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高潮戏,选择的沙漠舍己救人,不是“沙漠综合症”的典型事件,很难跟铁人的事迹相比。
倒是感情方面可以再挖掘。
比如谈了n个都吹。
这才是那个环境的典型事件,也是奉献与牺牲。
应该可以挖掘出感动观众的东西来。
遗憾
缺点一:得配合《国家记忆 铁人王进喜》纪录片看。
缺点二:后半段过于真实,以前没了解过的我还得缓缓。
缺点三:刘烨在剧中的作用与《北平无战事》中一样。
再这样下去,他就得背着“不是主角的主线人物”的烙印了。
这样的讲故事风格不能吸引人了。
优点一:往事黑白纪录片风格,全是满满的情怀。
一九六零年松嫩平原的冬天,只有黑白胶片才能不突兀吧。
优点二:“达康书记”差点看不出来。
饰演的王进喜真实,亲切,让人感觉想投身影片前半段的热火朝天的大会战中了。
优点三:直面困难时期的困难,铁人也是人,普通人更是人。
平淡的表述让我沉下来思考。
每一个有志气的党员和工业党都该来看看。
刘烨扣一颗星,现代剧情扣一颗星。
推荐和《国家记忆》一起看。
据说五一劳动奖章一个单位在有生之年只有一次获得的机会,今天有幸能代表单位的一份子来参加这颁奖确实荣幸。
更加意外的是,看了《铁人》的首映。
关于集体观影的印象似乎就是小学时候看的我哭得死去活来的《鲁冰花》。
今天集体观看这部影片是抱有保守心态的,因为党政叫大家坐在一个院子里看的电影,要么就是剪辑的不成样子,要么就是带有一定的宣传和号召作用。
但是没想到的是结束的时候我还又给流眼泪了。
吴刚演的王进喜,说的是我听起来都算是地道的陕西话,在获奖大会上大话不假的说着历史赋予的责任感就是让咱使得,你就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
怎么听怎么有煽动力。
最近是陕西话风起的日子,让我越听越喜欢,有种憨厚,不滑头中肯的且实在的味道在。
穿插出刘烨回忆父亲的故事,一个承认做了逃兵的父亲。
王进喜冲着火车喊“文瑞!
文瑞!
”的时候,我都泪如雨下了,一面是一个文人在大饥荒的背景下,吃不了苦内心极度痛苦下活了下半辈子,一面是一个兢兢业业永远不知疲惫宽容的铁人。
衔接还算合理,只是回归到和平年代我们的真实又可以在哪里寻找?
请路过的朋友大侠们帮帮我!
急急急!
请有牒的朋友 或者资源 或者能搞到牒的路子 等等一切各种路径手段能给我《铁人》的消息请速度联系我!
1387 138 3363急急急急急!!!!
我找了所有牒店和网络资源都没有啊···请高人帮我!
原以为铁人这种电影就是红色片,表彰王进喜,树典型,搞示范带动。
但是记者采访石油子弟那段对白我惊了。
背景大概是记者去采访石油单位的一个年轻劳动表彰对象,这个年轻人因为积极工作,被其他人说是傻子,被表彰更是惹来嫉妒。
采访发生了如下对话:石油子弟(刘烨):我不像那些人偷奸耍滑,偷懒搞小聪明,我努力工作拿工资拿奖金,我不怕他们笑话我,我做我该做的事,我没什么好怕的。
记者(马苏):你是没什么好怕的,可是,你害怕孤独。
这是当真的深刻啊!
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构建出自己生存的安全感,满足感。
但是理性构建起来的这一切在人的感性面前不堪一击。
当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和同类开始争夺资源、空间时,理性成为最有力量的武器,谁更理性谁就可以得到更多资源,生存得更好,为自身营造出物质的丰富可以让人觉得安全,满足。
但是在人的感性站出来的那一刻,理性构建起来的世界就像沙堆成的城堡,遇到海浪,城堡一下子就垮了。
休谟三问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向人类抛出了他的灵魂三问,哈哈哈哈,哲学才能为人找到真正的归宿,理性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有资格可以有一双鞋穿上,保障人可以一路走得更稳健,直到找到最终那个感性的家。
但是现在,我们好像都搞错了我们追求的是那个家,以为我们追求的是那双鞋,忘了我们为了什么要去穿上鞋。
一、今天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进入集体观影的行列,早已过了需要写观后感的时代,却发现自己还真的有些许的观后感,刘恒让那一句认命和那半个馒头把主旋律变得没那么主旋律了,而西北的大沙漠和东北的冰天雪地也让把年假献给它们的我有相逢并且曾相识的兴味。
二、很多年前集体看的《妈妈再爱我一次》《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张思德》等等对当时的我都是催泪剂,没曾想今天看《铁人》也还是会流泪。
三、在大昭寺听过一个导游说:如果人能拿出对宗教的狂热和对初恋的激情来做事情,那就没有什么事儿是做不成的。
——当时自问了一下自己的信仰是什么,结果茫然。
今天看刘思成沙漠综合症的挣扎和刘文瑞的背叛与逃离,对比着看铁人单纯朴素的执著与坚持,思索自己的挣扎和叛逃也羡慕那纯粹干净的信念。
7月1日,是党的生日。
单位给我们这些党员发了张电影票,影片是《铁人》。
巧合的是,就在发票之前,我买这这周的《南方周末》,头版是《有条件要上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亿》,是关于主旋律电影的,重点说了说《铁人》。
心中一笑,值得一看。
电影并非想象中的纯粹说教。
刘烨饰演的刘思成是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在偏远的塔里木工作,严酷、寂寞的工作环境让刘思成对于工作、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问,并为之思考,他想起了父辈的光荣。
他的父亲刘文瑞是“铁人”王进喜最看重的徒弟,于是电影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庆。
影片把刘思成的思考与王铁人的“大庆”穿插结合,是否是想告诉观众刘思成所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就在王铁人和他的徒弟们身上:为了共和国不“贫血”,自己贫不贫血无所谓?
但是,当一名老大庆工人到刘思成所在的工地做报告时,告诉了他一个真相:刘文瑞,刘思成的父亲,并非“病退”,而是“逃兵”。
刘思成的精神世界轰然坍塌,他心中一直引以为豪并为之奋斗的父辈的光荣是如此遥远以致显得不真实。
他依然每天为了工作而工作,机械地为了光荣而工作。
他的痛苦在影片最后的营救工友(黄渤饰演的赵一林)的行动中消失,他想通了:他的使命就是为了崇高和光荣,为了父辈的旗帜。
这也是影片的主旋律。
电影的几个片段值得思考。
刘文瑞的“逃跑”、吴大夫去读研、赵一林和小米的离开,这几件事也是对刘思成影响最大的。
父亲的“逃跑”让刘思成失去了精神支柱,而心理医生吴大夫的离去让他失去了说心里话的对象,最后与好友赵一林的决裂让他没有了说话的人。
这些痛苦在营救赵一林中得到升华:牺牲是一种光荣,他需要扛起父辈的旗帜,完成父亲的心愿。
铁人精神得到了传承。
换一个角度,作为个人为什么要为国家做出牺牲甚至放弃生命?
刘文瑞的“逃跑”是可耻的吗?
答案或许是唯一的。
因为他为自己贴上了道德的标签,国家逼着他说自己是“病退”,如果他说我是因为熬不住了才离开的,可想而知会得到暴风骤雨般的谴责。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给个人提供自我表述和自我选择的氛围,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机械的,个人也是机械的。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人的选择和表现是否是真实和理性的?
吴大夫和赵一林的离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公民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公民有了自我选择的能力和环境,才能从内心考虑我能为国家做什么。
唯有这样,道德与光荣才会回归本源和常识。
http://blog.sina.com.cn/songbenru
黑白的屏幕胶片旋转发出轻微地嘶啦嘶啦地声响就是这样在那么一个不经意的午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的天地这,是石油的天地是铁人王进喜的天地沙漠无边无际的尘埃抬头刺痛双眼的烈日轰隆轰隆灰色的大车驰过喀城喀城巨大的钻劲台建了起来嘿哟嘿哟坚韧的石油工人在使劲严寒的气候破旧的屋子艰苦的条件饥寒交迫的石油工人们一小锅稀薄的米饭稍许的微薄热气依稀的浮现在锅子上方铁人把自己的一份给了工友自己却耐着饥饿站在冰凉的屋子中间大声鼓劲:会战就是打仗!
打仗就是为国家卖命!
灰色的天空忙碌的作业现场一个小疏忽钢管根根砸下“文瑞,小心!
”王进喜一把推开工友自己的腿却被重重地砸伤了“我没事,放开我吧!
”“我没事,我要回去!
”嘴里咕哝着双手挥舞着被工友抬着回去此时仍想着工作“井喷了!
快来人啊!
”钻井的过程中最怕出现这样的事故“再不加大泥浆比重,设备怕要顶不住了!
”泥浆水眼看就要凝固了!
怎么办?
这样该怎么办?!
没有办法了么!
耳边呼呼地转着,脑中嗡嗡地响着瞬间王进喜奋不顾身的跳入泥浆池中用自己的身体旋转着泥浆水用自己的双手挥舞着泥浆水泥浆水翻腾了起来溅落到他的眼睛上,鼻子上,嘴唇上他毫无知觉,毫不顾及只教那一腔热情投入在抢险中这样的王进喜感染着身边的工友大家纷纷跳入泥浆池中进行紧张的抢险工作……太多的场景让人落泪让人心酸更让人鼓舞激动身为石油子弟内心被深深地感染感受着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这,是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在支撑着这,是一种强烈的石油情节在支撑着这,是因为王进喜是石油人,是铁人,是石油业的铁人!
首先对之前说各种扯淡闲话,发各种苦闷牢骚的人说一句:你们真他妈是一群废物啊!
别以为在这个国家里呆了十几年几十年,混了多少饭吃,就可以挺起肚皮,大谈制度的可笑,闲扯主旋律的无聊。
虽然现在垃圾主旋律很多,但请不要把你们在街边小餐馆里和垃圾桶边的言语放在这部影片上。
你们还不配。
“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也请尊重每一部影片。
在看到那些石油工人拼命工作的画面时,你们的心难道完全烂掉了吗?
是被你们所谓的灰色世界所腐蚀的吧。
你们会说那些情感不过是孩童的玩物,但请你们仔细想想,除了这些幼稚的玩物,你们还拥有些什么呢?城市里端坐上网打字的闲人们啊,你们一无所有。
感谢这部电影,他至少让我了解,人的灵魂是应当有血色的。
而不是隔三差五木然的走出影院,关闭屏幕,滑回混沌中的城市。
没事的话,就别死盯着豆瓣的那些排行榜,数着自己看过多少再沾沾自喜了。
影评页面,麻烦朋友们来这里点击一下推荐: http://movie.xiaonei.com/comment.do?d=detail&id=98092 嘻嘻嘻这次冒雨出门赶场一样地捧场首映回想起来很值!
首先就是终结者这部片之前播放了几款激动人心的预告片,终于在影院看到了《变形金刚2》终极版预告,我明白了《金刚狼》票房之高的原因之一:很多影迷是为了观看正片之前的这款预告。
而《终结者》这片子也让俺放松了一下,仅仅是放松...再者就是俺作为会员被赠送了主旋律电影《铁人》的电影票,外面下着大雨,没心情回去,也就顺便把《铁人》看了,相比来说,《铁人》这种半人物传记式的主旋律电影都比《终结者》的剧情张力要强得多,我看还是回家乖乖怀念《T1》带给我的终结者银幕初体验和《T2》带给我乃至世界电影史的终极视觉震撼吧,因为这部《T4》或者说是《T -1》带给我的仅仅是听觉的绝对震撼,这也是唯一使我没睡着在电影院的原因。
终结者2018的故事发生在终结者1之后的20年左右,但却是整个终结故事的初始,为什么呢?
因为时空穿梭了呗约翰-康纳这时候已经是反抗军的一位小头目了,当他通过母亲生前留给他的录音中了解了自己的出生过程以及天网的部分情况后,他开始了找到自己的父亲Carl Race(听起来是叫这个)。
另一条线就是从前故事所没有的角色,Sam Worthington扮演的半人半机器人,死刑的15年之后复活了,却是个机器人,他也在“弄清楚发生了什么”的目的下加入了反抗军的队伍并借助自身条件优势混入了天网内部顺便救出了John的父亲Carl以及最后牺牲了自己救了John。
影片虽然符合暑期票房重磅炸弹所应具有的绝大多数元素:超大投资2亿美刀,超级大明星Christian Bale,超级大场面,超级大音响效果,以及还算可以的较高首周票房。
但是投资公司的野心可是想通过Christian Bale这厮复活整个终结者系列啊,就像他让《蝙蝠侠》起死回生并更进一步了一样。
这个目的显然瞬间消失殆尽了,就凭这部电影唯一可以称之为“干净”的一处:苍白的剧情。
苍白程度远远甩掉其他前辈数个身位,连同属暑期苍白大片的《金刚狼》都难以望其项背。
作为一部前传,居然连约翰康纳的成长过程都没有什么交待,如何成为反抗军核心人物的背景被当作常识直接呈现。
主角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深层描述,绝大时间除了打斗就是装酷。
郎-霍华德的女儿在《蜘蛛侠3》中充当了花瓶之后又一次跑到《终结者4》里面继续做无用功,与其父亲所指导正在“热映”的《达芬奇密码2》遥相辉映争夺最差口碑续集的位置。
作为约翰康纳的女人,两人的感情只能通过一个个的拥抱,接吻,以及霍华德小姐挺着大肚子做出哀怨的眼神表现出来。
至于康纳的过去,编剧直接忽略不计T2 T3轰轰烈烈经历过的一切,仅仅从母亲的录音中了解到天网以及自己的未来爸爸。
大导演蒂姆伯顿的老婆海伦娜小姐又一次毁容出境扮演天网的元老,并在全息影像下唯一一次漂亮了一点点,还是期待她在Harry Potter6中的演出,贝拉特里克斯在小说中可是让我恨透了的角色!
Sam Worthington扮演的半人半机器人由于角色设置其实要比Christian Bale抢镜的多,一是失去十几年的记忆,二是由从前希望赎罪的死刑犯被重组为机器人,心理活动也要比康纳复杂的多,但作为娱乐大片,表演所发挥的余地不多,仅仅靠着亦正亦邪的酷相和健硕的身材在各个打斗中上蹿下跳,力量十足地进行着各种动作场面的忙碌。
世界最牛导演之一的詹姆斯卡梅隆的视觉革命级别的超级新作《天下神凡》之中也充当男一号,有好戏瞧了@_@!CG施瓦辛格的全裸出场倒是干净,却相比T1 T3两位前辈没有任何出彩或者突破。
不过,影片在技术上就显得有诚意的多了。
几乎从头到尾的动作场面都很宏大,音效的配合也比恰到好处要强大的多,机器人,飞行器,爆破,射击,搏斗音效都力度十足,这样的优点是让我不至于在苍白无力的剧情下睡着,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末日降临般的紧迫。
但是剧情的缺乏张力直接导致这种大场面战斗没有任何酣畅淋漓的感受,只是忍受着视听的震撼而没法看到对故事有任何有必要的推动作用,无非就是等着看机器人的下一次袭击罢了,况且末日般的地球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了,画面上除了沙子就是土,演员也各个脏兮兮埋了巴汰的,让人对胜利的憧憬降至为零,这也可能是我不喜欢本片的原因--压抑。
最后一战在特效上面虽然做足了功夫,但败在了前辈的脚下,前三部影片都是千篇一律地机器人被打到,起来,再打倒,再起来,犹如《十面埋伏》里面的章子怡一样基本上就死不了。
这种伎俩一次两次三次还行,第四次还没有任何突破的话,我们就无语了,更何况第三次的时候就已经被骂得体无完肤了...照目前情况来看,口碑不济定会影响到票房,票房失利下一部也就没有曙光,那么,一部银幕经典就会消失在历史之中了,由于不是对本系列特别感冒,所以看了电影就算完成任务,没什么二进宫的兴趣了,相比之下还是喜欢《星际迷航》,趁着过几天下线之前打算再爽第四遍去,还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电影深得民心!
吼吼!
暑期电影档从五一起八一止快要过半了,今天刚刚目睹了《变形金刚2》和《冰河世纪3》的终极预告片,播完了《变2》,影院的人们都议论纷纷,我相信都已经和我一样迫不及待了,而《冰3》的预告片让全场人都笑翻了!
真没想到中国能够这么快引进,虽然是3-D,但再高的票价也要看,也要看!
无限期待《UP!
飞屋环行记》的引进!
顺便说说《铁人》。
记得上周日看《博物馆2》时候在休息区等待,旁边的阿姨和丈夫谈论单位包场看的这部影片,我就打听了一下,阿姨的素质挺高的,但是和我说是强忍着看完的,因为和他心目中的王进喜形象完全不一样,操着方言讲话,还不停地打骂徒弟让铁人形象在他心目中大打折扣,我听了心想就不看了。
而今天既然赠送了一张电影票,我也就“何乐不为”了,而当我完全一个人包场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觉得可能铁人形象之前在那位阿姨心目中可能太高大了才有些失望,而对于我来说,之前不太了解王进喜的生平事迹,却使我对铁人的高大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祖国在建设初期其实有许多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甘愿为祖国建设而任劳任怨的劳动模范。
而这种精神在任何时期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从小没怎么吃过苦,享受着老一辈用血汗为我们营造的舒适生活的孩子们。
影片的制作精良,剧情虽简单但合情合理,回忆王进喜的部分很震慑人心,小时候略有印象的“跳进水泥池”段落经演绎之后让我顿时泪下,扮演者吴刚将人物鲜活地呈现于银幕之上,可信度极强,现代部分的刘烨依然不招我喜欢,他可能是一个好演员,可他总是成功地诠释一些不招人待见的角色,让我个人对他印象极其不好,另外通过他在《硬汉》和《铁人》中的旁白,我认定他是一个好的演员,但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旁白读的很生硬,没有代入感,另外现代部分的“不太严肃”虽增加了电影的可看性,但降低了主旋律电影的严肃性,不过瑕不掩瑜,电影本身是很完整,可看性很高的,眼看着其他几个放映厅娱乐大片的“人山人海”,对比我孤身一人前往小厅观看“正剧”的无奈,不禁感叹时过境迁,“铁人”精神是否还存在?
值得反思......
真实人物改编的故事,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很有激情,挺不错的…可惜当时没去电影院啊……现在缺的就是那样的精神!
那一年
居然有达康书记、黄渤和刘烨。
陆桥山...
比韩剧强多了
环境、氛围都营造的挺好。
男淫就要找铁人这样的,真汉子。
情都给他煽没了
不太能理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除了吴刚其余就是个渣啊
在电影频道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片段,但从未完整看过一遍。觉得很好看,很感人。崇敬那个特火朝天的年代,很喜欢这部片子
很厉害,铁人王进喜,不容易,那时候真的不容易,一代人干了两代人的活
吴刚演得好,其余么……
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 不要当钻井工
石油精神
王进喜由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人
比较失败的电影,刘烨和黄渤的那几段去掉也许会好点。两星给吴刚的演技和吴刚的那段讲话,其余的,都他妈的扔太平洋里去吧!
@永华 with 蜜蜂
黑白桥段都不错,很和谐很煽情……我也很傻的被感动了……至于刘烨黄渤那些个片段……以最后的沙漠寻人最为土鳖……那做作的煽情直让人犯呕…………