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lau/文和以前看过的《史前巨鳄》《狂蟒之灾》等同类题材惊悚电影不同的是《逃亡鳄鱼岛》显得更加生猛,虽然电影没有那么多好莱坞华丽电影特技的修饰,也没有强大明星阵容的压场,但这种贴近自然甚至可以说有点记录片风格的影象为电影凭添了一股原始的气息。
观众在影院里所感受到的是散发着洪荒血腥味道的巨鳄给我们带来的90分钟纯粹恐怖视听体验。
从故事开始到灾难降临,电影并没有如观众印象中那样在铺排节奏积淀危机感,相反,开始部分镜头中记录最多的是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这是一部惊悚电影而是半途中进入放映厅的话观众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BBC的自然记录片。
镜头中的澳大利亚印象是一片原始的未开发的神秘地带,人类那充满致命力量的工业化触手还没有伸到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天然、原始、可贵。
这片土地上生物链异常繁荣,大量不同物种的动、植物相互依存着,那镜头如《动物世界》般的感觉,以一种闯入者或者说是观察者的客观目光来捕捉着这里的一切。
突然出现的鳄鱼捕食镜头让观众意识到这片未知的天地同样存在着残酷和危险,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提醒,灾难只有在亲身经历过之后才会明白它的可怕和生命的脆弱。
总体而言前半部分节奏舒缓安逸,让观众饱览了澳洲原始森林的迷人风光,也为电影培育着一股神秘气氛,正是这种气氛和节奏上的安排使得后半部分更加具有惊悚效果。
当游船缓缓地行驶在静谧的河流中突然遭到不明巨物的撞击时,观众可能才从迷人的风光中收回注意力意识到这是部惊悚电影。
突如其来的撞击有时候比逃避洪水猛兽的追击还有力度,因为电影前面根本没有多少恐怖气氛的烘托,而且大篇幅地渲染自然风光的神秘和美丽,这种情境下这次撞击给观众带来的心理冲击力是相当可观的。
一群游客被困在一个危险的幽闭空间内,而巨鳄又往往出其不意地进攻,虽然电影中的鳄鱼不像好莱坞《侏罗纪公园》那样逼真生动,甚至看起来有点粗糙,但它那巨大的身躯屏蔽了一切质疑,往往连脸都不露一下就将人撕碎吞进嘴里,这种“不施脂粉”的手法在今天几乎完全依靠电影特技作为支撑的惊悚片类型中显得尤为可贵。
电影最后部分男主角和鳄鱼在咫尺间纠缠,同时又得兼顾着受了重伤的女主角,这种场面虽然惊险但相比之下跟人的心理冲击力还是略逊于第一次撞击的震撼和突然。
电影《逃亡鳄鱼岛》在投资和制作上都与同类题材的好莱坞电影相去甚远,但本片在气氛的烘托和节奏的铺排上都做到了一种“非常突然”的效果。
虽然电影制作上完全谈不上华丽,观众在观影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那种“粗糙”的感觉,但原始的环境、“素颜“的恐怖都大大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在90分钟里面所有的观众都成了这场“真实”灾难的见证者。
当放映厅的灯光亮起电影结束的时候,这种区别于华丽惊悚大片的原始生猛味道更令人感觉到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通常会用“想骗钱也要拿出点诚意”来讽刺那些一无是处的片子,因为无论如何观众买票进场,总需要哪怕一点点理由。
那么客观来说本片还算是有那么些许诚意的,这部获得澳洲电影学会年度最佳视效大奖的影片,要是作为风光片来看,还是比较赏心悦目的。
但是影片最终还是应该被定性因某些“不为人知”的理由而被拉来充数的海外引进电影,因为在影片开头一段几乎是荡气回肠的澳洲大陆风光大展示之后,影片就开始往无敌大烂片的方向沦落下去。
故事讲了什么其实都不用猜,一群人受到了一只凶猛的野兽攻击,死了几个,最后把怪物杀死了。
虽然是一个挺弱智的剧情,但是影史上也不乏精彩之作,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和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都是这样的例子。
因为剧情没有什么变化的空间,所以影片会着力在紧张气氛的营造和在特殊情况下人性本质的挖掘上下功夫,本片显然与这些都挨不上边。
除了那条的确十分逼真的鳄鱼在窜出来咬人的那一刻大概能吓到一些妇女儿童,大部分时候气氛的紧张程度都极其有限,而且片中也完全没有站得住的人物可以让影片在主题的挖掘上走得更远。
豆瓣和时光网上网友们对本片的评分有不小的差距,豆瓣网友对其的评分为5.7——一个几乎可以让人对影片不再有兴趣的分数,时光网的网民评分为6.8——对B级片来讲这是个十分难得的中高分。
豆瓣网民可以基本代表了小资观众的口味,他们一般对文艺气息浓厚的影片更为青睐;而时光网上的影迷爱好的电影类型十分宽泛,不排除有许多偏好惊悚电影网友的对此类影片情有独钟给出较高的分数。
这个细微的差别也正好客观反映出这部影片的特点——没有曲折的剧情,更没有深刻的主题,百无聊赖的时候看个热闹,也能凑合,不过最好还是别抱希望。
看习惯了好莱坞大片,这部片子在对比的时候还是显示出了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惊险程度,拍摄技巧方面也有差距。
不好,这片子的真实程度还不错,很多镜头还是能够把观众的心情寄托到了镜头前面,一起祈福,也有几个有惊无险的场合。
不知道看过《黑水》dark water ,基本上如出一辙,都是去游玩,两部片子的女主人公都是被鳄鱼袭击,都被拖到了鳄鱼居住或休息的地方,而且都没有死,最终都把鳄鱼给over了。
而且,两个片子好像都是出自于大洋洲,这部片子是澳大利亚拍摄,而dark water不是澳大利亚应该就是新西兰。
还是可以看一看。
看之前看到了很多批评女主的评论,尤其是有个人说女主不死不解恨的,导致我全程都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女主的,结果全程发现并没有值得批判的点。
首先她是一个热爱家乡,不愿离开家乡的人,不是那种出去瞎逛作死的人,这就比大多数此类片子中作死的男男女女强多了;第二以她的身份,在明确看到有求救信号发出,且联系了控制中心(姑且这么称呼),这时候有信号干扰,她并不能确定控制中心是否已经知道出险了,已经在组织营救了。
在争取了大多数游客同意的情况下,去探查一下是否有人遇险,需要救助,这有错吗?
这是闪光点好吧。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自己的船只遇险,哪怕是船底漏水、发动机故障等情况被困,是不是希望别人来救助呢;第三就是遇险以后在岛上,她也在积极的组织这群乌合之众,虽然效果一般,但好歹临危不惧、不乱;第四就是过河的时候,她是倒数第二个过河的,是在组织、鼓励这些人过的差不多了自己才过河的;最后就是那句“这趟旅行如何”是有铺垫的,是她和男主唠嗑时男主说了他是一个酒店、餐厅的评测作家,不是那种户外旅行作家,这句话是他俩之间共同经历生死之后幽默的调侃。
她在自己几乎半死,可能残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乐观的幽默感,不难得吗?
说女主不死不解恨的,建议去看看《恐怖废墟》,看完要是把自己家的屏幕砸了,别找我赔啊。
无聊随便点进了这部电影。
我真的服了这个导游了,没有任何救生设备和技巧,就盲目的带着一群人去送死,哦,说错了,是去营救别人。
这部电影是叫鳄鱼岛吧,结果,一场电影下来,就看到开场表演的一头鳄鱼,和后面那条大鳄,就没了?我以为至少也会有个十几条吧。
结果这么“牛逼”的超级大鳄鱼,在最后一招就挂了……前面
中文译名基本扯淡特技用的很少。
小成本表现风景不错。
峡谷中小船缓缓行驶,晚上,中午,源头,雨林。。。
很向往
文/梦见乌鸦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是由蔚蓝的江海覆盖,而人们对于神秘莫测的水下世界的恐惧与好奇便由此直接体现在银幕上。
中国观众对水下生物类型恐怖片情有独钟来源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大白鲨》便在电视银幕上掀起了一股水怪之风。
从此以后,几乎每年电视上都会出现一两个神出鬼没的水怪出来吃几个人解闷,《八爪鱼》、《杀人鳄鱼潭》、《食人鱼》这些耳熟能现的电影几乎陪伴了80后的孩子度过了童年,也成为中国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步入新世纪之后,这类原生态的恐怖片几乎销声匿迹,几年间只有《史前巨鳄》和《狮口惊魂》等几部影片能拿得上台面,而这部《逃亡鳄鱼岛》是澳大利亚出品的一部原生态恐怖片,在欣赏澳洲亮丽的风光之时,要做好随时被吃掉的危险。
以鳄鱼这种史前爬行动物为题材的恐怖片其实数量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鳄鱼电影之外,还有诸如《下水道鳄鱼》,《食人鳄》等片之所以鳄鱼受到大家的青睐,原因在于它那狰狞的外表,一身灰色铠甲,钢鞭一般的巨尾。
天生一副杀人机器的样子,而且随时可以化妆成一截烂木头搞突然袭击,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鳄鱼是水陆两栖的,水下与地面通吃,鳄鱼这样极具噱头的特点当然成为片商心中的天字第一号杀手,使得鳄鱼的出镜率仅次于鲨鱼成为生物恐怖片中的大明星。
本片基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观光片。
毕竟电影的故事起源于一帮观光客水上遇险,因此电影用了相当的篇幅来描述澳洲北领地的迷人风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本片探索频道的自然博物馆系列。
这一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是心情舒畅,并且通过对外景华丽的展示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视线。
而此时电影也利用这一段篇幅来介绍出场的人物以及彼此关系。
电影前期对澳洲风光的大书特书,也使人的心情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享受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
电影中重头戏,鳄鱼吃人的故事来得非常突然,当水下的鳄鱼猛然撞漏小船的时候好多观众还沉浸在观光之中,这种突然从天而降的大祸临头使得观众一下子的投入到紧张气氛之中,一点没有缓冲余地,效果有独到之处。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电影前后脱节,因此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晚20分钟入场照样没有什么损失。
作为本片最大的主角——鳄鱼,在电影里不像《侏罗纪公园》里恐龙那样大摇大摆的追着小朋友到处跑,而是一直处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人在明处,它在暗处,吃人讲究突然与遁形,鳄鱼在片中总共也没露几面,大量戏份也在最后大战时刻,但是有限的出场镜头却十分精彩,片中鳄鱼的特效做的非常逼真,凶残暴怒,力感十足,丝毫不见模型与CG的痕迹,当然这也托了片中大量黑暗场景的福,隐藏在黑暗中的鳄鱼若隐若现,突然神秘之感,这与《大白鲨》对待鲨鱼的方式如出一辙,不过时隔今日,这种方式是在有点味同嚼蜡,这就引出了这类恐怖片如今一个尴尬的处境问题。
凡是这类生物题材的恐怖片,其吓人的方式要比其他类型恐怖片单一,都是利用人在自然界生物面前的渺小。
这种类型恐怖片发展到今日早已演变成一种“主旋律”,无外乎吃与被吃之间的关系,本片也不例外。
电影基本上是一个超级大俗套,因为此类电影已经没有任何空间去发展新意,这也是该类电影如今几乎绝迹的原因。
本片也是在鳄鱼玩弄人类的方式上大做文章,突出鳄鱼的压迫之感与狂暴的力度,加大恐怖感,而且观众依然买账,而且鳄鱼的结局也只有一个,就是被兰博似的主人公干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片还是有点“新意”的,就是人没有死绝,而且让鳄鱼吃掉的人数不多,这恐怕是这部有着老旧情节的电影最大的“新意”吧。
关于人物,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说实话,这些大部分为炮灰级别的人物在前期实在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电影前期给人物留下的狭小空间使得对人物刻画起来非常吃力。
可能导演也明白对鳄鱼的美食大书特书属于脑子有病,反正都是鳄鱼的美食,死几个人也无所谓,干脆连危难之中人性的刻画也省了,这样就直接拉远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使得观众对人物心系度大大降低,对人物刻画的不利也是本片最大的弊病之一。
关于国内引进本片的直接用意,恐怖是对中国大银幕上消失好久的生物恐怖片的一次单纯的复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视觉灾难片在大银幕上狂轰滥炸,所谓山珍海味频繁的品尝也有吃你的一天,在华丽的特效猛片看多了也能造成审美疲劳,时不时的来一顿生猛海鲜也能调节一下口味,《逃亡鳄鱼岛》正是一部为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中国观众奉上的一道开胃小菜,在休闲之余来电影院体会一下大自然对人类的戏弄也不失为别样的消遣方式。
和他在电影院里有很多的回忆。
这是跟他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
那天是我的生日。
心情很不好,因为工作上发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
而且似乎也没人记得我的生日。
在网上跟在另一个城市的他哭诉。
我知道,他还是像以往一样,永远给不了我安慰,也许是他不善于表达吧。
我也知道,我对他的任何哭诉都是没有用的,只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去碰这颗钉子。
如我所想,他也从来都没记住过我的生日。
我还是边哭边告诉了他,那天是我的生日。
他说了会陪我过。
于是他下了班后在另一个城市赶了过来。
我们一起去看了夜场电影。
选这部电影其实是耍了个小小的心机,希望在看到恐怖的地方时能感受到他的保护,我多渴望能得到他的呵护。
整个过程我都保持着高度紧张,几乎都遮住了眼睛,同时也不停尖叫,以至于他说整部电影就只听到我的叫声。
其实这部电影不怎么样,只是有些镜头会比较突然和血腥,我从来都无法抵抗这样的画面。
那晚,觉得害怕时可以靠着他,心里有一丝丝的幸福。
虽然我知道这种幸福很短暂,走出电影院就没有了。
但,对他,我总是那么犯傻了一次又一次。
不后悔
噢噢看完后唯一的感想就是短期内不要计划探险的户外拓展了万一遇到一个这样的导游,噢噢一定死翘翘开始觉得还是比较新鲜刺激的景色让视野很开阔情节也比较刺激我这种不常去电影院胆子小的人但是应该算是男二号的突然死亡让我本来觉得探险才刚开始的想法极度受挫而后面女主角“死而复生”那一幕让人着实觉得突兀接而后众人得救而我手中的爆米花还没吃到一半让人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感觉应该不知这样,应该还有情节但是,事实就是,影片已经散场好吧,既然在我的印象中这只是一个上演一办的电影也只给他一半的星不过男主角很帅电影院的音效很好以至于中途还是有让我觉得这是在花钱吓自己的感觉只能算是演了一半的探险
假设鳄鱼王是公的,以下省略N字。
同理得证,假设是母的,以下省略N字。
所以,剩鳄问题很值得深思啊。
抛开食人大鳄不谈,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了....都可以当国家地理频道的风光片看了~~哈哈
还可以吧 女主是寂静岭的那个妈妈
快进,快进,还是快进
凭良心说,实在不是太恐怖
前面节奏铺垫的还不错,中间的夜戏有点闷,好在最后的肉搏还算过瘾。很多熟脸在里面。。。
还凑合
有种死法叫戳穿你的下颚。。。太蒙
对不起,差不多。。半星吧
只有男主的脸能看(-┍)
萨姆沃辛顿死的太早~
没啥,感觉一般
太好看的怪兽片了
跑人大鳄鱼藏身地人吃你是应该的!苍蝇进你厨房你不也赶尽杀绝吗?结局总是动物倒霉 不管是狗狗 还是那条胖乎乎的鳄鱼 深居简出的还是被你们丫戳死了!
电影伴随着好听的“never smile at a crocdile”结束。没有大量的残肢段体,没有血肉模糊开膛破肚,导演不堆砌这种传统惊悚电影之必备元素还是值得肯定的,最终效果也很好,对了,导演是之前执导过狼溪的克瑞格·麦克林恩,看好他哦...
虽然拍的不咋的,但是只要不是眼镜蛇女王那种灾难片,就可以看一下。
前段的风景是最大的亮点,amazeing
看多了各种怪物,这个鳄鱼太小儿科了
还不错 萨姆·沃辛顿的客串为影片增色不少
艹!那个病的快要死的老女人居然那么凶狠的要求拿海盗脸边境做诱饵!!你妈的你都快死了你为什么不去做诱饵!!!海盗脸最后还找到了半死不活的主人= =||还让男猪脚最傻×的方式给救了!!海盗脸却被吞的尸骨无存!2星全部都给海盗脸!!片尾还用那么欢快的音乐!你拍动画片啊!艹!!!!
只为了看Radha Mitchell和Sam Wort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