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曾经的骨灰级淑芬和追剧人,过去我曾入坑过很多或有名或冷门的小说/影视剧;同时身为cp爱好者,也曾经于熬夜追更中花式上头各种男女cp、男男cp。
虽然不敢自诩多么精深,好歹也是见过了各种世面,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由读者和观众赋予男性纸片人的魅力。
女性作者和女性观众,出于对感情的更高层次需求未能在现实中的异性身上得到满足,便寄托于男儿身女儿心的“纸片人”,创造出了数不尽的美好异性角色。
美强惨、战损破碎感、背负着沉重过去而踽踽独行、以不正经的表象掩藏起内心实质的痛苦,这都是一些相当常见的设定,引得无数粉丝为之心疼、着迷、怜惜。
这也是为什么,掌心这部剧甚至在刚上线的当下便为我带来了深深的意外之喜——它竟然敢于史无前例地 将这一切默认给予言情男主角和耽美主角的套路,赋予到女性角色身上。
叶平安(曾用名 顾清),一个用嬉笑怒骂的表象掩盖内心噩梦的女人,一个身在囹圄仍能操控棋局的棋手,一个不惧于以蝼蚁之躯尝试撼动大象的草根,一个在酷刑中反而找寻到内心平静的自毁者。
她有多么鲜活、多么复杂,就有多么令所有人爱恨交织。
很难用寥寥数语道尽她给予我的惊喜,这一切是一种激进的、跨越式的尝试,是巨大的冒险,其中的勇气无法不令我倾佩。
她身上凝聚了编剧、导演、演员本人最诚挚的祝愿,愿有朝一日,从作者到读者、从编剧到观众,都能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创作的满足感着重投射到女角色本人(而不是女主的男人,更不是男男关系中的一方)。
她有知己,有劲敌,有忠犬,有引路人,有百折不挠的韧性,亦有让我们共情的真实的脆弱。
惟愿有朝一日,女频的“叶平安”不断涌现,想必那会是一个更加百花齐放的文艺环境。
我真心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掌心》第20集女男主换药那场戏真是精妙绝伦,已被我列入近些年国产剧中最性感、最克制却也在性别意识上最进步、最具实验性的段落之一。
因为它做到了在表现上极度“去性别化”的同时,两位主角之间的性张力仍然强到爆棚。
而且明明身处在这个典型异性恋范式的场景里面,女主叶平安还能做到身上一丁点“直女味”都没有,始终保持着高度自治的主体性。
它是怎么做到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叶平安的主体性是如何影响这场戏的观看方式的。
在大多数影视作品里,碰到这种即将进行身体接触的场面,女性角色都会不约而同地生产一种反应。
她们会变得羞涩。
而这种“羞涩”会成为一种典型的性别操演机制:女主越羞涩,男主的征服欲越强,观众的窥视快感也就越大,屡试不爽。
那有人会说,也有不羞涩,而是很主动的那种女主啊。
但其实那种女主同样也在满足男性凝视(male gaze)。
拆解一下这个机制就是:羞涩的女主 = 被动但渴望的女主,她越是抗拒,观众越是期待“她最终会接受”;挑逗的女主 = 主动迎合的女主,但这其实也是另一种“被动”,因为她的挑逗仍然是为了迎合男性欲望。
这两类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高度性化的,是围绕着“如何被男性观看”展开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那叶平安是哪种的?
嘿嘿,她哪种都不是。
回顾一下这段戏中编导演三方的发挥:1、导演的镜头语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克制,没有任何暧昧不明的对女主身体部位的凝视,叙事节奏也依旧保持高效;2、编剧在台词中尽量淡化任何有关性别的提示,比如那些常见的“授受不亲”之类的老掉牙玩意,叶平安还在一心搞事业,攥住男主的手也只是想跟他“谈笔生意”;3、演员的姿态是落落大方的,虽然受了严重的伤,马上要被换药了,但是并没有任何扭捏羞涩之态,也没有什么故意魅惑之举,其实她根本就没把换药当回事,她不是在回应男性的凝视,她根本就无视这种凝视的存在。
这才是最关键的突破点——叶平安的“去性别化”姿态直接破坏了观众对“性别互动”的期待,让他们的观看方式瞬间失去方向。
然而,即便叶平安拒绝成为被观看对象,观众仍然感受到了强烈的性张力。
这是为什么呢?
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有一个观点,欲望本质上是对缺乏的渴望。
说人话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从来不是我们得到的东西,而是那个我们无法完全拥有、甚至无法完全看到的东西。
如果还无法理解,可以尝试代入一下自己的购物心理。
最好的那件永远是没买到的那件,最爽的那刻就是购物车下单的那刻,等东西真的到了自己手里反倒索然无味了。
换到这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导演对这段戏做的处理就很有意思。
他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换药前的戏份(虽然镜头语言是极度克制的),而换药后的情节也在画面直白呈现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叶平安换了新衣服,之前那件血衣躺在角落里,但导演唯独没有拍换药过程。
在这里,导演刻意制造了一个关于叶平安的“缺失的身体”,然后让观众去想象、去填补、去回旋。
这就是拉康所说的“客体小a”(objet petit a)——它并不是真正的对象,而是那个被刻意遮蔽、让你的欲望不断循环和延宕的“缺失物”。
导演用“删掉”的方式制造了比“展现”更强烈的性张力。
所以这场戏就成为了一种“观看的悖论”:你越是无法看到,你就越是想要看。
那么,为什么观众会存有这样的观看欲望?
问题的根源,在于观众的观看方式本身并不是自由的。
这里可以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去分析。
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的演绎,实际上对换药这个场景都在进行“去性别化编码”。
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一种非传统的性别框架来叙事,使得剧中的人物关系是权力的较量,而非浪漫或性吸引。
但观众在观看时,基于自身的文化经验,往往会在解码过程中重新引入性别化的视角,即便剧中已经去掉了传统的性别互动模式。
虽然剧内的一切都在努力去性别化,但剧外的观众仍然会期待性张力,因为性别本身是一个观众无法彻底忽略的编码系统。
我们并不是在观看剧情,而是在观看我们自己的观看方式。
所以说,这场戏的真正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它如何制造了“看不见的性张力”,更在于它如何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看框架。
观众以为自己在观看一个女男主暧昧的场景,但编导演三方在表面上拒绝了这个可能性。
叶平安的存在,直接破坏了这种“观看游戏”的规则。
它甚至在倒逼一种反思。
这是一次对“男性凝视”的反抗,但它不仅仅是“反凝视”这么简单。
它让我们意识到,观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纯粹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被文化塑造的习惯。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自由地观看”,但其实我们的观看方式早已被设定。
我们被无数影视作品训练得“知道”某些场景该如何发展,“知道”男女主在特定环境下应该如何互动。
所以,当这段戏不走寻常路,刻意抹去那些性别化的互动模式,刻意不让女主符合“传统女性角色”时,我们才会感到错愕,才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缺失的部分”,甚至会觉得这场戏的性张力反而变得更强。
所以《掌心》这场戏不仅是在探索“女性身体如何存在于影视叙事中”,它甚至在质疑和批判:“我们为何如此观看?
”因此,这场戏真正的核心意义,不是“叶平安(女性)的身体在哪里”?
而是:“我们为何如此执着于寻找她的身体?
”我们的观看方式,究竟是怎样被塑造的?
从来如此,便对吗?
《掌心》开篇提到的历史背景是新皇(女帝)登机,任用酷吏打压宗室和士族,右相傅升均因梦获罪,人人谈色变。
——这对应的应该是武周时期“傅游艺梦登湛露殿”事件:傅游艺(629年—691年),字元综,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
他起家于垣县县尉,后迁任合宫主簿,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左补阙、给事中等职。
在武则天夺政过程中,傅游艺上书称武则天合于符瑞,应当革李唐之姓而受天命。
武则天对此十分高兴,提拔他为给事中。
数月后,他又被加封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傅游艺升迁速度极快,一年之内官服由青而绿及于朱紫,时人称之为“四时仕宦”。
他专门罗织诬陷,诛绝宗室,又请武则天发六道使,阅视诸道流放者有无反谋,致使大批流人遭屠戮。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傅游艺梦登湛露殿,并将此事告诉了亲近的人。
湛露殿是唐朝宫殿之一,位于大明宫内,是皇帝接见大臣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傅游艺的梦境被知情者告发,言其谋反。
于是他被收捕入狱,在狱中自杀。
傅游艺的迅速升迁和突然死亡,恰恰体现了武则天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剧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去感受,作品那头的主创是什么样的人,在用什么样的心态给我们讲故事。
这也是我写下这篇长文的原因。
看《掌心》的时候,我很肯定,首先,主创中有很多是女性,因为这个剧有太多的尊重和包容,其次,她们有一些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是我喜欢的类型。
她们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有太多有意思的人物、故事、情感、文化、感悟瞬间想要分享,所以诞生了这样一个有着明确内核,饱满情绪,生动人物和庞大细节量的作品。
我也几乎是第一次,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看到如此黑白难分的人物群像。
这不是用“全员狼人”“全员恶人”“复仇者联盟”这些营销概念所能描述的。
任何一个人都是复杂多面的。
更新了六集,很多人物的性格已经可以窥见一二。
可明明才六集,有些人物我都看出感情了,怎么回事。
(我会持续更新,记录每一个喜欢的角色)叶平安 · 浊水荡乾坤对叶平安来说,死是最容易的,安睡是最难的。
死,无法终结罪恶,更无法消弭罪孽。
所以她复仇的每一步,好像都刻意选择了最难走的那条路,第一步竟然是,置自己于死地,入圣上的眼。
而“叶”这个姓,似乎也是因为,第一次见杜梁时,杜梁给了她一片叶子。
在自虐这个赛道上,叶平安可以载入影史。
儿时她犯的罪,我认为还要怪当时女子教育的匮乏,因为任她再有一对好父母,也冲破不了时代的局限——她识了字喜欢看书,却没有引路人。
若是现在,纵是生在贫苦山区,也能盼一个张桂梅这样的老师,告诉她是非对错。
她也会早早明白,大人是不可能向一个孩子求助什么的。
元少城说过一句话,“浊水方可濯青天,清水岂能荡乾坤”。
海宜平听了,会心一笑,将元少城视作了片刻知己。
为官者,把它当作一贪再贪的免死金牌,而叶平安这浊水,却偏要荡荡乾坤,洗尽天下污浊。
叶平安,本可以平平安安过一生,是有权者不作为,逼她走上九死一生的复仇路。
但很奇怪,我不觉得叶平安会死,她强大到让我相信,她会过的好。
唯希望在剧终时,她能被人唤一声,顾清。
元少城 · 老鼠病了吃老鼠药能好吗这本是一句没什么特别含义的俏皮话,我却觉得很适合元少城。
打下这句话的时候,甚至有些泪目。
第一集龙门赛,邙沟一对亲生兄弟被迫相残,拍的很克制,只闻权贵笑谈“可惜没打死”。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老鼠,连想吃点残羹剩饭、在阴沟里好好活着都是奢求吗?
元少城,就算做到大理寺卿又怎样,叶平安不也一眼看出他的衣领不舒服,杜梁不也照样觉得他是邙沟贱种么。
在元少城身上,没有黑白,只有灰。
他对权贵是钻心蚀骨的憎恶,又不得不笑脸攀附。
在权贵的视角,他一次次的侃侃而谈,该是多么滑稽和凄凉。
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结局。
老鼠病了,而真正该吃药的,绝不是老鼠。
厉俊 齐君山 · 做狗又如何这俩都不是很聪明,但乱世生存,谁说一定要做人?
做狗做得好,一样能求得一席地。
谁不想要一条,听懂人话的好狗呢。
别看厉俊搜山搜成那样,他的杀手锏就就是硬搜到底,咬住一点肉就绝不松口。
在第六集结尾,元少城正是利用了厉狗的这个特点,死死咬住了叶平安。
狗有不同品种,齐君山和厉俊也不一样。
他明明是礼氏杜梁的义子,却勾搭上对面阵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伍显儿。
哪里有肉,他就在哪里。
杜梁以为,齐君山是看家护院的一条好狗,忠心耿耿,胃口又不大。
谁想,齐狗不馋,是因为他在别家吃饱了。
圣上 · 权力巅峰并无权杜梁犯下御史案的时候,是通泉县的县尉。
一个九品芝麻官宛如地头蛇,为所欲为,仿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可真正拥有这权力的圣上,被“权衡”绑架,明知御史枉死都不敢查。
恍惚间都分不清,县尉和皇帝,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御史案,圣上是一定知晓始末的,没有下手无非是因为没有适合的人。
无罪的官太小,官大的罪太多,而罪即是把柄,亦是镣铐,就算扶上了道也寸步难行。
可叶平安无权也无财,官场规则不仅对她无效,她还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叶平安肯定也深知这一点。
第一集大殿之上,看似是叶平安和元少城的较量,实则是两个女人默契的试探。
堪称一绝,开篇便用一个看似简单的命案迅速抓住观众眼球。
女主叶平安,一位身负窥梦奇能的江湖游医,为权贵医治心病,卷入杀人命案。
叶平安聪慧狡黠,她为了御史案复仇,步步为营,在正义与私欲之间艰难平衡。
剧中情节如连环扣一般,紧密相连。
从街头巷尾的小案,逐步牵扯出朝堂之上的惊天阴谋,每一次反转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来没打算写长评,结果在刚开播没两天上来一看,全是披皮黑,想着良心好剧不该被埋没,就从多个层面简单介绍一下观剧两天的看法。
1.演员选角层面:并非现在网络剧流行的流量演员,而是多位老戏+实力派演员的搭配。
85❀刘诗诗算是里面流量比较大的,但本身也处在转型期,这也是为什么黑子在开局就下场的原因。
2.演技层面:全剧都非常有代入感,不止是权谋剧中微表情心计的体现,也有各种角色之间互飙演技,看得很过瘾啊,不愧是八百个心眼子。
3.剧情层面:权谋剧中的仙品,逻辑性完整,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真的出其不意,这种内容其实对受众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剧本底子够硬、角色演绎得都很不错,口碑绝对好。
4.服化道和布景层面:柏杉导演的拍摄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再现了大唐武周时期的风貌,不止是服化道,还有各种拍摄手法、场景布景真的一绝,很值得细品,单独拎出来都是教材了,各种转场也非常有巧思。
掌心口碑开局真的非常不错,更多自来水路人下场后应该能有更高的热度,也期待剧情接下来的走向。
最近上新的几部剧,质感最好的应该就是掌心了吧,但现在热度播放量都不太行,感觉有点可惜,想说几个自己喜欢掌心的原因。
1️⃣女性视角权谋:很特别的视角,在男性权谋绝对优势下,《掌心》可以说是创先河了,女主叶平安以复仇为主线,智斗权利和富商,一路反黑,看得有点爽。
这一点也是拓宽了女本位的题材的范围,不用老是宅斗,宫斗,围绕情情爱爱看似大女主,结果捧男的剧了。
2️⃣人设像个活人:现在电视剧男女主都是被阉割人性的存在,一定要真善美之类的,男主要无脑对女主好,还要女强男更强。
但掌心不一样,女主是加害者,男主就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甚至可以直接冤枉好人的人,普通人看很有共鸣,我喜欢。
这次播放平台和制作方也是不做人,宣传也没个主线,🫘上面根本刷不到,感觉《掌心》这局危矣!
【建议哪些观众可入场呢?
】1️⃣《唐朝诡事录》朋友,画面很有熟悉感,毕竟是都是柏杉导演,但主线非悬疑,估计有一部分会弃。
2️⃣喜欢女本位的朋友,🫘上的热度要感谢《王子和亲》这个点,[大笑R][大笑R]女生看起来很爽!
3️⃣有耐心,喜欢扒剧的朋友,很多人都说前期看不懂,很凌乱,但需要耐心看到第七集,1-7是一个案件,也是背景,后面就很好看了,而且前面伏笔很多,需要给点时间和耐心平台制作方给点力啊!
这台词过于共鸣了
这集的标题“生当败局,死局亦败”大概是叶平安对自己复仇第一步的注释。
叶平安早早盯上了郑元,提前一年开始布局。
郑元活着的时候,就留下了证据,无论是郑元将证据交给好友还是陆丹心使计得手,杜梁都有暴露的风险;郑元被灭口后,叶平安将计就计,将凶杀案闹到女皇面前,杜梁依然难以脱身。
这就是叶平安给杜梁设置的必败局。
l 右相之死一位宰相因梦获罪,这样离奇的事件在故事开篇就悄悄为观众下好了钩子。
“会是什么梦呢?
”观众肯定会在心里画出这样的问号,从而在后面听到梦的内容时,并不会觉得信息出现得突兀,反而会良好的地接受并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l 叶平安出场白衣红伞的装扮在一片昏暗的背景里尤为引人注目。
这样的造型既在视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在剧情内同样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
此时化名为心儿的陆丹心正引着坐在轿子上的郑元向叶平安走去,而装扮出众的叶平安也悄悄改变了行进方向。
虽然胡生的发狂打断了这场蓄谋已久的“偶遇”,但叶平安对胡生的准确剖析还是成功引起了郑元的注意,也为后面让心儿邀请叶平安入府看病做好了铺垫。
l 胡生之死胡生这个角色有两个作用,一是补充叶平安的设定,让观众了解叶平安这个心医的工作内容;二是补充剧的时代背景:既有与外族的战争,也有王朝内部藩王的叛乱。
这样的背景交代,使后面朝廷征收军饷的剧情发展顺理成章,也为皇帝多疑敏感的性格做好了铺垫。
l 不愉快的初见元少城与叶平安的初见是在一个失败的“猎巫”场景下,面对叶平安一副混不吝的样子和装神弄鬼欺负“老实”百姓的嘴脸,元少城表现出了咬牙切齿的恨意,这大概与他的过去有关,他也许曾被狠狠地欺骗过,因此才对一个事实上被欺压的女人表现出巨大的恨意和偏见。
这是编剧放下的另一个钩子,只等在合适的时机把元少城的过去钓出水面。
l 看诊心儿(陆丹心)与叶平安的碰面百合花香四溢,在没有看到后面时观众会根据前面剧情中叶平安的表现误以为着又是她混不吝性格作怪引发的小调戏,但后面我们就知道了这其实是两姐妹熟悉的小游戏。
在两人表演的推拉中,叶平安又树立了新的人设:爱财,这个设定肯定会在接下来的剧情中不断强化,但这是叶平安故意为之的表象还是她重重面纱下的本质,我们拭目以待吧。
看诊时,叶平安①先要了酒,然后用酒杯熄灭了蜡烛,手势轻柔,行为却很霸气(果然有能力的人面对当官的甲方也照样可以摆谱)。
接着②转动葫芦铃铛,③走到郑元面前摆动葫芦,“你在怕什么”语言引导。
不同于前面胡生发狂的镜头,这里只展示郑元的梦境而没有给到现实中的镜头,所以叶平安是真得在窥梦还是只是冷眼看着郑元冒冷汗此时观众是并不知晓的。
这段“治疗”与前面的胡生和后面的元少城都是一个对比,导演其实是通过三个人的情况一步步解释叶平安的“工作原理”,我们会在接下来元少城入梦的部分更清晰地了解。
l “被陷害”和上热搜的叶平安叶平安回到医馆后先是给出了打更人报时的剧情,紧接着就叶平安受到了杜梁的追杀,这样明显地给出时间就是为了后面的不在场证明。
通过后面陆丹心的讲述观众会知道这是叶平安早早布局的结果,但此时观众可能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会被前面郑元的话误导,以为这是郑元派来灭口的人,这样在发现郑元被谋害时才更具反转效果。
叶平安仓皇逃出(看惯了任如意,不太习惯刘诗诗这么不抗打的样子),往郑元住所而去,因此杀手顺水推舟坐等嫁祸成功(这时肯定有观众在吐槽杀手的业余)。
叶平安轻松进入郑元的房间,管家发现了屋内叶平安故意吹亮的灯光后,进入屋内成功现场缉凶。
其实这是叶平安震惊的表情和面对胡生死亡时镇静的表情又是一个对比,一个人能在一天的时间里性格变化这么大吗?
这样再次为后面揭露叶平安的计划反转加码。
进了监狱的叶平安一直在激怒本就对她有偏见的元少城,增加元少城对她的蔑视,从而使他在面圣时能轻易落入为他编织许久的陷阱。
于此同时,由于巫女的人设和官员被害的双重八卦属性,叶平安成功在营销号陆丹心的助力下登顶热搜榜,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请喝酒的待遇。
而在梦寐已久进入体制的机会下,叶平安也一改自己轻浮的面貌,树立起自己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形象,成功得到了女皇陛下的青睐,获得利用工具人元少城的机会。
叶平安又是①要了酒,偷拿出药粉,转动葫芦铃铛;②走到元少城身边,拍了下肩膀;③“不要想火”语言引导进入梦境。
这里叶平安的动作就比引导郑元入梦时更加详细,至此,第一集通过三个人的入梦过程逐步揭开叶平安“巫术”的面纱,基本可以确定叶平安的“三步走”方针。
此时只是不知道酒的作用了,到底是用酒掩盖药粉的味道,是用酒精激发药性,还是用喝酒来掩饰取药粉的动作,或者只是因为叶平安是个小酒鬼?
l 光天化日下的阴暗交易在大殿上叶平安与元少城在女皇的面前悄悄达成了一项交易。
叶平安:我在说谎,我也知道你知道我在说谎,但我就是要在你面前胡说八道,因为我知道你不敢让女皇知道我在说谎,所以你也得帮着我说谎。
元少城:我知道你在说谎,但我不能揭穿你在说谎,所以我只能跟着你说谎。
两个人默契地完成了第一次欺君合作。
叶平安还借着这个机会暗戳戳埋汰元少城,我们跟着一起笑话他吧。
还有另一项更隐晦的交易在女皇和叶平安之间达成。
女皇并不关心叶平安是装神弄鬼还是真有窥梦的本领,她更想借此调查此事是否与叛王有关,所以女皇命令叶平安一日内破案(叶平安好惨,少年包青天一般都有三天呢,叶平安只有一天),只要叶平安带给她满意的结果就能活命。
虽然这里像是叶平安设局成功借助女皇的力量,但这对于女皇又何尝不乐意看到一颗小棋子自己跳到棋盘上呢?
l 总结:复仇大幕缓缓拉开第一集是叶平安复仇的序幕。
第一步,叶平安借助女皇对于梦的敏感(开篇右相之死的伏笔)设立自己能窥梦的巫医人设。
第二步,与陆丹心里应外合,勾引郑元、杜梁上套。
第三步,利用元少城的野心以身入局,借势女皇的疑心为自己争取便利。
现在叶平安终于如愿以偿进到了旋涡中央,但这已经是她算计了挚友陆丹心(脖子上的伤疤就是片头血花的形状,暗示了她受害者的身份)、伍显儿(作为女官一定具有很强的事业心,一定看不惯女子被男人欺压)、元少城和女皇的结果,那么当她想要接着搅弄风浪时有要付出什么呢?
电视剧《掌心》正在热播,导演柏杉接受专访称:在剪辑《唐诡西行》时我看了《一念关山》,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刘诗诗的气质与叶平安十分契合。
首次见面时,两人碰撞出许多火花。
诗诗已经阅读了剧本和人物小传,讨论围绕着共同感兴趣的剧情展开。
经过那次交流,我就立刻确定,刘诗诗是叶平安的最佳人选。
我对表演极为严格,作为曾经的演员转为导演,对表演的标准更加苛刻,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刘诗诗把我惊艳到了,她成功地完成了角色塑造。
每一处细节都至关重要:·比如第四集的开头男女主在黑白光影中交织,导演巧妙地利用隐喻,让观众瞬间理解角色的复杂关系。
·在斗兽场中,刘诗诗佩戴独特斜切镂空面具,由导演精心设计,光影和构图优秀地展现角色的神秘感。
·团队必须全力以赴,在我的字典里凑合是没有的·行业从业者需要静下心来,深刻思考剧本、制作、细节以及特效各个方面,进行反思与落实,提升整体创作水平。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探索。
刘诗诗真的给我惊喜,很难看到成名之后的艺人还能真正付出努力,我说的不是嘴上喊口号那种哈,上一部任如意眼神戏绝了,这部掌心台词真的惊艳到我了,以前只感受到现代剧的声音还是第一次在古装剧里感受声音的魅力,真的进步不是一般的大,然后剧情看了四集很不错,弟控公司的导演话语权很大,制作满精良的,里面的演员班底也还行,老戏骨一堆青年演员也不错,希望后面的剧情一如既往的精彩
刘诗诗演员都是这样的模式。。。眼睛无神,脖子梗着,审美疲劳了
《掌心》没有大爆真是可惜了,为什么呢?我不说其他,我就说一条,《掌心》最大的亮点其实并不是复仇,而是底层对上层血泪的控诉,是老百姓反抗阶级压迫虽败犹荣的战歌。所以,哪怕最终他们彻底败了,男女主都死光了,我都会觉得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像这广阔大地上被人践踏的野草,渺小、坚韧,活出了自己的价值。我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都可以从《掌心》中获取力量,就像叶平安所说,哪怕生来就被黑暗压迫也要努力活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前方就有了光明的出路。感谢《掌心》里各个人物不屈不挠的斗志,让我看到生的希望。
刘诗诗一如既往的盲人演技,尤其是台词有气无力,真的劝退
前几集还阔以
台词好差,主角原声很尬,配角又是配音出戏,全是稀烂
非常牛逼的剧,何止双强剧里每个都很强,何止不恋爱脑,快结局了男女主还要成敌人
第一集局中局,节奏明快,没有故作玄虚,而评论区那么多直接古偶的,但凡看了一集都说不出这种话,三星起步,因为有烂心肠的多加一星
悬疑部分很平铺直叙 不够吸引人。女主台词也说不出的怪 加上僵硬的肢体语言 真灾难!
我的心情很复杂。伍显儿帅。陈瑾老师太霸气了。
少说少想就是人生准则,狂吃狂睡狂乐就是我的人生准则啦。
两集,反转盖我一脸
装神弄鬼给有点一言难尽,剧情看上去很快,但是其实很乱和散,非常讨厌这种悬浮悬疑剧情
从来没觉得刘诗诗演技这么差过,台词、表演都太差了。
台词不行,刘诗诗依旧是盲人演技!
刘诗诗在这里面演的有点油,有一种我最聪明什么都按我想的来的感觉。朝堂剧情太儿戏了,做的局不是他就是他,没有悬疑和惊奇的感觉
制作精良的鸡肋,表演都油油的,也不准确,剧本在故弄玄虚,人物动机还在藏着掖着,没意思。
内容和剧情才是最重要的,OK?
14集弃,当bgm点开的,现在当bgm听完都忍不了,台词、演技要啥没啥,是怎么想的?女主的原声那么差不用配音,结果我眉姐姐用配音???要捧人就是这么拉踩玩儿的?还有那俗套稀烂的剧情,明明是条直路但你非要转几个弯儿,这就是你的推理?
唐诡团队的质感保持,前四集的剧情中规中矩,虽然比较简单但还是丝滑且努力制造出起承转合,人物反差,人物关系的冲突对立以及剧情反转的伏笔,目前愿意追更。女主人设可不就是古代心理师,催眠,绘画治疗,伪装窥梦的观察力读心术。
大女主古装,刘诗诗气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