节交待女主对男主的是友情还是爱情,即使想描写友情以上爱情未满的感情线也没有感染到观众感到遗憾的心情。望国产有用短短10多集精致地讲完一个故事的一天。
装服化精致,演员选的认真。
话说刘诗诗真是一如既往的演啥都是一个样,当初霍建华那个金玉良缘看的我就觉得够够哒了,没想到这部里也给人如此油腻的感觉!黄轩的配音和演员一对,简直分分钟出戏吧,这剧不弃也不行了!
明英宗不是个好皇帝,但的确是个老好人。并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不堪吧?他弟弟把他幽禁了7年,期间英宗生活困苦到需要老婆做女红补贴。复位后也没有杀了他弟,也没有把他弟变为庶人流放什么的。这搁到皇帝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
有可能国产古偶剧里还有更弱智的。但谁让这部剧以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为背景所以搞得我看了一眼。这剧不是歪曲历史的问题了,是直接歪曲常识。编剧重度脑残。
因为轩辕剑的好感,所以开播前特别期待,兴冲冲地给同学安利了,说服装特别好看,女主演技也提高了巴拉巴拉……结果她看了之后和我说,服装是好看,面瘫还是面瘫……然后我自己去看了,真的再也安利不出口……玛丽苏的剧情,空洞的眼神,男女主演技都烂,唯一能看的就是黄轩,他穿古装真的很合适
棒棒哒!
刘诗诗还是适合演活泼俏皮的角色,她一哭我就脑子发炸,服装简直已无力吐槽,感觉从十年前大长今剧组借来的服装道具,既然要还原古代妆容就还原的再认真点儿行吗?虽然高丽那时候什么都模仿咱们,但也不是没有足够差距的
论剧情,让我这个看历史书长大的简直是无法直视;论演员,刘诗诗依旧是面无表情脸,霍建华就更是演技颜值双堪忧,唯一能看到也就是黄轩了。
黄轩不错
大家的表演都好浮夸,动作一卡一卡的,说话也,一卡一卡的..诗姐没有表情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候。虽然郕王后面被黑化成一个SB,但是黄轩演技是这部里最好的。心疼元宝,我这颗玛丽苏的心啊操的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