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升和尚简介:佛源上人传法大弟子之一,现为云南鸡足山虚云寺方丈。
惟升和尚,1973年生于广东,童真入道。
自1992年亲炙佛源上人修行,始终以诚恳的态度接受上人教导,于解行农禅扎实用功,深得上人赞许。
1997年古历正月初九,上人慈悲印可,传法其为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
传法表信偈是: 惟有自性不求禅,升指之间绝妙玄。
月印澄潭光皎洁,云门宗旨善承宣。
1997年春,奉佛源上人慈命,惟升和尚只身从广东云门到云南大理鸡足山,在古寺遗址上主持筹建虚云寺。
2002年春,在鸡足山虚云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上,恩师佛源上人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亲为主法加持送座,晋升惟升和尚为鸡足山虚云寺方丈。
惟升和尚以恩师佛源上人之心为心,于喧嚣纷繁的当代,为续佛慧命依然秉承上人法统,安隐灵山,寂静为乐。
和尚日常接引教化僧俗四众契理随机;禅行礼诵之余,留心于虚云老和尚法宝、鸡足山文史的搜寻与研读,偶吟诗词抒怀娱雅,已发表的主要著有《虚云老和尚的足迹》等。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19岁出家,次年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1824-1907)受具足戒,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
虚云禅师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
40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
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虚云禅师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
后至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
滇军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讲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
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六祖道场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民国三十二年冬,规划重兴粤北云门山大觉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
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经历四十八奇,坐阅四朝五帝,受尽九磨十难,由自度而度人。
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
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年。
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百年虚云》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融历史、佛教、艺术于一炉,反映高僧大德传奇人生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净化人心、教化世人、广播善因、功德无量的好剧。
此剧由深圳弘法寺出品,深圳视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由著名导演陈家林执导、《康熙王朝》幕后班底打造,李起厚、斯琴高娃、李丁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
虚云长老的弟子本焕老和尚(1907年—2012年)任总顾问兼出品人、一诚法师总监制,觉光法师、佛源法师、净慧法师等虚云法师的弟子作为顾问参与了电视剧拍摄。
此剧2000年开始立项、2002年拍摄完毕,2009年11月6日在广东珠江电影频道首播,纪念虚云长老圆寂50周年。
看完,百年虚云这部剧,虚云法师慈悲为怀,以己度人、以己渡世。
看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更加深刻些,剧里面有禅意、佛意。
佛学博大精深,看完只得叹一句,阿弥陀佛。
虚云法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出家人。
以前对僧人、和尚不甚了解,如今看到虚云法师的一生,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出家人。
对佛学也有了一些领悟,受益匪浅。
4集:注意寺院仪式和作息;5集:修身只是自了汉,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6集:重心不重相,上报四重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下济三重苦,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7集: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11集:上鸡足山的机锋较量;19集:只要有佛缘,人气有了什么都有了!
安身,如何定位自己,将依于所扮演的角色,而安份地把现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尽心尽力的诠释,表现出规规矩矩的模样来;如果,更能从角色的内涵,培养依佛陀所教,依佛陀之法的甚深修养;那末,便可以称得上安身了!
立命,任听所谓的命中注定,即凡俗者沦落“未知”的窠臼之中;若如是,将止于悠悠放任的日子,耽于畏缩恐惧的心态之下;当知行者学佛,立命之道,全在唯自心的修养,依正念而思,正行而为,践履六波罗蜜法,立慈悲喜舍之心;则慧命如拨云见日,身与命、常住湛然清净之境界里!
因此,千佛山的格调,以“清净、庄严、淡泊”配合“不管人家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对;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赶紧忏悔。
”以之为“行道”的家风,即是既能安身,复能立命的指导原则;可以使行者于修养的过程中,从凡入圣,从业入道,以至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殊胜之境。
安身立命,肯定于因何不能安,不能立;于身者,因何欠安?
于命者,因何难立?
自己的身命,因何自己不能主宰?
是谁、促使其不能安?
复又促使其不能立?
行者学佛,当知华严经中所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自己之身,自己之命;唯自己之心,依教如法,正念正行,即得身安命立。
亦如心经中说: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作为,必然远离颠倒梦想;久而久之,何愁不得究竟涅槃,常住如佛如菩萨般的绝对圆觉之果位!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
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
二、众生恩。
三、国王恩(国土恩)。
四、三宝恩(上师恩)。
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
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
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
养子方知父母慈。
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
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
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
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
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
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
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
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
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报恩无尽啊!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
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
《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
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
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
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
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
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
“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
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打了一次很失败的地藏禅七,听课的时候,听到讲说虚云老和尚,我开始对这些高僧大德想要有一些了解,所以去查了他的传记和经历,说虚云老和尚是憨山德清的转世,发现虚云有一部电视剧叫百年虚云,刚好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
没想到一下子就看进去了。
这部电视剧从虚云出生开始,按照他的大事纪年表,把一些很经典的,可以戏剧化的情节拿出来演绎。
比如说他小的时候他奶奶就诵经,他在旁边听,就很有领悟。
再到他父亲要他娶田谭两家小姐,经历了婚姻,再到他离家去做和尚,做了和尚,在岩洞里面苦修六年,四处游历。
为母祈福,从普陀山开始,一路朝拜到五台山,历时三年。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上个月去普陀山时,在法雨寺旁边见到了一位朝山三步一拜的和尚,他仪态很庄严,我看了也不禁心生仰慕。
后来虚云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开悟,开悟后游遍名山大川,陪伴慈禧,从北京逃到西安,去恢复各个祖师道场,到他在鸡足山,因为邪教盛行而正道。
后面又遭遇了抗日战争和内战,他保护老百姓,修复云居山的道场。
到他120岁圆寂。
虚云的一生真的是非常的波澜壮阔,而这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名高僧大德修身济世的慈悲。
我以前总是认为说,禅宗修禅开悟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解脱,但是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突然间意识到,其实学佛,也是为了对众生有情,对众生慈悲。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虽然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了。
虚云老和尚说,佛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话,三岁小儿都识得,但八十老翁做不得。
学佛,可能就是一点一点在修正自己。
这个剧的制作真的很精良,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演员从小演到大的,他这个化妆可太太太厉害了。
另外剧里面的音乐都非常的好听,比如说片头片尾曲,还有有一个插曲叫老和尚,非常的活泼,片尾曲的楞严经,这个声音一直一直在我脑中萦绕。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
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
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
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
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
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家一样?
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在面临选择时,他不会选容易的,总是选困难的。
阿弥陀佛🙏百年虚云看的人唏嘘感叹❗又觉得佛法也是自身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佛家因果轮回的事情!
一位120岁圆寂的大法师,处处修缮寺院!
可以说一开始的他绝情但是他做到了放下又不放下的道理!
从清末到民国到抗日时期再到新中国!
他一直都在做,就像他在鸡足山遇到的那位修路的大法师,出家也在做!
路修了30多年大法师功德圆满圆寂含笑而去!
虚云法师救助灾民难民!
看剧全国各地寺院大法差不多都修缮过,剧的结尾大法师不过是想为佛门留下一领袈裟🙏让我想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汶川罗汉寺德宏法师!
帮助孕妇产妇避难生下来的孩子正好是108个地震宝宝!
佛法修佛也修心!
阿弥陀佛🙏
虚云老和尚一生都在精进修行,活了120岁,遇到事却从不推诿,直至临终。
早年离家抛妻只为出家修行,妻子父母找来也闭门不见,看似是无情,实则是欲求修行的道心坚固,不想再被欲念牵起妄想烦恼。
独自在窑洞苦修五六年,一心一念已修炼出成,接着经由融镜老法师亲自点拨指导,经文教义已通大半。
后发愿从普陀山到五台山三步一拜朝山,为报父母之恩情积累功德,途中又遇故人,此时心性已有锤炼,若有半点不好的心念恐怕都走不到五台山,可见其心性坚固、善念深厚。
朝山完毕后,经国家社会动荡,参与协助慈禧太后政事权商,为避免国家子民的生命风险。
藏独期间也以身犯险,亲自去藏地求和。
后又搭建寺庙,亲力亲为,没有半点懒惰,以身作则。
慈悲宽容、禅定智慧影响了非常多的世间人和出家人,以其为佛教之表率。
即使是遇到了外道佛教,也不叫嚣打击,而是做着身为佛教弟子应该做的事。
对人既有悲心、又有智慧,既圆融看待佛法,不在外相上恪守佛弟子的身份、又时时刻刻关照内心起心动念,保持心不散乱。
一生做尽善事,不居功,不自傲,不恋名利。
此,大菩萨是也。
顶礼虚云法师,合十!
虚云老和尚在出名之前叫萧古岩。
萧,艹//十俱备,法定,固定、不可变动。
所以他出家的意志坚决,父母给他的姓氏也是一种缘分、道缘未了的预示。。。。
古,文采斐然。。。。。。。。。
他记性可是好的不得了。
六祖坛经背的顶呱呱。
横竖一样多。
但他的名字加起来竖比横多。
其实放在现在他的理科更好,但也体现了他的点子多,思维灵敏。
岩,广字符,同有、失、厚、左、右、磊、福、灰等等。
丢失财物被盗被骗。
也说明此人朋友多。
因朋友得到帮助。
也因朋友失去许多物质。
被朋友骗财的事情时有发生。
虚,匕字符,在心部容易动手术。
心肺部,乳腺手术,匕在上喉部五官手术。
我忘记他有没有被刺伤了,但我记得他好像有金刚不坏身。
因为是练功的修行人。
云,上半部分为二,主财富聚集。
“厶”符:火与木相交,走路困难,腿是弯曲的,脚部受伤,易歪脚。
虚云老和尚为父亲一步一跪拜。
期间还因为失足而掉水。
被有缘的菩萨救。
卧龙先生。
卜,木金相战,意外的伤害、损失。
典型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戈部,代表字有:国、武、成、戏。。。
名字出现时引起争斗的事情。
轻者口舌是非,重则打架斗殴暴力也说明脾气不好。
容易发生脚部受伤的毛病。
著名的风水先生成柏林在劈材时常发生手脚受伤的事情。
成龙巧用2个戈、哲学家与拳击手并用。。。。
大国之间也容易产生纷争,也是因为带'戈'。。
前段进间还在想,如果把玄奘相对真实的取经历程拍成电视剧,或者拍一下真正修行的人的电视剧可能会不错。
正好出差福州时去西禅寺,在佛物流通处买了这百年虚云的碟子,效果不太清楚,挺可惜的。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里面有许多有名的演员,估计多数是友情出演了,这片子把虚云老和尚从生到死的经历用20集电视剧讲完了。
个人觉得这是挺好的一种电视类型尝试,希望以后可以出来一部精品吧。
演虚云的演员,到中年之后的演员演得不错,前年的青年之类的就太做作了些,而且片中的配角们都比较失败,太脸谱化了,显得很弱智,倒是几个老和尚演得还不错。
台词对白挺失败的,只有虚云的台词设计尚可,片中把一些常见的禅词都揉合到里面去了,但一些打机锋的对白很白痴,这种片子应该请有相当佛学功底的人来帮忙的。
再者就是电视里把虚云的爱国主义跟维护国家统一着墨太多了,搞得有些CCTV的感觉。
场面不够大,群众演员也很少很不专业。
这些都是败笔。
虚云之后,中国佛门再无大师了,剩下的是释永信之类的丛林CEO,佛门道场现在基本流落成门票景点,当地政府把每一个寺庙当整成了生财工具,而这不知需要多少个虚云才能改变,真修行的僧侣中国现在有多少个呢?
顶礼虚云老法师!百年虚云,华夏大地,风云荟集,老法师如秋风冬雪中的一芦草屋,给人以慰藉。顶礼虚云老法师!
我看到一半,没有耐心再认真看了。论编剧,表演,美术,真心都不怎么样,已经过时。唯有虚云老和尚的人生经历是长存的。记住了不做自了僧,而要自度度人。另封建社会对女性破坏太大。
所有的磨难都是考验你自己的道心,只要你自己一心不乱,用功办道,散了的,还会再聚,失去的还会再来。该做的事情要做,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无。什么是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观剧过程中数次落泪,为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喜舍感怀不已。电视剧编导演俱佳,国产电视剧难得的佳作啊!阿弥陀佛!
看过
娶了两房妻子却去出家,一大人生败笔。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反悔。
蛮好,推荐,
只追逐佛教,是只会看见一种可能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最根本的真相,但是大众媒体在误导着一些观众,而对于自己逃避式的去剃发出家,终究不是真实的结局。 看太多是会太陷入的。真正的体验是在是非当中找到的。 原来我会打满分或者四星,现在已经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这并不难,反而更加简单
看这部剧难得的让人一点都不浮躁,格外安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vUT3ooerEPPS
灿若北辰!修行大概就是修个生命通达和生活正常吧!
弃恶从善,自净其意,自然能感到心与境的变化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阿弥陀佛。
佛佗出家是度众生,虚无出家却始于避世,境界差之万里。年轻的虚云演员挑的也差,无法演出虚无的灵魂,一股子愤世嫉俗的劲,缺乏慧根。老年的方好些。百年虚云大德高僧被演成这样,太令人失望了,拍的如同赶过场,有这么匆忙么?
顶礼虚云长老,了不起的大德高僧。
主旋律剧本,党的老干部演技⋯⋯本来想打二星可是虚云法师真是太让人尊敬和顶礼的存在,锉剧本偶尔又会神转一下让人眼眶一湿~而且作为普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好吧打三星⋯⋯对了片头片尾曲四星推荐,非常好听
整体nice,有些过程有虚构的嫌疑
少小离尘别故乡 天涯云水路茫茫
最后一集让我只能打一星了,整个剧情与传记最多算是半真半假,应该叫戏说虚云,连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都没有,法难一个字都不让提拍个空气啊
279 qt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