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袁园,不喜欢佩芝好堵,但是她离开魏端本我特理解。
那个臭男人说话语气让我受不了,像说教,我都是快进看他出场的,不然我会吐,我喜欢范宝华,虽然他侵犯了袁园,但他有担当,像个男人,我喜欢
属于金钱的历史悲歌 这是一个悲剧,很明显。
我没有看过张恨水的原著,不知他的原著是否也是悲剧,既然要评论这部电视剧,以下就都以这部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为准,与原著的关系暂且不论。
在我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朱四奶奶是干什么的?
袁园与曼丽和她是什么关系?
她为什么要收留她们呢?
还有那个宋秘书,他们三都称朱四为四姐,这个名称有点怪,很明显,他们没有血缘关系,而这个四姐又是从何叫起呢?
渐渐得看懂了,他们与朱四就是妓女和老鸨的关系,而那个宋,只不过是朱四的男宠而已,遂生鄙夷。
这只是这个电视剧的一个线索,而另一条线索就是田佩芝的命运。
这两条线索,相互交叉,情节紧凑,抻着人看下去。
好了,情节透露到这,下面开始写笔者的感受。
由对这部电视剧最一开始的鄙夷和不屑到开始吸引我,是它唯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打动了我,这唯美的画面,不仅包括故事中美丽的人物外表和其华丽服饰,还有南方水润的天气景色。
田佩芝的命运是个悲剧,造成她悲剧的就是她的人格弱点,那就是对金钱的欲望和处理这种欲望的不择手段,她一直在剧中说,我没有钱,所以我要钱,端本没有本事,我有了钱可以给孩子云云。
可是她没有想过孩子大了会不会接受她的钱,甚至会不会接受她的行为,如果她真的为孩子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丈夫好好把家持好,教育孩子。
我想这个人物应该不是不懂这个道理的,这个可以从后面她不愿见孩子和最后的自杀看出。
但是她疯狂了,她的疯狂让她顾不了人格,她的退路,甚至她的孩子,她的疯狂让她忘了世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她心中有没有后悔,或者她自己就一直认为这是被逼的,荒唐之极。
好吧,既然你只想钱了,什么都不顾了,那么最后这个人物穷得只剩下钱就可以理解了,没有了幸福、快乐,甚至到最后的提心吊胆,此纸醉金迷是也。
而袁园,在这方面比她要明白些,袁园的一生不能说是悲剧,因为她后来明白了怎样去生活,甚至于她想用她的极端去洗刷或说用这种极端来矫枉过正,她做到了,可是她同样活在矛盾中,范宝华的一次性侵害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她由一个单纯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报复的极端,可以说,范宝华造成了她人生抹不去的阴影,以致后来范真心爱她和抚慰她一概拒绝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太迟了,人生早已转变,解释和挽回已不再可能,笔者看至此处,真的感叹,其实她也很幸福,至少影响过她的人范宝华一直在内心悔过,并且极力补偿她,只是他们的人生是交错的,现实中,有多少人被人伤害了还被说着是自己的原因,相比之下,范宝华应是在这点上爷们儿的,不过也不能说袁园不知珍惜云云,因为她早已被伤害了,范没有当时补救,再怎样也是无益了。
幸好,袁园后来终于明白,她这样的报复是自己害的自己的身心,于是,她是如此结局,由于我没有看前面,看的一直是范对袁的真心,心中很是羡慕。
不过我想就算没有前面范的错误,范也会如此的,也许他们真的能成眷属。
纸醉金迷之谓醉迷者,除田外,还有就是那个四奶奶了,其实这个人物很复杂,你说她坏?
她并没有逼谁怎么样;你说她好?
许多人物的坏的环境就是她造成的,还是她自己的独白说的比较好,她是在国乱时生活的,国乱给她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一旦胜利,她反倒不知怎样生存了,家庭没有给她温暖和力量,她便不择手段地自己找力量,表现为纸醉金迷。
她的生活没有真的,就连她自己可能都有时觉得自己很假,且不说原因吧,她这种假会让她不幸福,一切对于他来说只是钱和交易的关系,想想,这种人确实活着很没劲,还不如痛苦着有灵魂。
小人物,或变态或虚伪者,不胜言辞,皆因纸醉金迷者,演出人间闹剧无数。
看到魏端本和朱四对骂那一段,真叫人大呼过瘾。
全剧看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看了40集,总觉得朱四奶奶一直带着面具,从来没有对谁流露出一点真情实感,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说的话总能抓得住人心。
终于终于在魏端本这个老实到迂腐的人这里栽了跟头。
他们对骂的这场戏,一个精明算计至极,一个老实本分至极,两种完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两位演员都诠释得非常好。
朱四拿出以前对其他人一样的手段对付魏端本,开启无耻的洗脑模式,然而老实人不吃这一套,反而将了她的军,戳穿了她的本质,让她气急败坏。
魏一直都是窝囊的形象,让人觉得不成大事,傻子一样任人宰割,然而也只有魏这种骨子里真正彻底本分的才能坚守自己的想法,不被朱四洗脑,并且看穿她的本质吧。
这个情节处理得太妙了。
最近在陪婆婆一起看这部电视剧,今天是大结局.婆婆等了很多天了,她是属于那种看电视先要看到大结局再回头看前面内容的那类观众.如果不是她怕花钱不让买碟片,也许就不用每天等得这么辛苦了.不过等待对于她现在的状态也是不错的,至少每天有个盼头,不会像看碟片,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反而没有激情了.这也许就是电视约会效应的强大魅力。
当然,电视剧的结局是悲惨的.等所有繁华散去,红颜自然凋零。
这突然让我想起,以前同学们常常用来揶揄、调笑女孩子的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某被揶揄对象的名字)命最长。
”不过,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人都很美,每一个都是红颜,所以每一个的命运都是那么悲凉,就连稍微“红颜”那么一点的白脸宋,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而且还是死得最惨的——连一寸安息之地都没有。
而活下来的,却是那些最没心没肺的(婆婆语),她说的是那个看上去“没心没肺”、只会乱叫的曼丽和怎么都打不垮的、生命力堪比小强的游击商人范宝华。
也许,以前的那句话应该改改——“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没心没肺命最长。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特有的悲剧。
在那个畸形的社会,造就一群美艳而又心理变态的女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奇怪的是——女人的悲剧却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相似的。
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女强人还是爱慕虚荣的漂亮小妞,无论你是黑道大哥还是懦弱无为的小公务员,命运这部戏早因为你的角色而把你的结局写好。
即使到现在这个时代也不过如此吧。
只是,游击商人做黄金如果做大了,可能已经是“十大杰青”;黑帮老大还能被拍成多部《无间道》被人敬仰呢;出卖肉体换来的虚荣也许会被登在《男人帮》上,一夜之间就能变成足以使"人神共愤"的性感尤物。
可惜,他们没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们用各自的方式,选择各种死法来涤荡令自己都恐惧的心灵.这是因为他们的最深处还在无尽地忏悔着.肉体上的伤痛甚而死亡成为他们最好的赎罪方式——这就是他们这种人的逻辑。
他们再也看不到爱人的白发,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当然也看不到洪老五拿着他们的钱财逍遥,看不到曼丽这样原来被他们瞧不起的傻女人、笨女人以后会嫁人育子,看不到游击商人也许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他们的选择也许是对的,因为活着比死亡艰难.也由此,不得不佩服那些历经劫难还能活下来的人们。
他们即使认为自己活得低级,活得无耻,活得没有一丝尊严、没有任何希望,再怎么生不如死,但他们还是选择留下了。
这又是需要多么“没心没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不容易!
也许他们早就领悟到了“人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这句话的真谛吧。
突然想起,以前收到的一条短信,大意是,女人要懂得疼爱自己,要不万一过早over了,自己辛苦培养的老公成了人家的钱包,自己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孩子,自己整个就成了牺牲品.所以,现在想想,做红颜其实也没那么好,那个整天被叫着“命最长”的也许生活得才幸福。
要不怎么现在都说“丑女无敌”呢。
前面说得有点沉重了,说点轻松的吧。
最后一集,不得不说,陈好真得很会哭,因为她嚎啕大哭的时候,竟然可以做到只流眼泪,不流鼻涕。
不得不说,美女就是连哭都哭得与众不同。
看来琼瑶阿姨果真是有一套的,连哭都要哭得很好看,有这样的标准,还用挑剔什么其他的呢。
一切都是那个社会造成的,战乱,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性赤裸裸地展现。
袁园是勇敢的,也是清醒的,聪慧的。
但她决绝地去参军,去到抗战第一线,最后重伤身亡,也着实可惜。
田佩芝,虚荣,懦弱,又愚蠢,看着很可气,但她嫁了个好丈夫,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那个时代背景下,又有一副好皮囊,上天真是眷顾她,也可以说张恨水先生很偏爱她。
也许她爱孩子是真的,但依然不能成为她走向堕落的借口。
东方霞,现实。
沦落到朱四手下,坦然接受,在范宝华那失了手,又被宋玉生背叛,就投靠了洪五,也算给自己找个靠山。
最后她与李步祥一同返回,但愿从此能安然度日善终。
魏端本,迂腐,蠢笨。
算个好人,但在那个时代,不会有好命。
愚痴地认为田佩芝是个好人,终至癫狂。
范宝华,有本事。
时代背景下,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返程,留在重庆,我想他回去和吴嫂好好度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四太太,心机了得。
那个时代背景下,也算个人物。
最终终得恶报,惨遭宋玉生毒手,死于视为女人生命的容貌,也可谓死得其所,哈哈!
宋玉生,可怜虫。
朱四奶奶的玩物,没有自己。
最后时刻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但终不得善终。
一部现实主义的好剧,原作好,编剧好,演员好。
引人深思,给人警醒,张恨水,不愧为大师级作家。
原著中一开始就已经是四五年抗战末期了,而电视剧中是从38年长沙文夕大火开始,交代了角色们因战争而颠沛流离。
其实原著中的袁园,田佩芝,东方曼丽三人根本没啥交集,只不过都是与朱四奶奶有联系的交际花罢了,也不是啥高中同学朋友,其实从开头的人设上就已经看出有些犯了“拉良家女子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的毛病,想痛心疾首地探讨三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春女子为什么会走上堕落的路。
其实大可不必,张恨水的笔下几乎都是灰色人物,没有谁是纯洁无瑕的,可能除了懵懂的小孩子,就算他们几位女性都不是良家女子,难道悲剧性又减少了吗?
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月牙儿》的女主,她就是个暗娼的女儿,也曾挣扎过,但最终也女承母业成了暗娼,难道悲剧性的减少了吗。
而很快,田佩芝就遇上了她后来的丈夫小公务员魏端本,实际上这里能看出她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命运是有些相似的,原著中没有明写,肯定原本的出身不错,尽管面对战争,仍然还是有些天真娇气,但是家道中落,她们都委身了原本不太可能看得上的男子,爱玛嫁给了老实无趣的包法利先生,田佩芝嫁给了原本有妻子的小公务员魏端本(原著中没有明写,但恐怕田佩芝家人早已离散,甚至已经死去了,不然她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到最终沦落的地步)。
总之第1集中三个女孩,朱四奶奶,宋玉生,魏端本,范宝华等等主要角色都已出场,并且为他们各自编织了比较清晰的来历。
其实开始是三个女孩中田沛芝的命运算是最幸运的,至少她遇上的魏端本是个正人君子,可袁园遇上的是藏色心的范宝华,东方曼丽遇上的是像老鸨龟公一样的朱四奶奶和宋玉生。
演员好,故事好。
就像男主说的,就是一场黄粱梦,现实得一点都不真实了,让人不寒而栗。
我看弹幕很多人在讨论男主爱谁,我觉得这么认为就是太低估这个故事了。
他爱谁呢,袁嘛?
他认识袁的时候,是个四处找机会的兵痞子,袁是他平时都不可能碰到的高贵女学生,他当然要抓住这个兵荒马乱的机会占为己有,因为他以为女孩子只需要个名分,而他就可以得到跨越自己阶级的女人,也就是财富,在他眼里,或者说在这个故事世界观里,再有身份的女人也是给男人的身份镶边的。
而他之所以单身多年,也不是对袁的深情,而是在他的发财梦里,未得到手的袁,是他的动力。
而田呢?
他已经实现了一些阶层跨越,可是这么极度自恋的人也一定是自卑的,所以他需要迫害自己的来源,才能让自己得到安稳,所以他引诱了曾经高于他而现在低于他的田,来证明他实现了阶层跨越。
而曼丽呢?
他们在一起他已经混进了朱四的圈子,在这个逢迎的圈子里,这叫摩登叫时尚叫圈里人,他们在一起已经是半真半假的社交了,所以他耍了曼丽,但是他们那会儿的身份是相当的,所以彼此并没有更多的埋怨,属于公平的交易。
而他这样投机的商人,最强的能力就是辨别价值,袁对于他来说,是三人唯一一个没有利用他,觊觎他钱的人,他知道这个梦该醒了,他从心里尊敬这个人,就像白瑞德尊敬梅兰妮一样,那是一个他无法企及的灵魂。
而田,他知道这个人是性转版的他,一个如此自私自恋的人,一定会选择一个跟自己像的人,他才会觉得安全,可以掌握,就像他了解他自己一样,所以他以为自己了解田。
他以为经历了这一切,他们两个会彼此体谅,相互取暖。
田纵然是最美貌的,但是我认为男主不是一个色令智昏的人,这样太小瞧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了。
作者写得好,就在于这场梦现实的太不真实了,让做梦的和我们都不敢相信它就是这么发生了,只有一声叹息。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就是要把这个吃人的世界,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摊开给你看。
一到有陈好的戏就是放的快进,就是很让人受不了,败笔。
不喜欢魏端本这个人物,演员演技的问题,朱四奶奶和范是亮点!
结局有一种莫名的憋。。。
袁园是最有气节的,她和其他女孩的追求不一样,人真不能涉赌,因为那会让你染上赌瘾,而女孩对于上流社会的虚荣心和对物质的极度追求会腐蚀她的心灵,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当你贪图别人的财富和地位时,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只能拿身体和美貌作为交换,出卖自己的灵魂,这里我是真真看不起田佩芝的,不甘清贫,又染上了赌博,就跟染上了毒品一样,不择手段,甚至偷窃,不管儿女。
不过范宝华对袁园是真心实意的,真的爱上她了,想给她一个家,如果没有刚开始强迫她,我想袁园也会给他机会,她也肯定爱上他了,因为他冒着宁肯被她骗走全部身家的风险,也要把保险箱的密码设为她的生日,之后又为了做了很多事,虽然她不能生育了,仍然把她当做亲人,阻止她去前线,不能生育也可以在一起,可以领养孩子,这不能妨碍一对如此相爱的人相守相伴
大美女如果本性爱富贵生活,那就千万别和穷好男人在一起,大家一起都痛苦。
魏先生好人,窝囊老实本分,好人,好人一生磨难,可怜。
看电视剧要学会自我总结,而不是看了就看过去了,好人老实本分安守本分不做一点风险的事情,结果就是没钱老婆跑了,绿帽侠,最后自己疯。
谁都喜欢好生活,田也没错,去弄到钱之后回来还是会对自己孩子好的。
一个幸福女人的准则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有丰富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然后再被爱被尊重被关心。
否则光有爱喝西北风啊,以是否有丈夫爱自己来作为判断女性的幸福与否的最重要准则是不是也有些偏颇。
智慧的女人都懂得,她拥有的生活既有平等、自由又有金钱舒适的生活,生活不窘迫的尊严。
我喜欢范宝华,丰满,有好有坏,我看这么多人喜欢范宝华,觉得他有魅力。
因为他像个“人”,他有真实的人性。
圆圆,从一开始就是那种刚烈单纯的人,这样的人,就很符合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红色经典小说人物感觉,集体主义思想,爱过爱党爱人民。
这部剧我最讨厌的就是圆圆,因为反人性,她身上没有太多真实的人性。
一脸刚正不阿大爱无私英勇就义的样子,总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很多细节展示这个人做事并不果决,拖泥带水。
若真那么恨范宝华,当场可以开枪打死他,可是圆圆没有,若不愿意做交际花,也是不情不愿的做了好几年了吧,从她身上没有看到一丝的敢作敢当,看到的只有可笑的愚蠢,脑子拎不清,不自我智慧,容易被一些所谓大道理表面的一些肤浅的东西洗脑。
像曼丽傻乎乎的把自己日子过好,不想太多的人,其实也不错的。
特别喜欢于和伟和于滨的角色演绎,还有何赛飞,最重要的是张恨水的剧本真是值得翻拍
凄美
何赛飞演绎这类角色真是得心应手,陈好的旗袍让人惊艳
于和伟演的太好了吧,超有角色魅力啊
比起小说美化了很多人
陈好演得好呆板,印象里她演技没这么烂吧。倒是罗海琼的袁圆最出彩,演得很自然。
哎,是个悲剧 。
罗海琼演的真别扭
熊推荐我看,没看完
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三个女孩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国产电视剧的服化道曾经都是非常好的,三个女演员都是大美人,演技好,旗袍穿的很美。
没有特别的帅哥美女,没有特别的华丽场面,但却又打动人的内涵
因为于和伟演技吧
纸醉金迷
集数太多,有些拖沓。对人性的刻画有精彩之处,演员的业务水平整体不错。以前都没注意到张恨水有这个小说。
其实这部电视剧我没什么感想,看完就看完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很冷门诶,无意间翻到的,没想到这么好看,演员们很不错,演的好,剧情也很可,最喜欢的是袁园的性格。剧里每个人物都演绎的很好,老魏实在太窝囊了,没有男儿血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真是气人啊
没有想象中好看。还记得那是和老公去上海,上海电视剧频道在播,我整整看了一周啊!
看到魏端本,田佩芝夫妇就来气。。。最后一个疯了一个死了真是民心所向。。不过可怜了那俩孩子。。。哎。
那个时候可喜欢看了,既没有偶像剧那么狗血也没有悲情剧那样惆怅,给我的感觉也很自己,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中早已显露出那个时期的肮脏,陈好也把一个女人因金钱而逐渐沉沦的形象很好的演绎
当年跟着我妈看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