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2:独行侠

Top Gun: Maverick,捍卫战士:独行侠(台),壮志凌云独行侠,壮志凌云:麦德林,壮志凌云:独行者,壮志凌云:独行侠,壮志凌云2:马弗里克,Top Gun 2,Top Gun Maverick

主演:汤姆·克鲁斯,詹妮弗·康纳利,迈尔斯·特勒,乔恩·哈姆,方·基默,莫妮卡·巴巴罗,珍·路易莎·凯利,曼尼·贾希尼托,罗伯塔·斯巴达,艾德·哈里斯,格伦·鲍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语言:英语年份:2022

《壮志凌云2:独行侠》剧照

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2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3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4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5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6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3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4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5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6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7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8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19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NO.20

《壮志凌云2:独行侠》剧情介绍

壮志凌云2:独行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为海军顶尖飞行员服役30多年后,皮特·米切尔(代号:“独行侠”)(汤姆·克鲁斯 饰演)决定打破体制的限制,成为一名试飞员接受更大的挑战。当他接到命令,为一项高难度特殊任务训练一群“高空利剑”项目的毕业生时,他遇到了已故的好友兼雷达截获官,代号“笨鹅”的尼克·布拉德肖中尉之子布莱德利·布拉德肖中尉(代号:“公鸡”)。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难以释怀的心魔,独行侠必须战胜内心深处的恐惧。因此,他参与了一项需要巨大牺牲才能完成的任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判决盲童顾盼盼的音乐梦想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的抗战乐斗之争霸江湖天使之爱夏日秘密第二季敲开我心门吉斯林:最后的日子绝路桥王子与108煞爱丽丝和市长亚莉克莎与凯蒂第三季福贵沙发上的母亲致命追击蒙大拿故事猎豹行动轻羽飞扬候鸟像男人一样思考2玩命狙击御赐蛮妃暴力谎言后来冒险王沙奇尔:星际垃圾战短句之国佩里亚复仇寻找同桌的你

《壮志凌云2:独行侠》长篇影评

 1 ) 壮志凌云2二刷吐槽

【阿汤哥帅得不可方物】重新看了一遍《壮志凌云2》。

爽是真的爽,飞机的镜头量大管饱质量顶尖。

但是感觉还是明显不合理:故事里这个任务显然让F-35去更合适,让F-18去搞得太做作了,不能理解为什么GPS被屏蔽了F-35就不行了。

F-18撤出任务的时候要是真的遇上那种放烟花一般密度的防空导弹早就被打爆了。

至于F-14双杀Su-57……看电影嘛,开心就好😆

 2 ) (有汪盘)老美拍动作片还是很不错的(资),阿汤哥也很敬业(源)

看「Top.Gun....rick」,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4b4134TeJ5:/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pan.quark.cn「Top.Gun....rick」,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4b4134TeJ5:/链接:https://pan.quark.cn/s/e44429cc6abd

 3 ) 動作電影的逆行傳奇

趁著興奮勁沒過,要講幾句。

堅持推遲兩年才上映,是商業考量,是信心。

或者也是,[蜘蛛俠]作為一個試圖回歸正常的訊號,一家老小、三兩成群湧向戲院。

我講訊號,意思是,距離真正的,凱旋的號角勝利的歡呼,還有距離。

除了營銷,本份只是看拍得如何。

疫情好似接近隧道盡頭,看到幾絲亮光了,可就怕大家在這時要撐不下去,不拖了,上吧,給大家一點點力量。

嘩,好看到嚇死人。

他喚起影迷,或者只說觀眾,甚至只是看客,內心對於英雄敘事最簡單的期盼,他乘勝追擊,他破除萬險,他凱旋歸來。

為什麼我們都對Marvel免疫了?

因為他們在生產線上量產,肥皂劇的本質。

而我要說所有人都會被[新•壯志凌雲]打動,因為隔了36年,只此一回。

從戲外指向戲裡的不可思議,逆行的動作電影傳奇,這傳奇指的是這部戲,也說Tom Cruise這個人。

美國海軍會撥出資源和時間,訓練一班演員坐進F-18戰機,起飛,倍增到6、7G的重力加速度,各種急轉、倒插、垂直急升(當然是不知道這些動作在專業飛行中叫甚麼)。

重點是,電影工匠們想方設法縮小攝像機尺寸,得以躋身進淺窄的駕駛機艙,真實得紀錄一眾演員,已經分不清是表演還是生理上,伴隨下意識的純粹流露。

以上的種種允許,各種玩命的踴躍一試,只是為徵兵嗎?

只為拍美版[長津湖]嗎?

當然,都為。

可因為我被感動,我也很確定同場很多人也被深深感動。

所以,還為了什麼。

我覺得,也真的是為留下一次,在電影史,在飛行史冊,在戰鬥機駕駛員教材內容裡,與輸出什麼主義、與操作、與戰鬥都暫時保持距離,只為感動和振奮的,很稀有的,絕對永恆的印記。

真的好好看,我真的好感動。

(戲飛合著收藏的修復版[舊•壯志凌雲]藍光,來張合影)

 4 ) 【C+月话】壮志凌云2:下个月60岁的汤师爷,36年前竟然是24岁

【概览:文艺复兴还是僵尸世代】经过两年的重整,2022年的好莱坞似乎找到了(发行的)“新常态”:五大传统制片公司都有了专门的流媒体平台,新剧集百花齐放,疫情前积压的老大难们也都重新有了院线窗口。

乍看上去,一台骤然停止的工业机器正在缓缓重启, 基本盘也在稳中向好。

正如日渐高涨的社会矛盾,托建于美国社会的好莱坞对自身估值依然期望过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小成本的人物传记和文学改编又重新流行(限定剧尤甚),却无济于市;商业大片里,质量过硬者屈指可数,缺斤少两者不计其数。

更有不少政治倾向明显,自作聪明的“社会评论”和敌托邦“讽刺”戏,每一帧都写满了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疯狂呓语。

而随着特朗普主义和COVID疫情的持续流行,好莱坞电影在票房方面也出现了萎缩和结构性调整:2020年之前,票房收入的头部电影之中,美国本土票房占比通常为国际票房的三分之一;而这一比例在近两年已经爬升到了40-50%。

在怀旧之风盛行的大背景下,强调更加鲜明和独特的美国本土文化特征,是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动员观众入场的主要手段。

怀旧自然是创造力流失的表现——这一趋势可以追溯到2007-2008年的编剧协会大罢工。

2008-2009年的“系列电影”中,《终结者4》与前部相隔6年,《木乃伊3》7年,《星际迷航》15年,《夺宝奇兵4》和《糊涂侦探》19年,《第一滴血4》20年,《地球停转日》和《我是传奇》则是50年代的重拍。

又一个十年之后,市场上依然有《月光光心慌慌》,TV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眼镜蛇》,更多的《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以及气活牛顿的《速度与激情》。

其中有多少是打满鸡血重获新生,又有多少是僵尸和化石在苟延残喘,相比各人心中自有论断。

但美国人正在不停怀念的80年代,那个处于冷战末期,充斥着保护主义沙文主义的年代,在精神层面上其实并不遥远。

在简单直接的个人英雄主义背后,是老白直男们的天鹅挽歌。

80年代的经典电影是美国当今流行文化的重要根基,而最80年代的80年代电影,莫过于征兵广告《壮志凌云》。

(R.I.P.的)托尼·斯科特一战成名,乳臭派两大代表人物瓦尔·基尔默和汤姆·克鲁斯的裸身沙排也没有LGBT+的叨扰。

美国人的自大臭屁,在演化成毒害男子气概之前,被《壮志凌云》包装成了一种不能再in的潮流——每个男人都荒谬地认为自己是带着雷朋的马华力,每个男人也都以为“每个女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男人是带着雷朋的马华力”。

老白直男们看着《星球大战》和《小子难缠》长大,但老白直男们并不是卢克·天行者和丹尼尔·拉鲁索;他们理所当然地是汤姆·克鲁斯。

80年代电影是他们的世代,但《壮志凌云》是一个触手可及和不可复制的年少春梦——那个炎热夏天,不谙世事的姑娘们的柔软小手和强硬如铁的teenage boner。

而30多年之后,嗑着蓝色小药丸的老白直男们看着汤姆·克鲁斯一次又一次地旋转跳跃不闭着眼,在异域风情画里大谈美国卓异主义,和年龄只有一半的热辣女性们谈感情,简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国梦”和“Hell Yeah”了。

为了这样的美国梦,查理·辛的《反斗神鹰3》,是不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制作:Here we go again. Again.】身为好莱坞旧世代的最后巨星,汤姆·克鲁斯电影的票房表现却并不与之相称。

这与电影质量——制作价值和专业态度——没什么关系,而往往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了错误的观众。

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现代观众有着更短的注意时间,其情绪也更易被银幕之外所影响。

在这个十年里,汤姆·克鲁斯有着稳定的,和对他个人风格非常熟悉的合作者,道格·里曼和克里斯托弗·麦考利。

这确保了其个人风格的一致性,也同时意味着难以吸引新的观众群体。

但汤姆·克鲁斯需要破圈吗?

编剧大罢工时期,汤姆·克鲁斯在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几次合作之后就遇到过不短的瓶颈期,期间有玩票玩成cult的《热带惊雷》,也有罕见的人物传记(《瓦尔基里》)。

从《危情谍战》开始,才又回到了现代动作惊悚的类型上,并成为了这个十年的主旋律。

观众对演员的主观定位往往更加无情。

汤姆·克鲁斯并不是真的不要命,而是市场需要汤姆·克鲁斯玩命——没有汤姆·克鲁斯,自然会有连姆·尼森,布拉德·皮特和基努·李维斯顶上来。

扎实的创作是好电影的必需基础,但成就银幕英雄的永远是时与势。

随着美国本土保守主义的再度强势,劲头不减的MAGA运动与80年代里根政府的相辅相成,正撞阵亡将士纪念日的《壮志凌云2》打破个人票房记录也自然是意料之中的。

与现时的主流制作相比,《壮志凌云2》令人惊讶地“老旧”:一方面,电影和其他汤姆·克鲁斯制作有着一脉相承的买点,有着极其有限的特效镜头(数百小时的实拍素材);另一方面,则是与社会正义绝缘,又和前作几乎如出一辙的情节设定。

前者自然是汤姆·克鲁斯(和克里斯托弗·麦考利)的杀手锏,而能将后者拍得不落俗套的最大功臣,就是导演约瑟夫·柯金斯基。

约瑟夫·柯金斯基的处女作《创:战纪》本身即是28年后的“僵尸回魂”,不仅全方位地展现了他在视觉艺术上的高超造诣,也让大家看到不去迎合的社会议题,不伤筋动骨的古早故事,依然有着吸引新一代观众群体的可能性。

两部《电子世界争霸战》的蓝本,与《阿凡达》一样脱胎于后殖民主义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但由于视觉要素杂揉了未来主义和赛博朋克,从而将更加具有侵略性的母题成功隐藏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故事之中。

而若干年后,他又以同样的手法处理了《壮志凌云2》。

不仅开场的航母蒙太奇与《壮志凌云》几乎完全相同,小叙事的情节大纲也高度一致,只是将汤姆·克鲁斯从学员换到了导师一方。

与过度复杂和散乱的现代电影相反,《壮志凌云2》的结构简单而又优雅,但由于各个环节目标明确,并不会给叙事节奏带来太大压力。

这正是《壮志凌云2》最宝贵之处:它不仅仅是对原作修修补补,而是尽量完整复制了当年成为文化现象的观影体验。

【表现:Riding to the Danger Zone】由于疫情期间好莱坞产业变化和重整,近两年推出的大片有不少存在完整度不足的问题——《黑客帝国4》《神奇动物3》《迷失之城》都在剧构框架上有明显缺失,而以往这只在Netflix出品上出现(《明日之战》《亚当计划》《红色通缉令》)。

而得益于汤姆·克鲁斯对个人品牌的重视和掌控力,《壮志凌云2》幸运地与这一问题无缘。

如前所述,《壮志凌云2》理所当然地在各个方面都比30多年前的前作有所改进。

故事更巧妙也扣人心弦,台词更犀利有趣,人物关系更丰富(尤其是与詹妮弗·康纳利的感情戏,有着罕见的自省和meta)。

情节上,《壮志凌云》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终极目标——毕竟是穿制服的80年代校园青春片——而在续集中,故事和角色承担的风险更高,有更明确的目的和危险性,对抗也更有实质意义,这立刻保证了其作为现代电影的节奏和观感(反面代表即是2022年全网meme“神作”《莫比亚斯》)。

就汤姆·克鲁斯本人而言,这一角色比他的惯常表演要更有人性和深度。

柯金斯基、麦奎因和他自己显然已经找到如何让马华力作为一个真正成长过的,面临年龄和死亡挑战的人,而不仅仅是之前形象的直接延续(《绝地战警3》)。

即使在前作上映的1986年,狗斗也已经过时了,在今天更是面临着无人机战斗的挑战。

这意味着马华力始终是孤独的,他是自己世代最后的守门人。

而《壮志凌云2》为汤姆·克鲁斯提供了一个将自身状态投射出去的完美目标。

当然,真正吸引观众入场的是独此一家的动作戏。

已故的托尼·斯科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作片导演之一,但《壮志凌云》受到时代限制,只能通过后期剪辑将演员坐在驾驶舱里的镜头和战斗机训练素材重新拼接。

而《壮志凌云2》的Money Shot将演员直接扔到了战斗机上,成功捕捉到了无与伦比的纯粹真实感。

因此,《壮志凌云2》的第三幕战斗场景就显得格外有趣,因为它几乎就是对《星球大战》卢克击毁死星段落的戏仿,从而引入了《碟中谍》式的高娱乐性和放飞自我——两个敌军飞行员如入无人之境,赤手空拳偷走战机开回家,简直不能再荒唐了。

这种荒谬感,就是观众记忆中的《壮志凌云》,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在脑海里打磨,直到最后只剩下模糊而又清晰的荷尔蒙气味。

【总结:Not the moviewe deserve, but the blockbuster we need】《壮志凌云2》是大片时代的回归吗?

显然不太可能。

马华力和汤姆·克鲁斯有着一种天然的悲壮,试图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时,能够保持尊严。

它拥抱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也开始反思自身的存在本身。

良好平衡的叙事,绝佳的视觉效果和配乐,《壮志凌云2》提供给观众的不仅是视听体验,更是一种感受。

《壮志凌云2》依然有着浓重的意识形态特征,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汤姆·克鲁斯近期最好的电影,并重新将天才导演约瑟夫·柯金斯基带回主流视野的杰出作品。

【月度回顾】电影《瞬息全宇宙》剧集《巴里第三季》《夜空》【月度预览】电影《光年正传》剧集《The Old Man》

 5 ) 时代与传承

© Paramount Pictures历经数年的漫长等待,数千公里的舟车劳顿,终于坐到了大银幕前体验高G飞行的魅力。

我一直有个观点,电影和飞机是人类这百年来最伟大的两个发明,前者拓宽了人类的精神界限,后者突破了人类的物理界限。

其实二者交织在一起已有很长的历史,不要忘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铁翼雄风》(1927)就是一部空战片,而《壮志凌云2:独行侠》便是迄今为止这段历史的最佳传承者。

同时,本片也为前作上演了精彩而深刻的传承。

01 | 即将无“牛”可骑的战斗机牛仔们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当同时持有私人和商业飞行执照的汤姆·克鲁斯,兄弟是美国海军特战军人的克里斯托弗·麦奎里(本片编剧),和有着未竟的航空工程师梦的约瑟夫·科辛斯基(本片导演)凑在一起,我就知道,本片的确会如克鲁斯在2019年圣迭戈漫展上公布首部预告时所说的——“《壮志凌云2》是一封献给飞行的情书”,一封笔力劲健的情书。

相较于聚焦划时代飞行和空战视听语言的《壮志凌云1》,《壮志凌云2》更进一步地在文本上捕捉到了飞行情怀的本质。

电影开场仅数分钟,剧本便设计了10马赫的“人操火箭”——“暗星”高超声速战略侦察机项目(将被取消),与艾德·哈里斯饰演的绰号“无人机牛仔”的美国海军少将切斯特·“铁锤”·凯恩的“天地”对决。

在凯恩的眼中,诸如“独行侠”之类的战斗机牛仔们,需要吃喝拉撒睡,会犯错,更可能违抗军令,被冰冷和高效的军用无人机取代是迟早的事。

我想用题外的内容来直观形容这一对决。

影院散场后,一对情侣戴上头盔,坐上摩托车,迅速地消失在午夜的澳门街头。

好友打趣地说,摩托车是“撩妹利器”,而我却突然领悟到,骑车和开战斗机只有高度和速度的区别,无数的飞行先驱并不是为了缩短通勤时间才去卖命地尝试飞起来,他们的情感很质朴——对空间乃至世界的掌控,也是大航海时代,或者说人类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的传承。

因此,本片就是对这一对决的放大,呈现了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观点间的猛烈碰撞。

尽管“暗星”最终达成了军方的10马赫目标,但仍因事故如流星般解体和下坠。

事后,“独行侠”却躲过一劫,因为已晋升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冰人”将其调回了前作的原点——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简称NFWS),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

02 | 决定一切的不是飞机,是人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接下来的剧情,揭示了凯恩疑惑“独行侠”为什么不晋升将官或者当一名参议员,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试飞员的原因,或许“独行侠”这个呼号本身就是答案。

续作透露,“独行侠”在NFWS仅授课了两个月(实际上绝大部分NFWS的学员毕业后,也会回到舰队单位去传播在NFWS所学到的知识),因为正如其台词——“飞行是我的天性”,他是一名骑士,没有心思去考虑孤独地驾驶飞机以外的事情,这更是前作“野鹅”之死的诱因。

但戏剧性的是,攻克这项特殊任务的难点,只能凭借“独行侠”的丰富经验。

不得不提麦奎里的剧本创作非常的扎实,尤其是矛盾冲突的设计,有力、有节奏地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我猜麦奎里是写《碟中谍》剧本“写多了”,围绕这项特殊任务展开的一系列剧情完全称得上空战版《碟中谍》,甚至沿用了“流氓国家”这一反派称呼(若合并世界观可能就是另一版《幽灵行动》或《细胞分裂》与《鹰击长空》组成的汤姆·克兰西宇宙了)。

尽管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说过,《壮志凌云》的反派都是背景板,不会过多着墨,观众更应聚焦战斗机飞行员群体的竞争与友谊,但麦奎里为这一任务设计了丰富的细节,与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这一特殊任务是,美国国防部令美国海军去摧毁“流氓国家”的一座即将运行的地下铀浓缩工厂,但对方设置了严不透风的地对空导弹网,并且由于工厂地处峡谷深处,剧本设定无人机或F-35C等美军第五代战斗机无法借助隐身和无人优势实施打击,一是因为GPS制导的精确弹药会受到干扰(至于为什么不使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惯性制导精确弹药,或EA-18G电子战机提供反辐射协助等偏硬的军事设定问题,暂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只能使用上一代的F/A-18E/F战斗攻击机实施基于激光制导精确弹药的打击;二是峡谷超低空突防和最后的高G脱离是无人机无法做到的。

此外,敌方还有最新式的第五代战斗机Su-57和老旧的F-14等额外的防空力量 [如果不是雪域高原(剧组人员透露是地理位置设定是东欧),很难不想到反派原型是伊朗] 。

按照续作剧本设定,后来参加过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独行侠”,作为美国海军空战战绩最高者和最有经验的F/A-18飞行员,只有他能为一批已从NFWS毕业的精英飞行员进行特训。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不管是任务简报和分析,还是“独行侠”率领学员进行专项训练(峡谷超低空突防),还是最终的实际作战,麦奎里的剧本逻辑相当清晰,为不理解航空兵技战术的普通大众勾勒出了简单易懂、严肃合理和扣人心弦的任务框架(但不得不承认,的确很《皇牌空战》和《战区88》),这一点其实与《碟中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角色处理上,尤其是性格上,麦奎里也有让观众记忆更深即让角色非工具人化的“名片化”设计。

如“凤凰”的武器系统官 “鲍勃”,一名一脸稚气、毫无存在感的海军空勤,呼号也“人畜无害”,其他战斗机飞行员嘲讽其是开F-35C的。

因为在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之间,还存在着隐身飞机与非隐身飞机的“鄙视链”。

剧本中有不少类似的“埋梗”设计,对于专业爱好者来说会十分有趣。

当然,现实中武器系统官才是任务专家,甚至是打击任务的指挥中枢。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在整个特训过程中,几乎都是围绕“独行侠”的那句台词——“飞机不重要,人重要”而展开。

学员对“独行侠”提出的2至3分钟的任务时间要求叫苦不迭、内讧频起,尤其是“独行侠”与“野鹅”的事故被公开后,师生信任感下滑到冰点。

在违反“如重力般不可改变”的作训条令以及发生训练事故后,上级更是一度让“独行侠”停飞、停课,如果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他的海军飞行生涯将就此划上句号。

但最终,不太会教书的“独行侠”在“众目睽睽”之下,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独自驾机成功实现了自己提出的设想,践行了首堂课上向学员传递的“敌人知道我们飞机的极限,但不知道我们飞行员的极限”的理念。

麦奎里对剧本第二幕与第三幕的衔接处理得相当老练。

当然,这一举动意味“独行侠”要重新面临生死抉择,他不只是授课,还要率队出征,更关乎其与“野鹅”之子“公鸡”间的矛盾冲突。

03 | 成年人的放手与释怀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壮志凌云2》开画后,有一个数据耐人寻味,据信过半观众的平均年龄超过了35岁。

不难发现,这些观众都是前作的“忠粉”,《壮志凌云1》是陪着他们长大的(包括本片的军方顾问也是受前作影响成为海军战斗机飞行员)。

所以,《壮志凌云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壮志凌云》系列成年蜕变的过程。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本片拍摄前,导演科辛斯基就提出把重心放在“独行侠”的成长上,麦奎里的剧本实现了这一点,其在不让“独行侠”退变为任性男孩,与保持青春活力并能进一步成长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

开画后稳定的超高口碑均源于此,强调本片与前作的联系之紧密,以至于形容本片是极少数成功的电影续作。

而要谈到“独行侠”的成长,则不得不提新引入的“公鸡”。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野鹅”之死是“独行侠”的梦靥,本片可以明显感知到“独行侠”的对前作事故做出的深刻反思,甚至极端到他不能再看到战友丧命的情况出现。

有几个情节着重刻画了这一点:一是“独行侠”严肃地驳斥学员为训练失误找原因,这时候不停找原因,最终只能在战友的葬礼上给葬礼家人解视;二是上级命令“独行侠”要把学员教会到成功执行任务,但“独行侠”坚定补充说,“是要把他们带回家”;三是按照剧本设定,“独行侠”应“野鹅”遗孀的请求,有意拖延了“公鸡”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过程,且不愿意“公鸡”去执行这项几乎是送死的任务,这也是成为除父亲之死外,“公鸡”与“独行侠”间新的矛盾冲突。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令观众遗憾的是,“冰人”在续作中因癌症逝世,但临走之前,他告诉“独行侠”,要学会放手,所有年轻气盛的新生代战斗机飞行员,都会经历“独行侠”的心路历程,“You can be my wingman”的接力棒,是时候交出去了(其实本片格伦·鲍威尔饰演的独断专行的“行刑者”就是“独行侠”的年轻版,其与“公鸡”之间的对峙与隔阂化解,就是“冰人与“独行侠”的翻版)。

另一方面,“公鸡”因父亲之死,以及对“独行侠”的反思,导致他的飞行与作战思维偏保守,总是想顾全大局,但“独行侠”告诉他,在天上多思考一秒就是死,危机时刻要凭借本能做出决断,当年的事故,换做“野鹅”同样如此。

麦奎里在再次用漂亮的剧本处理让亦师徒、亦父子的双角色拉出了共同的成长主题人物弧光的同时,也让电影再度扣回了“决定一切的不是飞机,是人”的核心命题。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成功实施对铀浓缩工厂的打击后 [1架E-2预警机(有不少外部和舱内等空情交换镜头)与4架F/A-18E/F战斗攻击机(2架制空的E,2架打击的F)组成的典型打击任务编组,但现实中是双编组,另有EA-18G电子战机协同] ,在“公鸡”热焰弹耗尽的情况下,“独行侠”驾机舍身为“公鸡”挡下了地对空导弹。

海军试图放弃针对“独行侠”的战斗搜救(果然是海军专属电影,因为现实中,在类似的打击作战任务前,海军会与空军等其他军种规划和协调联合战斗搜救的资源),但“公鸡”明白了“独行侠”本质上并非置战友性命而不顾的飞行员,在弹射跳伞后的“独行侠”被敌军Mi-24攻击直升机追击之际调转机头及时赶到,后双双陷入敌军地面追击之际,坐进父亲当年坐过的F-14战斗机雷达截击官后座,与“独行侠”一起突破多架Su-57的拦截,仅靠寥寥导弹和航炮逃出生天。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麦奎里在剧本第三幕的处理上相当工整,干练地用冰释前嫌的桥段解决了关键角色的矛盾冲突与任务本身的矛盾冲突,所以专业影评人一直称赞本片的剧本“坚如磐石”,尽管本片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主打卖点是实拍空战,但在纷繁的动作序列间拉出清晰的叙事脉络,已是视效大片中少见的。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我们总是怀念和对标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其实我们并非是守旧,而是怀恋那种在酣畅淋漓中寻得的工整感与平衡感。

我不愿像一些媒体所说那样,称《壮志凌云2》是末代原创大片,我相信,它既是上一个时代的传承者,也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启者。

04 | 亮点细节●致敬。

建议观看前温习《壮志凌云1》,本片视觉和文本都有大量致敬,尤其是经典的航母起降作业开场。

●实拍。

实拍带来最大优势有三点:一是空战序列连贯性更强,战斗机机动戏和舱内演员驾机戏的衔接是自然的(演员均在F/A-18F后座上完成的拍摄),序列、镜头间逻辑清晰;二是武器挂架、机身外部摄影机能够捕捉到超低空飞行时掀起的颗粒物与凝结的水气,提供了罕见的极限视角;三是重力反应,机动造成的失重和过载直接在演员身上表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了临场感极强的另类4D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F-14与Su-57的大战,座舱戏都是升空实拍,后期用特效替换座舱。

●视听设计。

导演科辛斯基的视觉审美一流,即使是难度系数超高的飞行序列,仍然有极富冲击力的经典摄影构图。

地面戏份,除了基于“飞机造型语言”设计的独有的以飞机为主体的优美分镜,以人物为主体的光影把控也是标准大片规格。

●“飞不起来的飞机”的特效。

“暗星”(由电影美术团队携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设计和制造)、Su-57和F-14等三款无法升空实拍的飞机的特效质感相当不错,不管是在地面滑跑还是在飞行中,其动态基本是可信的,尤其是Su-57与F-14的空战过程中,对水气凝结、弹舱开启、舵面运动和地景融合等细节的处理。

●Su-57为什么要与F-14格斗。

前2架Su-57陷入与F-14格斗是因为前者抵近确认F-14究竟是否是己方飞行员驾机升空,“独行侠”则当机立断开启了格斗。

更多有关军事设定的内容,后续再进行探讨(更新)。

如果有机会,请一定在影院观看《壮志凌云2》。

 6 ) 《壮志凌云2》影评!阿汤哥再次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YO,5月13号我参加了《壮志凌云2:独行侠》的首映礼,提前看完这部和许许多多的电影一样,几经延期的作品。

今天这期就来点评下老当益壮的阿汤哥今年唯一的大银幕电影《壮志凌云2:独行侠》,接下来会涉及到预告范围的剧透,不影响正片观看。

先说个题外话,我并没有很小时候就看过1986年的第一部《壮志凌云》,也不是因为这《壮志凌云》认识到阿汤哥,我当然是因为《碟中谍》系列才注意到阿汤哥,然后反过来去了解到《壮志凌云》是阿汤哥的成名作,当时靓汤年轻到隔着屏幕都能捏出水。

等到我真的有机会去看《壮志凌云》时,我记得已经是2013年去上海电影节时,有朋友送的一张3D IMAX《壮志凌云》修复版,在大银幕下看完了这部电影。

当时最有印象当然是靓汤稚嫩且亢奋的脸蛋,还有那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相信不少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会知道这首主题曲吧,除此之外...emmm,或许因为年代比较古早,虽然知道是当时动用了昂贵的真战机拍摄,但也没有太特别的印象,剧情其实个人觉得,就是一部好莱坞调配得恰到好处鸡尾酒式的春青热血励志主旋律。

为何聊这些,因为作为续集的《壮志凌云2》,不管在剧情和角色关系上,前作和续作两部电影的情怀情感联结性都较为紧密,所以续集对每个人观影的感受也会各有不同,之后点评优缺点会聊到。

目前《壮志凌云2》还没全面上映,就已经获得普遍一边倒的好评,除了阿汤哥玩命外,当然就像我前面聊到的,应该有不少影迷,童年影视经典之一就是《壮志凌云》,带着独特回忆去看续作,自然会给予《壮志凌云2》更多更多的好感度。

因此这里有必要大致粗略介绍下第一部的内容,免得接下来的点评会让人有些看得云里雾里。

阿汤哥饰演的彼得·米切尔,外号独行侠,为了让大家好理解之后就直接念阿汤哥了。

在第一部《壮志凌云》开头阿汤哥成功拦截了敌机,并护送出现状况的友机成功降落在航母上,之后阿汤哥和同机队友“野鹅”两人因为临危不乱的实战经验。

被推荐去了TOP GUN培训学校深造学习。

那里号称是训练出美军顶级飞行员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TOP GUN这学校是隶属海军而非空军。

在队伍中阿汤哥有着同样优异成绩的对手,绰号“冰人”,两人的成绩总是不相上下。

两人是TOP GUN奖杯第一名直接竞争者。

在那里阿汤哥表现出了飞行惊人的天赋,在某次训练中阿汤哥还击败了教练,但是是以“违规”的越线飞行操作完成的,造成的风险是可能训练会酿成惨剧收场。

这也侧面彰显出阿汤哥爱出风头和较为冲动鲁莽的性格,年轻人总喜欢表现自己。

“代价”很快降临,在一次演习训练中,阿汤哥和冰人继续竞争打落敌方战机,急于表现的阿汤哥在混乱中进了喷射机的乱流,导致自身战机引擎失效坠落,在弹射中阿汤哥和野鹅顺利弹出,但野鹅却被机窗撞到头部不省人事,两人坠海后,野鹅不幸身亡。

军事听证会经过调查阿汤哥驾驶操作没有失误,而是战机本身存在一定缺陷,但阿汤哥却不认为自己完全无错,看着野鹅伤心的妻儿更是自责万分。

如同兄弟般挚友的离去让阿汤哥选择退学,在影片中阿汤哥相识的女友查理,劝导和用激将法让阿汤哥振作。

最终阿汤哥决定再次雄起,正好这时有一项军事援救任务,真枪实弹上阵,冰人是主力,阿汤哥做后援。

在和对方战机纠缠过程中,冰人和阿汤哥完美配合,赢得了胜利。

阿汤哥也和冰人化解了此前的一些不愉快,成为了挚友。

《壮志凌云2:独行侠》在故事时间背景上,和现实时间流逝做了一个巧妙的对接,影片中阿汤哥已人到中年,时间线也放在了当下。

36年过去,阿汤哥刻意去无视和拒绝职业升迁的机会,自己才做到上校,干着基层工作,在研究着一些战机的试飞任务。

但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阿汤哥年龄问题和依然冲动执着的性格,给他热爱的飞行带来不小麻烦。

就在这时来了转机,在第一部和阿汤哥同样是上尉的“冰人”,36年间一路高升,都坐到了上将的位置,隶属太平洋海军司令官,就在阿汤哥遇到麻烦时,冰人力推让阿汤哥被调回到TOP GUN去做教官。

阿汤哥这次的任务,是要在精英团队里再挑选出更精英的四组飞行员,去完成一项反恐任务。

而经过阿汤哥的分析,这几乎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敢死队任务,为了保全队员能完成任务还能安全返航,阿汤哥拟定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计划,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艰难的训练。

期间让阿汤哥左右为难的,是在训练队伍中,居然有第一部曾经逝去好友“野鹅”的儿子布拉德利,绰号“公鸡”。

这让阿汤哥原本没放下的愧疚和无法弥补的创伤,再次涌入心头,而公鸡也对阿汤哥有不小的看法,两人成为影片最重要的情感纽带。

最后阿汤哥是否能放下过去,残酷现实军事行动的生死无常,那贯穿全片的惊险任务他们是否能顺利完成,许多未知和冒险,在等着阿汤哥带领的队伍穿越生死线。

《壮志凌云2》随着优美复古的音乐,大银幕出现派拉蒙片方logo,再到主创名字,再到黑底白字介绍大致故事背景。

续作的开场就宣告了和前作同样调配的基因,这很像1982年《银翼杀手》之后35年续作《银翼杀手2049》同样基调的开场。

但后者形似而神不似,《2049》赋予了银翼杀手系列全新的生命,《壮志凌云2》则走了送给前作情怀影迷一封久别重逢36年的情书,从内里剧本结构到剧情编织,处处都充满了自我致敬和情怀回忆杀。

这种情愫在时代和时间的发酵下,就像法国勃艮第的黑皮诺,需要细心巧思的照料,安插一处处让当年看第一部长大后影迷看爽,影片的色调,对白和音乐,每一环节都充满了和前作互动的记忆,而栽培这黑皮诺式续作的种植家,正是阿汤哥本人。

我这次观影经历很奇特,我是在不太记得前作的基础上去看《壮志凌云2》,因此在影片刚开始对角色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没太能进入,通俗来说就是稍微有点观影门槛,但好在随着影片的推进,对白的解释下,到了影片中段,则完全代入进了角色复杂的背景故事和情感里。

看完续作后我再重温1986年的《壮志凌云》时,续作不少细节的处理回想起来,才发现其实充满着丰富的回应。

(喜欢前作)那些影迷在大银幕看着阿汤哥跟着自己变老,变成中年,时间的力量拉近了角色和观众的距离,情感驱动力让阿汤哥个人魅力无限放大。

不过像我这样和前作没有太多共情和共鸣的普通观众,看的自然还是电影本身。

前面我有提到第一部因为当时电影工业的限制,造成我个人现在看的话,其实很容易能分辨出哪些是实拍,哪些只是坐在道具驾驶舱来取景。

不过敬业玩命的阿汤哥,也就是在拍《壮志凌云》那会,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令人瞠目结舌的挑战,他因为那时《壮志凌云》,拿到了职业飞行执照。

用阿汤哥的话来说,《壮志凌云》成就了他,续作一直在他脑海里回响几十年,但他从未心动过要拍续作,直到电影工业达到可以真机拍摄的程度,并且有一个可以支撑续作的故事。

相信大家最想期待的就是战机拍摄部分,这次不能只说诺兰是实拍狂魔,阿汤哥直接是实操狂魔,影片特效运用非常少,几乎角色坐在驾驶舱的戏份,都是实拍。

每个饰演飞行员的演员都经过3个月的飞行训练,其中还包括飞机出意外坠海的逃生演练,以及在航母起飞等戏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汤哥在航母起飞时在驾驶舱那冲击停顿力,还有高达5G、6G的重力负荷表情,脸部肌肉在G重力的承载下,都是真实细腻的,这些根本演不出来,而是人在G重力负荷下的生理反应。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前作小范围的驾驶舱取景,这次直接变成了半个POV广角范围的驾驶取景,能看到角色身体物理推力和外面景观是同步的,这让我联想到了《碟中谍6》阿汤哥开直升机那段。

不要小看驾驶舱实拍取景范围的变化,这和同样是实拍的战机画面剪辑叠加起来后,让真实临场感和刺激感都得到指数级增加,更何况这些都是IMAX摄影机拍摄,沉浸感更是加倍。

1986年的第一部,或许受限于当时拍摄条件和其他因素,空战飞行逻辑的镜头语言,看起来还是较为难懂和晦涩,再加上远距拍摄,有时候只看到两架相似飞机在周旋,非战机迷较难分辨机型。

但这些问题在续作可以说是质变的升级,电影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CGI特效都已经可以以假乱真,那真实实拍技术更是能呈现更多丰富的视角,角色愿意亲自上阵实拍,《壮志凌云2》在空中战机飞行镜头语言的逻辑简洁明了,再加上剧情中他们要做的任务单一且贯穿始终,让观众更通俗易懂的理解他们在训练什么,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这种训练的压力和难度通过影片不断积累和强化,到最后他们真正去执行任务时,起飞那一刻,观众就能和飞行员同样带着紧张和未知冲向云霄,做足了悬疑和刺激的张力。

这就要聊到这部电影的风格和调性,我觉得阿汤哥在拍了多年的碟中谍系列后,对他的影响那可谓是相当大,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单纯是一种陈述方式。

《壮志凌云2》除了和第一部联动自我致敬情怀外,其实影片的剧情调性和风格,还有特别是任务的模式处理上,都让我想到了碟中谍系列,特别是《碟中谍4》之后的电影。

比如挑战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阿汤哥作为全队leader,制定了一个周全缜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本身依然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挑战着飞行员的技术和体能上的极限,阿汤哥还要誓死确保他的飞行队友要安全返航。

此外影片设置的幽默桥段和元素,也和他最新的几部碟中谍类似,充满着紧张严肃时刻的调味剂,不多不少刚刚好。

接下来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再来聊下剧情和人物,角色的情感积累,和前作有很大的纽带关系,所以建议看《壮志凌云2》之前,先去补课温习前作,会更快速代入。

阿汤哥经历过队友野鹅的离世,始终未能放下埋藏在心底那份愧疚和自责,而这些情感崩溃在见到公鸡(野鹅儿子)后,阿汤哥心里那道未愈合的伤口再次显形。

阿汤哥面临一场苏菲式的选择,是要把公鸡送去冒险完成任务成就公鸡自己,还是让他淘汰做后援打安全牌,让公鸡恨他一辈子。

影片真正的情感力量,也在于阿汤哥和公鸡之间几个回合的文戏转变,做得充实和丰富。

当然,影片真的完美无缺吗,也不至于,影片重点描述的是阿汤哥多年做飞行员心路历程的转变,化解的是内部矛盾和升华,对于反派的塑造影片几乎是忽略不计的。

这也是为了不想去对照现实中具体的国家和地区,重点放在如何隐蔽性的完成任务,反派都懒得去打造细化了。

还有就是阿汤哥的感情戏份,续作女主不再是查理,而是第一部提到的前海军上将的女儿潘妮。

而潘妮在影片的作用,emmm……我只能说单纯就是为了迎合第一部阿汤哥也有一位女性朋友的作用,仅此而已,潘妮在剧情推进上,我觉得比第一部的查理还要小一些,起码查理和阿汤哥船戏,还有一首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

说更直接点,如果潘妮的戏份在影片中被拿掉,丝毫不会影响到这部电影剧情的发展,甚至连阿汤哥情感的转变和释怀都不会有影响,就是这么没有存在感。

总的来说,《壮志凌云2》和第一部一样,依靠了阿汤哥的魅力,独当一面,让影片增分不少。

《壮志凌云2》胜在了临场感爆棚的刺激过瘾的战机训练和任务,肾上腺素直线上升。

视听语言再次挑战了电影工业天花板,打造了一部典型好莱坞模式商业极致化的爽片,不管从剧情,角色塑造,还有观影效果上,都做到了不错的平衡。

但如果要纵向对比同样成功的碟中谍系列,影片还少了现实层面现今混乱局势的反思,以及反派丰富立体的塑造,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壮志凌云2》讲述的重点,所以也少了故事的厚重感。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了,毕竟碟中谍更为虚构所以大胆,伊森特工面对更为复杂的局势和人际关系,影射出来的问题也更为值得玩味,还能偶尔讽刺下美国的官僚体系,显得也更为国际化了。

 7 ) 三十多年后的续作

一开场经典的旋律、场景和介绍,直接一波回忆杀。

烂番茄的双高相比前作绝对是颠覆性的。

整体是非常成功的美式主旋律电影,完全超越了第一部从沙滩排球变成沙滩橄榄球,再次在酒吧调侃教官,早已退役的F14再次升起战斗等等,全是致敬前作。

同时,很多镜头都用了复古的暖色调,音乐也是,像酒吧里的大卫鲍伊的let’s dance 等等。

阿汤哥和詹妮弗·康纳利的对手戏,也类比了第一部他和第一部女主的爱情线。

方·基默的冰人的戏份虽不多,但已是最大的情怀致敬了,要说遗憾,有“美国甜心”之称的梅格·瑞恩没能客串算是遗憾。

任务设定挺有意思,最后闯到敌军军营里,有碟中谍那味了。

总结,非常成功的一部主旋律的情怀美国片,有久违的复古感觉。

 8 ) Navy在佛前苦苦求了三十年

1.Tony当年打的样有多跨越时空的经典呢?

从片头字体,到结尾演员出credit,统统超高清复刻,导演和制作组属于TOP GUN十级学者才能搞出这么一部续作来,上一次看到这么骨灰级影迷复刻续集还是CREED。

2.电吉他一响,真是脊梁骨蹿电流,汉子寂寞配乐要做的就是给经典TOP GUN main theme加管风琴和弦。

同样唱空战主旋律大片主题曲,Lady Gaga还是跟鼎盛时期的Faith Hill唱There You’ll Be有差距。

3.三十年过去,阿汤拿美貌换演技,终于不像第一部里哭不出来了。

不管是对Goose的执念还是和Ice的拥抱和对视,能让人对角色过去的三十年浮想联翩(同人女之魂熊熊燃烧🔥)。

4.看到Goose的崽叫Rooster,笑裂了,爷俩的call sign居然都是家禽系的。

Miles Teller小胡子一蓄,服了选角导演了!

身高、脸形、颧骨、下巴以及大溜肩,让Goose的演员自己生都生不出这么像的崽。

Teller终于重回主流视线了,在Spotify又听了一次他唱 Great Balls of Fire,当年Lala Land首选他当男主真的有道理,奈何他自己不争气。

5. 阿汤不再是30年前连心眉+门牙有点歪的蓝眼睛小鹿斑比了,动完喉癌手术的方基默也不再是三十年前沙滩甩汗的基佬的天菜Ice Man。

上一部看的方.基默电影还是前几年烂得让我咬牙切齿的《雪人》(傻逼北欧导演拿着豪华卡司不干人事),复习完TOP GUN第一部,只想把the doors翻出来再看一次。

Pacific司令今犹在,不见当年风流Ice。

6.皮夹克的背部纪念章,估计是大陆彻底上映不了,不用再担心过审或者天朝特供,所以留下了第一部里带青天白日满地红的63-64远东巡弋纪念章,没有采用修改后的85-86的印度洋巡弋纪念章。

 9 ) 精彩绝伦的空战,是现实还是幻想?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独行侠》中的空战内容要有一些基础的真实,当然更要掺杂一些虚构和夸张的内容以求精彩。

下面来聊聊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离谱的。

首先最离谱的就是整个作战计划。

NAVY竟然把几个老旧的萨姆防空导弹视作威胁。

简单的事实摆在这里:以色列空军面对阿拉伯国家的苏制防控网络历来如入无人之境。

合理的作战是发射战区外武器摧毁导弹阵地和机场,再请超级大黄蜂摧毁目标。

当然了,电影里伊朗可能有着天顶星科技萨姆28,也可能是米国人不想搞出大动静,无论如何非要搞峡谷特攻,不然拍什么呢?

计划里第二离谱的是美军没有战机升空待命。

第一部中是弹射器坏了,勉强是个借口。

真实战场上的话,su-57只要敢造次马上就有长程空空导弹伺候,只得中止拦截任务。

那么F14爆杀su-57可能吗?

在影片设定的情境中是可能的,因为在那种情境当中五代机的超视距感知和匿踪特性都没了用处。

Maverick不讲武德偷袭干掉一架,再用下坠中的敌机挡下导弹,可谓精彩绝伦,真飞行员看了都说好。

但是影片中与事实不符的是,无论是哪一方,狗斗中做一些鬼畜机动并不会让敌人超车到你面前,而是会暴露出巨大的破绽给敌人开火机会。

尤其是su-57空中漂移避过导弹这段设计,在现实中就是su-57拿天灵盖撞向狼牙棒。

最后Maverick成功脱险,也是靠航母打击群的战场感知能力。

su-57在天上相较于美军来说基本是瞎子,被预警机看得一清二楚,一发偷袭带走。

美国人就是爱玩这一套,因为没有对手,就只能搞一个科幻对手,俄罗斯甚至朝鲜都能兵临华盛顿了,这次这不搞了个伊朗,为了让观众们再次见到大猫也真是煞费苦心。

我对于战斗机的喜好程度都是从外形出发的,侧卫、机场保卫者到现在的su57我都喜欢得不行(su75除外,那是cia设计的)。

只可惜苏联武器实在是太垃圾的,越是急眼就越露出真本事(这样全世界都知道它的真本事了)。

su57隐身性能极佳,它出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乌克兰除外)。

希望俄罗斯人也能多拍这种电影,让我们苏联飞机爱好者也爽一爽。

回到电影,《独行侠》是一部太过套路、太过商业、太过情怀的电影。

道理我都懂,咋就这好看呢!

 10 ) 俄罗斯人看了要骂娘

这不闹呢吗F18干掉了3架su57,侠盗飞车4都不敢这么演,得亏最近因为乌克兰的问题好莱坞电影不在俄罗斯上映了,不然毛子不得把电影院烧了,回头电影上映战损100家电影院……也感叹于好莱坞大片的文化入侵,以及对电影产业的投入,阿汤哥50+的高领还上演着mission impossible~

《壮志凌云2:独行侠》短评

3.75

4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还行

文戏有多俗套,动作(飞行)戏就有多好看,剧情走向闭着眼都能猜得到,飞行战斗场面又让人目不暇接,属于非常传统甚至对于现在来说都很古典的征兵式大片了,但不得不叹服矮汤的魅力和号召力。三星半

7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这个自杀性任务本身就很扯淡,但因为是汤姆克鲁斯演的,也就没人计较了,那个无所不能的老男人本来就是个奇迹。前面的文戏太拖沓了,能看的也只有最后20分钟的空战了。用F14古董机打掉两架敌机逃出生天,这很战狼,骨子里是汤姆克鲁斯的不服老,那么多前作经典画面的复刻,除了贩卖情怀,也是在展现他的不老传奇。

9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讨厌战狼但是给这个打高分的都是什么牛马心态?

11分钟前
  • 毛兄有熊猫
  • 较差

阿汤哥演出了那种人到中年力不从心肾虚的感觉。

14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极尽能事讨好中老年男人:飞机帆船摩托车老保时捷詹妮佛康纳利

16分钟前
  • S.sssss
  • 还行

5/30

17分钟前
  • 安哥拉
  • 较差

时隔三十多年的续作;看高G机动隔着银幕都感觉血压上去了;感情戏冗长没用扣星,至少能砍掉半个小时,膀胱不至于那么难受

19分钟前
  • ushuz
  • 还行

最好的独行侠最好的阿汤哥致敬!

22分钟前
  • TIM
  • 推荐

吴京如果会开飞机,他可能有个牺牲老战友的孩子是yyyqx。

26分钟前
  • Cosine 万一
  • 较差

总觉得有卡卡的部分,但看的过程中一直想不清是哪一环节,看完才发现是阿汤哥自己,这是一场他自己的个人秀,自己花钱捧自己,顺带弘扬主旋律

31分钟前
  • HenriqueZZZ
  • 还行

龙樱,哦不,龙鹰。

32分钟前
  • 护士衫下
  • 推荐

感觉是美版的里维兵长

37分钟前
  • 卫卫卫
  • 还行

2.5。好无聊,但真跟战狼比的话还是比战狼好的......我是看到凹3上有文才来看一眼但是里面的男角没有一个是我喜欢的款(永远也喜欢不起来老男人),于是疯狂玩手机走神......前面被一首the who的won’t get fooled again(好浪费啊,并且歌词跟这烂片想表达的完全是两回事啊)给炸了出来仔细看了几眼但还是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也许是因为我不会开飞机。

41分钟前
  • fleur(焦虑中)
  • 较差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回光返照。

46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故事很老派,拍的也老派,但看起来就真的是很燃很好看,故事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我觉得还是阿汤哥及其所饰演角色的魅力征服观众。同时对于前作的回溯和联动也自然巧妙,延续主角一以贯之的性格特征,再以两代人的和解与传承落幕,谱写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的传奇。PS:没能大银幕观看绝对是遗憾。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故事情节起伏写的很好,套路但不难吃。阿汤哥这么有钱了还是很拼很帅,蛮敬佩的。独行侠年过60未婚但最后也还是拥有了妻子,女儿和“鹅子”,人生赢家。ps gaga唱的真好!

55分钟前
  • 玩一兜
  • 力荐

某些人眼中:中国拍主旋律,不行。美国拍主旋律,行。这不妥妥的双标行为吗?美国战鹰这么多人舔?

56分钟前
  • 天街小雨
  • 较差

classical Hollywood movie,精良的制作下空战戏还是好看的,如果能看大银幕观感一定很不错。7

59分钟前
  • Lobgran
  • 还行

飞行戏五星,其余2星。

1小时前
  • 竹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