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失序、家庭的焦虑与犯罪的起源:一个小清新故事的玩味收场——《逍遥法外》影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芝 2011210773 心理学基础第15课堂作业 老师 王伟 涂尔干在研究现代社会的动荡、暴力和堕落时,曾从社会本质的角度,揭示出17世纪以来理性主义思想家们所忽略的社会事实:社会是一种仪式秩序,是建立在人们互动的情感基础上的集体良知(collective conscience)之上,以此出发,他开始讨论一个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理性的非理性基础。
涂尔干指出社会只建立在共同的道德基础上,而非理性的自我利益上。
因此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只能是理论上的虚构,而非社会的真实。
契约只可能建立在社会建立之后,而非之前。
社会不可能通过理性的协议而构建成,因为要达成协议,就必须是每个参与者都互相相信对方会遵守契约。
这证明,必须有一种先于契约之前的团结,或者说“前契约的团结”(precontractual solidarity)。
而构建这种团结的,并非理智的一致,而是某种共享的情感。
他称之为集体良知,或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并非某种不可言说的高悬于我们头上的群体精神,而是我们对某一集体的归属感,换成哈耶克的说法,就是社会事实在我们互相磨合的社会互动中达成心智的重构。
我们共同享受对集体的归属感,并因为这归属感而觉得自己有义务为了集体的道德律令要求行事。
在一个孤立的洞穴里,我们共享同一种是非观,同一种审美观,同一种饮食观,都与对集体的归属感有关。
这种归属感通过一群人的集体仪式营建而来,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参加共同的仪式,并将自己的注意力凝聚在某种共同的对象时,人们的心理便以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在群体中随之流转,形成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并最终超越于凡人之上。
当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此上,并知道他人也如是作的时候,共同持有的观念便转换为他们的世界,从而个人被整合进社会。
也就是说我们社会赖以维系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如同康德,或者新儒家所认为的,先验的存在于个人之中,表现为良知天理,而是先验的存在于个人之前,但经验的存在人类之中。
一般来说,一个人是否被紧密的结合进社会,与他是否可能犯罪成正相关。
个人生活的意义是社会赋予的,当个人与社会隔绝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犯罪。
而当个体如果与社会群体充分整合,其欲望和抱负受到社会规范的调控,就不大可能犯罪。
而人类学的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仪式的构建必须是在奥克肖特所例举的公民团体之中,比如教会、社区、行会、学校等等。
也正因此,道德秩序的失序往往是意味着集体仪式被破坏。
家庭是最自然的公民团体,也是我们接受集体仪式最多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被道德所驯化,但这是一个双重驯化,在一个非变易社会的家庭里个人所接受的集体仪式既是社会的,又是家庭的,形成的对社会与对家庭的身份认同,我是我父母的子嗣,我是这个社会的合法公民,遵守着公序良俗。。
影片《逍遥法外》Catch Me If You Can (2002)正是对上述理论应证的一个完美栗子,家庭的焦虑导致了认同的失序,使得犯罪得以起源。
故事的主人公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饰)是FBI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通缉犯,他原本出生于一个幸福美满的上层家庭,也就是一个经典的美国式旧家庭,父亲是参加过二战的大兵,退役后经商,在当地事业有成,被当地的乡绅俱乐部所接纳为终身会员,母亲与父亲二战时期在法国结识成婚,感情甜蜜。
在这样的美好家庭里,弗兰克自然不会成为一个不良少年,在社会的整合里弗兰克的身份认同稳固如石,家庭与社会的认同是一致的。
但社会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道德观便发生变化。
随着父亲经商失败,家庭破产,导致父母彼此感情失和,最终离婚,母亲选择了与父亲的好友,一位大富翁结婚,并提出弗兰克的抚养权。
当律师将一纸协议书递给弗兰克,要他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弗兰克原本所赖以栖身的社会秩序彻底崩溃了,双方都是自己的至亲,根本无法选择,于是弗兰克选择了离家出走。
随着弗兰克原本赖以栖身,赖以生活的社会秩序的失序,建构一个人成为社会中人,成为合法公民的集体仪式也随之烟消云散,他对维持我们社会的一般性道德的敬畏自然也就雨打风吹去。
在离家出走的路途上,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乃至生活的更好,弗兰克毫不留情放弃了尤利西斯的自缚,选择了逾制之路,将自己原本所认同的法律道德撕碎,伪装成北美航空的飞行员,利用自己高超的演技,聪明的头脑制造假发票,从而积攒了一大笔不义之财,将前来抓捕自己的FBI探员卡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饰)玩弄于鼓掌之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弗兰克放弃了社会公民的认同,但他并没有选择放弃家庭成员的认同。
正相反,弗兰克之所以放弃对社会公民的认同,是为了维系他身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认同。
这从他在行骗的旅途中,不间断地与父亲通信,告诉他一个明显与事实不符的经历:自己在离家出走后进入了北美航空,成为这公司的飞行员,每月获得了许多钱,从而能够资助父亲,以图东山再起,进而挽回破碎的家庭。
弗兰克在日常的通信里,更是经常与父亲叙述自己在北美航空的点滴,以使父亲相信自己是一个合法的正经人。
弗兰克的行为依旧是一个集体仪式的构建,联系着父亲与儿子共同的家庭认同,不过以上只是第一层表征,当我们对该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不能忽略弗兰克的父亲已经发现不合理的端倪,知子莫若父。
然而弗兰克的父亲放弃了对弗兰克的纠正,而是选择了与弗兰克共同进行弗兰克所试图维系的集体仪式,将彼此整合进这个微观社会体系中来。
不是说父亲贪图钱财,而是出自一个父亲的爱,或者说溺爱。
尽管与社会秩序悖逆,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是失序的。
但将人置入自然状态来看,仍然是合乎秩序的。
通信作为意指符号联系的是一个双向度的集体仪式,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所以我知道你的行为,并预期出你知道我知道你的行为后所做的行为,从而做出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当FBI探员卡尔闯上父亲家门,试图调查的时候,父亲先是编造了一个谎言,说弗兰克确实离家出走,但其实是隐瞒岁数去越南为国而战。
当谎言被卡尔揭穿的时候,弗兰克的父亲对卡尔说,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会永远偏向自己的儿子的。
弗兰克与他的父亲以一个履行社会秩序所规定的日常行为规则的集体仪式,行实质上悖逆秩序的偏常(deviance)行为,最终达成一个微观社会秩序——家庭秩序的重新成立。
这是文本的第二层表征,还有一层表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由集体仪式所形成的集体良知尽管形式有所改变,但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并构成我们社会的隐性秩序。
可以验证其存在的,是我们社会中比比皆是的偏常行为。
因为在这些行为中,社会秩序得到最鲜明的显现。
任何一种偏常行为,比如杀人、强奸、诈骗,被披露出来以后,会激起许多人的愤慨,尤其这些人的直接利益并没有被触及。
原因在于,这触犯的并非单个人的利益,而是集体良知本身。
人们因为普遍的共同仪式,比如遵守法律法规,而同社会产生与个人利益无涉的非理性的从属关系,进而遵守并维护此间形成的集体良知。
一旦仪式被破坏,就必须实施仪式惩罚恢复其纯洁性。
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关注法庭审判,哪怕死刑对暴力犯罪并无多少威慑也要支持死刑的原因。
于公众之中,法律的惩罚主要体现的是仪式作用而非实践作用,与集体仪式连接起来的人支持这仪式以维护内心的集体感情。
弗兰克的偏常行为并没有逃离隐性秩序,我们是从一个道德的社会里长大的,尽管进行的是偏常行为,但依旧在一个维护道德秩序的社会中而不是无道德的黑暗森林,他默认了道德秩序的正当性而不仅是合法性。
当他悖逆秩序的时候他不仅会担心秩序的惩戒,还有孤独,因为他是福柯笔下的畸零人。
弗洛姆在他的心理学著作《逃避自由》中指出人始终有安全感与集体感的需求,因此当人们迅速从依附性的“原始关系”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寻求结成一个新的依附性关系,逃避自由,要不自由的自由。
悖逆日常的社会秩序却不感到孤独与罪恶,在人类社会已知的经验里,唯有纳粹和共产主义战士,因为他们正在构建一个新的不同以往的目的论社会秩序。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参考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古拉格群岛》,我高中的时候因此书而对偏常行为的悖逆有所感悟)从人的心理上看,弗兰克假借履行正常行为规则的偏常行为,体现着他悄无声息的孤独,毕竟他离家出走的时候尚未成年,内心始终萦绕着重铸家庭的焦虑。
这也是为什么弗兰克在每年的圣诞节会主动打电话给对手卡尔,因为卡尔是唯一能够跟他交流的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偏常身份。
重铸家庭的焦虑与社会认同的失序以及悖逆后的孤独,导致了弗兰克发生了情感转移,他甚至与自己的死敌卡尔产生了情感联系,在弗兰克的潜意识里,他不自不觉的将卡尔当作是可以依靠的父辈,产生了情感假借与代替,因为卡尔与父亲是同一代人,也是在偏常生活里唯一熟络的人,他不敢将身份向其他人暴露。
换句话说,卡尔是在他偏常身份里的父亲。
而卡尔也由于家庭失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与前妻生活在一起,因此在抓捕弗兰克的日子里对尚是个孩子的弗兰克产生了怜悯,不自不觉的将他看作成自己的子侄。
于是每年圣诞节的固定通话,一方面体现着社会秩序警匪的对立,另一方面却是隐性秩序/偏常秩序中家庭的建立。
出于摆脱孤独感的渴望,以及警方的紧追猛打,弗兰克不再伪装飞行员,而是易名改姓,冒充哈佛大学的医学生到一家医院上任,并爱上了这里的护士,这姑娘出身自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家庭,因为曾经堕过胎而被家庭放逐。
弗兰克带着姑娘找她的父母亲求婚,并成功被接纳进这个家庭,乃至用他聪明的头脑自学法律三个礼拜通过律师考试,成为岳父的助手。
在这个宗教氛围显著的家庭,弗兰克一定意义上成功地缓解了家庭的焦虑,并试图重新融入社会的正常秩序。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宗教聚会里参与仪式,是最容易产生集体秩序的认同感。
如前所说,基督教徒集体唱圣诗,读圣经,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使个体融入集体之中,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对集体予以认同,从而将集体基于共同经验形成的共同规范纳入行为秩序中,遵守集体的道德。
因此,如果我要反人类的话,首先做的第一点便是摧毁当地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可惜弗兰克的这一尝试在卡尔对他的抓捕面前失败了,弗兰克不得不逃亡出国。
虽然弗兰克逃亡整个欧洲,让卡尔无法把握他最后到底会在哪里落脚的时候,但卡尔凭借对他心理的把握,在弗兰克母亲当年结识父亲的家乡找到了弗兰克的踪迹,最终抓捕他归案。
这是影片里弗兰克家庭焦虑的又一高潮,不过更明显的还在后面,当弗兰克从卡尔那得知自己父亲在自己被抓捕的日子里去世时,原本的认同趋于破灭,人生顿时失却方向,于是当引渡他回美国的航机刚落地,他就溜走,本能的到母亲那里试图唤起过往的家庭符号,以填补此时崩溃的人生意义。
然而当他在母亲的家门前,看到母亲幸福美满地与新家庭生活在一起,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弗兰克的人生意义彻底崩溃,于是不再逃跑,被循迹赶来的卡尔给抓捕归案。
不过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一个小清新向的人,他从不给观众一个悲惨的故事。
影片的结尾,弗兰克在旧秩序破灭之后开始寻找新的认同,与他的老对手卡尔产生感情联系。
在过去抓捕的过程里他视卡尔为父,卡尔视之为子。
最终卡尔将之保释出来,让他替FBI工作,以赎其罪,两人从此情同父子,隐性秩序/偏常秩序的家庭,于是成为正常秩序意义上的的家庭。
一个年轻人出于重铸家庭的焦虑,导致认同失序,从而走上犯罪之路,最终在正义的一方教诲下,洗心革面,从此为正义服务,形成新的认同,好莱坞恶俗的大团圆结局。
尽管影片的结局是阿Q式的小清新向,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一个真理:人类行为部分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家庭、组织、社区、种族、和历史时代。
尽管犯罪是个人行为,但是个人的犯罪深受个人所处的外在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因为犯罪更是一个社会事实。
大量的事实和统计数字说明,人的犯罪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
outrageous imposter 冒名顶替(或行骗)者very shocking and unacceptable 骇人的;无法容忍的impersonated 扮演;模仿chief resident pediatrician 儿科医生con mansevere penalty刑罚 严厉的处罚rotary club A local branch of Rotaryinducted as lifetime member吸收...为会员;征召...入伍引导,带领enshrined on the wall把...置于神龛内把...奉为神圣stand here humbledbombshellan event or a piece of news which is unexpected and usually unpleasant 出乎意料的事情,意外消息(常指不幸) usually singular informala very attractive woman with blonde hair 金发美女 21-gun salute21响礼炮write you a ticketstare at pinstripes细条纹weather the stormto the moon 一步登天write up the entire class给全班记过详细描写miss 5th and 6th period todayany of the parts that a day is divided into at a school, college, etc. for study 节;学时;课where's the creasean untidy line that is made in fabric or paper when it is pressed or crushed 折痕;皱痕deadheadingRide (in a plane or other vehicle) without paying for a ticketjumpseat is openA jump seat (or jumpseat), in aviation refers to an auxiliary seat for individuals - other than normal passengers - who are not operating the aircraft. ...paperhanger裱糊匠,裱褙匠next slidea bad carousela moving belt from which you collect your bags at an airport (机场的)行李传送带fancy restaurantin a new coupe 双门小轿车 [ˈkuːpei] Dcall their bluff 称他们的虚张声势some place exoticrobbery lootI was censured and reassigned 我谴责clerical applicants connected with office work 办公室工作的pen and ink mandabbling in gov checkssee some credentialsdocuments such as letters that prove that you are who you claim to be, and can therefore be trusted 资格证书;证明书;证件tough lucksit tightto stay where you are rather than moving away or changing position 待着不动;守在原地sky waymanunsub 凶手juvenile runawaykite checksto use an illegal cheque to obtain money or to dishonestly change the amount written on a cheque 使用(非法支票)骗钱;涂改(支票) in the serviceon dope a drug that is taken illegally for pleasure, especially cannabis or, in the US,heroin 麻醉剂,毒品(尤指大麻,在美国尤指海洛因)old yearbookforgingfondue a Swiss dish of melted cheese and wine into which pieces of bread are dipped 奶酪火锅(瑞士特色菜,蘸面包片吃) conversation pit[AmericanEnglish](起居室内或附近低于楼层平面或呈壁龛式的)谈话处,谈话间exam roombracesi concurstraight things outfoolish whimsy 愚蠢的奇思妙想propose to caroleclair a long thin cake for one person, made of light pastry, filled with cream and usually with chocolate on top (巧克力)长形泡夫;奶油松饼; 奶油酥饼 nounit's irrefutable evidencethat cannot be proved wrong and that must therefore be accepted 无可辩驳的;不能否认的heart grew tipsyslightly drunk 微醉的;略有醉意的 bring out gypsy in mecake crumbsyou got their numberschamp, run for the hillsespecially of horses 尤指马 to bite or eat something noisily 大声地咬(或咀嚼)someplace exoticcall a trucegroomsidewalk entrances人行道入口men's lavhelp outof his own accord 主动take into account the gravity of your crimebold and elusive behaviordifficult to find, define, or achieve 难找的;难以解释的;难以达到的treated as a minora counterfeitstencil machine and underwooda thin piece of metal, plastic or card with a design cut out of it, that you put onto a surface and paint over so that the design is left on the surface; the pattern or design that is produced in this way (印文字或图案用的)模板;(用模板印的)文字或图案hand-stampsperforated edge 打孔serve out the remainder of every now and again每隔一阵子bullpena room where prisoners wait before they go into the court for their trial (嫌犯)候审室elusive check forgersdifficult to find, define, or achieve 难找的;难以解释的;难以达到的
声明:之前我没有看任何的影评和简介,纯粹从ftp上拖拽下来搁置了几个月之后,整理硬盘时打开看了一眼。
就是这一眼,让我整个晚上再没有干其他事情。
一直到影片结束出现说明的字幕时候我还不相信这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从头到尾让人看的是如此的舒服,情节巧妙、画面流畅、还有无处不在的配合极好的背景音乐,同时,还有莱昂纳多不错的演技,汤姆汉克斯就更不用说了,极好的一片绿叶。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舒服的片子了,虽然不算新片了.真是庆幸没有错过它.首先盛赞一下片头的动画效果,一气呵成又充满神秘和趣味,拉长的字体,剪影人物,黑色的主调,不用看正文,光这样一个片头就知道一定错不了.这就出现了一个虎头.然后往下看,是弗兰克一家幸福的令人怀疑的生活,就知道这祥和浓蜜的下面肯定要出事了。
破产、离婚、弗兰克的离家出走、父亲固执的自尊给了弗兰克一生都崇拜他的理由,他时时刻刻都处在父亲的影响之中,无论是小老鼠的故事,还是送项链的伎俩,他其实比他的父亲聪明个几百倍都有,如果不是家庭的变故,慢慢他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之后,父亲的影子会慢慢的变淡,父亲英雄化的形象会渐渐成为回忆。
可惜的是,弗兰克没有等到这一天就离家出走了,在还年少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人生的时候,背负着父亲的那句"to the moon"开始了诈骗犯的生活。
其间跟卡尔曲曲折折、你追我逃,最终不幸被抓,在这过程中我每次都担心,千万别被抓,千万要逃掉啊,就像看一个恶作剧的可爱的小朋友一样,不希望他被大人惩罚。
他也没让我们失望,你说,这个年龄的一个小孩哪来的这些镇定跟机敏,一不小心这个事情还被他越搞越大了。
看着一堆FBI煞有介事的跟踪,埋伏、追捕,真是好笑,就为这个小屁孩。
他可真是个天才,没什么经验、没什么畏惧,就是一个撑死胆儿大的典型代表。
看到这里一直都是快乐的,因为弗兰克奇思妙想的忙乎我也仿佛跟着他东跑西颠。
但是,圣诞节到了。
终究是个孩子,圣诞节不能回家又能去哪呢?
没有礼物、没有壁炉、没有圣诞树。
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打电话给卡尔还遭到嘲弄,这个时候的卡尔真可恶,他完全把弗兰克当成一个罪犯,当成一个只知道到处骗钱的大盗,完全不知道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需要有个温暖的地方呆着或者有个人跟他说句圣诞快乐。
最后弗兰克在法国被捕了,虽然他一直在骗人,但卡尔从来没有骗过他,外面真的有警察。
弗兰克只相信卡尔,真高兴,因为卡尔是个能够保护这孩子的好人。
除了在法国监狱那段,弗兰克好像一直没受过什么苦,天可怜见的,连最后被判刑了都能再放出来,卡尔真是个贵人.跟弗兰克的古灵精怪比较,他就是个苯笨但很勤奋尽职的警察,我想,他从头到尾也没想过伤害弗兰克,只是职责所在必须要抓住他而已。
这种感觉相信弗兰克也能够感受吧,不然在故事的结尾,他怎么还是回来了呢?
我相信不是因为逃走要判50年,而是卡尔的信任跟真诚唤醒了弗兰克一直朦胧的人性,他开始长大了。
很久没有这么舒服的结局了,最近的电影,要不就是看完心里拧着一股别扭如<苹果>要不就是黑暗情色加暴力如<色戒>.是吗?
不能比较啊,好,那就不比较.好电影嘛,就得让人舒服才行.
看脸到极致的电影,自信与机智加上帅气的脸庞成就主角的一生,也许是天赋,也许是运气,他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首先,这是一部看颜值的电影,小李子还是青涩英俊的面容,空少制服简直帅呆了!
同时还有众多美女相伴。
其次就是看演技,可以看出,小李子的演技在泰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情感拿捏得当。
最令我感动的镜头,是弗兰克从飞机上逃出后飞奔到家,看见原本温馨的家已物是人非,母亲改嫁,我想他当时的内心应该是在流泪吧。
但当他看到同母异父的妹妹时,又被妹妹的天真所打动,他没有惊动一家人,而是挥手告别与卡尔回监狱。
这虽然是一部警匪题材的电影,但处处都体现出爱的真谛。
在这里,我为它点三十二个赞!
Frank一再成功脱逃的秘诀是什么?
招人喜欢的脸蛋,聪明,运气,信息的充分利用,还有这种利用所需的心理素质。
骗术繁多,一些可以归类。
比如Frank无论是装扮飞行员、医生还是律师,需要的只是几句采访或一部黑白电影。
他学习飞行员的装扮和昂首挺胸的气质,骗来满世界的免费飞行;看过一部黑白电影,然后在法庭里表现得意气风发;模仿电影里主管医生一句试探性的“你同意吗?
”,然后以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姿态授权并离开。
我不知道这种行为还能否称为“骗”。
很多时候,它被标榜为一种综合素质。
你可以在任何一所大学观察到相似的人:他们看过一本书的一个章节就可以在课堂上对作者及其思想大体滔滔不绝;他们有过一两次实践经历就可以在奖学金、优秀生答辩上呈现的绘声绘色。
他们往往遭人嫉恨,原因不仅仅是占领了大学的诸多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让那些兢兢业业埋头书本的人们黯然失色——多不公平。
然而我想起一个故事。
爸爸的一个朋友当年拿着仅有的一千块贿赂了银行店员成功贷款十万;又拿那十万成功贿赂银行主管成功贷款百万;拿百万贿赂了官员成功贷款千万。
之后至今,万事不操心。
整天银行的人围着帮他安排高薪业务和工作,以免千万贷款拿不回来。
爸爸和听过爸爸故事的人每每感叹唏嘘,但到头来只各自闷一口酒,回去各自做各自的琐事。
行骗是需要勇气的,道德压力是一个方面,心理素质更是关键。
有趣的是,高明的骗术和聪明的骗子显得那么招人喜欢——只要我们的利益没受到损害。
我相信,即使Frank最终没有“走上正途”,也不妨碍各位给片子标五星然后呵呵笑说莱奥纳多的可爱。
不过好在这个世界还没有那么多聪明且勇敢的人。
骗子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你不可能对其他任何人说真心话。
他离家出走,说谎,制造不同的身份开始光鲜亮丽的生活。
他是智商超群的罪犯,但他只是个孤独的孩子。
在平安夜的时候打电话给抓他的警探,被抓时拥抱他说圣诞快乐。
在听到父亲的死讯以后失声痛哭,看到妈妈的新家庭以后对来抓他的警探说带我走吧,他终究只是个孩子。
我突然发现我长大了.会一个人安静的坐着,理顺一些问题了.记起刚刚看完的老片子《catch me if you can》Tom Hanks在机场的通道前站定,对着正要逃脱的Leonardo的背说,活在谎言里永远比活在现实里容易.但是你要想清楚,你将得到的是用无休止的流浪,警察的追捕,法国的监狱.很厉害的一句话.很好的一个台阶.使得电影里这个精明无比的大骗子不再逃脱,回到FBI认真的工作.也许在工作期间他会想到无数次的逃亡,享受不同身份带来的不同人生,经过无数的国家,审阅无数的美女,得到无数羡慕的眼神.就像他一如既往乐观的父亲所说的:To the moon.但是他不会回去了.他应该不会再回去过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了.没人能忍受不能倾诉,没人能忍受不能讲真话,没人能忍受必须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准备好逃脱警察的追捕,大概也没人能忍受,必须不厌其烦的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臆想出来的新头衔为的是掩饰自己的身份.哪怕他身边有下半辈子用不完的的金钱,唾手可得的艳遇.毕竟是人,再坚强再坚硬的心,也必定有一个柔软的角落,等待着温暖的侵入.谁不渴望安定,谁不渴望身边随时有个人能让自己倾诉,又有谁不渴望时刻用自己的真实面目来面对世界,微笑着真诚的面对它碰到的每一个人.但是每一个人都足够脆弱,当现实慢慢打破了他们的天真,当他们的心灵不止一次被现实生活撞击的时候,他们选择了逃避,企图过自己一种幻想式的生活,也许并没有什么功利的心态,也许并不知道过这种方式的生活有没有出路,也许什么都不会管,只是想逃避现实.因为他们不能再允许有什么再次撞到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疼痛,于是,他们为自己的心建造了一座坚硬的房子.没有什么兵器可以企图攻入.他们企图逃离现实,却也会在自己建造的生活中迷失.像电影里的Leonardo,在平安夜,了然一身,四周繁华无比,灯火通明,他却坐在空空的酒吧里,陪他的,只有身边的一杯酒.就算他逃得得意洋洋,也依然会想起童年时,父母相拥起舞的幸福场景.我们有的只是人心,人心怎么能和时间抗衡呢.时间,也许是占领心灵最厉害的武器.没有人能战胜时间,逃离现实总会有个时间界限,就像小时侯玩到太阳下山,家里人总会叫,到吃饭时间了,回来吧.总要面对现实的.身体和灵魂联系在一起,身体需要现实物质的补给,灵魂一样.眼睛闭上,躺在床上,保持着一种姿态静止不动.朦胧中睁开双眼,看到落地窗外苍蓝的天空,只是,一半的天空已被前面的公寓楼所遮挡.我看着这一半的天空,很久,心里想,是时候面对现实的了.虽然我知道梦是如此美好奇妙,可是不想再做梦.虽然知道面对我的有很多坎坷,也许会跌倒,伤口疼得我想大声的哭泣.我还是决定面对,将心外的那座房子慢慢的摧毁,坦然的接受看到每个人脸上的每一个表情.也许就在某一天,我的心会塌实无比,对着天空,发出爽朗的笑声我知道,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
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天才少年的迷失与回归——评电影《逍遥法外》电影《逍遥法外》经常被翻译成《猫鼠游戏》,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的迷失与回归的故事。
小弗兰克·艾巴奈尔是一个智力卓绝的贼,他之所以能从一个两手空空的离家少年发展成为一名高智商诈骗犯,三个条件造就了这个超级大盗:一、父亲的影响。
弗兰克·威廉·艾巴奈尔是纽约市一位成功的笔类墨水等文具用品商人,被少数精英分子才能进入的新洛夏市扶轮社接纳为终身会员,和州长及社长同台演讲分庭抗礼。
他可以说是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老婆风韵犹存,帅气的儿子茁壮成长。
他年轻时作为战争英雄登陆法国,在一句法语也不会说的情况下,他从二百个战友追求者中脱颖而出雀屏中选,成为蒙瑞榭镇绝色美女唯一的中标者,六个星期后就把她娶回美国,艾巴奈尔先生真是一生精彩。
父亲的出类拔萃培养造就了儿子的出类拔萃,然而这位成功人士却遇到了事业危机,因为税收问题而被政府处罚。
逃漏税,意味着艾巴奈尔先生就是一个贼。
除了把贼基因传给了儿子,父亲还为他做了足够的示范和训练。
为了维持经营,艾巴奈尔先生设法争取贷款,他带着儿子四处公关社交让他长见识,用来培养锻炼接班人。
小弗兰克没有正式的礼服,艾巴奈尔先生必须带他租一套黑西装,因为体面的装束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还不到营业时间,艾巴奈尔先生花言巧语地恭维店员黛西的名字,信口开河地说是为父亲办葬礼,为一位老战争英雄办军事葬礼,享受战机升空,二十一声枪响志哀的豪华规格,仅仅是为了租一套衣服,过世的老父也可以成为他谎话的素材。
此举仍不能打动黛西,艾巴奈尔先生自然能随机应变,巧送项链,他利用人性的贪婪达到了目的。
可以想见,艾巴奈尔先生就是靠着这些经世哲学一步步爬上了社会的顶端,而这些小伎俩将作为智慧财产传承给儿子小弗兰克,成为他刚出道时频频使用的家传绝学。
进银行之前,艾巴奈尔先生又给儿子上了一课:洋基队为什么总是能赢球?
因为对手只顾着看他们的帅制服。
好皮囊好包装总是能让人眼花缭乱,银行经理都会替他开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以貌取人。
人性的普遍弱点制造了社会的普遍漏洞。
二、卓绝的天赋。
老子英雄儿好汉,小弗兰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拥有令人惊叹的诈骗天赋。
他十六岁就超级牛逼,且不说他灵机一动冒充代课老师骗倒了同龄的学生,连真正的代课老师来到也被他气跑,他居然堂而皇之地教了一周法语课,上课,发作业,开家长会,甚至还想到法国面包工厂课外教学,连学校的管理人员都被他蒙在鼓里。
他非常细心。
被校长请家长等候处分的时候,他很轻易地就看出一个女生请假理由的虚假,撒谎没有经验,“纸条没有折痕,如果你妈给你一张纸条,你一定会折起来放进口袋。
”小家伙真是观察入微。
被学校开除他非但没受责罚,父亲甚至还无声地为他撑腰。
父子相视而嘻,父亲为儿子继承了他的智商而得意,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小弗兰克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三、破碎的家庭。
因为不良信用,艾巴奈尔先生没能拿到贷款。
车子被银行收走,一家人被赶出豪宅,但是艾巴奈尔先生并没有被打垮,他还自嘲地对儿子说:“是我们占了他便宜,他们多付五百元。
”父亲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同样传给了儿子。
离开豪宅,艾巴奈尔先生依旧谈笑风生,他用向蜈蚣推销鞋子的段子安慰哭哭啼啼的老婆,但是基本无效。
过惯了富婆日子的女人无法做到由奢入俭,为了物质生活的满足,她一手制造了家庭的崩溃。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家庭破产不是问题,母亲出轨才是问题,父母离异是根本问题,小弗兰克接受不了一个破碎的家庭而选择了离家出走,开始了天才的漂泊。
为了生存,他把行骗当成谋生手段,迷失在了犯罪的道路上。
在这三个条件的交互影响下,小弗兰克迅速成长为一代顶尖诈骗高手。
儿子的“事业”风生水起,老爸的境况江河日下,他的店铺已经难以为继,濒临倒闭。
小弗兰克在酒吧找到借酒浇愁的父亲,因为准备结婚而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可父亲却不让他罢手。
因为儿子可以让美国政府落荒而逃,可以让联邦特工疲于奔命,而这些正是父亲想对政府做出的惩罚,在他看来,他破产、离婚、家庭解体等所有的不走运都是可恶的政府造成的,儿子成了他报复政府报复社会的工具,在父亲的纵容和“胁迫”下,小弗兰克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停不下来了。
可以说,正是这一对糟糕的父母共同打造了这个天才的罪犯,小弗兰克高智商的犯罪经历不是值得炫耀的“业绩”,而恰恰是他的不幸。
尽管小弗兰克聪明绝顶,初涉江湖他还是走了许多弯路,年轻,总是要交学费的。
他被旅馆扫地出门,为了生存,他开始伪造银行支票,涂改和粘贴,冒充业务员,他像父亲一样恭维银行女职员,他模仿父亲施行贿赂,但是在细节上还不够老练,所以屡屡失败。
他说尽谎话,外婆生日,课本被偷,自己生病等等博人同情的理由,都不能让来路不明的支票得以兑现。
这些都是因为他没有洋基队的帅制服。
当他看到衣冠楚楚的空乘人员像明星一样被追捧的时候,他当即决定也要当机师。
他先是冒充学生记者采访泛美航空公司的老板摩根先生,了解了机师的一切,然后骗来了空乘制服,这回不但银行女业务员为他兑现了伪造的支票,连经理都热情地向他套近乎。
得手如此轻而易举,这个电影的真实性不免令人生疑,不过制作人沃尔特·F·帕克斯和导演斯皮尔伯格都认为艾巴奈尔之所以能在六十年代瞒天过海,应该部分归因于纯真年代的特定背景。
帕克斯的话解答了观众的疑问:“我认为六十年代是天真的年代,当时反主流文化还未成形,人们相信服装就是身份的象征,一套制服意味着相应的地位,弗兰克深谙此道,所以才能长时间的蒙混过关。
”告别了青涩的学徒期,尚未成年的主人公成了一个老江湖,成熟的小弗兰克开始大显身手,更多地伪造各种支票,甚至以副机长的身份免费搭乘顺风机。
他用小恩小惠轻易就能诱骗空姐上床,他很容易打听到银行代码,然后在不同的银行开支票账户,利用地区差异篡改代码,不停地伪造支票而不会被发现。
最好笑的一个段落是,他以1000美元的价码嫖宿女模特,付了1400元面额的假支票,反而得到了400元的真钞找头,真是骗死人不偿命。
联邦特工卡尔·韩拉蒂找到弗兰克藏身的旅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不动声色随机应变,骗过了老牌特工,然后继续不停地诈骗银行,简直成了空中的詹姆斯·邦德。
从机师到富商,从富商到医生,从医生到律师,他随时都能转变职业和身份。
他做夜班急诊室主任,管理严格,指挥若定,靠看影像资料恶补医疗知识居然能把工作应付裕如毫无破绽,事实上他看到流血就会呕吐。
在护士女友布兰达·斯特朗家里,斯特朗一家三口跟着电视即兴唱起了一首爱尔兰民谣,刚开始他完全陌生,一句也不会,听了几个小节就能跟上节奏旋律和他们一起唱了。
他吹牛在伯克利大学法律系毕业,不想遇到了真佛,正宗该校同专业毕业的准岳父问起性情古怪的怪老头何教授和他的狗,小弗兰克不可能知道那条狗的名字,但是他却回答了一句万无一失无法质疑的话:“他的狗死了”,实在是不能再机智了。
尽管识破了女婿的假身份,准岳父还是愿意帮助这个聪明绝顶努力上进的年轻人。
谁会不喜欢他呢?
经准岳父的指点,凭着自己的能力,他两个星期的努力就考取了律师证书。
他还一次又一次瞒天过海逃过警察的追捕,把一众联邦特工国之干城耍得团团转。
这个孩子真的是一个天才,他做的每一件事,他犯的每一桩案子都是大手笔,如果没有走错路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前途无量,而现在他犯罪的业绩有多辉煌,就意味着他的迷失有多严重,他行骗的手段有多惊艳,他的不幸也就有多深。
联邦特工卡尔·韩拉蒂性格沉闷木讷、毫无情趣,他讲笑话一点也不好笑,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因为呆气浓厚书生气太重,他经常被同事们当作笑柄而且边缘化,只能和两个被贬职的笨瓜做搭档。
又因为婚姻失败,女儿被前妻监护,他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排遣寂寞,他和小弗兰克同样孤独。
所以特工卡尔和嫌犯弗兰克之间一直是半敌半友的关系,既是警匪对立,猫捉老鼠,又在圣诞前夜通电话排遣孤独。
卡尔根据婚讯的线索找到了婚礼上,弗兰克仓皇逃跑。
布兰达依约到机场和他会面,可她已经被控制,卡尔布下天罗地网,机场的每个出入口都有专人把守,连男厕所都会定时查看,弗兰克似乎在劫难逃。
因为机场是逃离的必由之路,为了能安全离开这里,弗兰克再次大显神通瞒天过海,他凭机师的身份夹在他以泛美航空公司的名义到大学招聘的八位空姐当中蒙混过关,同时又调虎离山,等特工们发觉上当的时候,他早已经飞上云端逃出美国,然后在世界各地继续做最专业的真支票。
根据支票的纸质、油墨、印刷技术等因素,银行专家推断这批支票的印刷地应该在欧洲,法国等几个国家,卡尔由此判断,小弗兰克就藏匿在法国的蒙瑞榭,因为那是他母亲的故乡,他的父母在这里相识相爱缔结鸳盟,那是他爱的源头,他的内心渴望父母和好家庭重圆。
能够找到这里,卡尔也就理解了小弗兰克的情感和犯罪的动因,他知道小弗兰克只是个迷路的孩子,他和小弗兰克之间的警匪关系开始转化,而且,他要把这个迷路的孩子带回家。
小弗兰克就躲在蒙瑞榭镇教堂旁边的印刷厂里,靠近父母举行婚礼的地方,这样,他就可以离爱更近一点,然而他的心愿已经无法实现。
卡尔把他从监禁他大约三年的法国警方手里解救出来引渡回美国,因为在美国可以受到最人道的待遇,而在欧洲,他只会烂死在监狱里。
飞机上,卡尔告知了父亲的死讯,伤心欲绝的小弗兰克在飞机将落未稳时逃脱,但这次他并不是为了逃亡,而是跑到了母亲的新家。
站在母亲新家的窗外,他泪光盈盈深情无限地望着温暖的玻璃窗内,桔红色的灯光,体贴的老公,美丽乖巧的小女儿,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
室内温暖宜人,室外虽然白雪铺地,但树上挂满了彩灯,真是室内室外暖意融融一派春光。
而小弗兰克呆呆地站在窗外,他只是一个没人爱的孩子,没有家的孩子。
再也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和好家庭重圆的幻梦完全破灭,心灰意冷的小弗兰克接受了被捕,他被判十二年刑期只坐了四年牢,开始和卡尔一起工作,做他擅长的工作。
第一个周末休假的时候他有可能习惯性地逃跑,卡尔并没有阻拦他。
周一他如约而至,他没有逃跑,因为在这里,卡尔为他营造了一个家,有了家,弗兰克再也不会迷失,再也不会飘泊了。
每个人生活的意义都是为了家庭,从这一点来讲,特工卡尔是一个失败者,老婆离开,女儿带走,他的人生变得枯燥而且没有意义,他通过拯救这个小罪犯来拯救自己的人生,他见不到爱女的缺失小弗兰克补偿了他,潜意识中,小弗兰克成了他丢失的孩子。
这是他的自我拯救,通过拯救小弗兰克来拯救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所以这是个拯救和自我拯救的故事。
最后,特工卡尔和罪犯弗兰克从警匪关系、猫鼠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
所以这部电影翻译成《逍遥法外》不能还原本质,《猫鼠游戏》简直是侮辱,我更喜欢它最早的译名《我知道你是谁》,这是一个很好的双关语,表面是指我知道你是个罪犯,你躲在哪里,暗指我知道你是个渴望爱、渴望完整家庭的孩子,卡尔知道,导演知道。
弗兰克因为家庭的破碎而迷失在犯罪道路上,又因为卡尔始终没有放弃他,弗兰克终于重新找到了一个家。
简言之,小弗兰克之所以痛苦迷失,是因为失去了爱,而他的理性能够回归,是因为他重新找到了失去已久的爱。
这也是卡尔给他的补偿。
卡尔需要一个孩子,而弗兰克需要一个家,他们互相成全,互相补偿。
一个人之所以会走错路,之所以会犯罪,往往是因为失去了爱,失去了关心,心灵受了伤害。
真正十恶不赦的坏人是罕见的,多数罪犯只是人生中迷了路,所以对罪犯最好的改造不是监禁不是惩罚,而是治愈,用爱治愈他们破碎的心!
个别穷凶极恶冥顽不灵的魔鬼自然要区别对待特殊处理,但对全社会来讲,爱的治愈才是根本的出路,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最大的启示。
影片原型出狱后写的自传《有种来抓我》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5028/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骗出如此成就,斯皮尔伯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你亲眼见到弗兰克,你立刻就会感到他是多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斯皮尔伯格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那时候,他根本就是一个21世纪的小孩儿,而他所面对的却是60年代的美国。
他之所以能屡次逃脱,完全是因为那个纯真的年代……他对我承认说,如果换了今天的社会他根本没得混。
”既然是自传影片,电影上映之前,真实生活中的主人公当然逃不过新闻媒体的袭击。
你猜阿巴内尔在采访中,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影片开拍之前,导演斯皮尔伯格曾邀请阿巴内尔到莱昂纳多家里做了几天客,为的是让主演熟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没想到,莱昂纳多对于摸索人物认真到了极点,“他在屁股后面跟着我,满屋子地转,手里拿着笔记本和录音机不断向我提问,并且记录下来。
”阿巴内尔对记者说道,“他如此敬业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斯大导的细致也让阿巴内尔震惊:在片场里,他注意到莱昂纳多戏服上佩戴的飞行章与当年泛美飞行员所佩戴的钢铸徽章一模一样,而那种徽章早就停产了。
于是他问斯皮尔伯格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小东西的。
没承想斯大导竟回答:“那是我特地叫人仿制的。
”对细节要求如此之精细,怎能拍不出好片子?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本片另外一位主演汤姆·汉克斯是阿巴内尔的忠实崇拜者,对后者的另外一本著作《偷盗的艺术:如何保护你和你的生意免受欺诈》,汉克斯几乎奉为天书。
“他对我说,‘现在那本书是我的圣经,我整个儿改变了自己的经营方式,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个人的事务上面。
'”——阿巴内尔向记者转述了汉克斯对他说的话。
从冒充飞行员开始第一眼看到弗兰克·W·阿巴内尔的时候,你恐怕很难将“20世纪最非凡骗子”这个称号和他联系在一起。
54岁的他脸上挂着迷人的微笑,正派而又和善。
但在30多年前,他却是让FBI头痛不已、行骗无数的“超级大骗”。
现实中的阿巴内尔是纽约一间文具店老板的儿子,母亲是法国人,1965年16岁的他因父母离异而离家出走。
他偶然认识了几名机组乘务人员,被他们的英姿所迷住,从此立志当一 名飞行员———但他可不想花功夫去上飞行课。
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套制服,再伪造一套 证件,“飞行员”生涯就此展开。
不久后,他冒充泛美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周游了50多个州、20多个国家。
真话的代价阿巴内尔说,骗子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你不可能对其他任何人说真心话。
有一次,阿巴内尔实在寂寞难耐向一个女朋友袒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结果呢,那姐儿们立马就向警方报了警,他只好逃之夭夭。
回忆起这段不了情缘,阿巴内尔惆怅不已:“我认识那么多人,只对她说过真话,但是她却背叛了我。
‘看,这就是说真话的下场!
’打那之后,我谁都不敢相信了。
”低级错误各种各样的伪造身份让他有机会填写假支票诈骗了超过250万美元的现金。
为此,他被 FBI列为头号通缉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头号通缉犯,在追捕他的联邦探员口中,他是一个外号“天行人”的通天大盗。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1岁的他终于被FBI抓获。
值得一提的是,真实生活中阿巴内尔被捕的过程和电影版完全不同。
实际情况是,当时阿巴内尔正藏身纽约。
一天,两名正在快餐店里吃热狗的便衣侦探无意中瞥见店外有个人和他们追踪多日的阿巴内尔长得非常像,但又不敢确认。
一侦探情急生智,扯开嗓门大喊一 声:“嘿!
弗兰克!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阿巴内尔下意识地一回头,就此中招。
曾骗过数百人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被这么传统老套的伎俩给骗了。
谈及往事,阿巴内尔自嘲地说:“这个例子可以证明,再精明的人有时也会犯很低级的错误。
”骗子与淑女一些影评人士说,《有种来抓我》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来表现犯罪,恐怕会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
阿巴内尔对此表示异议:“这部电影表现了离婚的危害:父母离婚毁掉了一个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让他逐渐走上了犯罪道路。
它很有教育意义———不管你有多大能耐,只要是犯了罪,最后总是会落入法网。
还有,不是说你犯了错误一辈子都得低着头做人,你也可以改过自新,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阿巴内尔本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原因是他的妻子。
阿巴内尔是出狱后与妻子认识的,向她坦白了自己的一切。
而她的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强烈反对二人相处,说他俩“一个是骗子,一个是淑女”,但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最后仍然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
孩子们在很小时候就知道了老爸那段不光彩的过去,但长大之后,孩子们没一个走上歪道。
传奇的人生 完美的结局。
Frank Abagnale在2017年受谷歌邀请做了一小时演讲,由于篇幅过长,以下为几个有趣点的梳理:1.Frank并非独子,Abagnale家中共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Frank为中间那个。
2.Frank为1948年生人,最先就是在自己驾驶本上做假,把4改成了3,一下子给自己长了10岁。
3.正如电影中一样,Frank是在父母离婚时的庭审休息时跑掉的。
4.实际上Frank从未去过驾驶舱,因为他担心穿帮。
5.但被问equipment是真实发生的,不过Frank第一次是回答错了,飞行员用equipment指的是飞机型号。
答错后,其他人开玩笑说你是开洗衣机吗?
6.制作飞行员制服的情节正如电影中演的,但电影没演还有一个有趣过程就是制作员工ID。
7. 当时阿巴内尔正藏身纽约。
一天,两名正在快餐店里吃热狗的便衣侦探无意中瞥见店外有个人和他们追踪多日的阿巴内尔长得非常像,但又不敢确认。
一侦探情急生智,扯开嗓门大喊一声:“嘿!
弗兰克!
”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阿巴内尔下意识地一回头,就此中招。
很多影评都有这个,实为误传。
Frank就是在法国小镇被捕,之后被转交了瑞典,美国是从瑞典把其引渡回来。
8.现如今Frank已为FBI工作四十多年,工作地点在华盛顿特区。
9.Frank定居在南加利福尼亚的Charleston,每周一做一小时飞机去上班,周四晚上回家。
10.Frank只结过一次婚,是在出狱后遇到的他的妻子,育有三子。
11.小儿子在北京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在Glu Mobile工作,为中国市场设计游戏。
12.中间的儿子和他的妻子毕业于Las Vegas的一所大学,自己做生意。
13.大儿子学得法律,也是FBI工作人员。
14.在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把这段经历拍成电影前,Frank的邻居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15而斯皮尔伯格声称其触动不是他的大盗经历,而是他故事redemption(赎罪/忏悔/回归)那么一面。
16.在被斯皮尔伯格搬到银幕后,Frank的经历还被改编成了百老汇音乐剧和电视剧,所以他每周一上班就会发现一大堆”粉丝”的邮件。
17.Frank和他父亲关系很好,在他小的时候,他父亲每晚都会来说晚安。
18.Frank在16岁离家后,经常深夜独自哭泣一直到他19岁。
他觉得非常孤独,因为他平时打交道的”同龄人”是比他大十岁,他从未去过高中的舞会。
19.Frank本人家庭观念很众,一直在对听众说要感激你们父母。
艺高人胆大。只是再聪明也抵不过对家庭和爱的渴望。
Tom Hanks一出现我就知道这片完了,正统的说教剧
n年前看过的FBI案例改编成电影结果这么无聊
斯皮尔伯格的烂片,那么多喜欢的真是怪了。
I like the chick.
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弗兰克其实不如《心灵捕手》主人公那么天才,他的几次逃脱也并没让我觉得惊艳。我一直觉得,干大事的人,不管干的是大好事还是大坏事,都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怎么能这么无聊呢。。。
二十年可能的确是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只是电影里对女性角色和家庭的刻板刻画,以及系统如何收编驯服危险分子,其保守腔调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
对这种剧情片越发没感觉了. 这么嫩的莱昂纳多..,和jack没什么两样啊,.舍友都不敢相信他是那个吹可卡因的莱昂纳多.....2星送给希区柯克的经典配乐和开场动画,
英语课上看的
从这片儿的给分来看,我对豆瓣很失望。剧情恶俗无知到极致。并不是谁都认为Lenardo长得很帅好么。
优点,CP感有,20分钟立人物那场戏劲很大,但后续没见这种戏了。缺点,对我而言最不可信的部分是这样家境的父母,对离家出走的孩子不管不问不找。所以离婚的家庭关系戏后,相关人物关系对我来说完全无效,相关部分1分。然后警察亮相的戏份又显蠢,不坚持看证件,导致没啥对抗戏。/去查了下人物原型,家庭环境要差很多,父亲酗酒,母亲跟父亲争吵后离婚,原型跟父亲住,后出走,合理多了。
奥斯卡金像奖应试作文一样工整的好莱坞流水线产品。不能说因为原型很牛逼,小李和老汤很有名,就可以蹿上豆瓣前250吧。
受父亲偷税影响,父母离异,天才少年走向歧途,展开了猫鼠游戏。直到没人追他,老鼠变成了猫。
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做超级巨骗也真是需要天赋和聪明才智以及随时随机应变的能力啊,太牛叉了,竟然还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印象很深刻的是,弗兰克曾尝试三次跟别人坦诚自己,因为太过孤独,当你得随时随地带着面具活在谎言中时,你孤独至极,以致于,你渴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但结果你发现,当你真实面对那些你尝试信任的人时,他们却给了你背叛,他们没有相信你支持你站在你身旁,他们只认为你是个骗子,多绝望多孤独啊,尤其是逃出飞机回到母亲住的地儿,发现母亲幸福的样子,那种孤独更是难以言说吧,自己没了父亲,在母亲那儿也似是可有可无,只觉得这是个善良任性因为缺少爱和安全感却又聪明至极的叛逆小男孩儿,哪里是什么惊天巨骗啊。
可能是鸡贼普信男的终极幻想
分也太高了吧……
。。。真的很无聊啊。。。
故事里女人虚荣、蠢笨、放荡,男人堕落、困顿皆因女人而起,不过幸好他们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