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视剧真的有很多很多校园剧一贯的缺点!
比如院里的老师对辩论队根本不关心,比如男女主这种冤家路窄的相识方式,比如女主圣母般热衷于处理别人的事情的人设,比如编剧或许把出国交换两年还能提前毕业这件事想象的过于轻松了,比如我觉得刘栋对小曦的感情戏非常莫名其妙……但我还是觉得这部剧很可,也许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个我很喜欢的领域,也许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我向往的大学生活,也许因为它刻画了一段过程相似结局相反的感情(这个剧看到前一半的时候一直猜白宇和易小曦一个水瓶一个双子,因为他们俩的相处模式我实在太太太熟悉了,结果剧里说易小曦是天秤哈哈哈哈)。
真爱是不是一定天长地久呢?
如果不是以辩题的形式呈现,我一定会说这个问题非常荒谬,它让我首先想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相爱的两个人是不是一定要在一起。
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都觉得相爱的人为什么不在一起,而后又会想起很多复杂的因素——旧时的封建礼法,如今的身份差异、两地相隔、甚至是上一辈人的恩怨情仇,那样的爱情悲剧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更何况我们总喜欢在一个尚不懂得什么是爱的年纪就轻易地定义真爱,谁又能保证天长地久呢。
所以我们总说,无论能不能走到一起,最重要的是一段纯洁美好的感情。
前半段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很动容:白宇送小曦回宿舍楼,小曦迟迟没有进楼,而走远的白宇突然回过头,两个人四目相对。
我想那个时候,他们大概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吧。
曾经我也以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讲出来的,心照不宣是所谓美好的一部分。
但是当遇到这道辩题时,他们有了很大分歧,白宇在话剧院门口等了很久很久,我猜想他在探寻小曦心目中“天长地久”这个承诺的意义。
其实,我理解电视剧结尾效果的需要,但我更希望白宇可以郑重地告诉小曦,我喜欢你,我爱你,请你做我的女朋友。
因为开始得不明不白的感情,往往也结束得不明不白。
辩论到底有没有意义?
与辩论分分合合很多年,我最多只能算是个喜欢看辩论赛的人,所以也无法认真地站在一个辩手的角度讲些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怀。
浅薄地讲,我觉得辩论有意义,这种意义在于撕裂。
正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观众会因为自己先前的经历而选择持方,但又往往会被对方的论点打动。
我觉得,经验与真理的宿命是被突破,被不断冠以各种前提条件,告诉你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你看到过的那样,生活中也不仅仅有你所看到的那一些烦恼,这种撕裂正是成长的表现。
看完前两集时觉得槽点很多,促使我看下去是,我想知道白宇这个杠精是怎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辩手的。
今天看到一句话,当少年有了软肋,才是真的长大了。
也许是他有了软肋,也许是他发现了辩论的价值。
看到最后一场辩论赛的时候很感慨,我觉得那大概是很多辩手打了很多年辩论赛之后升华出的感悟吧。
马薇薇这几年突然变得随和了很多,执中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人一种谦和的感觉,不管还会不会有下一季奇葩说,至少他们都是热爱辩论很多年的人。
电视剧只是电视剧,而生活往往比它复杂得多。
你不会遇到的每一道辩题都刚好帮你解决一个生活困境,你甚至不打辩论;更不会在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遇到坚定支持你的某个选择的朋友。
祝平行世界中的他们永远保持初心永远在成长,也祝我们都能拥有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这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青春。
故事很精彩,青春都是精彩的,鲜明的个性,做着懵懂冲动的事,横冲直撞,据理力争,没有应不应该是非对错,打游戏暗恋逃课作弊,这些不都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嘛。
青春或许很短,或许很精彩,也可能平淡,那些故事也会随着岁月逐渐淡去,但那些时光可一秒都没有少我们的,不论当时它什么样,青春就在那里,那就是我们最温柔的岁月啊。
慢慢长大后,我们好像越来越成熟,但那些成熟不过是经历勾心斗角委曲求全之后的人情世故,所谓社交也不过是阿谀奉承虚伪夸赞的自欺欺人罢了。
成年人的步子太快了,我们已经忘了如何慢慢相处,慢慢相爱,我们追名逐利急于求成,已经忘了共同陪伴的快乐和重要,忘了价值和意义都需要慢慢发掘,快节奏下的我们,对别人的评价永远停留在第一次的印象面具里。
剧中的辩论太精彩了,白宇和小曦从一个新人,到辩论技巧应辩能力一针见血应对如流的冠军队辩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背后是坚持的付出,从普通话表达的练习到句子段落的背诵到知识储备的积累,无一不是滴水成河的努力,成功的背后都藏着你看不见的播种耕耘啊。
最初白宇辩论天赋高,小曦资质平平,被白宇虐菜,可小曦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时间的迭代,不久就超越了白宇。
如果我们不是天赋异禀的妹妹易小晨,就做平凡普通的姐姐易小曦吧,凭着热爱和执着一样能殊途同归。
成长最重要的是专注于热爱本身,享受过程,成功则是无意识的必然,要是和辩论社一样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铁在一起,那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这个故事里,有打游戏的颓废,暗恋时羞涩荡漾,表白拒绝后的坚持,上课帮忙点到的慌张,考试前的匆忙抱佛脚,励精图治后的图书馆占座,宿舍的聚餐,室友的醉态……恍惚间,好像重回那段时光,这些好像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我们青春的复盘。
清北和婷姐,白宇和小曦,四人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在一起,性情相似,彼此吸引彼此见证又彼此成就,也许这样的爱情才是最真实牢靠,最深情最美好的吧,有情人必成眷属,深情并且久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好像跟着剧情重走了一遭青春,看见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完成了未完成的遗憾。
多想这一切只是一个梦,我只是在一个天气炎热的晌午躺在大学宿舍里睡着了而已。
愿有岁月可回首,愿有明天可期待。
长大其实是不断的给这个世界下定义,而成熟是不断的放弃这些定义,就像和家里人的相处,我们其实一直在给自己设限制,我作为姐姐应该是什么样的,她作为妹妹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其实只要找到舒服的相处方式就行了,不要把自己限定在角色框架里。
我恐惧在众人面前演讲,这就是我给自己的定义,但是我们忘了大家生来都是人,有着同类的身体和自由的灵魂,没有谁强谁弱,谁对谁错,都是庸人自扰,不要给自己设限。
听见别人的话,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去反驳,这在低水平的比赛里是占优势的,但是在高水平的比赛里,就是全队的拖累,抢着发言会打乱队友的节奏,并且对方的逻辑漏洞都很少,向评委和观众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对比证明对方是错的更为重要,作为一个好的辩手,首先要同意对方对的部分,所以控制住自己的戾气,学会说我同意这三个字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失去更多的从来不是网络带给我们的更多的知识,而是我们对未知的恐惧。
网络到底让我们得到更多还是失去更多,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放下恐惧去拥抱更多新的知识,那么我们失去的将是过去,而得到的却是整个未来。
我们终将毁于憎恶其实可怕的不是我们憎恶的事物,而是我们憎恶的态度,但我们对一件事物选择憎恶的态度,意味着我们拒绝接纳他, 而这个憎恶的态度会毁掉我们之间的关系,会毁掉我们对他理性的认知。
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而憎恶是当你把这颗巧克力放在舌尖时,你就告诉自己不喜欢,当你看到这个巧克力的包装时,就告诉自己这个太甜,我不想要,渐渐的,你开始憎恶每一颗长的跟它很像的巧克力,憎恶会变成习惯。
人生逆旅,我们热爱过多少,我们憎恶过多少,但我们生活的精彩程度,最终取决于我们尝试过多少。
为什么我们说憎恶会毁掉我们?
因为憎恶毁掉了我们尝试的勇气,而尝试的勇气是让我们生活更加精彩的可能。
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真理往往存在于立场的中间,指出真理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凡是有意义的话都有可能错,凡是不可能错的话,都没有意义,就像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人生哪有哪一条路是都可以对的,都是有一些错的,在不同的地方错而已,是不是不是八强的选手就不能来到这里呢?
人生最重要的是走一条无悔的道路,在人生的路口,只要你愿意停下来,自己跟自己辩论一番,你找出来的论点越棒,之后他给你的帮助就越大。
——黄执中质询三步骤第一步是确认共识,双方有共识的部分之后就不用再争论了,没有共识可能是因为对方提出了证据,那就要到第二步削弱可信度,如果对方提的不是证据,而是某种信念观点,就要到第三步激化观点——黄执中辩论不是说服对方接受你的意见,而是和对方一起争取第三方即观众的意见。
一直在对方的战场缠斗,证明对方是错的,并不能证明我们是对的,一定要想办法把我们的观点清楚地传递出去,不然只是在帮助对方把他的观点说的更加清楚而已。
真实和客观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是如何引导舆论提倡价值,也是一个新闻人的责任之一,作为一个新闻人经常要负重前行。
拥有执念才能推动我们不断前行,当朋友有一些执念时,外人疯狂的去劝说他,那为什么别人的执念要遵从于你的执念呢?
或许我们对别人的执念更宽容时才会发现,那些久久在心头不能忘记的执念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美好的动力。
白宇将真爱一定地久天长从客观存在转变为人的主观想法,从而让观众认同,很聪明。
狗狗分不清红绿,蜜蜂却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紫外线,每个生物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看到的世界不一样让他们各自成为了不同的样子,也就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多元性,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经过自己的生物特性和主观意见扭曲过的世界,扭曲并不可怕,因为在客观上的扭曲其实恰恰是每个人眼中的真实,所以只要热爱就够了。
辩论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但是这个真理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经由人穷尽客观事实,最后改变的主观印象,所以追求真理,其实是每个人根据存在的客观事实来改变自己主观印象的过程,这个客观事实是前人的主观印象和探索得到的,因此赋予意义与探索真理并不冲突。
穷尽每一种观点的可能性就是辩手存在的意义吧!
想来一场与自己的辩论,把所有“我愿”“我希望”“也许吧”“但愿吧”通通了结掉,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做了,那就坚持下去,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顾虑太多,青春一点点消逝,念想慢慢积攒成了不可能,看似越淡然越不淡定,看似越不在乎越看重,怕做不到所以一直徘徊,怕令人失望最后失望透顶的只会是自己。
许多人心中都会有心结,恐惧怕面对,所以一直躲闪,可能会伴随很多年,心结是一种我们害怕但只要克服之后舍弃之后就会感激的东西,害怕让我们卑微,勇敢让我们懂得得与失自在人心,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不同身份看法会不同,最终我们定会感激那一切已经发生的,因为无法改变那些,我们学会接受。
很多年前,大概是我在大连上大一时在,一段很无聊的时光,在一个冷却寂静的教室,独自看着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在台上侃侃而谈、唇枪舌战、思维竞争、思想碰撞,他们的学识让整个人熠熠生辉,他们的口才让整个人风度翩翩,也许是不善言谈的我心理特别崇拜特别想成为的那种人吧,他们深深的影响了我!
我当时看的一场辩论赛,我后来翻来覆去的去找,却始终也找不到给我播下第一颗种子的那场比赛。
我记不得辩论的题目,我也记不得那个四辩的名字,我印象里留下的只是那个长得并不帅然而站起来充满求知和探索的那个熠熠生辉的四辩!
后来我加入演讲与口才社,没有刻苦的训练,没有比赛的机会,那个社团我能想起来的就是我们交了五十块钱的团费组织了场春游。
再后来我当兵了,上军校了。
在学校,人才很多。
我的第一场正式辩论在队里,面对80名的师生,我自己感觉并不算好,然而结束后却得到不小的反响。
而后我努力加入系辩论队,认真学习辩论的相关知识,然而自己明显的缺点,普通话不好表达不行却是硬伤,陪练了两年,没得到上场机会。
心灰意冷,大三带了带学妹退出了辩论队。
我曾经以为我辩论不行是因为普通话,然而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那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储备根本就不够。
肚子里没东西,又怎么可能说出东西,肚子里有一桶才能表现出一碗,你肚子里只有一碗,又能表现出多少。
我曾经以为我也很懂辩论,直到我渐渐看不懂台上辩论的内在,那些论点、论据、论证,说话者的目的,反驳的方法,进攻的角度,战场的切换、推进。
我才明白,原来自己真的天分很差,努力又不够。
对于辩论我有遗憾,没有风光过没有骄傲过,然而我却会继续喜欢它,喜欢它的尘枪舌战,喜欢它的逻辑推导,喜欢它的价值升华。
喜欢在每一个清晨练着自己并不利索的嘴,喜欢读着让我思考又给予我力量的语句。
我想把这种方式带到生活,用作分析问题的方法,用在自己与自己的交流与挣扎,用于自己写东西的指导。
辩论,虽遗憾但却未放弃!
简单一说:看到这部剧,第一反应是被这个剧名所吸引。
因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参加过辩论队的面试,但是很遗憾,没有通过。
所以在看到剧里面,这种类似的题材的,就很感兴趣。
没想到,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部剧, 不同于我看到别的青春偶像剧。
①题材新颖。
辩论的题材,真的很出彩,而且要夸夸编剧的才能,辩词和台词都写的太好了吧!
都是值得我一字一句记下来的话。
②情节紧凑。
一大亮点就是,每次的辩题,都和剧情环环相扣。
真真的体现了,在生活中辩论。
在剧情方面,体现辩论的场景化,也不是很单一,都是以更有趣和更简单地方式去呈现。
③演员都可。
这部剧,虽然所请的演员,都不是很出名的,但是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演员与人物都和切合。
④可以磕的cp多。
据在看完这部剧后的不完全统计,这部剧里,官方应该认定的有四队cp,个个都是甜到爆。
最喜欢的当然是申晴cp了,他们俩太可爱啦。
⑤内容真实。
看过一些青春剧,都不是很显得真实,那这就很难和大学生产生共鸣。
这部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学生活的一些场景,以及我们在大学当中的一些各种各样的心理,都是很真的啦。
最后,谈谈自己主观上的感受吧!
也是很幸运,很碰巧地遇上了这部剧。
剧里的主角们的结局是完美的,羡慕他们其中因为辩论而产生的友情和爱情。
【我感觉,这或许就是和现实比较大的不同吧,现实中往往没有那么完美】我自己,我不知道,我适不适合打辩论,但是我大一尝试过,虽然结果差强人意。
其实,剧中的华夏,也是有着演讲恐惧症,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但是人家是童年时候的阴影造成的,而我又是因为什么呢?
或许这是我想从这部剧里,找到的共鸣点吧!
不是有那么些人,就是敢于上台,对于他们来说好像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我在这部剧里,也找到了一点答案,“长大,其实是给这个世界不断地下定义。
而成熟呢,是不断地放弃这些定义。
你可能非常恐惧在别人面前表达,这是你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
”可能是吧,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突破这个定义。
加油!
最后的最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最后一集关于辩论是否有意义的辩论了。
这部分的深度真的上升了好多,最后竟然双方达成了和解。
【这里的拍摄方法也很奇特】这里我也是记了不少东西,也思考了许多。
正方,辩论可以带领我们前往没有思考过的境地,可以让我们有更加多元化的思维。
但在这场比赛中,我还是,很喜欢法政院的论点,“辩论的目标是让精神走向独立 ,意义本身是自我消解构建的独立自由”“意义是媚俗的,一旦有意义,就会让精神的独立自由陷入到自我构建的不自由之中”【这里我是理解为类似自我感动,强加意义】(在此还是表白姚申小可爱,赛场上太牛了)最后和解那一块的台词也是超赞,一场头脑风暴啊!
“到底什么是真实呢。
鲨鱼只能看见灰色的光影,而蛇却能通过捕捉热源,实现热感成像,汪星人分不清红绿,而蜜蜂却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到底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呢?
还是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被扭曲的呢”“一味地强调想要的样子,恰恰活不出我们想要的样子”“热爱就够了”再次表白全员!
强烈安利!
【就是每看一集,就愈觉得自己的无知,以及阅读的意义和快乐】多看书📖
《你好,对方辩友》真的是一部国产良心剧,剧中几乎还原了每一场完整的辩论赛。
看得热血沸腾,不枉熬了个通宵加上一个下午追完,为更好还原紧张激烈的辩论赛场,剧中邀请多位专业辩手参演,辩论的精彩程度真的是每一秒都不想错过。
这虽然是一部小嫩嫩的剧,但是三观很正,很正能量,青春剧里没有怀旧向,甜宠向,而是利用辩论传递思辨精神,引导我们去发现思考的乐趣和独具美感。
追完剧的我,此时此刻,内心也不是平静的,我羡慕他们能够带着逻辑带着思维旅行,去到达我们到不了的的思想境界,我羡慕他们能够在顺势瞬间站稳自己立场去悖论对方观点,我羡慕他们在无数思想与思想碰撞之后依旧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去理解。
辩论是精彩的,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无法预知会不会走上错的道路,而正是这样的未知,才给了未来可能性。
你好,对方辩友辩论到底有没有意义?
通过对所持方逻辑自洽的探寻,在双方你来我往中穷尽一切可能,将问题掰开揉碎来探讨。
所有的事情不是一定的,但辩论的观点却是一定的。
一定的东西一定是错的。
即使是错的,我们依然要辩论,那么辩论的意义在哪里?
思辨,是为了对真理的探寻吧。
那这就是辩论的价值——价值客观存在,但意义是人赋予的。
对真理的探寻意味着独立自由的精神,这同样是辩论的精神。
如果强行赋予辩论意义就不再包容独立自由的精神,背离了辩论的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赋予辩论意义吗?
赋予其意义,意味着扭曲。
所以我们不应该赋予其意义。
所以辩论没有意义。
但赋予其意义不是扭曲,这只是深化了我的生活。
因为有了辩论有了辩论社有了辩友,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
赋予其意义,我心甘情愿。
谁说主客观不能统一,价值和意义为什么不能相辅相成呢?
《你好,对方辩友》里,大学生活可真美好啊。
高三的时候我也一直期盼着,在一所全国前十的大学,和一群喜欢的朋友,做一件喜欢的事;成绩中等偏上就好,颜值过得去就行,性格没有缺陷三观还算正常;与一个人在逐渐的相处中互生情愫,越来越离不开,简简单单地享受大学恋爱。
不是那种没事找事天天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你你不爱我的来回纠缠中死循环,而是一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后印在了我生命的底色里。
可现实与梦想总是差之千里。
去了一所三十开外的大学,整天为了保绩点为了保研而提心吊胆,没有热爱的事,同学也不认得几个,更不要说谈恋爱。
因为无法拥有,所以才格外热爱这部剧,爱它的热血正能量,爱它血脉偾张,爱它细致婉转,也爱它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看惯了搞笑剧,来体验一把心跳加速的辩论赛如何?!
辨1结局的时候就觉得没看过瘾。
好在大大们满足了我的愿望,这不,2就出生了!
辩论赛的目的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在辩论的过程中严谨自己的思维、归正自己的思路、守住自己的思想。
一场精彩的辩论赛离不开辩论双方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了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
一招一式的切磋不仅仅是观点的对垒,更是观念的碰撞!
当然,势均力敌的对手会让辩论双方更加惺惺相惜。
在场上他们是对手,下了台他们也可以是死党,甚至是闺蜜!
如果你愿意,来辩友2看看。
我保证你会不虚此行!
生活需要辩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世界多元不仅因为我们更加包容,更因为我们的不同与坚守,努力说出自己的看法,辩论不是要说服所有人认同自己是对的,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为自己的持方据理力争,寻找着有共鸣的人,听到不同的看法,不断更新自我认知。
成长,以为是在慢慢中进行,有时就是某一瞬突然成长,措手不及不愿接受却也不得不 。
错误与正确本就是心中的执念,有时将他人说服,有时她人将自己说服,我们的认知从出生一点点建立,每个人都有偏执与任性,有人藏在心中,留给自己消受,有人不顾一切,想要改变。
念想是一时的灵光一现,有人让它流逝,有人执着于此,成了执念,执念是动力、是勇气,我们不满他人不了解下的随意贬低,我们不愿因自己的弱点导致失败而放弃,我们不甘平庸去过那种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
梦想与许多人而言真的有吗?
我知道许多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但我更能经常遇到与我有相同困惑的人,觉得自己孤独,觉得有点小颓丧,那种认识到自己错误和无法坚持完成一件事的矛盾,好不容易坚持了却又觉得太过刻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告诉自己一日一月一年不该只是岁月,那些我们经历的日子该是实实在在的印记,印证着我们的成长,印证的我们的得失,印证着我们的等待与冲动。
想来一场与自己的辩论,把所有“我愿”“我希望”“也许吧”“但愿吧”通通了结掉,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做了,那就坚持下去,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顾虑太多,青春一点点消逝,念想慢慢积攒成了不可能,看似越淡然越不淡定,看似越不在乎越看重,怕做不到所以一直徘徊,怕令人失望最后失望透顶的只会是自己。
许多人心中都会有心结,恐惧怕面对,所以一直躲闪,可能会伴随很多年,心结是一种我们害怕但只要克服之后舍弃之后就会感激的东西,害怕让我们卑微,勇敢让我们懂得得与失自在人心,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不同身份看法会不同,最终我们定会感激那一切已经发生的,因为无法改变那些,我们学会接受。
一次次 ,悟 ,醒了,又一次次,迷茫了,看似在死循环中,其实这是个不断上升的螺旋。
题材很新颖 ,个人觉得里面仍然有很多国产电视剧的槽点,但在青春校园剧里算是比较优秀的,整部剧看下来主题非常明确,这部剧讲的就是就是辩论,这一点就完胜了很多国产剧。
节奏很紧凑,整部剧的情节围绕男女主所在的辩论队的夺冠历程来讲述,几乎没有一些跟主题无关的情节来凑时长,看起来没有拖沓的感觉。
因为我个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代入感并没有很强,但我觉得这部剧也有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吸引观众,比如宿舍里的各种囧事,看了之后虽然觉得很多都并不是很真实,这也是国产剧的通病,但却实让人觉得很好玩,这个和演员的表现力也有很大关系;每个人的梦想在实现的道路上都有很多阻碍,包括家庭的阻挠、家庭的困难、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这些在这部剧里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尽管也不是十分真实,但看完之后我对这些情节也有一些不小的触动;辩论的专业性在这里就不说了,本来也不懂,我想说说他们每场比赛的辩题,辩题结合了当下一些比较主流的话题,包括天长地久的爱情、执念、梦想与平庸、热爱、网络等等,看完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共鸣。
整体来讲还是不错的,辩论过的人康康能缅怀青春,不懂辩论的人康康也能乐呵乐呵,羡慕一下别人的青春。
看了一集感觉还是蛮好看的
热爱就够了
这尼玛编剧肯定没上过大学,,,,
确定我不爱小甜剧了
很用心的围绕“辩论”去布置,但剧情在校园剧里只能算一般
男主太恶心了……第一集都看不下去,冲着姜仙儿再看看吧。/ 快看完了,男主还是让人讨厌,辩论部分可看之,婷姐美丽!刘些宁的声音是本人吗?怪怪的。/ 最后,没想到剧中不少演员都是现实生活中大学里的辩手,这一点好评!第二季据说演员全换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好看,先蹲蹲看。
唐田英里佳 林昕宜
恶心 廉价 低级
第一部第二部主角都是初始形象设定成没礼貌无端抬杠目中无人的嘴欠或者冲动的成长型角色
跳出只有爱情友谊框架,以辩论为主题穿插各类大学生活为题材的校园剧(虽然有些剧情很象牙塔有点用力也不太连贯),很精彩也很有意义,可以看出编剧组对辩论上花的心思,辩题贴近生活也贴近剧情是非常好的能激起新人关注辩论的入门题,从正反方备战教师辅导以及比赛旁观解说也是非常详尽负责了。再说演员,从第一集就发现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颜值都很高演技也都算过关不出戏,而本剧中邀请了众多奇葩说明星选手以及看到结尾辩论演员实为各大高校真辩手的彩蛋,真是让人非常惊喜了。总体来说,虽有漏洞瑕疵但整体是一部干货很多值得回味价值挂的校园剧,五星好评。
青春校园里为挽救辩论社而集结的少男少女们的追梦故事。。。简介总归是千篇一律的,内容以及带来的思考很有意思,呼应最后的辩题了,这就是意义所在。又想起《狮城舌战》所说的”人生高光时刻“,青春是需要这样的高光时刻的!
演员选的太不行了,又想要颜值的,但选的演员又没一个颜值在线的,
鼓励鼓励,中国电视剧还是要多思辨,不要一味的搞肥皂剧。
同样是校园剧,该剧集更着重刻画年轻人的成长,不再是小情小爱小浪漫,有努力有挫败还有成长,蛮正能量的。
一般般
当时看到这个主题我“啪”地一下就点进去追了啊!拿金钱辩练口齿太真实了,但是我无法想象会有爱上对方辩友的人。在场上如果对面滔滔不绝潇洒自如我只会紧张应激又伤心自己是废物。
如果你打算在最后戒掉它,那么你最好不要试图爱上它非常非常棒的一部电视剧。
台词不行,演技不行,颜值不行丑丑丑 男主天天踩着个高跷跑来跑去,女主斗鸡眼
片头曲突然泪目😭一个老学长说那是他的青春啊 那也是我的青春啊 四年了,我现在依然记得第一场比赛听到结果的感觉,看剧的时候会想起很多我以为我不记得的细节,有些感同身受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但是我知道我已经与他渐行渐远了。辩论是什么?是寻找真正的灵魂和灵魂们的过程,没有辩论,我一定不是现在的我。
想到了当年我参加辩论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